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表达-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专题九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创新题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本专题涉及五个小考点,简明与得体两个考点还能分开考查,而准确、鲜明、生动这三个考点很难分开单独设题,一个题中往往涉及诸多考点,特别是在一些创新题型中。
因此,根据这一情况,本专题中的“简明、得体”按考点设题,边练边悟边技法指导,讲练结合。
后三个考点按题型设计,也是边练边悟边技法指导。
这样设计,既能突出重点,特别是一些创新题型,又能兼顾全面,确实做到精讲精练。
1.(2016·高考山东卷)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
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
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分)(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
(1)“盛誉”指极高的荣誉或声誉,根据语境应删去“极高”;“务必”即必须,一定要的意思。
与前文“一定”语意重复,删除其一。
(2)“奉送”是敬辞,赠送,指孙荣教授不合适;“拨冗”是客套话,指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1)极高一定(或“务必”)(2)奉送拨冗2.(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中国的茶俗以大众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完全①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
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②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③即茶舍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④水最好是甘洌的泉水;⑤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⑥或会心赏鉴;切忌⑦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茶舍布置混乱,⑧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⑨。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精神文章)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前进的基础,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
一个国家不思创新,经济发展必受制于他国,被霸权主义国家牵着鼻子;一个企业如不思创新,满足现有的辉煌,则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必被淘汰出局;个人如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
创新能力决定着个人,企业,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企业的发展,个人能力的增强,个人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我们要充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立足于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同我国将自主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战略领域超前部署,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来带动产业崛起,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确保重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鼓励并调动大批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孕育新的产业方向和经济增长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创新是组织为求生存及发展的活动总称,可以使公司资产再创造其创新价值。
真正创新行为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涉及新思想、新发明的产生、新产品的设计、新的生产制程、新的行销策略和开发新市场等各系列活动创新活动本身即是由一个复杂的交互网络。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分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分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主题】《看云识天气》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17课,为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生动的科普读物,介绍的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全篇文章采用了生动说明的形式,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本案例试图探索以下几个问题:1、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课堂教学;2、如何走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繁琐机械的旧有模式,寻求说明阅读教学的新方法;3、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
【案例背景】《看云识天气》一文,主要是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一些经验总结。
本文是介绍说明性文章,为了让读者有兴趣,写法生动,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富有文采。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段段落实,只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按照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进行教学。
据此,这篇课文安排一个教学课时,知识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课时确定为:【课堂实录】片段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做个谜语游戏──运动会上都有它,请猜一个字。
生:(举手)动。
师:同学们认为呢?生:不好。
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
生:云。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根据,好吗?生:因为,“运”“动”“会”三个字中都有“云”字。
师:很好。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学习过“云”的英语单词?生:有,cloud!师:不知同学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生:把“云”字的繁体“雲”。
师: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生:有“雨”字。
生:和天气有关。
生: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看云识天气》,我们来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片段二:品味语言。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淮剧《小镇》对西方名著的本
改编之作 。
关键词 :本土化
嫁接
复 杂人性
精神 状 态
美学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 ・ 吐温 的小说一 向以 “ 奇 ”取胜 , 《 败坏 了赫德莱堡 的人》更是 以出奇制胜 、 独具匠心的情节构思 ,惟妙惟 肖、入木三分 的心理 描写将 资本主义社会 的腐朽 、道德 的 虚伪揭 露得淋漓尽致 ,江苏 的编剧徐新华为 之 受到强烈震 撼。 因此在一个契机的触发下 , 即有 了这 部 “ 自心 田萌芽至剧本出炉 ,孕育 二十 多年 ”, “ 从开 始产生 创作欲 望到剧本 构 思、 剧本 问世 , 时间长达 十年 ” 的《 小镇》。 淮剧 《 小镇 》取材 于 《 败坏 了赫德莱堡 的人》 , 但 又不同于 《 败坏 了赫德莱堡 的人》 。 方面 ,文字构成 的文学世 界,是 一个 可 以 包容无 限想象力 的世 界,小 说改编 成戏剧 的 过程 ,就是将这个世界 以视 觉的形 式呈现 出 来的过程 。视觉化 ,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这种 想象力的约束 ,要将其所包含 的丰 富内容按 照 中国传统戏 曲程式化 的表演形式在两个 小 时左右的时长 内呈现在一个 固定 的舞 台上 , 还要 “ 止为 一人而设 ”,宜 “ 贯穿止一人 ”, 必然 要通过 “ 立主脑 ” “ 密针线 ” “ 减头绪 ” 等具体办法 架构戏剧结构 。另一方面 ,用作 者 的话 说就 是 “ 小说 中一些精彩 的 ‘ 必演景 ’ 已经深深刻 在我的记忆里 ”,但 又 “ 不打算 重复 原小说揭 示的主题 ”, “ 想专心写一个 中国的而且是我的 《 小镇》 ”。这就不仅仅
