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和局外人共23页
“局外”与“局内”:荒谬的两极人生——加缪《局外人》导读
![“局外”与“局内”:荒谬的两极人生——加缪《局外人》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d8fdd128680203d8ce2f24be.png)
“局外”与“局内”:荒谬的两极人生——加缪《局外人》导读“局外”与“局内”:荒谬的两极人生——加缪《局外人》导读王庭宏作家简介阿尔贝·加缪,1913年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蒙多维城,幼年丧父,随寡母在贫民区长大,依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后由亲友资助半工半读念完大学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国共产党。
1937年起开始新闻记者生涯,二战爆发后,加缪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并在《战斗报》担任主编,发表不少反战论文。
1960年1月4日,加缪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年仅47岁。
在文学方面,加缪从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运动,曾创作剧本、创办剧团、组织演出,并亲自担任主要演员。
1937年出版随笔集《反与正》,1939年又出版散文集《婚礼集》。
1942年,成名作《局外人》发行并引起轰动。
这部小说与1942年出版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1945年首演的四幕剧《卡里古达》组成了加缪的“荒诞三部曲”。
1947年,加缪又发表另一力作《鼠疫》。
此后,加缪又创作了剧本《戒严》《正义者》和小说《堕落》《流放与王国》等。
1957年,加缪因“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澈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情节梗概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讲述了法国青年莫尔索一生的经历。
小说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无意中开枪杀了人为止。
莫尔索的母亲去世了,可他不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时间,不记得母亲有多大岁数。
葬礼上,他像往常一样抽烟、喝咖啡、陪人聊天,他对自己没有为母亲的死而哭泣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感到自己很累。
安葬母亲后,莫尔索就和女友玛丽去游泳、看电影,然后一起过夜。
他还帮助邻居雷蒙写信教训他的情妇,并为雷蒙到警察局去作证,因而遭到雷蒙情妇的弟弟的报复。
在这场海滨冲突中,莫尔索被太阳光晒得头昏眼花,恍惚之中开了五枪,莫名其妙地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
重读加缪与《局外人》——他与“它”无关
![重读加缪与《局外人》——他与“它”无关](https://img.taocdn.com/s3/m/72224fffe009581b6bd9eb7e.png)
重读加缪与《局外人》——他与“它”无关作者:陈晓霞阿尔贝·加缪离开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已经五十年了。
请允许我可以亲切地称呼他为加缪,这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贫民区的穷孩子,这个不到一岁就因战争失去了父亲的战争孤儿,这个母亲是文盲和女佣、舅舅是制桶工人的法国下层移民的后代,这个未满四十四岁就已经成了继吉卜林之后最年轻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幸运儿,年仅四十六岁,,在投身文学创作的短短二十五年间,创作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终于在一九六零年因车祸而离开了这个他曾热爱着的世界。
加缪,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一九五七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说到阿尔及利亚,至少我可以断言它是我真正的祖国”。
了解加缪,阿尔及利亚是引领我们走进加缪心灵的一把钥匙,他的精神世界,他的情感所寄,他的思想和信仰指向。
加缪的小说中有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描写都充满着爱意,他的大脑里一直存在着那个平民区、那个街道和那栋房子的回忆,因为母亲是和阿尔及利亚分不开的,他怀着一份相同的爱将母亲和阿尔及利亚混为一体,在后来的很多著作中,那栋小房子经常出现在加缪的笔下。
这样一个心中一直存在爱的人对这个自己生活的世界似乎有着一种冷漠的荒诞的认识,他的长篇小说《局外人》就参杂着这种荒诞。
加缪的《局外人》对主人公莫尔索的定位就是“一直生活在局外的人”似乎这个世界和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别人不所理解而也不要求他人理解的生活。
整个故事描写的是莫尔索在处理自己的母亲的丧事表现出来的冷漠与荒诞,最终由于防卫伤人而判出死刑的故事,在小说的最后莫尔索说:“这时,长夜将尽,汽笛叫了起来。
它宣告有些人踏上旅途,要去一个从此和我无关痛痒的世界。
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了妈妈。
我觉得我明白了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来”的游戏。
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个生命将尽的养老院周围,夜晚如同一段令人伤感的时刻。
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
阿贝尔·加缪(1913
![阿贝尔·加缪(1913](https://img.taocdn.com/s3/m/246ccdbc65ce050876321324.png)
因为其 内心深处涌动着“真实而绝对的激情”,莫尔索并不冷淡, 冷淡在他 只是外在的,实际表现的是对人类苦难的沉默 与尊重,
• 3.莫尔索是真实的牺牲品,一 名反抗虚假 人生的英雄。
艺术特色
• 1.第一人称 • 2.平行结构 • 3.简明自然风格
• “人们不 再理解世界,世界从我们的视野中 间逃逸出去,又恢复成它自己。这种情况 如同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某一个人,突然 间变得如此陌生,就如同在电话亭 里打电 话的女人,我们听不见她的声音,却隔着 窗玻璃看见她毫无意义的动 作,我们禁不 住会问她为什么活着。”
• 如何理解默尔索的冷漠与麻木? • 1.默尔索的冷漠麻木表现 • 2.冷漠麻木只是外在——“局外感”正是
主题争论
