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教案 第三课时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鸿门宴》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高一上册语文《鸿门宴》教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鸿门宴》优秀教案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只要说请你去喝酒,这个酒不好喝,你就说这个宴,就是鸿门宴,充满了凶险的那种宴会,我们叫鸿门宴。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第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有关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是本课重点。
2、对比分析项羽、刘邦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预习,自由发言。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分析课文。
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我们大家都知道只要说请你去喝酒,这个酒不好喝,你就说这个宴,就是鸿门宴,充满了凶险的那种宴会,我们叫鸿门宴。
当年刘邦是怎么赴宴的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鸿门宴一、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二、作者及背景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鸿门宴》全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运用现代文观念审视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2)感悟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鸿门宴》;(2)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应用;(2)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鸿门宴》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鸿门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景再现:通过多媒体展示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3. 对比分析:将《鸿门宴》与其他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一、基础知识学情反馈1.方法说明:同学们,昨天我们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串讲了《鸿门宴》,梳理了相关基础知识,特别请大家关注重要实词(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要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现象。
小组学习之后,大家对于这一课的基础知识还有没有存疑之处,可以拿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一下。
同学互启,教师点拨。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看看哪些组自学的效果更好。
老师这里制作了8张小条和课件上一些基础知识总结卡片,请每个组派一代表来抽签决定回答问题的次序,然后可以选派一名代表或组内同学轮流回答问题,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些组语言知识掌握得更好。
2.基础知识总结卡片:第一组:指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1.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2.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3. 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反。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写出下列语句所含的成语:秋毫不敢不所近(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劳苦而功高如此(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第二组: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1.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的地区。
今义:山东省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第三组:请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沛公军.霸上名-动驻军欲王.关中名-动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形-名小的方面素善.留侯张良形-动交好、友善夜.驰之沛公军名-状在夜里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名交情项伯杀人,臣活.之形容词使动使……活吾得兄.事之名-状像对待兄长那样籍.吏民,封府库名-动登记第四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使……跟从范增数目.项王名-动用眼睛示意常以身翼.蔽沛公名-状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名-状向上毫毛不敢有所近.形-动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使动使他称王此亡秦之续.耳动-名后继者道.芷阳间行名-动取道拔剑撞而破.之形-使动第五组:一词多义幸妇女无所幸宠幸、宠爱故幸来告良敬辞,别人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幸亏,幸而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幸可广问讯希望故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为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吾属今为之虏矣被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兼道歉因因人之力而敝之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第六组:特殊句式1. 为击破沛公军2. 此天子气也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若属皆且为所虏5. 具告以事6. 籍何以至此7. 客何为者8. 沛公安在9. 大王来何操10. 我持白璧一双11. 置之坐上第七组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旦日飨.士卒2.素善.留侯张良3.夜驰之.沛公军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秦时与臣游.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7.其意.常在沛公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9.再拜..献大将军足下10.沛公则置.车骑第八组:将下列几句话译成现代语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鸿门宴》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总结掌握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成语。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根源,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2.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根源,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提问:“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明确: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
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
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的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故事《鸿门宴》。
《鸿门宴》教案3篇
《鸿门宴》教案3篇《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核下歌》。
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力拔山兮气盖世,《核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起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
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
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万千。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领略鸿门宴中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3、体会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鸿门宴中的情节安排教学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一、导课鸿门宴拉开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受当时情势的剑拔弩张。
二、回顾情节三、以宴中为例,感受情节安排的特点:刘项晤面,项羽"善遇之',与之同饮。
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
第二天,刘邦卑词"谢罪',说了一番谎话后,听得项羽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对刘邦并无成见。
表面看,双方均有和解之意。
宴会开始后,范增蓄意杀死刘邦,数目项王,举起玉玦示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
(一起)项羽未觉察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便"默然不应'。
范增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二人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
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
(二起)此时,张良如坐针毡,到军门找樊哙,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了极点。
(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和下来。
项羽对贸然闯入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赞其为壮士。
(一落)樊哙指责项羽,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
(二落)帐内饮酒,帐外刘邦与手下密谋。
(三落)刘邦回营,张良献礼,项羽受壁。
(四落)范增预言。
(五落)四、感受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人物性格。
刘、项争王问题上;项羽内部的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上;项羽的个人问题。
(二)对比手法项羽:恃勇骄横刚愎自用任人唯亲自绝内应刘邦:忍辱负重采纳意见任人唯贤争取内应(座次)(谋士)(用人)(策略)(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全程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鸿门宴》的故事背景和发生的时间。
2. 讲解《鸿门宴》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鸿门宴》的了解和兴趣。
3.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提问。
第二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的文言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分发《鸿门宴》的文言文文本。
2. 逐段解析文言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文本,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逐段解析文言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朗读和笔记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提问。
第三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角色。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向学生分配《鸿门宴》中的不同角色。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鸿门宴》中的对话和描述。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角色扮演的准备。
