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年(2002-2006)我国钢材品种的变化趋势 中国金属协会 翁宇庆

合集下载

2006年钢铁行业走势

2006年钢铁行业走势

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钢材市场大趋势是什么呢?我们试从“五个层面”上进行分析预测。

第一个层面,表现在国家关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上。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这就是说,“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明年经济走势的基本特征,意味着明年的经济速度,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以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以“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行业人士判断,这个阶段将有可能延续两三年。

“平稳较快”的发展特征,是由我国近一阶段的社会经济矛盾决定的。

近一阶段来,我国既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可称为“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又进入了“矛盾的凸现期”,这是一对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势头,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内许多矛盾是解决不了的;没有平稳的发展,国内的经济和现实中的许多矛盾将会激化。

在较快的速度中保持平稳发展,在平稳的发展中保持较快的速度。

或者说,既要较快地往前走,又要保持基本平衡。

这是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中形成的新特征。

一些人认为“平稳较快发展”阶段的到来,有利于钢铁工业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也有利于经销商寻求与厂家和用户实现结盟和共赢,进而长期稳定地做好生意。

第二个层面,表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06年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就意味着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保持“四个不变”,一是“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二是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防止投资膨胀反弹的政策不会改变;三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取向不会改变;四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宏观调控原则取向不会改变。

保持以上“四个不变”的原因是由于今年经济运行态势决定的。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预计全年为9.4%;而前三季度我国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预计投资仍会保持较高增幅。

2005年我国钢材消费及2006年供需形势

2005年我国钢材消费及2006年供需形势

1 产量快速增长, . 需求依然旺盛
20 年 1 1 月份, 05 — 1 我国钢材表观消费增幅同比下
20 年是钢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的一年 ,20 年 05 05
1 1 月份我国钢产量 3 75 t较 20 年同比增长 1 1 6 万 , 04
降04 . 个百分点, 要是国家采取了 主 一系列宏观调控政
增长 4.%; 95 制造业投资 1 495 7 4. 亿元,同比增长 2%)出口 8 ; 商品总值 6 6. 亿美元, 增长2. 54 8 同比 97 %
( 中:机电产品出口额 38 39 其 2 . 亿美元 ,同 比增长
口总量的72 与上年同 .%, 期相比下降08%; . 4 管材进口 178 t 0. 万 ,占进 口总量的4 1 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
l .% 。 96
普通建 筑钢材 ( 钢筋、 盘条、 型材等) 增幅低于钢材总量
增长水平。
3 进口量下降, . 出口量大幅增长
2 5 1 1 月份, 进口钢材2 0 万 t 0 年 0 1 我国 4 , 4 同比 下降1.%; 钢材 1 7 万t 增长5.4 预 21 出口 0 , 8 同比 50%。 计25 0 年我国进口钢材2 2 万 t 2 4 0 2 ,比 0 年下降 6 0 1.%; 05 出口钢材 200 t增长4.%。国产钢材的 4 万 , 34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2期
文章编号 :0 2~17 (0 6 0 0 0 0 10 79 2 0 )2— 0 4— 3


2 全年增速仍保持较 20 年是我国钢材生产与消费不寻常的 05 速增长。即使 l 月份增幅有所回落,
高水平。

中国钢材价格走势回顾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钢材价格走势回顾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钢材价格走势回顾以及影响因素分析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钢材主要应用在在房地产、汽车、造船、机械制造、家电等行业,其产业链之长和涉及面之广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钢材价格的波动好像是人体的脉搏,牵动着众多行业的运作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钢材的价格也经历了若干次的跌宕起伏。

下面将对钢材价格的历史走势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从MySpic指数走势图上看,1997年到目前(2009年3月),钢材价格走过了三次下跌和两次上涨的历程。

三次下跌第一次,从1997年年初的107跌至2001年年底的81,跌幅为32%。

在这之前,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经济增速稳步的回落,使钢材价格持续的下行,尽管在1998年到2001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的财政政策,但基于1997年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外部需求的持续不振,给予中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进而使钢材价格受到拖累,此次外部需求的萎缩使钢材价格步入漫漫下跌之旅,一直延续至2001年年底。

第二次,从2005年3月3日的165下跌至2006年1月1日的109,跌幅扩大到51%。

这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产能的过剩。

在1996年到2000年之间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出现五年的负增长,2001年首度增长了42%,扭转了先前下滑的局面,钢铁产品的价格也随之回升,从而使钢铁行业的盈利状况得到提升,因此市场的信心也被提振起来,大幅增加了钢铁的投资。

从2002年到2004年出现了大规模的钢铁投资,产能被迅速的扩张,经过两年的建设,大多在2005年或2006年建成投产,导致了此时产能的过剩。

第三次,从2008年6月的219.9跌至2008年11月3日的127.7,此次的跌幅进一步扩大至72%。

这波下跌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前两次,而引发此次暴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其蔓延的范围和波及的程度都是"百年不遇"的,从发达的欧美国家到新型的经济体,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市场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钢材近几年价格走势

钢材近几年价格走势

一、1993年以来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1993以来我国钢材价格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1993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钢材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以线材为例,1993年线材平均市场价格达到3681元/吨;之后,随着钢材需求减少和资源的增加,钢材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跌,到1999年线材价格降至2211元/吨的低点;2000年随着国民经济重新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钢材需求旺盛,钢材价格走出低谷,逐年回升。

2006年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跌,而自2007年起,随着全球商品大牛市的深入,钢材价格持续走高,并且在2008年上班年达到了历史高点。

螺纹钢和线材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1993年在需求的强烈推动下,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大幅上涨,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1元/吨和3640元/吨,创出了历史新高。

之后在需求萎缩和产能快速扩张的作用下,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滑,到1999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降到2211元/吨和2342元/吨,跌幅达39.9%和35.7%;1999-2002年价格处于低位盘整状态;2003、2004年价格大幅回升,2004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8元/吨和3607元/吨,接近1993年的价格水平;2005-2006年价格又出现了下滑,2007年开始大幅走高,直至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5400-5500的历史高点。

