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解直角三角形(1)
25.3解直角三角形(坡度、坡角)
D
4米
12米
C
30°
A
45°
E
F
B
若该路基长500米,要完成该路基需要多少土方? 若要在该路基两侧绿化草坪,每平方米草坪的造价是 50元,种植草坪共需多少费用?
一个公共房屋门前的台阶共高出地面1.2米.台阶被拆除 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根据这个城市的规定, 轮椅行走斜坡的倾斜角不得超过30°.从斜坡的起点 至楼门的最短的水平距离该是多少?(精确到0.1米)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收获经验
1、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因此,在解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对于生活中存在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关键是找到与已知 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 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作某边上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D M 6米 N C
A
E
F
B
思考:如图是某公路路基的设计简图,等腰梯形 ABCD表示它的横断面,原计划设计的坡角为 A=22°37′,坡长AD=6. 5米,现考虑到在短期内车流 量会增加,需增加路面宽度,故改变设计方案,将图中 1,2两部分分别补到3,4的位置,使横断面EFGH为等 腰梯形,重新设计后路基的坡角为32°,全部工程的 用土量不变,问:路面宽将增加多少? 5 12 (选用数据:sin22°37′≈ ,cos22°37′ ≈ , 13 13 5 D C G tan 22°37′ ≈ , H 12 3 4别忽略我哦!Ab
a tanA= b
b cotA= a
i= h : l
坡面
1、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 。
α
h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 教案 25.3解直角三角形(1)
预案:学生可能会用 求 ,问你用的是原始数据吗?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b、∠A.
生答:
(1)取原避中,用正切容易出现误差.
(2)用 .
(3)正弦或余弦.
无弦用切.
学生练习.
1. ,
,
2.
.
3.
,
.
学生思考
学生计算器计算:
(6米)
预设:
(1)直角三角形中的等量关系;
(2)在解直角三角形时,除直角外,至少需要知道两个元素,并且至少一条是边,才能求出其它的元素.
我们已经掌握了直角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就可以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
问1: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它的元素?
问2:两个什么元素?两个元素都是角吗?
问3:为什么?一边一角可以吗?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以上关系式,知道其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3)十六字口诀.
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三条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这样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板书:2.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5.3-25.4 解直角三角形
25.3-25.4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 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测量中的概念,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时,•怎样合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以及如何正确选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本节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3、正确地建立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以及熟悉测量,航海,航空,•工程等实际问题中的常用概念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1)准确理解几个概念:①仰角,俯角;②坡角;③坡度;④方位角.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关键是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3)在一些问题中要根据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主要概念】【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A90B 90∠-︒=∠︒=∠+∠得由B A对边邻边CA90B 90∠-︒=∠︒=∠+∠得由B A【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6】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ba=+;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7】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表示,即hil=。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如1:5i=等。
25.3解直角三角形
c
中,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它
a
的元素?
两个
两个元素
一边一角 √
两角
×
A bC
至少有一条边
两边
√
解直角三角形
定义: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 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题1 在Rt△ABC中,∠C=90°,∠B=38°, a =10,
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边和角。
有弦用弦,无弦用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 (4)数形结合,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25.3(1)
a, c
a
10
c sin A sin 600
20 3
3.
tan A a , b
b
a tan A
10 tan 600
10 3
3.
c a
A
b
C
(2)∵∠A+∠B=90°, ∠B=43 °21’,
∴∠A=90°-∠B=90°-43°21’=46°39’.
sin B b , b c sin B 27.01sin 43021' 18.54.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B
解: 在Rt△ABC中,∵∠C=90°,a2 b2 c2
b c2 a2 7.342 5.282 5099
c=7.34
sin A a 0.7193 ∴∠A≈46°0’. c
a=5.28
∴∠B=90°-∠A≈90°- 46°0’=44°0’.
rtabc三边关系角角关系边角关系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它的元素
25.3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第一课时)
如果知道了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 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 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 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1在Rt ABC中,C 90 , B 426' , c 287.4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A 90 42 6 47 54.
