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习题及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ac83152ea551810a687f1.png)
七、
1.电容C的位置错,可去掉或改动 的位置
2.去掉电容C2
3. 的极性错
八、画出下面电路的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
直流通路:
微变等效电路:
九、解:
1. 、 、
2.交流负载线:过Q点,与横轴的焦点是
3.到饱和区的最大 ;到截止区的最大 。因此这道题要出现失真,应该是饱和失真,答同时出现也可以。
二、选择题
1.B,A,A2.B,A3.A,B,C
三、填空题
1.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放大区
2.电源、直流信号、交流信号源、交流信号、电容、交流信号源、电容、电源
3.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带宽
4.静态工作点、交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的中间、基极电阻、增大
四、
1. X——发射极、Y——集电极、Z——基极、
负反馈自激振荡的条件是:
观察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当 时,若幅频响应曲线在零点以下,则电路稳定;否则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
(1)为了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引入C
(2)为了实现电流-电压转换,应引入B
(3)为了减小从电压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引入A
(4)为了实现电流放大,应引入D。
三、判断图示电路引入了何种反馈?
模2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 2. √ 3.X4. X 5. X
二、填空题
1. F D C A B E A C
2. C B A D
三、判断图示电路引入了何种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正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7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7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a388667195f312b3169a5d3.png)
第七章 基本放大电路7.1 试判断题7.1图中各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并说明原因。
解: a 、b 、c 三个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均正常工作,但b 图中集电极交流接地,故无交流输出。
d 图中晶体管集电结正偏,故晶体管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交流输入信号交流接地。
因此a 、c 两电路能放大交流信号,b 、d 两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7.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2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5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be r ;(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A A R U U I B BE CC B μ40104103007.01253=⨯≈⨯-=-=-CC +o -题7.2图C CC (a)题7.1图mA A I I B C 210210405036=⨯=⨯⨯==--βV I R U U C C CC CE 61021031233=⨯⨯⨯-=-=-(2)Ω=+=+=9502265030026300C Cbe I r β (3)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放大倍数7995.03||350||-=-=-=be L C u r R R A β(4)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7.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3图所示。
已知10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4)当i u 足够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何种失真,如何调节R B 消除失真?解: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所示,CC BQ E BEQ BQ B U I R U I R =+++)1(βAmA R R U U I EB BEQ CC BQ μβ435.010130015)1(=⨯+≈++-≈由此定出静态工作点Q 为 mA I I BQ CQ 3.4==β,V R R I U U E C C CC CEQ 3.4)5.02(3.415)(≈+⨯-=+-=(2)Ω=⨯+=9053.426100300be r 由于R E 被交流傍路,因此16690.05.1100||-=⨯-=-=be L C u r R R A βΩ≈==k r R r be B i 9.0905.0||300||+u o -CC +u o -题7.3图CCRΩ==k R R C O 2(3)由于U CEQ =4.3V ,故最大不饱和失真输出电压为 V U U CEQ 6.37.03.47.00=-=-=' 最大不截止失真输出电压近似为V R I U L CQ 4.65.13.40=⨯='⋅='' 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为3.6V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979bab83d049649b6658b1.png)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第1章 直流电路一、填 空 题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1.4.2 1-n ,)1(--n b ;1.4.3 不变;1.4.4 21W ,负载;1.4.5 Ω1.65A , ;1.4.6 1A 3A , ; 1.4.7 3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1.4.9 Ω4.0,A 5.12;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1.4.11 3A ;1.4.12 3A ;1.4.13 