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

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统编版】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统编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归纳出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2.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划时间轴整理重要发明、观看珍妮机、蒸汽机和蒸汽机车的图片,
掌握工业革命的过程。

3.通过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学习与分析,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4.通过生产、动力和交通部门的互动,讲出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5.通过方法学习(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讲得出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6.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课型:新授课
五、授课过程:
水晶宫,万国博览会,中英展览品的对比,导入新课。

课堂小结:
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开始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

机器的使用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蒸汽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人类进入“蒸
汽时代”。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社会生活便利的同时,消极影响也随之而来,环境污染、人口激增、贫富分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反思:
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距今比较久远,而科技成果又植根于生活,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查找、收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资料以拉近时空距离,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科技成果的差距,进而理解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流水线是必 要的,它大 大提高了生 产效率。
你如何看待此事?说说你的理由。
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
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制度简化了操作方法,降 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生产成本,但劳 动强度增加,对工人身心健康有害。
1831年
1866年 1870年
法拉第
西门子 格拉姆
英国
德国 比利时
1879年 19世纪
爱迪生
美国 法国
电灯 电力铁路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小型发电厂
远距离的输电网络建立起来
②.内燃机和新 交通工具的创制
19世纪80年代,卡尔· 本 茨(德)设计出轻内燃 发动机,发明世界上最 早的三轮汽车。 19世纪末,鲁道夫· 狄 塞尔(德)设计出柴 油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时间 领先国家 最突出的特点 19世纪后半期 德国和美国 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工业革命新阶段的代表人物及重要发明。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最突出的特点)
时间 姓名 国家 发明 磁铁产生电的实验 发电机 电动机 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 大,使用便利,在工业生 产中逐步推广开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 要 意义
因此学生的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 看待流水线。
启示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要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19世纪柏林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文科
法科
医学科
神学
机械
冶金

2014第六单元工业革命(近代史)

2014第六单元工业革命(近代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 是从20世纪50年代 以来,原子能,电 子计算机,微电子 技术和宇航技术的 发展。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启示
•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 2、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3、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各国先进技术。 • 4、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担负起 民族振兴的重任。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1-2课)
考点11: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考纲要求:
考点1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时间、发源、扩展,开始部门、 标志、重大发明(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史蒂芬 孙和蒸汽机车)、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重大发明 (爱迪生和电灯、莱特兄弟和飞机、贝尔和电 话)、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 • • • • • 兴起: 20世纪中叶 起源: 美国 标志: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主要成就
• 1.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 2.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 国问世,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 3.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上天) • 4.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 5.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定义: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 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 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 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3、特点: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
4、影响: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迅
动机器的动力之源,它的发明把人 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初在英国开始的一场产业变革,它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这场变革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格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国家。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开始的呢?18世纪末,英国的经济形势正处于疲弱状态。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产出剧增,农民失业严重。

英国开始大规模从印度和其他殖民地输入原材料,出口制成品,导致贸易顺差出现。

这一时期,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材料,而贸易顺差为英国大量投资资本提供了财政支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工业革命才得以发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煤炭为动力的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煤炭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工业生产的能源得到了保障,也促进了煤炭产业的发展。

蒸汽机的应用也推动了运输工具的发展,如铁路和轮船的普及,使得原材料和成品能够更加便捷地运输到各地。

这样,生产力大大提高,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得以迅速扩大,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

在农业社会里,农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计。

而在工业社会里,工人们被迫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成为了工厂里的工人。

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工厂劳动者的数量也大量增加。

城市的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也相应下降,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些变革,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建设,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英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

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

随着商品市场的扩大,货币流通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英国的商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通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英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外贸易国家。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2.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4.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2种趋势:①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②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在综合性方向发展。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难点 精归纳 巧突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难点 精归纳 巧突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难点精归纳一、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1、1765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人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出现了火车,铁路交通迅速发展。

4、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5、此后,法国、美国、德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二、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1、积极影响(1)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4)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2、消极影响(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紧对亚、非、拉等落后地区的殖民掠夺,加快了这些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知识点巧助记飞梭珍妮蒸汽机,手工变成大机器。

