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方向。

这一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围绕“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深入探讨中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两翼:内涵和特点“一体两翼”指的是职业基础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其中职业基础课程是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

技能训练课程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职业技能课程、岗位实训、职业素养课程等。

“一体两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技能训练课程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中职教育的核心课程。

第二,两个方面的课程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职业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则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变成实际应用。

第三,两个方面的课程是有机结合的。

整合职业基础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课程,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科专业方向的需求,又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三融四类:内涵和特点“三融四类”是指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以及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四种类型。

其中,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融合的三个方面;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则是中职教育的四个主要内容。

“三融四类”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旨在实现课程的整体性、开放性与系统性。

通过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促进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发展,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旨在提升课程的实际性和灵活性。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优质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优质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优质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第一篇范文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三教”改革,即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职业院校优质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力求在条理清晰、观点独特的基础上,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材改革: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在“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首当其冲。

职业院校教材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1. 紧跟产业发展: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确保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匹配。

2. 项目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教学: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突出实用性:删减冗余的理论知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二、教师改革:从“单一型”到“双师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在“三教”改革中,职业院校教师应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

为此,职业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国内外研修,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 引进行业精英: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 激励机制: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奖励,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 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技能水平等纳入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教学方法改革:从“一言堂”到“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三教”改革中,职业院校应摒弃“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表 1 学生 的 自我评价 结果
强 化 素 质教 育 , 到 “ 事 ” “ 人 ” 做 做 与 做 的 解 所 学习 的理 论 知识 。 是这 种课 程 对人 4 教 学方 法 的改进 但
学 习兴 趣 , 培养 学生 的 科学 态 度和 创新 意
识。 理论 教 学 在 强 调 基本 概 念 的 基 础上 , 突 出应 用 , 采用 多媒 体教 学 、 网络教 学 、 现 场演 示教 学等 现代 教学 手段 。
能力、 临床 决策 能 力和 循证 护理 能 力的 培
养 和训 练 。 加社 会 、 境 、 理 和 精 增 环 心 的 内容 , 调护 理干 预 在疾 病预 防 和康 复 强 中 的重 要性 。 据 临床 护理 工作 岗位 对 护 根
现 行 的课 程设 计 , 论 与实践 明显脱 神 因素 对疾 病 发生 、 展和 转 归 中的影 响 理 发
不 感 兴 趣 。 生 在 没 有 感 性 认 识 的 情 况 士知 识 、 力 、 质的需 求 , 临 床常 见 学 能 素 选取 下 , 理论 知识 难 以理 解 , 对 没有 兴 趣 , 感到 疾病 和 常用 护理 操 作为 主要 教 学 内容 , 并 的是 “ 任务 为 中 心 ” 的理 论 课 与实 践 课并 教学 此外 , 学 内容还 兼 顾到 护士 资 ~。 】 教
容;) ( 改进教学方法 ; ) 4 ( 改进教 学手段 ; ) 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 管理 ; ) 5 (加 6 ( 建立合 理的评价 机制。 7 通过 实践发现这些措施行之 有效 , 可以作为进行教 学改革的手段 。
【 关键 词】 职业教育 教 学改革 卫生 实践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30 G6
根 在 与 中 等 卫生 职 业 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悬 殊 太 握 从 事 护 理专 业领 域 实 际 工 作 的 基本 能 改 革 , 据 现 代 护理 模 式 的 要 求 , 加 强 大…, 使得 教 学 困难 , 效果 不 佳 , 过 对 国 力和基 本技 能 , 有创 新 精神 和 良好 的职 对疾 病 认识 的 系统性 和 整体 性 的 同时 , 通 强 具 业 道德… 。 调 以患者 为 中心 , 强 对学 生评 判性 思 维 增 内 职 业学 校 成 功 进行 教 学 改 革 的 范 例学 习, 研读 一 系列 有关 的 国内 外教 学模 式 改 革 的资料 , 合 当前 我们 已经取 得的 效果 2 调整 课程 顺序 结 进 行分 析 、 归纳 , 以期 形 成适 合 我 们 中等 以下 七个方 面进 行 。 1 教 学 目标 的调 整 的 培 养 , 调 可持 续 发 展 的 能 力培 养 , 强 应 职 业教 育发 展的 专业 课教 学 模式 。 体 从 离 。 具 由于 理论 课在 前 , 实践 课 在后 , 因此 当 学 习理 论时 , 生 往往 感 到很 空洞 、 象 , 学 抽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市巨 龙 塑 化有 限公 司 、无 锡 市 雄 伟 精 工 机 械 厂 、 艺 科 技 ( 锡 ) 限公 司 、 锡 模 无 有 无
东 成 塑 胶 五金 有 限公 司 等 不 同规 模 的 三
十 多 家有 代表 性 的 模 具 企 业 .主 要 与 企
作。 各个 课 程 之 间 需 要 建 立 良好 的 、 合 符 教 学规 律 的课 程关 系 . 进 行课 程 基本 单 在 元 的教 学改 革 工作 之 前 . 要先 建 立 良好 需
需要 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与教学模 式 . 需
具 生产 制造 的 关键 . 付 合格 的模 具需 由 一 数量 众 多 合 格 的 零 件 组 装 装 配 在 一 起 并 能够 生产 出合格 产 品 . 能通 过最 终 的 合 才
格验 收 。模 具零 件 根据 其 结构 、形 状 、 尺 寸、 精度 等 的 不 同 , 加 工 工艺 路 线 、 其 方法 也 不 同 . 加 工 出 合 格 的 零 件 . 般 都 要 要 一 经 过很 多 加工 环 节及 热 处理 工 艺 流程 . 其 过 程较 为 复杂 . 也 是学 生学 习和 教师 讲 这
高 职 专 论
21_ O1 2
高职 院校 课程 教学 改革 研 究 与实践
袁 小 江
( 无锡 科 技职 业 学 院 江 苏 无 锡 2 4 2 ) 1 0 8
摘要 : 以模具 设计 与制造 专业 的《 模具 制造 工艺》 程为例 , 课 进行 教学 改革 实践研 究。 基于 工作过 程 的模具 制造 工 艺 课 程 项 目式 教 学 , 以理 论 够 用 为 度 , 行 学 校 的 工 厂 式 教 学 , 过 具 体 项 目过 程 的 学 习 与 实 施 , 学 生 如 同 置 身 于 应 进 通 使 企 业 实 际 中 , 直 接 有 助 于 学 生 实 际 能 力 的 提 高 及 与企 业 要 求 的 接 轨 。 能 关 键 词 : 职 院 校 : 程 ; 学 改 革 高 课 教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职业教育是培养国家各行各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职业教育课程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改革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同关注焦点之一,如何开发出贴合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入手,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现状,探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现状1. 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在持续发力,以协助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开展中面临的难题。

