2017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9d3243af45b307e9719752.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突出特点(一) 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
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套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的选择,集中识字课的编排,以及专门设置的《日积月累》栏目,处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为儿童留下共同的文化记忆。
(二) 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天性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天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
儿童对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热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说话等学前阶段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在一年级得以延续,借助学生的口语优势实现向书面语的过渡。
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教材以儿童为本,给儿童以充分尊重。
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编版人教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人教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3b667f4028915f804dc2ba.png)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201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
![201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1c5b22b5a8102d276a22fbe.png)
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
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 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 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阅读单元 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这些词语主要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
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避免了以往教材的随意性; ◎所有词语是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 正楷到行楷,落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名著导读 根据课标的要求,每册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 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 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
《回忆鲁迅先生》
《窃读记》
配合单元重点或选 取文章的独到之处 进行指导,指向学
生的自主阅读、独
立阅读,并尽可能 向课外阅读和学生
的课外语文生活延
伸,增加阅读量, 培养阅读兴趣。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新教材重视字词的积累,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以词语形式体现,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的生字;
பைடு நூலகம்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
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 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
春夏秋冬获奖优秀教学设计5篇
![春夏秋冬获奖优秀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7ffd23cc7931b765ce153c.png)
春夏秋冬获奖优秀教学设计5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部编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部编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通过四幅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某一个气象特点的扇面画,引出了四个季节的气象词语和词串;再通过一幅春天大地的图画,引出了图中的事物词语,以及表现春季欣欣向荣的物象词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形象、感性的识字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2.课文是识字课文,因此更要突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在教学时间、精力等分配上,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从这一课开始,会写字的学习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从这一课开始,在写字指导环节中,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学情分析:1.学生度过了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
因此,在进入新的学习前,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词语、词串)。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词串的意思,感受了解四季各自的气象特点和春季的某些物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修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08c6a3b7a32d7375a517806c.png)
春夏秋冬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2.认识生字蛰,芒,暑,处(chǔ chù)等11个生字。
3.阅读语文同步材料《春天的图画》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教学设计:一、引言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化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导入新课1、师问: 同学们你明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生答:四个(春,夏,秋,冬)2、师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3、师小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更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4、认识二十四节气春——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重点说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自由朗读同步阅读教材《小小的希望》、《借书》四、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五、小结本课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利用课件与文字的结合,为学生渗透了四个季节代表性的古诗。
描绘出了多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姓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李、张”等几个生字,认识弓字旁。
2、会写“姓、什、么”等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姓、氏、李、赵”等几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么”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
(教师制作)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一个接一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6篇
![一个接一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8bc1f3caaedd3383c4d39a.png)
一个接一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6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2017年春季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下册《一个接一个》教案2017年春季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下册《一个接一个》教案课文3一个接一个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和1个新笔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4.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相似经历。
重点难点学会生字词并会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相似经历。
学前准备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bd&bd这些事情当中,哪些是你喜欢做的?哪些是你不喜欢做的?哪些是一开始喜欢,一会儿之后又不喜欢了?哪些事情是你一开始不喜欢,一会儿之后又喜欢了?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个接一个》。
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2)个别读(3)齐读(4)讨论识字方法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1)开火车读(2)齐读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1)自由读(2)指名读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2.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2)师: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还要做什么事情?板书:踩影子生:踩影子睡觉多玩一会儿(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小学语文_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ae6c75bf12d2af90242e66b.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
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歇后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内容,并背诵积累。
5.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对乌鸦说好话,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
【教学重点】1.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2.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读熟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导言:你还记得我们第一单元学过的《小青蛙》吗?你能背一下吗?《猜字谜二》呢?2.出示《小青蛙》和《猜字谜》。
复习字族文。
3.出示包字族儿歌内容,引导学生相机识字。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齐读儿歌。
说出字谜答案。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一行最后一个字,引导指出形声字。
4.引导学生小组识字,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1)读准字音:“茶”是翘舌音,“鞭”是三拼音节,泡(pào)和炮是同音字。
(2)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
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泡、饱、炮。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男女生赛读。
看图背诵。
