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教材含小升初教案学案讲义培优17讲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教材含小升初教案学案讲义培优17讲

六年级奥数参考教材!目录第一讲百分数及其应用 (2)第二讲圆柱和圆锥 (7)第三讲比例 (13)第四讲正比例和反比例 (17)第五讲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统计 (23)第六讲期中复习 (29)第七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 (34)第八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二---数的运算 (39)第九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三---式与方程 (44)第十讲升中总复习专题四---应用题(一) (49)第十一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五---应用题(二) (53)第十二讲升中总复习专题六---几何初步 (57)第十三讲升中综合训练(一) (62)第十四讲升中综合训练(二) (67)第十五讲升中综合训练(三) (72)第一讲百分数及其应用【复习巩固】【整理与反思】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5比4多_______%你存过钱吗?什么是利息税?利息=_______×________什么是折扣和成数?原价打五折=原价×_______,原价的8成=原价×_______例1:求未知数xx-65%x=70练习:49+40%x=89例2:小强的妈妈在银行存了5000元,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她可得税前利息多少钱?练习:陈老师出版了一本《小学数学解答100问》,获得稿费5000元,按规定,超出800元的部分应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

陈老师应交税多少钱?【基础训练】一、填空:1. 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 比8千克多0.4千克是()千克 140千克比( )千克多40% 5千克减少20%后是()千克2. 某厂有男职工285人,女职工215人,男职工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在一次职工技能测试中,成绩优秀的有387人,优秀率()%。

3.王叔叔看中一套运动装,标价200元,经过还价,打八五折买到,王叔叔实际付了()元买了这套运动装。

4.动物园里有斑马x只,猴子的数量是斑马的6倍,动物园有猴子()只,猴子比斑马多()只。

六年级数学下册 2 常见统计图 同步辅导与作业(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2 常见统计图 同步辅导与作业(苏教版)

【精品】2020~2021六年级下数学教辅(同步辅导及作业)苏教版2. 常见统计图辅导模块一、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比较各类数量的大小。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例题1】下面的信息,哪些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哪些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为什么?A.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情况;()B.某地一天定时测到的气温变化情况;()C.世界各大城市同一时刻测到的气温;()D.近5年上海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变化情况。

()解: A.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情况;(条形统计图)B.某地一天定时测到的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C.世界各大城市同一时刻测到的气温;(条形统计图)D.近5年上海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问】:B、C两题都是关于气温的情况,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答:(B—气温的变化情况 C—同一时刻测到的气温情况;小结:统计图中的“~~~~~~~”表示省略部分;画“~~~~~~~”能更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

【例题2】如图,这是六(2)班图书角中各种图书所占百分比的不完整统计图。

(1)这个圆代表的是(),科普书占图书总数的()%。

(2)已知文学书有150本,那么作文书有()本,科普书有()本。

解析:这个圆代表的是图书总数;科普书占比1-10%-25%-30%=35%图书总数150÷30%=500(本)500×25%=125500×35%=175所以答案为(1)图书总数35(2)125175三、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 (表格式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 (表格式全册)

第1课时面的旋转(1)教学目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难点:体会由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2页内容和第3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硬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直角梯形)、小棒、胶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以前认识的立体图形。

下面哪些立体图形是我们认识的?它们分别叫作什么名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讨论。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圆柱与圆锥。

首先,我们来探究面经过旋转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3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观察下……理解的”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点、线、面、体”的关系。

(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小组选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之处及时点拨、引导。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现象。

小结: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课堂板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使学生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同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归纳能力。

第2课时面的旋转(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会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人教版】2019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示范教案(Word版,103页)

【人教版】2019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示范教案(Word版,103页)

一、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正、负数。

通过6个城市同一天的温度及存折中存入和支出钱数的对比,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负数的初步认识,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带领学生认识负数,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1.(课件出示天气预报片段)今年一月某一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如下:哈尔滨:-15 ℃~3 ℃北京:-3 ℃~3 ℃上海:0 ℃~8 ℃引导观察:看了这些城市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有何感想?2.北京的气温是-3 ℃~3 ℃,那么-3 ℃和3 ℃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为什么?3.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认识。

【新课讲授】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1)师:长沙的最低气温是0 ℃。

你知道0 ℃表示什么意思吗?(0 ℃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2)师:-3 ℃和3 ℃各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读?指名回答,教师解说:-3 ℃表示零下3 ℃,就是比0 ℃低的温度,读作负三摄氏度;3 ℃表示零上3 ℃,就是比0 ℃高的温度,读作三摄氏度,也可写作+3 ℃,读作正三摄氏度。

(3)师:数字前的“-”是负号,“+”是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下面的填表,说出各数表示的意思。

2.教学例2出示例2中银行存折明细的示意图。

师:大家说一说,存折上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指名回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

第一章圆柱的认识及表面积
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把它转3600所得到的几何体,叫圆柱。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两底面面积相等。