C、已知两锐角 D、已知一锐角和任意一边 2、在Rt △ABC中,∠C=90°,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a=2,b=3 (2)已知b=1,c=2 (3)已知b=4, ∠B=6°
(4) ∠A=50°,c=2
3、在△ABC中,∠C=90°,sinB=4/5,AB=20,求AC、 BC的值
交流平台
' '
a 由 cos B , 得 c
a c cos B 287.4 0.7420 213.3
b 由sinB= , 得 c
b c sin B 287.4 0.6704 192.7
1、下列条件不能解直角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直角边
)
B、已知斜边 和一直角边
☞
B
a C
(一)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1.在Rt△ABC中,∠C=90°
c
b a tanA= ⑴已知a, b, 则c=______,由___________求出 a2 b2 b 900 -∠A ∠A, ∠B=___________。
A
a sinA= ⑵已知a, c ,则b=______,由___________求出 C a c 0 -∠A 90 ∠A, ∠B=___________。
2 AB=9× =3,∠PAB=90°-60°=30°, 6 ∠PBC=90°-45°=45°,∠PCB=90°. ∴PC=BC. 在Rt△APC中,
25.3解直角三角形
=cos50° AB 2000 AC= cos 50 cos 50
AB AC
≈3111(米).
9
2014-7-14
例3一个钢球沿坡角31 ° 的斜坡向上滚动了5米,此时钢球距地面的 高度是(单位:米)( B ) 5cos31 ° B. 5sin31 ° C. 5tan31 ° D. 5cot31 °
25.3解直角三角形
2014-7-14
1
复习
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斜边,用c表示,另
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的对边与邻边,用a、 b表示 , ∠B的对边与邻边,用b 、 a表示 锐角三角函数
A的对边 sinA= 斜边
A的邻边 cosA= 斜边
B c a
A的对边 tanA= A的邻边
2014-7-14
2014-7-14 16
仰角-俯角
在进行测量时,
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
视线 仰角 俯角 视线
夹角叫做仰角; 铅 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 直 线 夹角叫做俯角.
2014-7-14
17
方位角
北 30° 东 A
西
O
45°
B
南
2014-7-14
18
课堂练习
1如图,为了测得电视塔的高度AB,在D处用高
1.2米的测角仪CD,测得电视塔的顶端A的仰角为 42°,再向电视塔方向前进120米,又测得电视塔 的顶端A的仰角为 61°,求这个电视塔的高度 AB.(精确到1米)
2014-7-14
(第 14 题)
19
2014-7-14
20
A
30°
60°
2014-7-14
25.3 解直角三角形(1)
课题:2 5.3 解直角三角形(1 )累计课时(6 )授课班级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 审核人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一些实例,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1、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三边之间关系: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关系: .(3)边角之间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C 中,∠ACB=90°,CD ⊥AB 于D ,AC=3,BC=6,求:sin ∠BCD 、cos ∠BCD 和tan ∠BCD 的值。
CB A D 二、 合作探究1.在Rt △ABC 中,∠C =90°,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已知∠A=30°,BC=8cm ,则 AB= , AC= ;(2)已知a =156, b =56,求c= ;(3)已知c =30, ∠A =60°,求a = ;像这样,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 .2、在Rt △ABC 中,∠C =90°,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已知a =20,c =220,求∠B= ;(2)已知b =15,∠A =30°,求a= .(3)已知∠A=60°,AC=3cm ,求AB= ,BC= 。
3、如图,在ABC Rt ∆中,︒=∠90C ,2=AC ,6=BC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三、 教师精点1、如图6-27,在离地面高度5米处引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成60°角,求拉线AC 的长以及拉线下端点A 与杆底D 的距离AD = (精确到0.01米).2、归纳:a:“解直角三角形”是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
25.3解直角三角形(原卷版)【沪教版】[001]