Ω2;1.4.14 15V ,Ω5.4;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填 空 题2.4.1 短路,开路;2.4.2 零输入响应;2.4.3 短路,开路;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2.4.5 越慢;2.4.6 换路瞬间;2.4.7 三角波;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2.4.11 B ; 2.4.12 D ; 2.4.13 B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填 空 题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3.4.3 容性, A 44;3.4.4 10V ,2V3.4.5 相同;3.4.6 V 30,20V ;3.4.7 A 44,W 7744;3.4.8 A 5;3.4.9 减小、不变、提高;3.4.10 F 7.87μ;3.4.11 20kVA ,12kvar -;3.4.12 不变、增加、减少;3.4.13 电阻性,电容性; 3.4.14 LC π21,阻抗,电流;3.4.15 1rad/s ,4;3.4.16 Ω10;3.4.17 P L U U =,P L 3I I =,︒-30; 3.4.18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7章习题解答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7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ce3b9a3f46527d3240ce0e3.png)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习 题 77.1 确定图7.1所示电路的漏极电流。
VTR D+DDV V P = -6V I DSS =3mA VTR D-DDV V P = 6V I = -12mA(a)(b)图7.1 习题7.1图(a) U GSQ =-2V ,mA)(33.1)621(3)1(P GS DSS D =-⨯=-=U U I I (b) U GSQ =3V ,I D =-20XXXX ×(1-3/6)=-3(mA)7.2 电路如图7.2所示,MOSFET 的U T = 2V ,K = 50mA/V 2,确定电路Q 点的I DQ和U DSQ 值。
)V (13.3241510015DD g2g1g2GSQ =⨯+=⨯+=V R R R U)mA (9.63)213.3(50)(22T GSQ DQ =-⨯=-=U U K I)V (2.112.09.6324d DQ DD DSQ =⨯-=-=R I V U7.3 试求图7.3所示每个电路图的U DS ,已知|I DSS | = 8mA 。
(a)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20XXXX -8×1=4(V)(b)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20XXXX -8×1.2=5.4(V) (c)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9+8×0.56=-4.52(V)R g1VT+V DD 24VR g2100k 15k ΩR d 200ΩVT+V DD 12VR g 10M ΩR d 1.0k ΩVT+V DD 15V R g 10M ΩR d 1.2k ΩVT+V DD -9V R g 10M ΩR d 560Ω(a)(b)(c)图7.2 习题7.2电路图 图7.3 习题7.3电路图7.4 某MOSFET 的I DSS = 20XXXXmA 且U P = -8V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_习题解答_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_习题解答_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700766d1aeaad1f347933f16.png)
6.1确定图中晶体管其它两个电流的值
I
β=200
(a)(b)β
=100(c)β
=120
图6.1习题6.1图
(a) IC=βIB=200×0.125=25(mA) IE=IB+IC=25.125(mA)
(b) IB=IE/(1+β)=5/(1+100)=49.5(μA) IC=IE-IB=4.95(mA)
Rb100kΩ
Rb
300kR2k(c)
(+12V)
(a)(b)
图6.13习题6.13电路图
(a)发射结正偏导通
IBQ
50.7
8.57(μA)
1002012
假设处于放大区
ICQIBQ1.71(mA)
UCEQ5ICQ(RcRe)15.56(V)
∴假设错误,三极管处于饱和区。(b)发射结正偏导通
IBQ
120.7
6.5测得某放大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极直流电位如图6.5所示,判断晶体管三极管的类型(NPN或PNP)及三个电极,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6.5习题6.5图
(a) ①-e ②-c ③-b硅NPN (b) ①-b ②-c ③-e锗PNP (c) ①-b ②-e ③-c锗PNP
6.6在工作正常的放大电路中,测得四个晶体管相对于电路公共端的电压如图6.6所示,是判断各晶体管的类型及各管脚对应的电极名称。
1.65
+UUo-
(3) RiRb1//Rb2//[rbe(1)Re1]5.12(k) RoRc2(k)
R//RUIRL'1002//4obcL(4) Au6.04 [r(1)R]UIr(1)R1.891010.2ibbee1bee1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第二版 答案 孙肖子 第9章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第二版 答案 孙肖子 第9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2db220647d27284b7351b4.png)
所以
2 1 U CC Pom 2 RL
U (BR)CEO 2Pom RL 2 1616 22.6V
最大管耗 PCM=0.2Pom=3.2 W 功率管最大耐压
U(BR)CEO≥2U==45.24 V
功率管最大集电极电流
I CM U CC 22.6 1.4A RL 16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图 P9-5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解 (1) 最大输出功率Pom:
2 1 U CC 1 1515 Pom 14.06W 2 RL 2 8
(2) 效率η
2 2U CC Pom π PE , 78.5% πRL PE 4
(3) C1的作用是隔直流, 通交流。
为得到最大交流输出功率, 输入电压ui的幅度。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图 P9-7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7)
