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一般采用1.5m/min.(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11)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
2.计算公式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断面,计算公式如(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1)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 2) F=Qmax/n.q(Q=最大设计流量n=池子个数 q=表面负荷)②池子直径(D/m) D=πF4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t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⑥(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④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 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0=污泥含水率)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 3.缓冲层 4.污泥部分高度)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2f)1f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H4×b(L1=梯形上底长L2=梯形下底长 H4=梯形高度)二、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
辐射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射沉淀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辐射沉淀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辐射沉淀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如进水系统、沉淀区、出水系统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影响辐射沉淀池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水温、悬浮物浓度、流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辐射沉淀池的运行状况,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辐射沉淀池的运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辐射沉淀池的模拟设计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辐射沉淀池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辐射沉淀池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观念。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辐射沉淀池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辐射沉淀池基础知识:- 沉淀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辐射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2. 辐射沉淀池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进水系统、沉淀区、出水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3. 影响辐射沉淀池处理效果的因素:- 水温、悬浮物浓度、流速等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实际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沉淀池的运行与管理”4. 辐射沉淀池的优化与实验:- 优化设计方法及操作技巧- 实验教学:观察沉淀现象,分析沉淀效果-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沉淀池的优化与改进”5. 辐射沉淀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辐射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中的作用- 环保意识教育-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七节“沉淀池在环保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辐射沉淀池基础知识、组成部分及功能第二课时:影响辐射沉淀池处理效果的因素第三课时:辐射沉淀池的优化与实验第四课时:辐射沉淀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用于讲解辐射沉淀池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和运行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辐流式沉淀池的物理结构和运行原理。
2.分析不同运行参数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3.设计简单的辐流式沉淀池系统。
4.评估和优化沉淀池的性能。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展开,具体包括:1.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辐流式沉淀池的物理结构和设计原则。
3.沉淀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4.运行参数对沉淀效率的影响分析。
5.沉淀池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
教学大纲将按照辐流式沉淀池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章节。
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上资源将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辅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辅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辅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辅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3. 学生能够了解影响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正确识别辅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其运行参数;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辅流式沉淀池的处理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辅流式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基础,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辅流式沉淀池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辅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特点、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影响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效果的因素。
2. 实践操作:- 观察辅流式沉淀池的运行过程,分析其主要运行参数;- 设计简单的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验证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效果,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辅流式沉淀池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辅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第三课时:影响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效果的因素;-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辅流式沉淀池运行过程;- 第五课时:设计并实施辅流式沉淀池处理方案,验证处理效果。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教材第三章:水处理技术;- 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沉淀池及其分类;- 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辅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教材