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沪教版】专题25.3解直角三角形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24题,选择10道、填空8道、解答6道.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上城区校级一模)已知在△ABC 中,∠C =90°,∠B =50°,AB =10,那么BC 的长为( )A .10cos50°B .10sin50°C .10tan50°D .10cot50°2.(2020秋•嘉定区期末)在Rt △ABC 中,∠ACB =90°,∠A =30°,CD ⊥AB ,垂足为D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AC AB =√32 B .BC CD =√32 C .BD CD =√33 D .BC AC =√333.(2020秋•嘉定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1,3),点P 与原点O 的连线与x 轴的正半轴的夹角为α(0°<α<90°),那么tan α的值是( )A .√1010B .13C .3√1010D .34.(2020秋•静安区期末)在Rt △ABC 中,∠C =90°,CD 是高,如果AB =m ,∠A =α,那么CD 的长为( )A .m •sin α•tan αB .m •sin α•cos αC .m •cos α•tan αD .m •cos α•cot α5.(2020秋•杨浦区期末)在△ABC 中,如果sin A =12,cot B =√3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6.(2020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如图,直线OA 过点(2,1),直线OA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的值为( )A .√55B .12C .2D .√57.(2019秋•虹口区期末)在Rt △ABC 中,∠C =90°,如果BC =2,tan B =2,那么AC =( )A .1B .4C .√5D .2√58.(2019秋•崇明区期末)在Rt △ABC 中,∠C =90°,如果AC =8,BC =6,那么∠B 的余切值为( )A .34B .43C .35D .45 9.(2019秋•金山区期末)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有一点A (2,3),那么OA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α的余切值是( )A .32B .23C .3√1313D .2√131310.(2019秋•松江区期中)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高,cos C =13,则△BCD 与△ABD 的面积比是( )A .1:3B .2:7C .2:9D .2:1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2020秋•金山区期末)在△ABC 中,AB :AC :BC =1:2:√5,那么tan B = .12.(2021•滨湖区模拟)在△ABC 中,AB =5,BC =8,∠B =60°,则△ABC 的面积是 .13.(2020秋•徐汇区期末)如图,点P 在线段BC 上,AB ⊥BC ,DP ⊥AP ,CD ⊥DP ,如果BC =10,AB =2,tan C =12,那么DP 的长是 .14.(2020秋•闵行区期末)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A (12,5),点A 与原点O 的连线与x 轴的正半轴的夹角为θ,那么cosθ=.15.(2020秋•崇明区期末)已知锐角△ABC中,AB=5,BC=7,sin B=45,那么∠C=度.16.(2020秋•徐汇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120°,AB=12,点D在边AC上,点E在边BC上,sin∠ADE=45,ED=5,如果△ECD的面积是6,那么BC的长是.17.(2021•杨浦区二模)如图,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线段AB与线段CD相交于点O,那么tan∠AOC=.18.(2020秋•虹口区期末)如图,图中提供了一种求cot15°的方法.作Rt△ABC,使∠C=90°,∠ABC =30°,再延长CB到点D,使BD=BA,联结AD,即可得∠D=15°.如果设AC=t,则可得CD=(2+√3)t,那么cot15°=cot D=CDAC=2+√3.运用以上方法,可求得cot22.5°的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021•嘉定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os A=35.D是AB边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CD的垂线,与边BC相交于点E.(1)求线段CE的长;(2)求sin∠BDE的值.20.(2021•虹口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CB=45°,cot B=32,BC=10.(1)求AB的长;(2)如果CD为边AB上的中线,求∠DCB的正切值.21.(2021•青浦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sin∠ABC=13,D是边AB上一点,且CD=CA,BE⊥CD,垂足为点E.(1)求AD的长;(2)求∠EBC的正切值.22.(2021•奉贤区二模)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B=4,BC=2,点D是AC的中点,联结BD并延长至点E,使∠E=∠BAC.(1)求sin∠ABE的值;(2)求点E到直线BC的距离.23.(2020秋•上海期末)如图,在△ABC中,AB=7,BC=8,AC=5,求:△ABC的面积和∠C的度数.24.(2020秋•崇明区期末)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在⊙O中,OA、OB是圆的半径,且OA⊥OB,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OC=AB.(1)求线段BC的长;(2)求∠BOC的正弦值.。
25.3解直角三角形(1)
新 楼
E
B C
某居民小区有一朝向为正南方向的居民楼,该 居民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 在该楼的前面要盖一栋高20米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 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 问:若新楼的影子恰好落在超市1米高的窗台处,两楼应 D 相距多少米?