例如,教育部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专业)标准,按照国家需求,各所职业院校参照标准,开发适合自己学生需求的课程,不断加强课程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难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工作也逐渐面临了新的挑战。

首先,市场需求多样化,各种新兴技术在不断涌现,如何抓住市场机遇,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架构和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此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求紧贴行业实际,对于不同行业领域的职业课程开发在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开拓视野,适应市场发展变化。

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 塑造未来发展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适应市场的需求,针对行业领域的变化,开发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可以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增加就业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而拥有一门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课程,则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求直接面对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潮流,这就涉及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者对当前市场发展和相关职业需求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题申报书范文:湖南省高职院校慕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

课题申报书范文:湖南省高职院校慕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
年度
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湖南省高职院校慕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学习特点: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懈怠。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历教育后或因对所处学校学历层次的不满或因对未来前景的迷惘或因对严进宽出毕业考核形式的无忧学习态度消极懈怠,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的的功利性较强。部分学生不适应以自主钻研为主的专业课学习形式。传统教育“一直存在着重施教主体、轻受教主体,重外部灌输、轻内在诱导,重服从社会规范的工具性价值、轻促进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目的性价值的偏差”,部分高职学生习惯了中学时期传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素质教育方式。很容易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初期就产生消化不良的状况,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后,进一步加剧了对学习的排斥厌倦情绪。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差异。学生本身虽无优劣之分,但不同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学习中摸索适于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式。
研究价值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慕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我省高职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慕课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宽高职教育的覆盖面,迎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高职教育与慕课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创建学习平台,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数字化进程,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层次;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在慕课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为高职院校开展慕课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便于慕课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推行。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愈发受到关注,各方面也开始积极探索和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相关内容。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和劳动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而进行的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1. 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课程体系的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改革需要突破课程设置的限制,根据社会需求,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教师队伍的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教学改革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1. 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2. 推进教学改革实践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建设教师队伍通过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语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研究,推进实践,建设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急需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较少。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他们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无法胜任工作。

2.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经费、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增加实践教学资源。

通过改革,可以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了改革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加大投入,建设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因此,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必要性。

研究项目课题的主要内容(1)教育目标的制定:通俗易懂、适合实际、可行可达的教育目标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研究者要充分了解社会和招聘市场规律、就业市场需求,制定出最符合职业实际和雇主需求的教育目标。

(2)课程设置的优化:职业教育的内容需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践,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质,注重实践与技能的培训,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非常重要,要采用更科学化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独立思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从课程资源库到实践基地,从现有的人才资源到企业资源,都需要充分整合利用,构建起一套高效的教学系统。