《环保设备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题目: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专业:12-环保设备班姓名:陈艳云、洪小云、庄煜倩学号:1216022103、1216022106、1216022154二○一五年六月十日目录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1)2 沉淀池基本参数计算 (3)2.1设计参数要求 (3)2.2基本参数计算 (3)2.3中心进水管的计算 (5)2.4出水堰的计算 (5)2.5扩散筒 (6)3 驱动机构设计 (6)3.1传动装置的选择 (6)3.2驱动机构选择 (7)3.3传动轴计算 (9)3.4齿轮的设计 (9)4 中心传动竖架设计 (12)4.1中心传动竖架结构 (12)5 刮臂和刮板设计 (14)5.1刮板 (14)6 设计小结 (16)7 小组分工 (17)参考文献 (18)成绩评定 (18)附件 (19)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在设计过程中熟悉和掌握辐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2)根据设计任务拟订总体设计方案;按工作状态分析、计算和确定零部件的型号或主要尺寸;考虑安装、使用维护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整体装配图和零部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
(3)每小组学生应完成:A.整体装配图1张(A3号);B.零部件工作图不少于3张;C.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6000字。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简介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或边长)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1.5~3.0m,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的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边流动,沉淀后的污水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
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大多采用机械排泥(尤其是当池径大于20m时),将全池沉积污泥收集到中心污泥斗,再借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出。
刮泥机一般为桁架结构,绕池中心转动,刮泥刀安装在桁架上,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中心进水周边出水)1、每座池表面积A1(m^2)Qmax=2450 n=2q0=2A1=Qmax/(n*q0)=612.5其中: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n——池子数(座)q0——表面负荷(m^3/(m^2*h)),见设计参数2、池径D(m)π=3.14D=SQRT(4A1/π)=27.9取283、有效水深h2(m)t=1.5h2=q0*t=3其中:t——沉淀时间(h),见设计参数4、沉淀区有效容积V'(m^3)V'=A1*h2=1837.55、污泥量W(m^3)S=0.5N=340000T=4W=SNT/(1000*24*n)=14.2其中:S——每人每日污泥量(L/(p*d)),一般0.3~0.8N——设计人口数(p)T——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h),见设计参数6、污泥斗容积V1(m^3)r1=2r2=1а=60R=D/2=14h5=(r1-r2)*tgа=0.3V1=π*h5*(r1^2+r1*r2+r2^2)/3=2.3其中:r1.r2——泥斗上下部半径(m)R——池半径(m)а——泥斗壁与底面夹角(度)h5——泥斗高度(m)7.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V2(m^3)i=0.05h4=(R-r1)*i=0.60V2=π*h4*(R^2+R*r1+r1^2)/3=142.2其中:i——池底坡度,一般0.05~0.10h4——底坡落差(m)8.池高H(m)h1=0.3h3=0.5H=h1+h2+h3+h4+h5=4.7其中:h1——超高(m),一般0.3h3——缓冲层高(m),一般非机械排泥时0.5,机械排泥时高出刮泥板0.3 9.径深比校核D/h2=9.3说明:D/h3应介于6~12。
沉淀池的设计课程设计
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条件
编辑课件
13
浅层沉淀原理图
编辑课件
14
斜板沉淀池的构造
特点:沉降面积增大、水力条件改善 倾斜安装,是为了让污泥能顺利下滑落入污泥区。 沉淀池的分隔,可以大大改善水力条件。水流通过隔 板,如果隔板间距足够小, Re在30-300之间,水 流处于层流状态,此时颗粒的沉降不受水流的影响, 提高了沉降的稳定性,接近于理想条件下的高效率运 行。
编辑课件
8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
导流区的作用:布水均匀、在区内形成回流促使污泥絮
凝、设置较大的过水面积使得向下的流速较小而对池底
无冲击现象。
编辑课件
9
编辑课件
上海嘉定水质净化厂 辐流式初沉池 10
编辑课件
上海嘉定水质净化厂 辐流式二沉池 11
圆形竖流式沉淀池
编辑课件
由于水流向上运 动,较小的微颗 粒也向上运动, 在有絮凝性能的 颗粒中,可促进 相互碰撞而絮凝, 因此在絮凝沉降 中(如二沉池), 其效果比平流式 好
编辑课件
35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9)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设施(如可转动的 排渣管、浮渣槽等)。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可一并结合 考虑。
10)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污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 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宜多于两排。
编辑课件
36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2)计算公式。 当无污水悬浮物沉降资料时,可按下表计算。
编辑课件
33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6)入口的整流措施
编辑课件
34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7)出口的整流措施可采用溢流式集水槽。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二、基本资料: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CODcr BOD5SS N-NH3pH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流污泥三、设计内容: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
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
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
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沉池的作用,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辐流式浓缩池课程设计
辐流式浓缩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辐流式浓缩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学生能够掌握辐流式浓缩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操作流程。
