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の戦国时代

合集下载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日本国内各个地区的大名之间互相争斗,世称“战国时代”。

这场为了争夺统治权利的战争持续了约150年,直到终于有一个强大的领导者统一了日本,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战国时代的背景在战国时代之前,日本的权力基本上都掌握在皇室和贵族手中。

然而,在14世纪末的南北朝时代,日本内乱不断,国家逐渐陷入分裂和混乱。

到了15世纪,随着对农耕技术的改进以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贵族不再是唯一的统治阶级,而武士们逐渐成为新的势力。

各个地区的大名们开始争夺土地和权利,战争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二、战国时代的军事技术在战国时代,日本的武士们发展出了独特而高效的战斗技术。

他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包括剑、长枪、弓箭等。

武士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掌握了精湛的剑术和战斗技巧。

同时,他们还建造了一系列的城堡和要塞,用于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攻击敌人。

战国时代的战斗非常激烈,战略和战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战国时代的大名们战国时代有许多著名的大名,他们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角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大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织田信长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大名,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成功地征服了许多领土。

丰臣秀吉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武士,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军事行动迅速崛起,并最终统一了整个日本。

德川家康则是继承了丰臣秀吉的权力,成为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建立了江户幕府。

四、战国时代的统一在战国时代的持续战乱中,各个大名之间的争斗逐渐削弱了他们的力量,使得日本趋于分裂。

然而,一些雄心勃勃的大名看到了统一日本的机会,并为此展开了努力。

最终,德川家康成功地击败了其他大名,统一了日本。

他建立了江户幕府,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统治了日本。

总结: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混乱的时期,大名们为了争夺统治权利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通过他们的努力,日本最终得以统一,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日本战国历史概述

日本战国历史概述

日本战国历史概述日本战国时代历史1.战乱开始篇1546年4月20日,河越之战,北条氏康击败上衫宪政、上衫朝定、足利晴信联军1546年12月,毛利元就把家督让给嫡子毛利隆元1547年9月22日,加纳口合战,斋藤道三击败织田信秀1548年2月14日,上田原合战,村上义清击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1548年3月19日,小豆坂合战,今川军战胜织田军。

1549年2月24日,织田信长和斋藤道三的女儿归蝶结婚1549年7月3日,佛朗西斯科-桑比埃尔在鹿儿岛登上日本土地1549年11月10日,今川和织田人质交换1549年11月,江口之战,三好长庆击败细川晴元1550年7月13日,毛利元就开始肃清井上元兼一门1550年10月1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在户石城击败村上义清1551年3月3日,织田信秀死亡,织田信长继承家督1551年5月26日,武田军真田幸隆用计攻下户石城,村上义清逃往越后1551年9月1日,陶隆房(陶晴贤)谋反,大内义隆自杀1552年1月,上杉宪政逃往越后1552年3月1日,大内义长继承大内家家督,陶隆房改名为陶晴贤1553年闰1月13日,织田信长家臣平手政秀谏死1553年4月20日,斋藤道三和织田信长在正德寺会面1553年8月,第1次川中岛合战1554年3月、武田、今川、北条的三国同盟成立,史称善德寺的会盟1555年4月20日,织田信长攻下清洲城1555年7月19日,第2次川中岛合战1555年10月1日,严岛海战,毛利军胜利,陶晴贤自杀1556年4月20日,长良川合战,斋藤义龙军击败斋藤道三军,斋藤道三战死1556年8月24日、稻生之战,织田信长军击败织田信行军1557年4月3日,毛利元就击败大内义长,大内义长自杀1557年8月,第3次川中岛合战1557年11月,织田信行再次谋反,被织田信长杀死1559年2月,织田信长单身上洛,拜见将军足利义辉1559年4月,长尾景虎(上衫谦信)单身上洛,拜见将军足利义辉1559年,北条氏康隐居2.信长起事篇1560年5月19日,桶狭间合战,织田军战胜今川军。

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1.1477年──兵乱开始战国时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477年,当时三好政伟在日本各地引发兵乱。

2.1485年──大内政权崛起大内政权在1485年崛起,统一了山口县及其周边地区。

3.1493年──赤松政权统治室町幕府赤松政权在1493年成为室町幕府的执政者,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4.1510年──武田信虎掌权武田信虎在1510年掌握了甲斐国的实际控制力,并开始向周围地区扩张。

5.1521年──今川氏崛起今川氏在战国时代的1521年崛起,统治了駿河国。

6.1542年──葛西政权崛起葛西政权在1542年崛起,成为对付今川氏的势力。

7.1550年──织田信长崛起织田信长在1550年崛起,占领了美浓国并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

8.1560年──桶狭间之战桶狭间之战于1560年爆发,織田信長在这场战斗中击败了今川义元。

9.1568年──上洛织田信长在1568年将应对明智光秀的威胁,进军京都,推动了朝廷的改革。

10.1575年──长篠之战长篠之战于1575年爆发。

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合,对抗武田信玄的军队。

11.1582年──本能寺之变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赖袭击本能寺,导致织田信长的死亡,这是战国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12.1590年──小田原征伐丰臣秀吉在1590年对小田原进行征伐,统一了日本各大势力。

13.1600年──关原之战关原之战爆发于1600年,结果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获胜,确立了江户幕府的统治。

14.1614年──大阪夏之陣大阪夏之陣于1614年爆发,是丰臣秀吉的遗族反对德川家康统治的最后一次抗争。

15.1615年──大阪冬之陣大阪冬之陣在1615年爆发,标志着江户幕府彻底击败丰臣氏,并巩固了统治地位。

总结: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时间轴展示了这个动荡时期的关键事件。

从兵乱开始,到各个势力的崛起与对抗,直至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统治的确立,这一时代呈现出剧烈的变动和激烈的斗争。

