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13cd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d.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认识:a.自然数是从1开始逐个往后数的数,用N表示。
b.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可以进行自然数的比较大小。
2.整数的认识:a.正整数:大于零的整数。
b.负整数:小于零的整数。
c.零:表示没有数的数量,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d.了解整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3.分数的认识:a.分数是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b.了解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c.比较大小:相同分母,分子大的分数大;相同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二、加减运算1.整数的加减法:a.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数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数值取两个数的绝对值之差。
c.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分数的加减法:a.分数的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b.分数的减法: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c.化简结果:将结果进行化简为最简分数。
三、数的整体与部分1.整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1/4,即整体的16份就是16个1/4。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2.分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1/8,可以找到其中的1/8、2/8、3/8、4/8、5/8、6/8、7/8等部分。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四、整数的乘法1.整数的乘法:a.同号两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b.异号两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五、整数的除法1.整数的除法:a.被除数除以除数,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结果为正数或负数。
b.商和余数的概念: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为商,所得的余数为余数。
六、几何图形的认识1.认识平面图形:a.点:空间中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元素。
b.线段: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点组成,没有宽度的图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a6210cb90d6c85ec3ac6f0.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2、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讲解时,要演示给学生看.并且要确保所有学生注意力都在黑板上.讲解后,立即训练.】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5.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任何数和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强调任何数除以零等于零是错的.强化领不能做除数】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至少有这么多个零】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最多只能多一位】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10.对折绳子和对折纸:每次对折绳子变为原来段数的两倍.1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错)【举例说明:1X3=3,1+3=4】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要学生记住几个常见题型.鸡蛋50g 鸭蛋60g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一分钱硬币1g左右】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6.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装油,倒油问题.一瓶油连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典型题.画图讲解】7.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反复强调单位要统一】8.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9.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哪个重?10、经常强化解决问题的训练.反复训练单位的换算和统一.【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11、重量单位之间进率是1000,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这个说法是错的.强调相邻】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4.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典型题,可以剪纸给学生看】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要为了长远考虑,强化学生用第一种计算方法.】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靠墙围菜地】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图形可以画很多种,但是长加宽可以自己分配,但是和一定要是周长的一半.不要画正方形】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1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联想到五年级的边长扩大基本面积扩大平方倍】12.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长方形,周长增加了8厘米,求原来正方形周长.注意点在剪之后多了两条边】12、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同12题,少了两条边】13、一根铁丝围城一个长是6宽是2的长方形,现在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典型题:周长不变是突破点】14、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拼成大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画图解释,拼一行.两行.三行....来解释】15、给图计算周长题.【必考,务必所有学生会运用公式】16、画一个长方形对角线用波浪线连起来分为甲乙两部分.此时两边的周长相等.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挡住,再除以一位数,商是几,就再商后面加上挡住的0.2.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反复强调,每一步的余数都不能大于除数,否则说明商上的不对.】3.被除数首位不够除,说明:首位<除数.被除数首位够除,说明:首位大于等于除数.4. 被除数是三位数,若想让商中间商0,则被除数的十位<除数.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6.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7. 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8.比赛中,单打是2人一组,双打是4人一组.9.一个数除以2再除以4相当于除以了8.(2×4=8)10.遇到师生坐船,师生乘车,和给商品装箱等问题,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最后别忘记让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数量.如果题中说明了有几位老师,要把老师的数量加到总数中.【举例进行讲解.乘车问题,租船问题都要考虑加一】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两端物品要比中间物品多1;如果以一种物品开头,以另一种物品结束,则两种物品数量相等.3.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8个,到第三天是共增加了2个8,第五天是增加了4个8.4.不太明白谁多谁少或者不清楚相互关系时,要画线段图.【注意:这个是每个年级每一册书都会有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辅导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复习前面几个单元涉及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重难点;2.要把本单元的所有解决问题的题型出一张分析样卷3.对解决问题中容易粗心的问题进行强化.单位统一.后面单位要写.要写答.】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物体或图形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就可以看成是旋转.2.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意:这个单元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单元,但是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数的单元.这个单元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和画图能力.这个单元强化了学生为主题,多说无益.要让学生实际感受到才行.注意的是,平移.旋转.轴对称都是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的】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一)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2.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4.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判断题)。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e4217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4.png)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1. 自然数的认识:
- 自然数的概念