• 一种观点:“这是关于一个对眼前的现实麻木不 仁的人的研究。” • 美国版《局外人》写的序言(加缪):他“并非 麻本不 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 绝对和真实的激情。” • 萨特《“局外人”解说》:“他的主角既不是 善 人,也不是恶人,也无所谓道德和非道德。这种 范畴对他并不适用。作者 为主角保留了‘荒谬’ 这个名词。也就是说主角属于极为特殊的类型。”
阿贝尔· 加缪(1913——1960) 《局外人》
生平概况
•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评论家 • 出身于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省蒙多维镇一个农业 工人的家庭,祖籍是法国的阿尔萨斯。 • 做过编剧、演员和记者 。 • 二战期间,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 • 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1961年1月死于车祸。 “阐释了我们这 一代人类良心 的难题”
• 哲学随笔《西绪弗斯的神话》与《局外人》的同 构关系。 • “西绪弗斯就是荒谬的主人公。确实如此,无论 就他的热情 或他的苦刑来说,他都是个地道的荒 谬人。他对诸神的蔑视,他对死亡的仇 恨,以及 他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得到这无法比喻的惩罚, 这惩罚使他用尽全 力得不到成功。这就是对尘世 热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126c96dd3383c4bb4cd2ac.png)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刘火雄1913年,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孟多维。
1933年,他考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
1957年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
1935年,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负责贝尔库工人区的支部工作。
加缪在给良师益友让·格勒尼埃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把人们引向共产主义的,主要不是思想而是生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
”求学之余,为了便于开展党务工作,加缪组织了劳工剧团。
他改编了法国作家马尔罗的《轻蔑的时代》,这是一部讲述营救德国共产党人的短篇小说。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硝烟笼罩欧洲大陆。
加缪在日记中写道:“野兽统治的时代开始了……”他曾报名参军,但因有肺结核病史身体虚弱未果。
加缪继续在山顶一间面朝大海的出租屋里,夜以继日同时创作着“荒诞三部曲”——《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
1942年,《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先后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
《局外人》开篇所展现的冷漠、虚无,至今令人震惊。
“局外人”默尔索过失杀人,对法庭罗织的罪名淡然处之,这既折射了司法制度的荒谬,也成为二战后一代青年的写照。
外敌入侵,加缪投身地下报纸《战斗报》,担任主编,为法国抵抗运动鼓与呼。
加缪接连为《战斗报》撰写社论,号召人们为祖国而战。
他写道:“一个渴望生活的民族不应该等待别人给她带来自由,她得自己去争取自由。
”“从巴黎少逃出一个德国人,便是向盟军战士和我们东部的法国同志少射一粒子弹。
”战争胜利后,为表彰加缪的贡献,当局给他颁发了一枚高于普通等级的玫瑰勋章。
加缪则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我身旁牺牲的战友们却没有获得勋章”。
二战过后,加缪断断续续写了六七年的《鼠疫》正式出版发行,销量突破十万册。
《鼠疫》寓意了法西斯暴行肆虐与正义力量奋起抗争的趣旨。
加缪《局外人》赏析
![加缪《局外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32bebe910ef12d2af9e7f4.png)
加缪《局外人》赏析生活在别处——加缪《局外人》赏析一、作者简介阿尔贝·加缪(1913-1960)Albert Camus法国作家。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
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年的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
父亲作为一战的士兵战死疆场,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
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加缪长相伴,这使加缪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
处在思潮动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
1942年,加缪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他开始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中,主编地下刊物《战斗报》。
在这个时期,加缪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和长篇论著《反抗者》都在这个时期出世。
1957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
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
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https://img.taocdn.com/s3/m/7daef02fb0717fd5360cdcda.png)
严肃的 荒诞派 入戏的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 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 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 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 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 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 基本的问题。
—1957年诺