从近五年来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其波动幅度相当大。

2001年末螺纹钢和线材价格触及历史低点后开始反弹,螺纹钢价格由2277元/吨上涨到2004年2月的4188元/吨,升幅达83.9%;线材价格由2076元/吨上涨到2004年2月的4072元/吨,升幅达96.1%。

但到2004年5月,在3个月的时间里,其价格跌至3000元/吨元以下,跌幅达30%左右。

2005年,螺纹钢和线材价格高点和低点的波动幅度也在30%左右。

2002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2002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2002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一、上半年钢铁行业总体运行状况1.上半年钢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月产水平连创新高搞好总量调控、缓解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一直是钢铁行业工作的难点。

今年上半年在钢材价格恢复性增长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钢铁产品产量持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

3月份在钢、铁、材产量创出8年来最高水平后,5、6月份又连创新高。

据统计,上半年累计钢、铁、材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和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和%。

上半年钢、铁、材的平均月产水平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如不考虑季节因素,相当于年产钢亿吨,产生铁亿吨,产钢材万吨。

表1 2002年1-6月全国冶金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2.进口商争抢临保钢材配额,3-6月钢材进口居高不下在美国实施201条款,世界钢材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各国纷纷采取钢材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钢材消费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

3、4月份我国钢材进口激增。

为此,我国自5月24日起对9类钢材进口采取了临时保障措施,实施总量为531万吨的关税配额,配额内进口钢材执行原关税税率,配额外在原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7-26%的特别关税。

关税配额实行“全球配额制”,没有国别限制,谁先拿到配额谁进口,不受数量限制,总配额用完为止。

因此,进口商争相抢拿进口配额,使得钢材进口在5月份稍有回落后,6月份再度回升。

据海关统计,6月份我国进口钢材235万吨,与今年进口数量最高的4月份基本持平;进口材坯合计301万吨,是今年进口量最高的月份。

今年上半年累计进口钢材1172万吨,同比增长%;累计进口钢坯314万吨,同比下降%;坯材合计累计进口1486万吨,同比增长%。

表2 2002年1-6月钢材和钢坯进口变化趋势单位:万吨3.受国际贸易保护及国内需求上升影晌,出口大幅下降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但世界主要钢材产销区的贸易保护主义并未缓解。

再加上美国201措施引发的世界钢铁贸易战将生产商的注意力从削减产能引向了贸易保护,使世界钢铁业减产的步伐放慢。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整体呈现出一定规律性。

文章回顾了钢铁周期波动下的产业链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周期与钢铁周期关系,探讨钢铁周期成因。

钢铁周期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多样,机会与挑战并存,部分钢铁企业在洞察周期规律的基础上,成功开展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主动驾驭行业周期的行为值得广大钢铁企业学习借鉴。

最后,结合历史周期的相关规律与研判,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长期以来钢铁周期演变规律1、钢铁周期波动情况总结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5年是第一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2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2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

2002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了此轮周期上行的节点;200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旨在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2005年国家开始取消出口退税并加强了对钢铁产能的调控,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5年至2008年是第二次周期性波动。

2005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6年国家出台了价格调控政策。

2006年至2008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7年政府发布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政策》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8年至2011年是第三次周期性波动。

2008年至2009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此轮下行核心受国际贸易萎缩、国内外需求下降的影响。

2009年至2011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9年政府发布了《新一轮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周期为2009年至2011年;同时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生效,需求开始回升。

2011年,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下游需求疲软,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11年至2018年是第四次周期性波动。

中国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展望

中国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展望

中国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展望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将会获得更广泛的发展。

为加强我国钢铁行业与世界各国钢铁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钢材品种结构近年来的变化和今后调整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近十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

中国国内钢铁市场也已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现在,中国大陆钢铁工业拥有60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原值,已形成的生产能力是:钢1.34亿吨,铁1.2亿吨,材1.38亿吨。

1999年生产钢1.2395亿吨,铁1.2532亿吨,成品钢材1.2102亿吨。

在成品钢材中热轧钢材1.0662亿吨,冷加工钢材1312万吨;锻压钢材57万吨;挤压钢材49万吨。

合金钢比为4.81%,板带比为26.76%,管材比为7.04%,带材比为5.58%。

1999年中国大陆钢产量超过600万吨的企业有4家,钢产量在300~400万吨的企业有6家,在100~300万吨的企业有28家,50~100万吨的企业有9家。

总的说:年产钢50万吨以上的企业合计有47家,其产钢合计占中国大陆钢产量的83.3%。

与国际钢铁企业相比,中国的钢铁企业是数量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成都低,其整体反映是中国的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的素质还不高,现代化的热连轧宽带钢轧机和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少,板材的数量和品种都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自给率还不高,特别是如不锈钢薄板、家用电器和轿车用镀锌薄板、冷轧硅钢等。

1、十年来中国大陆钢材的消费市场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家电行业、机电行业、轿车行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崛起,中国的钢材消费量也在急剧增加,使中国的钢材消费从1994年开始连续6年突破一亿吨,成为世界钢材的消费大国之一。

