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堂实录(含《南安军》《别云间》)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3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3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课堂实录(课前播放歌曲《跳动的心》,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生1: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2: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师:很好!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还了解了其作品的风格。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师: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诗歌的?生(杂):先划分节奏,正确朗读,然后翻译全诗,理解主旨。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课堂实录(课前播放歌曲《跳动的心》,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生1: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2: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师:很好!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还了解了其作品的风格。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师: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诗歌的?生(杂):先划分节奏,正确朗读,然后翻译全诗,理解主旨。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首诗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它描绘了作者在零丁洋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这首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感受诗词的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内涵。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1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艺术美,把握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感受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坚贞不屈的气节、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难点: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艺术美。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品析教学法学法:朗读、背诵、品析、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助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想:围绕“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结合课题“古诗文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前课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品味诗歌意境,艺术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古典文化的瑰宝。

下面这些诗词,那句最触动你的心的?这些诗歌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国主义。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便是这样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爱恨交织的爱国热情吧!(板书题目及课题)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B.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E.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F.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G.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2.介绍作者及作品: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至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6

23诗词曲五首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诗词诵读技巧并背诵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名句,培养一定的想象力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对诗、词这两种文学体裁已经很熟悉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面,我们将接触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曲,一起来看看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1.文学常识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文学家。

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2.字音:寥.落(liáo)惶.恐(huáng)兜鍪..(dōu móu)冢.(zhǒng)雉.(zhì) 舂.(chōng) 瀚.海(hàn) 踌躇..(chóu chú)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什么主旨?【交流点拨】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分为几部分?起过渡作用的是哪句诗?【交流点拨】两部分:咏雪→送别。

起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什么主旨?【交流点拨】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中原;神州已非我所有;引出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九年级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山西省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师:我们的第三个任务是关注拓展阅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大家都看了拓展阅读资料没有?生:都看了。

师:那我来考考大家,快问快答。

拓展资料中文天祥的相关经历侧重他的哪段经历?生:被俘。

生:绝食。

生:宁死不屈。

生:抗元。

师:是的,我们侧重介绍了他的抗元经历,失败被俘后宁死不屈。

那夏完淳的经历跟文天祥的一样吗?生:一样。

生:差不多。

师:夏完淳一样是抗战失败被捕,宁死不屈,英勇牺牲。

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去世时年龄较大。

师:谁英年早逝?生:夏完淳。

师:对。

夏完淳就义时只有十七岁,当时他已抗清几年?生:三年。

三年羁旅客。

师:文天祥就义时多少岁?生:47岁。

师:他被俘时已经抗元几年?生:四年。

干戈寥落四周星。

师:看来大家确实关注了拓展材料。

我们再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运用拓展材料。

二、合作探究屏显:文天祥的两首诗,哪首写在前面,哪首写在后面,理由是什么?师:我们先看一下投影的同学的看法:《过零丁洋》在《南安军》的前面,因为《过零丁洋》是被俘的第二年写的,《南安军》是宋朝灭亡时所写的。

其实《南安军》也时被俘的第二年写的,这个答案还不足于说服我。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看看谁的理由更能说服别人。

师:讨论交流结束了,哪一个小组派个代表说一下?生:我们组觉得《过零丁洋》是在《南安军》前面写的。

《南安军》是1279年5月4日出大庾岭时经南安军时写的,《过零丁洋》是1279年正月被押去劝降南宋时写的。

师:这个答案比较能说服我了。

《南安军》的写作日期书上很明确,《过零丁洋》只说是在他被俘第二年写的。

那是1279年初,当时他被押往崖山,元军希望他能说服陆秀夫他们投降,途径我们虎门大桥旁的零丁洋的时候,文天祥写下了这首明志诗表示拒绝。

1279年二月初六崖山战役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蹈海殉国,这标志着南宋的灭亡,显然《过零丁洋》作于崖山战役前。

还有一个词语可以给我们启示,就是“北行”,南安军在江西,零丁洋在广东。

师:我们等一下学习这三首诗就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二、三首分别是:生:《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

三、课堂探究(一)品其言师: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内容?屏显:(一)品其言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内容?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生:被俘师:都写到被俘。

我们来看一下,哪一首最明确?生:第三首,写了“今日又南冠”,“南冠”表明了被俘的身份。

师:其他两首呢?生:第一首的“身世浮沉雨打萍”和“零丁洋里叹零丁”。

师:没错,这两句都有暗示。

那第二首呢?生:归乡如此归。

师:怎样归啊?生:被押解着归。

师:确实如此。

我们同学发现,三首诗都表明诗人都是以俘虏的身份写下这些诗的。

我们再找找有没有其他的内容是三首都写了的。

可以先找找看有没有三首诗都写到的词语。

生齐:山河!师:三首诗共同写到了山河,他们诗中的山河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生齐:第一首是“山河破碎”,第二首是“山河千古在”,第三首是“山河泪”。