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辞
生平经历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 1月4日),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荒 诞哲学”的代表。加缪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 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 入法共,后退党。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 团。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 少著名的论文。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 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
《鼠疫》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 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 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 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 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 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 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 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 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 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活, 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厄医 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 莫逆之交。不过,他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 生死未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问题最终成为萨特在这 条线路上的滑铁卢:1956年,苏联出兵匈牙利, 萨特在接受采访时当即宣布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并且在其刊物《现代》上推出关于匈牙利问题的 专题,成为他和党派之间断绝关系的独立宣言。 萨特承认,在这之前,他“封闭了一切道德观念” 和自我判断,而如今的自我回归让他欣喜。20世 纪70年代以后,萨特谈到他在50年代是如何克服 甚至压制早年的“道德主义”的,说那一切都是 为政治现实主义让路。其实,萨特早在戏剧《肮 脏的手》中,已经表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剧中 描写党棍路易斯等人的粗暴和手段的卑鄙,实际 上是对历史现实的批判。“匈牙利事件”是一个 极限,他不可能允许自己矛盾下去。在以后的许 多历史事件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他为 一切受压迫者说话,“成了一个观点举足轻重的 道德在场者”。这就是说,他在道德人性的点上, 与加缪殊途同归。然而,他和加缪都没有丝毫和 解的意思。
加缪《局外人》赏析
![加缪《局外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80724acc7931b764ce1551.png)
生活在别处——加缪《局外人》赏析一、作者简介1913-1960 )Albert Camus 法国作家。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阿尔贝·加缪(多维。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的论共,后退党。
1944 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文。
加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 年的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欧战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
父亲作为一战的士兵死疆场,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
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这使加缪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在他的亡的阴影就与加缪长相伴动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
处在思潮。
1942 年,加缪离开阿尔及利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亚前往巴黎,他开始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中,主编地下刊物《战斗报》。
在这个时期,加缪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和长篇论著《反抗者》都在这个时期出世。
1957 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存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在的最基本的问加缪在50 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 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文学的代表人物。
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
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语的磨难。
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言难以用尽述的非人折磨。
局外人ppt课件免费
![局外人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609ffd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7.png)
社会批判与反思
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