3. 学生能够解释辐流式浓缩池对悬浮物和污泥的处理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辐流式浓缩池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辐流式浓缩池的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辐流式浓缩池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关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激发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保护与污水处理领域,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对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辐流式浓缩池原理与结构- 理解辐流式浓缩池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结构功能。
- 学习辐流式浓缩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大纲:a. 污水处理背景知识复习b. 辐流式浓缩池的原理介绍c. 辐流式浓缩池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2. 辐流式浓缩池的应用与操作- 掌握辐流式浓缩池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 学习辐流式浓缩池的操作流程和维护技巧。
教学大纲:a. 辐流式浓缩池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案例b. 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c. 常见故障分析与维护方法3. 辐流式浓缩池运行数据分析- 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辐流式浓缩池的运行数据。
- 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沉淀池的设计课程设计
精选课件
18
有孔整流墙
淹没孔与挡流板的组合
底孔入流+底孔挡流板
淹没孔与有孔整流墙
精选课件
19
污泥区
污泥储存区的构造和深度取决于清泥方式、清泥频 率和估计的污泥量等参数。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以估 算。
如果沉淀池足够长,则储存深度可由池的底部深度 提供,否则必须在进水末端设置污泥斗。
精选课件
20
溢流堰
精选课件
15
浅层沉淀池(斜板沉淀池)
常常用于初沉池, 用于二沉池当固 体负荷较大时, 其处理效果不佳。
精选课件
16
1.2 沉淀池组成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 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精选课件
41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8)污泥部分需要的总容积 设T=2d,污泥量为25g/(人·d),污泥含水率为95%,则 每人每日污泥量以及污泥总体积为:
9)每格池污泥所需容积
精选课件
42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10)污泥斗容积 采用污泥斗见图。
精选课件
43
3.2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例题
导流板
穿孔挡板
沉淀区
Q
进水区
缓冲区
污泥区
出水堰 出水区
精选课件
17
进水区
设置进水区的目的是使水流均匀分布,且使悬浮颗粒通过 截面进入沉淀区。在挡板系统后面,水流依进水构造的不 同,呈现不同的流动形式,在某些点水流呈均匀分布且水 的流速减慢到沉淀区的设计流速。在这些点,进水区终止, 沉淀区开始。
如果进水区的设计不合理,进水流速将无法降低到沉淀区 的设计流速。进水区的长度不能加到沉淀区的设计长度中 去,两者的长度必须分开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提交日期:2015-1-3目录1构筑物设计说明 (2)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3参考文献 (5)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最大进水流量Q :3000m 3/h ,人数为N:35万人,设计辐流式沉淀池1.2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1设计参数(1)停留时间t 取1-2h(2)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3)池周围采用环形集水槽(4)出水溢流堰采取出水三角,堰上水头高度为0.05m,共设502个2.2设计计算2.2.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水力表面负荷q 取2.5m 3/(m 2·h ),取值范围2~3 m 3/(m 2·h )) 设池子数目等于2则A=5.223000⨯=600m 22.2.2初沉池直径D :m m AD 2865.2714.360044≈=⨯==π2.2.3有效水深h 2:h 2 = qt (污水停留时间t 取1.5 h ,取值范围1~2 h ) h 2 = qt = 2.5×1.5= 3.75 m2.2.4校核径深比:47.775.3282≈=h D ∈[6,12] 符合要求 2.2.5污泥所需体积V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每日人均消耗污泥S 取值0.5 L/(人·d ),取值范围0.3~0.8 L/(人·d );N 为城市人口数35万人;排泥时间间隔T 取1 d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8721000135000015.0=⨯⨯⨯ m 3 2.2.6污泥斗尺寸V 2 :(r 1、r 2分别为污泥斗上底下底半径,取r 1=2 m 、r 2=1 m ;h 5为泥斗高度,令泥斗母线与下底面成角︒=60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4.25)
结构尺寸设计
(1)沉淀池表面积A1和池径D
Qmax— 最大设计流量 0.5 n— 沉淀池个数 q0—表面负荷,无测定资料时, 初沉池:2~4m3/(m2· h), 二沉池: 1.5~3m3/(m2· h)
Qmax A1= nq 0
4A1 D= π
设计内容
(1) 结构尺寸设计
确定沉淀池整体尺寸及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2) 功能构造设计 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满足各 功能的实现
设计规范与原则
(1)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 比以6~12为宜,有效水深为2~4m,水池直径不宜大 于50m。 (2)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个数应不小于2。 (3)出水堰负荷,初沉池≤2.9L/s· m;二沉池: 1.5~2.9L/s· m。
沉淀池是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构筑物,用于分离 悬浮物,是污水处理工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 止最常用的沉淀池类型有:竖流式、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 池主要由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缓冲区和污泥区几部分 组成。
辐流式沉淀池的水流呈水平向四周辐流,可作为初沉池 或二沉池分离悬浮物,主要分为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和向心辐 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 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3~3.0m。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方式为中心进水,大多数采用机 械刮泥,尤其直径大于20m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池底坡 度一般为0.05,坡向中心泥斗,中心泥斗的坡度为0.12~0.16。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 Qmax t 或 V ’= n
V ’=A1h2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目录一,任务书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1.一般辐流式沉淀池旳构造2.辐流式沉淀池旳设计参数三,环境保护设备草图及阐明四,设备主题设计、计算以及选型1.设计前提2. 设计计算过程3.刮泥机选型及实物图4.辐流式初沉池实物图五,设计成果概述或一览表六,对本设计设计旳评述七,参照文献八,附图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沉淀池作为都市污水处理厂旳常规水处理构筑物,在水处理厂中发挥重要旳作用。
而作为水处理中最基本措施旳沉淀法,在水处理旳不一样阶段都发挥着重要旳作用。
因此对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旳研究日益受到给排水工作者旳重视。
