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诗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选项
突出特点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 技法
怨,青青杨柳、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爱情闺怨诗》
高考语文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 皇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 家乡亲人的思念或独居闺中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等情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 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兰舟、夜雨、寒月、寒
意象 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
鹊报枝、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
情感 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思念亲 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
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往往先表现乐景乐情,而后转入写悲思,抒哀情愁情。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链接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李清照)、《菩萨蛮·小山重叠
教材 金明灭》(温庭筠)、《闺怨》(王昌龄)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闺怨诗:李清照《一剪梅

闺怨诗:李清照《一剪梅

【导语】闺怨诗⼤多都描摹细腻,刻划⼊微,缠绵绯恻、沉郁感⼈。

⼏乎所有的诗⼈都写过这⽅⾯的诗篇,⽽且不乏名篇佳构。

下⾯是为⼤家带来的:闺怨诗:李清照《⼀剪梅•红藕⾹残⽟簟秋》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剪梅•红藕⾹残⽟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译⽂荷已残,⾹已消,冷滑如⽟的⽵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个⼈独⾃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字,⼀⾏⾏南归时候。

⽉光皎洁浸⼈,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顾地飘零,⽔,⾃顾地漂流。

⼀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注释红藕:红⾊的荷花。

⽟簟(diàn):光滑似⽟的精美⽵席。

裳(cháng):古⼈穿的下⾐,也泛指⾐服。

兰⾈: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百四⼗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词凄婉。

后⼈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字或“⼈”字,诗⽂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雁。

⽉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光。

⼀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可⼜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独⾃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愁了起来。

创作背景 这⾸词的创作时间,是⼀个⾸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体符合。

赏析 这是⼀⾸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独居⽣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归来的⼼情。

闺怨诗高考题型分析及鉴赏

闺怨诗高考题型分析及鉴赏
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 宫怨诗 最为的诗作 张祜 何满子故国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 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 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
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 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 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 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 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
⒊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盐城市 2008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 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 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古代写闺怨诗的多数为男人;为什么
• 多用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或渴望被重用的 心理
探讨:
1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2罗列该类诗的意象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罗列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总结主题:
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 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 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 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春夜; 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 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苏州市 第三中学20072008第一学期测试卷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 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精选课件
10
❖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金龟婿”、“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 “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然是宦妇;“无 端”、“辜负”抒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 典型的“宦妇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 境都很好,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可谓兼备;加之居 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 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 庭生活的乐趣,精然选课而件 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11
精选课件
24
❖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不像 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 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 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 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 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 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精选课件
9
❖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因追求功名或国事繁忙, 造成 夫妻分离, 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 来, 金榜题名, 当官为宰, 官高禄厚, 成为人上之人, 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贵妻荣, 从此尽享幸福美 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 这些闺中宦妇, 衣食无忧, 表面风光, 但因丈夫囿于官身, 五更待漏, 案牍劳形, 致使空闺冷落, 青春流逝, 红颜消减。于是, 她们内 心的怨情在闺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精选课件
19
征妇怨诗
❖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 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 “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类型,这类诗往往以女性的口吻来表达独守空闺的哀怨、寂寞以及对远方丈夫或情人的思念等复杂情感。

一、意象的运用1. 月- 在闺怨诗中,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例如“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它的清冷和永恒就像女子无尽的等待。

它照着女子的闺房,也照着远方的征人或者游子。

女子在月下,可能会想起曾经和爱人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只有自己孤单一人,于是对着月亮倾诉自己的哀怨。

这就像月亮是一个无声的听众,见证了女子从幸福到孤寂的转变。

2. 楼- 高楼常常出现在闺怨诗里。

女子住在高楼之上,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是一种被困住的状态。

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翠楼。

高楼将女子与外界隔离开来,她只能从楼上眺望远方,等待爱人归来。

楼越高,她的孤独感就越强烈,因为她站得高却望不见爱人的身影,只能看到无尽的远方和自己的寂寞。

3. 柳-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在闺怨诗中,柳就成了离别和思念的象征。

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那如烟的杨柳,就像女子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离情别绪。

