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设计1.4《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设计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面。

2.概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图中A表示①横波,B表示②纵波。

(2)特性A波:传播速度③慢,只可以在④固体中传播;B波:传播速度⑤快,可以在⑥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

(3)波速变化在地下33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⑦增加。

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⑧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⑨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⑩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⑪莫霍界面,D为⑫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⑬地核,G为⑭地幔,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⑮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⑯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⑰气体和⑱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⑲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始终处于⑳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其范围是指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我的疑惑1.。

2.。

3.。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探究材料阅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2010年4月14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发生了7.3级大地震,在太子港城中街道上的行人和附近海洋中行船上的人震动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2.根据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判断: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3.列表分析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以及各圈层的特征。

4.岩石圈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壳?【探究归纳】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附近城市街道上的行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地理: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新人教必修1)

地理: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新人教必修1)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1.4.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一、课标解读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概念: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并以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地震波纵波<P):传播速度,可以通过、、传播。

分类横波<S):传播速度较,只能通过传播。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莫霍界面:地下千M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地下千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横波。

位置:位于界面以上。

地壳组成:由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度: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千M。

2.内部圈层范围:介于和之间,呈固态。

地幔分层:分为和。

软流层:位于的上部,这里可能是主要发源地。

范围:介于古登堡界面到。

地核分层:分为和。

特点: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外部圈层圈: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三、典题解读1.岩石圈位于<)A.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C.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D.莫霍界面以下,软流层以上解读:做本题关键在于掌握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它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

2.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解读: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有显著减少。

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导学案)第一章第4节第一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学习重点】1.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学习难点】1.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气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2.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

––––––––––––––––––––––––––––––––––––––––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1.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其内部圈层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________。

3.圈层划分依据:目前人类将地球的固体部分分为三个圈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________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知识点二:地震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纵波与横波示意图2.分类:地震波主要分为____和____。

其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____的是横波,也称____波,横波的速度____,能通过的介质是____,它使地面发生前后、__ _抖动,破坏性较强;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的是纵波,也称____波,速度____,能通过的介质是____、____、____,它是地面发生____振动,破坏性较弱。

知识点三:地壳、地幔和地核1.填空:①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E______(不连续界面)F__________(不连续界面);2.地壳:地壳是指地表至________(不连续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为______千米,与大陆部分相比较,海洋对应的地壳部分厚度________。

3.地幔:________(不连续界面)以下至____________(不连续界面)之间的圈层部分,我们称之为地幔。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内含答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内含答案)

1.4 地球的结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的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记住地球内部圈层(由内到外:地核、地幔与地壳),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3)说明地震波(纵波和横波)通过物质、传播速度方面的差异点;(4)区别地壳、地幔、岩石圈于软流层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插图、数据资料、网络、报刊等,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地球圈层结构的整体理解与认识,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教学难点】难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①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

②特点: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变化。

③分类:(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只能通过传播。

2、不连续面:①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②分类:(1)莫霍界面:地面以下 17 千米处,该界面以下,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2)古登堡界面:地下 2900 千米处,在这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123、地球内部圈层:表2.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列表分析、对比: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①组成:(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 和 。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地球表层水体组成,主要包括 水、水、 水、 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 部、水圈的 部和岩石圈的 部、②相互关系: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问题探究】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2.你知道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吗?你能解释为什么吗?【课堂练习】1.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A.地幔、地壳、地核B.地核、地幔、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2.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A.6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60—70千米3.岩石圈是指()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5.该地可能位于()A.116ºE,40ºN B .90ºE,30ºNC.南极点 D.经度180º,纬度0º6.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波A.横波 B.纵波 C.无法判别D.都有可能7.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一艘渔船上的人们感觉到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8.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圈层结构》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但你是否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地球内部由地幔、外核和内核三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本次进修将重点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帮助同砚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组成和特点;2. 掌握地幔、外核和内核的位置和作用;3. 能够诠释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

三、进修内容1.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的固态岩石层,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外核:由铁和镍组成的液态金属层,包裹在内核外部;- 内核:由铁和镍组成的固态金属层,位于地球的中心。

2. 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形成时的高温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热对流是地球内部热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导致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的发生。

四、进修方法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本观点;2. 观看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图,帮助理解各层次的位置和组成;3. 通过实验或模拟地球内部热力作用的过程,加深对热对流的理解。

五、进修评估1.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地球圈层结构的掌握水平;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内部热力作用的理解;3. 完成实验报告或教室展示,展示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钻研。

六、课外拓展1.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地球内部的更多奥秘;2. 参观地质博物馆或科学展览,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3. 进修应用地震仪器或模拟地球内部热力作用的实验,加深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对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为珍爱地球环境和增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于各圈层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是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4)运用图表及相关资料,认识并探究地球表层,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本课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

