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提纲 新人教版
201x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6《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
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 一、导入....想一想...:.你喜欢什么花......,.说说理由....?.我喜欢..._____.....,因为它_________。
..............咏荷花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乐府民歌....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
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
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

陋室铭考纲、大纲描述要求学生能阅读理解古代诗歌名篇,做到熟读成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
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学情分析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兴趣,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缺乏了解,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刻挖掘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中感情重点借助诵读、背诵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情感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导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背诵诗歌思(1)大声朗读课文,并用双色笔标注疑难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诵读。
(2)理解重点字词1 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 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 10、孔子云.:(3)翻译句子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孔子云:何陋之有(4)思考问题: 1、本文名为《陋室铭》,结合相关语句谈谈房子是一间怎样的房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结合3 刘禹写《陋室铭》,仅仅是为了描绘一下自己的房子吗?议小组内议上面思考题的内容,讨论出最佳答案。
展学生展示诵读学生展示问题的分析评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检仿写课文,为本班写一篇“铭”。
用———————————————————————————————————————9.B。
(拜:授予官职。
)10.C 11 有影响,被贬为江州司马。
12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教学反思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小结提高美丽的莲花绽放在作者的心中,生活中的黑暗染不了他那一颗犹如莲花一样的纯洁之心,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这一点,远方绽放的最美丽的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优点:
缺点:
改进措施:
作业布置
完成对应练习,预习下节内容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爱莲说●教学设计: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板书课题及作者)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蕃濯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者也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讨论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讨论明确:不是。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章的整体把握能
②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力,最后通过互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 设 计 板 书 表 现 出
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来。再次提醒学生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查阅资料、了解背
A、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景对于理解文本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课题:16、短文两篇(爱莲说) 年班:七年级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入
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 由文而识人,更认
“赞美”
识一种风骨,树立
C、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 精神的榜样。同时
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 自然穿插对"托物
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 言 志”的讲解。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D、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
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
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
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5)总结课文
A、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生字、文言词语及文学常识;体会莲花的象征意义;诵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莲的高洁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课前预学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周dūnyí()可爱者甚fán()yū()泥zhuó()清lián()xiè()玩噫()鲜()有闻二.识记文学常识。
1.《爱莲说》作者(1017-1073) ,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他是宋代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周元公集》。
2.标题中的“说”,表示一种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事物或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的问题。
三.识记文言词语。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说”是一种兼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体,请试着将《爱莲说》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离”,抄录在下面。
在诵读时注意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进行处理。
记叙的句子:描写的句子:议论的句子:抒情的句子:五.强化识记文言词语。
请父母或同学帮忙,将需要识记的文言词语一个一个听写过去,直到熟记。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一.检查朗读。
一是注意节奏,二是不同表达方式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语调朗读:记叙句要读得平静;描写句要用赞美语调读;议论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读出对“菊”的惋惜,对“牡丹”的厌恶,对“莲”的赞颂和向往;抒情句也要根据所抒之情的特点来读。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四单元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第四单元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三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2)、知识目标:①、了解“说”的特点。
②、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③、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能力目标:①、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②、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二、教学方法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质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通过问题设计,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通过插图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莲花的美。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距离是 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
-a 和 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优点:
-a
-2 0 2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学 反 思
作业布置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
数缺,点例:如
6
和-6,2
1 2
和-2
1 2
,都是互为相反数,也
就是说 6 的相反数是-6,-2 1 的相反数是 2 1 .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背诵默写《爱莲说》
教学手段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法与学 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每一次谈起荷花, 印入脑海的就是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修改意见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红”。很多时候都觉得莲花在碧水蓝天中活出了自己的天地,活的高傲优雅, 不知不觉就会被他深深地吸引,每一朵荷花前世也许就是美丽的女子,姿态优 雅,端庄大方,她的美是众人皆知的,而周敦颐则用它来自比,我相信他也想 和荷花一样,不问这黑暗的世道,不求这难熬的命途,生活就是要仰望蓝天, 带那一丝纯洁的蔚蓝,在天地间舞自己最美的身姿。 二.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 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 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 品质。 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 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 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6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第一课时《爱莲说》【导学过程】一、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课题:爱莲说课时: 1一、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短文,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八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关于教法的分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鉴于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选用讲授法和讨论归纳法进行授课,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投影、挂图作辅导手段,尽可能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提纲 新人教版

