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1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新文化运动》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

4. 讨论:组织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强调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的优良传统。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2.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遗址,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

2. 推荐学生阅读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十、教学总结1. 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回顾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和收获。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中代表性的思想、人物和作品。

3. 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中涉及的复杂思想和理论。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新文化运动》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文、书籍、图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新文化运动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

3. 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中代表性的思想、人物和作品,如民主、科学、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作品分析作业的质量。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实物资料。

2. 邀请历史学者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3. 学生可以进行新文化运动主题的研究项目,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

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案一、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二、新课讲授探究任务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提问:请同学们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时间1915年标志《新青年》的创办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探究任务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勾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师总结强调: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掌握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代表性思想和著作;(3)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异同;(3)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民族自信等价值观的倡导;(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代表性思想和著作;(3)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内涵及其联系;(2)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3)新文化运动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历史文献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2)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文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及其代表性思想和著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异同;(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人物、代表性思想和著作;(3)阐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史料实证:(1)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史料分析,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教辅材料。

2. 课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的图片和资料。

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提倡四反对”。

2.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并讲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三、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思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政治领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1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1
(后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认 一 认 认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今天这样捐,明天那样税,弄得民穷财尽,钱用 到哪里去了?替人民办了什么事?……养了议员去嫖赌,恭维督军;养了 文官去刮地皮,借外债卖路矿得回扣;养了武官去杀人,抢劫,贩卖烟土; 养了法官警官去捉拿那贫苦的烟犯赌犯来罚钱。现在的时代,还无人敢说 政府官吏没有什么用处。可惜他们的功效,只造成一片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 民主 反对 专制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积极影响 局限性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愚昧
旧道德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对东西方 文化存在 绝对肯定 或绝对否 定
冻饿夺去了她的生命?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 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 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代表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历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鉴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观看影像资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两个片段后,教师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特别是封建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一场思想领域的反封建运动的兴起成为历史的必然。

讲授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展示课件)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由于教材对这一问题没有全面介绍,因此教师要作必要的补充。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4亿多元。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911年产业工人人数约50多万,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超过200万人。

此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200万人。

工人阶级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还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性斗争。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2. 了解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3. 能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和主张;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2.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挑战;2. 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重要事件、核心主张等内容;2. 准备相关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以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中国在20世纪初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社会风气蓬勃,思想解放呼声高涨。

这种社会氛围下,新文化运动迅速兴起,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重要一章。

Step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事件(10分钟)教师展示,详细介绍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事件,例如《新青年》创办、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等。

Step 3: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和主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和主张,例如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崇尚民主和科学、推崇个人解放等。

Step 4:探讨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例如对中国革命的推动、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等。

Step 5:思考与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是否存在,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如何等。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Step 6: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Step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教学方式:1. 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思考与互动。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梁启超等。

2.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3.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创新。

七、教学过程1.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2. 分析《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3. 探讨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八、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3.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九、教学过程1.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意义。

2. 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启发了民主思想等。

3. 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过于激进、忽视国情等。

十、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在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封丘范西岭(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二)教学方法: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三)教学过程:导入:走进北大校园,一尊尊西方先哲的雕像映在眼前。

可寻遍各处,却不见仲尼大儒,那么,北大该不该为孔子塑像,孔子该不该进入北大校园?让我们一起进入《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的学习,共同思考这些问题吧。

问题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是什么?(请大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并结合课本弄清概念内涵)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1915年、由陈独秀领导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问题二既然是一场运动,那就会有其兴起的原因。

(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在课本上划出来)问题三一场运动的发生,自然会有一群英雄参与其中。

他们都有谁?一场运动的发生,必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动作。

英雄们干了什么?要求,读书划线完成表格:活动探究一场运动的发生,其结果一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同学们依据下面材料分组讨论)材料一:封建卫道士林纾在上海《新申报》上做小说《荆生》、《妖梦》,肆意诋毁新文化运动,以此维护传统权威。

材料二: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救国的答案。

材料三:五四时期的报刊《新潮》《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后有这类教材——《学生必读<文言文对照白话文指南> 》明确:积极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材料五: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高中历史3 3.2新文化运动(教案1)

高中历史3 3.2新文化运动(教案1)

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进行合作教学、情景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等。

【教学设计】我以为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在于通过对历史的理解更好地理解现实甚至未来.回望百年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一直走在现代化探索的道路上,经济现代化、思想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交相辉映,历史发展曲折进程中,变化之巨大让人瞠目.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一批先进的知识精英们为追求中国现代化而提出的建设方案-—实现人的思想现代化。

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中国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先代精英们的思想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后人思考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汉乐府民歌《上邪》导入,对比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巨大差异,提问白话文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引出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生看书思考,并列表总结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2、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展示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后到称帝的过程,展示“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得出,在政治上,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列强仍旧侵略着中国。

