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717f0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c.png)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皮亚杰及布鲁纳等人所作的革命性研究,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 cen-tered)”的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
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年提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 learning)”理论,即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传统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的教学建立在直接观察和外在控制的方式上,不仅无法发展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违反人类学习的“建构”本性,应该扬弃。
建构主义理念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协作性和学习意义的建构性。
阅读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搜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技能是英语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初中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内涵,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合理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031b4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c.png)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崭露头角,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解读和建构。
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知识的创新和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将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1178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2.png)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学习。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师至关重要。
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也是学习者的一种。
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师培训课程,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接受建构主义理论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与多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竞赛等形式,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面的合作能力。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培养与他人共同建构知识的意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教师的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环境、虚拟实验室等方式,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建构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提升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需要教师教育者和教师本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体育课堂教学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体育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a23615c281e53a5802fff9.png)
斗” 情境之 中。
二 、 用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下 的学 生观 指 导 体 育 课 运 堂 教 学
的阶级局限性
作为一幅描绘历史事件的作品 ,步辇图》 《 是有着其
特定 的历史意义 的。经过上面过程的讨论 , 再稍为点拨
《 步辇 图》 映了怎样 的时代 审美特征 和暴露 了作 反
引导 , 学生经讨论后 , 最后答 案便水 到渠成 :步辇图》 《 是
者怎样的阶级局 限性 ?这个问题 一提出 , 学生们便挖空
越生动 。如在一节实心球 的教学 中 , 我说 到当前 国际恐 怖组织 比较 猖獗 , 世界各 国人 民都 在呼唤和平 , 而学生 就是维护和平的军人 。我提议学生 :有没有信心用手 中 “
、
运用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下的课堂观指导体育课
堂教 学
传统 的课堂 , 教师只管完成 自己讲 的任务 , 而忽视
道 :能” “ 。我又追 问:用什么有效方法去催毁?” “ 学生畅 美。
为教师的成长主要在课 堂 ,教师 的生命也主要在课堂 ;
的外表特征 ,而且 要深人地刻 画 出人 物的内在情感变
化。即形 、 神要兼而有之。
四、 引导学生探讨《 步辇 图》 反映的历史意义 所
三、 引导学生探讨《 步辇 图》 的时代 审美特征和作者
画家 , 的作 品必 须符合统 治阶级的需要 , 他 突显帝王 高 高在上 的地位 ,通过人 物身材 比例大小 的刻 意描绘 , 显
最早反映 中国汉 、 藏民族团结 和睦的历史画卷 。作 品从
情节到形象刻画
,
都 突出了汉藏通婚事件 的政治 意义 ,
。
是汉藏友好往来和血 肉相连历史的真实写照 《 步辇图》 的创作 就是为 了纪念 、 歌颂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a7a584f46527d3250ce038.png)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到达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以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够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摄影教学的实践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摄影教学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8b02fc5da38376baf1faedf.png)
第23卷第1期2009年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 i cheng Nor m al College Vo l .23,No .1Feb .,2009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摄影教学的实践时春阳(白城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方便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认知。
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学习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对意义的建构。
本文依据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针对现阶段教学的特点,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对摄影教学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摄影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9)01201102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时春阳(———),男,白城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助教,研究方向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开发。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 m )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称之为“后认知主义”,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Piaget Jean )。
作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在指导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
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刺激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提高的过程。
知识的获得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作用已经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形成新的图式。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9e536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指以构建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以学习者本身的知识及经验为基础,通过构建和探索新的概念及观点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非常广泛,因为通过建构主义,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过程。
教师应该更多地参与学习者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意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自我提问、猜测、探究、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他人沟通合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将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比较,并自我检查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
这种启发性问题与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立体更全面的理解阅读材料。
其次,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和教育是一种社会性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语言和交流被视为平等交流和互助的手段。
通过语言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个体或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向他人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思维交流和理解阅读材料,并且可以加深对于文本的把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
每位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评估,以最大限度的增进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类比以服务于课堂辩论、以写日记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本,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680fe5531b765ce050814b8.png)
静海县2015年暑期培训作业姓名:刘宝双乡镇:中旺学校:大庄子中学您的教龄:13培训类型:骨干培训_培训学科:语文培训时间:主讲人:刘金明_培训内容:学习理论与教学作业题目: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业成绩:_____________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无论哪一种形式,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及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我得到启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中心的确立,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意义的建构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结合一些案例进行简要的阐述;?一.支架式教学的案例?支架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我在教学八年下《巴东三峡》之前,先钻研了教材,收集了一些参考资料,抓住了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此文时,我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为突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试验。
课前,我拟定教学目标为:?1.?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写作思路。