- 数的顺序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进位与退位运算
3. 长度的认识:
- 长度的比较
- 长度的测量和计量(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4. 数字的拆分和组成:
- 数字的展开
- 数字的合并
5. 乘法:
-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乘法口诀表(小于等于9)
- 乘法的分配律和乘法的零
6. 数的分解和组合:
-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加数的和)
- 数的组合(根据数的分解结果进行组合)
7. 形状的认识:
- 不同形状的比较和分类
- 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8. 数字的比较:
- 数字的大小比较
- 使用不等号进行数字的比较
9. 简便算法和方程:
- 简便算法(把计算中的乘法、除法问题转换成加法、减法问题)
- 方程的解法(使用方程求解问题)
10. 简单的数据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分组和统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82896581b6bd97e19ea87.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9980bdb49649b6648d7472d.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知识点:首位能整除的除法记忆: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知识点:除法的验算记忆:(1)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除数必须比余数大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4)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知识点: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记忆: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第二单元认数一、知识点: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二、知识点: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3)从右边起第5位是万位。
三、知识点:数的大小比较掌握:(1)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四、知识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概念:(记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_克做单位。
千克用字母_Kg表示,克用字母_g_表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fdc2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c.png)
一、数的认识1.1 数的读法和书写 1.2 数的分类1.3 数的大小比较二、加法和减法2.1 加法2.1.1 加法的意义 2.1.2 竖式加法 2.2 减法2.2.1 减法的意义2.2.2 竖式减法三、数的合并与拆分3.1 数的合并3.2 数的拆分四、数的认识4.1 数的顺序排列4.2 数的正负五、长度5.1 长度的认识5.2 长度的测量5.3 长度的比较六、比较大小6.1 比较大小的意义6.2 大小的认识七、图形7.1 图形的认识7.1.1 点、线、面的认识7.1.2 不同图形的特点7.2 图形的分类7.2.1 直线、曲线7.2.2 三角形、四边形7.2.3 圆、椭圆7.3 图形的比较八、时间8.1 时间的认识8.2 时间的读法和表示8.3 时间的计算九、金钱9.1 金钱的认识9.2 金钱的笔法9.3 金钱的计算十、总结本篇文章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归纳,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详细阐述和解释,帮助读者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文章中,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的合并与拆分、长度、比较大小、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示例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清晰的数学知识框架,帮助他们在学业和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从数的认识入手,介绍了数的读法和书写、数的分类、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在这一部分,我们重点强调了数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对加法和减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竖式加法和减法等。
通过大量的例题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在数的合并与拆分部分,我们重点阐述了数的合并和拆分的概念及其意义,让学生理解数的合并与拆分对于数学运算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了合并与拆分的方法。
随后,我们介绍了数的顺序排列和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了数的大小比较和负数的意义及运算规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283402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4.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O占位。
9.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解决问题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x)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088e9858fb770bf68a5507.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可以通过乘法进行验算,提高正确度)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92÷3 ()十多 17×5 ()十多4.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数量×单价=总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1)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 84÷3 95÷4 81÷3(2)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4)在()÷6=17......()中,余数有()种可能?a÷7=b÷6(a和b都不等于0),则a与b 的关系是()。
注意点: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反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注意数位:从右往左数,千位是第四位,左边一位是万位,右边一位是百位。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苏教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eb340259eef8c75fbfb3a3.png)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难点: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一、填空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2、□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3、342×2的积是()百多。
1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二、判断1、3×9的积再加上9,等于4×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3、王芳有12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王芳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公交车能坐59人,3辆公交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四、解决问题1、2017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7年有多少天?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谁加工的多,多多少?4 、苹果树上有254个苹果,石榴树上今年结了36个石榴,梨树上的结的梨是石榴的8倍,请想一想,梨的个数比苹果多多少个?千克和克重难点;1、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30524833d4b14e84246857.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
2、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求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就是用除法”】5、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任何数与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
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就是两位数,也可能就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就是三位数,也可能就是四位数。
【最多只能多一位】9、一个来回就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10、对折绳子与对折纸:对折一次,分为2段;对折2次,分为4段;对折3次,分为8段。
1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与大( 错)【举例说明:1X3=3,1+3=4】第二单元千克与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鸡蛋50g 鸭蛋60g 一分钱硬币1g左右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7、水+空杯=总重, 总重-水=空杯, 总重-空杯=水。
【装油,倒油问题。
一瓶油连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
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8、一定要瞧清单位,就是以克为单位还就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9、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千克与克。
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册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b9d7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1.png)