一
、
咖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高考作文立意要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高考作文立意要新摘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句话出自于郑板桥笔下,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在秋天,树木失去其繁茂的样子,但如果通过删繁就简,其分明的枝干也是一种美景;而二月虽然是冬天,假设鲜花长满户外,同样是别样的风景。
从作文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就是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注重文章条理,创新文章立意。
本文主要围绕创新作文立意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意创新途径语文作文占据了高考语文试卷分数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的分数将会对学生高考的成绩造成直接的影响。
很多学生一直都因为作文分数难以提升产生了困惑。
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后发现,学生在进行文章的撰写的时候,经常会对已有的优秀作文模式和结构进行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观点和创新立意,不能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自然分数平平。
缺乏“领异标新”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培养。
接下来,笔者就作文立意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一、合理运用词语的多解性想要创新作文的立意,就必须重视词语本身具备的多解性。
在完整的句子中,构成句子的词语具有确定的意义,但是我国的语言文字中很多词语都具备多重含义,假设在进行文章撰写的时候对出现的此类词语进行区别于常规含义的解释,就会让完整句子的含义发生改变,呈现出全新的思维判断。
比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中的“夸”字如果解释成炫耀、浮夸,则整句话表现的意思为贬义;而如果将其解释成夸耀,则会使得整句话变为对现实生活中善于推销自己、懂得经营的赞扬。
通过对词义不同的解释,很容易写出具有创新立意的文章。
二、发现事物具有的两面性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通过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更加全面地对事物进行了解和分析。
在进行文章立意的确定时,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思考,发现题目中所蕴含的同人们常规思维不同的创新点,使得撰写的文章具有亮点,更好地吸引人的眼球。
删繁就简三秋树__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山东省沂水县第四中学!吴永青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坚定树立以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大力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教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在最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C版教材较以往人民教育出版社C版教材有些许变动!现以人教C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中的'三角函数(为例!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新教材 ".!)年第!版 下同 的变化可概括为 一删二添三调整!.! 一删 新教材删除了个别定义和例题练习新教材删除了'三角函数线(的定义!根据老教材)!"",年版!下同*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不难发现三角函数线是三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但有向线段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直到后面学习'平面向量(这一章!学生对有向线段才会有初步的学习$理解!因此三角函数线在本章中是较为孤立的知识点!同时建立有向线段与三角函数值)一个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学生的思维中也很难取得认同!新教材删除了'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后!如何作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一个点的画法!通过深化对正弦函数定义的理解!分析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做到准确描点!然后!通过选择具体的$足够多的点进行描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就可画出一个周期内的正弦曲线!这样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直观想象的数学学科素养!新教材还删除了一些例题$习题!比如!新教材第#$/页删除了原有的例&'利用计算器比较@56#!/和@56-/G的大小(!此时还没有学习三角函数!意义不大&第#-&页练习/删除了原有的'@56&!"21@&!$@56!!"21@!!(!与其他三个练习题类似!考查过于重复单一!等等!!." 二添 新教材添加了部分概念 问题导学例题 练习新教材第#+%页添加了相反角的概念!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样!角的减法可以转化为角的加法来运算!第#$!页添加了弧度制的诠释!说明可以利用圆的弧长与半径的关系度量圆心角!即一定大小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与半径大小无关!中因此!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引入弧度制的合理性$必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弧度制!第#$$页添加了问题导学!引出研究三角函数的任务!'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5+!它的终边0+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无论是横坐标&还是纵坐标%!都是唯一确定的!所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是角!的函数(!从而给出了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第!"#页添加了'探究(!类比以前所学知识)对函数性质的研究*来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具体呈现三角函数性质的研究方向!第!#+页添加了例#!在此处既充分练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也加深了学生对诱导公式的理解!第!,#页添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与运动相关的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进而尝试着建立数学模型!等等!!.# 三调整 新教材调整了三角知识的顺序和梯度'课标)!"#$年版*(把三角函数内容安排在必修课程'主题二函数(中!而在'课标)!"",年版*(中!三角函数与函数的一般概念及其他基本初等函数被分开!分别安排在必修四和必修一中!这样缺少函数内容的联系性$整体性!新教材把'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视为一个整体!体现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凸显内容和数学学科素养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函数模型的应用(的顺序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这样处理方式与研究其他函数一致!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三角函数(与'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从而建立更加完整的函('教育纵横名师论坛!"!!年!月上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数知识结构!'三角函数的概念(中直接从建立具有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出发!利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三角函数!这种引入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握三角函数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很多人习惯把任意角三角函数看成锐角三角函数的推广!事实上!锐角三角函数的研究对象是三角形!是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定量关系的反映!任意角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引导语出发!