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赤潮藻类的生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赤潮数值研究的有关问题

赤潮数值研究的有关问题

第13卷 第4期海 洋 预 报Vol.13,No.4 1996年11月MARIN E FORECASTS Nov.,1996赤潮数值研究的有关问题管玉平1) 林一骅2) 高会旺1) 唐学玺1)(1)青岛海洋大学,青岛)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摘 要赤潮的实质是一个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问题,本文初步给出了描述赤潮的基本动力学方程组,并讨论了进行赤潮数值研究的必要性。

数值方法既利于赤潮机理的研究又可以推动赤潮预报的发展。

关键词:赤潮,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数值研究,预报。

一、赤潮研究的现状赤潮是目前世界沿海国家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

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都大幅度增加,严重地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危及海产养殖,其毒素通过食物链传递还可以危害人类的健康,每次发生赤潮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989年8月至10月渤海湾、莱州湾发生赤潮的损失达314亿元〔1〕。

因此,该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已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我国尽管起步较晚,但对赤潮研究的海域却从渤海到南海,在海域富营养化、赤潮生物、赤潮的种类、赤潮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8〕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近年来,国内外对赤潮的研究更加活跃,从微观的毒素毒理到宏观的对策〔9~10〕等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

总的看来,这些研究多限于赤潮灾害的调查及其防治,而赤潮成因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更没有涉及赤潮的预报问题。

这是由于赤潮的成因相当复杂,除了赤潮生物自身的特性外,还涉及到物理、化学、水文、气象等诸多因素。

为了对赤潮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必须借助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各种过程以便从整体上探讨赤潮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了使赤潮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建立赤潮的动力模式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是历史的必然,并且这一趋势已初露端倪〔11〕。

二、进行赤潮数值研究的必要性数值模拟对研究赤潮所起的作用是野外观测和实验室研究所不可替代的,野外观测的 3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546003)项目支持。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研究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研究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研究赤潮是一种由微生物、藻类或浮游动物过度繁殖而引起的现象,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常见。

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介绍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1. 生物学因素:赤潮事件的发生与微生物、藻类或浮游动物的繁殖有关。

这些微生物和浮游生物通常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它们便会迅速繁殖并形成赤潮。

2. 环境因素:赤潮事件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光照、水质、营养盐等都会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

例如,高温对赤潮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氧化还原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赤潮的发生。

3. 化学因素:海水中的化学成分也会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

营养盐、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等对赤潮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赤潮生物通常需要大量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才能繁殖。

二、赤潮事件的生态效应1. 氧气耗竭: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后会消耗周围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2. 水质恶化:赤潮生物通常会释放各种有毒物质或代谢产物,导致水体中的毒素含量升高,从而使得水质恶化。

这对其他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潜在风险。

3. 生物多样性影响:赤潮生物会与其他海洋生物竞争生存资源,从而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

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重大影响。

4. 经济影响:赤潮事件还会对渔业和旅游等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赤潮生物繁殖后会对渔业资源造成损害,导致渔民收入减少;同时,赤潮会破坏海洋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三、赤潮事件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对赤潮事件的发生机制和生态效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1. 生物学因素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和分析赤潮生物的样本,研究了赤潮生物的分类、特性和繁殖机制。

他们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赤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渤海海域赤潮发生机制探讨

渤海海域赤潮发生机制探讨

渤海海域赤潮发生机制探讨赤潮是一种由大量浮游植物或藻类在海洋中繁殖而引起海水变红或呈现其他颜色的现象。

赤潮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还可能危害渔业资源和人类健康。

而渤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区域之一,赤潮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渤海海域赤潮发生的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赤潮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渤海海域赤潮发生的机制与海洋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渤海海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受季风影响明显,水温、盐度等因素变化较大。

赤潮发生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营养盐等条件,而渤海海域的这些环境因素往往能够提供赤潮生长所需的条件。

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渤海海域水温较高,光照充足,这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赤潮的发生还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特点密切相关。

浮游植物是赤潮的主要成因之一,它们在海水中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进行生长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浮游植物会迅速增殖,形成赤潮现象。

而渤海海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繁多,包括硅藻、甲藻等,它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容易形成赤潮。

此外,渤海海域赤潮发生还与人类活动有一定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渤海周边地区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海洋水体富营养化,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此外,过度捕捞、海洋环境破坏等也会加剧赤潮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针对渤海海域赤潮发生的机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环境变化情况,为赤潮的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减少污染物对海洋的影响,降低赤潮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避免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进而诱发赤潮的发生。

总之,渤海海域赤潮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海洋环境因素、浮游植物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赤潮的发生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赤潮的发生,保护好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变参数赤潮藻类生长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