第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纵波,横渡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教材首先给出了纵波、横渡的基本特点。

图l。

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意在指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原因,划分出内部圈层。

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解析。

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为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直线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渡波速随之变化。

尤其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解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的不连续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概念;(2)掌握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及其相互作用;(3)能够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结构示意图,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2)利用实验、资料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地球科学的热情和兴趣;(2)培养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3)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圈层结构概述(1)地球的圈层结构概念;(2)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2. 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的结构与作用;(2)水圈的特点与功能;(3)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概念;(2)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征;(3)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难点(1)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点;(2)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使用地球仪、地球结构示意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3. 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特征;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2)提问:“地球有哪些圈层?”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概念,讲解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2)分析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圈层之间的联系;(3)通过实例,阐述地球圈层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地球的圈层结构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3)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精选全文

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球的圈层结构Ⅰ教材内容分析1. 课标的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部分知识点易混淆且较抽象,需要运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

3. 教材地位和作用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质学上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课本示意图,学习地理的科普知识,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地理知识,增强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往后的学习和教学,如,水循环和岩石等做铺垫。

Ⅱ学生情况分析1.对于高一的学生各人空间想象能力不等,因此教学需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形象生动地讲解抽象的知识。

2.一般学生对科普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地震是现在比较热点的话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的特征和划分依据。

2.了解地震波和岩石圈的概念。

3.初步掌握读图的方法,学会列表获取和概括文中重要信息。

(二)过程和方法Ⅳ1.通过图解的方法,分析和掌握地球各圈层的分层情况,训练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学会从图像中获取重要信息。

2.运用类比的手法解释地震波等抽象概念,运用对比手法,区分纵波和横波等易混淆的知识。

3.通过人类活动对地球外部圈层的相互作用,探究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地理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Ⅳ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概括地球各圈层的特征。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等图,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难点1.理解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规律。

2.区分易混淆的概念:纵波和横波,地壳和岩石圈。

3.画出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

2.阅读材料和相应的图表,概括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及相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

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00 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 m。

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 km 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讨论】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哪棵树里有虫子?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学生回答】啄木鸟是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

人类可以用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各圈层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原因。

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3.相关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自主学习1.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2.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填写各圈层的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地球的圈层结构进行讲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圈层的特点和作用。

具体讲解如下:1.地壳a.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b.地壳由岩石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2.地幔a.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大的圈层,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b.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组成,具有塑性。

c.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

3.地核a.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组成,外核主要由铁、镍和硫组成。

b.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500千米。

4.水圈a.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

b.水圈具有流动性,参与地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5.生物圈a.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活动的范围。

b.生物圈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生物。

6.大气圈a.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

b.大气圈对地球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维持地表温度和气候。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教学案例,如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

学习要点1.重点:A.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B.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2.难点:A.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B.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科学家主要通过对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地震波有和之分。

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和传播;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传播。

3.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的性质而变化。

4.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图1 .34),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

5.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大陆地面下平均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另一个在地下约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面。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和三个圈层。

6.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以外。

7.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千米。

8.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和。

9.上地慢的上部存在一个,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是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10. 顶部与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11.地核主要由和等金属组成,厚度约多千米。

1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和两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等。

1.3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高一上期地理必修一

1.3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高一上期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科学地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二、教材知识要点:1.地震波2.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地壳(A)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 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

(3)地幔(B)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b 古登堡面之间。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③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C)①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分层⎩⎪⎨⎪⎧C 1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 2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 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2.水圈⎩⎪⎨⎪⎧ 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尤其是陆地水3.生物圈 (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能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点拨:人们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人们不能直接观测地球的内部,只能通过地震波间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人们分析横波和纵波的变化特点,间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差异。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点拨:用图示的方法认识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位置关系。

《地球的圈层结构》 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导学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特点。

2、掌握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地震波的分类: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特点: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特点: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在地下约 2900 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1)地壳范围: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厚度: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 39—41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 5—10 千米。

(2)地幔范围: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分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核范围: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

分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气体;保护地球免受流星体和宇宙射线的伤害;调节地表温度等。

2、水圈(1)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2)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3、生物圈(1)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作用: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重点难点1、重点(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

2、难点(1)理解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

(2)区分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2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还没形成完整的地理的空间概念和良好的读图能力,也没有具备地理分析的思维,但是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图像和视频的配合下学生也应该能较好地认识各圈层及其特点,但是对于圈层结构这个全新的内容吗,要求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理解并在脑中形成圈层结构的模型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图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3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难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划分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充满了探知的渴望。

只有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吧?还记得孙悟空上天入地吧?不仅在我国,1864年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也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2003年美国的科幻片《The cord》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圈层结构导学案》

《地球圈层结构》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但你是否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呢?今天我们将进修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