太阳光 30°
A
住 宅 楼
新 楼
太阳光 30°
A
住 宅 楼
新 楼
B
C
某居民小区有一朝向为正南方向的居民楼,该 居民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 在该楼的前面要盖一栋高20米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 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 问:若新楼的影子恰好落在超市1米高的窗台处,两楼应 D 相距多少米?
太阳光 30°
A
A
60° B 12 D
30°
F
练习、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上 方P点处,从大楼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 的仰角为30°和60°,求飞机的高度PO
P
C
30°
A 200米
60°
O
B
1.如图,在△ABC中·,已知 AB=1,AC= 2 ∠ABC=45°,求BC的长。
A
B C
2.如图,在△ABC中∠A=30°, tanB= 3 AC= 2 3 2 求AB的长。
F B
E
C
某居民小区有一朝向为正南方向的居民楼,该 居民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 在该楼的前面要盖一栋高20米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 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 问:若新楼的影子恰好落在超市1米高的窗台处,两楼应 D 相距多少米?
太阳光
30°
A
住 宅 楼
25.3解直角三角形1
图25.3.125.3解直角三角形1【学习目标】1.复习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由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时,学会自己画图,建立模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灵活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由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建模)。
【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 在直角三角形中, 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1sin 2A =,且∠A 为锐角,则∠A=( ) A.30° B.45° C.60° D.75°3.计算:45tan 30cos 60sin -4.在Rt △ABC 中,∠C =90°,已知a =10, b =24,求(1)斜边c ;(2)求c a + .(请画图)【课堂活动】例1 如图25.3.1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随堂检测】 1.在Rt △ABC 中,∠C =90°,已知a =3, b =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2.计算 03045tan 831+-+⎪⎭⎫ ⎝⎛3.在电线杆离地面8米高的地方向地面拉一条长10米的缆绳,问这条缆绳应固定在距离电线杆底部多远的地方?【问题小结】1. 已知两边,可以解直角三角形;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建模.【课后作业】1. 在Rt △ABC 中,已知∠C =90°,a =1, c =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2. 在Rt △ABC 中,已知∠B =90°,c =30, ∠A =60°,3. 求下列各式的值.(1) 2cos30°+cot60°-2tan45°;(2) ︒+︒60cos 45sin 22;4.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12,求斜边上中线的长.【课外拓展】1.如图,在ABC △中,90ACB ∠= ,CD AB ⊥于D ,若23AC =,32AB =,则tan BCD ∠的值为( )A .2B .22C .63D .33 2.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原长竹子处3尺远.问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A C BD。
25.3 解直角三角形(1)
25.3 解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第一组25-91、在Rt△ABC中,∠C=90º,∠A的对边为a,已知∠A和边a,求边c,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c=asin AB、c=asin AC、c=a cos AD、c=acos A2、在Rt△ABC中,∠C=90º,下列条件不能解直角三角形的是()A、已知A、bB、已知a、bC、已知A、BD、已知b、sin A3、△ABC中,sin A=√22,cot B=√33,则△ABC的形状可能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4、△ABC中,若∠A:∠B:∠C=1:2:3,则a:b:c等于()A、1:2:3B、3:2:1C、1:√3:2D、2:√3:15、已知△ABC中,∠A=90º,∠B=60,a=8,则b= ,c= 。