局外人通过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制度对 个体自由的限制和压迫,以及对个体独立思考的压制。
现代社会的异化
局外人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异化,人们 往往失去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意义。
道德相对主义
局外人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 出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道德观念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
03 叙事艺术分析
叙事手法
01
02
03
倒叙
通过回顾主人公的过去, 增强故事的悬念和深度。
多线性叙事
同时展示主人公、其他角 色和事件的多个方面,使 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隐喻和象征
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 达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 。
视角分析
第一人称视角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故 事,增强代入感和真实感 。
局外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局外人简介 • 人物形象分析 • 叙事艺术分析 • 哲学思考与社会意义 • 比较研究与影响 • 局外人作品评价与影响
01 局外人简介
作者介绍
阿尔贝·加缪
文学成就
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 重要代表人物。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局 外人》、《鼠疫》等。
06 局外人作品评价与影响
读者反馈与评价
读者反馈
许多读者认为《局外人》是加缪 的代表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有力。
评价
读者普遍认为该作品深刻反映了 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和异化,以 及道德和价值观的模糊。
文学批评与解读
批评
文学批评家认为《局外人》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揭示了存在主 义哲学中关于荒谬和自由的思考。
经典短篇小说介绍
![经典短篇小说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9d2b724ce2f0066f43322c9.png)
1《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180页]:一位年轻英俊的青年为了永远保持年轻美貌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他永不老去,相反他的画像却逐渐老去。
虽然他相貌英俊,却是一个没有灵魂、肮脏卑劣的人。
3《水手比利·巴德》(赫尔曼·梅尔维尔)[160页]:梅尔维尔的经典小说,讲述一艘船上无心的一次暴动。
比利·巴德因为这次叛乱遭到指控,当所有指控都指向他的时候,他却因为口吃没方法为自己辩护。
他罢工了,却意外地杀害了指控他的人。
小说就讲述了这件事发生之后的故事。
4《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80页]:一位吝啬的商人既不愿在生活中花钱,在圣诞节时也不愿对他的雇员大发善心。
然而在他不情愿地想起他的过去,了解到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他时,一切都改变了。
5《珍珠》(约翰·斯坦贝克)[96页]:斯坦贝克的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男人基诺发现一颗珍珠后的故事集中探讨了由来已久的善与恶的问题。
为了让他的新生儿接受治疗,他卖掉了珍珠,我们知道这颗珍珠已被诅咒,所以厄运随之而来。
6《蒂凡尼的早餐》(杜鲁门·卡波特)[160页]:这本小说与其电影版确实有很大差异。
(男主角是同性恋者……巨大的不同)卡波特的散文令人惊叹,所以即使你已经看过电影,这本书还是很值得阅读的。
7《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140页]:这部小说是关于俄国革命的一个寓言,揭露了新入驻的领导者的虚伪。
当然,它利用会说话的猪、羊和马说明了奥威尔公开的政治态度。
8《织工马南》(乔治·艾略特)[160页]: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描绘了恢宏而又不可思议的《米德尔马契》【1】的乔治·艾略特竟然也曾写过如此短的故事!在这本小说中,塞拉斯·马南是一个传统村庄里的一员,他被控偷窃了教堂的钱,最终被判有罪,随后那么讲述了他离开这个避之不及的村庄后的故事。
【1】米德尔马契:一部描绘众多人物、众多生活场景的小说,904页。
局外人(课堂PPT)
![局外人(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beb2bddd36a32d73758198.png)
17
对于情感的态度——真实、消极地顺其自然
和莱蒙做朋友—— 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有生活经验。”起初, 我还没发觉他已经用 “你”来称呼我了。只是当他说“你现在是我的真
正的朋友了,”这时我才感到惊奇。他又说了一遍,我说:“对。”做 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他可是好像真有这个意思。
和玛丽谈结婚——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
1
局外人
局:大众化的世界,世界观,伦理观? 外:分离,超脱? 人:怪人?透明人?明白人?荒诞人?
.
2
阿尔贝·加缪
• 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
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 “荒诞哲学”代表。
• 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 《戒严》、《反抗者》、《西西弗 斯神话》等。
我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于是,她想知道我是否爱
她。我说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种话毫无 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
大概是不爱她。她说:“那为什么又娶我呢?”我跟她说这无关紧要,
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再说,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只要说行就完
