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样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本文介绍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操作的技术规范,以达到无污染且具有代表性的目的。
组织准备方面,需要收集监测区域的各种资料,如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以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
同时,还需要了解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以及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相关性质资料、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法律法规、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等。
现场查看是整理和利用调查信息的重要环节。
采样器具的准备包括工具类、器材类、文具类、安全防护用品等。
布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等方式获得随机数。
分块随机布点根据监测区域内土壤类型的不同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每个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更具代表性。
样品采集阶段包括前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
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和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采样是指在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最后,野外选点是采样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布点方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进行采样。
为了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采样点应该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
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应设采样点。
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设采样点。
采样点应该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米以上。
采样点应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设采样点。
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及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及样品采集一、农田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活动的场所。
农田土壤是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
二、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照实反映其代表的区域地块客观状况的先决条件。
农田土壤的采样标准主要有《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认定的土壤、栽培基质采样可参考《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定的土壤、栽培基质采集可参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NY/T1054)。
三、农田土壤样品采集 (一)采样前预备 1.工具类土壤样品在采集前应预备好采样工具,按照检测项目实行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3种类型,即小土铲、管形土钻和一般土钻(图1-3)。
测量重金属含量的样品时,尽量用法小土铲、木片挺直采集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木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木片采集样品。
(1)小土铲。
在切割的土面上,按照采土深度用土铲采集上下全都的薄片。
这种土铲在任何状况下都能用法,但比较费工(图1-4)。
(2)管形土钻。
其下部为一圆柱形开口钢管,上部为柄架。
按照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的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匀称土柱。
它的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殊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集;但不适用于沙性的土壤或干硬的黏重土壤。
(3)一般土钻。
一般土钻用法起来也比较便利,但它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不适用于沙土。
另外,一般土混杂,也是其缺点之一。
图1-3 采样工具图1-4 土铲取土 2.器材及文具类包括GPS定位仪、卷尺、塑料袋、布袋、土壤样品标签(图1-5)土壤采样单、记号笔、样品箱等。
图1-5土壤样品标签 (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指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生产与种植状况、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工农第1页共2页。
【VIP专享】DB51 T 1048-2010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第1部份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2010.3.1实
13.080.05B11DB51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sampling(Part 1: For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or soil productivityassessment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048—2010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采样准备 (1)5 布点 (2)6 野外采样点的确定 (3)7 土壤样品的采集 (3)8 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4)IDB51/T 1048—2010II前 言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昆、代天飞、程康宁、宋文琪、罗瑞、杨定清。
DB51/T 1048—2010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壤样品的布点、采集、处理和贮存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区域内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土壤样品的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NY/T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见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铲和锹等。
土壤钻适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钻孔根据需要;铲和锹适用于采集上层土壤样品,选择质量较好、无锈蚀和破损的工具,
避免造成土壤样品的污染。
其次,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
采样的点位应当有代表性,能够反
映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状况。