6、已知△ABC中,∠C=90º,a=√3,b=3,则c= ,∠A= 。
7、已知△ABC中,∠C=90º,sin B=45,a=3,则b= ,cot A= 。
8、在Rt△ABC中,∠C=90º,已知a、A ,则b= ,c= 。
9、已知△ABC中,∠C=90º,∠A=60º,ab=√3,则c= 。
10、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先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AC 正好落在斜边AB 上,则折痕AD 的长为 cm 。
11、(1)在Rt △ABC 中,∠C=90º,∠A=60º,a=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2)在Rt △ABC 中,若∠C=90º,b=4,∠B=30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3)在Rt △ABC 中,若∠C=90º,a =4√5,b =4√1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4)Rt △ABC 中,∠A :∠B :∠C=1:2:3,AC=6,解此直角三角形;(5)在Rt △ABC 中,∠C=90º,BC =2√3,sin A =√3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6)在Rt △ABC 中,若∠ACB=90º,CD ⊥AB ,垂足为D ,且CD =√3,∠B=60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九年级数学(华师大版)25.3 解直角三角形(1)一、 回顾旧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掌握了不少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下面我们来把这些知识总结一下。
我们知道对一个三角形来说,有三个角、三条边这六个元素,这六个元素都是可变的量。
而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说,有一个直角元素是固定不变的,剩下的两角、三边这五个元素是可变的,但相互之间又是有关系的,我们对直角三角形的学习正是围绕这五个元素展开的。
两角:两锐角互余Rt Δ中 三边:勾股定理 边角:锐角三角函数二、探索新知我们不难看出直角三角形的角、边、边角之间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由已知的某个或某些个元素把其它的未知元素给求出来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下:Rt Δ中 ,已知:AabC B一角:∠A ∠B=90°–∠A 三边无法求出两角:∠A 、∠B (同已知一角) 三边无法求出一边:a 两角,另两边均无法求出 两边:两直角边:a ,b c =22b a +,tanA=b a ,得∠A ,从而得∠B 。
一直角、斜边:a,c b =22a c -, sinA=ca ,得∠A ,从而得∠B 。
一边一角:一直角边一角:a ,∠A ,∠B=90°-∠A ,sinA=c a ,得c ,从而得b 。
斜边一角: c, ∠A , ∠B=90°-∠A ,sinA=c a ,得a ,从而得b 。
我们可以看出在直角三角形的两角、三边这五个元素中,当已知的是一角、两角,或者是一边时是无法把其他未知元素都求出来的。
当已知的是两边或一角一边时,我们是可以把其他未知元素都求出来的。
像这样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就叫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工具就是我们前面总结的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来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两种情况:已知两边,已知一边一角,两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下课思考。
三、 运用新知让学生看例1、例2:提问: 已知什么,求什么,属于哪种情况?运用了哪些知识? 做完以后对照书本自我检查。
25.3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九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一个锐角α
求角
两条边a、b
两条边a、c
两条边b、c
无法求解
另一角=90°-β
已知
无法求解
无法求解
无法求解
两个锐角α、β
一条边a
求边
a
, B 90 A
b
a
sin A , B 90 A
c
c 2 =a 2 +b 2
b
cos A , B 90 A
c
a 2 =c 2 -b 2
在图中的Rt△ABC中,
(1) 根据∠A=75°,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
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B
BC
sin A
BC AB sin A 6 sin 75
AB
AC
cos A
AC AB cos A 6 cos 75
AB
6
75°
A
A B 90 B 90 A 90 75 15 .