以函数的对应关系为指向!从特殊到一般!使学生确认相应的对应关系满足函数的一般概念中的'数集到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横$纵坐标都是圆心角!)弧度数*的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中把周期性和奇偶性合成了一课时!'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划分成了两课时!这样做!适合性质内容的整体把握!符合学生的接受训练水平!更能触动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新教材把'三角恒等变换(纳入'三角函数(中!提到了'函数%$(@56)(&*)*(和'三角函数的应用(之前&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等*后置到了'三角函数的应用(中!在旧教材必修&中!三角函数内容被分成了两部分%第一章'三角函数(和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被第二章'平面向量(隔开!虽然利用向量法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顺理成章!但是还是割裂了三角函数内容的整体性!由于'平面向量(这一章在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时要用到任意角的余弦值!所以这一章不能提到'三角函数(前面!因此我们弃用'向量法(而选择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从而把'三角恒等变换(纳入到'三角函数(中!'三角恒等变换(由单独的一章内容变为三角函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习'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降幂公式(等极大地丰富了三角函数运算的内容!也为后面学习研究函数%$(@56)(&*)*(和'三角函数的应用(提供了计算支撑!这样!就很好地处理了数学内容的层次性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使教材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体系!"新课程新教材 新高考对教学的呼唤".!加强数学教学的事实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版*#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新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大量鲜活的启发$引导$尝试$探究的问题及情景材料!但是对渴求知识!开启智慧的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还要亲自动手搜集$整理$加工一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背景材料!比如说实际生活生产中的!相关学科物理$化学中的!科技领域的!甚至是一些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等等!"."加强数学教学的动态化 新教材十分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全面$细致地展现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把数学思维的过程彻底暴露出来!切实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然后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驾驭和运用!".#加强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遇到不太好使用语言文字阐述和不太好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情况下!使用信息化技术能使所讲授的内容瞬间跃然'幕(上!这样做不仅使得复杂性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兴趣盎然!".$加强数学教学的素养化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最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材这个平台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传播!阅读$钻研$利用教材这个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素养育人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年!月上半月名师论坛教育纵横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者:何永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23.2记得几年前去兰州,在万人大礼堂观看了于永正老师的一堂作文示范课教学,他用PPT 展示了作文要求,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了注意事项,剩下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练笔,他则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十分钟,学生积极朗诵自己当堂创作的作品,不时涌现的优美语句使观课者掌声雷动。
课后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真正的课堂,朴实、自主、高效。
于永正先生用他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深刻阐释了语文课堂的真谛:听,说,读,写。
这几天有幸观摩了很多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目标确定面面俱到,流程安排程序繁杂,教学形式花样繁多,分析词句喋喋不休,练习测评无暇进行,文本拓展漫无边际。
教者教得辛辛苦苦,学者学得迷迷糊糊,使一堂课成了低效甚至无效课堂,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正如纪伯伦名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郑板桥的“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告诉我们,要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清瘦”,就要“冗繁削尽”。
他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告诉我们,画兰就应删繁就简,不蔓不枝。
在语文课堂上,同样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以简驭繁,以静驭动,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教师的语言:提纲兼挈领,歧途点迷津干练的教育者就像音乐家一样,语言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片言只语,挥洒自如。
一节课中,教师要学会少说,要把讲读课文的时间压下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是导入简易,紧扣本课重点难点,直入主题,揭示内容,激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是评价简洁,富有艺术性的简短评价语言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质态的高效甄别评判,更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的有效动力,确保了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进行。
三是提问简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会出现理解感知的不同层次性,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追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及时的调控和把握。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勤劳智慧的晋中人民在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其中尤以“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晋商文化为世人所称道。
秉承“进取、敬业、诚信”的“晋商精神”,晋中教育人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在教育之路上艰辛跋涉,取得了丰硕功效。
2009年,晋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推动义务教育均衡进展工作先进地域”。
创新无止境。
面对成绩,晋中教育人又开始思索教育进展的新“驱动”,而德育成为他们目光投放的核心。
面对时下流行的各类德育理念和模式,他们不盲目、不夸张、不懈怠,而是遵循学生身心进展的客观规律,从养成教育入手,培育身心健康、具有理想信念的社会合格公民,“序列化德育”由此拉开了帷幕。
用心者成夏日的午后,天气有些闷热,然而走进榆次十中,记者的第一感觉却是“愉快”,这“愉快”源于目力所及的地方皆干净、有序,尤其是树荫下一排排秩序井然的自行车更是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光。
崔计科校长告知记者,如此整洁优美的环境主要归功于学校“班级物事承保证理制度”的实施。
学校德育工作头绪很多,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崔校长决定将学校管理作为突破口。