了。她说结婚是件大事。我回答说:. “不。”
18
对于死亡的态度——解脱、幸福
蜚声卓然的原因。其主要人物是政府的雇员,他在一连串
的荒诞事件以后,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他又对自
己的命运麻木不仁,听着人们宣判自己的死刑。不过,到
了最后时刻,他还是鼓起了勇气,从几近迟钝麻木的消极
状态中奋起。
.
4
•边缘者 •荒诞派文学
.
5
• 边缘者:远离“主流”的边缘视角和身份
• 加缪一岁丧父,幼年进孤儿院,他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又以 半工半读方式攻读哲学。当他混迹于喧嚣而势力的巴黎文化 圈,因没有名校学历,以及贫穷卑微的家庭,让他常常如身 在炼狱,深切感受到被轻视的边缘身份。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中的存在主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8e718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0.png)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中的存在主义思想1. 引言1.1 概述在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存在主义思想得到了深刻而精致的展现。
加缪以一种冷漠和荒谬的笔触描述了主人公梅尔索(Meursault)的生活,探索了自由意志、个体孤立感、存在困惑和生活无意义等核心主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和探讨加缪如何通过《局外人》这部作品呈现了存在主义思想,并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文章进行概述和说明其结构。
第二部分将介绍阿尔贝·加缪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他的生平背景及存在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将对《局外人》这部作品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分析和故事情节讲解。
第四部分将重点探讨存在主义思想在《局外人》中的体现,包括自由意志和个体孤立感、角色对于自身存在的困惑和挣扎以及生活荒谬性和无意义感等方面。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存在主义思想在《局外人》中的重要性,并对读者产生的启示及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进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加缪的《局外人》以及其中存在主义思想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一经典作品。
同时,还将探讨这些人物和情节如何引发我们对于自由意志、个体存在和生活意义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进而,本文也希望能够唤起读者们对于现实世界中个体孤立感、荒谬性以及无意义感等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2. 阿尔贝·加缪与存在主义2.1 加缪的生平背景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和哲学家之一。
他于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父母是法国人。
在童年时期,他经历了父亲去世、得到奖学金进入法国本土上学等重要事件。
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2.2 存在主义思想简介存在主义是20世纪欧洲哲学中的一个流派,强调个体的自由、责任和意义。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类存在于一个无意义和荒谬的世界中,需要通过选择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加缪与王小波“局外人”形象比较研究
![加缪与王小波“局外人”形象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12f3a0312b3169a551a4c1.png)
摘要:在加缪和王小波的作品中我们似乎都可以看到有一个“局外人”的形象,加缪笔下的局外人默尔索虽说似乎始终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但他在日常中并没有刻意地摆脱现实或是被社会拒绝,而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则是主动或被动地进行逃离,并在逃离中最终获得了一个“局外人”的视角。
因此本文将从加缪与王小波对“局外人”的书写入手,探寻他们书写“局外人”形象的价值。
关键词:加缪 王小波 局外人加缪与王小波“局外人”形象比较研究引言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作家,大都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他们感受到了世间的恐惧和绝望:战争中人的生命仿佛蝼蚁,被任意地践踏着。
而后战争结束,但人们的生存状况也并没有改善,经济萧条和社会问题的频发,逼迫人们再次面对生存的危机,逼迫人们思考生存的意义。
加缪直面战争带给人的精神创伤,意识到战争带来的这种对世界的荒诞体验,已经不再是理性可以解释的了,他将注意力重新放置于人自身,书写人的主观感受。
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说:“一个能被解释的世界——即使只是通过糟糕的推理来解释——也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
但是,在一个突然没有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中,人就会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于是在小说《局外人》中,他刻意塑造了一个“局外人”的形象——默尔索。
虽然默尔索没有刻意地想要逃脱这个世界,但是分明让人感受到他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其他人似乎一直在尽力地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理性,法官不断地呼喊着“为什么”,就是希望能获得一个理由,哪怕是一个牵强的理由,来维持他的理性世界。
而默尔索的世界恰恰是一个感受的世界,他做出的选择都是源自于他自身真实的感性体验。
在这样的错位下,他仿佛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以这样一种角度审视着这个世界。