1 U C2 U CC 6V 2
调整R1或R3电阻可满足此要求, 即使UC2=6 V。 (8) 为保证功放具有良好的低频响应, 电容C2应满足
1 1 C2 1.99103 μF 2πRL f L 2 3.1410 8
选取2000 μF/6 V的电解电容即可。 (9) 克服交越失真, 应调整R2电阻, 须将R2增大。
直流电源供给功率
2U om 2 2 1015 PE U CC 16.9W πRL 3.14 8 单管的管耗
1 1 Pc ( PE Po ) (16.9 12.5) 2.2W 2 2
效率
Po 12.5 74% PE 16.9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前三章习题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前三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fbd4d33687e21af45a93f.png)
第一章1.1 能否将1.5V 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解: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5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2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
求图T1.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解:U O1=6V ,U O2=5V 。
1.3写出图T1.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该题与书上略有不同)解:U O1≈1.3V ,U O2=0,U O3≈-1.3V ,U O4≈2V ,U O5≈1.3V ,U O6≈-2V 。
1.5 电路如图P1.5(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该题与书上数据不同)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P1.5所示。
解图P1.51.9电路如图T1.9所示,V CC =15V ,β=100,U BE =0.7V 。
试问: (1)R b =50k Ω时,u O =? (2)若T 临界饱和,则R b ≈? 解:(1)R b =50k Ω时,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管压降分别为26bBEBB B =-=R U V I μAV2mA 6.2 C C CC CE B C =-===R I V U I I β所以输出电压U O =U CE =2V 。
1.11电路如图P1.11所示,试问β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 解:取U CES =U BE ,若管子饱和,则Cb C BECC b BE CC R R R U V R U V ββ=-=-⋅所以,100Cb=≥R R β时,管子饱和。
图1.11 1.12 分别判断图P1.12所示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第二章2.1试分析图T2.2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殷瑞祥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殷瑞祥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0d657e8e9951e79b892783.png)
第1章 电 阻 电 路1.1 正弦交流电 交流电 1.2 电流 电压 功率 1.3 电压 电流 功率 1.4 幅值 相位 频率 1.5 幅值 相位 频率 1.622221.7 相电压 线电压 220V 380V 1.8 星型 三角形 1.9 31.10 超前 滞后 同相 1.1131.12——1.25 F F T T F F T F F T T F T T1.26 答:(1) 固定电阻器可分为碳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和贴片式电阻器等。
① 碳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以碳膜作为电阻材料,在小圆柱形的陶瓷绝缘基体上,利用浸渍或真空蒸发形成结晶的电阻膜(碳膜)。
电阻值的调整和确定通过在碳膜上刻螺纹槽来实现;②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的电感很小,与同样体积的碳膜电阻器相比,其额定负荷大大提高。
但阻值范围小,通常在200Kω以下;③ 金属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的工作稳定性高,噪声低,但成本较高,通常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④ 线绕电阻器:线绕电阻器与额定功率相同的薄膜电阻相比,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⑤ 贴片式电阻器:贴片式电阻器的端面利用自动焊接技术,直接焊到线路板上。
这种不需引脚的焊接方法有许多优点,如重量轻、电路板尺寸小、易于实现自动装配等。
(2) 电位器根据电阻体的材料分有:合成碳膜电位器、金属陶瓷电位器、线绕电位器、实心电位器等① 合成碳膜电位器:分辨率高、阻值范围大,滑动噪声大、耐热耐湿性不好; ② 金属陶瓷电位器:具有阻值范围大,体积小和可调精度高(±0.01%)等特点; ③ 线绕式电位器:线绕式电位器属于功率型电阻器,具有噪声低、温度特性好、额定负荷大等特点,主要用于各种低频电路的电压或电流调整;④ 微调电位器:微调电位器一般用于阻值不需频繁调节的场合,通常由专业人员完成调试,用户不可随便调节。
⑤ 贴片式电位器:贴片式电位器的负荷能力较小,一般用于通信、家电等电子产品中。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21a075ef18583d049645978.png)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两同频率的正弦电压,V t u V t u )60cos(4,)30sin(1021︒+=︒+-=ωω,求出它们的有效值和相位差。
解:将两正弦电压写成标准形式V t u )18030sin(101︒+︒+=ω V t u )9060sin(42︒+︒+=ω,其有效值为V U 07.72101==,V U 83.2242==︒=︒-︒=150,15021021ϕϕ或︒=-=∆6021ϕϕϕ已知相量21421321,,322,232A A A A A A j A j A &&&&&&&&⋅=+=++=+=,试写出它们的极坐标表示式。
解: ︒∠=⋅=⎪⎪⎭⎫⎝⎛+=︒304421234301j e j A & ︒∠=⎪⎪⎭⎫ ⎝⎛+=604232142j A &3122(21)(1)45A A A j j =+=++=+=∠︒&&& 412443060169016A A A j =⋅=⨯∠︒+︒=∠︒=&&& 已知两电流 A t i A t i )45314cos(5,)30314sin(221︒+=︒+=,若21i i i +=,求i 并画出相图。