变参数赤潮藻类生长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

维普资讯
Ⅳ一
海 洋 通 报
2 6卷
由 于 特 征 值 实 部 不 可 能 为 零 , 无 法 出 现 纯 虚 根 , 所 以 相 轨 迹 不 会 出 现 极 限 环 。 而 当

4 N, ( P一
) <0时,特 征值 出现虚 部 。解 曲线 会在 相 平面 上 旋转 靠近 第 二平衡 点
中图分 类号 :P 6 7 ;X1 7
文献 标识 码:A
文章编 号 :10 —9220)304 —0 5 0 16 3(0 70—0 80 0
藻类 是海 洋生 态系统 中生产力 的重 要贡献 者 ,它提 供 了全球 4 0% 以上 的初 级生 产力 ,所 以海洋 中有 毒藻类 的爆 发性生 长 ( B)对生态 系统 的危 害是 巨大 的 。藻类 会通过 食物 链将 毒性传 递给 浮游 动物 ,贝 HA 类 ,还 有鱼 类 ,甚至 危 害人类 的食物 来源 。 以赤潮对 渔业 ,旅游 业甚 至整个 经 济系统 的危 害都 是 巨大 的。 所 赤潮 藻类 生长 具有爆 发性 和周 期性 ,所 以研究 赤潮 藻类 生长这 些特 性 需要用 数学模 型解 释其 内在 的动

为浮游 植 物 的死 亡 率 。
一o ,
为研究两个平衡 点的局 部稳 定性,进行坐标变 换。令 :U=N —N 1=P—P , , ,坐标 变换 以后 的方程 :
詈 Ⅳ V 一( = 一( ) , + ( + 詈 ) 一 ∥) =( ( V ∥)
是 不 同的 。
图 1 以 为分 岔参 数藻 类浓 度分岔 图
F g 1 Bi r ai n o o u ai n O h c p a k O t e i. f c t fp p lt fp y 0 ln t n wi t u o o hh p r m e e aa tr

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及其遏制对策

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及其遏制对策

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及其遏制对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赤潮现象日益频繁,给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赤潮是一种海洋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有毒化学物质释放现象。

目前,赤潮发生机制研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热点,对于赤潮的遏制对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赤潮的发生机制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现象,其发生机制涉及到海洋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多个方面。

水温、光照、营养盐浓度、水流、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都会对赤潮产生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赤潮指的是一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现象。

这些生物在生命周期中会产生生物毒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生态系统。

例如,赤潮鱼类中毒可以引起疾病和死亡。

另外,赤潮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水产养殖业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赤潮遏制对策1.加强预警由于赤潮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预警工作极为重要。

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套从监测到预警的严密体系,包括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流经沿岸海域的海浪传感器监控、利用数学建模预测等。

这些措施均可为赤潮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赤潮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都会导致水质恶化和生境破坏,从而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供各种浮游动植物繁殖,从而引起赤潮。

因此,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必要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机制。

3.进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遏制赤潮发生的另一种可行的途径。

国际上一些地区采取了野生海产品放流、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措施,从而恢复沿海生态系统,增加浮游动植物的天敌,防止赤潮高发。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赤潮爆发时,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进行遏制。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组建赤潮应急响应管理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对赤潮区域进行隔离、提供医学服务等等,以减少赤潮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三、总结赤潮的高频发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彻底打赢赤潮防控的战役,需要我们加强赤潮的发生机制研究,拓展治理手段,形成紧密协作机制。

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藻类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藻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起海洋的污染和退化。

因此,深入研究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藻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养分循环、食物网和气候调节。

藻类在海洋中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海洋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此外,藻类还可以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底层食物来源,成为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腹部结构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

在气候调节方面,藻类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

然而,藻类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其中,海洋赤潮是藻类之一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赤潮是由于天气、浪浪、流潮等多种因素导致氮磷营养盐过量导致的产生的。

当藻类突然增生并且密度较高时,会导致海水呈现红色甚至棕红色,也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危害周围的生物,就像是某些病毒,可以间接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藻类在死亡时也会释放出大量有机物质,导致海洋中的氧气不足,进而引发鱼类等海洋生物的大规模死亡。

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

一方面,需要加强环保监管,控制海洋河流和废水排放,限制一些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另一方面,也需要使用生物除污技术,将一些具有特定分解和净化能力的生物,如蚯蚓和海草之类加入海洋生态系统,起到减少藻类增生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藻类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机制,为应对海洋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总之,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海洋生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贡献。

