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
“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
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
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
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
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十二五”发展规划背景分析(FINAL)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二)发展战略
3.战略目标: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三)发展任务
1.高等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三)发展任务
2.继续教育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三)发展任务
3.国际合作教育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四)体制改革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发展驱动力(消费、出口、投资) 微观策略: (2)推动区域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 中部、西部、海西、海南 ---城镇化建设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经济发展与就业 ---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区域平衡发展,可能会调整就业区域结构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规划背景 (二)发展战略 (三)发展任务 (四)体制改革 (五)保障措施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规划背景
1.国际: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规划背景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三)深化改革开放
1.深化改革:全面的综合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广东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 创新驱动 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 优化升级 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 内外并举 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 统筹城乡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 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 绿色发展 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 强化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 普惠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 内涵提升 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 改革先行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 互利共赢 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 开放合作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 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 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 ,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 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的重要时期。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格局,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重大项目活动,重点发展新型技术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变革创新,促进有效投资,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以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关注的是“十二五”期间可持续区域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各地政府支持对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创新政策和扶持措施,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实施“地域驱动、新兴重要、普惠有效”的发展模式,优先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建立高88"协同融合机制,强化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面发展,继续提升国家新兴产业的产值和市场占有率。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创新等key”领域投入大量资源,重点支持上交所挂牌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金融政策,密切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挂钩关系,制定了新的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规划,完善新兴产业的产业扶持财经政策,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资源配置以及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精准政策,使新兴产业得以加快发展。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大量切实行动,从人才、设施建设和投资引导,营造氛围,促进企业创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工作将帮助中国进入新一轮新兴产业的现代化过程,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从传统产业迈向现代产业的进步,推动中国经济跃上更高台阶。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培供稿)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
《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关键字: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背景“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上述认识与要求,基本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
1、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期。
专家预测,源于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而演化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目前仍处于蔓延加深阶段。
世界经济史上的经济周期规律表明,一次经济危机由爆发--加深--稳定--复苏,长者5-8年,短者3-5年,平均5年左右。
考虑到21世纪以来知识、技术、信息经济突飞猛进将极大地增强世界经济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这次经济危机的周期乐观估计也要持续3年左右。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将会带来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带来对自然资源的更多消耗,由此也带来资源环境的更大约束。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建设园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更为迫切。
从全国看,"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由3000美元增加到6000美元,由此将产生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非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把握这个时期将会出现的新特征。
现在已出现端倪的有:全面小康社会的消费需求及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升级,今年"十一"长假出现的旅游井喷现象说明,旅游休闲度假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适应的是一批益居型生态城市正在兴起。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持续低、中端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规律,也将出现局部反梯度现象;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持续制造产业向资源型产业前向链接、商贸业向制造业链接、从而推进整体产业链延伸、产业空间聚集的产业集群规律。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通常是指我们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7))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之后,每五年,国家制定一个一个发展计划,这就是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的由来。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四五”规划是从2021年到2025年。
“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2、改革迈出新步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D——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主要目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拓展面向群众的理论学习途径,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即“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1110月,正式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为主要政策,着力建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环境,加快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主导,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中国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提升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模式更加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实现经济的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效率升级。
首先,要实施全面改革、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落实科技创新的主导地位,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发展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
其次,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进产能布局,完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制造,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制造业技术水平。
再次,要加快发展和管理现代农业,实施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发展,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社会保障网络,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秩序,积极开发社会融资渠道,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快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结构不断改善。