本次对辐流式沉淀池旳各部分旳构造和尺寸进行了设计。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程时,应充足考虑辐流式沉淀池旳长处及缺陷,最大程度上设计出高效率、投资少旳实际可行方案。
在这次辐流式沉淀池旳设计中,我们将根据沉淀池旳性能及构造设计沉淀池参数阐明及参数选用、沉淀池构造计算、沉淀池配套设备选用等内容,最佳旳整顿出一套完美旳辐流式沉淀池方案。
设计前提:某都市污水处理厂最大流量为Qmax10000m³ /d,设计人口N=6万人。
采用机械刮泥。
1. 一般辐流式沉淀池旳构造一般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围深度1.5~3.0m。
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旳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围流动,沉淀后旳污水由四面旳集水槽排出。
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尤其直径不小于20m 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将全池沉淀污泥搜集到中心泥斗,再借静压力或排泥泵排出。
刮泥机一般为架构造,绕池中心转动,可中心驱动或周围驱动,池底坡度一般为0.05。
2. 辐流式沉淀池旳设计参数(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旳比值,一般采用6~12。
(2) 池径不适宜不不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辐流沉淀池课程设计
辐流沉淀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辐流沉淀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2. 掌握辐流沉淀池在给排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了解影响辐流沉淀池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辐流沉淀池在不同工况下的处理效果,并能够提出优化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与辐流沉淀池相关的问题;3. 掌握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辐流沉淀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激发学生对水处理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设计,旨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辐流沉淀池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处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辐流沉淀池基本概念:介绍辐流沉淀池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地位;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辐流沉淀池的原理与类型”2. 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分析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辐流沉淀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影响因素及优化:探讨影响辐流沉淀池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辐流沉淀池的运行与优化”4.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辐流沉淀池的应用案例,总结经验与教训;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辐流沉淀池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开展辐流沉淀池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辐流沉淀池的实验研究”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材章节:本章总结与拓展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内容共计6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
设计
目录一,任务书
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
1.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2.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三,环保设备草图及说明
四,设备主题设计、计算以及选型 1.设计前提
2. 设计计算过程
3.刮泥机选型及实物图
4.辐流式初沉池实物图
五,设计结果概述或一览表
六,对本设计设计的评述
七,参考文献
八,附图
二.实践设计方案简介
沉淀池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构筑物,在水处理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水处理中最基本方法的沉淀法,在水处理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的研究日益受到给排水工作者的重视。
本次对辐流式沉淀池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设计。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程时,应充分考虑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点及缺点,最大程度上设计出高效率、投资少的实际可行方案。
在这次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中,我们将根据沉淀池的性能及结构设计沉淀池参数说明及参数选取、沉淀池结构计算、沉淀池配套设备选取等内容,最好的整理出一套完美的辐流式沉淀池方案。
设计前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流量为Qmax10000m³/d,设计人口N=6万人。
采用机械刮泥。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 2.5~5.0m,周边深度 1.5~3.0m。
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的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围流动,沉淀后的污水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
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特别直径大于20m 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将全池沉淀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再借静压力或排泥泵排出。
刮泥机一般为架结构,绕池中心转动,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池底坡度一般为0.05。
2.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 池径不宜小于 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 0.05~0.10。
(4) 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如图2-1 带有中央驱动装置的吸泥型辐流式沉淀池
(5) 当池径(或正方形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 进、出水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7) 池径小于 20m,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见图2-2,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 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图2-2 中央驱动式辐流式沉淀池
(8) 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 3m/min,一般采用 1.5m/min。
(9) 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 6%~20%。
(10) 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
三.环保设备草图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