然而,当受到污染和其他不利因素影响时,藻类也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和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持续关注藻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3赤潮的防治
赤潮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全球性海 洋生态灾害,其发生机制、监测预防、治理技术等一直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赤潮的发生机制尚未清 楚,治理赤潮灾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策略。目前治理技术大都处于理论或实验室阶段,且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3. 1赤潮治理技术赤潮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12泊$
清液) $ "
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7期
-67 -
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可见,赤潮的发生会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处制 约的动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2: $
1.2赤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赤潮灾害不仅打破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 巨大的影响。 1.2. 1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安全一些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会直接导 致海洋动物死亡,但是这些赤潮生物被海洋动物摄取 后,经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毒素通常称为“贝毒”。 迄今为止,从赤潮生物中已分离出200多种毒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 神经性贝类毒素以及西加鱼毒素等[z $随着人们对 赤潮毒素的日益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毒素被发现, 如米氏凯伦藻等能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或细胞毒性的 物质,接触后会损伤鱼鳃组织[5+ $
属于细胞质遗传
8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抱子传递给后代来自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
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解析:放线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抱子丝的不均等缢

赤潮的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赤潮的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赤潮的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杨刚(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本文针对赤潮的生物学研究、赤潮发生机制,赤潮的生态学效应,赤潮的生物学监测和赤潮的防治等方面对整体的赤潮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应用介绍,最后对赤潮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关键字赤潮发生机制生态学效应监测防治分类号赤潮(red tide)又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e bloom ),是由于某种(或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或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增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形成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难以估量: ①赤潮生物的爆发性增殖会造成海水pH值升高,粘稠度增大,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 ②藻类大量死亡时分解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域的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③藻类过度密集会堵塞鱼贝类生物的鳃部,使其窒息而死; ④有的赤潮藻类本身含有毒素,鱼贝等生物接触后会发生中毒反应。

有的赤潮毒素容易在鱼贝体内蓄积,人们误食含有毒素的水产品后会引起肢体麻痹,甚至中毒致死。

[1]据报道记载,赤潮在古代发生的次数非常稀少。

20世纪以来,由于工农业迅速发展,沿海地区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海洋中,造成内湾、河口和沿岸水域的严重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频率不断升高。

并且,赤潮影响的水域面积越来越大,引发赤潮的藻种也越来越多(Hallegraeff,1993 )。

[2]当前,每一个拥有海岸线的国家都受到赤潮的威胁。

因此,赤潮已经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所面临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许多临海国家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

从发展趋势看,赤潮的发生机理、危害、预测和防治仍将是今后赤潮研究的主流。

1. 赤潮的生物学研究据报道,世界各地己引发过赤潮的生物有200种(福代康夫,1990)。

[3]赤潮生物除少数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外,大都属于浮游植物,包括蓝藻、硅藻、甲藻、金藻和隐藻等门类,其中硅藻和甲藻占多数。

赤潮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赤潮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赤潮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日益增加的排污和废水处理不当,导致了水体养分过剩,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中,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系统的常见问题,也是一种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

赤潮是一种由藻类产生的、水体中明显可见的红色或棕色污染浮游生物现象。

它产生的原因是,水体的氮、磷等元素过量,导致了藻类爆发性增长。

这些过量生长的藻类会聚集在海面上,形成一层色彩鲜艳的薄膜,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赤潮所造成的影响十分严峻,它不仅会损害水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还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在海洋生态系统方面,赤潮会导致水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率下降。

赤潮藻类大量繁殖的同时,还会消耗水中的氧气,由此导致水中氧气浓度下降,甚至在水下生态系统中形成缺氧区域。

这将严重影响水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引起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赤潮还会对人类生活乃至现代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的赤潮爆发会使得周边地区的海水变得异样,散发出难闻的臭气,进而对喜欢海边度假和垂钓的市民带来影响。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海洋产业也会受到严重冲击,渔业和海洋养殖业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赤潮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科学措施,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

在当前的环境中,减少化肥农药渗漏和排放,改进流域污染管理、提高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等是减缓赤潮发生的有效途径。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科学研究,探寻赤潮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为制订赤潮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赤潮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它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而且还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赤潮的研究和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及其可持续性。

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赤潮是一种由藻类或细菌引起的海洋现象,常见于温带和亚热带海域。

赤潮藻类是指引发赤潮的藻类,包括硅藻、甲藻、裸藻、铁球藻、链球菌等。

赤潮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产业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赤潮藻类的生境分布赤潮藻类的生存和繁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光照、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密度等。

不同种类的赤潮藻类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某些针对低光照条件的甲藻物种可以在深海中繁殖,而肉眼可见的铁球藻则喜欢于温度较高的近海区域繁殖。

赤潮藻类的繁殖方式赤潮藻类的繁殖方式与一般植物不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存。

不同的赤潮藻类有不同的繁殖方式,比如,一些硅藻种类可以进行漂浮繁殖,一些甲藻种类可以通过“裸子孢子”进行繁殖等等。

有的赤潮藻类繁殖能力比较强,常常会导致赤潮爆发。

赤潮藻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赤潮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会导致海洋富营养化现象,在水体中释放出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盐,这会使得水体的营养趋于高浓度。