tan A
一条边a一个锐角A
∠B=90°-∠A
一条边b一个锐角A
∠B=90°-∠A
一条边c一个锐角A
∠B=90°-∠A
b 2 =c 2 -a 2
a
a
b
,c
或b a tan B, c
tanA
sinA
sin B
a
b
b
a b tan A, c
或a
,c
sinA
tan B
sin B
图中∠A,∠B,a,b,c 即为直角三角
c
b
形的五个元素.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 b c
沪教版(上海) 教案
25.3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边与角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解一个直角三角形所需要的条件.2. 懂得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3. 经历自主探究确定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解一个直角三角形所需要的条件. 2.选择合理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梳理关系在Rt △ABC 中,∠C =90°,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锐角之间的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²+b²=c² .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2.回顾锐角三角比,得到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 边角之间的关系:tanA=∠的对边∠的邻边A A ,cotA=∠的邻边∠的对边A A ,sinA=∠的对边斜边A ,cosA=∠的邻边斜边A .将∠A 换成∠B ,就是∠B 与边的关系式.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1.运用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元素求得未知的元素.2.探究:在Rt △ABC 中,已知∠C =90°.(1)知道一个元素,能否求出其他四个元素?为什么? (2)知道两个元素,能否求出其他三个元素?比如:①知道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能否求出其他元素?依据? ②知道三角形中的一条边和一个角能否求出其他元素?依据? ③知道三角形中的两条边能否求出其他元素?依据?3.归纳结论: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边与角五个元素中,只需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就可以求得其他三个元素.ABCc abACDBABCD这个结论的关键是: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确定了,因此我们就能求得其他的边与角了.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关判定定理的条件中也能发现这个结论,它们是一致的. 三、课堂实践、学以致用例题1 在Rt △ABC 中,已知∠C =90°,∠B =38°,a =8,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边和角.解:在Rt △ABC 中,∠C =90°,∵∠A +∠B =90°,∴∠A =90°-∠B =90°-38°=52°.∵cosB=ac ,∴c =°8=38a cosB cos ≈10.15. ∵tanB=ba,∴b =a ∙tanB =8∙tan 38°≈6.250.(1)变式练习:把问题中的条件a =8改成c =8,你能求出其他的边与角吗? (2)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例题2 在Rt △ABC 中,已知∠C =90°,b =4.32,c =6.1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在Rt △ABC 中,∵∠C =90,∴a²+b²=c²,得22a=c -b √6.182−4.322≈4.419.∵sinB= 4.326.18b =c ≈0.6990,∴∠B ≈44°21′.∴∠A =90°-∠B ≈90°-44°21′=45°39′.例题3如果在Rt △ABC 中,∠C =90°,AD 是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C =4.32,AD=5.46,你能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吗?四、课堂总结、形成体系这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五、回家作业、巩固新知 (必做题)练习册25.3(1)(选做题)在Rt △ABC 中,∠C =90°,AD 是边BC 上的中线,若BD =√3,∠B =30°,解直角△ACD .。
市北资优九年级分册 第25章 25.3 解直角三角形+黄启胜
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 25.3解直角三角形 思考: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和两个锐角∠A 、∠B 这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1)两锐角互余:∠A +∠B =90;(2)三边满足勾股定理:a 2+b 2=c 2;(3)边与角关系sin A =cos B =a c ,cos A =sin B =b c ,tan A =cot B =a b ;cot A =tan B =b a.我们已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由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知,如果给定的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或者给定它的两条边,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解直角三角形与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所需要的条件是一致的.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例1 在△ABC 中,∠C =90°,AC =85,角平分线AD =1615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在Rt △△ACD 中,∵cos ∠CAD =AC AD =851615=3, ∴∠CAD =30°.又AD 平分∠CAD ,∴∠CAB =60°,∠B =30°.在Rt △ACBA 中,∵cos ∠CAB =AC AD, ∴AB =8512=165. ∵tan ∠CAB =CB AC, ∴CB =815.