3.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和评价。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和团队合作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第四章:讨论与思考1.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提出与《鸿门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和事件。
必修一优秀教案(鸿门宴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微笑)昨天大家的作业我都已经看过了,大部分小组都非常有见地。
多半是表扬和鼓励,但也有一些能提出中肯的意见,非常好。
课下我们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本文的字词、句式都非常典型,在历次考试中多有出现。
而难度不大,所以我们这节课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
我还是将要归纳的几方面列在黑板上,同学们主动到黑板上去填写。
注意因为内容多,所以我们要分成几部分来板书。
也请大家把字写得小点儿,节约空间。
没上黑板写的同学在下面查漏补缺。
第一部分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在开始。
【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师:很完整,比我找的还要多。
第二部分是词类活用,开始!【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师:还真不少,大家可有得记了!第三部分是句式。
【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师:本文的字词、句式非常典范,所以请大家务必要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一)一、通假字成五采.(彩)具.(俱)告以事距.(拒)关,毋内.(纳)诸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张良出,要.(邀)项伯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隙)因击沛公于坐.(座)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省份名。
..,臣战河南三、一词多义为如且胜去幸故板书(二)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吾得兄.事之头发上.指常以身翼.蔽沛公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2.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道.芷阳间行秦地可尽王.也籍.吏民,封府库范增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刑.人如恐不胜若入前.为寿3.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板书(三)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此天子气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被动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今为.之虏矣3.倒装句(1)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2)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长.于臣六、固定句式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即“……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鸿门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鸿门宴”、“剑拔弩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
(3)了解课文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3)领悟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与性格特点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背景的理解。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
3.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鸿门宴”、“剑拔弩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鸿门宴》。
2. 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次聚会经历。
3. 深入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鸿门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古代的宴会礼仪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了解古代的宴会礼仪和文化。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 对古代宴会礼仪的把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5. 对比分析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6. 对比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
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鸿门宴》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课文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学习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情节梳理:梳理课文情节发展,理解故事脉络。
5. 主题探讨: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3)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5. 鉴赏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评价课文的艺术特色。
6. 情感体验: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情况。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鸿门宴》课文复习。
掌握课文背诵,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完成文言知识归纳。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所有学生能充分发挥所长。
教学形式:1.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课文复习。
2.通过由学生自行组织角色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展示人物性格,掌握翻译技巧。
3.课外独立进行语言知识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背诵与文言翻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活动课的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本学期采用新教材,文言文占课本比例的40%,全部篇目都有背诵要求。
课文背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古文背诵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授课时集中背诵,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鸿门宴》一文要求背诵的三、四自然段,以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为主,背诵难度大,但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能调动学生兴趣,在参与中记忆深刻,有利于背诵。
3.所教学生,自高一入学以来,已引导进行文言归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知识归纳应能独立完成。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CD唱机教学过程:一、引入音乐引入:《十面埋伏》(设计目的:制造气氛,把学生情绪带入本课特定的氛围中)教学目标:《鸿门宴》复习课1.复习课文相关知识。
2.通过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和检测。
二、复习过程1.作者和出处提问:作者——司马迁(幻灯片:司马迁像)提问:出处——《史记》(幻灯片:司马迁和《史记》)(设计目的:通过图片和幻灯,形象而快速地巩固文学常识)2.情节提问:根据图片简单地讲讲《鸿门宴》的故事。
(幻灯片:《鸿门宴故事》110)(设计目的:形象化地回顾课文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三、四段的情节背景)三、表演过程[过程(一)、(二)由科代主持](一)科代:1.交待故事背景(幻灯片:历史背景,鸿门宴遗址)(设计目的:巩固历史背景知识,增强表演的可感性)2.交待表演要求:四个小组,古装版考查同学的背诵,现代版考查翻译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2024精选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3课时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版本对鸿门宴事件 的诠释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
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情 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 同。
跨文化视角下的解读
引入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或电影中 的类似场景或主题,与鸿门宴进
行比较分析。
探讨中西文化在对待权力、忠诚、 信任等主题上的异同及其背后的
价值观念。
PART 04
拓展阅读与比较分析
《史记》其他篇章选读
选择《史记》中与鸿门宴相关的 篇章,如《项羽本纪》、《高祖
本纪》等,进行选读和讲解。
通过比较不同篇章中的描述和角 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
面性和复杂性。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史记》全文, 加深对鸿门宴事件及背景的理解。
不同版本鸿门宴比较
收集不同版本的鸿门宴故事,包括历 史记载、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
分享交流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 不同意见,促进课堂交流 和思维碰撞。
创新写作:续写或改编鸿门宴故事
创作引导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鸿 门宴为蓝本进行续写或改编,创 作出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个性化创作
学生自由创作,可以选择不同的 角度和立场,创作出具有个性和
新意的作品。
重要实词
详细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 如“军”、“击”、“内”、“如” 等,结合语境进行词义推断和辨析。
虚词用法
归纳整理课文中的虚词,如“之”、 “而”、“乃”等,掌握其用法和 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特殊句式及语法现象
特殊句式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如判断 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理解其结构 特点和表达效果。
部分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2023年精选《鸿门宴》教案三篇
2023年精选《鸿门宴》教案三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
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__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__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
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
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
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
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
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辞·范增悲愤·张良献计 ·项庄舞剑·沛公出逃 ·沛公除奸。
(2)人物形象:《鸿门宴》是一次楚汉双方主要人物的聚会。
作者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刘邦集团
项羽集团
主帅 刘邦 — — — — — — — 项羽 (机智权变,善于用人) (骄矜优柔,不善用人)
谋士:张良 — — — — — — — 范增 (老练多谋,沉着冷静) (老谋深算,急躁易怒)
二、个性化导入
三、微观探究
教
第五段 (1)齐读第五段,纠正读音及句读。
刀 俎(zǔ) 何 辞 为(wéi) 度(duó)我至军中
(2)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分析重点字词
学生齐读
1.大行不 顾细谨,大礼不辞 小 让 ,何辞为 ?
