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一门以〔〕为根底,以〔〕为核心、促进〔〕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扶植学生到达三个方面目的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的,以〔〕为根底,注意学生在〔〕过程中,初步驾驭相识社会事物和现象方法,进步〔〕实力,开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主动参加社会实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为根底。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是在逐步扩大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交互作用而实现。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开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纳〔〕〔〕评价,老师可依据详细状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展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推断题〔共10分,每题2分〕1、品德课程评价是老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展有意义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强调儿童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参加。
〔〕2、“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干脆参加丰富多彩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化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根本目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程度做出终结性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展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本理念是什么?〔6分〕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性质是什么?〔6分〕3、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4、品德课程在施行过程中存在误区有哪些?〔8分〕一 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开展2、综合性、理论性、开放性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穿插、学生良好品德形成4、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与方法、学问5、满意学生身心须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6、道德推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7、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8、特性品质、社会性、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家长、社会参加评价10、老师视察记录、描绘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二、推断题1、√ 2、× 3、√ 4、√ 5、×三、简答1、答:〔1〕扶植学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核心。
小学品社课标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社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最高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答案:B2.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3.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丝绸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瓷器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茶叶答案:A4.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的传统美德?A. 尊老爱幼B. 勤俭节约C. 诚实守信D. 个人主义答案:D5.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答案:D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A. 55个B. 56个C. 54个D. 53个答案:B7. 我国的国旗是:A. 五星红旗B. 红星红旗C. 红星红旗D. 五星红旗答案:A8. 我国国歌的名称是:A. 《义勇军进行曲》B. 《歌唱祖国》C. 《东方红》D. 《红旗颂》答案:A9. 我国首都北京的市花是:A. 牡丹B. 月季C. 菊花D. 荷花答案:B10.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洪泽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的国宝动物是________。
答案:大熊猫2.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
答案:台湾岛3. 我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4.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5.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
答案:青藏高原6. 我国的领土面积是________万平方千米。
答案:9607. 我国的首都是________。
答案:北京8. 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小学道法课标试题及答案

小学道法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A.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B. 随意对待,不关心他人C. 只关心自己,不与他人交往D. 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答案:A2. 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我们应该怎么做?A. 占为己有B. 交给老师或失主C. 扔掉D. 随意处置答案:B3. 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乱扔垃圾B. 遵守交通规则C. 随意插队D. 欺负弱小答案:B4. 遇到陌生人给你糖果,你应该怎么做?A. 直接接受B. 拒绝并告诉老师或家长C. 接受后独自离开D. 接受并邀请陌生人到家中5. 以下哪个行为是爱护环境的表现?A. 乱砍滥伐B. 节约用水C. 随地吐痰D. 乱丢垃圾答案:B6. 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A. 用暴力解决B. 找老师或家长帮助C. 置之不理D. 背后说坏话答案:B7. 以下哪个行为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A. 随意插队B. 遵守排队规则C. 随意大声喧哗D. 随意乱丢垃圾答案:B8.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公共设施?A. 随意破坏B. 爱护和保护C. 随意占用D. 忽视其存在答案:B9. 以下哪个行为是诚实的表现?B. 偷窃C. 抄袭作业D. 承认错误答案:D10.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误会?A. 用暴力解决B. 通过沟通解决C. 置之不理D. 背后说坏话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公共财产。
(对)2. 说谎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错)3.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对)4. 随意插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错)5. 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应该占为己有。
(错)6. 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对)7. 欺负弱小是强者的表现。
(错)8.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对)9. 随意破坏公共设施是正确的行为。
(错)10. 我们应该诚实守信,不抄袭作业。
(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为什么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答: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知识的传授者和道德的引导者。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重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1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
6、()。
7891011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 1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5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
() 每一种()四、简述。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3简述日常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五、实践论述。
(12分) 1、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怎样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2、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标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学生生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2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结果3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4海河、黄河、淮河、长江5教学渠道是开放的教学时间具有开放性教学评价是开放的6、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7、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89101112131×2×3√1答(2答((2)学习能力和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为基础、以( )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 ),( )。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 ),( )。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 ),( )。
4京杭大运河接( )、( )、( )、( )、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 ),( )。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 )( )。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 ),(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 )。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 )目标,以( )为基础,注重学生在( )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 )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 )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 )、( )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 )形成和( )发展,为学生( )、( )、( ),成为具有( )、(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 )( )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 )( )( )与( )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 )( )( )。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附答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从()年秋季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儿童期是()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强化(),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6.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
7.《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求认知()及标志。
8.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9.要全面落实()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10.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
1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12.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13.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14.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5.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16.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之中。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 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纵横交叉)、(螺旋上升)。
4、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1。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C)和其他的实践活动。
A.参观 B. 调查C。
游戏D。
课堂学习2、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社课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D)为主.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3、(C)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 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4、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A )A.核心B. 基础C。
前提D。
目标5、以下四条,哪一条属于情感与态度目标。
( B )A。
保护环境B。
自尊自律、乐观向上C。
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D。
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地域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是什么?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3、结合学科教学实际,举例谈谈你是如何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一理念的。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 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纵横交叉)、(螺旋上升).4、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1。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C)和其他的实践活动. A.参观 B. 调查 C. 游戏 D. 课堂学习2、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社课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D)为主。
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3、(C)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C。
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4、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A ) A。
核心B。
基础C。
前提D。
目标5、以下四条,哪一条属于情感与态度目标。
( B )A.保护环境B.自尊自律、乐观向上C.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D.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地域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是什么?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3、结合学科教学实际,举例谈谈你是如何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哪一项不属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内容?A. 学会尊重他人B. 培养正直诚信的品质C. 培养社交技巧D. 学会自律自控答案:C2. 哪个观点错误?A. 友善待人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B. 诚实守信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C. 小学生学会自律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D. 小学生不需要关心和帮助其他人答案:D3. 小明在上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应该怎么做?A. 忽视小鸟的存在,继续上学B. 跟其他同学分享这个发现,一起救助小鸟C. 把小鸟带回家养D. 不管小鸟的遭遇,继续前行答案:B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答案: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 请列举三种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德。
答案: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自律自控。
3. 为什么小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一环?答案:学会尊重他人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增加友善互助的情感质量,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良好品德的重要基础。
第三部分:判断题1. 小学生学会自律自控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有帮助。
答案:正确2. 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小学生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
答案:正确3.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培养正直诚信的品质。
答案:正确以上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请根据需要进行练习和复习。
祝您考试顺利!。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4 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一门以〔〕为根底、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开展综合课程。
它性质表达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内容有:〔〕,〔〕,〔〕。
3 20世纪“新四大创建〞是原子能、〔〕,〔〕,〔〕。
4京杭大运输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对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老师与儿童创建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如今:课程内容是开放〔〕,〔〕,〔〕。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性质〔〕〔〕〔〕。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是〔〕,〔〕,〔〕,(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扶植学生到达三个方面目的即〔〕〔〕〔〕。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的,以〔〕为根底,留意学生在〔〕过程中,初步驾驭相识社会事物和现象方法,进步〔〕实力,开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主动参加社会实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为根底。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是在逐步扩大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交互作用而实现。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开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纳〔〕〔〕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状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展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推断。
〔每题2分,共14分〕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老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学问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还会接着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思想和性格开展有深远主动影响,学校从指导到老师都应赐予足够重视〔〕4 各地县教材不尽一样,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相识和理解来进展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
()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
三、简答题:(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6分)
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8分)
一 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
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
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
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
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社会参与评价
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
二、判断题1、√ 2、× 3、√ 4、√ 5、×
三、简答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
3、答:(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4、答:(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