王小波虽然没有在他的师承中提到过加缪,但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个“局外人”的形象。
按照王小波自己的分类,《黄金时代》似乎是可以归于“解释自己”的一类。
《黄金时代》以王小波的知青生活为蓝本,他去云南的时候是怀着满腔热血的,实际的情况却是让他觉得自己像是货物一样,一切都任由别人摆布。
局外人(节选)
![局外人(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54b2fe2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4.png)
局外人(节选)作者:阿尔贝·加缪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20年第09期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
明日葬。
专此通知。
”这说明不了什么。
可能是昨天死的。
养老院在马朗戈,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
我乘两点钟的公共汽车,下午到,还赶得上守灵,明天晚上就能回来。
我向老板请了两天假,有这样的理由,他不能拒绝。
不过,他似乎不大高兴。
我甚至跟他说:“这可不是我的错。
”他没有理我。
我想我不该跟他说这句话。
反正,我没有什么可請求原谅的,倒是他应该向我表示哀悼。
不过,后天他看见我戴孝的时候,一定会安慰我的。
现在有点像是妈妈还没有死似的,不过一下葬,那可就是一桩已经了结的事了,一切又该公事公办了。
我乘的是两点钟的汽车。
天气很热。
跟往常一样,我还是在赛莱斯特的饭馆里吃的饭。
他们都为我难受,赛莱斯特还说:“人只有一个母亲啊。
”我走的时候,他们一直送我到门口。
我有点儿烦,因为我还得到艾玛努埃尔那里去借黑领带和黑纱。
他几个月前刚死了叔叔。
为了及时上路,我是跑着去的。
这番急,这番跑,加上汽车颠簸,汽油味儿,还有道路和天空亮得晃眼,把我弄得昏昏沉沉的。
我几乎睡了一路。
我醒来的时候,正歪在一个军人身上,他朝我笑笑,问我是不是从远地方来。
我不想说话,只应了声“是”。
养老院离村子还有两公里,我走去了。
我真想立刻见到妈妈。
但门房说我得先见见院长。
他正忙着,我等了一会儿。
这当儿,门房说个不停,后来,我见了院长。
加缪的荒诞人生 ——读《局外人》
![加缪的荒诞人生 ——读《局外人》](https://img.taocdn.com/s3/m/4f1d56e1fab069dc5022018b.png)
阿尔贝特.加缪,一位20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他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名字总是和存在主义先驱萨特出现在一起㊂然而,文学史对这位作家的定位与存在主义仍然难逃干系,尽管有人认为失之偏颇,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定位并非捕风捉影㊂抛却这些争议,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作家对存在主义者的定位的抗争上,不难看出,作家的挣扎彰显了自身主体和自身意识,他要借这种主题存在拒绝任何非人性,抵抗任何荒诞,这也正是作家荒诞人生的集中体现㊂加缪的荒诞贯穿了他人生的始终,他的一生充满苦难㊂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蒙多维镇,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业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后身负重伤,不治身亡而当时加缪还不满一岁,这是他人生荒诞的开端㊂父亲去世之后,加缪随母亲迁居阿尔及尔,生活十分窘迫,他依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念完了中学和大学㊂但是,之后幸运没能继续眷顾他,加缪十七岁开始咳血,后被诊断为肺结核㊂他当时是哲学班的学生,而且酷爱足球,但疾病意味着他将不得不告别这一切,因为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疾病是不治之症㊂因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加缪的一生都与疾病相伴,时刻都面对着疾病的折磨与死亡的威胁,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么样㊂格勒尼埃在‘阿尔贝.加缪传“中写道: 一个酷爱生活的人眼看着自己被莫名其妙地剥夺生命,这就是荒诞的最初表现之一 ㊂他的病情时好时坏,他无时无刻不在体味死亡㊂他说: 死亡的感觉从此以后对我来说以及习以为常:这种感觉已经失去了痛苦㊂痛苦紧扣住现时,他要求作一场操心的斗争㊂但是仅仅看到沾满血迹的手帕就让人预感到死亡,而无需做努力,这等于目眩地被投入时间之中:这便是对变化的恐惧㊂ 显而易见,这种生存状态对加缪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疾病成了他的一种存在与思考的方式,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人生是何其荒谬和悲剧㊂这样的人生,活着不再能带来欣喜,面对死亡也不再恐惧,痛苦也不成为痛苦了㊂加缪在贫穷与死亡的阴影中体会在人生的荒谬与荒诞,他的一生都在战斗和抗争,从年幼同贫穷作斗争,到后来同疾病作斗争,而且还要与身处的动荡的时代和荒诞的人生作斗争㊂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因为这种对抗而充满冷漠和坚定,然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解构又让我们对荒诞有了另一层理解,那就是通过荒诞的人生体现人类主体意识和存在,并以轻蔑的态度去面对这种荒诞㊂他认为,只有反抗才是体现个体存在的最好方式,而革命则是 一种反人性的手段反对另一种反人性的存在 ㊂因此,革命的结果必然导致另一种非人性㊂这不是以暴制暴,反人性的手段之间的抗衡正体现了人生循环往复的荒诞斗争.......他从来都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具有一个艺术家的素养和道德家的良知㊂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作者,他的作品在从容不迫地表现死亡㊁自由㊁正义的同时,更加将人类的主体存在及其不屈的斗争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高度,所以文学史给加缪的定位我们也就觉得不失真实了㊂具体来看一下他的成名作‘局外人“,加缪在这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莫尔索是一个充分意识到荒诞㊁又表现出蔑视荒诞的人物形象,这个人他非善非恶㊁非好非坏㊂而 局外人 的形象又不在社会伦理范畴,这个人物的特别之处是他不接受人们习以为常的平庸㊁黯淡的生活方式,他冷漠坚定地游离于人们普遍承认的社会习俗之外㊂这样的一个人物是超越常规的,他必然会打破社会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生存,因而他注定会是一个局外人㊂而加缪对 以荒诞的方式去蔑视荒诞 