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城乡统筹规划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ab14d184b73f242336c5ff9.png)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适应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经省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确定的机场、各类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保护区、城市水源保护区、重要交通电力设施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规定所称建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人防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管线、对外交通设施等一切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整治江河、改变地形地貌等活动。
第四条绵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审查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及各类专业规划;研究确定城市风格特色,审定城区主要街景规划,重要建筑设计方案,城市绿地和城市雕塑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审定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
绵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负责对绵阳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各类专业规划、城市风格特色、重要建筑方案等进行技术论证,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派出机构,负责管辖区或乡(镇)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涪城、游仙区政府、各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做好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的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第七条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和专业规划。
第八条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编制工作。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4a8add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e.png)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按照“外部畅通、内部联通”要求,持续用力推进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发展战略,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外畅内联、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依托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着力构筑以铁路、公路、航空等为主的“南北畅达、东西贯通”的“四向八射”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空间格局。
强化京昆通道运输能力,提升南北向开放水平,北向衔接京津冀、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南向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东盟及南亚地区;拓展东西向通道运输能力,东向沟通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西向连接“一带一路”、中亚及西亚地区。
构建“一纵一横两联”铁路网。
建成成兰铁路绵阳段,规划建设绵遂内铁路,规划论证重庆至遂宁至绵阳高铁绵遂段,形成兰渝高铁新通道,构建“十”字型铁路主骨架。
配合国家规划研究西成客专新通道,畅通南北交通主轴线,巩固区域性铁路枢纽地位。
构建“一环九射六联”高速公路网。
建成九绵高速公路,形成西北出川新通道。
建成广平、中遂高速公路,推进三大、南盐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升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建设成绵扩容、绵苍、绵广扩容等高速公路,强化南北向通道供给能力。
开展盐亭至茂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规划研究绵遂高速扩容。
确保实现县县通高速,力争实现有条件的县通两条以上高速公路。
打造区域航空枢纽。
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力争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织密国内航线网络,提升航空客货运力,构建成渝地区航空副中心和航空旅游集散地。
开展绵阳机场迁建前期研究。
加强与成都、重庆国际枢纽机场协同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千万级国际机场和航空次枢纽,巩固绵阳在双城经济圈内的航空“第三城”地位。
建成北川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三台、江油、平武、盐亭通用机场,逐步建成覆盖主要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临时起降点,形成“1+5+N”民用航空体系[30]。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30f87916fc700abb68fc83.png)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阳市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九月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编制单位:绵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四川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规划编制日期:二O一二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目的 2第二节规划任务 2第三节规划范围 2第四节规划期限 3第五节编制依据 3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6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7第三节区位条件和战略地位分析8第四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0第五节土地利用的特点11第六节本轮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2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15第一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15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17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9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3第一节总体结构调整23第二节适度调整农用地结构23第三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25第四节适度调整其他土地结构2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9第一节土地利用布局总体原则29第二节优先安排基础性生态用地29第三节保持耕地与基本农田稳定31第四节优化安排城镇工矿用地32第五节协调安排基础设施用地34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39第一节基本农田集中区39第二节一般农业发展区40第三节林业用地区41第四节牧业用地区41第五节城镇发展区42第六节独立工矿区43第七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43第八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44第九节区县土地利用调控44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0第一节允许建设区50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51第三节限制建设区52第四节禁止建设区52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4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54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的主要任务55 