由于中国的钢铁工业底子薄、基础差,钢铁工业的发展滞后于钢铁消费,在很长时间里中国钢材一直是紧俏商品。

2006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报告

2006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报告

2006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报告报告目录目录第一部分钢铁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预测第一章钢铁行业概况第一节钢铁行业发展状况一、行业定义二、上游行业定义三、下游行业定义第二节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一、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二、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第二章“十一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预测一、政府预期目标二、“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预测第二节“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产业的影响展望第三节“十一五”期间钢铁产业政策分析一、环境保护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二、钢铁产业政策对钢铁行业影响分析第二部分“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供给能力预测第三章钢铁行业历史供给状况分析第一节钢铁行业历史供给能力变化第二节钢铁行业历史供给结构状况第三节钢铁行业进出口历史状况分析一、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二、我国钢铁进出口分析第四章“十一五”期间国内钢铁产业供给总量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生铁供给能力预测一、生铁现有供给能力及在建项目二、生铁现有产能分析三、“十一五”期间生铁供给量预测第二节“十一五”期间炼钢供给能力预测一、炼钢历史产量分析二、炼钢现有产能分析三、“十一五”期间炼钢产能预测第三节钢铁行业供给能力的资源制约因素一、铁矿石供给约束二、焦炭和炼焦煤资源约束三、水资源对钢铁供给能力的制约四、市场需求约束第五章“十一五”期间主要钢材产品供给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热轧H型钢供给量预测方案汇总第三节“十一五”期间热轧薄板(宽带钢)供给量预测方案第四节“十一五”期间冷轧薄板供给量预测方案第五节“十一五”期间镀锌板供给量预测方案第六节“十一五”期间彩涂板供给量预测方案第七节“十一五”期间硅钢片供给量预测方案第八节“十一五”期间不锈钢薄板供给量预测方案第六章“十一五”期间钢材进口量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钢材进口税率及进口配额变化第二节“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进出口政策取向第三节“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进出口趋势预测第四部分“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需求预测第七章钢铁行业历史需求状况分析第一节钢铁行业历史需求轨迹第二节钢铁行业下游行业历史发展动态分析一、建筑房地产二、金属制品业三、汽车行业历史发展动态分析四、日用电器制造业第八章“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量预测第一节影响钢材表观消费量主要因素分析一、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率随着GDP波动而波动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将直接导致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三、人均GDP是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的主要长期影响因素第二节预测思路及模型构造一、预测方法选择二、模型构造第三节“十一五”期间中国钢材消费总量预测第四节“十一五”期间中国钢材消费量的综合预测值的适用性一、模型的适用性二、钢铁消费的年度波动三、钢材表观消费量第九章“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产品需求结构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建筑用钢需求量预测方案一、建筑用钢分类二、中国建筑用钢特点三、预测模型的确定第二节“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用钢量预测方案一、机械工业定义二、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概况三、机械工业内部结构四、机械工业历年用钢情况五、“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用钢需求量预测方案第三节“十一五”期间分行业钢材需求量预测方案汇总第一节“十一五”期间中国薄板消费量预测方案一、热轧薄板消费预测二、冷轧薄板消费预测三、镀锌板消费预测四、彩涂板消费预测五、硅钢片消费预测六、不锈钢板消费预测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其他重点钢材品种需求预测一、“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预测二、“十一五”期间无缝管需求量预测三、“十一五”期间小型材需求量预测四、“十一五”期间线材需求量预测五、“十一五”期间中型材需求量预测六、“十一五”期间优型材需求量预测七、“十一五”期间热轧H型钢需求量预测第五部分“十一五”期间钢铁企业经营绩效预测第十一章“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供需平衡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总量供需平衡分析第二节“十一五”期间钢材生产和需求结构预测一、建筑钢材二、板材三、管材第十二章“十一五”期间钢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第一节钢材价格变动回顾第二节影响钢材价格的主要原因一、国内需求旺盛二、国际钢材价格水平上涨三、原料成本提高的推动四、投机资金推波助澜第十三章“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财务趋势预测第一节钢铁行业历史财务指标分析第二节钢铁行业与其他行业横向盈利能力分析第三节钢铁行业子行业比较分析第四节钢铁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一、钢铁行业偿债能力横向比较分析二、钢铁行业子行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三、我国钢铁工业的运营能力分析四、钢铁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六部分“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竞争态势预测第十四章“十一五”期间焦炭行业对钢铁的影响展望第一节焦炭行业历史供需状况分析第二节焦炭行业增长形式分析一、国内炼焦煤市场需求增长形势分析二、国内炼焦煤供给能力增长形势分析第三节炼焦煤进出口形势分析第四节“十一五”期间主焦煤等强粘煤供需平衡预测第五节“十一五”期间炼焦煤市场发展形势预测第十五章“十一五”期间铁矿石对钢铁产业影响第一节铁矿石行业历史供需状况分析第二节国际铁矿石市场基本形势一、全球铁矿石储量情况二、全球铁矿石生产情况三、全球铁矿石贸易情况四、世界主要出口铁矿石生产商情况五、今后几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形势第三节我国铁矿石供应形势一、国内矿石生产储量情况二、我国矿石进口情况三、今后几年我国铁矿石供需形势第四节“十一五”期间铁矿石供需状况预测第五节“十一五”期间矿石供应形势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展望第十六章“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竞争结构变化预测第一节中国分品种的钢材生产和供需现状一、我国钢材生产的品种结构及变化趋势二、当前我国分品种钢材的供需状况第二节中国钢铁企业结构及其竞争优势变化第七部分“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企业经营战略分析第十七章“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第一节“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方案一、成本领先竞争战略二、标歧立异竞争战略三、目标集聚竞争战略第二节钢铁企业竞争战略的具体要求和风险第三节钢铁企业所选价值活动的竞争优势流程第四节钢铁企业的竞争和产业升级第十八章“十一五”期间钢铁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第一节钢铁行业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模式选择第二节钢铁行业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模型第八部分“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第十九章“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行业产品投资方向第一节“十一五”期间中厚板的发展方向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小型材与线材的发展方向一、小型材的发展方向二、线材的发展方向第三节“十一五”期间无缝管的发展方向第四节“十一五”期间其他钢材品种的发展方向一、重轨的发展方向二、中型材的发展方向三、焊管及冷弯型钢的发展方向第二十章“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投资风险预测第一节“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总量过剩风险第二节“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需求潜力风险9第三节“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其它风险预测一、新上马项目过于集中的风险二、入世后关税减让的风险三、资源供应带来的风险四、运输紧张带来的风险五、环保因素带来的风险六、部分下游行业泡沫带来的风险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带来的风险附表表1.1 