的解读便是之前提到的以反人性的手段去反对另一种反人性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从莫尔索身上看到加缪的生存哲学,以及他在与命运抗的争中形成的姑且说是病态的生存方式㊂在莫尔索的心里,世界上一切人类都活动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平面上㊂所以他对母亲的死㊁对情人的爱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境况,对邻里关系,甚至对开枪杀人㊁被捕越狱和法庭审判一概都无动于衷㊁漠然置之㊂他吃饭㊁睡觉㊁上班㊁交际㊁看电影㊁性交和杀人全都是由荒诞所任意支配的偶然行为㊂仿佛这个社会与他毫不相干,他无所谓追求㊁无所谓希望,甚至在法庭上无所谓生死 他的这种超然的平淡又外化为他的两句口头禅,无所谓 , 这不怪我 ㊂还有两点是不得不提及的:其一,加缪在刻画莫尔索这个人物时,选择的是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展开的,这不得不让我相信这是作家的有意为之,他是在淡化艺术家与作品的界线,这种虚实相生都包含着作者的心血 其二,语言叙事风格的枯燥㊁拘谨㊁呆板和游离状态㊂小说采用的孤岛式的叙述模式,使得语句之间失去逻辑感和因果联系,显得杂乱无章㊂譬如: 今天妈妈死了㊂ 我乘坐的是两点钟的汽车㊂ 天一下就黑了㊂ 一夜过去了㊂ 天空中阳光灿烂㊂ 这对传统文学追求规律㊁本真的叙述方式提出了挑战,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艺术表现的必要选择㊂读完‘局外人“,然后再结合加缪的人生经历,脑海中总会浮现两个隐约重现的印象,这个时候已经很难区分加缪和莫尔索的区别了,他们相互浸染㊂也许这样说还不够确切,莫尔索是整个人类的影子,如果你讨厌他,那你就在讨厌你自己㊂在这个善与恶㊁是与非都模糊不定的人身上,你也许能找到点什么㊂而对于人我想到的是萨特的经典论述: 存在先于本质 ㊂只需明白的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哪里有规则㊁哪里有社会伦理道德?这一切的本质只不过都是在人类存在之后的产物,由人们选择,那么这样看来,莫尔索的选择又有什么错呢?照这样来看,加缪的抗争哪里显得荒诞了?加缪的荒诞人生读‘局外人“易文豪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Ң作品赏鉴ҢSANWENBAIJIA82017/01 SANWENBAIJIA2017/03。
加缪与《局外人》
![加缪与《局外人》](https://img.taocdn.com/s3/m/4c919fd0af45b307e97197ee.png)
2021/8/14
8
《 鼠 疫 》 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 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 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 ;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 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 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 婪,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 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 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 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 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 厄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 成了莫逆之交。不过,他的妻子却远在疗养 院,生死未卜。
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戏剧,或是哲理随笔,都看不到逻辑的一贯性,
到处都隐含着矛盾,这在别的作家那里,这可能是个致命的弱点,可
从加缪的作品中体现的却是复杂的深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说过:"和
小真理相对的当然是谬误,可是和伟大的真理相对的仍然是伟大的真
理。"正是在这样对矛盾的正视当中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局限及其与世界
阿尔贝·加缪
严肃的 荒诞派 入戏的 局外人
2021/8/14
1
生平经历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 1月4日),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荒 诞哲学”的代表。加缪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 城,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 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数突破千万册。他于 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 逝,年仅47岁。
2021/8/14
6
主要作品
《西西弗神话》的副标题就是《论荒 诞》。不断地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认 识到自己命运的荒诞,他用无休止的 努力默默地进行反抗,用成功的希望 支持着自己,在痛苦之中成为荒诞的 英雄。加缪指出现代人的生活单调之 极:“起床,有轨电车,4小时办公或 工厂打工,吃饭,有轨电车,又是4小 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 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 六,同一个节奏,顺着此道走下去……” 现在的工人天天从事同样的劳动,实 际上也是同样荒诞。直到有一天人们 产生了“为什么”的疑问时,荒诞感 也就随之产生了。
加缪与《局外人》
![加缪与《局外人》](https://img.taocdn.com/s3/m/d658b4033169a4517723a335.png)
加缪与《局外人》作者:夏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阿尔贝·加缪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局外人》,反映了其关于荒诞的哲学思想。