第三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及用地布局55第四节中心城区管制分区57第九章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60第一节加强农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60第二节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63第三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布局65第十章土地整治安排68第一节土地整治方案的原则68第二节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析69第三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71第四节土地综合整治的途径72第五节土地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72第十一章近期规划安排77第一节近期规划原则77第二节近期土地利用目标77第三节近期主要重点项目用地情况78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9第一节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政管理措施79第二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81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83第四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84第五节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85第十三章附件86第一节附表1至表11 86附表1 绵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87附表2 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88附表3 绵阳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90 附表4 绵阳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91附表5 绵阳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92附表6-1 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省级及以上)93附表6-2 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市级)101附表7 绵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105附表8 绵阳市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106附表9 绵阳市各县(区)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107附表10 绵阳市各县(区)园地、林地及牧草地控制指标表108附表11 绵阳市各县(区)灾后重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109附表12 绵阳市各县(区)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110第二节附图1至图8(图集) 111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推进依法行政、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障。
绵阳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17—2020)(送审稿)
![绵阳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17—2020)(送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642607ee06eff9aef807d7.png)
绵阳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17—2020)(送审稿)绵阳市民政局西南科技大学二○一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地名规划体系 (6)第三章城市地名命名规则指引 (10)第一节地名命名基本规定 (10)第二节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指引 (12)第三节行政区划命名指引 (13)第四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指引 (13)第五节公共空间命名指引 (19)第六节建筑物命名指引 (20)第七节城市地名调整与优化 (23)第四章绵阳城市历史地名文化保护 (24)第五章绵阳城市地名区块命名指引 (27)第一节地名区块指引的作用、意义和区块划分 (27)第二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地名规划指引 (28)第三节涪城区块命名指引 (34)第四节游仙区块命名指引 (36)第五节安州区块命名指引 (38)第六节高新区块命名指引 (39)第七节经开区块命名指引 (40)第八节仙海区块命名指引 (42)第九节科创园区块命名指引 (44)第六章市区桥梁命名指引 (46)第七章绵阳城市地名规划实施保障 (46)第八章附则 (48)附录一 (49)附录二 (50)附录三 (54)附表 (57)附表1:城区道路通名使用指引表 (57)附表2:城区道路专名采词指引表 (57)附表3:城区地名区块编码一览表 (58)附表4: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区块划分一览表 (5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1.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展地名规划是为了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要。
未来一段时间绵阳市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伴随着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开发,我市面临着城市空间扩展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重要课题,城市建成区将大面积增加,城市中新的居民区、街道、桥梁、公园、广场将不断涌现,大量新地名将不断产生,许多老地名会不断消失。
这些变化都对地名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开展地名规划,可以提高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改先建设后命名的滞后状态为先命名后建设的超前状态,使地名命名或更名更规范、更合理、更有序,能做到与城市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71a3ad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0.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6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6号绵阳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绵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建设成渝副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绵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2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57.8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572.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43.23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一圈、三区两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依托西北部山区、中部盆地、东南部丘区,构筑差异化农业发展空间,筑牢涪江上游、岷山横断山脉生态屏障。