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因素确定采样点位,同时需要注意避免显著的异质性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采样深度根据实际需要,一般可以分为0-20cm和20-40cm两个层次,也
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采集更深层次的土壤样品。
再次,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
土壤样品的污染会对后续的化学
分析和微生物研究产生干扰,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物质
的接触。
可以佩戴手套,使用洁净的采样容器,避免使用含有除草剂和现
场制备的肥料的将其来获取土壤样品。
此外,采样时需要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土壤样品的完整性对于后续的
实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采样后,应将土壤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干燥、筛分等处理。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压实土壤,避免采集到大量空气和
杂质。
对于含有大颗粒物的土壤样品,可以使用筛网进行初步筛分。
总之,土壤采样技术是获取土壤信息的基础工作,合理的采样方法和
规范的操作过程对于后续的土壤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做好前期
采样工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土壤数据,为土壤改良、农业生产以及
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土壤、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及快速检测
----土壤样品采集和检测按照HJ 25.1、GB36600、《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技术文件》等技术文件相关要求和推荐方法执行,新污染物以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开发的作业指导书为准。
----地下水样品采集和检测按照HJ164-2020、GB/T 14848、《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技术文件》等技术文件相关要求和推荐方法执行,新污染物以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开发的作业指导书为准。
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问卷!样品采样检测费用调研污染场地现场采样分为土壤样品采样和地下水样品采样。
信息采集是土地污染调查治理的基础环节,在土地污染信息采集中,应重视初步采样调查技术的规范使用,以此为土地污染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土壤样品采样在土壤样品的采集中,应考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样品的采集。
通常,此类污染物土壤样品应单独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应先将样品的表层刮去1~2cm,然后选择表皮下的新鲜土样作为样品,采集的样品放在棕色样品瓶,并添加10mL 的甲醇保护剂。
土样采集采用非扰动采样器完成,要求采集不少于5g原状岩芯的土壤样品,并且需多采集一份作为备用。
完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采集后,需开展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金属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样品的采集。
要求后续采集的样品无碎石等杂质,用广口瓶盛装,瓶盖旋紧后用泡沫塑料包裹,并存放在有冷冻蓝冰的保温箱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完成采集的土壤样品,应通过便携式有机气体检测仪进行快速检测,快速检测而应在30min内完成,且快速检测的次数应保持在 2 次。
现场快速检测分为检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PID与检测重金属的XRF。
对于VOCs的快速检测,该指导规范中要求把土壤样品装入自封袋中,震荡2分钟或放置10分钟后,用PID插入自封袋内检测。
XRF检测的关键是被检测土壤样品的均匀性,不均匀的土壤样品会导致多次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明显。
地下水样品采样在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中,应按照设计、钻孔、下管、滤料填充、密封止水、井台构筑、成井洗井、封井的流程建设地下水采样井。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是指对森林土壤进行科学调查的规范性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数据准确、可比和操作规范。
森林土壤调查主要包括土层划分、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水分、酸碱度、有机质、养分含量、微生物等各项指标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简要介绍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样品采集和处理:样品采集应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土壤分层采集并混合均匀,去除杂物和植物根系,并在容器中保存,以保持其原貌。
二、土层划分:按照划分层数,将土壤分为2~3层,分别称为表层、次表层和底层,每层的深度因土壤类型和调查目的而异,表层一般为0~20cm,次表层为20~40cm,底层为40cm以上。
三、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水分、酸碱度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颜色的调查应使用Munsell土壤色谱,土壤质地使用手摸法或者粒径分析法确定,土壤结构的调查应通过观察状况,并根据土壤属性进行描述,水分和酸碱度的调查应通过仪器测定。
四、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和分析:通过高温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区环境差异确定合理的调查方法。
五、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的调查和分析:根据所调查的森林类型、地区气候和土壤属性,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测定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的数值。
总之,对森林土壤进行调查需要合理的细致的方法,遵循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工作,保障土壤样品质量,提高土壤样品制备工作效率,特编制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土壤样品进行制备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样品保存等。
三、土壤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1. 样品采集要准确、规范,避免外来物质对土壤样品的影响。
2. 样品制备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造成误差。
3. 样品保存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污染和变质。
四、土壤样品制备的具体要求1. 样品采集1.1 样品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1.2 样品采集前应仔细查看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和数量。
1.3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防止样品污染。
1.4 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并标注采样点、时间等信息。