3.?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围绕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在进行常规教学之余,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基本内容:“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总体印象”待学生弄清楚后再品读:“西陵峡”,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品语言、品画面、悟谚语等;第二课时品读:“巫峡”时,抓修辞;第三课时品读:“瞿塘峡”,看两岸的人文景观,揣摩作者感情。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学生对这样的建构还是十分满意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9e49296bd97f192279e9cc.png)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达到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运用建构理论,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运用建构理论,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b6eb18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a.png)
运用建构理论,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建构理论是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指人类作为信息处理者,运用已有知识构造新的知
识体系的机制。
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时,建构主义理论可提供指导和支持,从而
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在线互动式课堂、模拟实验、虚拟实境等方式积极探究、理解和解决问题,通过
这些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概念、原理与定理,建立认知结构和概
念图谱,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交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
网络,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互动,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分享知识。
这种同伴交流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与反思能力,激发思维的活力,促进自主和协作学习。
最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情境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可以设计多种情境
化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场景、情境及应用,如基于数学的网络游戏或智能设备
编程等。
情境化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创设富有挑战
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
生在在线实验室和游戏场景中进行数学实践,让学习更加有趣和动态,为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的21世纪数学人才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db77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6.png)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
在中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中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教学、启示、应用、基本原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知识建构过程、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思考来建构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在中学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探究空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和研究来不断完善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有望推动中学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
2. 正文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构建新的理解。
这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运用建构理论,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运用建构理论,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c12793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b.png)
运用建构理论,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景,例如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使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数据处理等等。
这样的学习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真实和具有挑战性。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工具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后进行数学建模和推理,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90f839a32d7375a41780c5.png)
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桥市一中语文组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石桥一中宋丽波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已成为国内外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虽丰富,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主张:(1)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先于或者独立于学习者而存在,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具有个人性、情境性。
(2)学习观。
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就是: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学习者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知识结构→学习者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3)学生观。
学习者之所以积极主动地对面临的各种刺激产生反映,是因为学习者本身就有建构知识的潜能、动机和可能性,所以,认知或学习不是发现已经客观存在的知识、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探究、发明、建构知识的作用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但其核心就是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呢?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如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我在课前播放了刘欢的《好汉歌》,课上我这样导入:“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生:《水浒传》)俗语有云:‘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f98c20915f804d2b16c141.png)
建 构 过 程 ,即所 有 的知 识 意 义都 是 通 过 内在 表 征 过 程 主动 建 构 出来 的 ;2 在 知 识 意 义 建构 过 程 中 , () 主体 已有 的知 识 、 验 有 着 经
料 , 过 意 义 建构 的方 式 而 获得 。 得 知识 的多 少 取 决 于学 习者 通 获
根 据 自身 经验 去 建 构 有关 知 识 的 意 义 的能 力 ,而 不取 决 于学 习 者 记 忆 和背 诵 教 师 讲授 的 内容 的 能力 。 因此 。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建 强 调 以 学 生为 中心 , 生 是 信 息加 工 的主 体 . 识 意 义 的 主动建 学 知 构 者 , 非 外部 刺 激 的被 动 接受 者 和 知识 的灌 输 对 象 。 而 同时 强 调
教 师 是 意 义建 构 的 一个 环 境 因素 ,是 整 个 学 习 过 程 中学 生 主 动 建 构 意义 的组 织 者 、 助 者 , 非 知识 的传 授 者 、 输者 。 构 主 帮 而 灌 建 义 注 重对 学 习环 境 的设 计 .认 为 学 习环 境 是 学 习 者可 以在 其 中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3 1 中学 阅 读现 状 分 析
我们 正 面 对 着一 个 知 识 快 速 更新 、 科学 技 术 迅 猛 发 展 、 息 信
亚 杰 在 研 究 儿 童认 知 发 展 的基 础 上 提 出来 的 。代 表 人 物有 皮 亚
杰, 维果 茨 基 , 布Fra bibliotek 纳 。建 构 主义 认 为 :1认 识 并 非 是 主体 对 于 () 客 观 存 在 的简 单 的 、 动 的反 应 , 是一 个 主 动 的 、 断 深 化 的 被 而 不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87c8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2.png)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第一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以人类认知建构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它认为人的认知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建构而成,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知识注入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建构模式,教育者应该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便培养学生的新陈代谢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2.1 课程设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互动构建知识,高校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设计课程内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环境。
课程主题应当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并获得经验和思维慣用方式,并且与他人交流,建构共享的知识。
2.2 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是基于个体、互动和反思的。
高校教育者应该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和项目制学习等,并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创造积极学习的环境。
教育者应通过反思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反馈,改变学习目标和计划,借助评估来更好的支持学生的学习。
2.3 评估方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个体认知建构的过程,评估应当是关注学生学习进程和反思的过程,而不只是监督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校教育者应该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学生自我评估、小组评估或者口头评估等,并注意记录学生的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第三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案例3.1 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在各种学科中应用。
物理学是通常不被视为建构主义教育的学科之一。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由一个物理学教师进行的研究,她利用自主实验室和小组讨论等建构主义方法来创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以鼓励学生有效的学习物理学。
这些实验室和小组讨论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和实验性思维。
3.2 小组项目制学习在一所高等科技职业教育学院,提出结合“项目制”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作为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维护等教学活动的方案。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9aeb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e.png)
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到语言、知识和思维等多个方面,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影响与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建构主义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建构主义阅读教学的优劣势等方面探讨建构主义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理论。