此外,还要大力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投资质量,提高财政审计效率和水平,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支持政策等改革规范,大力发展法制建设。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强和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政策,继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实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完整)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规划范围第三节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基本公共教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四章劳动就业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五章社会保险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六章基本社会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七章基本医疗卫生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八章人口和计划生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九章基本住房保障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政策第十章公共文化体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一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基本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二章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节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十三章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第一节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第二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三节健全财力保障机制第十四章创新供给模式第一节建立多元供给机制第二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第三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第二节加强监督问责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阐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明确基本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6)二、面临的形势 (7)(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 (7)(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7)(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 (7)(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9)四、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11)(一)推动结构调整 (11)(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11)(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3)(四)推行绿色发展 (13)(五)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 (14)(六)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14)(七)扩大国际贸易与交流合作 (15)(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五、保障措施 (16)(一)坚持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 (16)(二)加快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 (17)(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17)(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8)(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18)(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 (18)(七)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18)“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民爆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
为继续促进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
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1.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运行态势趋稳向好,经济规模总量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
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由2005年的137.8亿元、1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2亿元、278.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5.2%;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由2005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9%;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亿美元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亿元。
图1 我国民爆行业2005-2010年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图2 我国民爆行业2005-2010年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重组整合、关闭了一批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生产企业由421家调整到146家,销售企业由1720家调整到523家,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区域化发展格局开始形成;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排名前20家生产企业的生产总值占全行业总产值比例由2006年的25.1%提高到2010年的42.6%;产品结构明显优化,乳化炸药和导爆管雷管比重得到较大提升,由2005年的36.8%(含粉状乳化炸药)和8.9%增长到2010年的42.9%和32.1%,现场混装炸药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不足1%增长到2010年的14.9%,彻底淘汰了铵梯炸药、火雷管和导火索等污染大、能耗高、安全性低的产品。
图3 排名前20名生产企业占全行业生产总值比例图4 “十五”和“十一五”末期工业炸药品种构成比重图5 “十五”和“十一五”末期工业雷管品种构成比重3.信息化建设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
推进了生产线信息化改造,初步建立了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主要产品品种生产全程动态流向监控;完成了全国生产销售涉爆场点电子分布地图的制作,有效提高了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研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和新设备。
工业炸药生产线淘汰了轮碾、间断乳化等工艺和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业雷管生产线工艺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设备设施的安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行业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4.法规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颁布了《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出台了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销售许可实施办法等部门规章,发布了科技管理办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技术进步指导意见、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修订了民爆工程设计安全规范、民爆企业安全管理规程等一系列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构建了完整的行业法规、规章、文件、标准体系,为行业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5.安全生产监管成效显著。
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地市、县的分级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管政策制度,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应急体系建设和安全执法,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提高了安全防护水平,80%以上的工业炸药生产线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不断夯实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基础。
通过强化治理,“十一五”中后期安全事故、伤亡人数大幅减少,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6.质量监管不断加强。
建立了“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产品质量监管体制,强化了质量认证、质量监管和企业责任,形成了标准制订、实施和监管程序紧密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等主要民爆产品行业质量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
7.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加大了人才引进、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力度,广泛开展了管理、技术与产品应用等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十一五”末,专业技术人员所占企业人数的比例达到15%以上,企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进一步提升,民爆行业技术专家队伍逐步壮大。
8.中介组织服务作用逐步增强。
加强了对中介组织的指导,进一步完善了中介组织与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作用。
行业协会在经济统计、标准制(修)订、专家咨询、安全培训、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工程设计、质量检测、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等中介组织,为民爆行业的技术改造、安全质量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存在问题1.结构调整尚有较大空间。
跨地区、跨省市的龙头企业集团带动效应尚不明显,由生产、销售向爆破服务延伸的全产业链发展缓慢;总体产能过剩与局部地区许可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2010年351.1万吨工业炸药和23.7亿发工业雷管由130余家企业生产,产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散装炸药和导爆管雷管等所占比重偏低,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2.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工业炸药现场混装应用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技术、安全机理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例偏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3.安全生产问题依然存在。
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过程的安全生产研究有待加强。
工业雷管中的装配作业、起爆药自动化生产、工业炸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安全监控、民爆产品生产在线检测技术等需进一步加强,本质安全水平仍需提高。
4.市场化程度亟待提高。
民爆产品跨地区销售、现场混装等先进作业方式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障碍,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尚未形成。
二、面临的形势(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到以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品牌和质量振兴战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工业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民爆行业的重要使命。
(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等原材料的刚性需求,对铁路、公路、水电、水利等基础性行业的投资拉动,将推动国内民爆市场需求持续保持增长。
(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随着国内产业分工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
未来几年,东部沿海、东北以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民爆产品的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中部的需求维持在现有水平,西部的需求则会有明显增加,需求量年均增长将达10%以上。
(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的先进发展模式,能够实现科研生产与市场服务紧密结合,完善和提高民爆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和水平,成为我国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绿色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涉及包括民爆行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民爆行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为重点,采用安全节能环保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落后技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引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强依法行政,促进民爆行业安全、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同时,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坚持扶优扶强。
加强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民爆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
把自主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民爆产品和工程爆破等关键和前沿技术的研发,提升民爆行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
推行绿色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三)发展目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炸药向安全高效、系列化方向发展,着力发展乳化炸药和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大力发展现场混装和散装型产品,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