每看到柳树,就会想起爱人的离去,仿佛柳树也在为她的孤独而哀伤。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1. 直接抒情- 有些闺怨诗是直接表达女子的哀怨之情的。

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直白地说出了对丈夫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已经到了让自己容颜老去的程度。

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就像女子在倾诉自己的心声,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2. 间接抒情- 更多的闺怨诗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的行为来间接表达情感的。

例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没有直接说女子思念丈夫,而是通过她赶走黄莺这件事。

因为黄莺的啼叫会惊破她与丈夫在梦中相见的美梦,从这个小小的行为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牵挂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 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 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 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怨恨之情。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 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 用丝罗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 用水晶做成的帘子。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 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②压金线:用金 线刺绣。压,用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试简要分析贫女的形象。(5分) (2)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 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你赞同此说法吗? 请简要分析。(6分)
7、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 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 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 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 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 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 “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 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 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 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 “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有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辛弃疾《摸鱼儿》等。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 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 分析。
•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 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 象。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 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宫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 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①案诗示中例写:的是一个因—被孤—幽独—闭寂—深寞—宫—而——宫的女—妃—子——。 ②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 【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闺意献张水部
又 名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近 试
待晓堂前拜舅姑

闺怨诗诗歌鉴赏5篇经典

闺怨诗诗歌鉴赏5篇经典

闺怨诗诗歌鉴赏5篇经典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闺怨诗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牌名:声声慢|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牌名:一剪梅|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望江南·梳洗罢词牌名:望江南|朝代:唐朝|作者: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闺怨是中国古代永恒的文学题材,因为那时候妇女地位低下,交通不便,男子为名缰利锁所牵绊,导致很多女子不得不经常承受独守空房的痛苦秦观、李清照、欧阳修等都有出色的闺怨诗,而王昌龄的闺怨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的闺怨诗表现出了他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力。

王昌龄的闺怨诗中,他细腻地描绘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和独守空房的痛苦。

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描写,王昌龄生动地表现了女子内心的情感。

在《闺怨》一诗中,他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通过描写少妇登楼远眺,看到陌头杨柳色,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独守空房,后悔让丈夫去寻求功名。

这种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被王昌龄刻画得细致入微。

除了对女子的内心情感有深刻的描写,王昌龄的闺怨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他的诗歌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例如在《春怨》一诗中,他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女子孤独守候的凄凉和无奈。

王昌龄的闺怨诗不仅仅是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描写,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他的诗歌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和压抑,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和对家庭亲情的忽视。

这些社会现实问题,使得很多女子不得不承受独守空房的痛苦。

王昌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呼吁人们重视家庭亲情和女子的地位,进一步唤起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思和批判。

除了对情感和社会的描写,王昌龄的闺怨诗还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含蓄的美和深刻的哲理。

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例如在《闺怨》一诗中,他通过描写少妇登楼远眺的动作和心理变化,表现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和独守空房的痛苦,同时也暗示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和压抑。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⒊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学习内容】一、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女性题材诗歌常见类别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闺中人的身份(1)宦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

【导语】《闺怨》是唐代诗⼈王昌龄描写上层贵妇赏春时⼼理变化的⼀⾸闺怨诗。

前两句写不知愁怨,后两句写⼼理忽然转变,全诗没有刻意写闺怨,但怨之深重在这⼀⼼理变化中暴露⽆遗。

先抑后扬,耐⼈寻味。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王昌龄的诗词《闺怨》,欢迎阅读!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似乎和题⽬“闺怨”偏离,说少妇沉浸在天真⽆邪的⼩⼥⼉情怀中,从来不知离别之苦。