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个人建构主义。
其中,认知建构主义主要强调个体认知内部建构的过程,认为人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是自行构建的。
“构建”的过程是指当个体接受到新信息时,既不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粘贴”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上,也不是完全脱离原来认知结构“搞一次旋转”把新信息“塞”进去,而是在新信息与原来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应新情境的认知结构。
也就是说,认知建构主义认为人对于新信息的理解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自主地通过感知、联想、比较和归纳等认知活动对新知识作出适应和变化。
而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即传递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加以理解,最终使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的对于阅读信息的看法和理解。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等方式,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其阅读热情的目的。
2、注重记忆。
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所读文字,并能够在未来的阅读学习中加以应用,因此要注重加强记忆。
运用适当的复习、巩固、总结、回顾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记忆模式。
3、注重思维。
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阅读材料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交流互动中,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应用其所学。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局限性、展望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局限性、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8a2222ceefdc8d376ee32a5.png)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景,即学习环境中的情绪必须对意义建构有利。
情景创设是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等同重要的内容之一。
协作,指学习过程人际关系的协作。
会话,是协作过程的交流环节。
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远程教育利用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对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轻松的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虚拟现实创建的真实情景中学习,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交流和协作,从而充分发挥创造性,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
1.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拓宽学习者非结构化经验背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化知识,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化经验背景。
必须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把它作为学习者非结构化经验背景的延伸,这样便使学习者的建构有了目标和基础。
2.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开展更广泛的协作式学习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事物,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因此,不管是认知主义理论还是建构主义理论都对协作学习给予广泛的重视。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立在社会性的基础之上,它利用最先进的卫星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实现更加广泛的协作式学习。
3.利用专家系统模拟教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无论是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还是无人工智能的CBT(computer-based learning)系统,由于所有的学生都被假设具有相同的学习基础,相同的理解接受能力,其进度整齐划一,根本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因此,为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必须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引入具有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
4.虚拟现实构建真实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
以对学习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解为基础,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者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0e3a0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4e.png)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有适应某种条件而设定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学生或教师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运用这种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
通过建构情景,以及把常用的教学方法:如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理地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其内部知识,也就是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内化。
同时按照“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更易一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全面,正确地理解。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一、进行“意义建构”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在相关的E某cel统计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把一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组的话,学习的学习兴趣相关来说就减少了好多。
再者,缺少情境的数据,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更多的深思。
如果把数据结合情境来进行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
所以我们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把E某cel中的数据参数改成各个小组在科学课中的测量学校绿化面积的数据,然后,以第一列以自然序数为值,让学习学习如何按顺序来进行填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94a3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7.png)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其核心思想强调学习不仅仅是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人经验的整合,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这一理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许多领域,尤其是科学、数学、语言学习等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策略。
建构主义的关键在于“建构”这一过程,具体而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接收信息,而是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和反思实践,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经验相结合,从而形成个人的认知结构。
在具体应用中,建构主义强调以下几个重要原则: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习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学习者的背景经验和兴趣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
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通过提问、设计任务和创造针对性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科学原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是对知识建构的一个直接体现。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PBL)和探究式学习(IBL)等策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项目式学习通常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或主题展开,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综合分析信息,最终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式学习则强调学习者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实验和反思的方式寻找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网络环境下
“自主学习”的教学课堂
一、基本环节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在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
这样做虽然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但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教师的职责就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个要素。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网络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注重信息互动、资源共享。
它使教学机会平等的原则得以贯彻,使因需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据此,我们确定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课堂的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独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
合作,信息重构——诊断反思,自我评价”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就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冲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学习为因需的自主学习。
“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按照自己设想的探索途径去学习,以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它包括教材的学习、课件的利用、网上资料的查询等。
这样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交流合作,信息重构,”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包括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交流、个人观点的探讨等。
这种既尊重个人意见,又注重互动学习的方式,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诊断反思,自我评价”意思是学习者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评价自己学习过程和方法,为今后更成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类型
(一)、情境模拟: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情景,提供给学生一个多途径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通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