解:A t i )9045314sin(52︒+︒+=,两电流的幅值相量为1230m I A =∠︒&,A I m︒∠=13552& 总电流幅值相量为)135sin 135(cos 5)30sin 30(cos 221︒+︒+︒+︒=+=j j I I I mm m &&& ︒∠=+-=++-=11285.453.480.1)2251(2253j jA t t i )112314sin(85.4)(︒+= 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某二端元件,已知其两端的电压相量为V 120220︒∠=U &,电流相量为A I ︒∠=305&,f=50H Z ,试确定元件的种类,并确定参数值。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五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五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730fc9dd6f1aff00bed51e26.png)
第五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5.1 题5.1图所示各电路在换路前都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电流i 的初始值和稳态值。
解:(a )A i i L L 326)0()0(===-+,换路后瞬间 A i i L 5.1)0(21)0(==++ 稳态时,电感电压为0, A i 326==(b )V u u C C 6)0()0(==-+, 换路后瞬间 02)0(6)0(=-=++C u i 稳态时,电容电流为0, A i 5.1226=+=(c )A i i L L 6)0()0(11==-+,0)0()0(22==-+L L i i 换路后瞬间 A i i i L L 606)0()0()0(21=-=-=+++ 稳态时电感相当于短路,故 0=i(d )2(0)(0)6322C C u u V +-==⨯=+ 换路后瞬间 6(0)63(0)0.75224C u i A ++--===+(a)(b)(d)(c)C2ΩL 2+6V -题5.1图i稳态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故 A i 12226=++=5.2 题5.2图所示电路中,S 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求u L 、i C 和i R 的初始值。
解:换路后瞬间 A i L 6=,V u C 1863=⨯= 06=-=L R i i031863=-=-=C L C u i i0==+R C L Ri u u ,V u u C L 18-=-=5.3 求题5.3图所示电路换路后u L 和i C 的初始值。
设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解:换路后,0)0()0(==-+L L i i ,4mA 电流全部流过R 2,即(0)4C i mA +=对右边一个网孔有:C C L u i R u R +⋅=+⋅210由于(0)(0)0C C u u +-==,故2(0)(0)3412L C u R i V ++==⨯=5.4 题5.4图所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的i 、i L 和 u L 。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解答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f60ae6f1a37f111f1855be6.png)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1.1 在图1.1所示电路中,(1)选d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c V ;(2)选c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d V 。
图1.1 习题1.1电路图解 (1) 当选d 为参考点时, V 3ad a ==u VV 112cd bc bd b =-=+==u u u V ;V 1cd c -==u V (2) 当选c 为参考点时, 4V 13dc ad a =+=+=u u VV 2bc b ==u V ;V 1dc d ==u V1.2 求图1.2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每个元件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图1.2 习题1.2电路图解 W 5.45.131=⨯=P (吸收); W 5.15.032=⨯=P (吸收) W 15353-=⨯-=P (产生);W 5154=⨯=P (吸收); W 4225=⨯=P (吸收)元件1、2、4和5起负载作用,元件3起电源作用。
1.3 求图1.3中的电流I 、电压U 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
图1.3 习题1.3电路图解 A 2=I ;V 13335=+-=I I U电流源功率:W 2621-=⋅-=U P (产生),即电流源产生功率6W 2。
电压源功率:W 632-=⋅-=I P (产生),即电压源产生功率W 6。
1.4 求图1.4电路中的电流1I 、2I 及3I 。
图1.4 习题1.4电路图解 A 1231=-=IA 1322-=-=I由1R 、2R 和3R 构成的闭合面求得:A 1223=+=I I 1.5 试求图1.5所示电路的ab U 。
图1.5 习题1.5电路图解 V 8.13966518ab -=⨯+++⨯-=U 1.6求图1.6所示电路的a 点电位和b 点电位。
图1.6 习题1.6电路图解 V 4126b =⨯-=VV 13b a =+-=V V1.7 求图1.7中的I 及S U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第3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第3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45cd1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e.png)
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V314sin 10q -=t u ,当0=t 时,V 5=u 。
求出有效值、频率、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有效值为有效值为 V 07.7210==UHz 502314==pf ;s 02.01==fT将 0=t , V 5=u 代入,有代入,有 )sin(105q -=,求得初相°-=30q 。
波形图如下。