2. 样品处理2.1 样品处理应按照规范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2 样品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保持操作台面干净。
2.3 样品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保存或送检。
3. 样品保存3.1 样品保存应选择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2 样品保存容器应选择密封性好的袋子或瓶子,避免外界物质对样品的影响。
3.3 样品保存期限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过期的样品应及时处理。
五、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1. 建立土壤样品制备档案,记录土壤样品的来源、处理过程、保存情况等信息。
2.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土壤样品制备的认识和技能。
3.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操作不当者进行责任追究。
4. 定期检查土壤样品制备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批准。
本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土壤布点与采样的要求方法等
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
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
以放射性同心圆方式布点,采样点不少于5个, 爆炸中心采分层样,周围采表层土(0~20 cm)
爆炸污染型
监测同时,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4.2 混合样品采集布点方法
由于土壤本身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 均一性,为更好地代表取样区域的 土壤性状,采用以地块为单位,多 点取样,再混合成一个混合样品。
布点方法
布点数
适用条件
对角线法
对角线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 采样分点
梅花点法
5个左右
棋盘式法 蛇形法
10个左右 20个以上 15个左右
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 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
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 块
受污泥、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
①铁锹、铁铲、竹片等直接取样 ②采样筒取样; ③土钻取样; ④ 挖坑剖面取样。
地表层:铁锹、铁铲、竹片直接取样;
分层取样: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土钻,进 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将土柱提上,,按需要切 割采样;或铁锹、铁铲等挖一剖面,分层 取样。
取样量
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 对多点均量混合的样品可反复按四 分法弃取。
4
监 4.1 测布
点点
位
原 则
布
设
布设原则
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污染地区布点要密些。常 根据土壤污染发生原因来
考虑布点多少
要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 中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采
样点
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引起: 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在主导风向 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等因素来确定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
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
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
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
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
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
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
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土壤_底质现场采样技术及采样过程质量控制(PDF69页)
样品流转单 工作服、工作鞋、常用药品等
采样车辆
用途 点位确定 现场情况记录 样品保存
样品采样
样品交接 防护 运输
数量 每个采样小组至少1套
(台)
依样品个数而定
土壤、底泥现场采样技术及采样质量控制
王焕香
2018年3月
1
提纲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依据 概述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与交接 土壤样品制备 底泥样品采集
2
第一部分 依据
(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3) 国家环保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技术 规定》(环发[2006]129号)。
22
4、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项目类别
常规项目
基本项目 重点项目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影响产量项目
表 土壤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pH、阳离子交换量 每3年一次
镉、铬、汞、砷、铅、铜、锌、镍、六六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六、滴滴涕
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 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8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氯丹、六氯苯、灭蚁灵、 毒杀芬、七氯、硫丹;多氯联苯(PCBs);
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苯并呋喃(PCDD/Fs) (多氯二苯并呋喃)。
林丹(γ-六六六)、α-六六六、β-六六六、开蓬(又名十 氯酮,杀虫剂)、六溴联苯、商用五溴二苯醚、商用八溴二苯醚、 全氟辛烷磺酸、五氯苯。
土壤采样规范
采样准备4.1组织准备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学习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4.2资料收集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4.3现场调查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4.4采样器具准备4.4.1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4.2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4.4.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4.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4.4.5采样用车辆4.5监测项目与频次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特定项目: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见表4-1。
监测频次原则上按表4-1执行,常规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测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