高浓度的营养盐会导致海洋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幅增加,但这些浮游生物不仅是赤潮藻类自身,也包括其他的浮游生物,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

此外,赤潮藻类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产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会损害渔业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引发有害藻类的生长等等。

赤潮藻类的防治对于赤潮藻类的防治,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学方法。

这包括添加一些能够抑制赤潮藻类繁殖的微生物和富营养化物质的降解细菌、提高水球数目和种类等等。

此外,针对赤潮藻类的种类和特点,发展适合的防治技术是赤潮治理的关键。

结语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藻类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赤潮造成的危害。

希望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赤潮藻类,并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治。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具体说明每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 骨干、经费比例等) 本项目共设十个课题: (一)我国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多样性及其种群分布特征 1)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微藻群落生物多样性、种类演替和时空格局;沿海赤 潮高发区重要有害赤潮生物的分布特征;重要有害赤潮种的种源—休眠孢囊的 分布规律及爆发赤潮的潜势;重要有害赤潮藻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种群地理分 化。 2)研究目标 查明典型赤潮高发区藻菌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阐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查明我国沿海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种的种类、分布类型及地理分化;认 定赤潮藻孢囊的种类、来源、分布、及其传播机制;揭示主要有害赤潮种的遗传 特征,遗传适应及与产毒和赤潮爆发相关的生物学特征。 3)承担单位 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 4) 课题负责人(前两位)和学术骨干 齐雨藻,教授,1933年1月出生,暨南大学,藻类学 宋秀贤,研究员,1963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学 高亚辉,教授/博士,1963年7月生,厦门大学,藻种分类及生理生化学 陆斗定,研究员,1959年7月生,国家海洋局二所,藻种分类 5) 经费比例 6.25% (海上调查费和公用费由课题8统一安排) (二) 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特征和生态竞争策略 1) 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近海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行为、营养需求、增殖等;正常生态过程 中和赤潮爆发过程中赤潮生物和非赤潮生物之间的竞争方式与强度; 浮游动物摄 食对赤潮生物种群动态以及赤潮生消过程的影响; 关键赤潮藻的种群动力学过程 及受控机制。 2) 研究目标 弄清我国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过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竞 争策略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 3)承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赤潮形成的原因 (2)

赤潮形成的原因 (2)

赤潮形成的原因引言赤潮是指海水中出现异常高密度的有害藻类,导致水体呈现红色或棕褐色的现象。

赤潮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的健康和渔业资源造成威胁。

了解赤潮形成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赤潮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赤潮形成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赤潮的定义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有害藻类异常繁殖并聚集成块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藻类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对海洋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些有害藻类会迅速繁殖,形成赤潮。

这些有害藻类主要包括硅藻、甲藻和蓝藻等。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赤潮形成的原因:1. 水温变化水温是赤潮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有害藻类对水温的适应性非常高,它们可以在较高或较低的水温下繁殖。

当水温升高时,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会促进有害藻类的繁殖。

因此,在水温升高的夏季,赤潮往往更容易发生。

2. 养分过剩赤潮的形成与海水中的养分浓度密切相关。

养分包括氮、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过多的养分会刺激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人类活动,如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过度施肥等,会导致海水中养分过剩,从而促进赤潮的形成。

3. 光照光照是赤潮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部分有害藻类对光照有较高的依赖性,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有害藻类的繁殖速度会很快,从而形成赤潮。

4. 水体环境变化水体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赤潮的形成。

例如,水体的流动性、混合度、盐度、pH 值等会影响赤潮的发生。

当这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会影响到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促使赤潮的形成。

5. 自然气候变化自然气候变化也是造成赤潮形成的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可以改变环境条件,如气温、降雨量和风向等。

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赤潮的发生。

例如,温暖的气候可以促进赤潮的发生,而降雨量的增加会增加养分的输入,从而增加赤潮的概率。

浅析应对海洋赤潮的实践探索——以平潭为例

浅析应对海洋赤潮的实践探索——以平潭为例

畜牧·水产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3期(总第499期)浅析应对海洋赤潮的实践探索——以平潭为例林雄生(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400)[摘要]赤潮是一种近年来在中国沿海近岸海域经常出现的海区自然现象,由于浮游生物大量聚集或死亡之后消耗了海水中的大量氧气,导致海洋渔业养殖生物死亡,造成渔民生产重大损失,甚至部分有毒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近年来福建平潭沿海赤潮频发,严重冲击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和威胁居民饮食安全与身心健康。

建议合理选择监测站点,提前制定监测方案;组建赤潮信息员队伍,实时更新赤潮动态;普及赤潮防范知识,及时发布赤潮预警;生产单位主动应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全方位多流程构筑赤潮防范防火墙。