波形图如下3.2 正弦电流i 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图3.1 习题3.2波形图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i 的最大值是A 20,设i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 π2sin 20÷øöçèæ+=q t T i当 0=t 时,A =10i ,所以,所以 q sin 2010=,求得,求得 °=30q 或 6π=q 。
当 s 2=t 时,A =20i ,所以,所以 ÷øöçèæ+´=6π2π2sin 2020T ,求得,求得 s 12=T 。
所以所以 A÷øöçèæ°+=306πsin 20t i。
3.3正弦电流()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后关系。
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1i 的初相位°-=°-°=30120901q ,而2i 初相位°=452q ,其相位差其相位差 °-=°-°-=-=75453021q q j , 所以1i 滞后于2i °75 角,或2i 超前1i °75 角。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182c44b9f121dd36a32d820a.png)
第二章 放大电路基础2.1 放大电路如图P3.1所示,电流电压均为正弦波,已知Ω=600S R 、mV U S 30=、mV U i 20=、Ω=k R L 1、V U 2.10=。
求该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倍数及其分贝数和输入电阻i R ;当L R 开路时,测得V U 8.10=,求输出电阻R 。
解:1、S i S i i U R R R U +=Ω=-⨯=-=k U U R U R i S S i i 2.1203060020 2、6002.02.1===i O u U U AdB A dB A u u 6.3578.12060log 20||log 20)(=⨯===3、uA R U I i i i 7.162.120===uA mA A R U I L 12002.10012.01012.1300===⨯==9.717.161200===i O i I I AdB A dB A i i 2.3786.1209.71log 20log 20)(=⨯===4、uW I U P i i i 334.07.1602.0=⨯== uW I U P 144012002.1000=⨯==4311334.01440===i O P P P AdB A dB A P P 9.3669.3104311log 10log 10)(=⨯=== 5、其等效电路如图P3.1.2:根据等效电路可得:8.12.10⨯+=LLR R R Ω=k R 5.002.2 放大电路如图P3.2.1所示,已知三极管100=β、Ω=200'bb r 、VU BEQ 7.0=。
试:(1)计算静态工作点CQI 、CEQU 、BQI ;(2)画出H 小信号等效电路,求u A 、i R 、0R (3)求源电压增益uS A 。
解:1、VV R R R V CC B B B B 315104010212=⨯+=+=mA R R R V I E E BEQ B CQ 1.21.017.0321=+-=+-=uA I I CQBQ 211001.2===βVR R R I V U E E C C CC CEQ 4.6)1.013(1.215)(21=++⨯-=++-=2、H 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P3.2.2:Ω=⨯++=++=14501.226)1001(20026)1('0EQ bb be I r r β9.151.010145.13//7.4100)1('1-=⨯+⨯-=++-=E be L u R r R A ββ[]Ω=⨯+=++=k R r R R R E be B B i 73.4)1.010145.1//(40//10)1(////121β Ω≈=k R R C 303、35.1451.073.473.49.1500-=+⨯-=+====S i i u S i u S i i S uS R R R A U U A U U U U U U A2.3 放大电路如图P3.3.1所示,已知三极管80=β、Ω=200'bb r 设各电容对交流的容抗近似为零。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_第二版_答案_孙肖子_第2章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_第二版_答案_孙肖子_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48997adc240c844768eaee09.png)
得
R10 R8 uo R9 R7
R6 ( R7 R8 ) ui2 ui1 R8 ( R5 R6 )
若满足R7=R5,R8=R6,则
uo R10 R8 ui2 ui1 R9 R7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解法二 因为A3、A4整体构成负反馈,所以有 U+=U- 其中
可见
式中
R2 R2 uo1 ui1 U M ui1 U M R1 R1 R6 1 UM UN ui2 ui2 R5 R6 2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图 P2-4 (a) 电路图; (b) 波形图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图P2-4′ 图P2-4(a)的分解图
S2闭合
S1闭合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图 P2-3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2-4 理想运放组成的电路如图P2-4(a)所示,设输入信号 ui1为1 kHz正弦波,ui2为1 kHz方波,如图P2-4(b)所示,试求 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式及波形。 解 将图P2-4所示电路分解为两级运算,如图P2-4′(a)、 (b)所示。
若满足R5=R7,R8=R6,则
R10 R8 uo (ui2 ui1 ) R9 R7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2-13 设计一个反相相加放大器,要求最大电阻值为300 kΩ,输入输出关系为uo=-(7ui1+14ui2+3.5ui3+10ui4)。 解 设计一个相加器,要求最大电阻为300 kΩ,选择电 路如图P2-13所示。 令Rf=300 kΩ,则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 第10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 第10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bd04f425dd36a32d737581ba.png)
习 题 1010.1 振荡电路与放大电路有何异同点。
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都是能量转换装置。
振荡电路是在无外输入信号作用时,电路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交流能量;放大电路是在有外输入信号控制下,实现能量的转换。