他认为制度化管理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而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离不开“用心”二字。
在他的率领下,落实学生“自我管理工程”的“班级物事承保证理制度”就如此诞生了,其具体实施进程就是将班级日常事务和班级公共财产细化为44项具体工作,每项工作都制定了明确的职责,要求人人会管理,不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如此,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个人申报、学习小组推荐、班主任核定的程序成为本班管理某一物品或事务的责任班长。
比如,管花草的叫“花长”,管桌椅的叫“桌长”,还有“帘长”“车长”“卫生长”……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实现了权利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另外,每班还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两名副班主任,别离负责班级物事承包的日常工作。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1. 引言1.1 文章主题介绍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赠崔九》。
它通过对秋树和二月花的简洁描写,表达了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文学观念。
在传统文化中,繁简对比、领异标新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本文将从繁简对比、秋树与二月花的意义、删繁就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领异标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及扩展讨论等方面探讨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这句诗的解读,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可以探讨这些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在展望未来的部分,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和创新发展,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繁简对比繁简对比是一种文学手法,通过对比繁琐复杂与简洁清晰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减少文字冗余、提高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成语中,繁简对比凸显出了不同季节与树木花卉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繁杂与简洁之间的区别。
繁繁复复的文字往往使人感到沉闷,让读者难以理解其中的要点;而简洁明了的表达则能让读者轻松理解,抓住主题。
秋树与二月花,一个是秋天的树木,一个是春天的花朵,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季节和风貌。
秋树的凋零与残荣,与二月花的新生与繁茂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季节更替和生命轮回的意义。
删繁就简与领异标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繁简对比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表达上的简洁与清晰,更重要的是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简单与纯粹,摒弃繁杂与混乱。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领异标新这一方面,鼓励人们在创新领域中勇于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追求卓越与完美。
繁简对比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更引领着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简单与纯粹,在创新领域中勇于突破与创新。
2.2 秋树与二月花的意义秋树与二月花在文学和艺术中常常被用来作为意象,代表着不同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摘要】删繁就简三秋树,意为删除繁复,保留简洁,象征着追求简约纯粹之美。
领异标新二月花,指引新颖,开创独特,代表创新与独特之美。
删繁就简三秋树强调简洁与纯净之美,重要性在于提倡简约生活方式,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义在于鼓励独特创新思维,展示个性魅力。
删繁就简三秋树与领异标新二月花两者关系密切,都为传承传统、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简约与独特的结合,体现了文化与时尚的完美统一。
结语:删繁就简三秋树与领异标新二月花,为我们指明了追求简约与创新的道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
【关键词】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含义、意义、重要性、价值、联系、文章简介、结语1. 引言1.1 文章简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诗句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这句诗词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洁、新颖的追求。
删繁就简,意味着去除繁琐,保留简洁的本质;三秋树,表示树木经历了三个秋天的洗礼,仍然挺立不倒,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领异标新,意味着引领新的潮流,标榜与众不同;二月花,代表着在寒冬中开放的花朵,展现了顽强生命力和美好的品质。
这句诗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寓意深远,激发了人们对简约、新颖的向往,也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坚守初心,追求卓越。
本文将从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含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重要性、领异标新二月花的价值以及删繁就简三秋树与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
2. 正文2.1 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含义删繁就简三秋树,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登鹳雀楼》。
在这句诗中,“删繁就简”指的是修剪繁华,追求简约;“三秋树”则代表着经历了三个秋天的树木,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删繁就简三秋树”这句诗意味深长,传达了一个人在经历风霜雨雪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淡泊清雅的心态,修身养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追求繁华和华丽的外表,忽略了内心的深处和精神世界的滋养。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思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花。
的意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花的意思是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
赶潮流⾃辟新路⼀如⼆⽉红花。
出处:清代郑板桥题书斋联《赠君谋⽗⼦》:“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百过眼⼨阴
求⽇益;关⼼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节;夜来风⾬作秋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
⽉花。
”
译⽂:多读诗书开拓⾃⼰的眼界,不要去管与⾃⼰⽆关的事情修养神性。
时间转眼即逝要把握
时间争取每⽇进步,关⼼百姓的安乐祝愿年年丰收。
台阶下的青⾊松柏留下类似于⽟制的符节度般的纹路,夜晚的风⾬声提⽰秋天的来临。
去掉删
除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赶潮流⾃辟新路⼀如⼆⽉红花。
扩展资料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花”赏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花”是郑板桥艺术创作的⼀种⼼得。
在⾥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前者⼜成为后⼈常⽤的成语。
上联“删繁就简三秋树”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如画兰⽵易流
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领异标新⼆⽉花”主张要⾃出⼿眼,⾃树脊⾻,不可赶浪头、趋风⽓,必须⾃辟新路,似⼆
⽉花,⼀花引来百花开,⽣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座右铭