[关键词]赤潮;监视监测;渔业安全[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B福建是中国的海洋大省,海域面积辽阔,陆地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海洋资源丰富,分布有闽东、闽中、闽南和闽外四大渔场。

近年来福建近岸平潭海域赤潮频发,不仅冲击渔业养殖经济效益,同时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探析赤潮发生原因并靶向提供政策建议对于赤潮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1 赤潮发生原因探析赤潮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爆发性繁殖(增殖)或者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因导致赤潮发生的浮游生物种类不一,颜色各异。

因此,民间多称之为“铁锈水”“臭水”,福建沿海渔民也有“东洋水”“黑水”的叫法。

赤潮是由于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包括光照、风力、风向等气象因素;海水温度、盐度、流速、流向、PH值等水文因素;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理化因素以及赤潮藻类品种等生物因素。

随着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大,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叠加农用化肥的残留直接随江河径流进入海洋,造成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现象愈趋严重,间接促进藻类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频发。

赤潮生态学的实验研究与评估

赤潮生态学的实验研究与评估

赤潮生态学的实验研究与评估赤潮是一种由于海水中的藻类或其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颜色变红的现象。

赤潮不仅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还会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

因此,赤潮的实验研究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赤潮的原因赤潮的成因是复杂的,由多种生态和生理因素引起。

其中包括水质、水深、光照、营养盐、温度、盐度、酸碱度、风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因素,还包括微生物的生长要素,如硅酸盐、铁等。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赤潮这一现象。

赤潮的影响赤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赤潮中的藻类和细菌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长期缺氧对水中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其次,赤潮中的有毒藻类会释放毒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威胁。

最后,赤潮还会影响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给当地经济带来损失。

赤潮的实验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赤潮现象和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其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培养实验。

通过控制营养盐、光照、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使藻类和其他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繁殖生长,以模拟赤潮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实验可以为科学家们了解赤潮的成因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赤潮的评估为了评估赤潮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本收集和分析。

科学家们通过在赤潮发生的水体中收集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分析,以了解赤潮中藻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这些数据可以为受赤潮影响的水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在评估赤潮影响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使用了模型模拟、生态监测、经济评估和社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为制定赤潮管理政策和保护赤潮受影响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提供重要支持。

结论赤潮是一种严重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和评估。

这些工作为制定有效的赤潮管理政策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开展实验和评估工作,努力解决赤潮带来的问题。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植物、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赤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赤潮的方法。

一、赤潮的现状分析1. 赤潮的影响范围扩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赤潮事件逐渐增多,并且影响范围扩大。

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赤潮的严重威胁。

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对渔业资源、旅游业和健康安全等方面带来巨大风险。

2. 赤潮事件频发赤潮事件的频发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许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赤潮,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赤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

赤潮会导致海洋中的氧气减少,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赤潮所释放的毒素会导致鱼类中毒、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死亡。

这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二、赤潮的防治方法1. 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对赤潮的监测是防治赤潮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赤潮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的演变趋势,及时预警赤潮事件的发生。

这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控制污染源赤潮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赤潮发生的重要手段。

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治理水域的水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赤潮事件的发生。

3. 促进生态平衡恢复赤潮的发生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

4. 科学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于减少赤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超过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减少赤潮的发生。

5. 加强国际合作赤潮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海洋中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

海洋中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

海洋中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海洋中的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生物,与海洋中其他生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对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中的藻类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海洋植物,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等。

它们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光合有机生产者,是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生存着被称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海洋生物体系。

在海洋环境中,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与海水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随环境变化的适应性1. 光照强度海洋中的光照强度会随着太阳高度角、气候季节、天气情况而发生变化。

对此,藻类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

有些藻类适应光照强烈的环境,如海洋中的一些浮游藻类,它们将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加到最大程度,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而在光强度较弱的深海环境中,有些藻类则将光合色素的含量降至最低。

2. 水温变化海洋水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藻类对此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也大不相同。

绿藻是最为适应江海交汇处等富营养环境的一类藻类。

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在高温环境下极易滋生,对于环境的污染有着很高的抗性。

而在极地环境下,一些藻类可以通过自我固氮来适应低温环境。

3. 营养盐浓度海洋中营养盐的含量会随季节、地理位置和水体深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对此,藻类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

在富营养的海域中,某些藻类可以充分利用海水中的营养盐并大量繁殖,形成所谓的藻华。

而在营养不足的海域中,很多藻类则会通过降低代谢活动和细胞分裂等方式来适应这样的环境。

三、总结海洋中的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其生理响应和适应性与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对藻类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机制研究

