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中医康复科操作规程

中医康复科操作规程

目录一.拔罐疗法二.针刺护理三.熏洗疗法四.艾条灸五.电针法六.刮痧法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具,借助热力,排出罐中空气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具有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等作用。

一、拔火罐法(一) 适应症风湿性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外感风寒之头痛、呕吐、泄泻、寒咳哮喘、疮疡初期等。

刺血拔罐适用于急性扭伤有淤血者、疮疡、顽癣及毒蛇咬伤等。

(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或其它代用品)、95%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火柴、凡士林、三棱针或梅花针、75%酒精棉球。

(三) 操作方法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持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后迅速抽出,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投火法:将纸片卷成筒状点燃投入罐内,随即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燃物落下烫伤皮肤。

(3)贴棉法:用95%酒精棉球(不要过湿)一小块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拔罐: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使局部皮肤呈现红紫现象。

(1) 坐罐: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留置10分钟左右。

(2) 闪罐: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

(3) 走罐:先在所选部位和罐口边簿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几次。

此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4) 刺血拔罐: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拔罐。

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周部。

3、起罐: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漏入,罐子即可自落。

(四) 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釆取适当的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根据拔罐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并仔细检查罐口边沿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3、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留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罐子吸着情况。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康复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专业科室,主要负责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科的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与记录、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

一、评估与记录评估与记录是康复科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功能评定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

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1.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疾病对其生活能力的影响。

2.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肺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3.进行功能评定,包括行走能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定。

4.细致记录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

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康复科的核心内容,通过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自身的功能水平。

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1.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确定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

2.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3.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认知训练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4.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进行康复训练的调整和优化。

三、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康复科的重要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1.保护患者的受损部位,包括创面护理、接尺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2.进行功能训练的辅助护理,包括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3.进行心理护理,包括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4.定期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四、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康复辅助器具是康复科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适当的辅助器具使用,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1.选择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包括拐杖、助行器、轮椅等方面的辅助器具。

2.进行合适的辅助器具使用教育,包括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器具、教授患者使用辅助器具的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康复科超短波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超短波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超短波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一、操作规程:1、开始使用前,先将电极片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口中,然后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

2、用干燥毛巾作衬垫,将两电极板对置放在患者的治疗部位(建议后排的电极朝下放置,可有效防止两电极线交叉)。

3、将“输出调节”旋至“0”位置(先回零)。

4、“治疗时间20分钟”,是从“零位”指示灯熄和“治疗”指示灯亮开始计时。

开关上绿灯亮,“零位”指示灯也亮,电子管开始预热。

约二分钟后,“治疗”指示灯亮,电疗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将“输出调节”旋至所需档位。

按治疗需要选择治疗剂量,一般急性疼痛和手外伤选用“1”档,慢性疼痛或炎症选择“2或3”。

6、转动“输出调谐”,观察“电流表”,找出谐振点(电流数值最大)。

7、当“治疗时间”结束,输出自动切断,电流表指示为零,“治疗”指示灯出现闪烁并发出“嘀、嘀”声音。

应将“输出调节”旋回“0”位置,再从患者身上取下电极板。

8、治疗结束后:将“输出调节”调至“0”即可。

9、关机:要求先将“输出调节”调至“0”,才可以关机二、注意事项1、治疗时,治疗区域及其邻近不应有金属物品,当体内有金属物品而又必须治疗时只能用很小的剂量。

2、治疗时一般无须除去衣服,请勿与人体直接接触,可用干厚毛巾间隔开,但必须注意如有汗湿、尿湿以及伤口纱布浸湿时应换干后方可进行治疗。

3、治疗前应询问及病人的局部知觉,如果湿度觉迟钝或丧失者,治疗应慎重,剂量宜偏小。

4、阻塞性动脉病禁用大剂量,最好在对称侧肢体或相应植物神经节上进行治疗。

5、为了安全使用,在使用前请检查电极,如有损坏的情况就要更换新品。

6、本机对电视机、音响、收音机、电话机、等会产生干扰,使用时请勿与本机共同使用同一插座,并尽量远离本机,避免干扰。

7、请避开高温、灰尘多和湿气重的场所,以免会缩短机器寿命,造成机器故障。

康复科低周波治疗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低周波治疗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低周波治疗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首先检查仪器各电线连接是否正确,机器功能是否良好,然后开电源开关。

2、治疗疗前先详细询问病人病情及检查疼痛部位后,暴露治疗部位皮肤。

3、用酒精棉球对治疗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将电极板贴附于病人患处, 放上隔水纸再用沙袋或绷带固定。

4、电极板要充分湿水(相互挤水并不滴水为止),正极帖在中央,负极帖在左右。

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模式:选择手动或自动键;自动程序内容:
自动1:主要用于肩颈部,效果明显,一次治疗时间10分钟。