钢铁行业投入来源及直接消耗系数表1.2 对钢铁行业投入最大的第三产业部门表1.3 钢铁产出流向较大的部门比较表1.4 2001年我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表2.1 2010年、2020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期表2.2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年龄构成表2.3 国内主要机构对GDP增长预测表2.4 钢材总产量与国民经济周期的关系表3.1 1994—2003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表3.2 2003年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表3.3 2001~2003年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分析表3.4 2001年主要国家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反倾销案件表4.1 2003年我国重点企业生铁产量统计表4.2 2003年我国生铁产能统计分布表4.3 2003年全国主要钢铁企业分省市炼铁高炉生产能力情况表表4.4 2005年我国生铁产能统计分布表4.5 “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钢铁企业分省市炼铁高炉生产能力情况表表4.6 2003年我国重点企业钢产量统计表4.7 2003年转炉炼钢生产能力分布表4.8 2003年电炉炼钢生产能力分布表4.9 2003年全国主要钢铁企业分布省市炼钢生产能力情况表表4.10 2005年转炉炼钢产能规模分布表4.11 2005年电炉炼钢产能规模分布表4.12 2005年我国炼钢产能分省统计表表4.13 2010年我国炼钢产能分省统计表表4.14 全国历年铁矿石量供应情况表4.15 1998~2001年焦炭生产、消费及出口基本情况表4.16 近年我国水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表5.1 “十一五”期间我国关键钢材品种的产能预测表5.2 2001年和2002年我国H型钢产量表5.4 我国部分企业热轧宽带机建设状况表5.5 2001年主要我国主要钢铁企业冷轧薄板和镀锌板产量表5.6 我国近几年彩板总体供应情况表5.7 国内已建彩涂厂家一览表表5.8 国内在建及拟建彩涂厂家情况表5.9 2001年我国主要企业硅钢片产量表6.1 钢铁产品最终保障措施第二阶段适用关税配额数量及加征关税税率表表6.2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形势预测表7.1 钢材各品种的表观消费量及自给率表表7.2 金属制品业发展形势表表7.3 金属制品业子行业比较分析表7.4 汽车总产值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对比表表7.5 我国汽车产品结构及分类产量表7.6 2000-2003年1季度主要家电产品产量表7.7 2003年1季度家电行业产值及效益增长情况表8.1 1986~2003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与GDP比较表8.2 按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8.3 1981~2003年钢材消费和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8.4 钢材需求量预测模型的统计学检验指标表8.5 “十一五”期间GDP预测表8.6 六五~八五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表8.7 “十一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的预测数值表8.8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预测方案一表8.9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预测方案二表8.10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预测方案三表8.11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综合预测结果表8.12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表观消费量预测值表9.1 1998~2003年我国分行业钢铁需求表表9.2 建筑用钢内部结构表9.3 2001年底中国铁路、公路桥梁状况表9.4 建筑用钢历史数据表表9.5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用钢预测参数确定表9.6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用钢综合预测表9.7 机械工业子行业构成表9.8 2001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供应量表9.9 机械工业用钢历史数据表9.10 2003~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比率的预测数值表9.11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用钢预测表表9.12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钢铁分行业需求预测表表10.1 2005~2020年中国分品种钢材消费预测表10.2 2002年国内关键钢材品种需求状况表10.3 2005~2010年国内关键钢材品种消费预测表11.1 2003-2010年我国钢材总量供需关系平衡测算表12.1 2003年1-5月份全国23个主要钢材市场(含税)价格变化情况表13.1 我国钢铁工业2002年经济指标——资产和负债表13.2 我国钢铁工业2002年经济指标——收入和成本结构表13.3 我国钢铁工业2002年经济指标——利润和税收表13.4 我国钢铁工业2002年经济指标——效益情况表13.5 我国钢铁工业与其他行业盈利能力比较表13.6 钢铁工业历年盈利能力表13.7 钢铁工业与其他行业亏损情况比较表13.8 我国钢铁工业各子行业盈利能力比较表13.9 我国炼铁业历年盈利能力表13.10 我国炼钢业历年盈利能力表13.11 我国钢压延加工业历年盈利能力表13.12 我国铁合金冶炼业历年盈利能力表13.13 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及其子行业亏损情况表13.14 我国钢铁工业与其他行业偿债能力比较表13.15 我国钢铁工业今年偿债能力变化表13.16 我国钢铁工业各子行业偿债能力比较表13.17 我国炼铁业2000年-2002年偿债能力变化情况表13.18 我国炼钢业2000年-2002年偿债能力变化情况表13.19 我国钢压延加工业2000年-2002年偿债能力变化情况表13.20 我国铁合金冶炼业2000年-2002年偿债能力变化情况表13.21 我国钢铁工业与其他行业运营能力比较表13.22 我国钢铁工业2000年-2002年运营能力表13.23 我国钢铁工业各子行业运营能力比较表13.24 我国炼铁业2000年-2002年运营能力变化情况表13.25 我国炼钢业2000年-2002年运营能力变化情况表13.26 我国钢压延加工业2000年-2002年运营能力变化情况表13.27 我国铁合金冶炼业2000年-2002年运营能力变化情况表13.28 我国钢铁工业与其他行业发展能力比较表13.29 我国钢铁工业2000年-2002年运营能力表13.30 我国钢铁工业各子行业发展能力比较表14.1 2003年全国分省市焦炭产品产量统计表14.2 2002-2006年我国主焦煤等强粘煤供需平衡测算表表15.1 1998—2002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情况表15.2 世界各国铁矿探明储量情况统计表15.3 世界各国铁矿可利用储量情况统计表15.4 1995-2002年全球铁矿石产量统计表15.5 世界各国铁矿石产量基本情况统计表15.6 世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铁矿储量出口量统计表15.7 2002年世界主要铁矿石进口国及地区的矿石来源及数量统计表表15.8 1997-200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表15.9 2003-2006年我国矿石供需情况及生铁产量测算表表16.1 近5年来我国分品种钢材产量及比重变化表16.3 当前国内分品种钢材供需状况表17.1 三种基本战略的具体要求表17.2 基本战略的风险表17.3 所选价值活动资产利用率列示的驱动因素表17.4 促使产业结构变化的演变力量表17.5 市场关联净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表20.1 钢铁行业投资风险程度评估表20.2 对国内需求潜力带来的投资风险评估1表20.3 投资风险评估如下表20.4 投资风险评估表20.5 投资风险评估表20.6 投资风险评估表20.7 环保方面的投资风险评估表20.8 下游行业泡沫带来的投资风险评估表20.9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带来的风险评估表20.10 总体投资风险评估。