10.2 正弦波振荡器振荡条件是什么?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的条件是什么?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为1=∙∙F A ,电路为正反馈时,产生自激的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条件为1-=∙∙F A ,电路为负反馈时,产生自激的条件。
10.3 根据选频网络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正弦波振荡电路可分为RC 正弦波振荡器,LC 正弦波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RC 正弦波振荡器通常产生低频正弦信号,LC 正弦波振荡器常用来产生高频正弦信号,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频率稳定性很高。
10.4 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和稳幅网络。
放大电路实现能量转换的控制,选频网络决定电路的振荡频率,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反馈信号等于输入信号,稳幅网络使电路输出信号幅度稳定。
10.5 当产生20Hz ~20K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当产生100M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当要求产生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产生20Hz~20K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RC 正弦波振荡器。
产生100M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LC 正弦波振荡器。
当要求产生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正弦波时,应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10.6 电路如图10.1所示,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哪个电路可能振荡,哪个不能振荡,并简述理由。
(a) 不能振荡,不满足正反馈条件;(b) 可能振荡,满足振荡条件。
图10.1 习题10.6电路图10.7 电路如图10.2所示:(1)保证电路振荡,求p R 的最小值;(2)求振荡频率的0f 的调节范围。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a2fbcdf804d2b160b4ec082.png)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1.1 电路如图P1.1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的,试判断下列情况下,电路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 两端的电压AO U 。
(1)V V DD 61=,V V DD 122=;(2)V V DD 61=、V V DD 122-=;(3)V V DD 61-=、V V DD 122-=。
解:1、当V V DD 61=、V V DD 122=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V V B 6=、V V A 12=二极管承受反偏电压,所以二极管截止假设成立。
V V U DD AO 122==。
2、当V V DD 61=、V V DD 122-=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V V B 6=、V V A 12-=二极管承受正偏电压,所以二极管截止假设不成立,二极管导通。
V V U DD AO 61==。
3、当V V DD 61-=、V V DD 122-=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V V B 6-=、V V A 12-= 二极管承受正偏电压,所以二极管截止假设不成立,二极管导通。
V V U U DD BO AO 61-===。
1.2 二极管电路如图P1.2所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VU D 7.0)on (=,试分别求出Ω=k R 1、Ω=k R 4时,电路中的电流O I I I 、、21和输出电压O U 。
解:1、当Ω=k R 1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mA I I O 5.41192=+=-= V R I U V L O O B 5.415.4-=⨯-===V V A 3-= (V V V B A 5.1=-)由上分析可知,二极管承受正偏电压导通(假设不成立)故可得其等效电路如图P1.2b所示:根据KCL 、 KVL :⎪⎩⎪⎨⎧+-=-+=+=RI R I R I I I I LO O 222197.039 解之:mA I mAI mA I 3.56.17.3210==-=V R I U L O O 7.317.3-=⨯-==2、当Ω=k R 4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mA I I O 8.11492=+=-=VR I U V L O O B 8.118.1-=⨯-===V V A 3-= V U U B A 2.1-=-由上分析可知,二极管承受反偏电压截止(假设成立)01=I mA I I 8.102=-=V R I U L O O 8.118.1-=⨯-==3.3 设二极管为理想的,试判断P1.3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AO U解:(a )假设21V V 、均截止,则V V A 10=、V V B 6-=、V V O 0=, 21V V 、均承受正偏电压,但2V 管的正向偏值电压更大,故它首先导通。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b3e93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b.png)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当时,。
求出有效值、频率、()V 314sin 10θ-=t u 0=t V 5=u 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 V07.7210==U ;Hz 502314==πf s 02.01==f T 将 , 代入,有 ,求得初相。
波形图如下0=t V 5=u )sin(105θ-=︒-=30θ3.2 正弦电流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i图3.1 习题3.2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的最大值是,设的瞬时值表达式为i A 20i A π2sin 20⎪⎭⎫ ⎝⎛+=θt T i 当 时,,所以 ,求得或 。
