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社会实践参观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样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268a6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5.png)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样本我最近参观了北京的渣滓洞,这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景点,因为它是北京城市历史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之一。
这次参观让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
渣滓洞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占地面积巨大,有数公里的长度。
这个垃圾填埋场从1950年代起开始使用,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
在这段时间里,北京市的垃圾都被倾倒到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丘”,高度达到二十多米。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渣滓洞于2002年关闭,然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和修复。
在参观渣滓洞的时候,我看到了这里曾经是一个垃圾和污染的天堂。
山丘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塑料袋和纸张到家具和建筑废料,几乎包罗万象。
当时的人们缺乏环境意识,对垃圾的处理简单粗暴,直接将其倾倒在这里。
这种对环境的漠视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然而,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
渣滓洞的治理工作非常艰巨,但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通过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对渣滓洞进行了修复和治理。
他们首先对这里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和清理,然后进行了土壤修复和绿化,使得这里变成了一个可以适合人们生活和休闲的公园。
除了修复工作,我还看到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和环保的宣传教育。
北京市政府在渣滓洞周边设置了很多宣传牌和解说板,向游客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他们还组织了一些环保主题的活动和讲座,吸引了大量的人们参与其中。
这些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通过参观渣滓洞,我意识到了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的重要性。
在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正确地分开,并且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我开始更多地购买可持续性的产品,尽量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使用可替代塑料的产品。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模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da5a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b.png)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模版渣滓洞,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洞穴,而是一座地下堆肥厂。
该地下堆肥厂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运营,是北京市处理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重要设施。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渣滓洞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我最近也有幸参观了这个地下堆肥厂,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我被渣滓洞的巨大规模所震撼。
整个地下堆肥厂占地数十亩,分为不同的区域。
首先来到的是垃圾卸载区,这里是垃圾车卸载垃圾的地方。
巨大的垃圾车排队等候,工人们忙碌地将垃圾倒入垃圾池中。
这个垃圾池有近十米深,垃圾堆放得相当高。
整个区域散发出股浓烈的垃圾气味,使我不禁捂住鼻子。
在垃圾卸载区,我目睹了大量的废弃物被倒入地下堆肥厂的过程,这使我对垃圾处理的复杂和庞大规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进入渣滓洞的地下区域后,我感受到了与上面完全不同的环境和气氛。
这里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是充满了浓重的臭气和潮湿的空气。
尽管身处地下,但是渣滓洞内部布局合理,设备齐全。
我看到了一系列的机器和设备,用于处理垃圾和污水。
大型渣滓处理机运转时发出巨大的噪音,使我感到有些惊慌。
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处理着源源不断的垃圾和污水。
他们很辛苦,但他们的工作对于城市的卫生和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渣滓洞的工作原理。
首先,垃圾通过机械装置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物质。
然后,剩余的垃圾经过震动筛分,分为不同的大小。
较小的垃圾进入发酵室,在高温和充氧条件下进行堆肥。
发酵后的堆肥可用作农田施肥或其他用途。
渣滓洞还能够处理污水,通过沉淀、曝气等工艺,将污水处理为清洁的水源。
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了自己对垃圾的看法。
平时,我们将垃圾视为不值一提的东西,却忽略了这些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
渣滓洞让我意识到,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2459a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0.png)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白公馆渣滓洞,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处寓教于乐的历史古迹。
前不久,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庄严肃穆的地方。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我对白公馆渣滓洞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白公馆渣滓洞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渣滓洞建筑始建于明朝,是我国古代的一处启蒙教育场所。
渣滓洞曾是清朝时期“子弟学堂”的所在地,为全国各地的子弟们提供了一处学习的场所。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照片、碑刻、文物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参观白公馆渣滓洞,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教育的魅力。
在这里,曾留下了许多优秀学子的足迹,这些学子虽然身世低微,但却通过努力学习,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种精神力量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不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志学习,坚韧不拔,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另外,参观白公馆渣滓洞,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与变迁。
渣滓洞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沧桑。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白公馆渣滓洞的修复工程,这些工程不仅使得建筑本身焕发出原有的光彩,也展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前人的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白公馆渣滓洞参观中的游客互动体验也是我难忘的一部分。
在洞内,我看到了许多游客在参观时充满了好奇心,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游客之间还时不时交流一番,分享彼此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这种互动不仅增进了游客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渣滓洞的历史内涵。