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doc 12页)

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doc 12页)

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业内人士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

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

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

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

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

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

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

同比增长24.56%。

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业内人士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

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

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1-翁宇庆-钢材质量

1-翁宇庆-钢材质量
2012年9月8日 河北石家庄
我国供需状况已进入转变期
1999年~2012年我国GDP/钢材消费量变化
100000 90000 80000
钢材消费增长与GDP 600000 增长的相关性减弱
钢材消费量
GDP
4万亿 刺激
500000
钢材表观消费量,万吨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3
碳 化 物 带 状 偏 析 比 较 心 部 区 域
轴承钢碳化物偏析大
国内某知名企业A SKF 3Φ50 带状3.0 级
山阳 SUJ2 Φ60 带状2.0 级
(
日本山阳SUJ2钢碳 化物偏析带状水平明显好 于国内高标准钢。
发展高品质钢材,走减量化道路,是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的最重要手段
高品质钢在十二五期间预计有较大发展
2010年与2009年品种对比
2010年 我国粗钢年产量 国内年消费总量 (按粗钢计) 钢协统计优钢年产量 低合金钢年产量 合金钢 不锈钢 优特钢总计 62665 59939 9088 16567 3225.6 633.2 29513.8 2009年 57356 57076 6765 14372 2275.8 537.2 23950 净增 5309 2863 2324 2195 949.8 960.0 6428.8
9
2010年 数量,万吨 41236 1647 10423 19176 3910 991 65313 比例,% 63.1 2.5 16.0 29.4 6.0 1.5 100

需求结构“有变”品种质量“当家”——翁宇庆谈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需求结构“有变”品种质量“当家”——翁宇庆谈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视, 以及 经济 形势 发生 的很大 变化 , 我 国经济 已从 高
速增 长转 变 为 中速 增 长 。数 据 显 示 , 2 0 1 1年 , 我 国
人均 G DP不 及世 界平 均水平 的一半 , 但 入均 钢材 消 费量 比世界 平 均 水平 高 1倍 。其 中, 除 了大 量 的基 础设施建设用 钢外 , 低档产 品约 占钢铁总产量 的 2 / 3 ,
“ 我 国钢铁 产 品的供需 状况 已进 入转变 期 。“ 在 1 0月 2 3日召开 的第 九 届 中 国钢 铁年 会 上 。 中 国金
导意见 》 要求 , 2 1 0 3年 底 , 淘 汰 高 层 建 筑 工 程 中 的
3 3 5 MP a级 螺 纹 钢 筋 ; 2 0 1 5年 底 , 高 强 钢 筋 的产 量
造成 “ 不应有 的消费 ” , 导致 资源 、 能 源与环 境 的过 度
压力 。
翁宇 庆指 出 , 高档、 高 强度 钢材将 成 为绿 色建 筑
的“ 骨架 ” 。“ 如果在 总长度 4 . 4 5万 ~5 . 2 3万 k m
的特高压 电网 中 , 全 部采 用高 强度钢 材 , 可减排 二 氧 化 碳超 过百 万 吨。 ” 翁宇庆举例 , “ 如果 采 用 Q 4 2 0 B 型钢 替 代 现 有 的 Q 2 3 5~Q3 4 5输 电线 塔 建筑 用钢 二高 强度 桥梁 用 钢 、 高 韧性 耐腐 蚀 工 程 机 械 和建 筑 用 钢 等 领 域 有 所 需 求 。该钢 种在 技术 研 发 方 面 , 将 向 基 于应 变 理 论设 计、 发展 低碳 贝 氏体 为 基 础 的超 细 复 合 组织 和 相 应 的T MC P ( 热机械控制工艺 ) 技术 , 低偏析 、 高 均 质 的厚板 , 大截 面型材 技术 等 3个方 向发展 。

近期国内钢材市场运行趋势

近期国内钢材市场运行趋势
◆ 钢材经销商在对市场“预期”的作用下,“囤积”促 使价格上涨,“抛售”促使下跌;
◆ 钢材经营风险增加。
2、现货市场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 钢铁产业集中度低,近千家钢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很难协调,很难兼顾行业的整体利益,在缺乏法律、 法规的约束下,很难做到自律;
◆ 数十万家钢材经销商,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素质
3、2006年新增产能继续释放, 粗钢产量接近4亿吨
根据钢铁工业协会年初统计资料,全行业2006年:
◆ 炼钢产能4.39亿吨,比上年增加2500万吨; ◆ 炼铁产能4.14亿吨,比上年增加2300万吨; ◆ 轧材产能4.63亿吨,增加4300万吨; ◆ 2006年粗钢产量预计比上年增加4000万吨,达 到3.92亿吨,增长11%左右;粗钢当年过剩约 2000万吨。
增长
-0.4%
10.7%
28.4%
3.6%
五、今年1-2月,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比 去年同期大幅度降低,迫于成本压力, 自2月份开始,不断提高出厂价格,推 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
1、钢铁企业效益大幅降低
86家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1-2月份
实现销售收入1734.15亿元,同比下降3.74%; 实现利税123.50亿元,同比下降53.29%: 实现利润35.28亿元,同比下降77.6% 销售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8.74%降为2.03%
249 193 211 183 181 182 156 133 136 134 157
进口 出口 186
159 221 207 212 220 149 149 153
125
3、钢材需求进一步增长
3.1 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 较上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钢铁2006尴尬进行时