(5)评价标准的建立:针对于职业教育的性质,评价标准需要更加科学化、客观化,通过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与标准要求的比对,不断调整评价标准,以确保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达到最大的社会价值。

总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应该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力求打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职教体系。

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旨在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对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术与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在缩小。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融合。

传统上,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中职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则更加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将两者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注重其专业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传授知识,讲授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

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培训的加强。

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也需要相应调整。

中职教师需要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适应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高职教师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培训机制和内容也需要相应改革和完善。

学生评价体制的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从传统的考试导向转变为全面评价体系。

除了学业成绩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应纳入评价的范畴。

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目前仍在不断探索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理解不够深入,还存在传统观念的束缚。

学生在接受一体化教学时也面临适应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和接受这种改革。

教育资源不平衡也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困难之一,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3篇)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改革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训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1. 优化课程结构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与新兴产业、新兴职业相关的课程,减少与时代脱节、实用性较低的课程。

同时,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2. 创新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职业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

三、改革师资队伍1. 提高教师素质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实践锻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引进优秀人才职业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为标题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和培养方案,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目标与研究内容1.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研究内容(1)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研究现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如项目制教学、实践教学等。

(2)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改革研究:研究现有职业教育教材的缺陷,更新教材内容,使其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提高教学实效。

(3)职业教育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研究现有职业教育培养方案的不足,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项目实施计划1. 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手段,全面深入地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 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和目标:明确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和目标,确立研究的方向。

(2)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经验。

(3)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实证数据,分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4)撰写研究报告:在研究结束后,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改革建议。

四、预期成果与应用价值1. 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将提出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包括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和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研究背景广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提高广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四、现状分析1. 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广西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广西职业院校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设备设施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2.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广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

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实习实训环节不够充分,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度大。

3.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

同时,职业院校之间缺乏协作和交流,资源共享程度低。

五、问题分析1.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广西职业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或者专科毕业生,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

这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2. 课程设置问题:目前广西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多比较单一、重复。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所需的人才却无法得到培养。

3. 实践环节设计问题:广西职业院校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存在问题。

一些实习基地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六、对策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广西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该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来担任教师。

2. 优化课程设置:广西职业院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新兴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项目。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探析

“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探析

教学计划 , 的沿用 中专教学计划 , 有 缺乏 系统性 、 导学” 是指以“ 任务单” 为媒介引导学生 自主、 合作 科 学性 和针 对性 。理论 和 实践研 究也 相对 滞后 , 远 学习, 实现教学 目标的过程 。 任务单导学” 在“ 模式 远 不 能适 应 形 势发 展 的需要 ,成 为影 响教 学 效 率 下 , 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 也是培
关键词 : 任务单 导学;申等职业 学校 ; 文化课 ; 学改革 教 作者简介 :冯志刚, , 苏省如皋 第一职业 高级 中学高级教 师, 男 江 主要研 究方向为教 育管理 。
中图分类号 : 7 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7 4 (0 2 0 — 04 0 1 7— 7 7 2 1 )3 0 3 — 2

术的连接度 、 对能力的要求等 , 都不能适应专业的 充 分展示 交 流 自己的学 习成果 。一 般情 况 下 , 学 让 需求 ; 文化课教师不 了解专业对文化课 的要求 , 只 生通过合作讨论后 ,由小组选派一至两人进行展
教 学 实 践 研 究
21年 期 02 第3
韵西
示, 或直接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讲解。在每 板 书是否 正确 等方 面 。根据 每课考 核结 果 , 选 出 评
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能够充分 以“ 自主、 合作 、 探究 ” 为主要学习方式 , 课堂反 以“ 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馈与评价机制” 为保 障。近年来 , 随着 “ 任务单导 4 . 及时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 提高教学效 学” 模式 的深入实施 , 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管理发 果 。为了防止出现课堂气氛活跃而教学知识点却 生 了根本性 的改 变 。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环节、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热门的话题。

为了探究如何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许多研究项目应运而生。

这些项目旨在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研究项目。

一、《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该项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旨在探究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调查分析、课程设计和实践应用。

通过调查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改进。

该项目的成果将为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该项目由北京市教委主办,旨在研究如何优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调查分析、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分析现有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估和改进。

该项目成果将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奠定基础。

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该项目由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协会主办,旨在研究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

该项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调查分析和培训措施。

通过对现有师资队伍素质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估和改进。

该项目成果将为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研究项目,可以更好地探究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2020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项目一览 表