在思想上,展示袁世凯祭天图与伏尔泰肖像,得出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这是直接原因.在经济上,展示大生纱厂与面粉厂图片,得出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展示袁世凯祭孔图,提问: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采取思想革命的方式?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思想的碰撞,引起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陈独秀等人得出国人思想尚未觉醒,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这一结论。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图片展示教师:新文化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学生: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学生:政治: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生:思想: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新旧思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已介绍到中国,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许多知识分子都接受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教师:新文学指什么?学生: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叫“新学”或“西学”。

教师:旧文化指什么?学生:旧文化: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图片展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图片展示《新青年》杂志。

教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他还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教师: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开拓让学生的知识面。

询答案。

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整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陈独秀《敬告青年》教师:1917年1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搬到北京。

此后《新青年》的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图片展示。

教师:蔡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热心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及辜鸿铭、刘师培等旧派学者到北大执教,学术民主的气氛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道路。

(二)民主与科学图片展示“民主”与“科学”。

教师:“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教师: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学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比较法,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的解读。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新文化运动吗?你们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人讲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文化运动教案(1)

新文化运动教案(1)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五四运动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交织与冲突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文化观念的转变:反对封建传统,主张科学、民主–文学艺术的创新:白话文运动、新诗运动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女权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教育和科学的重要性:倡导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塑造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物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系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并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个人研究: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做展示,分享给同学。

5.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概括。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用于展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研究材料,供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和写作。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个人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或展示,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或文献分析,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展览,亲自感受那个时期的历史氛围。

2.社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否还存在于当今社会。

3.应用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理念和思想,分析当今社会中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 培养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4.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如《新青年》杂志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 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如民主、科学、新文学等。

4.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5. 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如《新青年》杂志的创办等。

6. 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背景、原因、内容和代表人物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场景,如《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过程。

2. 邀请历史专家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氛围。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第一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社会基础。

认识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思想文化状况。

1.2 教学内容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3 教学活动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展示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侵略。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化的困境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组织学生讨论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第二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和地点。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2.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和地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和地点。

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变革。

掌握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旧传统的挑战。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旧传统的挑战和批判。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展示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旧传统的挑战。

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4.2 教学内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如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进行讲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观点阐述,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文化运动》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论文、书籍、纪录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如历史图片、文献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小组研究:分组研究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了解他们的生平、主要思想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 辩论赛:组织学生就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 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 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
新世纪的曙光
1917年11月,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十月革命 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庶民的胜
材料
(运动的局限性)
他们对于现状对 于历史,所谓坏 的就是绝对的坏; 所谓好的就是绝 对的好。 ----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 民主 反对 专制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积极影响 局限性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愚昧
旧道德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对东西方 文化存在 绝对肯定 或绝对否 定
旧文学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成功体验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 比,主要“新”在(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008年,经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选出了5句 《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 中华文化的精髓。
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取舍
一、《新青年》的创办
• 1.背景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 深受知识阶 层欢迎
新 旧 思 潮 发 生 激 烈 冲 突
袁世凯实现 独裁专制, 规定“ 国民 教育,以孔 子之道为修 身大本”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 1915年 标志: 《青年杂志》的创刊
冻饿夺去了她的生命?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问题探讨
新文化运动时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 在我们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 为什么?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民主: 独立.平等.自由, 当时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打仗, 出战时让士兵左手写“得”字, 右手写“胜”字,向西磕几个头, 说是保管得胜。 ——陈独秀《克林德碑》
2科学: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包括西方自然科学,以及 研
究、处理问题的科学精神 (强调态度和方法)
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实际: 乌黑,头发无, 麻子, 脚不大周正
碰 撞 和 取 舍 的 概 况
3、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形式新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简洁 通俗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信息时代,网络语言丰富,有人说,这又是 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 圾,你会持什么观点呢? 网上高手不叫高手--叫大虾 网上低手不叫低手--叫菜鸟 网上丑女不叫丑女--叫恐龙 网上丑男不叫丑男--叫青蛙
祝福(节选)
——鲁迅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 祥林嫂在生命 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 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 二夫”的寡妇 。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 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 嫁给了贺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 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 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 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 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 干不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 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死去 了··· ··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成功体验
2.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 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成功体验
3、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冲击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对五 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后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认 一 认 认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今天这样捐,明天那样税,弄得民穷财尽,钱用 到哪里去了?替人民办了什么事?……养了议员去嫖赌,恭维督军;养了 文官去刮地皮,借外债卖路矿得回扣;养了武官去杀人,抢劫,贩卖烟土; 养了法官警官去捉拿那贫苦的烟犯赌犯来罚钱。现在的时代,还无人敢说 政府官吏没有什么用处。可惜他们的功效,只造成一片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