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2.【答案】D【解析】物质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答案】A【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4.【答案】C【解析】A 中固体不能垂直扔进试管中,会砸裂试管底;B 中瓶塞没有倒放;D 中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
5.【答案】C【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答案】B【解析】置换反应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7.【答案】B【解析】洗衣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A 错误;柴油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正确;收音机将电能转化为声能,C 错误;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光能,D 错误。
8.【答案】A【解析】B 中NaOH 有强腐蚀性,不能作食品干燥剂;C 中2O 有助燃性,不能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 中2Ca OH ()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9.【答案】C【解析】日光灯通电时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不是燃烧,故A 错误;pH 小于5.6的降雨属于酸雨,故B 错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以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也生成盐和水,故D 错误。
10.【答案】D【解析】A 实验后只得到CaO ,故A 错误;B 中2CaCl 溶液和2CO 不能发生反应,故B 错误;C 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 错误。
二、非选择题11.【答案】(1)H(2)+3Na(3)2H O12.【答案】(1)35(2)得到(3)C【解析】(1)图1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2)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13.【答案】(1)溶剂(2)活性炭(3)氢元素和氧元素14.【答案】(1)水(2)可燃物(3)A 、C15.【答案】(1)导电(2)氧化(3)2CO +C 2CO 高温16.【答案】(1)不饱和(2)3KNO(3)蒸发结晶【解析】(1)l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15 g ,故为不饱和溶液;(2)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故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时,硝酸钾析出的晶体较多;(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2019届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9年长春中考化学1.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K-39;Mn-55;C1-35.52.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一、选择题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动物呼吸D.水结成冰【答案】:D【解析】:物质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水【答案】:A【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答案】:C【解析】:A中固体不能垂直扔进试管中,会砸裂试管底;B中瓶塞没有倒放;D中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B.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C.煤、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答案】:C【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X的化学式是NaHSO4D.CI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答案】:B【解析】:置换反应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B【解析】: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NO3、NH4CI都能用作化肥B.NaOH、CaO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NaHCO3、Ca(OH)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答案】:A【解析】:B中NaOH有强腐蚀性,不能作食品干燥剂;C中O2有助燃性,不能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中Ca(OH)2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吉林省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用粮食酿酒C.用干冰降雨D.用木材制桌椅2.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电子3.下列各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A.石墨、C、金属B.酒精、C2H5OH、无机物C.火碱、NaOH、碱D.臭氧、O3、氧化物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花生油中富含蛋白质B.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不会造成污染C.缺钙可以导致贫血D.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6.下列有关农药和化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施用农药是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B.为了减少污染应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D.化肥能增产,所以可长期施用硫酸铵7.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C.在交点M处,X、Y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8.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混合物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不属于糖类物质D.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9.实验操作中应该严谨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手握容器,后将导管插入水中B.在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C.配制NaCl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浓度增大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通入CO后,应立刻用酒精灯加热10.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欲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过量的稀HClB.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C.欲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Cu( NO3)2,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D.欲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在横线(1)(2)(3)处用化学用语填空:(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中考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1.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K-39;Mn-55;C1-35.52.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一、选择题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故选:B。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动物呼吸D.水结成冰【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D、水结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D。
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水【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2019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019吉林省,1,1分)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A.侯德榜B.屠呦呦C.门捷列夫D.拉瓦锡 2.(2019吉林省,2,1分)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2019吉林省,3,1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很小B.不断运动C.有间隔D.不可分 4.(2019吉林省,4,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2019吉林省,5,1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NaHCO 俗称小苏打B.3CaCO 可用作补钙剂C.23Na CO 俗称火碱D.23K CO 属于钾肥6.(2019吉林省,6,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C.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7.(2019吉林省,7,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2222H O H O =+通电. B.424222KMnO K MnO MnO O =++C.22332BaCl Na CO NaCl BaCO +=+↓D.2442Zn H SO ZnSO H +=+8.(2019吉林省,8,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蒸发食盐水时出现固体就停止加热D.配制溶液时用量筒溶解固体物质9.(2019吉林省,9,1分)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A.2MnO 中加入22H O 溶液B.Cu —Zn 合金中加入稀HClC.CuO 中加入稀24H SOD.3BaCO 中加入稀3HNO10.(2019吉林省,10,1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2()Ba OH 溶液除去3NaNO 溶液中的4CuSO B.用23Na CO 溶液鉴别NaOH 溶液和2CaCl 溶液 C.用稀24H SO 、23Fe O 和NaOH 溶液制备3()Fe OH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 中是否含有2()Ca O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2019吉林省,11,3分)如图所示,用化学符号填空。
