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精)

合集下载

原创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论文

原创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论文

原创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引言法治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遵守能力。

在当代社会中,法治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素养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加强法治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

法治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和态度。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法治教育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通过开设必修法治课程、组织法治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和法治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法治管理制度,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法律,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提高法律知识水平一个具备良好法治素养的大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法律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法学教育,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

学校应加强法学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和法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开展法律研究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法学研究课题、参加法学讨论会等形式,积极参与法律研究。

通过实践和研究,提高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法律知识水平。

加强法治实践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有实践的基础。

大学生应通过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法治实践能力。

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法律问题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并且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

参与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一个能够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模拟法庭审理和辩论。

大学生法律案例心得(3篇)

大学生法律案例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法律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法律思维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我对几个典型法律案例的心得体会。

一、案例一:大学生小王与室友发生纠纷案例简介:小王与室友在宿舍发生纠纷,室友误认为小王偷了他的钱包,遂报警。

经调查,发现小王并未偷窃,室友因误会而报警。

最终,室友向小王道歉,并赔偿了小王因误报警而遭受的损失。

心得体会:1.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此案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遵守法律法规。

当发生纠纷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避免因误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沟通与协调能力:室友误认为小王偷窃,主要是因为双方沟通不畅。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同学、朋友、家人等沟通交流,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矛盾。

3. 道德品质:室友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够主动向小王道歉并赔偿损失,体现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二、案例二:大学生小李被网络诈骗案例简介:小李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对方以谈恋爱为名,骗取小李的感情和财物。

最终,小李发现被骗,报警求助。

心得体会:1. 提高警惕:此案例提醒我们,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要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

2. 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3. 法律维权: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案例三:大学生小张因抄袭论文被开除学籍案例简介:小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抄袭了他人作品。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被导师发现并举报。

最终,小张因抄袭被开除学籍。

心得体会:1. 诚信为本:此案例警示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2021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2021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大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欧阳光明(2021.03.07)法律是维护一个国家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公理正义的殿堂。

自资本主义时代以来,“法治”就代替了“人治”,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在不断呈现出更专业化,系统化,细致化,生活化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中国的法律道路任重道远。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力量。

加强法律修养,增加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呢?首先当然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大学生要认识自我以及自身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这就对大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学习法律知识。

没有一定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都会成为空谈。

只有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从而使我们的行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遵循法律的约束和束缚,在法律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做出合法的选择。

第二,是要宣传法律。

通过对法律的宣传,不仅增强了别人对法律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法律在自己心中的烙印更加深刻和神圣。

同时还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法律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第三,努力树立法律信仰是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方法。

只有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我们才会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把握法律的精神脉搏,充分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才能树立起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第四,大学生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法制建设最终还是要服务到社会实践之中,在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大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才能使我们内心的法制观念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决心更加深入。

其次是教学和校园的环境问题。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在当今社会,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法治思维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要求。

那么,大学生应当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呢?首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这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础。

大学生应当系统地学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规则和制度。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阅读法律书籍、参加法律讲座等多种途径来获取法律知识。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社会中的法律热点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法律原理和适用。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法治思维的核心。

大学生要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要坚信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同时,要摒弃特权思想、人治观念和关系思维,树立依法办事、依规行事的意识。

再者,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

实践是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法律辩论、法律援助等活动,亲身体验法律的运用和实践。

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程序、法律证据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利用假期参加法律实习,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实习,了解法律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积累实践经验。

另外,养成依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和纠纷时,要首先想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暴力、关系或者其他非法途径。

比如,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侵权行为,要学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他人发生合同纠纷时,要依据《合同法》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培养批判性思维也是关键。

对于法律条文和法律事件,要有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盲目跟从,不人云亦云。

能够分辨是非,理性看待法律问题,发现法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需要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副本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副本

法律权威-基本含义
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 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 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 行为均需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 一的权威。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 家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 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 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维护社会主义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 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 盾靠法的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护者
自觉树立社会 主义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坚持党的 领导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
有赖于国家的努力
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 当采取有效措施消除 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 威的因素
从个人角度来说,应 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 威
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的 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利的 基本途径。
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在当今社会,法治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法治素养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呢?增强法律意识首先,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仅要知法懂法,更要守法用法,努力做一个守法公民。

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其次,当代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如参加法律志愿者活动、观摩法庭审理等。

通过亲身经历,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同时,积极参与法律实践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审慎和思辨能力此外,当代大学生在提升法治素养的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审慎和思辨能力。

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要学会审慎思考、分析问题,不轻信传言,不随意传播不实信息。

只有具备审慎和思辨能力,才能有效地避免法律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建立法治信念最后,当代大学生还应该建立坚定的法治信念。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保障,只有坚守法治信念,才能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不动摇。