题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座右铭正文:一、删繁就简,提炼精华“删繁就简三秋树”,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一文,意思是要对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化处理,抽丝剥茧,找出其中的精华。
这句话主张去繁就简,强调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删繁就简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人们需要学会在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提炼精华,才能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二、领异标新,勇于创新“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下的名句,意思是要引领新的风潮,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旧的传统。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创新的能力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只有敢于领异标新,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二者结合,形成座右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两句古诗,以简洁精炼的语言,道出了永恒的真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保持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精神。
这便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
当社会发生变革,时代潮流变迁时,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饥渴和进取心,学会删繁就简,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不断寻求突破,不被传统的束缚所困扰。
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进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结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语简洁,意味深远,它不仅是对一种处世哲学的总结,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诫示。
希望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牢记这句座右铭,不断精进自己,勇敢向前,把握生活的方向。
相信在这样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充实、精彩的人生。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古诗道出了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更需要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精神来引领我们度过重重难关,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作文立意:删繁从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精)
作文立意:删繁从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写作能力既是一种文学表达能力,更是一种借助于文学进行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让作文言近而旨远。
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强调好文章要追求创新。
在常规作文教学中,学生经过训练,掌握了基本的行文技巧,能写出比较规范却千篇一律的文章。
模式化的文章,八股式的结构,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
创新思维要求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作文立意独特、新颖而深刻。
在作文立意中可以运用哪些思维方式?横看成岭侧成峰——发散思维词义阐释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或“开放式思维”,就是面对同一个事物,有目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向四周扩散,通过想象和联想,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生的作文是一种思维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质量的高低,决定文章思想质量的高低。
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训练学生在作文的构思、立意中巧妙发散思维,能开拓思路、扩展视野,写出新颖、深刻、高远的佳作。
教例再现例一:以“水”为话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写出不同的文章主旨。
答案示例或提示小和大:从滴水汇成大海,积少成多,联系到重视积累或个人与集体的问题。
上和下:从地上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联系到于细微之处也能见精神的问题。
此与彼:从水装在什么样的盛器之中,它就成为什么样的形状,联系到人要善于适应环境;从水与船的关系,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联系到得民心与失民心的问题。
先与后:从过去的清水与现在的污水,联想到未来的环境问题,呼吁环保。
例二: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立意。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浅说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性之手段
、
删减知识 内容。 创新教学设计
但有些教师却又矫枉过正 . 以为每一篇课文都
以前我们常说 : “ 学生需要一碗水 , 教师需 要准备一桶水 ” 这句话本质上是没错 . 它着重
强调 了教 师知识积累 的重要性 不过 . 在当今 教师人文素质 不断提高及 图书网络技术空前
史学大 师陈寅恪先生在西南 联大讲授 隋唐史 时, 开讲前说明: “ 前人讲过 的. 我不讲 ; 近人讲 过的, 我不讲 ; 外 国人讲过 的, 我不讲 ; 我 自己过 去讲过 的, 我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
陈先生所表现的 . 正是我们所缺少 的那种敢于
学《 沁 园春. 雪》 , 语言是慷慨激 昂的 ; 在《 变色 龙》 中. 语言又应该是幽默夸张的, 凡此种种 。 只 要“ 陈言务去” 了, 言之有物了 , 言之有文( 文采 ) 了. 我想就是有效的教学语言 它是我们语文教
就是在大胆删减 之后 . 在教学设 计 、 课堂模式
及 教学语言上精心构思 、 力求创新。
一
师在备课时, 就应该从导语、 解析 、 过渡到点评 、 激励 、 总结, 都进行一个初步的语言的预设。这 样, 在讲课 时, 才不会信 口开河 . 说起话来 颠三 倒四、 繁琐乏味 : 更不会信马由缰 、 离题万里。 更 重要 的是 . 语文教师要将锤炼教学语言 当 做执教生涯 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苏霍姆林斯 基说 : “ 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 语文本身是一 门文质兼美 、 文情并茂的学科 语文教学语言 , 既要实现有效 的功用. 也要追求 审美的境界 。 内 容充实 , 文辞简 洁, 感情充沛 . 用语生动——这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
例如:各种植物的果实,其形状、颜色、味道都不尽相同。
但是,显然——果实都生长在植物上,果实的内部都有种子。
果实的概念,就是综合了这两个果实的基本属性,概括的结果。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
概括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没有概括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逻辑思维。
鲁宾斯坦说:“思维是在概括中完成的。
”所以我们说,思维的最显著特征是概括性。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能否准确的概括,是评定一个人思维发展成熟的标志。
在充斥着多元化信息的现在,能够将自己所需知识从复杂的材料中概括出来,成为很多职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因此,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是孩子成长并融入社会的要求,因此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问题入手,引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1.提出明确的问题需要了解些什么?具体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能够尝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才能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尝试让学生去理解关键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第一步。