自动2:对缓解上下肢关节痛症,效果明显,一次治疗时间10分钟。

自动3:通过脊椎的刺激达到缓解疲劳﹑恢复体力的效果,一次治疗时间15分钟。

自动4:自动调节左右刺激强度,适用于腰部酸痛,一次治疗时间15分钟。

自动5:缓解全身的肌肉疼痛,效果明显,一次治疗时间20分钟。

5、调节温度:病人自己感觉好为止。

6、调节输出强度:从“OFF”状态开始右旋转,感觉舒适为止。

7、调节左右中心键:按此键调节左右输出均衡。

8、治疗时间一般为20分钟。

9、治疗结束后,输出旋钮将自动恢复到零的位置,取下电极导子即可.最后关闭电源开关.
二、注意事项:
1、注意选择治疗极板的位置,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2、治疗前应询问病人的局部有无感觉障碍,如果感觉迟钝或丧失者,治疗应慎重或禁止做。

康复科康复措施与操作规程

康复科康复措施与操作规程

康复科康复措施与操作规程1. 康复科概述康复科是医院中负责康复治疗的专科部门。

康复科的目标是通过康复措施和操作规程,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措施为了实现康复科的目标,以下是康复科常用的康复措施:2.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利用物理手段来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方法。

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等。

2.2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各种运动和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

包括肌肉锻炼、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语言障碍和吞咽障碍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语言和吞咽能力。

2.4 膳食指导膳食指导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营养状况。

2.5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心理状态。

3. 操作规程为了确保康复科康复措施的有效实施,以下是康复科的操作规程:3.1 初诊评估在患者初次接受康复治疗前,康复科将进行针对患者的康复需求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身体功能状况等。

3.2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初诊评估结果,康复科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康复措施和治疗频次。

3.3 治疗监测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康复科将进行治疗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康复效果和调整治疗措施。

3.4 治疗记录和报告康复科将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康复效果,并及时提交相关报告和记录。

3.5 康复指导与康复后护理康复科将提供康复指导和康复后护理,帮助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保持康复效果。

4. 结论康复科康复措施与操作规程是为了实现康复治疗的目标,通过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言语治疗、膳食指导和心理辅导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功能。

操作规程确保治疗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治疗监测和评估,以及康复指导和康复后护理的顺利进行。

康复科的工作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科临床工作中,为保证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康复科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并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康复治疗和关怀。

本文档旨在为康复科操作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 康复科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证书。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康复科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3.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地进行合作。

4. 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工作用具的整洁和清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三、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2.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评估结果,操作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明确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

3. 康复操作:操作人员应根据康复方案进行具体的康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各项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无误地执行操作步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反应进行调整。

4. 监测和记录:操作人员应监测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同时,应定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反馈和需求。

5. 操作安全: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安全守则,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6. 操作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检查康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流程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四、操作方法1. 物理治疗操作:物理治疗是康复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热疗、冷疗、按摩、理疗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各项物理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 运动治疗操作:运动治疗是康复科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

康复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康复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康复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促进其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为了保证康复科的正常运行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制定本文档旨在规范康复科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本文档适用于康复科的医务人员,旨在为他们提供工作指南,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和安全。

二、康复科诊疗常规2.1 病历记录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之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

病历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主要症状描述:患者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的详细描述;•疾病史:患者曾经患有的重要疾病、手术史等;•身体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辅助检查结果:如X射线、CT、MRI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给出初步的诊断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持续记录患者的治疗进展和效果,并及时更新病历信息。

2.2 康复目标设定在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目标和期望。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期望,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目标,明确治疗的方向和重点。

2.3 康复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医务人员应制定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康复方法和技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和技术,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康复频次和持续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确保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康复评估和调整:制定康复评估的时间节点,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治疗计划的调整。

2.4 康复治疗过程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治疗计划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准备和消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康复器械和消毒材料,并对治疗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康复器械选择和使用: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康复器械,并正确使用,确保器械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进行康复治疗:按照治疗计划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等;•监测和记录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记录。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样本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样本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一方面检查机器与否良好,输出与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适当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详细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办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映与异常反映。

异常反映及时解决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顿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边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取适当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依照病情选取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始终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恰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半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普通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尚有非热效应,具备消炎,镇痛和增进组织愈合伙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初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初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而设立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康复科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类康复操作时应遵循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康复治疗。

二、通用要求1. 康复科操作涵盖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技能,并严格按照职业准则进行操作。

2. 康复科操作应在经过充分沟通和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尊重患者的个人权益和隐私。

3. 操作环境应保持整洁和安全,操作器材和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并符合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

三、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 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康复需求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计划。