侧面沿着一条直线展开后(见下图),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它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

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之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S表=S侧+S底
练习一
第二章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V=Sh
练习二
第三章圆锥的认识及体积
练习三
第四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四
第五章解比例
练习五
第六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练习六
第七章比例的应用
练习七
第八章用比例解决问题
练习八
第九章数与代数
练习九
第十章数的运算
练习十
第十一章式与方程
练习十一
第十二章常见的量
练习十二
第十三章比和比例
练习十三
第十四章空间与平面图形
练习十四
第十五章立体图形
练习十五
第十六章行程问题
练习十六
第十七章工程问题
练习十七
第十八章归一问题
练习十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课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课程

目录六年级上册01.简便运算 (02)02.分数乘法应用题 (07)03.分数除法应用题 (13)04.转化单位“1” (19)05.工程问题 (25)06.比 (30)07.百分数应用题 (35)08.百分率的应用 (40)09.圆的周长 (45)10.圆的面积 (50)11.用方程解应用题 (57)12.数与形 (63)13.易错题型 (68)期末测试卷(一) (78)期末测试卷(二) (82)六年级下册01.经济问题 (57)02.比例 (62)03.圆柱 (76)04.圆柱与圆锥 (83)05.鸽巢问题 (93)06、数与代数 (37)07.数的运算 (03)08.常见的量 (03)09.式与方程 (07)10.比和比例 (03)11.线与角 (11)12.平面图形 (15)13.立体图形 (231)14.图形的运动、位置和统计 (23)15.应用题 (23)易错题精选 (37)期末测试卷(一) (37)期末测试卷(二) (37)第一讲简便运算【指点迷津】大 除法的性质运 商不变的性质 算 积不变的性质性 去括号:括前是“+”或“×”不变号 质 括前是“-”或“÷”要变号常用:2×5=10 4×25=100 8×125=1000 16×625=10000 例题1简便计算(1)90×897 (2)9×27×)27592(+分析与解答:分数乘法要想计算简便,就要想办法分子与分母进行约分,(1)(2)通过仔细观察通过变形就可以约分。

897789771×89789×897189×897=+=+=+=)(原式 9945549)×(27×275)9×(27×929)×(27×)27592(=+=+=+=原式试一试11、 2000 ×200120002、 29 ×36353、61 ×111494、 7×)151376(×15+例题2简便计算 (1)485 ×517+5.17×40 (2) 2004×2002200312004×2003+- 分析与解答:(1)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利用积不变的规律和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最新】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材博士含小升初教案学案讲义培优17讲

【最新】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材博士含小升初教案学案讲义培优17讲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参考教材!目录第一讲百分数及其应用 (3)第二讲圆柱和圆锥 (8)第三讲比例 (13)第四讲正比例和反比例 (17)第五讲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统计 (23)第六讲期中复习 (29)第七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 (34)第八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二---数的运算 (39)第九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三---式与方程 (44)第十讲升中总复习专题四---应用题(一) (49)第十一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五---应用题(二) (53)第十二讲升中总复习专题六---几何初步 (57)第十三讲升中综合训练(一) (62)第十四讲升中综合训练(二) (67)第十五讲升中综合训练(三) (72)第一讲百分数及其应用【复习巩固】【整理与反思】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5比4多_______%你存过钱吗?什么是利息税?利息=_______×________什么是折扣和成数?原价打五折=原价×_______,原价的8成=原价×_______例1:求未知数xx-65%x=70练习:49+40%x=89例2:小强的妈妈在银行存了5000元,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她可得税前利息多少钱?练习:陈老师出版了一本《小学数学解答100问》,获得稿费5000元,按规定,超出800元的部分应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

陈老师应交税多少钱?【基础训练】一、填空:1. 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 比8千克多0.4千克是()千克 140千克比( )千克多40% 5千克减少20%后是()千克2. 某厂有男职工285人,女职工215人,男职工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在一次职工技能测试中,成绩优秀的有387人,优秀率()%。

3.王叔叔看中一套运动装,标价200元,经过还价,打八五折买到,王叔叔实际付了()元买了这套运动装。

4.动物园里有斑马x只,猴子的数量是斑马的6倍,动物园有猴子()只,猴子比斑马多()只。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全套)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全套)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扇形统计图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自己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找一找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说说它们的特点。

请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1.自主学习例1。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与问题,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单:(1)图中的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各部分呢?(3)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入表格(4)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收集学生交流的不同情况,备用。

2.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3.全班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介绍小组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成果。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反馈完善1.第2页练一练。

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你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6%与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9%的比较中你想到了什么?2.第5页练习一第1、2、3题。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教案●设计说明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初步认识负数。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用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方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游戏《唱反调》游戏规则:请你说出与老师相反意思的话。

(1)前(学生:后)前进(学生:后退)前进5步(学生:后退5步)(2)上(学生:下)上升(学生:下降)上升5.2米(学生:下降5.2米)师: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前进5步和后退5步就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吗?(教师将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二、新授探究一:知道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1.师:是啊,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相反意义的量。