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1-35.5 K-3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A. 侯德榜B. 屠呦呦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答案】C【详解】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答案】B【详解】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故选:B。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A. 很小B. 不断运动C. 有间隔D. 不可分【答案】D【详解】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有间隔,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B. 塞紧胶塞C. 倾倒液体D. 过滤【答案】A【详解】A、正确。
B、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操作错误。
C、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操作错误。
D、缺少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
故选:A。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HCO3俗称小苏打B. CaCO3可用作补钙剂C. Na2CO3俗称火碱D. K2CO3属于钾肥【答案】C【详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CaCO3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B.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C. 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答案】D【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中考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化学试题(解析版)

中考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化学试题(解析版)1.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K-39;Mn-55;C1-35.52.2.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一、选择题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详解】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因此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木炭燃烧B. 食物腐烂C. 动物呼吸D. 水结成冰【答案】D【解析】【详解】A.木炭燃烧是由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B.食物腐烂如香蕉腐烂会发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C.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D.物质三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 金刚石B. 氯化钠C. 氢气D. 水【答案】A【解析】【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选项错误C.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C选项错误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A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A. 块状固体的取用B. 液体的倾倒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液体的滴加【答案】C【解析】【详解】A中固体不能垂直扔进试管中,会砸裂试管底,A选项错误;B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手心,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B选项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应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C选项正确;D中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且不能接触试管壁,D选项错误。
故选C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B. 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C. 煤、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D. 工业废水排放前需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A.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说法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B.灼烧羊毛残渣为灰状;合成纤维的残渣为一团黑色物质,说法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C选项符合题意D. 废水排放前需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不会造成污染,说法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ClO 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 3+SO 2+H 2SO 4=2ClO 2+2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SO 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X 的化学式是NaHSO 4D. ClO 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答案】B 【解析】【详解】A. SO 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说法正确,A 选项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 选项符合题意C.等号左边有两个钠、氢、硫、氯,12个氧;等号右边已经有两个氯和四个氧,则X 的化学式=2左边-右边= NaHSO 4,说法正确,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ClO 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71:64,说法正确,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 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 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者为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B 选项符合题意 C. 电解水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者为不同种分子,是因分子构成不同,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KNO 3、NH 4Cl 都能用作化肥 B. NaOH 、CaO 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C. N 2、O 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 NaHCO 3、Ca (OH )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A 【解析】【详解】A 中KNO 3含有K 和N 元素,NH 4Cl 含N 元素,都可用于化肥,A 选项正确B中NaOH有强腐蚀性,不能作食品干燥剂,B选项错误C中O2有助燃性,不能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选项错误D中Ca(OH)2碱性过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选项错误故选A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 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日光灯通电时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不是燃烧,故A选项错误B.pH小于5.6的降雨属于酸雨,故B选项错误C.单质即为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选项正确D.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以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也生成盐和水,故D选项错误故选C10.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 分离CaO和CaCO3: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B. 制备CaCO3:向CaCl₂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D.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答案】D【解析】【详解】A.实验后只得到CaO,故A选项错误B.CaCl2溶液和CO2不能发生反应,故B选项错误C.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选项错误D.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杂质中的HCl气体,浓硫酸出去杂质中的H2O,故D选项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11.回答下列问题(1)氢元素的符号是_____;(2)3个钠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3)水的化学式为_____;【答案】 (1). H (2). 3Na+ (3). H2O【解析】【详解】(1)氢元素的符号是H;(2)钠离子符号为Na+,3个钠离子为3Na+;(3)水的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 ;3Na +;H 2O12.根据下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可知,溴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2)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溴离子: (3)图2中,与溴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选填字母编号). 【答案】 (1). 35 (2). 得到 (3). C 【解析】【详解】(1)图1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为35; (2)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C 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故答案为:35;得到;C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在实验室配置溶液时,常用蒸馏水做______; (2)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能验证水是由_____组成的 【答案】 (1). 溶剂 (2). 活性炭 (3). 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详解】(1)溶液分为溶剂和溶质,水常用作溶剂。