2. 康复训练:根据治疗计划,进行各类康复训练,如运动治疗、电疗、热疗等,操作人员应确保操作准确、有效,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3. 康复器械的使用和维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器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康复器械的状态。

4. 康复档案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康复过程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四、职业治疗操作规程1. 功能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包括认知、精神、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计划。

2.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根据治疗计划,进行各类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操作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训练。

3. 康复辅助器具的评估和使用: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功能评估结果,评估并推荐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操作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和保养。

4. 康复效果评估:对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五、言语治疗操作规程1. 语言功能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估,包括发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计划。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康复科操作规程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康复科操作规程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康复科操作规程(大纲)一、康复科概述1.1康复科定义1.2康复科任务与目标1.3康复科工作原则二、康复科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2.1组织架构2.2人员配置2.3岗位职责三、康复评估与诊断3.1康复评估3.1.1临床评估3.1.2功能评估3.1.3康复需求评估3.2康复诊断3.2.1疾病诊断3.2.2功能障碍诊断3.2.3康复目标制定四、康复治疗技术4.1物理治疗4.1.1电疗4.1.2热疗4.1.3冷疗4.1.4运动疗法4.1.5按摩疗法4.2职业治疗4.2.1生活技能训练4.2.2工作技能训练4.2.3康复护理4.3语言听力治疗4.3.1语言治疗4.3.2听力治疗4.3.3吞咽功能障碍治疗4.4心理治疗4.4.1心理评估4.4.2心理咨询与干预4.4.3心理康复五、康复护理5.1基础护理5.1.1生活护理5.1.2病情观察5.1.3预防并发症5.2康复护理技术5.2.1康复护理评估5.2.2康复护理计划5.2.3康复护理实施六、康复科管理与质量控制6.1管理制度6.1.1工作流程6.1.2质量控制标准6.1.3安全管理6.2人员培训与考核6.2.1培训计划6.2.2考核标准与方法6.2.3持续改进6.3康复科研与教学6.3.1科研工作6.3.2教学工作6.3.3学术交流一、康复科概述康复科操作规程中的康复科概述部分如下:1.1康复科定义康复科是医疗机构中专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科室,通过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科骨疗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骨疗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骨疗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首先检查仪器各电线连接是否正确,机器功能是否良好,然后开电源开关,
2、治疗疗前先详细询问病人病情及检查疼痛部位后,暴露治疗部位皮肤。

3、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而选用适合的吸附电极,将电极板套入消过毒的衬垫中。

将4小块渗有“骨伤愈合治疗液”柔巾纸贴敷在衬垫上;按并置法放在患处周围(骨折两端),然后用弹性绷带固定在患处周围。

4、调节治疗模式,再缓慢调节输出强度,以病人能感到舒适耐受为宜,治疗时间为30分钟,
5、治疗结束后,仪器会自动关闭电流输出,取下电极,整理床铺。

二、注意事项:
1、电极板不可自行剪裁或用代用品,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2、心脏、孕妇腹部禁止放置电极。

3、保持主机清洁,电极板不能折叠。

4、治疗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局部疼痛不适时,应认真检查后处理。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结核病灶及体温调节障碍、感觉障碍者。

最新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2024

最新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2024

引言概述康复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和研究各种疾病或创伤后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阐述最新的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二)的相关内容,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正文内容1. 评估与筛查1.1 评估的目的: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障碍和康复需求,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1.2 评估的工具:常见的评估工具有功能自评量表、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疼痛评估工具等,通过这些工具能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

1.3 筛查的方法:采用简单、快速的方法筛查潜在的康复需求,如肌力测试、平衡评估、认知功能评估等,早期发现康复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2. 康复训练2.1 运动训练:通过体能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锻炼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和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2.2 功能训练:通过功能训练,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交交往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到能够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交活动的状态。

2.3 作业治疗: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特定的任务,如自我照顾、工作能力和家庭活动,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4 言语和语言治疗:对于语言障碍和沟通障碍的患者,采用语言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和沟通能力。

2.5 心理康复训练:对于在疾病或创伤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运用心理康复训练的方法,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

3. 康复辅助技术和设备3.1 步行辅助设备:如助行器、拐杖、步行器等,为行走困难的患者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平衡和行走。

3.2 轮椅和床椅转移技术:为有行动障碍的患者提供坐立和转移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保证他们的舒适和安全。

3.3 制动和助力装置:为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制动和助力装置,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3.4 器械和设备的适应性使用: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功能障碍,选择合适的康复器械和设备,并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培训。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最新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最新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概述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3.1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2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 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3.3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4.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概述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

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

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

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

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

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火罐技术操作规范概述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1. 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

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3. 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 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 防止烫伤和灼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二,操作方法(一) 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床、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二)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 四肢熏洗时,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

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