2020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项目一览 表

附件2020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项目一览表立项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参与人项目类型ZJA20001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赵丽英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杨崇英、薛聪、李建伟、闫俊岭、靳宁、樊丽重点项目ZJA20002中职思政课与疫情防控案例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侯艳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侯永华、王署光、侯文静、赵渊卓、钟玮、李杨重点项目ZJA20003利用黄河乡土文化培养中职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李晓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陈小份、王俊伟、刘盈盈、赵云飞、郭东峰、张延重点项目ZJA20004疫情后中职学生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实践研究焦红浩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朱晴、焦喆、于璐璐、席绍哲、陈喆、乔为重点项目ZJA20005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陈新峰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李长征、郭美麟、杨改红、吕秋杰、贺亚飞、杨冬玲重点项目ZJA20006基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杨金栓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薛东亮、王鹏飞、杨媛媛、史娟芬、李菁、李震重点项目ZJA20007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研究杨胜义河南省理工学校杜献、郑延武、王松虎、付亦凡、马驰、刘云鹏重点项目ZJA20008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任慧婷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郭素荣、康学亮、李继锋、蒋东霞、马红艳、李鹏重点项目—3—ZJA20009教学创新团队提升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效能的研究——基于“双元结构教师周济川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秦海燕、王署光、苏志、刘彩霞、张家金、王步宇重点项目ZJA20010校企深度融合视域下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李力厚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王怀钦、刘晶光、李梦晨、秦俊非、雷金霞、党琪琪重点项目ZJA20011提升中职班主任职业素养的路径实践研究-----基于郑州市中职班主任工作郭广一郑州市金融学校陈云雁、李美菊、焦雪花、丁海霞重点项目ZJA200121+X证书制度背景下技能大赛全员化实践研究陈红霞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马海峰、贾俊涛、郑艳红、张强林、李峰、张瑜飞重点项目ZJA200131+X证书制度与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孙蕊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张盼盼、张红延、韩志孝、张楠、张靖、贾颖重点项目ZJA20014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以中职工业机器人宋小红河南省工业学校周自斌、孙华克、曹峰、李健、赵佩佩、王园超重点项目ZJA20015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实践研究张凯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黄江元、梁礼中、陈大锋、刘云鹏重点项目ZJA20016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以模具制作技术专业为例苗连叶鹤壁市成人职业技术教研室牛新春、张婷婷、魏三营、李云、邢艳波、常建平重点项目ZJA20017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匡丽虹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程远炳、马晓玲、张玮重点项目ZJA20018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河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王真真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陆俊杰、吕淼、王会莉、李杰虎、谢晓娜、刘奇锋重点项目ZJA20019基于五环节五要素的《物联网技术导论》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李公昕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徐世国、李冉、李征、徐嵩、李俊鸽、杨超重点项目ZJA20020中职制冷与空调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柴新军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胡国喜、刘小翠、秦颖、张智慧、陈卫新、曹迪重点项目ZJA20021新时代中职生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河南省XX学校为例王建伟河南省工业学校熊民庆、高菁、毛海珍、张文彦、陈俊清、李战胜重点项目ZJA20022中职学校满足多样化生源需求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何军卿许昌科技学校黄智科、朱智胜、李晓青、高清伟、李国庆、张海涛重点项目—4—ZJA20023中职学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以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盛兴文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李必丹、贾海朝、程丽娜、李楠、蒋婉贞、王海武重点项目ZJA20024中职信息技术类高水平专业群“三对接”改革实践研究黄磊河南信息工程学校贾海朝、史娟芬、门雅范、滕桂英、常伟、李必丹重点项目ZJA20025“中职双高工程”项目建设PDCA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张战杰洛阳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室闫新波、陈敏、崔喆、王文杰、吴冬松、张晓辉重点项目ZJA20026中职学校德育融入女性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刘一凡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李立峰、崔凌云、孟凡杨、许俊霞、牛琳、贺潇重点项目ZJA20027政策工具视角下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与优化策略华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谷中秀、张瑞华、常喆、王真真、刘珍重点项目ZJA20028基于“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评价实践研究马晓慧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郭豪杰、李忠旺、曹永娣、龚向哲、聂松广重点项目ZJA20101基于技能大赛思维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K校罗素保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李艳魁、吴彦生、支德银、杨继萍、于晓峰、张未娜重点项目ZJA20102“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中职服装类专业群建设实践研究朱昀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崔蕾、花芬、淡雅琼、王伟宏、赵银燕、贺晓重点项目ZJA20103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证-赛”三位一体人宋琳琛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张发庆、周纪灿、马素珍、罗素保、李应峰、张庆杰重点项目ZJA20104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技能大赛全员化与1+X证书制度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王静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张凯、穆书样、黄江元、刘云鹏、梁礼中、高飞重点项目ZJA20105技