吉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吉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1-35.5 K-3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A. 侯德榜B. 屠呦呦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答案】C【解析】【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错误。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详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是A. 很小B. 不断运动C. 有间隔D. 不可分【答案】D【解析】【详解】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有间隔,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 B. 塞紧胶塞C. 倾倒液体 D. 过滤【答案】A【解析】【详解】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1-35.5 K-3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A. 侯德榜B. 屠呦呦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答案】C【解析】【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错误。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详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A. 很小B. 不断运动C. 有间隔D. 不可分【答案】D【解析】【详解】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有间隔,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B. 塞紧胶塞C. 倾倒液体D. 过滤【答案】A【解析】【详解】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HCO3俗称小苏打B. CaCO3可用作补钙剂C. Na2CO3俗称火碱D. K2CO3属于钾肥【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CaCO3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B.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C. 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答案】D【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H2O 2H2+O2B. 2KMnO4==K2MnO4+MnO2+O2C. BaCl2+Na2CO3=2NaCl+BaCO3↓D. Zn+ H2SO4=ZnSO4+ H2【答案】C【解析】【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氢气、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通电2H2↑+O2↑。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ΔK2MnO4+MnO2+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氢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Zn+H2SO4═ZnSO4+H2↑。
故选:C。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人浓硫酸中C. 蒸发食盐水时出现固体就停止加热D. 配制溶液时用量筒溶解固体物质【答案】A【解析】【详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向盛有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人某溶液,固体质量変化与下图相符的是A. MnO2中加人H2O2溶液B. Cu-Zn合金中加人稀HClC. CuO中加人稀H2SO4D. BaCO3中加人稀HNO3【答案】B【解析】【详解】A、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
锌反应完后质量不再减少,故B符合题意;C、CuO中加入稀H2SO4,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为0,故C不符合题意;D、BaCO3中加入稀HNO3,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为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B. 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C. 用稀H2SO4、Fe2O3,和NaOH溶液制各Fe(OH)3D. 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答案】D 【解析】【详解】A、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滴加酚酞试液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10分)11.如图所示。
用化学符号填空。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答案】(1). N(2). Na+(3). -2H O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详解】(1)氮元素符号为N,故填:N。
(2)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Na+。
(3)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2H O21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1)生活中通过________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大米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3)天然气有________性,常用作燃料。
(4)炒菜时油锅着火,通常用________的方法灭火。
【答案】(1). 煮沸(2). 糖类(3). 可燃(4). 锅盖盖灭【解析】【详解】(1)煮沸能降低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大米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糖类。
(3)天然气有可燃性,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作燃料。
(4)炒菜时油锅着火,通常用锅盖盖灭的方法灭火。
故答为:(1)煮沸;(2)糖类;(3)可燃;(4)锅盖盖灭。
【点睛】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难度不大,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1t℃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将1t℃时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2t℃,所得溶液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2t℃时A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t℃,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答案】(1). n(2). 饱和(3). 变小【解析】【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是ng;故答案为:n;(2)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饱和;(3)将t2℃时A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溶液的浓度会变小,因为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降温后溶解度变小,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故答案为:变小;三.简答题(毎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14.回答下列问题。
(1)2Na+2H2O=2NaOH+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属于_______(填“酸”或“碱”或“盆”)。
【答案】(1). H2(2). 碱【解析】【详解】(1)由2Na+2H2O=2NaOH+R↑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R中,其中R的化学式为H2。
故填:H2。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碱。
故填:碱。
【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按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_______不同。
(2)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答案】(1). 质子数(2). 2CO+O2点燃CO2(3). 化合反应【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详解】(1)由元素的定义可知,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2)由图示可知,图2中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C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