海洋生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机制研究

海洋生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藻类作为海洋中最基础的生物群体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藻类过度繁殖却会引发赤潮等问题,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

因此,了解海洋生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机制成为了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

一、化学抑制物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许多动物和微生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直接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来控制其数量。

例如,某些海洋浮游动物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化学类抑制物(CIF)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有效地限制藻类的生长。

此外,一些藻类本身也会产生并释放出抗生素类物质,来抑制其他竞争物种的生长。

二、竞争资源海洋生物还通过竞争资源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藻类需要养分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能来生长,而其他海洋生物也需要这些资源来生存。

因此,当海洋生物多样性较高时,各种生物之间就会展开资源竞争。

通过竞争,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生物能够夺取藻类所需的资源,限制其生长。

例如,各种海洋浮游生物会与藻类争夺养分和阳光,从而降低藻类的生长速度。

三、捕食行为海洋生物对藻类的生长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许多动物以藻类为食,通过捕食来平衡藻类的数量。

例如,浮游动物和浆果动物会吞食藻类细胞,减少其数量。

此外,一些底栖动物如海参、海螺等也能通过摄食降低藻类的数量。

捕食行为不仅可以控制藻类数量,还能帮助维持海洋食物链的稳定。

四、物理环境海洋生物对藻类的生长抑制还与物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光照、水流等外界条件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较高的温度下,藻类的生长速率会加快,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藻类死亡。

此外,海洋中的水流强度也会影响藻类的分布和生长。

水流较强的地方,藻类的生长速度较慢,而水流较弱的地方,藻类会迅速繁殖。

这些物理环境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对藻类的生长抑制。

浅谈藻类在海洋生态位置与作用

浅谈藻类在海洋生态位置与作用

浅谈藻类在海洋生态位置与作用摘要:海洋藻类是地球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都有重要意,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海洋藻类的海洋相关变化的作用机制,本文探究了海洋由于吸收CO2导致的酸化的相关影响,以及盐度、光照等的影响,更好的了解海洋藻类的生存机制。

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以此为例学习人类发展的方式与途经,为人类与环境的共处方式。

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藻类海洋酸化盐度可持续发展1.海洋藻类的生存机理与生态结构1.1生存机制海洋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庞大、种类多样的生物类型,在海洋中绝大部分的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作为海洋最初级的生产者,是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石,藻类的不同形态决定其在海洋中的分布,大部分生活在浅海,近岸地区,浅海由于水较浅,光照强度大,因而藻类种类数量较多,近岸地区由于贴近陆地,存在着较多的无机盐类和矿物质,海水流动频繁,为藻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一些水体流动较大的地方,如湾流、潮汐、环流较大的地方,随着水流的运动,底层的无极矿物质会随着海水的流动进入海水表层,从而将大量的低质带入表层供表层藻类生存。

1.2海洋环境的改善藻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不管是浮游型藻类或单细胞藻类都能通过自身的生理作用改变海洋的理化性质,甚至导致整个地球的生态圈变化,在45-35亿年之间,地球表面还处于一片荒芜,大气圈是厚而低沉,里面充满了H2O、CO2、NH3、CH4、H2、以及气体的气体[1]。

就如35亿年前出现的蓝藻[2],以及后面逐步演化出来的绿藻和高等绿色植物,由于能通过藻蓝素、叶绿素类的光合作用色素,导致整个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减少、O2浓度逐渐增加,由此产生了好养型生物的增加。

直至出现现今如此繁荣生物形态,据统计直到今天海洋吸收和释放的氧气与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比陆地植被多,另外还改变了海洋的pH、盐度。

1.3生态系统稳定从食物链的方面来说,海洋的生态结构中,食物链等级高达4-5级,相较于陆地的2-3级,海洋生物种类可达20万种[3],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态结构,只有数量众多的初级生产者才能支撑起来,食物链分为碎屑食物链、植物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而藻类在这三种主要的食物链形态中都有相应承担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第2期2005年6月动力学与控制学报JoU眦0FD州AMIcsAND∞岍吼vd、3N0.2Jun.2005海洋赤潮藻类的生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带王洪礼许佳郭龙许晖(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摘要基于营养盐、自养浮游植物、食植浮游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利用生物生长的生化机理,并考虑到海洋内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对营养盐的补充,建立了营养盐-自养浮游植物一食植浮游动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动力学(Nutrition.Phytopla“协·一Z。