最后,白公馆渣滓洞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这座历史古迹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立志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继承,我们才能更好地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b3a4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b.png)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范本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____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____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____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____气氛、感受着革____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____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____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____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____,阴森、____,对于被关押的革____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____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____斗志,坚守革____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____城区区委书记的____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____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____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____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想当年无数的革____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____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____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____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____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4d0a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参观渣滓洞、白公馆,不仅仅是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教育,更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拷问,有太多的感触体会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篇111月17日,一大早我们随着学院机械工程系团组织部组织的歌乐山素质扩展活动,同学们穿着整齐的军训服装,胸前都戴上了团徽,参观了红岩魂陈列馆。
站在通往红岩博物馆、烈士墓的大门,我顿时感到庄重严肃,我知道自己眼前的土地上有先烈们的足迹。
一路上人来人往,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很多。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首先在烈士墓前举行了哀悼仪式,之后依次参观了红岩博物馆、白公馆、渣滓洞。
在烈士墓后面的墙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还有一朵朵盛开的菊花,那些菊花代表那些连相貌也不曾留下的烈士们。
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经苦难、折磨而牺牲。
墙边的那句话,“在凯旋的号声里,我们将会交换一个微笑。
”至今我也不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我想这是烈士们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心声吧。
只要新中国能够诞生就能交换他们的微笑,死又何惧。
从烈士墓下来,我们走进了红岩博物馆。
在一个个玻璃橱窗里静静地躺着烈士们的遗物和一些镣铐、当时的枪支器械等。
(在监狱中烈士们所佩戴的镣铐)看着这些东西,我感觉历史触手可及。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杨虎城将军牺牲时戴的帽子,帽子大概是皮革做成的,很旧,上面布满血渍。
这个帽子仿佛在述说着60多年前它的主人怎样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看着它们,我脑海里浮现出60多年前,先烈们如何生活、工作和想象着他们不幸被捕后遭受怎样的折磨。
这些东西带我穿越时空,看到了那时千疮百孔的中国和那群坚强勇敢的中华儿女。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一行向白公馆行进。
通往白公馆的路很陡,坐落在歌乐山山腰上的白公馆很隐蔽。
陈然如何出版白公馆版《挺进报》,又如何向狱友传播;韩子栋如何装疯卖傻骗过特务得以逃脱;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狱友们如何高高兴兴地制作五星红旗。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095a2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8.png)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著名的渣滓洞,这是一座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的历史遗址,也是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
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极其难忘的时光,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于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渣滓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步入洞穴时,我被迎面而来的古代建筑和丰富的文物所震撼。
整个洞穴被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宫殿、庙宇、水井和屋顶花园等等。
宫殿区域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复原了古代的宫廷建筑和居住环境,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宫廷。
其次,渣滓洞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在洞穴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瓷器、绘画和雕塑等等。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美学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通过观察和学习这些文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和它们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此外,渣滓洞也给我带来了对于环境保护和历史保护的思考。
渣滓洞是一个古代建筑群,它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变迁,这些建筑物和文物面临着严重的腐蚀和破坏。
我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工作人员们对于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努力,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这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同时也应该努力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最后,渣滓洞还给我留下了对于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敬佩。
古代的渣滓洞是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它展示了人类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卓越成就。
宫殿的精美雕塑和花园的精细布局,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艺术天赋和智慧。