因此,大学生要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和尊重,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当代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培养审慎和思辨能力以及建立坚定的法治信念,大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在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观念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学习和掌握法律和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让我们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

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所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它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邓小平曾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江泽民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注重法治,只有树立法制观念,才能铸就和谐社会、法治社会。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秉承这一观念,提倡法治,发扬法制。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与老师进行普法教育并且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

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内容提要:(1)领会社会主义法制精神,明确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并且有赖于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规范,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因此,我们为你可以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定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

在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的共同意志,并不是人民中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意志的简单相加,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

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要培育和养成新时代大学生核心法治素养,就要对大学生进行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还要扩展其法治知识储备、丰富其法治知识结构。

一要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二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宪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应当遵循的有关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与自身专业和未来职业实践需要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把有关的法治知识与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有机融合,内化为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适应未来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

1、健全的法治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精神要素。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增强尊崇宪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二要增强规则意识,明确守法守规是每一个法治国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识,坚持依法办事,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应当做到懂规矩、守规则、依规范,坚守规则红线、明确法律底线;三要增强程序意识,明确“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学会依靠程序办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观念;四要增强平等意识,自觉维护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没有特权”,坚持公平正义;五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护权,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权利,自觉维护自身的权利,以法律为武器自觉与任何侵权和不法行为做斗争。

2、严谨的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思维能力要求。

法治思维是现代国家治理应当确立的基本思维模式。

大学生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学会和运用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模式,就是运用法律的思维,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运行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与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行政思维等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在治国理政、社会治理和行为方式上,它更侧重于对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的运用与重视,强调法律的权威、依法行动和依法办事。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规范的认知、理解和遵守的意识形态。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教育者的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观念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社会规则。

其次,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如果缺乏法律意识,他们就很难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也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再次,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加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道德修养。

最后,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应该成为法律意识强烈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二、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为了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的渗透性和全面性。

制定全面的法律教育计划,将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贯穿于各个学科和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能接受到法律意识的教育。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法律活动和模拟法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关注孩子的法律意识教育,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和尊重法律规范。

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公民,所以大学生自身要在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引导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法律变成了公民生活中的必需品。

那法律离我们有多近?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以前市民们可能觉得自己离法律比较远,随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施,法律是不是越来越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有群众认为,法就在身边,只要你留心,你的一言一行都与法有关,法律已成了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品。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纷纷表示认同,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它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说,我在家里开着音响,唱卡拉OK,如果声音太响,影响到隔壁邻居,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了,法律是要管的。

当然,管不是目的,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处罚只是手段,所以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要靠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治观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一方面大学生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是意识中要讲法律。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一、引言法治思维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循法律规定,尊重法律权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法治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理论层面: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治意识1.1 学习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知识要想培养法治思维,首先要学习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知识。

大学生应该通过课堂学习、自主阅读、参加讲座等多种途径,学习国家的宪法、民法典、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还要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重大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提高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是法治思维的基础。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是规范个人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还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自由的枷锁,而是保障自由的基石。

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人们才能够充分享有自由,实现全面发展。

三、实践层面: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法治能力2.1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支教助学、环保公益等活动,大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在实践中,大学生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

2.2 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提高法律实务能力模拟法庭是一种模拟真实法庭审理活动的教育形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实务能力。

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案件事实,制定辩护策略,体验法官、律师等职业角色。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核心是以法律为准绳,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权威既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因此,要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制的健康发展。

首先,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意识是公民充分认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使全体公民明白法律的普遍适用和权威性,树立为法律服务、遵守法律的意识,不仅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公民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只有全民树立法律意识,才能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其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

法律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法律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

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法律执行评估机制,强化对法律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纠正。

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确保法律得到贯彻执行。

只有加强法律执行力,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

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决策公正合法。

只有实现司法公正,才能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最后,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宣传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众了解法律,知道如何维权、遵纪守法。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在当今社会,法治已经成为了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法治思维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呢?首先,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

这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础。

大学通常会开设一些法律基础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这远远不够。

学生们应该主动去选修更多的法律专业课程,如《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系统地学习法律体系和法律条文。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法律书籍、观看法律讲座和纪录片等方式,拓宽自己的法律知识面。

只有了解了法律的具体规定和背后的原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和解决。

其次,要注重理解法律精神。

法律不仅仅是条文的堆砌,更蕴含着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

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法律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理解法律为何这样规定,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比如,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秩序;民法的目的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理解了这些法律精神,才能真正把握法治的内涵,从而培养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思维方式。

再者,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

实践是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法律辩论、法律援助等活动,亲身体验法律的运用和实施过程。

在模拟法庭中,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则的实际应用;参与法律辩论,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法律问题;参与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能够增强对法律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还可以关注社会热点法律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