能大赛导向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刘奇超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李向伟、冯皓、闫战伟、齐晓芳、张克强、刘玉绿重点项目ZJA20106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选手培养与班级教学融合创新研究与实践张靖辉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吴廷鑫、薛帅、杜晓燕、李水冰、孟凡超、陈卓重点项目ZJA20107基于“1+X”证书制度的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冯俊芹洛阳市第四职业高中吴明涛、闫锦、贾艳梅、李洁、陈敏、崔同辉重点项目ZJA20108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赛一体化”实践教学研究刘玉绿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林淑红、王朝欣、任丽君、赵金光、樊姿艺、刘奇超重点项目—5—ZJA20109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现代农艺专业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贺亿孝博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何培军、郝梅、梁联合、张慧娟、武娜娜重点项目ZJA20110职业技能大赛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胡云鹏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韩景丽、胡晓锋、闫克磊、栗自顺、何众生重点项目ZJA20111中职学校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训练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小翠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柴新军、胡国喜、张宝、蔡洋、季传帅、李佳颖重点项目ZJA20112以标准化、数字化资源库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张峰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周邦平、李伟、龚桂友、曹祥春、郑凯宾、许国卿重点项目ZJA20113职业技能大赛与“1+X”证书制度融合推动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张婧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张芝雨、刘煜辉、毋丽丽、孙金隆、杨一平、王洋洋重点项目ZJA20114基于“教、学、赛、职”的职业院校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韦成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穆中华、卢伟、李珊珊、王秀玄、魏君、刘延涛重点项目ZJA20115基于嵌入式应用技术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王云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凯、梁明亮、张惠敏、张颖超、王欢欢、田春雷重点项目ZJA20116赛教融合模式下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以建筑装饰工程张国胜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纳、杨扬、于胜男、查雅、赵肖丹、张福栋重点项目ZJA20117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研究韩超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以贤、杨飞、宋聪聪、孙晓敏、息海涛重点项目ZJA20118技能大赛引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垒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纪争、尤振、任越美、毛峥、杜恒、朱西方重点项目ZJA20119“三教”改革背景下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朱清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靳果、王记昌、郭素娜、杜垒、李香漪、李仁重点项目ZJB20001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车钣金技术”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姬尚崑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张辉、张道岭、张志臻、谭辉、李琨、张东豪青年教师项目ZJB20002技能大赛背景下项目教学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宋元成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张凯、杨建松、张超、陈红、朱冰、郭麟英青年教师项目ZJB20003基于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实践研究赵胜利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崔蕾、段峰、王熙军、陈大锋、张兴远、赵海军青年教师项目—6—ZJB20004技能大赛技能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有效融合实践研究——以农业机械使用与李瑾来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顾勇、赵海军、卞春芳、张兴远、陈彬青年教师项目ZJB20005中职生农机维修项目技能大赛指导策略研究与实践张兴远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谭辉、韩兴华、姚莎莎、赵胜利、李瑾来、陈军伟青年教师项目ZJB20006中职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项目全员化推进的实践与研究姚宗涛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何勇、张道岭、刘云鹏、陈彬、党令军、姬尚崑青年教师项目ZJB20007中职智慧校园建设实践研究张辉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梁礼中、代亭、胡小泊、李永康规划项目ZJB20008电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案优化研究赵鹏飞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葛硕硕、邝爱华、尹春鹏、韩义光、段逢蛟、乔雨溪青年教师项目ZJB20009楼宇智能化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融合途径的探究陈文龙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辛云昌、张洪涛、张靖辉、周泉、孙昌会、时子超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0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吴廷鑫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薛帅、邝爱华、李良、张庆杰、陈卓、时子超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1基于PBL的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培训与专业实践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刘伟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席明闰、孟凡超、辛云昌、王鹏、梁欢欢、乔雨溪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2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选手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杜晓燕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高勤华、李水冰、罗菲、崔聪丽、邵婕、张丽君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3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学校智能家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席明闰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孙昌会、尹春鹏、陈文龙、李良、邵婕、张洪涛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4以游戏美术项目进校园促进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周乐生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