0=t A =10i θsin 2010=︒=30θ6π=θ当 时,,所以 ,求得 。
s 2=t A =20i ⎪⎭⎫ ⎝⎛+⨯=6π2π2sin 2020Ts 12=T 所以 。
A ⎪⎭⎫ ⎝⎛︒+=306πsin 20t i 3.3正弦电流,。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后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的初相位,而初相位1i ︒-=︒-︒=30120901θ2i,其相位差 , 所以滞后于 角,或︒=452θ︒-=︒-︒-=-=75453021θθϕ1i 2i ︒75超前 角。
2i 1i ︒753.4 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V)60 4sin(23o 1+=t u (2)V)75 4cos(52︒-=t u (3)A)90 4sin(2o 1+-=t i (4) V)45 4cos(252︒+-=t i 写出有效值相量,画出相量图。
解 (1) ,相量图如图(1)V 6031︒∠=∙U (2) V)15 4sin(5)75 4cos(52︒+=︒-=t t u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2)V 15252︒∠=∙U (3) ()()A90 4sin 290 4sin 21︒-=︒+-=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3)A 9021︒-∠=∙I (4) ()()A45 4sin 2545 4cos 252︒-=︒+-=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相量图如图(4)A 4552︒-∠=∙I3.5 图3.2中,已知,,求。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c885cded15abe23482f4d0b.png)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1.1 电路如图P1.1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的,试判断下列情况下,电路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 两端的电压AO U 。
(1)V V DD 61=,V V DD 122=;(2)V V DD 61=、V V DD 122-=;(3)V V DD 61-=、V V DD 122-=。
解:1、当V V DD 61=、V V DD 122=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V V B 6=、V V A 12=二极管承受反偏电压,所以二极管截止假设成立。
V V U DD AO 122==。
2、当V V DD 61=、V V DD 122-=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V V B 6=、V V A 12-=二极管承受正偏电压,所以二极管截止假设不成立,二极管导通。
V V U DD AO 61==。
3、当V V DD 61-=、V V DD 122-=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V V B 6-=、V V A 12-= 二极管承受正偏电压,所以二极管截止假设不成立,二极管导通。
V V U U DD BO AO 61-===。
1.2 二极管电路如图P1.2所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VU D 7.0)on (=,试分别求出Ω=k R 1、Ω=k R 4时,电路中的电流O I I I 、、21和输出电压O U 。
解:1、当Ω=k R 1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mA I I O 5.41192=+=-= V R I U V L O O B 5.415.4-=⨯-===V V A 3-= (V V V B A 5.1=-)由上分析可知,二极管承受正偏电压导通(假设不成立)故可得其等效电路如图P1.2b 所示:根据KCL 、 KVL :⎪⎩⎪⎨⎧+-=-+=+=RI R I R I I I I LO O222197.039 解之:mA I mAI mA I 3.56.17.3210==-=V R I U L O O 7.317.3-=⨯-==2、当Ω=k R 4时,假设二极管是截止的,则mA I I O 8.11492=+=-=VR I U V L O O B 8.118.1-=⨯-===V V A 3-= V U U B A 2.1-=-由上分析可知,二极管承受反偏电压截止(假设成立)01=I mA I I 8.102=-=V R I U L O O 8.118.1-=⨯-==3.3 设二极管为理想的,试判断P1.3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AO U解:(a )假设21V V 、均截止,则V V A 10=、V V B 6-=、V V O 0=, 21V V 、均承受正偏电压,但2V 管的正向偏值电压更大,故它首先导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习题解答。
图2.1 习题2.1图解电流源电流为⎪⎩⎪⎨⎧<<-<<=其他2s11A1s1A)(Sttti分段计算电容电压)(tus10<≤t期间()V2d5.01d)(1)0()(⎰==⎰+=tt tiCutuλλλs1=t时,V2)1(=us21≤≤t期间()V24)1(22d)1(5.01)1()(1ttutu t-=⎰--=⨯-+=λ2=t s时,0)2(=us2>t时⎰=⨯+=tutu2d5.01)2()(λ()()⎪⎩⎪⎨⎧≤≤-≤≤=其他2s1V241sV2)(tttttu瞬时功率为()()⎪⎩⎪⎨⎧<<-<<=⋅=其他2s1W421sW2)()()(tttttitutpS电容的储能为()⎪⎪⎩⎪⎪⎨⎧<<-<<==其他2s1J21sJ)(21)(222tttttCutw2.2在图2.2(a)中,电感H3=L,电流波形如图(b)所示,求电压u、s1=t时电感吸收功率及储存的能量。
图2.2 习题2.2图解由图2.2(b)可写出电流的函数()⎪⎩⎪⎨⎧≤≤-≤≤=其他2s1A21sA)(ttttt i⎪⎩⎪⎨⎧<<-<<==其他2s1V31sV3)(ttdtdiLtu1s=t时3W)1()1()1(==iupJ231321)1(21)1(22L=⨯⨯==Liw2.3 在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V4cos8ttu=,()A21=i,()A12=i,求0>t时的()t i1和()t i2。
图2.3 习题2.3电路图解()()A4sin2d4cos8212d21)0()(11ttuiti tt+=⎰+=⎰+=ττ()A 4sin 211d 4cos 841)0()(022⎪⎭⎫ ⎝⎛-=⎰-=t i t i t ττ 2.4 电路如图2.4(a)所示,开关在0=t 时由“1”搬向“2”,已知开关在“1”时电路已处于稳定。