绵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绵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https://img.taocdn.com/s3/m/536db728bd64783e09122bd5.png)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历史和当代的国内外经验证明,土地总体配置的宏观调控,不仅是一个资源分配和资产配置问题,而且是直接涉及生产力布局结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社会投资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等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调控的关键环节。
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供求失控更是泡沫经济、土地投机、重复建设、生态破坏、权大腐败等滋生的源头,是严重危害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的大患。
因此,在我国特定国情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期,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以严格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本手段的土地宏观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大的基本职责,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政府的战略任务。
绵阳市人民政府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 ) 11 号]的精神,于1997 年10 月起对首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
本次规划以1996 年为基期,分1997 一2000 年,2001-2010 年两个时段,展望到2030年。
本规划在巩固1996 年规划主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订:一是统一更新了规划基期和基础数据;二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到规划期内全市耕地只增不减;三是严格实行了省对市、市对县的非农业建设用地规划总量指标控制的约束机制;四是强化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挂钩政策,建立了严格的占、补平衡制度;五是按规划的用地分区制订了农地、非农地用途管制规则,为实施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度提供了依据;六是强化了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及文本实施规划管制的法律效力。
本规划从绵阳市情出发,以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特征为基础,以《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下达控制指标为主要依据,确定1997--2010 年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划分了土地利用分区,制定了各区用途管制规则,保证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提出了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绘制了全市及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市人民政府加强全市土地资源的总体开发利用和土地资产的宏观管理提供了法定文本和图件依据。
构建“五大模式”,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金家林村实施城乡统筹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五大模式”,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金家林村实施城乡统筹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34d8be7aeaad1f346933fad.png)
转有关 配套政策等进行研讨 和解 决 j 是强化任务量化及 督察考 三
核 。 由 区 委组 织 部 牵 头 对 参 与 园 将 其 纳入 干 部 绩效 管 理 。
针对在村社组织 和党员干部 中主 动作为不力等问题 ,金 家林 村 以
解放思 想和 解决 问题 为突破 口 , 实现 了 “ 大 转 变 ”:一 是 开 展 六 “ 理 论 、 技 能 ”活 动 . 现 党 学 学 实 员干 部 党 性 水 平 、 动 作 为 、 力 主 能 水 平 由 “ 到 实 、 向 高 ”的 转 虚 低
“ 出去 、 进来 ”活动 , 走 请 不但 组 织人员到 成都考察 ,还专 门邀请 专家 、 学者 来村具体指导 , 实现了
经济为重点 ,积极稳妥地推进 土 : 实践 中即将诞 生。“ 乡统筹的初 城
步效果在金家林村体现得 很好 。 ” 省委第二指导组到 金家林村视察
时给 予 了精 彩点 评 。 组 织部 长 )
组 建 和 强 化 加 快 园 区建 设 的 各 类
核 及 基层 干 部 激 励 保 障机 制 等
“ 大 机 制 ”;实 现 园 区工 业 化 、 五 农 业 现 代 化 、 型 城 镇 化 、 民市 新 农
脚、 瞻前 顾后 ”向 “ 装上 阵 、 轻 全
力融 入 ” 变 。 转
组织 机构 ,尤其是强化 园区建设
一
发展思路 由 “ 模糊 不清”向 “ 心中
有 数 、 的 放 矢 ” 变 ;三 开 展 有 转 =是
这个模式 ,金 家林村 以经济 发展 为中心 ,以群 众致 富和壮大集 体
地 流 转 ,为 园 区 建 设 提 供 了发 展
个集 业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1f742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c.png)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20•【字号】绵府发〔2017〕16号•【施行日期】2017.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绵府发〔2017〕16号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17号)精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按照“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到2020年,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推进。
三、统筹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一)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
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6ab86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1.png)
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绵阳(Mianyang),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称“涪城”、“绵州”,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