二、知识概要1.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

2.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幔是地壳底下的一层,占据地球半径的大部分。

4. 外核是地幔底下的一层,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5.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三、重点内容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平均为30-50公里,在海洋上平均为5-10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壳底下的一层,占据地球半径的大部分。

地幔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组成,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很高,可以流动,这也是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之一。

3. 外核外核是地幔底下的一层,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温度很高,而且是液态的,这也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原因之一。

外核的运动也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变化。

4. 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内核的温度很高,但由于极高的压力,铁和镍依旧呈固态。

内核的存在稳定了地球的结构,同时也影响了地球的地磁场。

四、进修任务1.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各层的特点和组成成分。

2. 探究地球圈层结构对地球运动和地球磁场的影响。

3. 分析地球圈层结构与地质灾害的干系,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五、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探究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式和板块边界的特点。

2. 探究地球的地热活动与圈层结构的干系,如岩浆的形成和火山的分布。

3. 了解地球内部的地震波传播规律,探究地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影响。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地球的圈层结构,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和运动机制。

地球的圈层结构不仅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活动,还影响着地球的磁场和气候等方面。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地球科学,探索更多地球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了解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水圈、生物圈的特征和意义。

课前准备区新知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①__________不同,其中A为②__________,B为③________。

2.分界面:D为④__________,F为⑤______________。

3.内部结构:C为⑥________,E为⑦________,G为⑧________,H为⑨________。

4.圈层特点(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⑩________,大洋部分⑪________。

(2)地幔:分为⑫__________和⑬________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⑭________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由⑮______和⑯______组成。

(4)岩石圈:由地壳和⑰________________(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①氮气: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

②氧气:一切生物⑱________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⑲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有⑳______作用。

④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⑤水汽:影响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垂直分层依据: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

分层特征: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原因在于________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因而空气的________运动十分显著。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______________趋势。

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28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大气上部______下部______,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水圈(1)组成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量的97%,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陆地水:包括、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等,其中占淡水的2/3,其主要储存在(2)作用: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类型;水溶解________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满足生物需要;水循环可以调节________,净化大气;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____________和演化。

3.生物圈(1)组成:由地球生物及其__________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2)特征:生物圈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下层和________上层,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________的圈层。

思维激活1.人类花费巨资对地球内部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是什么?2.从纽约飞往伦敦的一航班,正飞行在万米高空,前方突然乌云翻滚,为躲避灾难飞行员最好采取什么方法?为什么?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探究活动】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时),火山开始喷发,喷发地点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附近约800名居民紧急撤离。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产生长期影响。

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个圈层,它到达地表时穿越了地球的哪些内部圈层?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结构?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3.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与轮船上的人的震动感觉一样吗?为什么?【反思归纳】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迁移运用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________,F是________;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在界面A~B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D是________,H是________。

(4)物质状态:D层________,H层________。

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探究活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构成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人提出: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反思归纳】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相互关系大气圈由________和______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____、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______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占有大气圈的____、水圈圈________的总称的全部和岩石圈的____【迁移运用2】读下图,回答问题。

(1)②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2)①②③④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是( )A.④ B.② C.① D.③(3)③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答案课前准备区新知梳理①传播速度②横波③纵波④莫霍面⑤古登堡面⑥地壳⑦地幔⑧外地核⑨内地核⑩较厚⑪较薄⑫上地幔⑬下地幔⑭软流层⑮铁⑯镍⑰上地幔顶部⑱生命活动⑲光合作用⑳保温紫外线天气变化运动状况降低地面对流递增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热冷反射无线电波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自然带和自然景观岩石气候地理环境的发展生存环境水圈大气圈地壳活跃思维激活1.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只是通过地震波的变化情况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成分及温度、压力等状况,这些认识都是间接的、肤浅的。

只有深入到地球内部直接对其内部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

2.从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所遇到的现象可知,该飞机飞行在对流层顶部,为了躲避灾难,应该迅速提升飞行高度进入到平流层中,因为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探究活动1.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它到达地表时,仅仅穿过了地壳。

2.如图所示: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温泉等,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3.不一样。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轮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为液态只有纵波能通过。

反思归纳岩石古登堡软流层迁移运用1 (1)横波纵波莫霍面古登堡面(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3)地壳地幔地核(4)液态固态解析解本题时要注意把读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

根据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确定E表示横波、F表示纵波。

第(4)题,对D层物质状态的回答也可通过B界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慢,横波完全消失,推测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或熔融状态。

答题时应注意物质状态与物质组成的区别。

如H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不能回答为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探究点二探究活动1.C 2.B 3.C 4.B [图中显示的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瀑布属于水圈;生物圈属于最活跃的圈层;图中各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反思归纳气体悬浮物氮氧不规则生存环境底部上部渗透迁移运用2 (1)D (2)B (3)D [本题利用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简图,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各自特点。

由图可知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

这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水圈通过水循环可以更新再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