例2 在△ABC 中,已知D 为AB 中点,∠ACB =135°,AC ⊥CD ,求sin A 的值.A B CD图25.3.1解: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E . ∵AD =DB ,∴AE =CE .∵∠ACB =135°,∠ACD =90°,∴∠DCB =∠CDE =45°.∴∠CED =45°,CD =CE .设CD =a ,则AC =2a .在Rt △ACD 中,AD =22AC CD +=5a ,∴sin A =CD AD =5a a=55.例3 在正方形ABCD 中,N 是DC 的中点,M 是AD 上异于D 的点,且∠NMB =∠MBC ,求tan ∠ABM 的值.解:如图25.3.3,延长BC 、MN 交于T ,过T 作TO ⊥BM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AD ∥BC ,∴∠AMB =∠OBT .∵在Rt △ABM 中,cos ∠AMB =AM MB, 在Rt △QBT 中,cos ∠OBT =OB BT, ∴AM MB =OB BT, 又OB =12BM , ∴MB 2=2AM •BT .设AM =x ,则MB =22AM AB +=221x +,BT =BC +CT =1+(1-x )=2-x ,∴x 2+1=2(2—x )x :.解得x =13或x =1(舍). ∴tan ∠ABM =13.B A CD图25.3.2 EAD B图25.3.3 M O NC T练习25.3(1) 1.如图,在等腰△ABC 中,底边BC 的中点是点D ,底角的正切值是13,将该等腰三角形绕其腰AC 上的中点M 旋转,使旋转后的D 与点A 重合,得到△A ′B ′C ′,如果旋转后的成边B ′C ′与BC 交子点N .求∠ANB 的正切值.2.若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和等于底边上的高,求底角的余切值.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90°,∠BCD =120°,AD =2,AB =1+3,求CD 的长度.4.在Rt △ABC 中,∠C =90°,AC =BC ,AD 是BC 上的中线,参cos ∠BAD 与sin ∠BAD 的值.例4 在△ABC 中,BC 菇15,AB ︰AC =7︰8,cos C =12,求BC 边上的高.分析:由于三角形的高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因此需要分类讨论.解:如图25.3.4,过点A 作AH ⊥BC ,设AB =7k ,AC =8k .①当∠ABC 为锐角时.在Rt △ACH 中,∵cos C =12, ∴sin C =AH AC=32, ∴AH =43k .∴cos C =HC AC, ∴HC =4k .在Rt △ABH 中,BH =22AB AH -=k .又BC =BH +HC ,∴5k =15,即k =3,∴AH =123. CB AD(第1题) MA CDB(第3题) C B A H图25.3.4 CB A H②当∠ABC 为钝角时. 在Rt △ACH 中,∵cos C =12, ∴sin C =AH AC =32, ∴AH =43k∵cos C =HC AC, ∴HC =4k . 在Rt △ABH 中,BH =22AB AH -=k .又BC =CH -HB ,3k =15,即k =5,∴AH =203综上所述,AH =123或AH =203.例5 如图25.3.5,在△ABC 中,∠B =120°,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AC =7,∠EDC =60°,AE =BC ,sin A =3314,求S 四边形DEBC .解:延长AB ,过点C 作CH ⊥AB ,交AB 适长线于点H .在Rt △ACH 中,∵sin A =3314, ∴设CH =33k .,AC =14k ,则AH =22AC CH -=13k .∵AC =14k =7,∴k =12,则CH =332,AH =132.在Rt △BCH 中,sin ∠CBH =sin60°=CH CB, ∴CB =3,即AE =3.又∠ADE =180°—∠EDC =120°=∠B ,∴△ADE ∽△ABC .∴2949ADE ACB S AE S AC ⎛⎫== ⎪⎝⎭△△,4049DEBC ACB S S =四边形△. ∵AB =AH -BH =132-22BC CH -=132-2794-=5, ∴S △ACB =1534, S 四边形DEBC =150349. E D图25.3.5 CBA H练习25.3(2) 1.在△ABC 中,BC =6,AC =63,∠A =30°,求AB 的长.2.在△ABC 中,∠C =45°,D 是AC 边上的一点,且∠ADB =60°,当AD 与CD 满足什么条件时,能使△ABD ∽△ACB ?3.三角形的两埠长分别为4、5,第三边上的高为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4.在△ABC 中,cos A =0.8,∠B =45°,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3,求BC 的长.练习25.3(1)1.342.15 3.CD =2 提示:延长BC 、AD 交于点E .4.cos ∠BAD =310,sin ∠MD =10, 提示:过点D 作DE ⊥AB 于点E练习25.3(2)1.AB =12或62.AD =2DC 提示:若相似,则∠ABC =∠ADB =60°,∠ABD =∠C =45°.过点A 作AE ⊥BD ,AF ⊥BC ,则AC =2AF =32AB ,AB =2AE =32AD ,∴AC =32AD 3.()3472+或()3472-4.32,187或152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25.3解直角三角形练习25.3(1)1.在△ABC 中,∠A =30°,∠C —∠B =60°,若BC =a ,求AB 的长.2.已知在△ABC 中,AB =23,AC =2,BC 边上的高为3,求BC 的长.3.如图,在△ABC 中,高CH 是边AB 的一半,且∠B =75°,求∠A 的度数.BACH (第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3(1)解直角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解直角三角形,首先是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的关系和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在解直角三角形时,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即优选关系式.从而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锐角三角比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观察
引入新课: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台风中于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数根24米处.问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显然,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折断倒下的部分的长度为222410 =26 , 26+10=36所以,
大树在折断之前的高为36米.