行为,作为 / 顾及 ,计较 / 谦让 / 宾语前置,辞何,
学 辞别什么呢
小组讨论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鸿门宴 第三课时
教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讨论、点拨,理解故事情节,明确人物性格。
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会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一、旧课反馈
提示: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 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 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 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 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故事至此结束,“立诛杀 曹无伤”则是对开头“告密”的交代,是尾声。
(1)整理字词
(2)写一个关于刘邦或者项羽的作文片段
4
教学 小结 课后 反思
5
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 提问
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
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
1
目的也在此。)
第六、七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 与心态。 (2)小组讨论,分析重点字词句子
1.良 入 谢:“ 沛 公 不 胜 杯杓,闻大王有意督
分角色朗读
过之。” 道歉+告辞,辞谢/ 能承受 / 责备
小组讨论
2.胜:沛公不胜杯杓=不胜其烦(忍受,承受) 刑人
如恐不胜=不胜枚举(尽)
3.足:竖子不足与谋=卮酒安足辞=微不足道(足够)
足以当项王乎(值得) (3)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课文,分析“鸿门一宴”甚至“楚汉战争”
成“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
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主要由这么几个情节构成:
无伤告密· 沛公谢罪· 樊哙闯帐· 张良入谢·范增说羽·项
王留饮· 项王赐酒·项王受璧·项伯报信·范增示意·樊哙陈
与谋 (值得)==微不足道(值得) 10、如:刑人如恐不胜 ==如虎添翼(好像)沛公起如
厕 (到) 称心如意(符合) 11、为:为击破沛公军 (替) 若属且为所虏(被)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二)词类活用
1 军霸上 欲王关中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素善留候张良( 动化 ) 2 夜驰之沛公军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以身翼蔽沛公( 名状) 3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从百余骑( 使动)
(三)通 假 字
1、距关,毋内诸候(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卻(郤)通(隙)
五、探究性学习——文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再次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各个故事情节和 文章线索。 (2)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进行分类,并结合课文
从百余骑(使……跟从,带领) 6、意:不自意(料想)=出其不意
意在沛公(意图) 7、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哙拜谢(道谢)蚤自来
谢项王(谢罪)使君谢罗敷(告诉)
2
8、辞:何辞为(辞别)=辞旧迎新 卮酒安足辞(推辞) =不辞辛苦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9、足:足以当项王乎(足够) 卮酒安足辞==竖子不足
四、 总结字词
提问
(一)一词多义
1、胜:刑人如恐不胜(尽)=不胜枚举 沛公不胜杯杓 承受 === 不胜其烦
2、幸:妇女无所幸(宠爱)故幸来告良 (幸亏) 3、故: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故幸来告良 (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4、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因留沛公与饮(于是) 5、从:张良从沛公(跟从)= 从师学艺
部将:樊哙 — — — — — — — 项庄 (勇猛胆大,临危不惧) (忠为人臣,轻易放弃)
内奸:曹无伤— — — — — — — 项伯 (使人告密,事后被杀) (亲自告密,仍被重用)
此处可用的引导材料有:
A、“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内心性格和思想素养、道德意识的自
然反映,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而面对突发事件和生死抉择
的时候的言行是最反映人的内心本质的.不能从传言传说中来
看待人物,那是主观的、不可靠。”
B、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
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
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3)关于“鸿门一宴”甚至“楚汉相争”决定胜负的
原因:
决定“楚汉相争”胜负的原因有政治、军事、经济、谋略、
用人等诸多方面,但领袖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的个性是关键。
毛泽东认为刘邦得胜的缘由:“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
大度,用人得当”。其所以如此,乃善于用人的性格使然。
五、作业布置
辞:何辞为=辞旧迎新(辞别)
卮酒安足辞=不辞辛苦(推辞)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2.谢:令张良留谢(辞谢) 哙拜谢(道谢)
设
蚤自来谢项王(谢罪)使君谢罗敷(致词,告诉)
3. 沛公置车骑 ,道芷阳[ 间 ]行。
放弃 / 动化,取道 / 名状,在小路上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 /
才
(3)理解内容
计 提问:刘邦在脱逃之前作了哪些部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