风干: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盛样器皿中,除去土壤中混杂的动植物残体等,摊成2至3cm的薄层,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或烘烤。
风干过程中,应适时翻动,用木棍压碎(或用两个木铲搓碎)土样,进一步清理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等杂物。
翻动过程要注意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
对于黏性土壤,在土壤样品半干时,须将大块土捏碎,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
样品风干后混匀,用以粗磨。
粗磨:将样品置于有机玻璃板(或硬质木板或无色聚乙烯薄板)上,用木锤轻轻敲碎,再用木棍或有机玻璃棒进行再次压碎,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
将全部土样手工研磨后混匀,过孔径2mm(10目)尼龙筛,去除2mm以上的石砾,大于2mm的土团要反复研磨、过筛,直至全部通过。
研磨过程中不可随意遗弃样品,应及时填写样品制备原始记录,注意记录过筛前后的土壤样品质量。
石砾含量较多时,耕地园地土壤样品应记录风干、粗磨过程中弃去的石砾质量,并计算石砾质量百分数。
林地草地土壤样品应记录风干、粗磨过程中弃去的砖瓦石块、石灰结核、石砾质量,并计算碎石和石砾的总体质量百分数。
分装:粗磨后样品应充分混匀后进行分装。
耕地园地每个一般样品的送检样品不少于600g,留存样品不少
于300g。
如果是密码平行样不少于1200g。
林地草地每个一般样品的送检样品不少于450g,留存样品不少
于150g。
如果是密码平行样不少于900g。
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 采样准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质控人员等组成采样组,明确责任分工。
在采样前,需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了解技术文件和监测技术规范。
2. 资料收集: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分布图等基础资料。
同时,需要收集土壤信息资料,如土类、成土母质等,以及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研究资料。
3. 布点设计及现场勘查:根据调查目的进行初步设计,确定理论监测点位集,然后通过现场勘查对理论布点进行检验和优化,形成实际监测的点位集。
现场勘查主要包括利用GPS对地图初步布设的监测点进行校正,进行土样采集可行性勘查,对布点进行优化和调整。
4. 采样器具准备: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工具类、器材类、文具类等采样器具,如镐头、铁锹、GPS、数码照相机、卷尺、样品袋、样品瓶等。
同时,也要准备安全防护用品和采样用车辆及冷藏箱。
5. 选择采样时间:应在作物收获后至播种前进行采样。
6. 确定采样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作物种类应分开采样;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形也应分开采样。
采样点应用GPS定位,并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以代表采样地域的土壤特性。
7. 确定采样深度: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地类型确定合适的采样深度。
例如,大田作物普通为0~20厘米,果园为0~40厘米。
8. 采样方法:应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每个样品应取15~20个样点,并采用S形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取样以较好地抑制误差。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开特殊部位,如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
水田土样应避免采到稻根,果园土样应在两果树之间采集。
9. 样品数量:混合土样以取1公斤左右为宜,多余的土壤应弃去。
遵循以上基本要求,可以确保土壤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和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一、引言。
原状土取样技术是土壤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壤的性质分析、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规范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取样工具。
1. 取样工具应选择质量可靠、结构合理的工具,如取土钻头、取土器等。
2. 取土钻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锋利度,以确保在取样过程中不会破坏土壤结构。
3. 取土器应具有合适的容积和形状,以保证取得的土样代表性好。
三、取样位置。
1. 取样位置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土壤特性确定,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取样点应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如建筑物、树木、水体等的影响。
3. 取样点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取样深度,并在取样点周围清理干净,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
四、取样方法。
1. 取样过程中应避免土壤的混杂和污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取样的纯净性。
2. 取样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如手工取样、机械取样等。
3. 取样过程中应注意取样的连续性和均匀性,避免因取样不均匀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五、取样数量。
1. 取样数量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土壤特性确定,应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取样数量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异质性和变异性,以确保取样结果的可靠性。
3. 取样数量应根据工程规范和标准确定,应在取样过程中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六、取样保存。
1. 取样完成后,应将土样进行标识和记录,并进行合适的保存和封存,以确保取样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取样保存的环境应符合土壤性质的要求,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取样的保持原状。
3. 取样保存的时间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土壤特性确定,应在取样保存过程中避免土壤性质的改变。
七、结论。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土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取样,才能保证取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的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耕地质量提升的土壤样品采集和制样规范
耕地质量提升的土壤样品采集和制样规范作者:高祥兴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期高祥兴(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高州 525200)土壤检测是耕地质量提升重要工作之一,只有通过检测,了解代表耕地地块的养分状况,才能评价耕地质量,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样的规范,直接影响土壤检测及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
