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一《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必修二《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必修三《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三《劝学》)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必修三《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必修三《过秦论》)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2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直点文言句子翻译1.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Z.而寒于水,译文:能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耍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耍寒冷.2.故木受绳則直.金就砺則利.详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址过就能取直•刀剑零佥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轉学而日参省乎己.則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着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沢检査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乜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乜译文:鮎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冇子)善于借助外物哭1\5•故不积蹉步.无以至T•里;不积小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T•里Z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6.锲而舍Z.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惡.也就具有了圣人的将神境界,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9.人非生而知2者・孰能无惑?详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惯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Z先后生干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Z所存.师Z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绘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句读Z不知.惑Z不解.或师爲.或不腾.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13.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感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逍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硏究.如此而己。
人教版必修1-5文言重要句子翻译
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鸿门宴》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1)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必修一重要语句翻译】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必修二重要语句翻译】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必修三重要语句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1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左传》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
若:如果;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使动;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微:假如没有7.微斯人,吾谁与归?(划线句为宾语前置句)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微:假如没有;斯:这样,这种。
8.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划线为定语后置句)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读wèi,赠送。
《鸿门宴》1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Ι〕1.假设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王》〕4. 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9.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一《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殇为妄作。
〔必修二《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13.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必修三《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三《劝学》〕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必修三《过论》〕20.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必修三《过论》〕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论》〕2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答案汇编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9.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一?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必修二?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13.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必修三?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三?劝学?〕19.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必修三?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必修三?过秦论?〕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
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
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
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7、之二虫又何如 。
参考译文
• 1、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 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 再往南去呢?
• 2、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 的。
• 3、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高旷辽远 而没有边际呢?
•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 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 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 4、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 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
• 5、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 6、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伶官传序
•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答案汇编.docx
人教版必修 1 至必修 5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答案汇编1.若舍以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之武退秦》)2.夫晋,何之有?既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必修一《之武退秦》)3.微太子言,臣愿得之。
(必修一《刺秦王》)4.秦之遇将,可深矣。
父母宗族,皆戮没。
(必修一《刺秦王》)5.太子及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大王。
(必修一《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之奈何?(必修一《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宴》)9.若入前寿,寿,以舞,因沛公于坐,之。
不者,若属皆且所。
(必修一《宴》)10.大行不,大礼不辞小,如今人方刀俎,我肉,何辞?(必修一《宴》)11.固知一死生虚,彭妄作。
(必修二《亭集序》)12.盖将自其者而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必修三《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三《劝学》)19.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必修三《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必修三《过秦论》)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高中语文必修1—5重点文言翻译
《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用心一也。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指南录后序》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予羁縻不得还。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间以诗记所遭。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五人墓碑记》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谏太宗十思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礼节甚倨。
舍相如广成传。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臣等不肖,请辞去。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秋水》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君安与项伯有故?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非攻》
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
《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滕王阁序并诗》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披绣闼,俯雕甍。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六国论》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项脊轩志》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报任安书》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渔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