法治思维不仅体现在对法律的了解和运用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守法行为上。

大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小事做起。

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国防法制观念

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国防法制观念

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国防法制观念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国防是一个国家之所以为国家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区别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尺。

法制观念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

就此现象,大学、社会以及我们大学生自己应该如何增强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那。

加强社会注意荣辱观的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进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

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

从而让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维护法律权威。

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军事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

它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

军事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练兵。

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

不难看出,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国防教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综合育人”上下功夫,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国旗下的讲话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国旗下的讲话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国旗下的讲话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各位同事、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在这个庄重而庄严的时刻,我站在国旗下,与你们共同谈论一个重要的议题——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法制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法律态度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我们才能让每一个人真正认识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一、加强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并且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通过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同时,也应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来解决。

第二、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法律信仰。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法律援助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法律对于解决纷争和维护公正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通过法律手段来参与其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第三、培养守法习惯守法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标准。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守法的好习惯。

通过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和规定。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普及,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及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惩罚。

只有通过深入的法制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第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校师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法制教育,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六章树⽴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教学⽬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学⽣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觉性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宪法确⽴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式。

【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过程】第⼀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案例1 我没偷东西】卢某系北京某⼤学计算机专业的学⽣。

2000年6⽉,从⽹上下载了⿊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上⽹帐号与密码。

并且向好友与同学⼴泛传播此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下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致使1000多⼈使⽤该帐号,造成该公司16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辩解。

【案例2 聪明反被聪明误】⼤学⽣孙某,平时钻研侦探⼩说,颇有⼼得,要与警察⼀⽐⾼低。

开始盗窃宿舍财物。

他每次作案都控制财物的价值量,在法律规定的数额较⼤的标准以下,以免构成盗窃罪。

并在每次作案时,都戴上⼿套,⽤拖把抹去⾜迹。

当他被抓,警察告诉他,他多次作案,累计盗窃⾦额巨⼤,已构成盗窃罪时,悔之晚矣。

【案例3 复旦⼤学投毒案】2013年,复旦⼤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研究⽣黄洋中毒⾝亡,⽽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恰恰是被害⼈舍友林森浩。

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案件新闻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

4⽉25⽇,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

11⽉27⽇,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森浩称⾃⼰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节整⼈想法。

2014年2⽉18⽇上午10点半,该案在上海市第⼆中级⼈民法院依法公开⼀审宣判,被告⼈林森浩犯故意杀⼈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律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首先,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观念。

做到:心中时刻以法律基础为行为处事的准绳,不仅仅要求自己时刻遵守法律,并且做法律的监督者。

在生活中关注法律的发布与实施,并就存在的不足向法律部门及时提供意见。

其次,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求自己时刻遵守法律,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费率意识,争做守法模范,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还应该树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大学生,搞好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在各项学习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时刻遵守法律、宣传法律,把法律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尤其是向当地的老百姓和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年轻人讲述法律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法律,遵守法律。

还要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要求大学生必须维护法律,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制己欲,排出私利,坚持合理合法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严守法律原则。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除此之外,我们大学生还应该树立副大局的观念。

这是社会法治的重要使命。

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紧紧围绕在党和国家引导以及开展的工作,全面正确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努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贡献。

最后,更应该树立党的正确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学会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相统一。

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做法律的维护者和护法模范。

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的法律知识,多参加法律方面的公益活动,自觉维护法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彰显大学生大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学期间,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法是我学习的基础。

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法制环境。

在大学法学课程中,我学习了宪法、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课程,通过学习法律理论和法律案例,我不仅对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培养了较高的法律意识。

学习法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但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与研究,我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理论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积极参与了法律实践活动,参加了模拟法庭辩论、法律援助等活动,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懂法是我正确处理问题的基础。

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是不是触犯了法律。

以前有一次我和同学在夜晚一起聚餐,彼此欢快的交流。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小商店关门了,但是看上去那个商店的门好像没有锁好。

于是,我朋友当时就提议说,为了那个店主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商品,我们可以帮他把门关好。

然而,我的法律常识告诉我,这样的行为是非法的。

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是进入别人的店铺并进行如此操作是涉嫌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

所以,我当时坚持以法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提醒了朋友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并没有去进行不法的行为。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坚信遵纪守法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用法是我自我保护的方法。

了解法律不仅仅是为了遵循法律,还要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在一家实习公司工作。

这家公司曾经出现了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作为一名劳动者,我清楚自己的权益应该得到保护。

我很快去查询了劳动法相关内容,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咨询。

最终,我收回了拖欠的工资,并且得到了相关的赔偿。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也体会到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最后,守法是我做人的底线。

法律是社会的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本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

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

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

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

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

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

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

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置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根据这一规定,在实际大学教育中则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

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

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

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
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

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

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

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一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

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