苏教版数学三上整册知识点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数学学习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整册知识点总结。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 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例如:20×3,先算 2×3=6,再在 6 后面添上 1 个 0,结果是 60。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比如:12×3,先算 3×2=6,写在个位上;再算 3×10=30,写在十位上,结果是 36。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8×3,个位上 8×3=24,向十位进 2,个位写 4;十位上2×3=6,加上进位的 2 是 8,结果是 84。
二、千克和克1、认识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2 袋盐重 1 千克。
2、认识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2 分硬币大约重 1 克。
3、千克与克的换算1 千克= 1000 克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再除以一位数,得到几个十、几个百,也就是几十、几百。
例如:60÷3,把 60 看作 6 个十,6÷3=2,所以 60÷3=2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8f7d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d.png)
1.数的认识
-数的基本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数、比较数量大小的概念。
-数的读法:认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读法。
-数的顺序:通过给一组数排序,了解数的顺序。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给一组数进行大小比较,认识大小关系。
2.形状和图形
-基本图形:认识直线、曲线、封闭图形等基本图形。
-形状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描绘图形,认识不同形状。
-简单的几何变化: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变化,了解简单的几何变化。
3.加法和减法初步
-加法口算:通过口算加法,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减法口算:通过口算减法,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加减法应用: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4.数的分解与组成
-数的分解:认识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理解一个两位数的
基数和序数。
-数的组成:通过给出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5.数的延伸
-数的延伸:理解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等概念。
-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和排序。
6.量的认识
-长度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长度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重量的认识:通过实际比较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时间的认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了解时间的计量和表示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8e66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6.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识数
1. 识认、排列大小顺序的正确数字
2. 识认、比较0~20内的数
3. 识认、比较大于20小于100的数
4. 识认、改写、分类、标记几何图形,按数量比较多少
二、加、减法
1. 加法:
(1)两位数(口算)
(2)若干数的加法,其中含有两位数的
(3)两位数的分离式加法
2.减法:
(1)两位数(口算)
(2)若干数的减法,其中含有两位数的
(3)两位数的分离式减法
三、乘、除法
1. 乘法:
(1)用其它表述形式来表示乘法成立的规律
2. 除法:
(1)做除法时,要先用口算把除数加在被除数的末尾,再做除数
(2)分别做除法的口算和计算机的方法
四、数学思维
1. 以数量认识事物
2. 根据所给条件,求解问题
3.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加以描述
4. 用解题思路求解题
5. 多用粗心思维和推理逻辑进行探究。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3fb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9.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苏教版苏教三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1)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用整十(或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因数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加几个零。
如:2×3=6 200×3=600 ,8×2=16 8×200=1600(2)口算乘法: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2、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如:10是5的()倍?10÷5=2 10是5的2倍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的2倍是()4×2=8 4的2倍是84、三个数相乘,可用前两数相乘,乘得的积再和第三位数相乘。
也可用后两位数相乘,乘得积再与第一位数相乘。
400×2×4=400×()400×2×4=()×4235×3×3 235×6 (填>或<号)5、乘法规律: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外一个乘数越大积就越大。
6、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把两位数或三位数估大或估小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后,与一位数相乘,再根据估算结果进行判断推理。
第二单元克与千克1、秤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公斤。
2、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3、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1kg=1000g 2千克=2000克3千克=3000克4、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知识补充:5、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6、时间单位:1小时=()分 1分=()秒 2小时=()分第三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1、长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长的边叫作长,短的边叫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5e8c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f.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和连续进位的情况。
•乘法的估算:•理解乘法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知道1千克=1000克。
•体验千克和克:•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培养估测能力。
•解决问题:•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比较轻重、换算单位等。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边和角的特点。
•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的估算:•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学习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推理和计算,逐步找到答案的解题策略。
•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平移:•认识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认识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基本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轴对称:•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找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其含义,能表示一些简单图形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几分之几,理解其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d856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e.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运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5、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样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能够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能够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2、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3、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专门的长方形。
4、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先长方形的宽。
5、一周边线的长确实是长方形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3、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刻=路程路程÷时刻=速度路程÷速度=时刻(二)1.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中间物品少1,两端物品多1;两端是不同的物品,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难点: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一、填空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2、□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3、342×2的积是()百多。