第16课《陋室铭》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2 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陋室的特点3 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化内涵【重点难点】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化内涵【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文体常识:铭(拼音:míng)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深入学习(1)大声朗读课文,并用双色笔标注疑难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诵读。
(2)理解重点字词1 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之乱.耳..琴 8、无丝竹9、无案牍..之劳.形 10、孔子云.:(3)翻译句子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孔子云:何陋之有(4)思考问题:1、本文名为《陋室铭》,结合相关语句谈谈房子是一间怎样的房子。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主人。
3 刘禹锡写《陋室铭》,仅仅是为了描绘一下自己的房子吗?【小组活动】:小组自己设计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小组展示三个问题的分析过程【堂测堂练】仿写课文,为本班写一篇“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导学提纲

《爱莲说》导学纲要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领悟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
3、认识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朗诵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二、要点词语解说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4、陶后鲜有闻5、濯清涟而不妖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7、宜乎众矣8、晋陶渊明偏爱菊9、出淤泥而不染三、理解性默写1、描绘莲花高洁朴素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一文顶用来比喻君子不与肮脏世风狼狈为奸,又不高慢自许句子是,。
4、公园花展,赏析牡丹的人总比赏析其余花的人多 ,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嫌弃的句子是:,?6、描绘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照,集中表现莲高洁质量,此刻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狼狈为奸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8、比喻君子美誉远扬的语句是:。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畅事理,不依附显贵的句子是:,。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顾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叹息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四、要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采纳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绘和赞叹寄寓着他如何的思想感情?2、下边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剖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攀高接贵的肮脏世风的唾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采气质等方面描绘了莲花的超常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畅事理,行为正直,因此美誉远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准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段文意,并能背诵第一段课文。
3、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段文意,并能背诵第一段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四、课时安排五、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和古诗导入)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莲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赞美莲的古诗很多,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的“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来欣赏一下他眼中的莲是怎样的。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是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不长。
《爱莲说》就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敦颐集》《太极图说》《通书》传世。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完音后全班齐读,读准字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亵玩(xiè)隐逸(yì)颐(yí)噫(yī)鲜有闻(xian)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二)爱莲说教学案(表格式,1课时)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5、作者赋予莲花的品格。
6、探究作者借莲,赞美谁。
目标导学三:品味提升,拓展延伸
1、找出本文中的议论,探究。
2、骈句探究
3、文中提到“菊,牡丹”有何作用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读了这些语句,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二)爱莲说教学案(表格式,1课时)
课题
16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时
2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具
幻灯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学生在教材中勾画:
预设引导:第二自然段对菊花、牡丹做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根据教师讲解,尝试回答:
预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讨论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教师总结: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答: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 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本文有两种写作手法,总结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答: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主备人
备课 成员
七年级语文组全体
备课时 间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课题
爱莲说(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教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标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爱莲说》,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做一 个品德高尚得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背诵默写《爱莲说》
教学手段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法与学 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每一次谈起荷花, 印入脑海的就是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修改意见
K12最新资料
红”。很多时候都觉得莲花在碧水蓝天中活出了自己的天地,活的高傲优雅, 不知不觉就会被他深深地吸引,每一朵荷花前世自比,我相信他也想 和荷花一样,不问这黑暗的世道,不求这难熬的命途,生活就是要仰望蓝天, 带那一丝纯洁的蔚蓝,在天地间舞自己最美的身姿。 二.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 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用作使动,它使宾语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题,“乱”和“劳”都是 形容词,在这里意思分别是“使……扰乱”“使……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二、体裁点击:
“说”:一种既可以议论为主,又可以记叙或描写为主的文体,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以议论为主的如韩愈《师说》,以记叙为主的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描写抒情为主的如周敦颐《爱莲说》。
【导学流程】
一、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自由读文。
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2、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
(注意下列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探究莲之魂:(内在美)
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涵的君子品质,请把描写莲花的句子与揭示君子品质的句子连线。
莲君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植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感情作用
莲花花之君子者赞美主旨
(周敦颐)
菊花花之隐逸者惋惜正衬
(陶渊明)
牡丹花之富贵者讽刺反衬
(世人)
托物言志→高洁志趣
【堂测堂练】
1、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仿照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爱------ ,因为
它------”的句式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