其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那么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3.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4.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建设部分》7.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7版)8.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9. 《绵阳市市区近期建设规划》;10. 《绵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1.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 《绵阳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3. 《绵阳市总体规划(2007-2020)》14. 《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1. 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绵阳市下辖两行政区(涪城区、游仙区)、七开发区(高新区、科创园区、农科区、经开区、仙海区、游仙经济试验区、金家林区)六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并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
全市现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镇143个,农村村委会3370个,村民小组26867个,城市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388个,居民小组2121个。
幅员面积2 万平方公里,辖9 个县市区,总人口540 万。
城市建城区面积103 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06 万。
2. 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为:由涪城中心片区、御营坝片区、韩家——沈家坝片区三部分组成,规划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6〕70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6〕70号](https://img.taocdn.com/s3/m/a93b73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2.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6〕70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4月27日四川省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2016年是我省“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
为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特制定2016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要点。
一、深入推进“五个统筹”(一)统筹城乡规划。
1.制定出台《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和四大城市群规划实施办法》。
(住房城乡建设厅)2.开展省级空间规划研究,探索省级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路径。
(省发展改革委)3.启动制定《四川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住房城乡建设厅)4.制定出台《四川省市(州)、县(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环境保护厅)(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5.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实施渡改桥90座。
(交通运输厅)6.建设高标准农田528万亩。
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
(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7.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27万户,实施农房建设35万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
(住房城乡建设厅)8.推动60个省级管廊建设项目示范,新建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
中规院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中规院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9306e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7.png)
中规院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 简介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规院被委托为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单位。
本文档旨在对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分析和解读。
2. 背景绵阳市是四川省北部的重要城市,面积为201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0万。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与重庆、贵阳、成都等省会城市相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推动内陆开放发展的战略,绵阳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 目标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乡规划,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4. 任务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任务如下: 1. 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 2.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交通状况 3. 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4.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5.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爱护历史文化遗产5. 策略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实施策略如下: 1. 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 推动土地整理和资源节约利用,改善土地利用状况 4. 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5.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6.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6.,中规院的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