求C u 、C i 、L u 和L i 的初始值。
(a )动态电路 (b )+=0t 时刻的等效电路图2.4 习题2.4电路图解 在直流激励下,换路前动态元件储有能量且已达到稳定状态,则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根据-=0t 时刻的电路状态,求得V 48222)0(C =⨯+=-u ,A 2228)0(L =+=-i 。
根据换路定则可知:V 4)0()0(C C ==-+u u ,A 2)0()0(L L ==-+i i用电压为)0(C +u 的电压源替换电容,电流为)0(L +i 的电流源替换电感,得换路后一瞬间+=0t 时的等效电路如图(b)。
所以1A )0(04)0(4C C =-, ++=+⋅i iV 4)0(0)0()0(2L L L =-, ++++=⋅u u i2.5 开关闭合前图2.5(a )所示电路已稳定且电容未储能,0=t 时开关闭合,求)0(+i 和)0(+u 。
(a )动态电路 (b )+=0t 时刻的等效电路图2.5 习题2.5电路图解 由题意得,换路前电路已达到稳定且电容未储能,故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短路,A 16410)0(L =+=-i ,0)0(C =-u 。
由换路定则得:0)0()0(C C ==-+u u ,A 1)0()0(L L ==-+i i 。
换路后瞬间即+=0t 时的等效电路如图2.5(b),求得 V 441)0(=⨯=+u , A 321366)0(=⨯+=+i 2.6 电路如图2.6所示,开关在0=t 时打开,打开前电路已稳定。
求C u 、L u 、L i 、1i 和C i 的初始值。
图2.6 习题2.6电路图解 换路前电容未储能,电感已储能,所以-=0t 时刻的起始值 0)0(C =-u ,A 326)0(L ==-i 由换路定则得:0)0(C =+u ,A 3)0(L =+i A 1)0(422)0(L 1=⨯+=++i i A 2)0()0()0(1L C =-=+++i i iV 4)0(4)0(26)0(1L L -=--=+++i i u2.7 换路前如图2.7所示电路已处于稳态,0=t 时开关打开。
求换路后的L i 及u 。
图2.7 习题2.7电路图解 0<t 时,电感储能且达到稳定,电感相当于短路,求得A 41366636363)0(L =+⨯+⨯+=-i 由于电流L i 是流过电感上的电流,根据换路定则得A 41)0()0(L L ==-+i i 0>t 时,电感两端等效电阻为Ω=+=9630R时间常数τs 920==R L τ 由此可得0>t 时各电流和电压为A e 41e)0()(29L L tτt i t i --+== 0>t V e 23)(629L tt i u --==- 0>t2.8 换路前如图2.8所示电路已处于稳态,0=t 时开关闭合。
求换路后电容电压C u 及电流i 。
图2.8 习题2.8电路图解 0<t 时,电容储能且达到稳定,电容相当于开路,求得V 6421)0(C =+⨯=-u根据换路定则得:V 6)0()0(C C ==-+u u 时间常数:s 2.02.01=⨯=τ 由此可得0>t 时各电流和电压为V e 6e)0()(5C C t τtu t u --+== 0>t()Ae6312415C tui-+=++=0>t2.9 换路前如图2.9电路已处于稳态,0=t时开关闭合。
求换路后电容电压Cu及Ci。
图2.9 习题2.9电路图解0<t时,电容无储能,即0)0()0(CC==-+uu>t时,利用叠加原理得V6233336333)(C=⨯+⨯+⨯+=∞u时间常数:s75.15.033332=⨯⎪⎭⎫⎝⎛+⨯+==CRτ由此可得0>t时各电流和电压为Ve16)(75.11C⎪⎪⎭⎫⎝⎛-=-ttu0>tAe712dt75.11CCtduCi-==0>t2.10 开关在0=t时关闭,求如图2.10所示电路的零状态响应()t i。
图2.10 习题2.10电路图解求从等效电感两端看进去的戴维南等效电路V1266432OC=-⨯++=UΩ=++⨯=66.36464R时间常数:121==RLτ零状态响应:()Ae161e1)(12OC ttRUt i---=⎪⎪⎭⎫⎝⎛-=τ0>t2.11在如图2.11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电感、电容均无储能,0=t时开关闭合。
求0>t时输出响应u。
图2.11 习题2.11电路图解由换路定则可知:0)0()0(CC==-+uu,0)0()0(LL==-+ii电容稳态值:V422)(C=⨯=∞u时间常数:s15.02C=⨯=τ零状态响应:()Ve14e1)()(CCttutu---=⎪⎪⎭⎫⎝⎛-∞=τ电感稳态值:A2)(L=∞i时间常数:s3162L==τ零状态响应:()Ae12)(3Ltti--=()Ve12e44dd)()(3LCtttiLtutu--+-=+=0>t2.12在如图2.12所示电路中,开关接在位置“1”时已达稳态,在0=t时开关转到“2”的位置,试用三要素法求0>t时的电容电压Cu及i。
图2.12 习题2.12电路图解 开关在位置1时:V 46424)0(=⨯+=-C u , 由换路定则得初始值:V 4)0()0(C C ==-+u u稳态值:V 2)3(424)(C -=-⨯+=∞u 时间常数:s 3414242=⨯+⨯=τ由三要素法得:[]V e 62e)()0()()(43C C C C ⎪⎪⎭⎫ ⎝⎛+-=∞-+∞=--+t tu u u t u τ0>tA e 3212343⎪⎪⎭⎫ ⎝⎛--=--=-t C u i 0>t 2.13 图2.13所示电路原已达稳态,0=t 开关打开。
求0>t 时的响应C u 、L i 及u 。
图2.13 习题2.13电路图解:(1)应用三要素法求电容电压 电容初始值:V 5.25101010)0()0(C C =⨯+==-+u u稳态值:V 5)(C =∞u 时间常数:s 1101.0C =⨯=τ所以 ()V e 5.25)(C tt u --= 0>t(2)应用三要素法求电感电流 初始值:A 25.1101051)0()0(L L =++==-+i i稳态值:A 1)(=∞i 时间常数:s 51L =τ 所以 ()A e25.01)(5L tt i -+=0>t()Ve25.1e5.25dd5LCtttiuu--+-=-=0>t2.14在开关S闭合前,如图2.14所示电路已处于稳态,0=t时开关闭合。
求开关闭合后的电流Li。
图2.14 习题2.14电路图解(1)应用三要素法求电感电流初始值:A21444)0()0(LL=+==-+ii稳态值:A3121444444)(L=⨯+⨯+=∞i时间常数:s21444443L=+⨯+=τ故得Ae6131)(2L⎪⎭⎫⎝⎛+=-tti0>t2.15在如图2.15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前电路为稳态,0=t时开关闭合,试求0>t时的)((t)CCtiu、及)(Lti。
图2.15 习题2.15电路图解(1)应用三要素法求电容电压初始值:V1)0()0(CC==-+uu稳态值:V 4.51)(C -=-=∞u时间常数:s 111C =⨯=τ故 ()V e 54)(C tt u -+-= 0>tA 5e CC t dtdu i -=-=0>t (2)应用三要素法求电感电流 初始值:0)0()0(L L ==-+i i 稳态值: 2.5A 25)(L ==∞i 时间常数:s 31032324L =+⨯=τ 所以 A e 12.5)(103L ⎪⎪⎭⎫ ⎝⎛-=-t t i 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