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力量,也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赞叹。
在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也对中国的历史和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加深了我对于文化保护和环保意识的重视。
我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向前辈学习,保护并传承好自己的文化遗产,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出所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观“渣滓洞”有感
![参观“渣滓洞”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65f7d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0.png)
参观“渣滓洞”有感
最近,我参观了一次“渣滓洞”,这是一处历史遗迹,也是
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污染的可怕和环保的重要性。
“渣滓洞”位于我们城市的郊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早期,这个洞穴被用来埋藏垃圾,其中不乏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以及医院废物等等。
这些垃圾在长期不断的积累之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渣滓山”,成为了城市形象的污点。
在参观时,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气味和令人作呕的景象。
在洞穴里面,到处都是垃圾和污水,让人感到恶心和震惊。
这个不起眼的“渣滓洞”实际上却是我们对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
直接体现,令人深感惋惜。
而面对这个可怕景象,我们不能仅仅是视而不见,而是要深刻反思我们的环境意识,积极投身到环保事业中来,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在“渣滓洞”参观之后,我开始对垃圾分类、环保减排等议
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深切地意识到,身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出力。
参观“渣滓洞”是一次独特的、难忘的行程,不仅让我深刻
理解污染的可怕,更激发了我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
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够前来参观,亲眼目睹我们在保护环境、构建和
谐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而形成独立、批判、积极的环保思想,为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2篇)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7194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4.png)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渣滓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是中国的地下民居,有近700年的历史。
它由于历经风雨,大大小小的战争和社会变革,现已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本次我有幸参观了这一独特的地下空间,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历史的沉淀作为一个拥有近700年历史的地下居住空间,渣滓洞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
在里面,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传统气息。
整个洞穴内的布局简单而紧凑,既有人们的睡觉、吃饭等居住基本需求的场所,也有用来养鸽子、晾晒衣物的地方。
这些细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昔日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和氛围。
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段悠久的历史中。
二、艰苦的生活条件在渣滓洞的参观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昔日市井生活的艰辛。
由于地下空间有限,洞中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狭小的空间、潮湿的环境、缺乏光线等问题对于居住者来说都是常态。
尤其是在旧社会,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十分贫乏,温饱都成为了一个奢望。
在渣滓洞中游览,我不禁心生敬意,对那些艰苦生活环境下坚持生活的人们肃然起敬。
三、城市演进的见证渣滓洞作为一处地下空间,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演进。
在参观中,我了解到渣滓洞最初是为了迎接明朝的军队而建造的地下房屋。
随着北京城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渣滓洞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初,渣滓洞成为许多人庇护所的场所,人们迫于生计不得不选择在这里居住。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渣滓洞是北京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一块独特的拼图,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四、文化的传承渣滓洞作为北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洞穴内,我看到了许多有关老北京文化的展品,如古老的器物、老物件等。
这些展品让我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了当时老北京的生活场景。
此外,渣滓洞也是一处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一些活动正在进行,例如京剧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渣滓洞的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传统文化,也让这个地下空间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d3b5a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1.png)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渣滓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地下建筑,其设计和用途都颇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次渣滓洞,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渣滓洞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参观体验,谈谈我对渣滓洞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渣滓洞的历史和背景。
据了解,古代中国的一些城市和乡村中,都会建造渣滓洞。
渣滓洞最早出现在宋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当时城乡生活的基本设施之一。
渣滓洞一般位于房屋下方,用于储存生活垃圾和厨余废料,保持家庭和社区的卫生环境。
在漫长的岁月里,渣滓洞承载着人们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传统,成为了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
在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古老的地下建筑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痕迹和特点。
首先,渣滓洞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多数采用青砖和花岗岩石材建造,具有很高的耐久性。
其次,渣滓洞的设计非常巧妙,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异味和病菌的滋生,保障了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此外,渣滓洞的布局很合理,能够有效地储存大量的生活垃圾,并且还能分门别类地处理不同种类的废料,实现了很好的资源利用和环保效果。
除了以上这些技术特点之外,我对渣滓洞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渣滓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废物处理设施,更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