1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二、判断1、3×9的积再加上9,等于4×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3、王芳有12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王芳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公交车能坐59人,3辆公交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四、解决问题1、2017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7年有多少天?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谁加工的多,多多少?4 、苹果树上有254个苹果,石榴树上今年结了36个石榴,梨树上的结的梨是石榴的8倍,请想一想,梨的个数比苹果多多少个?千克和克重难点;1、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5、一枚5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
6、两包盐重1千克,5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书包大约重2千克。
练习题一、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日常生活中称一般重的物品用()作单位,称较轻的用()作单位。
2、一袋精盐重500克,2袋精盐重( )克,正好是( )千克。
3、一袋盐约重500(),( )袋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
4、比56千克多8千克是( )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 )千克。
5、3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6000克 =()千克 10千克 =()克4500克=( )千克( )克 6543克=( )千克( )克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请给它们排顺序。
2000千克 2000克 201千克 2001克﹥﹥﹥2、计算3千克+7千克= 5克+8克+18克=25克+56克= 56千克-27千克=三、判断题1、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
()2、小胖今年2岁,体重2000克。
()3、5个40克是200克。
()4、1只乒乓球约重3千克。
()5、1千克的大米与一千克面粉一样重。
()四、解决问题1、1千克水果糖平均装两袋,5千克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8袋这样的水果糖重多少千克?2、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3、1千克苹果6元,1千克香蕉5元,买4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
回答问题:(1)一共需要多少钱?(2)妈妈带了30元钱,够吗?长方形和正方形重难点: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边的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3、周长:一周边线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练习题一、认真读题,你一定能正确填空。
(共16分)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条边,()个角,它们都是()角。
长方形()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
2、明明围着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走了2圈,一共走了96米。
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米。
4、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长是宽的2倍,宽是()米,周长是()米。
5、把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铁丝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6、(如右图)从这块长方形玻璃上裁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玻璃,这个正方形玻璃的周长是()厘米。
最多能裁出()块这样的玻璃。
7、用两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8、将一张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右边图形。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二、辨一辨,不粗心,在正确答案的□内打“√”或者在()填字母。
(共12分)1、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A 28+15+28+15B (28+15)×2C 28+152、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6 B、7C、83、(如右图)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
走哪条路最近()AB4、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相等的是( )和( )。
A 、B 、C 、5、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 )种拼法。
A 、2 B 、3 C 、46、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 、3B 、4C 、5D 、6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2分)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 ) 2、图中有4个正方形。
( )3、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 )4、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 )5、一个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 )6、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 ) 四、1、 算一算,求出下表中的周长、边长。
(8分)2、完成下面问题。
(共15分)(1)在下面的方格纸中先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每一小格表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10分)(2)在下面的方格纸中再画一个与刚才所画长方形周长相等且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5分)五、走进生活,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相信自我,我能行。
(37分)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20米,宽比长短是8米。
小红绕这块菜地走了两圈,一共走了多少米?(6分)2、用一段长70米的绳子,将一块边长是15米的正方形苗圃地围一周,还剩多少米?(6分)3、把两个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下面的图形。
拼成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6分)4、爸爸买回了一张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在这张铁皮上截取一块最大的正方形铁片,这个正方形铁片的周长是多少米?余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米?(6分)5、花坛里有一块靠墙的草地(如图),长和宽分别是15米和8米。
如果用栏杆围这个长方形草地,至少需要多少米栏杆?(6分)6、学校有两块操场(如图),它们的周长相等。
正方形操场的边长是15米,长方形操场的长是20米,宽是多少米?(7分)附加题:3.李老师开私家车去合肥书画院看画展,上午8时从家出发,下午3时到达书画院。
如果汽车每小时行75千米,请你帮忙算一算,李老师的家到合肥书画院有多少千米?4.一个路口有一块禁止车辆通行警示牌(如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知道一昼夜里有多长时间允许汽车通行吗?7:30—20:30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重难点:1、笔算:从最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占位,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验算:(1)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判断商有几位数的方法: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1)当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多;(2)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练习题一、填空1、75的5倍是(),75是()的5倍。
2、272÷4,最高位在( )位,是( )。
528÷4的十位上是( )。
3、最大的三位数除以7,商是( ),余数是()4、在()里填上“<”、“>”或“=”。
270÷3()90×0 280÷5()820÷5 34×3()918÷9735÷3()735÷5 480÷2÷3()480÷5 750÷2÷4()620÷85、下面的长方形表示448,其中涂色部分表示()。
二、计算1、直接写得数40÷2= 400÷4= 420÷7= 720÷9= 84÷4= 85÷5= 120÷3= 280÷4= 180÷9= 0÷130= 640÷8= 0×100= 38÷2= 80÷4= 54÷3= 930÷3= 360÷9= 300÷2÷5=2、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488×8= 875÷7= 636×6= 875÷5= 276÷4= 177×3= 672÷2= 576×9=968×8= ÷7= 366÷6= 763×7=909÷9= 490×5= 392÷4= 498÷3= 552×8= 868×7= 954÷6= 355×5=三、解决问题1、明明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哈利波特》,借阅时间是一周,这本书一共有497页,他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2、学校有95台电脑,每个箱子装4台,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如果将这些电脑分成每4人一组的实践活动,最多可以分成几组?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1、分析法: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画图或其他的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