1 土壤样品采集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采样,其测定的结果才是所代表的区域或地块真实质量的反映。
耕地地块土壤性状及质量不仅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而且在季节性、年际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时采样的位置面积、时间、方法等都给样品带来不均一的误差,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1 科学划定采样代表单元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作物种类及地貌、地形等因素,将评价的耕地划定若干采样代表单元(或采样代表地块)。
每个代表单元必须能代表该类型耕地地力达85%以上,每代表单元采集一个混合样。
1.2 标注采样点,编制采样路线图在采样区域的地形图上,根据需采样单元的点位一一标注在地形图上,按采样单元分布情况编制采样路线图及样品统一编号表,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又可做到不偏不漏。
1.3 代表采样单元范围(面积)的确定采样单元面积根据采样的目的和要求可大可小。
耕地质量的取样通常按如下面积划定采样单元:平原地区,由于地形起伏不大,土壤差异相对均一,代表采样单元面积400~500亩为宜;平原或河流阶地,纵向耕地土壤差异明显,代表采样单元面积300~400亩为宜;宽阔垌田,垌面开阔,地块位置不同地力不同,代表采样单元面积200~300亩为宜;丘陵垌田,土壤地力随地形起伏不同而不同,代表采样单元面积100~200亩为宜;丘陵山坑田,垌面小,不同位置的地块地力差别较明显,代表采样单元面积50~100亩为宜;高山梯田,地块落差大,纵横向地力均不同,代表采样单元面积30~50亩为宜。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一、采样原则:1.采样取自代表性地带:采样地点要具备代表性,即能反映该地区土壤的综合特征。
采样时应避免采集到异常地带,如河流边、交通路口,以及人为干扰较多的地方。
2. 采样深度合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20cm,因为土壤中绝大部分养分和其他理化特性都集中在20cm以下。
若需了解土壤深层特征,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3.采用合适的采样器具:采用适宜的采样器具是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基础。
推荐使用铲子、锄头或土钻等工具进行采样。
采样器具需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密度合理:一般来说,样品采集的密度应根据土壤异质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类型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质和养分分布差异,应增加采样点数和采样密度。
5.采样时间选择合适: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会受到季节和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样应在农田剥离活动(如犁地、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使土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6.采样要标记和记录: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在样品袋上做好标记,如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
此外,还需记录其他重要信息,如气温、降水量等,以便后期分析和对比。
二、采样方法:1.随机采集法:采样点需遍布整个研究区域,以此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需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方向进行,如每隔10米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样,或按照网格采样法进行。
2.复合样品采集法:即将同一采样点的多个土壤样品混合成一个复合样品,以减少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同一采样点取多个亚样,然后均匀混合,取一部分作为复合样品。
3.定向采样法:适用于土壤质地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壤差异区域。
采样前需了解土壤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在研究区域的比例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4. 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采集法:表层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土壤表层的养分水平和肥力状况,一般采集深度为0-20cm。
剖面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特征,通常采集深度为0-100cm以内的每10cm为一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样采集技术规范
郑州市宇来科贸有限公司测土施肥事业部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所需工具:土钻(或土铲)、量尺、蛇皮袋。
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
采样点的选择:采集的土样要真实反映土地养分状况,才能够保证测土配肥的科学准确。
因此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①单位田块土壤状况应基本相同。
土壤比较均匀时,面积可适当大些,均匀性较差的,面积要小一些。
大田作物一般在5亩至50亩之间,也可以更大。
经济作物在1亩至10亩间比较合适。
②每个田块要选择5-20个取样点,样点分布要均匀,切忌在田边、路边、沟边、粪堆旁或堆放化肥的地方取样。
③多点混合取样采集土样要规范,各采集点土样采集方法要统一,量要一致。
取样的方法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五点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棋盘取样法等。
一般每块地至少取五个样点。
将各点所取土样置蛇
皮袋上,压碎,充分混合均匀,依四分法(将所取土样全部集中混合均匀,平堆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分成四份,任意保留其中对角两份)弃去多余部分,拣去枯枝败叶、石砾等杂质,保留约半公斤,作为化验分析的待测样品。
根据土地情况,大致可分为旱田、水田、果园三种状况,采用不同取样方式:旱田:取样深度以0-20cm为准。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采样单元为100亩
(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
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典型农户,采样单元相对在中心部位,以一个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块为主
2、采样时间
粮食作物及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后。
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
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采样点采用GPS或县级土壤图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
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9、样品重量
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用于推荐施肥的0.5公斤,用于试验的2公斤),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10、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具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