古代中国人民非常重视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渣滓洞这样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活智慧和文化遗产。
另外,渣滓洞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难想象,这一套文化理念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经过参观渣滓洞,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当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传统。
渣滓洞的设计和运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加强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要平等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学会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流融合。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baae2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b.png)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我走进了渣滓洞。
这个曾经充满血腥与恐怖的地方,如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向后人诉说着那段黑暗而不屈的岁月。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1943 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
当我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的围墙和森严的铁丝网。
围墙内,几栋破旧的牢房错落有致。
走进牢房,狭小的空间让人感到压抑。
潮湿的地面、昏暗的光线,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革命者所遭受的痛苦。
房间里摆放着简陋的床铺和破旧的桌椅,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
墙上的一幅幅图片和文字介绍,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残酷的历史。
革命志士们在这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老虎凳、辣椒水、电刑……种种酷刑令人发指。
然而,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宁死不屈。
在参观过程中,有几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个是江竹筠烈士的事迹。
江姐,这位英勇无畏的女性,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
她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她的坚定信念和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还有一位小萝卜头,他出生在监狱,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仍然渴望学习,向往自由。
然而,最终他也没能逃脱敌人的魔掌。
看着那些曾经的刑具和烈士们的遗物,我的心情愈发沉重。
这些革命者们,他们大多数都正值青春年华,有着美好的未来和家庭。
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参观完渣滓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同时,这次参观也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革命精神不仅仅是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斗争,更是在和平年代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要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b2b64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e.png)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一、引言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寻越来越浓厚,特别是对于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的参观和探索。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二、白公馆渣滓洞简介白公馆渣滓洞,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它建于清代末年,曾作为一座私人宅邸,后来在辛亥革命后成为留美学生白崇禧的住所。
渣滓洞是白公馆内一处地下空间,曾用于寄存垃圾和可燃物品。
如今,白公馆渣滓洞作为一个纪念场所向公众开放。
三、建筑风格与设计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建筑风格和设计。
整个建筑以中西合璧的风格为主,既有传统中国建筑的气韵,又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
例如,庭院中的水池和假山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而建筑外立面的大理石墙壁和玻璃幕墙则展示了现代化建筑的特色。
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独特而和谐的空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四、白公馆渣滓洞的历史意义白公馆渣滓洞作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
在这里,我了解到白公馆曾是留美学生白崇禧的驻地,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渣滓洞中,我看到了许多当年的照片和文物,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艰难和博大精深的革命精神。
五、文物和展览品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我还有机会欣赏到一些珍贵的文物和展览品。
这些文物包括历史照片、家具摆设、旧版报纸等,都生动地展现了白公馆渣滓洞的历史变迁和白崇禧的生活场景。
展览品的设计简洁而美观,给人一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通过观看这些文物和展览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人物。
六、对于白公馆渣滓洞的感受参观完白公馆渣滓洞后,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这里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留存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一片土地。
在这个地方,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也被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同时,我也对这个场所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历史。
渣滓洞参观后感受
![渣滓洞参观后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792e06e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b.png)
渣滓洞参观后感受去渣滓洞参观,就像打开了一本沉重又充满力量的历史书。
走进渣滓洞,那灰扑扑的牢房出现在眼前。
一间间小小的牢房,看起来又暗又潮湿。
牢房里的床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上面铺着薄薄的草席,我想在这样的床上睡觉肯定特别难受。
这里还关着好多革命先烈呢,他们当时的生活该多苦啊。
我看到墙上挂着一些革命先烈的照片,他们的眼神坚定又勇敢。
有小萝卜头的故事最让我心疼。
小萝卜头宋振中,他从出生就在监狱里。
因为牢房里环境差,吃不好,他长得又瘦又小,头大大的,就像个萝卜。
他那么小,却也被敌人关着,没有自由。
可是他很聪明,也很勇敢,在监狱里还帮着大人做秘密工作呢。
他都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外面玩耍,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我在牢房的墙壁上,还看到了一些革命者留下的痕迹。
那些用简陋工具刻下的话语,就像他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悄悄地刻下对未来的希望,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院子里,有刑讯室。
看到那些可怕的刑具,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烙铁、皮鞭,光是看着就觉得很吓人。
敌人就是用这些东西来折磨革命先烈的。
可是先烈们就算被打得遍体鳞伤,也没有向敌人屈服。