例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上就有让学生去“寻找春天”。
教师给出明确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春天?”学生自然而然的便会从视觉方面开始入手,找寻相应的地方去思考。
学生会有——路边的树发芽了、花坛里的草变绿了等等发现。
如果问题是——“从哪里感受到了春天?这时,学生便会从身体的部位的感受去寻找。
学生会有——天气变暖和了,穿的衣服少了等等体验。
当学生明确了问题后,便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了。
2.帮助学生理解概括分为多种层次水平。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就把概括分为初级的“经验概括”和高级的“理论概括”。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对于野兽、动物、家具、水果、蔬菜等熟悉的事物能够进行初级的经验概括,形成初级的概念。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者:陈琳李烁军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8年第02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言中说:“首句标其目,卒彰显其志。
”大意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总领全文,末尾要点明主题。
元代文人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
”大意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
不同时代的两大文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文章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阅卷老师着重看的两个段落。
因此,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提高文章的分数。
文章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对比式开头、排比式开头、描写式开头、议论式开头、倒叙式开头、设问式开头、情景式开头,等等,凡此种种。
文章结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如:景物烘托式结尾、引用诗词式结尾、再现情景式结尾、虚实错位式结尾、添加后记式结尾、画龙点睛式结尾、呼应开头式结尾,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不管采用哪种开头和结尾的方式,都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笔者不想对众多开头、结尾的方式一一赘述,仅以下面的三个例子来说一说考场作文开头段和结尾段的通常写法。
1.关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关爱,是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关爱,是遨游大海时的一艘小船。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关爱温暖了我的身心,使我慢慢长大。
(《就这样慢慢长大》的开头段)这是一个排比式的开头,作者想借助这个优美的排比句式来吸引读者,揭示主题。
这个想法很好,说明这个同学重积累,善借鉴。
但是由“关爱”领起的这三个分句结构并不一致,与主体部分的内容也毫无关联,这就割裂了开头与正文的必然联系。
而且这三个分句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开头就出现大篇幅的议论会显得文章空洞,此法不足取。
大家都知道,记叙文一般前叙后议,只有在叙事的基础上引出议论才顺理成章。
所以,结合主体部分的内容,笔者对这个开头作了如下的修改:我很幸运,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么多关爱我的人,是他们给予我的温暖、鼓励和爱心,使我慢慢长大。
2022年3月5日上午山东省考面试题
2022年3月5日上午山东省考面试题第1题:“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郑板桥的艺术追求,但在开展工作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两句诗的内涵。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出自郑板桥,体现了其艺术追求,既要删除繁杂,趋于简明精炼,像深秋里脱落枯叶的树木那样;还要特创新意,力求与众不同,像各具特色、竞相争艳的二月里的春花那样。
这种艺术理念对于广大干部的实际工作也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一方面,教育广大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能够简明扼要和直接务实。
干部日常工作纷繁复杂,基层治理难度也日益增加,就要求广大干部在工作时能够直截了当地抓住工作重点,去除掉那些无用费力的形式主义工作,真正以内容为主,才能找到突出问题,提高解决效率,真正的落实政策和推进工作。
近年来,中央更是不断下发文件严厉打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在精文简会、改良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颇有成效,更多基层干部能够从重复形式的工作中抽出精力,把心思放到求实求效上,真刀真枪地啃硬骨头、挑重担子,我国也得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垃圾分类等领域取得系列成就。
另一方面,指导广大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推陈出新和标新立异。
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就要求广大干部必须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和追求新绩,才能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真正实现个性发展、引领潮流。
反观现实,当前一些干部虽然主政一方,工作却没有任何起色,政策也没有稳步落实,改革更没有丝毫突破,究其原因在于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往往陷入“舒适区”不可自拔,只想“守摊子”,生怕做艰苦的工作,再是担心改革创新可能会触及矛盾和承担风险,更怕就此丢了“乌纱帽”,最后只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将这种工作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一是贯彻务实的工作作风,面对复杂繁琐的工作也要做好规划,同类合并,抓住重点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再根据岗位要求,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尽快吃透岗位知识,掌握业务技巧,切忌“捡到篮里就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秉持创新的工作理念,迎接时代挑战,敢于“破茧”、“冲刺”、突破条条框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发现可以改善优化的部分,将小程序、三微一端等工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争取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去推动单位工作推陈出新、不断发展。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作者:陈海燕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09期现代教育论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选择教育(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关系到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全面地落实,对于主体性的回归、教育和人的现代化有很大的意义。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选择教育也不例外,它的主渠道应该是课堂教学,只有真正的在课堂中落实教育选择,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选择实践的锻炼,提高学生的选择意识和能力。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具体落实课堂教学选择性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的选择。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所要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中的调节杠杆,更是教学的最终归宿。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兴趣、需要及现有的学习水平,师生在保证下限的情况下,提供多种可选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喜悦感,在主动选择中找准学生认识、情感等方面的“最近发展区”。