下句“春⽇凝妆上翠楼”是⽤具体⾏动展⽰她“不知愁”的⼼理。

她独⾃⼀⼈赏春,还不忘盛装打扮⼀番,似乎是纯粹的欣赏春⾊,⾃娱⾃乐,还稍带与春花争妍⽃艳的意味。

她之所以“不知愁”,除了少不更事,⽣活条件优渥外,也有时代风⽓的影响,“觅封侯”是当时很多⼈的选择,她当然也会对此充满幻想。

这两句为“抑”笔,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写怨与悔蓄势。

后两句“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情感猛然⼀转,刻画出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理变化过程,从⽽切合“闺怨”的主旨。

“忽见”⼆字,下得似乎有些突兀,因“陌头杨柳⾊”是登楼最常见到的景⾊,并⽆令⼈惊异之处。

但结合少妇的⼼理,可以看出,那陌头杨柳⾊忽然引发了她的联想与想象,或青春易逝、折柳赠⼈等,这⼀切,都促使她从内⼼深处冒出⼀个以前她未明确意识到过,⽽此刻却变得⾮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个“悔”字,正是此诗闺怨之题旨。

王昌龄的这⾸七绝,通篇叙别情⽽不着别字,⾔离愁⽽⽆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

《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

感时恨别,诗⼈之作多矣,此却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句,语境⼀新,情思婉折。

闺情之怍,当推此⾸为第⼀。

此即《国风》妇⼈感时物⽽思君⼦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长。

唐⼈绝句实具风雅遗⾳。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诗⽂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古诗闺怨·雁尽书难寄翻译赏析

古诗闺怨·雁尽书难寄翻译赏析

古诗闺怨·雁尽书难寄翻译赏析《闺怨·雁尽书难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沈如筠。

其全文如下: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前言】《闺怨》首诗是唐代诗人沈如筠的作品,为思妇代言,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全诗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致,一往情深。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

【注释】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伏波营: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

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翻译】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

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鉴赏】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

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

“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

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

“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

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

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闺怨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端庄婉丽中见大唐气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词语解释】闺:妇女所居内室。

凝妆:严妆。

翠楼:楼阁美称。

陌头:路口。

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教:使。

觅封侯:从军建功封爵。

①凝妆:着意梳妆打扮,盛妆、浓妆。

②陌头:路旁。

田间东西路称陌。

③觅封侯:在边疆立下军功,可得封侯之赏。

这里指边疆从军。

简析:这首七言绝句从春日少妇情绪的变化,写出少妇的春怨与离愁——闺中少妇不曾感到什么是愁,春天来了,她着意梳妆打扮,到自家高楼上去观赏春景;忽然抬头看到路边的青青杨柳,想到与夫婿折柳相送,联想蒲柳先衰、青春易逝的现实,不由悔怨交加,当初不该教他去边疆寻求立功封侯。

这首诗的特点,是抓住了闺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乃素负盛誉之作。

明代顾逼涝唬“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

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担忧、牵 挂

《寄夫》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美人迟暮的哀怨
• 《行宫》元稹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5、寄托个人身世,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 细描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细描通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事物的
细枝末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花香和流水的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 2、行为意象:戍边、织布、捣衣、缝衣、 梳妆、登高、凭栏等; • 寄夫 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 闺怨 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3、室内用具意象:灯、烛、帘、被、团 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 玉阶怨 李白 •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闺怨诗详解超全

闺怨诗详解超全

闺怨诗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

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

【闺怨诗的特点】1、题目特点闺怨诗的题目中多有“怨”、“宫”、“闺”、“思”等字眼;如《春宫怨》《玉阶怨》《秋闺思》《宫词》等。

2、思想感情闺怨诗传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有四种:一是专写宫中失宠宫妃孤寂悲怨之情;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如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以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二是描写远戍边疆、永不复返的征人妻子的思念、想望、幽怨悲苦之情,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或怨战、厌战的情绪。

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是写民间思妇或弃妇的别离苦情,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写了思妇楼头不见舟归的惆怅之情。

四是的借少女怀春、美人迟暮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如李璟的《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借思妇念远以寄意,表达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追求、盼望、幻灭的曲折经历,词中流荡着的那份迟暮之感,虚幻之情,正是李璟对政治、对人生感到空虚、幻灭的写照。