我想他们一定是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那就是对新中国的向往,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从渣滓洞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能吃到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还能自由自在地玩耍。
而这些幸福都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英雄们。
我们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勇敢和坚强。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我们也一定可以。
我希望把渣滓洞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小伙伴听,让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b9f03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6.png)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渣滓洞,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胡同社区。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记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地方。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个特殊的社区,从中领悟到了不少的感受和体会。
一、历史文化的沉淀渣滓洞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到了过去,只见胡同两旁的白墙青砖、琉璃瓦,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
每一座老房子都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过去的兴衰与变迁。
漫步在这里,我不禁沉浸在历史文化的沉淀之中,对祖国的丰厚历史感到由衷的敬畏。
二、社区的融洽氛围作为一个传统胡同社区,渣滓洞有着独特的人情味。
这里的居民相互依存,互帮互助,形成了一种融洽的氛围。
我在参观中看到,邻里之间频繁地交流和互动,亲切而友好。
他们互相询问生活状况,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这片胡同里,我感受到了一份温暖和亲切,仿佛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渣滓洞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我在参观中发现,这里的居民都有着娴熟的手艺,他们将传统技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我看到有人在胡同口摆弄着一个狮子头,他手法熟练,灵动的手指将一个个红色丝线编织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狮子头。
这样的场景在渣滓洞随处可见,这里的居民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手工艺。
四、青年文化的活力与传统胡同相比,渣滓洞还涌动着新潮的青年文化。
在胡同的转角,我发现了一家自办的咖啡馆,里面摆满了时髦的沙发和书架,年轻人在那里参观和交流。
这是一个既保留传统文化又具有时尚元素的交汇点,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
他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艺,交流思想,让这个社区充满了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五、对生活的思考参观渣滓洞,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里的居民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却令人羡慕。
他们满怀乐观的精神,以平凡而踏实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加珍惜和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这种无私和乐观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学会珍惜当下。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a9230d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4.png)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渣滓洞,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地下洞穴。
这个地下洞穴曾经是上海市的垃圾处理中心,然而近年来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渣滓洞,对于这一独特的地方,我有着深深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参观渣滓洞让我明白了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地下洞穴的昔日,垃圾堆积如山,空气污浊,环境恶劣。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了解到这个地方曾经是上海市处理垃圾的主要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被运送至此进行处理。
然而,由于渣滓洞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人们并不总是关注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参观了渣滓洞后,我对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的理念。
其次,渣滓洞的改造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如今,渣滓洞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一个集艺术、展览和创意设计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许多艺术作品和展览,其中的创意和灵感令人难忘。
通过艺术的力量,渣滓洞成功地将一个昔日肮脏且不被关注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令人激赏和欣赏的地方。
这也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此外,参观渣滓洞还让我领略了文化的底蕴。
渣滓洞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览空间,还曾被用作电影拍摄的场景。
在洞穴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些关于上海历史的展品,通过这些展品,我对上海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渣滓洞不仅仅以艺术为主题,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这样的结合使得这个地方更具观赏和学习的价值。
此次参观渣滓洞,让我收获颇多。
我从中领悟到对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艺术的力量可以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加深了我对上海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作为游客,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支持这样的旅游景点,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渣滓洞的参观中,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变迁、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这样的体验让我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启迪。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f9f2a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png)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渣滓洞是一个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历史胡同,也是我近期参观的一个地方。
作为北京城的一部分,渣滓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观渣滓洞时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渣滓洞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历史感。
作为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胡同,渣滓洞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和发展。
在我步入渣滓洞的瞬间,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北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厚重。