“蒸汽时代”新动力,铁路货车促联系。

革命始在英国起,而后扩展欧美去。

典型例题巧突破考点一纺织技术的革新例1、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了工业革命的起点。

由此,英国工业革命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A.农业B.交通运输业C.棉纺织业D.面粉加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对珍妮机的识记和应用。

珍妮机是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纺纱机,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城的一系列发明,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故英国工业革命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棉纺织业。

答案:C考点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例2、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 涌现出的发明成果:(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什么是工业革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

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的建立(1)早期工厂的动力及地点: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2)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

(3)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1.火车产生的背景: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2.火车的产生:(1)时间:1825年(2)发明者:史蒂芬孙设计蒸汽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3.铁路建设的发展:(1)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2)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 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 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 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 了作坊, 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 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 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 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地位。 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地位。”
英国18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技术活动基本 美国总统杰弗逊认为国家少不了科学, 美国总统杰弗逊认为国家少不了科学,亲 上是靠个别学者、个别工匠分散进行的, 任包括农艺、医学、 任包括农艺、医学、天文等学科在内的美 缺乏促进进步的社会组织,科技学会为 国哲学学会会长。 国哲学学会会长。1844年,总统泰洛主持 年 数不多,人员也少。在工业革命中,情况 了美国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 了美国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1863年,总 年 就不同了,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由地方 统林肯批准成立美国国家科学院。 统林肯批准成立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世 世 企业家赞助的科学技术团体,其中最早的 。 美国共建立了400多个科学技术组织 多个科学技术组织。 纪,美国共建立了 多个科学技术组织 一个是1766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的太阴学 会。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法国等国家 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 世纪初 19世纪 年代英国 —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世纪40年代英国 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世纪
三、影响: 影响: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 以英国为例,从 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 以英国为例 从1770年到 年到 年 产率平均提高20倍 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 产率平均提高 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 年的 5200万磅,增加到 万磅, 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 万磅。 万磅 增加到1840年的 年的 万磅 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 年增至139640吨。 量1720年为 年为 吨 年增至 吨 煤产量1790年为 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 万吨, 年增至3000万 煤产量 年为 万吨 年增至 万 吨。”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场重大的工业变革。

这场变革是由于英国当时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发明,以及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
1.蒸汽机的普及:1769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詹金斯发明了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蒸汽机的普及使得工业生产的能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机器替代手工生产:随着蒸汽机的普及,机器开始取代人工生产,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一转变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3.工业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区。

这些工业区集中了大量的工厂和机器,使得工业生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工业城市的兴起: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出现了许多工业城市。

这些工业城市是由于工业区的形成而兴起的,吸引了大量的工人和商人,使得这些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5.工业文明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是指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其中包括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发明,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工业历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场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百度百科版)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瓦特先后三次改良的{HYPERLINK "/view/18878.htm"|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前提的。

兴起原因:(主要有4条)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的力学和,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新兴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发明了,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发明了“”,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

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在英国,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由此进入“”。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末。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经历了许多变化,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特点:1. 蒸汽动力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机械化。

2. 纺织工业的崛起: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业。

以英国为中心,纺织工业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生产效率。

3. 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业革命催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工厂和工业中心迅速发展起来。

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岗位,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点:1. 电力和化学工业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核心。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更为高效,化学工业的发展催生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

2. 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大量的科技创新。

例如,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电话、电报和电灯等发明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3. 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全球化的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组织迅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趋势。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基于蒸汽动力和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依赖于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张。

这些变化彰显了工业革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⒘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踏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⒐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⒑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⒒主要领域: 棉纺织业、冶金、采矿、交通运输业。
⒓核心: 蒸汽机的使用
⒔主要发明及成果: ⑴17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⑵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⑶英国人克隆普特发明“骡机” 。⑷1785年英国人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⑸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为机器大生产坚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步伐,将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⑹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 。⑺英国人斯蒂芬孙发明火车。(它缩短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
⒈开始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⒉主要标志: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工程(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最引人瞩目的技术是克隆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⒊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⒋领先国家: 美国
⒌特点: 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
⒍进入时代: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⒈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
⒉完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⒊开始标志: 电力的广泛使用
⒋主要标志: 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能源和新产品的创制,电报、电话等新通信手段的发明。
⒌理论基础: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依据:牛顿的力学一、工业革命1、含义: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时间:18世纪60年代3、概况(1)最先开始:英国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2)特点: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机器动力革新→交通运输业(3)主要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进行生产,.(4)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明: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发明火车4、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后扩展到法、美等国二、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社会面貌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论依据:电磁学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概况:19世纪70年代,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成果:电力的广泛使用(美、德领先)发明:爱迪生——电灯泡、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关系方面: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三次科技革命理论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4、特点:A、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B、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C、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