闺怨诗

闺怨诗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 的情感内涵?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 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 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 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 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 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哭夫》【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行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 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 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 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鹊桥仙•七夕》 【南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 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 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简今析夜】是对牛比郎衬织托女。会①面通的过好“时群光仙,相这妒对”相(会具 的体夫表妻现懒为得“再月为姊耕满织眉忙颦。”寂和寞“的风群姨仙吹要雨生”妒)嫉反 了衬:“娇双美星的良月夜亮”姊的姊美蹙好紧。了②娥通眉过,“风旧阿愁姨多兴”风与 吹“雨新天欢地”反少常(。“ 相 逢 草 草 ” ) 的 对 比 来 表 达 “双相星见良匆夜匆”忙相忙逢,的短短暂暂的。聚③首通真过不“如重不搅见别,离 重心新绪搅”起或离“别相的逢忧草伤草。”见的面“的新欢欢乐”总来不反抵衬久“别归 的去愁”苦时多所,增反添倒的又“增新添愁了”新,愁以带凸回显品两尝人。感情的 真挚和深沉。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 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 “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 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 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闺怨诗》解析

《闺怨诗》解析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闺怨”主题诗 歌
学习目标
• 1、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 2、鉴赏闺怨诗中的情感类型 • 3、试分析闺怨诗常见的手法
闺中人的身份
• • • • •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诗经· 氓》)
诗中用桑叶由 盛到枯比喻爱情的兴衰
比兴
•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见前文(《怨歌行》) • 诗中用合欢扇秋至遭弃比喻 君恩无常
• 【唐朝】温庭筠《菩萨蛮》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 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细节 • 反衬。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

思念
、之因一 无欢薄位 助而情幽 以感丈闭 及到夫深 伤惆夫闺 春怅一的 之悲味贵 情哀追族 。,求少 孤游妇 寂冶,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2、描写美人迟暮年华老去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1.宦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2.商妇
• 《啰唝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闺怨诗还有一种,就是男人假借别的事情,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这种诗因为还有别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所以更为复杂。

但是因为他是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也更加具有诗味,如朱庆馀的《闺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歌鉴赏闺怨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怨朝代:唐朝|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为晚唐诗人金昌绪所作的五言绝句,写一个女子思念她远征在外的丈夫,诗的春怨主题反映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含蓄而有余味。

子夜吴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

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第一首写春景,是说汉乐府中的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是说春秋越国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是说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是说戍妇为征夫缝制绵衣之事。

作品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体严谨。

秋夕朝代:唐朝|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换个心境体会,本诗描绘的却是一幅“秋夕乘凉图”,宫女的活泼轻快之情跃然纸上。

蘅塘退士赞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春词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闺怨诗赏析
一、产生原因
闺怨诗赏析——皇权无上恩无常 皇权无上恩无常 闺怨诗赏析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古代的宫怨诗和闺怨诗都以女性心 态为描写对象。 态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 失宠后起的怨情; 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 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 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 包括征妇 思妇 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 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 的感情。 的感情。
后悔怨恨
《行宫》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寥落古行。
《宫中词》 宫中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别离苦情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 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 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春怨》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思念、牵挂 思念、
《新乐府·母别子》 新乐府·母别子》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 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 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 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 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 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 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 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 生别离…… 生别离……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大体有: 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大体有: 情感大体有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比兴、对比反衬、借景抒情、用典 比兴、对比反衬、借景抒情、
士子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 士子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 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 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 守志贞居,君子所托” 守志贞居,君子所托”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辛弃疾《摸鱼儿》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 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 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 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 断肠处。 断肠处。
寂寞冷清\ 寂寞冷清\凄凉愁苦
艺术特色: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浓重的感伤色调。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 )“浅而能深 的艺术风格。 浅而能深” 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 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 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弃妇悲苦
寄夫
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思念、牵挂 思念、
《闺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词》 江南词》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