钢铁2006尴尬进行时

钢铁2006尴尬进行时作者:王明宇来源:《新财经》2007年第02期由于成本上升、价格波动,钢铁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部分钢种甚至卖得越多赔得越多06年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面对国际矿业霸主的我行我素,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了铁矿石的“二度天价”——自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71.5%之后,2006年再度涨价19%。

2007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目前已尘埃落定,铁矿石价格再度涨价9.5%。

世界第一产钢大国连年遭遇原材料涨价,影响的是今后5~10年的发展,整个钢铁行业生存在重重矛盾中。

产能扩张令国际预言家大跌眼镜从2000~2005年,我国钢材产量年均增幅23%,粗钢产量年均增幅22%。

过度生产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降低,200多家钢铁企业陷入亏损。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初,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控制钢铁产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应声出台。

但是,现实却令人匪夷所思。

2006年年初,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中国2006年的钢铁消耗量达3亿吨,增长28%。

据国际钢联预测,2006年中国钢材消费增幅有望达到全球总增幅的一半。

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再试图抑制钢铁业产能扩张,但中国钢铁产量似乎已难以控制。

2006年上半年,中国钢材产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全国粗钢和生铁产量都接近两亿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21%,几乎是国际预期增速的两倍;生产钢材2.2亿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26%,相当于国际预期全年产量的2/3。

这种增速令国际钢铁观察家大跌眼镜。

2006年8月,有预测认为钢铁产能可能受电力供应、原料供应和运输影响而得到控制,但多数人对增长势头可能减缓的说法并不抱乐观态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预计,2006年钢材市场生产和消费将双双超过4亿吨。

种种迹象显示,2006年又是中国钢铁高产年。

中国钢铁行业人士面对产能的持续扩张,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喜悦,反而感到危机重重,因为隐藏在兴旺背后的是盲目投资、粗放管理、资源浪费和市场危机。

钢铁行业2006年趋势分析

钢铁行业2006年趋势分析

一、2005年回顾1.钢铁工业出现供大于求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快速增长,铁、钢、钢材年均增长20%,每年新增钢产量在3000~4000万吨,占同期世界钢产量增加额的60%。

2005年1-10月份累计钢产量为2.86亿吨,同比增长26.5%,绝对量为6000万吨,而2004年全年增长了5046万吨。

预计全年钢产量增加量在6500万吨,世界上钢产量超过7000万吨的国家除中国以外只有日本和美国。

年均20%的消费增长很难持续,必然导致中国钢铁工业的供大于求。

在中国钢铁工业生产保持高增长的同时,钢铁消费增长已经有所回落。

从年均20%回落到10%,而且2004年开始供给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四季度一些企业安排检修,影响一些产量,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全年产钢3.34亿吨,比上年增加6100万吨,增长22.4%。

生铁3.2亿吨,比上年增加7000万吨,增长27.8%。

钢材3.6亿吨,比上年增加6200万吨,增长21%。

成品钢材中,铁道用材320万吨,同比增长19%;长材18360万吨,同比增长15.4%;板管带16560万吨,同比增长46.0%;其他钢材760万吨,同比增长35.7%。

2.中国仍为钢净进口国2005年1~10月份,中国累计进口钢材2193万吨,较2004年同期的2556万吨减少363万吨,下降14.2%;累计出口钢材1715万吨,较2004年同期的1014万吨增加701万吨,增长69.1%。

钢材净进口478万吨。

2005年1~10月份,中国累计进口钢坯113万吨,较2004年同期的372万吨减少259万吨,下降69.6%;累计出口钢坯61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52万吨增加262万吨,增长74.4%。

钢坯累计净出口501万吨。

从钢坯净出口对比看,10月份比9月份多出口了8万多吨钢坯,这说明虽然前期国家出台的对钢坯出口抑制性措施发挥的作用仍然明显存在,但迫于国内钢材市场的压力,钢坯出口还是出现了放量信号。

近期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http

近期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http

近期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06-08-08来源:2006-8-8一、行业动态中钢协:钢铁产能过快增长。

7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第三次信息发布会。

会上,罗冰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工业的运行态势作了概况性地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发展向好,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发展,形成旺盛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钢铁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行业运行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钢铁生产保持高水平,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今年上半年全国产粗钢19946.96万吨,同比增长18.26%;生铁19319.6万吨,同比增长20.85%;钢材22195 .18万吨(含重复材,下同),同比增长25 .78%,保持钢铁生产高水平。

上半年粗钢平均日产110.2万吨,相当于年产4.02亿吨的水平。

从发展态势分析,呈逐月上升的局面,一月份平均日产97.35万吨,六月份平均日产上升到122.06万吨,这一水平相当于年产粗钢4.46亿吨。

如果下半年保持六月份日产水平,则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24亿吨,比2005年增长20.45%,这种增幅过高的状况,应当引起注意。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这是拉动钢铁生产高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8840.93万吨,同比增长13.25%,钢铁企业库存和社会库存均保持正常水平,总体上看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不含矿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75亿元,同比增长2.3%。

但应当注意的是,钢协统计2005年底全行业炼钢产能4.14亿吨,炼铁产能3.91万吨,轧钢产能4.2亿吨。

预计全年新增产能炼铁2300万吨、炼钢2500万吨、轧钢4300万吨。

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已新增产能炼铁741万吨、炼钢1218万吨、热轧1581万吨、冷轧196万吨,这种状况说明控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仍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是产品结构向优化发展,节能降耗取得新成绩。