充分考虑了市场、政策及自身条件等因素,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绵阳市本地实际的发展策略和目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绵阳市市辖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区及乡镇基准地价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绵阳市市辖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区及乡镇基准地价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ea6ac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8.png)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绵阳市市辖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区及乡镇基准地价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0.27•【字号】绵府函〔2022〕267号•【施行日期】2022.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绵阳市市辖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区及乡镇基准地价的通知绵府函〔2022〕267号科技城管委会,涪城、游仙、安州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绵阳市市辖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区及乡镇基准地价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完成。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公布基准地价适用范围(一)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适用范围。
城区:涵盖绵阳市市辖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区,四至为:东至成渝环线高速,南至成万高速、二环路,西至河边镇,北至龙门镇、东林镇(绵广高速张家坪枢纽),覆盖范围共计约为48477.45公顷(约484.77平方公里)。
乡镇:涵盖涪城区丰谷镇、新皂镇、杨家镇、吴家镇等四个镇6个片区;游仙区仙海水利风景区、魏城镇、新桥镇、忠兴镇、仙鹤镇、信义镇、盐泉镇、小枧镇等八个镇19个片区;安州区秀水镇、黄土镇、桑枣镇、塔水镇、河清镇、雎水镇、花荄镇、千佛镇、高川乡等九个镇(乡)16个片区的城市建成区与规划区,覆盖范围共计约为7940.74公顷(约79.41平方公里)。
(二)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适用范围。
涵盖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城镇扩展边界外的集体建设用地,覆盖范围共计约为233511.97公顷(约2335.12平方公里)。
其中:涪城区覆盖范围约为32712.70公顷(约327.12平方公里)、游仙区覆盖范围约为89637.28公顷(约896.37平方公里)、安州区覆盖范围约为111161.99公顷(约1111.62平方公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5〕101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5〕101号](https://img.taocdn.com/s3/m/e831310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0.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5〕10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深入推进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在全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城乡统筹战略部署,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要求,以城乡居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目标,在有条件的镇及其周围片区内,综合运用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与成熟经验,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城乡一体。
加强衔接协调,科学编制实施规划,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规划约束力和引领作用,坚持用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形成城市与农村互为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政策引导,市场主体。
加强政策对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扶持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城乡发展,发挥市场化融资的主渠道作用。
(三)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紧密结合统筹城乡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示范建设顺利实施,发挥示范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促进作用,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04f1be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5.png)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18•【字号】绵府批复〔2023〕125号•【施行日期】2023.08.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绵府批复〔2023〕125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你局《关于审批〈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局部调整方案的请示》(绵自然资规〔2023〕2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局部调整方案》。
二、本次调整涉及《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S(02.C)单元中S(02.C)—a—01—01、S(02.C)—a—01—02、S(02.C)—a—01—03、S (02.C)—a—01—04、S(02.C)—a—01—05五个地块。
本次调整为三个地块,具体情况如下:(一)S(02.C)—a—01—01地块: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用地面积3277.51平方米。
(二)S(02.C)—a—01—02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用地面积92361.74平方米,容积率≤2.5,建筑密度≤22%,绿地率≥35%,建筑高度≤45米,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计容总建筑面积的10%。
(三)S(02.C)—a—01—03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用地面积12094.22平方米,容积率≤2.5,建筑密度≤22%,绿地率≥35%,建筑高度≤45米,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计容总建筑面积的10%。
三、由你局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相关规定,做好《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御营坝片区S(02.C)单元规划调整相关后续工作。
四、该规划范围内的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废止。
此复。
绵阳市人民政府2023年8月18日。
浅谈绵阳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城市规划原理对其对策
![浅谈绵阳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城市规划原理对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ecb6839910ef12d2bf9e714.png)
2.2绵阳城市内外交通发展规划
(1)绵阳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绵阳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数量和重要经济目标持续增多,使得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出现,城市空间发展与用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以及远景地铁线路的规划都要求考虑地下空间的合理预留。根据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均衡布局、规模适度;平战结合、平灾结合;分层开发、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以及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引导绵阳市合理、有序地开发地下空间,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立体化发展。
