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只有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科性质定性为“人类的一种文化”,从人文维度考虑,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完备呢?

一、回归课堂真善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只有成为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载体,才能焕发其旺盛的生命活力。

“真”,就是真理、真实。真理包括知识、技能等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内在规律;真实是指务实、实在、求实的精神与态度。数学是严谨的,任何结论都需要严格的论证,这需要足够的耐心与虔诚。把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迁移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谨慎的学习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经常引用真实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形成严谨态度的重要性。数学家给

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还有他们那种在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和学生一起学习数学家的奋斗经历,让他们明确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克服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与持久的毅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数学结论是在公理和定义的约束下所形成的逻辑结果,数学问题的解决须遵守相应的数学规则,把这种约束与遵守迁移到生活中,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公德、秩序、法律的内在自我约束力。

“善”,就是指善良、善意、富有爱心、同情心,它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包括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学会表达与交流是将来走向社会、适应新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为此我们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中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知识都是我国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如祖冲之与圆周率;丁谓与运筹学……向学生介绍这些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我们还不时地将数学知识与当前的时事背景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去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弘扬爱国情怀。

二、构建课堂生态化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生命组成的课堂无疑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世界的关爱和尊重。

1.正视个性差异,发展个性潜能。

呵护奇异的想法,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数学家来培养,应承认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特别是当学生出现与常规不一样想法或行动的时候,老师更应该呵护他们独特的想法。

赏识不同的思考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导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赏识,使学生能更有信心地朝着自身合理的方向发展。

2.深化对话教学,凸显生命活力。

提供自主的对话空间。数学知识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如果学生对知识的关键处没有理解,必将影响学习。因此越是关键的内容,越要让学生知道其来龙去脉。我们在关键处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对话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相互质疑、相互交流中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做真诚的倾听者。倾听是广义的,可以听其言,可以观其行,也可以思其想。我们努力去解读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捕捉学生的各种想法,有时还能凭借“教学敏感”帮助学生把“口欲言而不能”的内容表达出来。

三、营造课堂民主氛围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师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

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

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实验后期,教师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等活动,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激活学生思维的程度就越高。

五、关注课堂全员参与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地位已经发生变化,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能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时,我就结合学校的实际,让学生分组到操场、花园、活动室等地找数,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猜一猜等小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注意和观察它,就可以找到很多;只要你主动去留意和研究它,你将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都主动向老师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变换不同的方法教学,给学生新鲜感,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发言,踊跃地参与。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数学课堂自然就充满生命的活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