5、影响: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C、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火车和轮船发明于什么时候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还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

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

(板书第一标题)一、工业革命的兴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提问: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学生学习后教师实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持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动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理解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引导学生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四、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制度的出现;2.促动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拓展思考,小组讨论: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那社会发展与技术革命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理解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7单元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7单元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
自主预习
重要图片
巩固训练
中考链接
第七单元【单元时间轴】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返回目录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知识整合】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工业
革命
和工
2.开始的国家和行业: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最早确立)、棉纺织业 3.核心:蒸汽机 4.特点: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主要发明:(1)珍妮机——标志、真正意义机器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表现:(1)1733 年,凯伊发明了 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
度。
(2)1765 年, 哈格里夫斯 发明了“珍妮机”,大大提高
了生产效率。 3.含义: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
“ 工业革命 ”。
返回目录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蒸汽机: (1)改良: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 使工业革命得到更快的发展。
12..时 标志间::《184共8年产党宣言》
和工
3.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人运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内容:(1)资本主义社会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
动的
兴起
(2)号召工人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 (3)领导无产阶级革命
5.实践: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返回目录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

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述

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述

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述
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
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资产阶
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
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4.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
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可控核聚变等技术被认为是代表这一时代的关键技术。

这四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的科技发明和应用,这些发明和应用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

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

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现代工业化的开端。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和巨大飞跃。

本文将着重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影响及其推动的现代工业化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1.1 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基础。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得机械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商品经济的兴起,企业家们在市场上不断寻找利润最大化的机会,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1.3 矿产资源的丰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矿产资源的丰富。

英国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储量巨大,这为工业化提供了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为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1 经济结构的转型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改变。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走向工业社会,工业生产成为经济的主要引擎,大规模生产和资本积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工厂,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口的激增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2.3 社会阶级的重构工人阶级的兴起是工业革命的重要社会影响之一。

工业化进程中,原本的农业劳动者纷纷进入工厂中从事体力劳动,形成了新兴的工人阶级。

这一转变带来了社会阶级关系的重构,催生了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出现。

三、现代工业化的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为后续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3.1 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工业革命初期的技术进步为后续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门
纺织 纺织 动力 交通 交通
内容
国别
英国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瓦特 史蒂芬孙 富尔敦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 蒸汽机车 蒸汽轮船
英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纺织业 (1)图一、二、 三各自有何优 缺点? 图四与前三者 相比有何优点?
图一:手工纺车
图二:珍妮纺纱机
图三:水力纺纱机
图四:蒸汽机带动的纺 纱机
工业革命在社会关系领域最深刻的变革是什么?
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工业革命的影响:
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蒸 汽时代,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 巨大进步。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 场上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 命也改变了人民的生活观念。 3、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4、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辩一辩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 年,他和他的发明一定会同时 死亡”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瓦特
有道理。蒸汽机的发明和 使用是与手工工场的发展、 工厂的兴起、生产技术的 进步及社会需要等是紧密 联系的。
材料一:
1.这两张图表分别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 大的生产力,促进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
练一练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 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 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
材料是针对什么事件在做出评价? 材料中的“不到一百年”是指什么时期?
这一事件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
1831年,有个外国人对工业革命前后的情况 进行了对比:“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 没有一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 中没有一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 一人不穿袜子。”
工业革命的兴起
人类文明史上两次大的文明转型:
史前时代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
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P50-53内容 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地点?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
工业革命期间一些主要发明
课堂小结
工 业 革 命 的 兴 起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主要成就: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影响: ②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 ③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上 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材料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 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这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 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 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 了厂主;它…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 之间的地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