面对荒诞,如何选择?加缪在小说中给出了与众不同的选项,那就是反抗。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荒诞作者简介:夏波(1971-),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外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加缪是二十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一生著作颇丰,其大部分作品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荒诞与反抗。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是20世纪西方文坛最具划时代意义、最著名小说之一,也是一部反映其荒诞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在生活中事事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他请假去参加葬礼,全程没掉一滴眼泪。
葬礼后第二天,便同以前的女同事约会,甚至还一起去看了部滑稽影片。
老板建议他去巴黎开设一个办事处,他竟然以巴黎“很脏。
有鸽子,有黑乎乎的院子。
”为由婉拒了。
玛丽要跟他结婚,他说他无所谓。
玛丽问默尔索是否真的爱她,他说“大概是不爱她”。
一个周末,默尔索和邻居去海边游玩。
在正午令人炫目的阳光下,在令人窒息的酷热作用下,他莫名其妙地失手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
在法庭上,他没有请律师为他辩护,也拒绝向神甫忏悔以祈求宽恕;他最终被判处死刑,但不是因为他的杀人行为本身,而是因为法官断定他有一颗残忍的杀人犯之心。
世界的荒诞感由此而生。
荒诞,虽经常被忽略,却又实实在在无可置疑地笼罩世人。
正如加缪所说,“荒诞感,在随便哪条街上,都会直扑随便哪个人的脸。
这种荒诞感就这般赤裸裸叫人受不了,亮而无光,难以捉摸。
”我们努力为世界赋予人性,得来的始终是冰冷的回应。
世界从来都是非理性的,而人类的悲剧就在于妄图用理性去解释。
小说《局外人》发表于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文学类文本加缪《局外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加缪《局外人》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07bdf376baf1ffd4fadc1.png)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局外人加缪检察官要求玛丽讲一讲我碰见她的那一天的情况。
玛丽不愿意说,但在他的坚持下,她讲了我们游泳,看电影,然后回到我那里去。
他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
她的声音都变了,说那是一部费南代尔的片子。
她说完,大厅里鸦雀无声。
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
至于别的,我就用不着多说了。
”他坐下了,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
忽然,玛丽大哭起来,说情况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刚才的话不是她心里想的,是人家逼她说的,她很了解我,我没做过任何坏事。
但是达吏在庭长的示意下把她拖了出去。
审讯继续。
紧接着是马松说话,人们都不怎么听了,他说我是个正经人,他甚至还要说,“是个老实人”。
至于萨拉玛诺,就更没有人听了。
他说我对他的狗很好。
当问到关于我母亲和我的时候,他说我跟妈妈无话可说,所以我才把妈妈送进养老院。
他说:“应该理解呀,应该理解呀。
”可是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
他被带了出去。
轮到莱蒙了,他是最后一个证人。
莱蒙朝我点点头,立刻说道我是无罪的。
但是,庭长说法庭要的不是判断而是证据。
他要他先等着提问,然后再回答。
他们要他明确他和被害人的关系。
莱蒙趁此机会说被害人恨的是他,因为他羞辱了他姐姐。
但庭长问他被害人是否就没有理由恨我。
莱蒙说我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
检察官反驳说偶然在这宗案子里对人的良心所产生的坏作用已经不少了。
这是一个最下流的无耻事件,由于加进了一个道德上的魔鬼而变得更加严重。
莱蒙要声辩,我的律师也提出抗议,但是人家要他们让检察官说完。
他说:“我的话不多了。
他是您的朋友吗?”他问莱蒙。
莱蒙说:“是,他是我的朋友。
”检察官又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我看了看莱蒙,他也正看着我。
我说:“是。
”检察官于是转向陪审团,说道:“还是这个人,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干最荒淫无耻的勾当,为了了结一桩卑鄙的桃色事件就去随随便便地杀人。
局外人加缪
![局外人加缪](https://img.taocdn.com/s3/m/3b92ce2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5.png)
局外人加缪----a0c2b2f6-6eb0-11ec-9177-7cb59b590d7d篇一:《局外人》读后感看完《局外人》看完《局外人》,觉得心里有很多的东西想要表达,在莫尔索身上我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执行摘要如下:莫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船运公司的职员,因为和母亲无话可说,自己雇不起人照顾就把她送到离阿尔及尔80公里的一个养老院,近一年几乎没去看过她。
直到养老院来的电报说他母亲死了,他才请假到了养老院,接下来他在养老院的一些举动为他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直到安葬了他的母亲,也不想再看母亲一眼,甚至连母亲的年龄也不清楚,在母亲遗体前吸烟、喝咖啡,最重要的是他竟然没哭。
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恰好是星期六。
莫尔索去海滩游泳。
他遇到了玛丽,她是一位女同事,之前就想得到它。
他还和她一起游泳。
晚上,他看了一部关于费尔南德尔的滑稽电影,最后把玛丽留在家里过夜。
莫尔索有一个名声很不好自称“仓库管理员”的邻居叫莱蒙,莱蒙对莫尔索说了他与情妇的兄弟打架的事,又说情妇欺骗了自己,于是叫莫尔索替他写信羞辱他的情妇,莫尔索答应了。
之后莱蒙与他的情妇打架,惊动了警察,雷蒙要莫尔索到警察局去为他作证,莫尔索也觉得无所谓,就那么做了。
在穆尔索为雷蒙德作证后,雷蒙德的情妇的弟弟带着一群阿拉伯人进行报复,并在海滩上与他们发生了冲突。
雷蒙德的手臂被刺伤,并将手枪交给了穆尔索。
莫尔索被太阳照得头晕目眩,感到地球在旋转。
在恍惚中,他向刺伤雷蒙德的阿拉伯人开了五枪。
莫尔索因为杀人被捕入狱,他逐渐习惯了监狱没有玛丽,没有烟,没有自由的生活,时间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后,检察官本末倒置,顽固地抓住了“莫索在母亲去世后没有哭,与女友去看滑稽电影,有滥交性关系,并作为雷蒙德的同谋故意杀害了以女性为生”的指控。
法院因此判处穆尔索死刑。
但他自己并不后悔。
令他吃惊的是,检察官一直这样纠缠他。
莫尔索拒绝向神父忏悔,并扯着喉咙大叫,骂他,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