李向伟、张红延、崔培源、王聪慧、刘刚、杨帆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5“1+X”证书制度下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群为李向伟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王蒙、席明闰、刘奇超、尹春鹏、李喜英、李静规划项目ZJB20016技能大赛背景下新媒体方式在中职服装表演专业中的教学实践研究王伟宏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花芬、王军、朱昀、张志刚、赵伟伟、王雅红青年教师项目ZJB20017技能大赛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参赛选手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宋华纲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闫英杰、邢大伟、赵现利、僧凯规划项目—7—ZJB20018基于中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张发庆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卢芸菲、李远峰、宋琳琛、顾辰、郑书萱、任志刚规划项目ZJB200191+X证书制度下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书证融通教学实践研究梁爽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卢广峰、董丽红、杨爽、郭元芳规划项目ZJB20020基于现代学徒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四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王瑞锋郑州机电工程学校王玉发、魏慧军、杨艳霞、平永贞、李恒睿规划项目ZJB20021《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研究》蒋刘永中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珊珊、陶会勤、雷军营、平慧彪规划项目ZJB2002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刘龑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董占峰、张朝辉、杨玉茹、齐小青规划项目ZJB20023新时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研究李云飞郑州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陈鲁冰、张鸥、于荣、于晓龙规划项目ZJB20024基于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学校“四融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张爱萍郑州市金融学校孙静、谢雯、宋歌、高扬规划项目ZJB20025中职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创新路径研究李丽娜郑州市财经学校刘海鹏、王婷婷、王明飞、师蕊规划项目ZJB20026开封市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通的研究孙国营开封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陈卫宇、苏莹、雷泓霈、秦歌、郭淑萍、文柏松规划项目ZJB20027中职学校太极拳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与融合任冬梅开封市卫生学校孙亚杰、袁玉青、郭宇琛、雷童、师新亮青年教师项目ZJB20028利用社团培养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实践研究时广财尉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郑亚红、高东海、周建玲、王金顺、王胜梅、潘斌青年教师项目ZJB20029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与社团建设的互动研究何鹏开封市科技工业学校李晓静、王雯艳、张茜茜、苏彩云、张慧利规划项目ZJB20030全员化技能竞赛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叶艳霞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祁颖、马俊清、刘娜、李邵华、叶鑫宏、鲁争辉规划项目ZJB20031线上、线下结合进行人体解剖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赵凯冰开封市卫生学校张飞、崔占军、赵鑫、刘银凤、丁林、臧建峰规划项目—8—ZJB20032豫剧进中职课堂的实践研究王艳华开封电子科技学校王艳娜、葛大威、张哲芳、朱雪睿、胡杨规划项目ZJB20033中职微课教学研究任曼娟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郑继威、刘雅、王艳娜、张哲芳、韩悦规划项目ZJB20034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技能大赛全员化的实践研究弓丹丹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杨惠淋、张亚然、周亚军、张辉青年教师项目ZJB20035中职旅游专业“多元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许会颖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张永海、刘智涵、项莉、谭洁、刘丹丹、杨璨青年教师项目ZJB20036基于i博导平台的中职电商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牛永强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杨淑贞、曹清清、周会可、张艳苗、韩玛娜、尤悦青年教师项目ZJB200371+X证书制度推进中职网络专业技能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林淑红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王朝欣、牛永强、周会可、刘倩、杨淑贞、王小芳规划项目ZJB20038"KJRS"模式下中职烹饪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赵子设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张林林、苗慧慧、邹晓燕规划项目ZJB20039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李利萍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王晞萌、杨亚茜、段晓利、杨莎莎、王丽莎规划项目ZJB20040“教赛学三融合”推进技能大赛全员化的实践研究——以中职电子专业为例吴佳佳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陈军强、张佳佳、张宏杰、卫扎根、王斐青年教师项目ZJB20041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职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贾向丽栾川县中等职业学校郑红梅、杨航、李臣云、曹一凡、马永占规划项目ZJB20042“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为例吴玉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王长生、肖璐、王诗雨、徐丹丹规划项目ZJB20043中职幼师专业手工课教学成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张功岭洛阳幼儿师范学校魏和平、薛俊丹、杨会军、吕媛、侯艳、贾雅芳规划项目ZJB20044构建中职数学信息化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杨红安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任圆圆、程小强、丁文博、江娜娜、李长海规划项目ZJB20045《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研究与实践》李彦平顶山外国语学校赵媛媛、陈婉、王少钦、冯熠青年教师项目—9—ZJB20046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孙蓓蓓平顶山市职成教育教学研究室黄璐、李志、朱洁、孙丽、樊卫唯、李红伟青年教师项目ZJB20047农村学校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王花勤叶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王秋霞、宋小静、万方泱、王彪、张诤、刘启帆青年教师项目ZJB20048关于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研究何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杨彩阁、徐亚旗、朱洁、许蜀平、邓向阳、郑洁规划项目ZJB20049中职校园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研究陈希如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