老旧的建筑、狭窄的胡同、古朴的门牌号码,都昭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忙的居民区。
走在渣滓洞的石板路上,我不禁想象着过去的居民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悲欢离合、苦与乐,仿佛都在呼之欲出。
其次,渣滓洞给我带来了对老北京生活的思考。
在渣滓洞里,我看到了当地居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
小巷里传来了鸟鸣声、孩子们嬉戏的笑声,清晨的渣滓洞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不过,渣滓洞也暴露出了城市背后的问题——狭小的居住空间、不便利的交通,都让我意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难题。
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保留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此外,渣滓洞也让我对文化传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渣滓洞内,我看到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比如剪纸和刺绣。
这些手工艺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丽,每一个工艺品都是艺术家用心创作的结晶。
这让我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的事业。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手工艺,我们才能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渣滓洞给我带来了一种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胡同里的环境整洁,垃圾分类的标识牌随处可见。
这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反思了我们个人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垃圾分类,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下一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
通过参观渣滓洞,我加深了对北京城历史文化的认识,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同时,我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渣滓洞让我领略到了北京城的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之美。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3eb5fe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6.png)
参观了渣滓洞的感受和体会暑假期间,我参观了深圳市的一个著名景点——渣滓洞。
渣滓洞很有历史,是深圳市区最早开发的地方之一。
这个地方曾经是深圳人民的集市,而现在则成为了一座展示垃圾分类的博物馆。
参观这个博物馆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让我对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身处渣滓洞,根本不会感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垃圾堆积的地方。
这可能是因为渣滓洞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相当出色,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投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然而,当我进入展馆后,却惊讶地发现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垃圾山。
展馆内共有五个主题展位,分别是“垃圾分类启蒙馆”、“垃圾处理馆”、“渣滓洞历史馆”、“感觉时间馆”和“利用家政垃圾馆”。
每个展位都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各种方法。
我尤其关注的是“感觉时间馆”,因为这里展示的内容最有趣。
参观“感觉时间馆”时,我穿过了一个洞,来到了一个闷热潮湿的房间里。
这个房间是一个典型的垃圾焚烧室,其内部被模拟得比较逼真。
墙上挂满了焚烧垃圾时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的图片和说明。
在这里,我不仅深深地了解了焚烧垃圾的危害,而且还切身地感受到了焚烧垃圾时的高温环境带来的不适。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工业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垃圾的处理方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这次参观,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如今,各地政府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广不同的垃圾分类方式。
垃圾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垃圾分类方面也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渣滓洞的参观让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加深了我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的观念。
也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活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重庆渣宰洞的观后感
![参观重庆渣宰洞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c3c0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f.png)
参观重庆渣宰洞的观后感你要是想体验一把灵魂被震撼的感觉,那真该去重庆渣滓洞看看。
刚走到渣滓洞那片地儿,就感觉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起来,仿佛那些年的苦难和挣扎还残留在每一寸土地里。
一进去,看到那一间间狭小阴暗的牢房,我的天呐,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啊。
牢房里就几张破床板,那时候的革命志士们就被关在这儿,吃喝拉撒全在这么个小空间里,简直难以想象。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换我在这儿待上一天,估计都得崩溃。
可他们呢,那些英勇的人们,不仅没被这种恶劣环境打倒,还在这儿顽强地和敌人作斗争。
墙上那些写着革命标语的痕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却像一个个无声的呐喊。
我站在那儿,就好像能看到那些志士们趁着看守不注意,偷偷地用石块或者什么简陋的东西在墙上刻下这些充满希望和力量的话语。
他们心里头得有多大的信念啊,就像黑暗里的一团火,不管风怎么吹,就是不灭。
再看那刑讯室,各种残酷的刑具摆在那儿,看得我心里直发毛。
什么竹签子啊,烙铁啊,光是看着就觉得疼。
那些反动派可真够狠的,就用这些玩意儿折磨我们的革命先辈。
可先辈们愣是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吐露,这得有多硬的骨头啊!我想,要是我在那时候,被这些刑具一吓唬,可能就怂了,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从渣滓洞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我们可以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吃着各种美味,还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一切,都是那些在渣滓洞受过苦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是还整天抱怨这抱怨那,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可真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这次参观就像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信念,什么叫伟大。
以后啊,我可得把这种精神带到自己的生活里,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想那些在渣滓洞的英雄们,我想再大的坎儿也能跨过去。
渣滓洞社会实践参观
![渣滓洞社会实践参观](https://img.taocdn.com/s3/m/17941b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2.png)
渣滓洞社会实践参观渣滓洞社会实践参观利用暑假探亲机会,我参观了渣滓洞,感悟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学习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一带,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