(2)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构建多级公交走廊战略,打造主次兼顾、多种公交形式并存的多元公交;公交城乡一体化战略;公交智能、低碳战略;枢纽支撑战略,规划更多公交枢纽站点;公交线网规划战略,以骨架线、干线、支线和旅游公交线为线网层次。
(3)其他交通系统。绿道网系统,规划绿道共六条,总体格局可概括为:“一心、两轴、三脉”;停车系统,提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规划指标。
污水工程规划。绵阳中心城区共规划布局7座污水处理厂。提高各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
雨水及防洪排涝工程规划。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规划新增19个雨水泵站,扩建5个现状雨水泵站,保留原有的1个雨水泵站。
(1)电力工程规划。规划1000千伏绵阳站,作为川西水电外送潮流枢纽站,避免大量外送潮流穿越川渝主网。结合电网系统建设优化现状高压线路布局,中心区组团线路及城市设计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宜采用电缆敷设,其它区域采用架空线路架设。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https://img.taocdn.com/s3/m/918bfc2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5.png)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日前,绵阳市自规局就《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进行了公示。
这是继绵阳I型大城市用地获国家批复后,向全社会展示的未来13年绵阳市域发展的规划蓝图。
本号择其主城方面的规划亮点进行解读——这是绵阳的发展目标,一切规划都是围绕发展目标进行的。
2025年是近期目标,2035年是中期目标,2050年是远期目标。
预测2035年绵阳市域常住人口525万,实际服务人口630万,也就是说这630万人里面,有105万属于外来流动人口。
比如前来绵阳出差旅居的,观光旅游的,探亲访友的,外地家长来绵探望学生的,或者各种原因滞居绵阳的等等。
绵阳现有常住人口约488万,13年时间新增37万,平均每年新增约2.8万。
这个预测非常切合绵阳市情,没有丝毫的空口号。
因为绵阳不是省会城市,无法出个文件就可以虹吸很多人涌入,只有靠实打实地做大做强产业,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让以前外出的绵阳人回流,和产业带动外地人涌入。
跟一核两翼三区协同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
但“绵阳科技城都市区”这个概念正式提出,并锚定了绵阳城市的三个发展方向:绵江广城镇发展轴,绵遂渝城镇发展轴,绵德成城镇发展轴。
这三个发展轴,是否意味着绵江同城、绵三同城、绵阳与德阳同城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如果美梦成真,成都平原都市圈就有若第二个珠三角都市圈。
这里的亮点是什么?绵阳新机场的位置首次公开亮相!毗邻芦溪!芦溪!芦溪!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高铁芦溪站一波三折?按说,芦溪离高铁南站那么近,没必要再建一个高铁站,但又由新机场的原因,又必须恢复起来。
因为新机场,三台还为此规划了20万人口的空港新城,融合对接绵阳城南新区。
围绕绵阳新机场,三台县以空港新城为核心10公里范围内强势布局百亿级规模基础产业、临空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产业,包括模物流商贸,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有一定产业基础、城镇化规模和基础教育领先的芦溪,再加上高铁站优势,芦溪必然会由三台县域副中心升级为绵阳科技城都市区南部副中心。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e31eeed5ef7ba0d4a733ba1.png)
6 日照计算须计入实体女儿墙和跃层建筑的高度,以及出挑的阳台、檐 口等影响因素。
第十七条 居住建筑(含公寓)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规定:
(一)居住建筑各类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应按表 3-1 控制。
表 3-1
间建 距筑
多、低层建筑
建筑
长边(正面) 短边(山墙)
高层建筑
主要朝向 (正面)
次要朝向 (侧面)
第十条 除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用地(如公厕、社区用房、派出所、 幼儿园、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及政府拍卖土地外,旧城区低于 2000 平方米 的建设用地和新区低于 10000 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不宜单独开发建设。已有 用地且周边用地均已建设无法统一开发的,按批准的小宗地块修建性详细规 划建设,或政府统征回购用地按规划使用。
面积不小于用地规定绿地面积的 30%,且应将不小于 50%的集中绿地面积临 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设置,并同时满足以下规定:
1 集中绿地进深不小于 8.0 米,面宽不小于 20.0 米; 2 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的集中绿地计算进深不大于计算 宽度的两倍; 3 小于 160 平方米的集中绿地可不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 设置; 4 在建设项目用地权属范围外的规划街头绿地,当作为该项目的绿化代 征地并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时,该规划绿地可抵扣该项目的集中绿地,但该 绿地必须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且对外开放; 5 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用地范围内新增规划绿地时,该绿地作为 代征地处理,但可参与指标计算,作为调规附加条件增加的绿地除外。
多 低 层 建 筑
旧城区:0.8H (长正边面)且多新低层城层对相区多对::层1≥.、61低H米
层:≥12 米
多低多层层层对相相低对米米对层:::≥≥≥61米08 高侧11高0...135层:HHH层(((位多低高位))于,,),于东且且且、≥≥南≥11西832侧米米7、米:北
绵阳市构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的探索实践
![绵阳市构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的探索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3e664fef8c75fbfc67db20f.png)
( 中共绵 阳市委党校 , 四川 绵 阳 6 2 1 0 0 0)
摘
要: “ 两化 ” 互动 、 城 乡统 筹是 实现 新 型 工业 化 、 信 息化 、 城镇化 、 农 业 现代 化 同 步发 展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 两化”
互动、 城 乡统筹要 求在 实际工作 中坚持 “ 两化” 互动 , 促进 产业和城镇 融合发展 , 坚持城 乡统筹 , 构建新型 工农 、 城 乡关 系, 最终形成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 工农互惠、 城 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 城 乡关 系。 关键词 : “ 两化” 互动; 城 乡统筹 ; 新格局
一
核 四带 ” 发展格局。
,
三、 拓 展新 空 间 , 塑造 新优 势 , 科 学规 划 绵 阳( 国
家) 科 技城 “ 一城 三 区”空 间布 局
目前 , 绵 阳科 技城 已形 成 国家级 高新 区 、 经 济技术 开发 区、 科 教创 业园 区等 1 3个 园 区 , 建成 一批 以重点 工业 园 区
动互补合作 、 融合 发展。“ 内聚” , 就是通过延伸产业链 、 服务 链 和基 础设 施链 , 打造 以科 技城为 核心 、 连接各 县市 区的四 条产业发展 带 , 构成市域 内市县经 济密切融 合 、 各展所 长的
“
一