刘晓飞、郑丹、许冬恒、陈喜斌、姬云飞、孟令翅规划项目ZJB20050中职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刘凤德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张文清、苗耀峰、吕汝凯规划项目ZJB20051现代职业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孙铭平顶山市中医药学校张宇芳、杨小莉规划项目ZJB20052探索技能人才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创业之路张鸽平顶山技师学院李溟昊、杜新珂、薛佳乐、时影、程蕾规划项目ZJB20053农村中职学校实施“五步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杨为敏汝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郭翠娟、樊云飞、程克强、赵伟杰、胡要智、马倩倩规划项目ZJB20054中职学校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窦超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静、郜洋、端木丹玉、胡燕、郭丽娟、潘艳青年教师项目ZJB20055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朱佩志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祁军政、杜玉广、师丽娟、冯小雪、宋陶、苏杨民规划项目ZJB2005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刘景福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王勇、张素青、曹碧玉、李小敬、陈红梅青年教师项目ZJB20057如何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形成职教特色德育教育体系研究王帆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勇、蒋海岭、刘宇、周园园、李晓丹青年教师项目ZJB20058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干预方法运用的探索与研究王稳当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张飞科、刘哲会、亢小庆、孙艳敏、侯廷宾、张国辉规划项目ZJB20059“智慧校园”环境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研究林建国安阳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袁艳军、徐安龙、朱莉莉、郭晖、王翠霞规划项目—10—ZJB20060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无痕德育实施策略研究常文君林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常文君、刘建东、郭成根、郝广文、谢予倩、张亚卿规划项目ZJB20061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与幼儿园岗位对接的研究黄山霞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黄山霞、赵凤乔、王海军、孙彦淑、王依青年教师项目ZJB20062探究中职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胡玉琴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张红英、杨磊、薛林莉、张良、陈海兵、康景献规划项目ZJB20063中职语文教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史素敏鹤壁市成人职业技术教研室高明珠、王会敏、陶丁绫、梁丹、白雪亮规划项目ZJB20064教赛融合中职教学培养的实践研究张慧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周元琳、赵朝阳、刘凯、陈海兵、孙绍华、赵玲玲规划项目ZJB20065中职学校性教育走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王秀丽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张连强、王会敏、辛酉、刘娅辉、龚攀规划项目ZJB20066以活动为载体的中职生德育生活化模式研究孙志华鹤壁工业中专冯京铭、郭拴法、马军星、郭恒、李海鹏、魏三营规划项目ZJB20067中职学校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任务式育人模式的研究贾振国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文华、冯光明、陈强兵、乔艳、赵文娜规划项目ZJB20068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研究李琼琳获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闫凯凯、李丹、张忆江、周君、聂新生、李新青年教师项目ZJB20069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实践研究杨梅珍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邓清亮、高钰行、张艳、耿景瑞、刘青、李志刚规划项目ZJB20070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中职学生作业达标模式的实践研究伍治国新乡市牧野区职教中心李文延、贾如连、陈荆荆、黄胜利、王胜文、李定杰规划项目ZJB20071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研究李红燕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任瑞俭、朱纪领、杨金字、张明娜、刘志坤、李霞规划项目ZJB20072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彭浩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马宏斌、闫光、郝晶晶、李慧、周冰雁规划项目ZJB20073“1+X证书制度”导向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李媛媛新乡卫生学校廉莹、李霞、周素民、杨晓艳、张茜、张奕格规划项目—11—ZJB20074借线上教学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朱毅民新乡市职业教育教研室王新、周宝星、牛卫红、魏真霞、李学亮、刘兴春规划项目ZJB20075网络平台在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中的应用和实践研究赵文亮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师金灵、郭建华、郎云峰、郑维丽、段玉香规划项目ZJB20076心理正念训练对促进中职教师职业成长的应用研究崔连玲新乡县职业教育中心秦海燕、刘真焕、田克龙、孙敬芳规划项目ZJB20077基于“双元”培育模式下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范学刚焦作市教育局刘海利、霍欣宇、刘素梅、许月清、徐博、谢家鑫规划项目ZJB20078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郭永梅焦作卫生医药学校杜军、王阳阳、侯云云、李环、孙秀娟、原方规划项目ZJB20079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张继红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吴林强、苏姗、胡贝贝、白玉、程宏英、施中的规划项目ZJB20080对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以J校为例付银风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白玉、邱蓓、马良俊、邓苗青规划项目ZJB20081终身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段安斌焦作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霍欣宇、刘素梅、赵凌云规划项目ZJB20082河南省中职养殖类专业教学标准升学版与就业版的建设研究与开发张鹏飞博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张鹏飞、林花荣、张春霞、邱致杰规划项目ZJB20083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翟绍媛武陟县职业教育中心王静、王新新青年教师项目ZJB20084学分制在中职学校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运用和探究田佳佳焦作护理学校冯卫娟、李爱国、王超、张抗、朱祥凤、薛盼玮青年教师项目ZJB20085“1+X”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赵国庆焦作市教育局岳永亮、田慧、苏姗、侯雪瑾、李护林、岳晓萌规划项目ZJB20086依托技能大赛塑造中职生工匠精神的研究董红英修武县职业教育中心张兆群、范凤云、周卫球规划项目ZJB20087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培养模式探索刘田果焦作护理学校薛盼玮、刘文涛、原菲、来庆庆、田聪聪、郭小杰青年教师项目—12—。

