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
《渔家傲-秋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渔家傲·秋思》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原文: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照翻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渔家傲·秋思》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分)13.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2分) 答:14.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下阙运用了。
(2分)15.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 ,”。
(2分)《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12.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2分)13.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
(2分)14.描写抒情(2分)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拓展阅读:《渔家傲·秋思》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的译文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的译文一、原文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扩展资料点评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
现仅存一首。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渔家傲秋思的阅读答案(3篇)
渔家傲秋思的阅读答案渔家傲秋思的阅读答案(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家傲秋思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家傲秋思的阅读答案1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岳阳楼记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秋思》词中和《岳阳楼记》文加点词的意思。
⑴ 塞下秋来风景异()⑵ 燕然未勒归无计()至若春和景明,()微斯人,吾谁与归()2.根据你的比较阅读体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秋思》词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请概括塞下这一“异”风景的特点?“异”中暗含着感情基调是什么?⑵《岳阳楼记》文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志向?3.“酒”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文中很常见,如《秋思》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岳阳楼记》文中“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渔家傲秋思》赏析习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7、【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8.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9、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阅读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附答案
阅读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附答案阅读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附答案阅读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完成10—11题。
(4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11.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10.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11.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6.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答:参考答案:16.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17.(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分)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10、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创作的一首抒怀词。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试题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鉴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鉴赏《渔家傲·秋思》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渔家傲秋思翻译、解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
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
被动的、无奈的了。
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
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
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
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
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
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
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此词慷慨悲凉,既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衡阳雁去无留意 [5] 。
四面边声连角起 [6]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
羌管悠悠霜满地 [8]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4]塞下:边境要塞之下。
[5]衡阳雁:湖南衡山有回雁峰。
旧说衡山一峰极高,雁不能过,故名回雁峰。
[6]边声连角起: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角:军中乐器。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回。
勒:刻石。
[8]羌管:笛出于羌地,故称羌管。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评析:此词当是受唐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影响:“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衍诗为词,化悲凉为沉郁,诗词并读,更可见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为不刊之论。
盖词于描摹细节,最称当行,足补诗之未尽未到处。
词之前阕,征色选声,匠心独运。
下片深具悲悯情怀,极写将士思乡之哀,其实也是从反面映衬出边关将士的英雄气概,纵使思家垂泪,却因“燕然未勒”,不能解甲。
贺裳《皱水轩词筌》云:“庐陵讥范希文《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自矜‘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为真元帅之事。
按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
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塞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创作的一首抒怀词。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风光的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写出了边塞秋季的风光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提醒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到达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局部,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答复。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提醒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提醒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6.(3分)参考例如: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渔家傲·秋思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看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译文二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译文四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0-11题。
(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这是一首边塞感怀之作。
虽然词中有关景象的描绘凸显了塞下秋景
的和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但读者依然能从“ ”中体会到诗人的宏愿伟志。
(2分)11.下面这幅图画适合为词中的哪两句作配图?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二)古诗阅读
10.肃杀、萧瑟(能够体现环境萧瑟、肃杀即可)燕然未勒归无计
11.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理由:图画中群山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这与词中的“千嶂”,相对应;群山之上,太阳西斜,落日余晖,与词中的“落日”相对应;图画的正中央一座孤城大门紧闭,严阵以待,与词中的“孤城闭”相对应,综合这些因素,这副图画适合为“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作配图。
(选择正确的诗句1分,能够将诗句与配画相结合去解释2分)。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 渔家傲范仲淹赏析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渔家傲范仲淹赏析慧学的王《古诗鉴赏专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7~18题。
(共4分)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分析】《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17.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2分)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
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雁”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雁”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
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分析,此处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
此写出理由即可。
18.“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2分)(1)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2)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在此基础上赏析即可。
另外,本句描写的是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都带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以下是“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的特异。
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飞往衡阳的大雁也毫无留恋之意。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但悠悠的羌管声使生活减少了不少孤寂。
D.“将军白发征夫泪”,白发的不单是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哀伤落泪。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这一句揭示了词人怎样的心理?(3分)参考答案:
(1)C(悠悠的羌管声并不是使生活减少了不少孤寂,
而是加重了征人的愁思)(3分)
(2)揭示了矛盾的心理: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勒石燕然的目的。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渔家傲,词牌名,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
此调始于晏殊词“神仙一曲渔家傲”,是北宋时期的流行曲调,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该词牌名在商业用途中,涵盖行业极为广泛。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一【试题】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 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异”统领的景物有: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6.(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7、【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二:8.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9、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2分)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2分)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1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2分)参考答案:8.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9、塞下秋景、征人之情(共2分,每空1分)10、这两句正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2分,大意相同即可)11. 答案: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情感把握。
要注意从题目、作者、背景和名句等方面来体会作者情感。
12.答案: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句的作用。
要注意从上下文的联系、与中心、情感的关系中着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三:1.本文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1)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
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什么特点?(3)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3) 4.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分)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
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3.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4.边塞秋景异(每空1分,满分2分)5.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1分,满分3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四:1、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1、长烟|落日|孤城闭7、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8、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10、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
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
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12、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
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
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13、《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
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
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
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
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五: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案: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D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北宋着名政治家、文学家。
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
他的词只有六首传世,其中以《渔家傲》最为脍炙人口。
有《范文正公文集》。
【注释】1.渔家傲,词牌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表明边塞风景的奇异。
3.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泛指边塞所特有的各种声音。
5.角:军中的号角。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荒漠上的孤烟。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3000多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暗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赏析】宋人魏泰《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这则宝贵资料告诉我们,范仲淹在庆历初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时,曾写过好几首反映“边镇之劳苦”的《渔家傲》。
可惜今天能看到的只有以“秋思”为题的一首了。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了边塞奇特的自然景观,又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