钢材近几年价格走势

钢材近几年价格走势

1993 年以来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1993 以来我国钢材价格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1993 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钢材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以线材为例,1993 年线材平均市场价格达到3681 元/吨;之后,随着钢材需求减少和资源的增加,钢材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跌,到1999 年线材价格降至2211 元/吨的低点;2000 年随着国民经济重新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钢材需求旺盛,钢材价格走出低谷,逐年回升。

2006 年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跌,而自2007 年起,随着全球商品大牛市的深入,钢材价格持续走高,并且在2008 年上班年达到了历史高点。

螺纹钢和线材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1993 年在需求的强烈推动下,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大幅上涨,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1 元/吨和3640 元/吨,创出了历史新高。

之后在需求萎缩和产能快速扩张的作用下,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滑,到1999 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降到2211元/吨和2342元/吨,跌幅达39.9%和35.7%;1999-2002 年价格处于低位盘整状态;2003、2004 年价格大幅回升,2004 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8 元/吨和3607元/吨,接近1993年的价格水平;2005-2006年价格又出现了下滑,2007 年开始大幅走高,直至2008 年上半年达到了5400-5500 的历史高点。

从近五年来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其波动幅度相当大。

2001 年末螺纹钢和线材价格触及历史低点后开始反弹,螺纹钢价格由2277元/吨上涨到2004 年2月的4188元/吨,升幅达83.9%;线材价格由2076 元/吨上涨到2004 年 2 月的4072 元/吨,升幅达96.1%。

但到2004年5月,在3个月的时间里,其价格跌至3000元/吨元以下,跌幅达30%左右。

翁宇庆: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且能够可持续发展

翁宇庆: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且能够可持续发展

翁宇庆: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且能够可持续发展
孙墨林
【期刊名称】《新材料产业》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 巨大钢铁产量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rn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球钢铁产量的37%,2002年到2007年钢铁的年增长率在20%左右.从行业需求的同比增长率来看,低于目前汽车的增长率和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增长率,就是说中国钢铁的增长速度低于汽车和建筑业的需求.建筑和汽车业是钢铁的用量大户,他们的需求增长带动了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使钢铁的增长速度高过能源和物流货运的增长速度,因而带来了宏观经济的不协调,也才出现所谓钢铁工业资源、环境、能源这些瓶颈效应.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孙墨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31
【相关文献】
1.需求结构“有变”品种质量“当家”——翁宇庆谈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J],
2.翁宇庆谈我国钢材品种开发 [J],
3.名词工作要体现时代要求——访中国金属学会翁宇庆理事长 [J], 张晖
4.翁宇庆:通过能源管理、技术节能推动能耗降低 [J],
5.翁宇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绿色钢铁的有关进展

中国绿色钢铁的有关进展

140165
0.185
116457
0.077
1642260
0.043
0.098
1.178
134476
0.178
111742
0.098
1605496
0.048
0.063
1.106
130272
0.223
112672
0.107
1435112
0.049
0.063
1.081
129252
0.170
137709
0.087
三、安全和健康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 在钢铁制造流程整体优化原 则下, 不仅是资源和环境负荷减轻, 也要确保生产安 全, 职工健康卫生, 与社会友好, 和谐协调发展。
冶金管理 2008 年第 6 期

目前, 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千人死亡率低于 IISI 中 的欧盟和亚洲地区成员水平( 见表 3) 。
但百万吨钢死亡率与 IISI 欧盟地区成员企业相比 差距较大。这与统计方式有关, 我国是全企业职工, 国 外是钢铁在线职工, 但我国劳动生产率过低也造成百 万吨钢死亡率过高。2006 年, 37 家大型钢铁企业百万 吨钢死亡率为 0.268, 同期欧盟钢铁企业百万吨钢死亡 率是 0.159。
本期聚焦
率并充分运用煤气的能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 2004 年宝钢股份煤气发电量: TRT36855 万 kWh, CDQ27612 万 kWh, CCPP80033 万 kWh, 煤气供锅炉发电 161672 万 kWh, 合计 306372 万 kWh。宝钢余热余压煤气自发 电占总电耗 73.9 亿度/年的 42%。
吨, 上升到 2006 年的 69 套、3919 万吨。

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doc13

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doc13

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doc13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业内人士就中国钢铁消费进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要紧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差不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差不多发生了重大变化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差不多回落到14%左右。

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不为22.61%、21.99%和25.75%。

2004年以后,我国操纵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

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

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

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

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

同比增长24.56%。

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按照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

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

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运算。

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万吨。

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

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运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1月15日 四川成都主要内容一.最近五年钢材品种的变化1. 2. 3. 4. 5. 钢材冶金质量的提高为发展品种和提高质量做出了贡献 板管带材比例明显提高 向高强韧钢发展是近年来的主要趋势 品种发展的主力已转移至企业 品种发展融入国际发展趋势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品种的任务及特点1. 2. 3. 4. 要从提高板带比为主转移到在提高质量基础上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品种的比重 质量是基础,“品牌、效益、高附加值”是品种发展追求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重点品种发展指南 发展新品种时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2一.最近五年钢材品种的变化钢铁品种主要是钢铁结构材料功能用钢包括不锈 钢、耐候钢、电工 用非合金钢、电磁 纯铁、原料纯铁、 电工用硅(铝) 钢、高速工具钢、 高温合金、精密合 金、耐蚀合金钢和 无磁钢等等。