筹发展基础坚实 。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 、 实现新“ 四化 ” 同步 发展宏伟 目标 , 绵 阳将坚持 以工业强市为主导 , 积极构建“ 两 化” 互动 、 城乡统筹 发展新格局 , 全 面增强产业 核心竞争力 、 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
主要 发展 电子 信 息 、 汽 车及 零部 件 、 新材 料 、 休 闲产 业等 ,
实现从产 业区 向城 市新 区转 型 。科教创 新 区推进 组团式开 发, 发展智 慧产业 , 推动科 教集 聚发 展 。“ 一 城 区 ” 功能定
绵阳2022拆迁规划方案 (2)
![绵阳2022拆迁规划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308dbc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6.png)
绵阳2022拆迁规划方案前言绵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中部城市,也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和发展方面,绵阳市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城市化进程中,拆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为了保障城市发展,拆迁也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绵阳市2022年的拆迁规划方案。
需要拆除的区域绵阳市2022年的拆迁规划方案主要是为了加快城市改造步伐,打造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城市,提高绵阳市的综合竞争力,减少人口密度过高、住房不足等问题。
需要拆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绵阳市内的一些老旧工业区、城中村和一些老旧住宅区等。
具体拆除区域如下:1.集中连片的破败、老旧工业园区。
2.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经过多年的拓展,已经成为大量居民的垃圾场和污染源。
拆除后,绵阳市将建设新的社区和住宅区。
3.一些老旧的住宅区。
这些住宅区已经存在多年,建筑年代较老,居住环境较差,需要更新换代,加强防火安全。
拆迁方案1.建立评估机制。
在拆迁前,绵阳市将会先建立一套评估机制,对待拆迁区域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真正需要拆除的区域。
2.资金保障。
为了让受拆迁人员能够顺利安置,绵阳市将会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服务,让受拆迁人员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3.实行拆迁预征制度。
为避免出现未能协调到位的情况,绵阳市将会在拆迁前实行拆迁预征制度,明确拆迁规划并展开相关工作。
4.充分沟通。
在拆迁过程中,绵阳市将会充分和受拆迁人员进行沟通,在不损害受拆迁人员的基本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受拆迁人员的不安情绪。
5.节约土地资源。
在拆迁后,绵阳市将会尽量节约土地资源,推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拆迁后规划1.社会公共事业配套。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生活,绵阳市将会在拆迁后建设更多的社区设施,包括公园、图书馆、医院等,让居民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公共服务。
2.环境生态整治。
在拆迁过程中,绵阳市将会加强环境生态整治,保障环境质量,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结论绵阳市的拆迁规划方案将会是一个好的开始,让绵阳市的城市化进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https://img.taocdn.com/s3/m/0aef521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6.png)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为适应绵阳市发展振兴的新要求,促进绵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1997年版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一、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安全优先,远近结合,统筹兼顾,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城镇化核心,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
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保护绵阳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
4.保护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塑造绵阳以科技为内涵的新文化。
5.关注低收入人群,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市安全。
二、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5.《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7.《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8.《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绵阳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20249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区:包括涪城区全部和游仙区部分地区,总面积907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3.中心城区:包括成绵广高速公路、规划绵渝高速公路、南环高速连接线围合的区域以及农科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约488.7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五、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涪城区全部,游仙区涪江街道办事处、富乐街道办事处、科学城松林街道办事处、科学城春雷街道办事处、科学城华丰街道办事处、游仙镇、石马镇、小枧沟镇、松垭镇、沉抗镇、新桥镇、东林乡、建华乡,总面积907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
青义
2009年全区城乡常住总人口为 73.87万人,户籍人口67.22万 人。 本次规划范围为涪城区属范 围,涉及12个乡镇。
塘汛 江油市 安县 游仙区 金峰 杨家 石洞 涪城区 罗江县 三台县 中江县 玉皇 关帝 丰谷 吴家
CAUPD.WB KARAMAY--CAUPD
城乡趋向一 体化阶段
中心城区——43.5万人。 乡镇镇区——12个乡镇,平均5708人,且仅有城郊超过1万人,其余11个乡镇平均3717人。 农村地区——共110个村,平均人口1430人。
网络型空 间结构
高水平空 间均衡
CAUPD.WB KARAMAY--CAUPD
一、城乡关系现状
2000-2009年涪城区城乡人均收入(单位:元)
2008年 2009年 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 区属规模工业产值
涪城区属 比例(%) 79386 2685 79247 10085 1706 45.8 1.6 45.8 5.8 1 100
二、三产业与一产的关联有待加 强: 现状为较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 二、三产对一产的支持和互动不 够,与毗邻大城市周边的区位特 征不吻合。
CAUPD.WB KARAMAY--CAUPD
二、乡镇发展现状
乡镇与城市中心区的车行 距离:
龙门镇 青义镇
城郊乡位于城区内,且紧邻城市 中心区;
石塘、青义、新皂位于城区边缘, 且与中心区的车行距离在10公里 以内;
城郊乡 市中心 石塘镇
龙门、吴家、丰谷位于城区近郊、 与中心区的车行距离在10-15公里; 杨家、金峰、石洞、玉皇、关帝 位于城区外围,与中心区的车行 距离超过15公里。
龙门
青义 城郊
新皂
石塘
吴家 丰谷 杨 石洞 玉皇 关帝
金峰
CAUPD.WB KARAMAY--CAUPD
二、乡镇发展现状
非农人口占镇域总人口 的比例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人口规模