(老师板书)师:这个“山河”指的是不是大山和大河?生齐:不是。

师:那指的是什么?生齐:江山,国家。

师:文天祥的那两首提到山河是自相矛盾吗?第一首说“山河破碎”,后一首却说“千古在”。

生:山河在我心中永存。

师:山河在哪里?生齐:在心中。

师:在谁的心中?生:在诗人的心中。

生:在人民的心中。

师:其实后面跟的那一句“城郭一时非”更强调了这一点,用“城郭”跟“山河”对应,城池暂时换了主人,但国家仍一直在人民的心中。

师:我们再看看夏完淳的“山河泪”,如何理解?生:山河落泪。

生:为山河落泪。

师:到底是山河落泪还是为山河落泪?其实都说得过去,但归根结底是人落泪,就像“感时花溅泪”一样。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为什么要落泪呢?生:因为国家灭亡。

师:因为国家灭亡,还因为自己已经再也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杜甫的《蜀相》有这么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后世英雄都为之落泪的啊,何况亲历的本人呢。

这泪就是英雄泪!师:这三首诗还有没有写到共同的内容?生:故乡。

师:故乡后两首有写到。

第一首没有。

再找。

生:死。

师:是三首都写到吗?按顺序说一下吧。

生齐:第一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二首是“饿死真吾志”,第三首是“已知泉路近”。

师:文天祥视死如归,要让自己的忠心映照史册。

他甚至在被押解经自己的家乡时绝食几天,希望能够饿死在家乡,可惜押送离开了家乡,还没有饿死。

夏完淳也不怕死,只是遗憾要离开家乡。

面对死亡,他们都是很坦然的。

但是如果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他们会不会选择活下去?生:会。

师: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一篇文章有讲到生与死的抉择,大家还记得吗?生:《鱼我所欲也》。

师:大家背一下关键的那几句。

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他们的选择其实就是“舍生取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三首诗其实可以概括为——英雄绝唱。

(板书)(二)悟其情。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三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先找出抒情句。

生齐:第一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首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第三首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师:我们依据抒情句结合全诗可以判断诗歌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大家按格式归纳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屏显:2.结合抒情句,归纳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格式:写(叙述)了,表达了感情。

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写了第一首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第一首的怎么概括,也可以给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同学一点示范。

(生参差回答,师归纳。

)屏显:《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师:请同学们以这首为参考,继续完成后面两首。

(师巡视完成情况,大部分同学完成后,请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

)生:《南安军》写了作者被押解回南安军是绝食的经历,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别云间》写了作者抗清被俘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对故乡的留恋,以及以死报国的雄心。

师:大家说同学归纳得怎么样?生:很好。

师:确实很好,叙事和感情两部分都归纳准确。

跟老师现在投影出来的表述不太一样,但他的也是正确的,我们只要答到要点就可以了,不必完全一样。

对照一下自己的,看自己有哪些没有写到,补充一下。

我们必须掌握如何概括一首诗的思想感情,最近五年广州市的中考诗歌鉴赏的考查都是考思想感情。

屏显:《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师:最后,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作者。

写出这样诗歌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先请齐读第一、二首,然后请说说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再齐读最后一首,说说夏完淳是个怎样的人。

没回答过的两边的组一桌归纳一个词语接龙下去。

屏显1.结合阅读链接所提供的资料,再读诗歌,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文天祥是一个的人。

夏完淳是一个的人。

生(分别齐读后接龙):文天祥爱国、效忠祖国、宁死不屈、忠贞、大无畏英雄气概。

夏完淳誓死抗清、勇敢、坚贞不屈、年少有为、舍生取义。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师:刚刚同学们概括时,我留意到有同学听到“舍生取义”这个词时,马上说“放上面也可以”,确实可以。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除了夏完淳的年少有为,以及他们抗清抗元的不一样,其他的词语完全时可以互换的,因为他们的英雄气质、英雄情怀时完全一样的,这单看他们的舍生取义就可以看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再齐背一遍《鱼我所欲也》中的那一小段。

生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文如其人。

我们通过诗歌记住这两位民族英雄,因为他们留取了丹心照汗青。

我们来看看我们最后一项任务——屏显:(三)读其人。

2.对话诗人:以“文天祥(夏完淳),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

师:同学们看到不少于150字马上想到了什么?(微博)对了,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微博作业,写在微博本上,再次感受革命志士舍生忘死的情怀。

下课。

板书:附阅读链接:(一)文天祥简介、经历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47岁。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爱国诗人,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0岁中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光元年(1278)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文山先生全集》等。

作者抗元相关经历: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被扣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