plankt∞)模型,运用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模型解的动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参数的变化,系统稳定性也随之变化,甚至出现分岔现象.关键词赤潮,动力学,非线性,稳定性,分岔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洋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它是海洋污染的讯号,是全球性的海洋灾害之赤潮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科研课题.赤潮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从赤潮生物的出现、增殖、聚集到赤潮形成有一连串的运动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将一次完整的赤潮发生过程分为起始一发展一维持一消亡4个阶段.赤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各种影响因素都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可将赤潮发生的过程当作动力学系统来考虑.许多研究表明,起始营养物质浓度的高度增长是导致藻类(赤潮生物)急剧增殖的主要因素,而藻类数量迅速发展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致使营养物质浓度又有所下降.由于营养物质浓度持续下降便将影响藻类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这大体上反映了赤潮发生由起始、发展、维持到消亡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在较短的时间(2~4d)内完成旧J本文建立了一个营养盐.自养浮游植物(藻类)一食植浮游动物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型,运用非线性的基本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1NPz模型的建立根据赤潮发生时形成的营养物质一藻类,浮游动物这一简单的食物链,利用多种群生态学原理[“,并考虑到浮游动物在藻类密度过低时会全部死亡这一实验结果基础上建立了NPZ[5】模型,2004.10.29收到第1稿,200504一16收到修改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472077)如下dP出dZ出dNdf71p,。

axg(N)P一以(P—P‘)一plP2nZ(P—p‘)一口2Z=72(No—N)一“班,。

axg(N)P+et艮P+&z)(1)式中P=P(£),z=Z(f)和N=N(f)分别为随时间变化的自养浮游植物(藻类)密度、食植浮游动物密度和营养物质浓度;Nn为定量输入的营养物质浓度;g(N)=雨{啊,N。

为营养物质浓度增长的半饱和参数;P+为饵食的阈值浓度;r1为藻类相对增长比率;p。

为藻类最大生长速率;a为浮搏动物摄食率;声1为藻类死亡率;使为浮游动物死亡率;r,为营养物质相对增长比率;w为藻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比率;£为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比率.2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应用Lyapunov判定方法判断模型的稳定性.首先求平衡点,令式(1)的左端等于零,即f萼=o{警=o(2)l警=o苎三竺——————~.—三苎!!兰!兰登查塑苎鲞塑竺查塑垄兰堡壅竺堡窒!!本文参考其他文献[4·“,选取以下模型参数:P’20.05,7l=13,P一=3.0,‰;0.15,No=O.8,口=O.4,卢l=O,9,&=0.33,72=0.8,“=0.2。

e=O2.解式(2)得平衡点:Q(声,z,”).坐标平移,令f“=P一声<w=Z—z【"=Ⅳ一”则方程(1)可化为磐=吖(删“+户)一小+州。

+声一P‘)一向(甜+p)2警=a(。

+。

)(“+户~P’)一息(。

+:)警=r2(N0~。

一。

)一∥(。

)(。

十声)+e[n(“+p)+愚(口+z)]兵甲:,(”,=瓷并%解式(2)得平衡点:Ql(0,O,Ⅳ0),Qz(嚣P一,o,N0+詈p一一最户2眦),Q,㈠+譬,皆(P’+譬),‰一帆+警∽刊∽+譬))对平衡点Q1(0,0,No),即系统的初始状态,藻类和浮游动物密度均为零,经过坐标变换后的Jacobi矩阵为rlp。

舻‘o]o~栌+一恁o}L柏啦一r2J特征值为显然A3>0,平衡点不稳定,这与实际相符,实际上不可能出现藻类和浮游动物密度均为零的情况.对平衡点Qz(嚣户…o,风十詈∥。

一最Pk)经过坐标变换后的Ja∞bi矩阵为w一一a旧乒一一P’)oa(爰p一一叫一&£91一∞B∞“E8200特祉值为^1=一71产n址,^2=一72,护a(爱F一一P”)_&根据参数值不同取值该平衡点稳定性不同.对平衡点Qs(P*+譬,皆(P’+譬)^一心+警∽刊(P*+钏经过坐标变换后的Ta∞bi矩阵为w一一鬻p一(P*+譬)喝薏‰(P。

十譬)o£8l£阮毫:]特征值为^l=一r2,^2r半±v丽刁i,其中:6=r-户一惹P。

,c=叩一r。

(P’+譬).此时,若6=O,则出现Hopf分岔.3H叩f分岔的存在选取参数初始浓度^ro作为分岔参数对系统进行研究,分别让No取不同的值进行分析.对于图I,当No=0.8时,系统经过轻微的振荡过程趋于稳定.006005004~O.030.02O.01O.0图l稳定情况F垃.1S组叫hy&一c菩一=哪:差==“n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年第3卷~翌跫,!’当No=2’o日寸'系统发生剧烈振荡4结论并且持久进行.。

…。

0.06005O.040.03O.0200l|璺|2檄15艮卧F瞳2Li删tc”k根据}Iopf分岔理论可知,当M}在这个区间变化时,导致系统发生了Hopf分岔,系统从趋于一个稳定解变化为趋于一个极限环.当N。