高职教学探究实践报告(3篇)

高职教学探究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教学探究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 实践目的(1)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改革(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

(2)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3)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

3. 教学评价改革(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四、实践效果分析1.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2. 教学效果(1)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3)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探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中职教学改革实践(3篇)

中职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教育需要进行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职教学改革实践。

一、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

例如,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增加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2. 强化实践教学。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入企业项目。

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采用项目教学。

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

2. 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引进高技能人才。

通过引进高技能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改革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 完善评价标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过程评价。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

3. 融入职业素养评价。

在评价体系中融入职业素养评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2. 开展订单式培养。

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中职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3篇)

中职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然而,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课堂教学变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中职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

一、中职课堂教学变革的背景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日益严格。

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 教育理念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更新。

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在技术手段上相对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二、中职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1. 转变教育观念(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改革课程设置(1)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开发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和地方产业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翻转课堂。

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教师则在课前提供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实施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与实践研究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与实践研究

40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与实践研究曹新锋,吴丽华,王振贵(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升级本科层次,原针对于专科层次的课程设计势必要进行系列化的改革,以适应办学层次的转型升级。

结合现实需求文章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改革策略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 oi:10.3969/j.issn.1673-0968.2021.06.012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行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推进我国高端职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部署,部分省市高职院校升级本科层次。

升级后的本科职业教育课程势必要进行系列化的改革,以适应办学层次的转型升级。

本科层次除了基础技能的学习,更多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高端技术难题的解决能力。

结合现实需求本文将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立体裁剪》课程为例,进行阐述和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1 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系统设计课程1.1 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系统设计课程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引入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着重考量目标、方法、手段、资源几个方面。

课程目标设计主要考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教学过程中优选项目式、分层教学、演示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在线课平台、实物投屏、仿真软件、云班课等教学手段,配备完善的课程资源如教材、教辅、数字化资源等。

考核设计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增加对线上课程学习的考查。

在整个教学的实施中从课程基础、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教学组织、课程考核、教学效果 7 个方面设计质控点,围绕质控点,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及时预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几项改革措施,以期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机制;理论研究;师资队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教育改革步伐也随之加快。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现今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部分只注重专业课教学,忽视了文化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重专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一、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文化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有三方面意义:(1)完善知识结构,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专业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而文化课以多样的素质教育为主;(2)培养能力,文化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3)丰富学习底蕴,文化课有将各种学习经验融合成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作用,丰富学生底蕴,形成文化知识。

二、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职业学校发展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办学实力迎来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

文化课是职业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课程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这也意味着教学课程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

教学课程的内容是学生接受的知识,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向及结果来自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两点才是教学课程内容的关注重点。

所以,教学课程发展是文化课程改革的原因之一。

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文化课程改革的统筹者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而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和指导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我国文化课程管理政策,实行课程改革督导检查和课程成果申报评审两项机制,对教学方案、学习标准等及时评估审查;第二,为引导职业学校工作者亲
身参与到文化课程改革工作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第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当地教育机构组织课程改革联络员工作方式,实现课程改革工作一体化流程,实现改革高效、有序进行。

(二)文化课程改革机制
职业学校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应以教育行政部门为统筹,以职业学校领导者为主导,制定以专业类别为实施层面的文化改革机制。

其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第一,由学校领导制订文化课程改革战略计划,由教师制订文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使文化课改革与专业课改革同步进行,所以在实施方案中要有强有力的实际操作性;第二,在文化课与专业课共同改革过程中,两课教师要及时沟通,加强文化与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兼具文化课与专业课能力;第三,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文化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奖励机制和考核评审,使教师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文化课程改革理论研究
地方教育机构是文化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及时推广研究成果的有利途径,在开展文化课程研究活动时,要突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顺应当下教育改革的整体步伐,以符合现今人才教育要求为最终目标。

职业学校在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应以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组织学校教师开展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

(四)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中间力量就是教师,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课程,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文化课程改革理念、理论素养及专业技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教师的积极性关系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可以实行奖励机制,例如将课程改革研究成果列入教师职称评审的内容中,通过课程改革激发教师的专业技能成就感。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顺应我国整体教育改革步伐的,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促进职业学校的稳步发展,更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建立改革机制、开展研究活动、加强师资建设,以培养出更多素质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
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 •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1(9).
[2]陈庆合,高源,刘京文.基于能力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研究[J]. 职教论坛,2011.
编辑赵飞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