3功能材料,万吨占钢材总量%结构材料占钢材 总量% 96.60 96.68 96.02 96.05 95.60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655.37 793.83 1212.01 1507.83 2073.013.40 3.32 3.98 3.95 4.401.% 100 120 20精炼比 连铸比 吹氩喂丝比4060800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钢材冶金质量的提高为发展品种和提高质量 做出了贡献精炼比的变化年份42.49 47 45%板管带材比例明显提高44 42 40 38 36 34 32 30 28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年份41 39 37 35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年份板管带材比%43板带比五年来板管带材比的变化60 50 40.94 40 32.99 % 30 20 10 0 2002年 板管带材比 2003年 2004年 管材比 2005年 (窄)带材比 2006年 6.58 8.88 7.48 8.79 25.48 49.265板(宽带)材比主要产钢国板带比的比较2005年主要产钢国板带比80%71.35%70%63.59%64.27%60% 50% 40% 30%48.48% 44.97%57.77%注:数据源自IISI《2006 Yearbook》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数据为2000年板带 比。

板管带材比的增加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发展的成熟期,但由于 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板材比的进一步提高还需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

6五年来主要板材品种的变化9000 8000 7000 6000中厚板 热轧薄板 冷轧薄板特厚板:厚度≥50mm 厚板:20mm≤厚度<50mm 中厚宽钢带: 3mm≤厚度<20mm,宽度≥600mm 中板: 3mm≤厚度<20mm 热轧薄板:厚度<3mm,单张 热轧薄宽钢带:厚度<3mm ,宽度≥600mm产量,万吨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冷轧薄板:厚度<3mm,单张 冷轧薄宽钢带:厚度<3mm ,宽度≥600mm2005年2006年注: 中厚板包括特厚板、厚板、中板和中厚宽钢带;热轧薄板细分为热轧薄板和热轧薄宽钢带; 冷轧薄板细分为冷轧薄板和冷轧薄宽钢带。

7中厚板中专业板的发展情况专业板的产量变化800 700造船板造船板 桥梁板 容器板专业板的比例变化22 20 18生产量,万吨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容器板 桥梁板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16 14 12 1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生产量,万吨400 600 500管线板 耐候板 锅炉板管线板300 200 100 0耐候板 锅炉板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注:专业板通常包括锅炉用板、船舰用板、桥梁用板、 压力容器用板、管线用板和耐大气腐蚀板。

82.向高强韧钢发展是近年来的主要趋势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1 970年 1 983年 1 998年 2000年 2003年 2005年 2006年70年8 月大庆 —抚顺 管线 16Mn (强度 相当于 X52) 83年起 钢研、 上钢一 厂开始 研制 X60, 91年起 应用于 陕京管 线 98年5月 宝钢生 产的 X65用 于苏丹 管线 2000年5 月宝钢 生产的 X70用于 西气东 输管线 2003年4 月起宝 、鞍、 武钢和 舞阳等4 家企业 生产的 X80用于 陕京管 线二期 工程 2005年 底鞍钢 、南钢 开始试 制X100 2006年底宝 钢试制成功 X120API钢级2006年4月起,南钢、 鞍钢、太钢、沙钢、 首钢采用HTP工艺生 产X80,用于西气东输 二线和出口俄罗斯。

92. 向高强韧钢发展是近年来的主要趋势以长型材建筑用螺纹钢为例近年来热轧螺纹钢和三级螺纹钢的产量变化GB-T701-1997 HRB335(II级) HRB400(III级) HRB500(IV级) ReL MPa ≥335 ≥ 400 ≥ 500 Rm MPa ≥ 455 ≥ 630热轧螺纹钢产量,万吨 10000 2500热轧螺纹钢8000≥ 5406000150040001000III 1209.68 21%V 3.27 0%IV 7.7 0%I 189.57 3% II 4444.29 76%20005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0年份2004年按强度级别分类的热轧螺纹钢产量及比例10III级螺纹钢产量,万吨III级 螺 纹 钢2000卡拉迪尔达坂靖边南宁北京南昌上海鄯善阿拉山口轮南西安广州乌鲁木齐初步推荐:干线管道直径为1219mm 。

支线管道直径为1016mm 、914mm 、711mm 。

输气压力12MPa 钢级:X807000公里,300万吨钢材宝特ESR宝特PESR以太钢不锈钢为例工具设备材料⑵ 发展细晶和超细晶钢,是节约合金资源、提高强韧化的基础超细晶钢 细晶钢Takaki (Iron)屈服强度γ 尺寸 再结晶轧 制 国际 TMPC碳 素钢 国际 TMPC微 合金钢 40 µm 最细 α 尺寸 15~20 µm 极限α 尺寸Morrison (Iron & low-C steel)15~20 µm10 µm(工 业) 1~2 µm5 µm(理论计 算) 0.2 µm(理论计 算)31晶粒尺寸中国DIFT 轧制⑶ 发展多相材料,注意各种相的性能差异和多相并存的最佳配合,适应性能需求的多样性,注意合理成 分选取和工艺的实施,保证多相钢的优良性能。

TMCP的发展温度,t 在未再结晶区低温部分进行DIFT(形变诱 导铁素体相变)轧制,获得超细晶F/P钢。

Tnr Ar3 α+γ Ar1热镀锌 热轧 工艺铁素体 珠光体 贝氏体Ar3 Ar1 合金化冷轧 工艺马氏体Ms DP工艺快冷TRIP工艺快冷32时间,τ⑷不断研究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非平衡和动态相变现象。

节约贵重资源(Mo、Ni、Cr……)和能源,使先进钢铁制造 技术和先进钢铁技术形成同一概念和工程。

在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中发现 的纳米化析出的现象引起超细晶化, 将传统的有害夹杂物(N、O、S)纳 米化成为第二相析出强化,发展成为 TSCR的热轧高强钢。

Q195 (GB70088)C % 0.06~ 0.12 0.050Si % ≤0.3 0 < 0.10Mn % 0.25~ 0.50 0.37ReL MPa 195Rm MPa 315~390A % 32实验钢 材平均38743433各强化项对屈服强度的贡献/ MPa200 150 100 50 0187.6046.1046.60 21.20 16.10其它50nm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沉淀强化固溶强化六道次轧卡件轧向心部组织变化F1 F2 F3 F4 F5 F650μm33E-mail: weng@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