2.思考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
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3.讨论复习
师白: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分别是什
么?
总结: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1)两锐角互余∠A +∠B =90°;
(2)三边满足勾股定理a 2+b 2=c 2;
(3)边与角关系sinA =cosB =a c ,cosA =sinB =b c
, tanA =cotB =a b ,cotA =tanB =b a
.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师白: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
定义:我们把由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末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例题分析
例题1 在Rt △ABC 中,∠C=900,∠B=380,a=8,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它边和角.
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那么首先要搞清楚这两个元素的位置关系,再分析怎样用合适的锐角三角比解决问题,在本题中已知边是已知角的邻边,所以可以用的锐角三角比是余弦和正切.
解:∵∠A+∠B=900
∴∠A=900-∠B=900-380=52
0 ∵cosB=
c a ∴C=B a cos =15.1038
cos 80≈ ∵tanB=a
b ∴b=atanB=8tan380≈6.250
例题2 在Rt △ABC 中,∠C=900,c=7.34,a=5.28,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当然首先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怎样求锐角问题,要记住解决问题最好用原始数据求解,避免用间接数据求出误差较大的结论.
解:在Rt △ABC 中,
∵∠C=900,∴a 2+b 2=c
2 ∴b=099.528.534.72222≈-=-a c
∵sinA=7193.034
.728.5≈=c a ∴∠A=460
∴∠B=900-∠A ≈900-460=440.
[说明] 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问题拓展
例题3 如图,东西两炮台A 、B 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 ,炮台A 测得敌舰C 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 测得敌舰C 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l 米). 分析:本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AB =2000米, ∠CAB =90°- ∠CAD =50°),那么求AC 的长是用
“弦”还是用“切”呢?求BC 的长呢?显然,AC 是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应该用余弦,而求BC 的长可以用正切,也可以用余切.
讲解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在求出后,能否用勾股定理求得BC ; (2)在这题中,是否可用正弦求AC ,是否可以用余切求得BC.
[说明] 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分析和挖掘,使学生明确在求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工具”以达到目的.
从上面的几道题可以看出,若知道两条边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第三边,进而求出两个B C
A
锐角,若知道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可以.利用边角关系求出其他的边与角.所以,解直角三角形无非以下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求其他边和角.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求其他边角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73练习1、2
2、由下列条件解题:在Rt △ABC 中,∠C=90°:
(1)已知a=4,b=8,求c .(c=54)
(2)已知b=10,∠B=60°,求a ,c .
(3)已知c=20,∠A=60°,求a ,b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的关系,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在做题目时,学生们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正确选择上述的“工具”,求出题目中所要求的边与角.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25.3(1)按照学生情况分层选作
反思:
解直角三角形是整个章节的重点,要求前几节课的基础,而且要运用于实际,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的学生对于例题的理解相对好一点,前面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相对薄弱,所以针对这点我课后罗列了一些分层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高。
3320,3310==c a 10
,310==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