6.拓展阅读:“果字族文——吃果果”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1.导言:刚才我们认识了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偏旁就不表示不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些相同偏旁的字。
2.课件播放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df83d14693daef5ef73d92.png)
2017年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习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学习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2.导--------------------------------------------------------------------------------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学习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猜字谜教案】猜字谜获奖教案7篇
![【猜字谜教案】猜字谜获奖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88282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a.png)
【猜字谜教案】猜字谜获奖教案7篇《猜字谜》是一篇行云流水的语文教学文章,三思语文网仔细整理出7篇猜字谜获奖教案,每一个猜字谜教案,都是老师们用心编写的精品教案,猜字谜教案细致的剖释《猜字谜》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享出色猜字谜教案,让更多的教者参考。
【猜字谜教案】2017年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猜字谜》教学设计(表格版)2017年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猜字谜》教学设计(表格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课题识字4、猜字谜教学内容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目标1.认识“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12个生字。
2.初步感受汉字的特点。
3.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讲读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字谜。
(1)玉被口吃掉。
(2)“玉”上无瑕疵。
2、板书课题:猜字谜。
3、教师引问:你们喜欢猜字谜吗?(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1、学生猜字谜。
(1)国。
(2)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分课时备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二、初读课文,学习字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自由读儿歌,将容易读错的生字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2、指导交流。
(1)出示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难读的生字。
(2)教师相机指导“遇”是整体认读音节:“纯”是翘舌音。
3、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4、汇报交流。
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用猜字谜法识记生字。
5、巩固生字。
(1)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上面是不带拼音的生字。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2、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
(1)当小老师领读难读的生字。
(2)再次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及翘舌音的读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35a4592f60ddccda38a0da.png)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
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
(一) 教材内容本册教材没有设置专题,而是识字和课文穿插着。
但是,每个单元内涵都比较广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每组包括“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吧”。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下面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各项内容提出具体建议。
一、识字教学本册教材安排了400个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要求写的字。
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
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力求每次写的几个字有一定的规律。
写的都是本课出现的字,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字,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指导。
识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1) 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
“多认少写”是为了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f861d81a37f111f1855bf0.png)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突出特点: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小学语文_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80f7a590c69ec3d5bb75d8.png)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人体器官,认识8个生字,8个生词。
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2.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
3、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
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1、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
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1、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
2、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了解轻声词的构词方式,养成课外积累词语的习惯;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5分钟读书交流《我爱背古诗》指名展示交流被背诵春天的诗句。
二、激趣导入: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今天朱迪警官也来了,想和我们一起玩闯关游戏,大家高兴吗?三、朗读词语,学习生字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识字加油站”的8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眉毛、鼻子,师引导读好轻声。
你怎样记住的“眉、鼻”两个字?3、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
4、“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5相机认识词语: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脚尖,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6、师生合作读词语。
7、生展示读,师评价指导。
8、生去掉拼音读词语。
9、师:我们今天所读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这些词语都是人身体器官。
10、照样子说身体器官的词语。
(你还能说这样的词语吗?)11、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脖、臂、肚、腿、脚)生回答:他们都有月字旁。
部编本语文新旧教材分析(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新旧教材分析(温儒敏)](https://img.taocdn.com/s3/m/2d7ab1b4dd3383c4bb4cd236.png)
“部编本”语文新旧教材分析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终结。
那么,新语文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哪些不同?面对展露“新颜”的语文课本,老师们、同学们甚至家长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负责编写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这就给出了一些建议。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体特色: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
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
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
这是第一点。
2.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
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3.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4.教材在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编写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针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
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
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
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
“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0b1ac8524de518964b7dfe.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一下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
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
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
“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
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
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
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
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
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
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
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
”“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
”“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
”“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
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
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
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l 课文3-4篇
l 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l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
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