继续变大时,系统将会出现更加复杂的情况以至于混沌的产生,此时,N。

=6.0,其他参数取参考值.如图3.0.2015N0.10050翻3{昆沌Fk3Cha[)s产生混沌的原因很多,本系统混沌行为的产生途径还有待去研究,这对于了解赤潮产生以至于最后控制赤潮都很有意义.至于赤潮的产生是因为分岔导致还是混沌的行为,或是赤潮产生后导致分岔或混沌行为至今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赤潮的爆发性增值肯定与系统的分岔和混沌行为有关.本文利用生物生长机理,主要考虑了营养盐.自养浮游植物(藻类).食植浮游动物的食物链关系并考虑到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对营养盐的补充,运用运动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NPz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方程可能出现的分岔行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于NPZ模型存在着H0pf分岔等非线性现象,方程对应的平衡状态的稳定性与初始条件和模型参数的选取有很大的关系.本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的结果对于赤潮的预警、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lEdwardsAM,Bo苍MA(;∞eticdym“凸ofsin埘eplank啪popuIa廿0nn】oddwhhr拼pin住g盯exp∞曲tofclosureo∞,黝∞m日耐F,Ⅲ础,2001,12:289~3002wiggiflsSIntrodu“ontoAppl矧N甜inearDynarnicalSyst∞丝andch珏.NewYork:却dr牡Verlag,19903WuYor】_野h印g,WaIlgZ}嘞inNurn—cal面mulationof1998redtideoftheB0ha;Sea.h舭瞌w“』咖埘“o厂Sd”Ⅻf且Ⅷm,2002,17(3):175~1854俞光耀,吴增茂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与模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29(3):421~428(YuGuangy∞,WuZer】gmao.Z0。

109ydy哪icald脚dandsiTTdati锄0fT】o枇1watern(,0r0fI(ia。

a跏Bav.g,#耐∞(k阻n踟i哪s劫Thn谢f撕,1999,29(3):42l~428(inChin曙e))5陈长胜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ch朗c}lan努hengcb朗nbiog∞cer如sekinet一燔andm。

dd.心1ng:HighEdl心d0T1PublbhingG[蛆pa-ny,2003(incKn甍e))6王洪礼,冯剑丰.多种群赤潮生态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03,36(4):400~403(wangJOll鲥,FengJianfeng.Nonlin髓rdynamicd腭se眦hofthemu】tj印ecbHABsⅡ10del.了k哪抽mi醒瞄吐y丁h"靳K—fⅫ2,2003,36(4):400~403(in(蛐n8e)).第2期王洪礼等:海洋赤潮藻类的生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43REsEARCH0FREDTIDEIN0CEANoNDYNAMICALsfEU阻LITY+WangHollgliXuJiaGuoLongxuHui(&^口“0,^缸妇n妇f丘k一"捌研.丁缸”"Lki御{t柚,1’缸””300072,@im)AbstractBasedonthef∞dchainrelationshipof叫t蛹on—autot岫y.zooplankton,andconsideringb妇l砌一istrymechani锄ofbio崦yg姗thand∞m西锄entaritiesdanimalculedecⅨnp。

sition,wesetupadynarnicalNutrition—Phytoplankt叻一zD0pIanktonrnodeI,andam王y。

edthedyn锄icaIstabiIityofthemodeI“utionbyus.ingmodemn叽IineartheoryTheresuhsindicatethatthestabilityofthemodelwillchangeorevenbifurcatewhentheparameterschangeKeywordsHA卧,dynamics,n册linear,stability,bifl】rcationRe州vd29Ckiober2004,re“5cd】6A矿“2005*Thep呐哪supp。

nedby【kNat帕rIalNatudSclenceF0und吐mofChi衄(10472077)海洋赤潮藻类的生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作者:王洪礼, 许佳, 郭龙, 许晖, Wang Hongli, Xu Jia, Guo Long, Xu Hui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刊名:动力学与控制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YNAMICS AND CONTROL年,卷(期):2005,3(2)被引用次数:2次1.Edwards AM.Bees MA Genetic dynamics of a simple plankton population model with a non-integer exponent of closure 20012.Wiggins S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and Chaos 19903.Wu Yongsheng.Wang Zhaoy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1998 red tide of the Bohai Sea[期刊论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2(03)4.俞光耀.吴增茂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与模拟 1999(03)5.陈长胜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 20036.王洪礼.冯剑丰多种群赤潮生态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大学学报 2003(04)1.学位论文吴萍新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研究2005论文以四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两种吉米奇表面活性剂: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TPQAC);两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C8烷基多糖苷季铵盐(C8AGQAC)、C12烷基多糖苷季铵盐(C12AGQAC)为改性材料对粘土进行有机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