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杜甫《登高》教案(3篇)

杜甫《登高》教案(3篇)

杜甫《登高》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3篇杜甫《登高》教案,希望在登高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杜甫《登高》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1、听写:江渚潦倒露从今夜白,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请同学口答“基础早早练”3—5题。

(二)展示目标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感。

(三)诵读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诵读。

指导诵读方法:(三)讨论1、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请同学展示。

2、小组分领任务,讨论下面3个问题。

(1)思考文中写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2)讨论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3)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分条列出。

3、展示目标,各小组推举人选展示。

4、教师点拨:参考材料:开首两句用工笔从细处着笔,写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飞鸟。

每一种景物都杂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从大处着眼。

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

“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

其‘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对于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

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

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课堂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国运的艰难,身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朗读诗歌1. 同学个别朗读2. 教师范读3. 集体朗读4. 听朗读录音四、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1.听过录音,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悲2.同学融入感情朗读3.仔细品味感情: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

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登高高中语文优质教案设计优秀10篇

登高高中语文优质教案设计优秀10篇

登高高中语文优质教案设计优秀10篇登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阅读准备1、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壹五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贪腐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2023最新-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2023最新-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登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过程与方法:3、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要认真思考,听出这个故事渲染的是怎样一种情境,并希望大家把故事的中心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记录下来。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

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写下了一首“七律之冠”:(师深情地朗读)风急天高猿啸哀,绪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通过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来指导诵读、背诵。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登高教案优秀11篇

登高教案优秀11篇

登高教案优秀11篇《登高》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体会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2学情分析我任教的202班每班56人,是我校高一年级第三层次的理科普通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得热情度不高,尤其对古诗文阅读普遍有畏难心理。

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杜甫的一些诗歌名篇,可是《登高》的雄浑的意境学生是很难品味出来的。

3重点难点赏析本诗的意境,品味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语言导入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登高》,就要先了解杜甫的为人,在大家心目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2【活动】朗读朗读1、听录音朗读2、自由朗读3、个别学生朗读4、配乐集体朗读活动3【讲授】赏析首联与颔联赏析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歌,看一幅画,或者看一个人的时候,都有最初的感受,那么同学们刚才对这首诗歌的一感受是什么呢?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来品一品这首诗歌。

大家都知道律诗有一个特点,八句诗歌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我们先看(一)前两联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十四个字六种景物,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语言凝练。

这些景物都是用哪些词来描写的?(急、高、哀、清、白、飞回)2、情感:悲凉、悲壮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以上的景物和大自然的景物有区别吗?提出意象的概念。

总结(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

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

杜甫《登高》教案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登高》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三、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诗歌创作研究资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将领、镇南大将军杜预。

四、教学过程1、导入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唐帝国所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

(见孟棨《本事诗》以及宋祁等《新唐书.杜甫传》)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2、诵读(一)诵读全诗(二)简介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3、赏析全诗(一)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主要是写景。

《登高》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登高》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登高》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4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与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重阳还被称“踏秋”,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

在这个满目衰败的残秋里,面对水急风大的万里江天,面对疲倦而孤独的飞鸟,面对了无生气的枯树,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登高》的写作背景(2分钟)《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诗句的意义和诗歌的韵律美。

杜甫的生平背景及《登高》的创作背景。

诗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抒发。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学生准备《登高》诗文的打印稿,以便于学习和鉴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杜甫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登高》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引发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登高》,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查找注释,解决字词难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文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4.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诗歌鉴赏: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欣赏诗人的情感抒发,体会诗中的意境。

6.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聆听诗歌的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对诗文的感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学生回顾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登高》,熟记诗文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10.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评价彼此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登高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登高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登高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登高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方法。

【教学关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兴同学们,在唐代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成都的一个草堂成为他短暂安定生活的见证;他几乎终生都在痛苦,沉郁顿挫成为他诗歌风格的最权威的概括。

一场战争撕碎了他的心,带给他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多种疾病毁灭了他的躯体,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叶小舟上。

他,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领悟这首诗歌的意境,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一般方法。

读这首诗,我们能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能听到诗人无奈的叹息,更能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一曲时代的悲歌吧!二、放录音,请学生齐读三、研读课文1、我们要领悟意境,首先要进入境。