选择性的教学目标不搞整齐划一的“一刀切”“齐步走”,而是在确保下限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性教学中,学生可以依据既定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择优、择需、择序的选择,并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学习。
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时,先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猴子爬竿”这个节目,然后进行迁移,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或者是“黑熊踩木球”,或者是“山羊走钢丝”,其结果看似相同,但过程无疑得到了优化,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角色的选择。
小学语文中的角色十分丰富,往往伴随着很强的情感色彩。
这就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选择性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一个或几个角色进行交流,进行角色的心理扮演或课本剧的表演,在扮演中表达自我喜爱、憎恶等情感,从而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摘要】本文将探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的含义。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会介绍文章的主题。
在我们将讨论繁简之道,即在表达中删繁就简的重要性;接着我们会探讨三秋树的象征意义,以及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含义;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简繁结合的意义,强调在表达中遵循繁简平衡的原则,既能展现深度又不失清晰与简洁。
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充满哲理和审美的话语,从而在写作表达中融会贯通,做到简约明了,意味深长。
【关键词】引言:文章主题介绍正文:繁简之道,三秋树,异标新花结论:简繁结合的意义1. 引言1.1 文章主题介绍本文将探讨中国古诗中的一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含义和意义。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黄巢的《题菊》一首。
黄巢在这句诗中提出了删繁就简的观点,认为繁琐复杂的东西可以简化,简单纯粹的东西更能显现美感。
他以秋天的树木和二月的花朵为例,表达了繁简之道的观念。
秋天的树木虽然凋零落叶,但却更显得挺拔清秀;而二月的花朵虽然孤独绽放,但却更显得娇嫩妖艳。
黄巢借用自然界的例子,表达了对于简洁和新颖的推崇。
他认为,简洁能够使事物更加清晰明了,新颖能够赋予事物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他呼吁人们在创作和生活中要有“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态度,不断追求简单纯粹与与众不同。
在当下社会,这句名言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在繁复中寻找简单,在同质中追求差异,不断创新、进步。
2. 正文2.1 繁简之道繁简之道是一种美学追求和写作技巧,旨在通过删繁就简,化繁为简的方式表达更加精炼和清晰的意思。
繁简之道并非简单地追求简单化,而是在保持信息完整和表达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洁明了。
在文学创作中,繁简之道常常体现在对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精心选择和精炼。
作家通过精准选择词语,简洁明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要点。
繁简之道不仅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还能使作品更加优雅和具有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由一节优质课谈诗歌教学设计蕲春县芝麻山中学语文备课‚两改六落实‛课题组诗歌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诗歌(特别是现代诗)往往扮演着‚寂寞开无主‛的角色,被人遗忘、冷落甚至刻意地回避。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语)、‚诗家总爱西昆好,独狠无人作郑笺‛(元好问语),都是感叹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晦涩难解。
《锦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诗歌都有‚解人难‛的特点,简直令人‚剪不断,理还乱‛。
在追求‚表演性‛、‚观赏性‛的优质课比赛中,讲课者选择诗歌类似于堂吉诃德挑战风车,只好向诗歌道一声‚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年4月市教科院在红安县举行了诗歌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对探究和破解诗歌阅读教学的难题是大有裨益的。
我校范秋芬老师是这次优质课比赛的参赛选手,学校对范老师的参赛十分重视,在语文教研组内成立了一个备课小组,配合范老师设计教学方案,并将其作为我校语文备课‚两改六落实‛课题组的一次重要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探讨诗歌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范老师在本次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里将她的教学设计作一些评介,并谈谈我们课题组对诗歌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
范老师选讲的课文是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共分四个板块,即‚新课导入——朗读感知——理解诗意——拓展巩固‛。
一、新课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范老师是借用‚温总理喜欢的名言‛来导入新课的。
温家宝总理曾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记者一次采访时,说到自己喜欢的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
其中的一句就是出自《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择这则材料导入新课有什么匠心呢?其一,运用‚名人效应‛强调《我爱这土地》作为现代诗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影响深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其二,这六句名言,大都饱含着爱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正是《我爱这土地》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这六句名言作‚引子‛,能营造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其三,这六句名言本身文质兼美,值得学生诵读。
老师把它们介绍给学生,既导入了新课,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
其四,凸显了《我爱这土地》的点睛之笔,为后面切入本诗的教学预作铺垫。
二、朗读感知——听唱新翻杨柳枝诗歌教学要重视朗读的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讲究一点方法,不能像‚三味书屋‛中的那位老先生,瞪着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学生就放开喉咙、人声鼎沸地读一阵。
在指导学生朗读之前,范老师设计了一个‚写作背景介绍‛的环节,结合文字介绍,展示一组日寇侵华暴行的图片。
那一幅幅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画面,让学生震撼和悲愤。
使学生的心境与诗歌的情境相契合。
介绍背景也为后面‚理解诗意‛的环节也预作了铺垫。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范老师设计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朗读策略。
(一)缩读。
《我爱这土地》一诗每行都比较长,修饰语多,层次复杂,而且第二至第六行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学生不易理清诗歌的脉络,不易通顺、流畅地朗读。
鉴于此,范老师对本诗作了一个压缩修饰语、保留主干的技术性处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诗歌的‚压缩版‛,来清晰地把握诗歌的句法、结构和脉络。
(二)跟读。
老师在‚压缩版‛的基础上,进行提示,让学生齐读原诗中相应的诗句。
例如,针对‚假如我是一只鸟,我歌唱:这土地、这河流、这风,和那黎明‛的压缩句,老师提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歌唱’,怎样歌唱呢?‛‚‘这土地’是怎样的土地?‛……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将被压缩的诗句一一复原。
从压缩到复原,学生对诗句的结构把握更清晰,对修饰语的表意功能也有初步的体会。
现行的新课标教材淡化了语法教学法,老师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对句子的结构获得一点感性知识。