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
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
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
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
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
”、“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
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
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渣滓洞原本是一处小煤窑,因为出的煤渣比煤多,所以称其为渣滓洞。
渣滓洞后来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牢狱。
渣滓洞分内院、外院,内院为二层牢房和放风的一小块空地,外院为牢头办公和刽子手审讯、用刑的地方。
平方米的黑房里,每晚只能侧着用半个身子睡觉。
敌人除了使用酷刑,还用断水断电、饮食虐待等卑鄙无耻手段企图瓦解革命者的斗志。
但是,革命志士以视死如归和大勇大智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重庆解放前夕,反动派自知末日已到,对革命者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参观审讯用刑室时,只见室内布满了锈迹斑斑令人恐惧的铁链、手铐、钢鞭、老虎凳等各种刑具。
睹物思人,我想到了《红岩》中的难忘情节:江姐在狱中受尽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ad6090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b.png)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我最近去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渣滓洞。
这是一个位于城市下水道里的地方,专门用来处理垃圾和污水。
起初听到这个名字,我感到有点恶心,但是当我亲身参观了这个地方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我的参观之旅始于进入一座深深的洞口,在这里,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不断变化。
整个身体随着地势的变化而运动,呼吸也变得更加快速,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垃圾味,但仍旧让人感到有生命力。
我惊讶于如此一个特别的地方,它竟然拥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在洞里,我看到了很多人在忙碌着,这些人是负责管理整个处理垃圾和污水的工作人员。
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恶劣环境中的恶臭、污垢和飞溅的污水等种种挑战,但他们工作的态度是非常专业严谨和高效的。
看到他们在这个困难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我深深地感到了敬意。
接着,我们去了污水和垃圾的处理中心,这是整个渣滓洞的核心。
在这里,我看到了怎样的垃圾和污水经过了复杂的处理过程而得到清洁和处理。
我们 visit 了污水处理车和沉积池,以及其他类似的设备。
通过这些设备,浑浊的污水变成了清澈的水,而垃圾则被分类处理和回收,使得垃圾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些设备的复杂技术不仅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理解了科技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参观结束,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开心。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了解了渣滓洞所代表的环境保护和垃圾回收,让我在外观看到的恶劣环境里,发现了一个精致和谐的生态系统。
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并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
在这个世界上,活动、生存和繁荣次序的存续,我们必须理性而整合考虑我们的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处理垃圾。
总的来说,参观这个渣滓洞,让我有了一份深刻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敬意,也让我看到了经过科技处理下的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另一个面貌。
让我们再次呼吁人人应该更加努力的保护我们的环境,切实落实垃圾回收利用等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科技手段为建设一个更好更健康的城市奠定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渣滓洞社会实践参观
利用暑假探亲机会,我参观了渣滓洞,感悟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学习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一带,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
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
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
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
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
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
”、“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
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
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渣滓洞原本是一处小煤窑,因为出的煤渣比煤多,所以称其为渣滓洞。
渣滓洞后来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牢狱。
渣滓洞分内院、外院,内院为二层牢房和放风的一小块空地,外院为牢头办公和刽子手审讯、用刑的地方。
平方米的黑房里,每晚只能侧着用半个身子睡觉。
敌人除了使用酷刑,还用断水断电、饮食虐待等卑鄙无耻手段企图瓦解革命者的斗志。
但是,革命志士以视死如归和大勇大智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重庆解放前夕,反动派自知末日已到,对革命者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参观审讯用刑室时,只见室内布满了锈迹斑斑令人恐惧的铁链、手铐、钢鞭、老虎凳等各种刑具。
睹物思人,我想到了《红岩》中的难忘情节:江姐在狱中受尽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十指连心,痛彻入骨。
面对毒刑,江姐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此刻,我深切领悟到什么叫坚贞不屈,什么叫视死如归,江姐他们那一辈革命者不愧为真正的共产党员,那才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无比坚定和铁心追求。
与此相比,当今的极少数党员干部或贪污受贿,或以权谋私,或碌碌无为,他们在革命志士面前都应该极其愧疚,深感耻辱。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走上二楼,狭小阴暗的牢房里,地上摆放着一个黑色小木桶,那是当年革命志士用餐之物。
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难友们吃的是带有沙子杂物难以下咽的东西,十几人挤在一间几平方米的黑房里,每晚只能侧着用半个身子睡觉。
敌人除了使用酷刑,还用断水断电、饮食虐待等卑鄙无耻手段企图瓦解革命者的斗志。
但是,革命志士以视死如归和大勇大智大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从渣滓洞走出来,心情无比的沉重,为我们生在21世纪而感到庆幸,也为生在那时的人们感到惋惜和敬佩,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现如今的我们,是他们在科技如此落后的年代用身体抵挡了敌人前进的脚步,是他们用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挽救祖国与危亡之际。
有许多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姓名的烈士,也有许多我们至今还不知道的烈士,他们的骨骸长埋与中国的大地,无人知晓。
心中有说不出的苍凉,阵痛,但更多的是敬仰。
感念中华民族有这么多无谓的儿女,为中华振兴而努力。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继承光荣传统,坚定报国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