这境,就是诗人在诗中创造的生活图景。

首先包括了景,请大家回答: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明确:风,天,猿声;渚(水中小洲),沙,鸟;落木(秋天树木落叶),长江。

景物如何?明确:急:呼啸的秋风(有速度)。

高:天空辽阔(有立体感)。

哀:如哭似嚎(有感情)。

萧萧:落叶声(有声音)。

2、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请两位同学描述。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画面: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

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

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

3、这是境中的景,除了景,境中还有诗人的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人的形象。

诗人很老了(百年),衰老多病,常年客居他乡(作客),志向得不到伸展(潦倒),他叹息着国运和自身的命运(艰难),以至于白发增多(繁霜鬓)。

请大家当一回导演,把诗人在秋风中登高的动作设计出来,按小组讨论两分钟,请各组推出一个代表。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登高》教案篇一一、课前故事引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课文分析引导1、放音乐《二泉映月》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

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4、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

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

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

(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

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3、启发式教学:(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4)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身体的,还是心灵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案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个人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杜甫登高优秀教案优秀

杜甫登高优秀教案优秀

杜甫登高优秀教案优秀《登高》优秀教案一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下注释: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

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落叶声。

万里:指诗人离家万里。

百年:这里指到了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繁霜鬓:两鬓白发不断增多。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全句是说,穷困潦倒本可借浊酒以浇愁怀,偏偏最近又因病戒酒停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国运的艰难,身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朗读诗歌1.同学个别朗读2.教师范读3.集体朗读4.听朗读录音四、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1.听过录音,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悲2.同学融入感情朗读3.仔细品味感情: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

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的感情。

登高教案(最新4篇)

登高教案(最新4篇)

登高教案(最新4篇)《登高》教案篇一下面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六首》《登高》《蜀相》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六首》一课中杜甫的两首诗《登高》《蜀相》。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近体诗定型于唐代,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几种。

这种新诗体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大大地拓宽了诗的题材。

本课所选的六首诗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

杜甫的《登高》被人赞为杜集七言律诗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蜀相》是杜甫的又一名作。

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抒发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能力目标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德育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感情。

2、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5、学习借古人抒发自己情怀的写法。

四、教学与教法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诵读与鉴赏常常是合二为一的。

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让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在反复诵读中自行揣摩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另外,在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学生讲一些诗的句法和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讲的过多、过深。

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

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

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登高》全诗。

2.分析并体会杜甫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意境分析、情感体会。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

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千古传世的名篇——杜甫的《登高》。

2.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解析诗歌的字词与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三、意境分析与情感体会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景象。

2.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3.体会诗人的情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登高》全诗,预习下一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检查同学们的背诵情况。

二、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与情感1.进一步探讨诗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秋”与“作客”。

2.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感悟,如“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多病”与“独登台”。

三、诗歌鉴赏与拓展1.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登高》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唐代诗人的登高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

二、诗歌鉴赏与拓展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理解。

登高教学设计5篇

登高教学设计5篇

登高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5篇,欢迎参阅。

《登高》教案(优秀8篇)

《登高》教案(优秀8篇)

《登高》教案(优秀8篇)《登高》教案篇一近体诗八首》《山居秋螟》《越中览古》《登高》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物点。

3.学习诗人的精妙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一讨论一质疑一答难一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山居秋螟》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怀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解说: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要想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神韵,首先要从最浅层的字面上把握每句诗的意思。

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展现诗歌中的画面。

)2.具体研习①学习《山居秋螟》。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加透彻地品味诗人的写作目的。

(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

(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能够在品读完诗歌之后,写一篇品读感悟,进行总结交流,进而加深对诗人及诗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匙。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品味诗境。

(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鉴赏文字,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个问题: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

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

如何才能品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在上《秋兴八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

如何赏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从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读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登高》。

(一)知人论世
首先,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

请同学们回顾上《秋兴八首》时,我们了解到的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少年满怀“兼济天下”的壮志,中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晚年遇战乱过着四处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

正是因为杜甫的生平遭遇,特别是晚年漂泊困顿的悲惨境况,才有了他沉重的哀愁。

(二)熟悉诗文
一读诗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疏通字音。

二读诗歌,播放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初步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读诗歌,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诗文。

(三)品读诗文1.通过朗诵,同学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
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这和《秋兴八首》一样,是一篇很典型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之作。