(三)轮读。
师生分组分行轮读诗歌,通过轮读,让学生体会到‚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意象在结构上的并列关系,以及第二节两行诗句一问一答的对应关系。
在以上的‚朗读感知‛板块,教师并没有过多地提示学生如何处理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节奏与重音等朗读技巧是为‚有感情地朗读‛服务的。
在学生没有深切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孤立地进行划分节奏、标示重章的训练,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
但在后面‚理解诗意‛这个教学环节,范老师又穿插了一次朗读训练。
这时,学生理解了诗意,把握住感情的基调,再借鉴名家的范读,就不难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了。
三、理解诗意——千叶万花一手裁经典的作品,可供讲析的东西很多。
但优质课不是作品研讨会,容不得老师四面出击,尽兴发掘。
一个好的老师,要善于删繁就简,以简驭繁,简化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
范老师是如何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呢?概括地说,就是巧妙选择‚切入点‛,设臵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
范老师选择了温总理喜欢的本诗名句中‚泪水‛这一意象作为理解诗意的切入点。
范老师先让学生搜集与‚泪水‛有关的古诗词名句,体会这些诗句中‚泪水‛所蕴含的感情。
经过这个小环节的渲染、铺垫后,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那么诗人流下的又是怎样的泪水呢?‛接着是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范老师将上述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当‘我’歌唱时,‘我’的眼里含着的泪水。
‛要求学生在第一处横线分别填入第一节诗中小鸟歌唱的四个对象,第二处横线填入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
提示诗人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填写第二空时,要进一步说明这样填写的理由。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集中展示。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一,体现了诗歌欣赏的特点。
诗贵含蓄,优秀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都擅长‚留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涵咏和再创造的空间。
赏析诗歌,要善于抓住诗人的‚留白‛。
发挥联想和想象,去填充‚留白‛,丰富‚留白‛。
其二,突出诗歌教学的重点。
学生要讲清填写的理由,就必理解诗意,其中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是关键。
而要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就要咀嚼、品味诗行中的修饰语。
同样,这样设问,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第一节的铺陈描述与第二节的直抒胸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三,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范老师设计的这个问题,既有明确的指向,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很适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解读,各抒己见,答案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
四、拓展巩固——绝知此事要躬行拓展巩固应基于文体的特点和教学的重点,不宜喧兵夺主,随意发挥。
按照这个原则,范老师设计了两个练习。
练习一是要求学生比较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一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选择田间的这首诗与课文作比较呢?因为这两首诗‚同质异构‛,适合比较。
两首诗写作背景相同,都是抗战诗歌,但抒情方式不尽相同。
《我爱这土地》侧重于托物抒情,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侧重于直抒胸臆。
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爱这土地》‚用形象抒情‛这一写作特点。
练习二是要求学生仿照‚如果祖国是一只雄鸡,我愿是一粒米‛的示例写句子,借助形象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本题是根据一道中考试题改编的。
如果第一题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形象抒情‛的写作手法,那么第二题则是让学生学会‚用形象抒情‛,实现学以致用的能力迁移。
当然这种仿写显然与真正的诗歌创作存在距离,这是诗歌形式的片段练习,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以上整个教学设计,一方面简练易行,返朴归真,凸现了诗歌教学的本色;一方面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诗来概括,可谓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从这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一、立足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活动。
本课教学中的变式朗读、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活动,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学‛来设计的,学生‚学‛的活动充分、有序、连贯、完整,教师的‚教‛都是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立足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活动,是我校备课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一个理念。
我校语文备课‚两改六落实‛课题组探索教案双栏设计(即教案的左栏写教师的教学活动,右栏写学生的学习活动。
左栏要立足于教师如何‚教‛来叙述,不能只是重复教材、教参,而应清晰地写出教学组织的策略及过程。
左栏要立足于学生如何‚学‛来叙述,完整、清晰地写出个体学生的学习过程。
左右栏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是一个流程的两个侧面。
从学习的本质来讲,左栏是服务于右栏的),就是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二、依据文体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我爱这土地》是诗歌,诗歌相对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或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等,涉及的文体知识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不同,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把课讲实在一点,方法讲具体一点。
范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抓住诗歌‚用形象抒情‛的特点,来设计讨论话题和拓展练习。
需要强调一点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要牢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如果所选的教学内容是不合宜的,即使学生再喜欢,其教学做的仍是‚无用功‛。
当然,依据文体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语文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的广窄深浅,使它更适合学生。
三、合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
人们常说文本是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
这话固然不错,但不意味着就要排斥课外教学资源。
合理地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范老师的教学设计,将温总理喜欢的名言、日寇侵华暴行图片、与‚泪水‛有关的古诗词名句、田间的抗战诗歌代表作以及仿写句子的中考试题等课外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对本诗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课外资源与文本资源就如这古诗句中的绿荷红莲,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可以这样说,广泛地积累资源是语文教师应具的学科素养,在教学中精心地选择资源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眼光,合理地配臵资源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