非农人口及其所占基本按距离城 市中心区距离向外递减,远离城 区且不位于区域交通通道上的乡 镇非农人口和比例均较少。 城郊:非农人口>2万,占总人口 比例>50%; 青义、石塘、吴家、丰谷:非农 人口0.5-1万人,比例30-50%;
告)
绵阳市: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各 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格 局。(2010年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涪城区:
建设绵阳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科技城”战略,梳理“一 核心、全区域”发展理念,按照“三圈推进”的总体思路„„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2010.01涪城区委四届八次全会二次会议的讲
城乡等级结构: 城区独大,镇村格局扁平,大城 市直接带农村的城乡等级结构。
城乡空间结构:
城市集聚型的空间结构。
城乡关系阶 段 城乡混沌合 一阶段 空间结构 表现 离散型空 间结构 空间经济 学特征 低水平空 间均衡
城乡分离阶 段
城乡交流阶 段
集聚型空 间结构
扩散型空 间结构
城市型空 间偏向
乡村型空 间偏向
绵阳市涪城区城乡统筹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部分院
绵阳市涪城区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局 2010.12
CAUPD.WB KARAMAY--CAUPD
工作背景
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实要求。 四川省:
推进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度试 点,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新路子。(201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
3% 3%
20%
8%
32%
8%
3%
4%
6%
8%
5%
CAUPD.WB KARAMAY--CAUPD
一、城乡关系现状
2009年区属农业产业内部产值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城”对”乡”的带动不足
指标名称 农业产值 林业产值 牧业产值 渔业产值
2009年城乡各项经济指标
9000000 8000000 7000000 6000000 5000000
“大城小镇”—乡镇与主 城区的差距较大
城乡经济差距大: 12个乡镇2009年末
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9.9%,
规模工业产值占6.6%, 三产增加值占11.5%, 财税收入占7.1%。
农业生产总值 (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 元) 规模工业产值 (万元) 三产增加值(万 元) 财政税收收入 (万元)
10.0%
0.0%
城郊乡 青义镇 石塘镇 丰谷镇 吴家镇 新皂镇 龙门镇 杨家镇 金峰镇 关帝镇 玉皇镇 石洞乡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市域 总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544.7 404 140.7 涪城区 67.22 20.28 46.92 游仙区 53.8 35.2 18.6
“大城小镇”—乡镇与 主城区的差距较大
全区非农人口聚集度较高 2009年末涪城区总人口67.22万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3%。 非农业人口46.92万人,占全市 非农总人口的33.3%。 农业人口20.28万,占全市农业 人口的5.0%。
2008年乡村劳动力就业行业(单位:人)
乡村劳 动力
交通运 输、仓 建筑业 储及邮 电通信 业 信息传 输计算 机服务 和软件 业 批发与 住宿和 其它行 零售贸 餐饮业 业 易业
农业
工业
外省就 业
104963 29879 12977 10298 3286
310
3360
7566 37287 10601
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 农民收入结构逐渐由传统农业经 营专项以工资性收入和非农收入 为主。 乡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比例达到 71.5%。 12个乡镇总人口21.3万人,镇域 内非农业人口6.8万人,人口城 镇化率仅31.9%,远低于全区 70.6%的平均水平。 农民非农就业和收入主要依赖于 中心城和外出打工,乡镇对农村 的聚集效应和就业机会提供非常 有限。
话)
CAUPD.WB KARAMAY--CAUPD
规划范围
涪城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 涪江中游地带,为涪江、安昌 江,芙蓉溪三江汇合之处,东临 涪江与绵阳游仙区隔江相望,南 与三台县,中江县相邻,西与罗 江,安县相接,北与江油交界。 辖区共有16个乡镇,142个 村;8个街道办事处,104个社区 居委会,总面积597平方公里。
CAUPD.WB KARAMAY--CAUPD
一、城乡关系现状
“城”对”乡”的带动不足
绵阳城市空间发展的路径:一直 以两水交汇之地向三条河谷地带 状蔓延,近些年,尤其是灾后重 建带来城市在西北象限向另一个 标高台地上建设。 城市主导方向的偏心导致城市在 基础设施、产业联动、社会服务 等方面对南部广大乡镇地区带动 不足。
CAUPD.WB KARAMAY--CAUPD
城乡关系现状小结
农村、农业发展和主城区、城镇之间 的关联度不高,城乡整体差别大。 城市高度集聚发展,对农村地区的辐 射带动不足;乡镇发展基础薄弱,缺乏带 动乡村地区的增长极和城镇化载体。 城乡产业发展联动脱节,促进农村剩 余劳动力城镇化的动力不足。
涪城区
现状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分布
60 50 40 30 20 10 0
57 48
公共设施配置差距: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 不足。
2 1
37
14 12 19 1 14
小学
初中
职业学校 全区 乡镇
医院、卫生院
体育场馆
CAUPD.WB KARAMAY--CAUPD
一、城乡关系现状
“大城小镇”—乡镇与主 城区的差距较大
CAUPD.WB KARAMAY--CAUPD
一、城乡关系现状
绵阳市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构成
通信电子 电力热力 钢铁 非金属制品 化工 交通设备 电气机械 农副食品加工 饮料 纺织 其他
“城”对”乡”的带动不足
绵阳市城区工业行业主要为通信 电子、能源、钢铁、化工等技术 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素 质要求高。 纺织、服装等对吸纳农村劳动力 有重要作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 重较低。 绵阳市的主导产业特征决定了难 以直接拉动乡村地区的产业发 展。
城乡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部分 资源与机遇 第二部分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 城乡统筹发展保障机制 第四部分
CAUPD.WB KARAMAY--CAUPD
城乡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部分
一.城乡关系现状
二.乡镇发展现状
CAUPD.WB KARAMAY--CAUPD
一、城乡关系现状
2009年涪城与市域人口规模比较(单位:万人)
“城”对”乡”的带动不足
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大: 城乡人均收入近十年呈现逐步扩 大的趋势,由2000年的2.23:1 扩大为2009年的2.30:1。 与国家“统筹城乡”和“加快转 变”的主基调不符。
4031
4031
4705
528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人均收入
中山市由2005年2.10:1连续五年下降到2009年的1.77:1,列长三角和珠三角24市中最低; 惠州市由2005年的3.17:1连续五年下降到2.81:1; 广州市由2007年的2.61:1连续三年下降到2009年的2.49:1; 佛山市由2.43:1下降到2.30:1; 江门市由2.57:1下降到2.52:1。 2008年 张家港市城乡收入比2.11:1; 昆山市城乡收入比2.08:1; 江阴市江阴市城乡收入比2.02:1 成都市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9元,比2002年增长111.1%; 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至2009年的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