就让我们运用由景入情的鉴赏方法,从诗人所描写的景色起步,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2.如何赏析景色描写?找意象——明意境
3.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写景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动笔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约5分钟)①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赏析讨论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无边萧萧下的落木、不尽滚滚而来的长江。

意境——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

4.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既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的意境,两者是否矛盾?
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感受,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中,一位老迈、体弱多病、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孤身一人站在山顶,顶着呼啸而过的凛冽的寒风。

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悲凉。

这幅画面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
小结:运用到反衬的手法,天地越宽阔,就显得诗人越渺小,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悲凉。

两者非但不矛盾,而这正是由景入情的体现,越是广阔之景,越是让人觉得渺小,借助宏大的空间凸显渺小的个体,从而引发悲伤的情绪,以阔景衬哀情。

总结:写景部分诗人借哀景衬托哀情,借阔景反衬哀情,这正是由景入情的鉴赏手法。

5.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一下写景部分。

6:
通过找意象、明意境,目的何在?明确:悟情感。

面对此景此情,真是叫人情何以堪,让我们看了都会对杜甫心生悲悯之情,更何况是身临其境的杜甫呢?面对此情此情,他的心中又会引发何种感悟呢?
7.由景入情,接下就请同学们齐读下抒情片段,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让我们如此心生悲悯之心的杜甫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感伤。

8.具体感伤什么?
总结:1、长久漂泊异乡——万里、常作客
2、年老多病——百年多病、繁霜鬓
3、孤独无依——独
4、万物凋零之秋——悲秋
5、生活困窘——艰难、潦倒
9.思考:“艰难”“潦倒”是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与潦倒?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不仅指自己,还指国家命运的艰难、百姓生活的潦倒。

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所具有的那种心系天下的广博的胸襟与志士情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悲苦与国家的悲苦、天下的悲苦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10.探讨:这种对天下苍生的大忧、大悲只是一时的冲动?只是短暂的瞬间吗?他的这种愁苦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如何解读“潦倒新停浊酒杯”?思考:①诗人为什么要喝酒?——借酒消愁。

②诗人为什么要停止喝酒?——危及生命(肺病)
③猜想:诗人是否停止喝酒?如何解读?哪种表达效果好?
不得已停止喝酒——如此愁苦,本想戒酒消愁的,无奈却因为年迈多
病不得不戒酒,当然也可能因为穷困万分以致无法喝酒,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

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

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

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没有停止喝酒——必须停酒,但是无法做到,因为悲愤实在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通过喝酒来略微地舒缓他的忧愤,这就意味着杜甫,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人民的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人民。

由此可见他对天下苍生的忧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深沉的、沉重的情感。

在自己身处逆境之时,仍然能够有心系天下的气度,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这是何等的豪情、这是何等的伟大。

总结:杜甫具体在悲叹什么?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社会之秋。

由悲自然——悲自身——悲天下苍生。

当我们还在感伤杜甫的可怜,对他投以怜悯的目光之时,他却如此的豁达与超脱,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心系着天下苍生的苦难,这是何等的伟大的情怀。

小结:没有停止喝酒更能够反应诗人忧愁之深重、沉重。

11.品读完之后写感悟:此时此刻,当我们品读完这首诗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让我们对杜甫心生怜悯之情的那幅图,我们又有了
怎样一番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写一写,谈一谈。

教师心得:此时此刻,当我再来看这幅画时,当天高地阔中,再次出现一位满头白发、年老多病、拄着拐杖的老者,独自对抗着咧咧寒风时,我对他突然之间少了一份怜悯,而多了一份敬佩。

他看起来似乎不再那么弱小、渺小,而是那么的强大与坚毅,独自在朗朗乾坤之中屹立不倒,只为他有着一颗敢为天下而死的博大的情怀,这是这样的一种豁达、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

三、巩固训练
《秋兴八首》《登高》都是由景入情的杰作,前者首联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颈联和尾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机融合。

后者首联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壮,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诗歌,用本节课你掌握的由景入情的方法来解读鉴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沦陷。

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思考:请找出这首诗中前两联描写的意象,分析其营造一种什么样的
意境,表达了何种情感。

被攻破的国家、草木丛生荒破的城池、悲怆溅泪的鲜花,离别惊心的孤鸟,营造了一种国破城荒的萧索悲凉意境。

表达出诗人亡国之悲,离别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杜甫诗三首》,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