请看大屏幕。

会看温度计吗?一大格是几℃?一小格是几℃?(学生可能回答:一大格是10℃,一小格是1℃。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1.单元目标: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 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 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 认识圆柱展开图, 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1.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 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单元重点:3.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4.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5.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6.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11 课时第二单元比例⋯⋯⋯⋯⋯⋯⋯⋯⋯⋯⋯⋯⋯⋯⋯⋯⋯8 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 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7 课时数学好玩⋯⋯⋯⋯⋯⋯⋯⋯⋯⋯⋯⋯⋯⋯⋯⋯⋯⋯⋯ 4 课时整理与复习⋯⋯⋯⋯⋯⋯⋯⋯⋯⋯⋯⋯⋯⋯⋯⋯⋯⋯⋯ 2 课时总复习⋯⋯⋯⋯⋯⋯⋯⋯⋯⋯⋯⋯⋯⋯⋯⋯⋯⋯⋯28 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 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 经历“类比猜想- 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 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 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 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 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第六节《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运算方法,最终得出答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运算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分析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 正确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重点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实际问题分析、数学模型建立、运算方法选择。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四则混合运算。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六年级下北师大版1-2-3计算与应用同步教案2

数学六年级下北师大版1-2-3计算与应用同步教案2
9.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23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 ,那么世界人均淡水资源为多少?小明幻想发明一套使海水淡化的设备,每小时淡化海水1040万立方米,那么要使我国人均淡水资源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套设备要运转多少时间?(全国人口以13亿计)
10.科学考察船计划每小时行驶25千米,48小时到达预定海域进行科学实验。如果要提前8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展示部分习题的答案:师生共享
教后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出示课本第56页的第9题。
1.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2.交流答案。
(1)要考虑到每个年级的师生人数,平均每批去229人。
(2)关于每批人数怎样安排的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安排的策略,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以下的策略:将各年级的师生人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最多人数的年纪与最少人数的年级安排在一起,即五年级与一年级一起去;把次多的与次少的安排在一起,即六年级与二年级一起去;最后三、四年级安排在一起,可以一次搭配成功。
第13题:
关于国债利息的计算不计利息税,3000×3.14%×3+3000=3282.6(元)
第14题:
6+7=13,小(1)班得到195× =90(个),大(1)班得到195× =105(个)
第15题:
(60-50)÷50=
第16题:
(1)2400米长的马路在图上应画40cm
(2)计算实际面积时可以先分别计算出长方形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面积,结果为1800米2。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百货商场一月份利润12.5万元,二月份利润比一月份增加10%,二月份利润是多少万元?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这一节课的主题是“2.5解决问题”,我们将会使用人教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教材中的第2.5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运用乘法和除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将会通过实例来理解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在解决问题时的运用,并且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在解决问题时的运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以及一些计算工具,比如计算器等。

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在解决问题时的运用。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并且指导他们如何把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解决。

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且给出正确的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突出乘法和除法在解决问题时的运用,以及一些重要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妈妈买了5斤苹果,每斤苹果的价格是10元,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答案:小明的妈妈一共花费了5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特别注重了如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元素,并将乘法和除法运算自然地运用到问题解决中。

例如,我选择了小明妈妈买苹果的问题作为引入,这个例子简单易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我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

我不仅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期望他们能够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2数学思考(一)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2数学思考(一)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2 数学思考(一)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乘除法,通过探究分数乘除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2. 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复习分数乘法,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b. 提问:分数除法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计算分数除法?2. 探究新知a. 讲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b. 示例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计算;c.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心得,互相学习。

3. 巩固练习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b. 讲解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c. 让学生再次尝试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4. 应用拓展a.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b. 讨论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b. 强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板书设计:1. 数学思考(一)分数乘除法2.a. 分数乘除法的概念;b.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c. 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题;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乘除法;3. 拓展练习:研究分数乘除法的其他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问题情境和解决过程。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等学习用品,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2.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提示,尝试解决问题,并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3.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根据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内容: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练习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1. 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关键2. 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掌握数学公式和规则,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如果问题是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学生需要知道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度×宽度),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圆柱的认识及表面积
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把它转3600所得到的几何体,叫圆柱。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两底面面积相等。

侧面沿着一条直线展开后(见下图),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它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

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之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S表=S侧+S底
练习一
第二章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V=Sh
练习二
第三章圆锥的认识及体积
练习三
第四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四
第五章解比例
练习五
第六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练习六
第七章比例的应用
练习七
第八章用比例解决问题
练习八
第九章数与代数
练习九
第十章数的运算
练习十
第十一章式与方程
练习十一
第十二章常见的量
练习十二
第十三章比和比例
练习十三
第十四章空间与平面图形
练习十四
第十五章立体图形
练习十五
第十六章行程问题
练习十六
第十七章工程问题
练习十七
第十八章归一问题
练习十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