通过了解这个时间轴,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简明日本战国史

简明日本战国史

日本的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义政时期的应仁之乱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一段时期。

最终,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混战,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1615年灭丰臣氏,正式统一全国。

时间事件永禄11年(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成功。

元龟4年、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二条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天正18年(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条氏,降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大致完成日本的统一。

庆长8年(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庆长20年、元和元年(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应仁之乱,战国登场参见:幕府(日本)、征夷大将军、嘉吉之乱、守护及守护代室町幕府自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之后便纷扰不断。

在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私战亦破坏了各地的政治平衡;而在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

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与努力,直到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嘉吉元年(1441年),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护(播磨、美作、备前)的赤松满祐在京都自己的家中刺杀了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是为嘉吉之乱。

赤松满祐遭到亦为四职之一、身兼五国守护(丹后、但马、因幡、伯耆)的山名宗全率部讨伐并将其击败。

战后,幕府以山名氏平乱有功将赤松氏所属之三国守护授与山名氏。

山名氏势力成长到八国守护,一跃而成为西国的一大势力.随着山名氏的崛起,三管领之一、身兼八国守护(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丹波、近江)与和泉半国统治权的细川氏决定联合山名对抗同为三管领的畠山氏。

但畠山氏衰退之后,细川、山名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畠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双方对立情况更加严重。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日本战国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武士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日本各地的武士集团竞相兴起,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武士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发生,武士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本文将从鼎盛到衰落,探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鼎盛时期1.武士的崛起在战国时代的初期,日本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权力争夺,这促使了武士的崛起。

武士作为军事贵族集团,以其强大的武力和战斗技巧,在这个动荡时期成为了权力的核心。

武士通过战斗获取利益和土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特权。

2.军阀割据的局面战国时代的中期,日本国内由于各路武士的争斗,形成了分散的政权格局。

各个地方的武士势力互相争斗,形成了多个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种分散的政权格局为武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地的武士通过艺术、文化和礼仪的表达,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武士道的形成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作为一种独特的道德伦理体系逐渐形成并且深入人心。

武士视忠诚、勇敢和荣誉为最高准则,并通过严格的修行和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武士道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武士文化的内涵,也为战国时代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约束力。

二、衰落时期1.火器的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器的引入和流行逐渐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武士的战斗技巧和武装方式逐渐失去了优势。

火器的出现使得武士们不再是唯一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斗方式逐渐被时代淘汰。

2.社会变革的发生战国时代的后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无数战斗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破坏和资源的匮乏。

同时,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也让武士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这些社会变革的发生让武士文化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光辉。

3.统一日本的到来终于,日本在战国时代的末期实现了统一。

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统治者以中央集权为目标,大力削弱了武士团体的权力,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武士失去了其特殊地位。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日本战国时期,又称为“战国时代”,是指从1467年至1603年,日本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段混乱和分裂的时期,也是日本封建制度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地的大名们争夺统治权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体系,同时也孕育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许多珍品。

一、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大名体制战国时期的日本,由于天皇日渐式微,权力逐渐转到了大名们手中。

大名是指统治一方土地的武士,他们拥有的是土地、军队和钱财,掌握着地方的政治和经济生活。

而大名之间的统治关系是由交换仪式和盟约来确立的。

大名们的军队分为三部分:家臣团、山鹰团以及所属村落的民兵。

家臣团由大名自己的亲信组成,专门为大名服务。

山鹰团是一种招募别的大名家臣的军队,通常由强大的大名所领导,在需要时与家臣团一起战斗。

而民兵则是大名们的本土军队,在被他国侵犯或叛乱时发挥重要作用。

2. 户主制度战国时期的日本,社会结构主要以家族为单位。

家族是战国时期日本人的生命力,而户主是家族的首领,负责决定家族的一切事宜,比如农业生产、纳税、领地范围等等。

户主之间则是以同盟或者宿敌的形式相互关系。

这种户主制度是日本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日本团结力量的来源之一。

3. 借贷经济在战国时期的日本,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借贷为主。

由于没有铸造铜币,金币银币通行较少,而大量的粮食和布匹又使得交换变得不可能,于是就产生了以交换借贷行为为主的经济活动。

在此期间,金钱变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并向着商品化的方向逐渐发展。

二、战国时期的文化1. 陶瓷艺术战国时期的陶瓷艺术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柿本人麻呂、千利休、丰臣秀吉等陶瓷大师相继登场,使得陶瓷工艺得以快速发展。

他们的作品大多数都以文化、自然为主题,以细腻的线条和奇异的造型著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陶艺风格。

2. 戏剧艺术日本战国时期的戏剧艺术中,舞踊表演的角色表现被加以大幅度的强调。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持续达数百年之久。

这段时期在日本历史上被认为是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高峰时期。

本文将简要介绍日本战国时代的背景、政治格局、武士文化、战争与统一等方面。

一、背景日本战国时代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当时的日本国内处于混乱不安的局势。

各个地方的大名开始割据一方,实行独立统治。

这种分裂状态导致了频繁的冲突和战争,为后来的战国时代埋下了伏笔。

二、政治格局在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中,以大名的实力为基础。

大名是指有地方统治权的武士贵族。

大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争夺,势力强盛的大名往往通过征服其他地区来扩张自己的领地和权势。

三、武士文化战国时代是日本武士文化的鼎盛时期。

武士是战国时代的核心角色,他们拥有强大的战斗技能和忠诚度。

武士道,即武士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勇敢、荣誉和自律等品质。

同时,和武士相关的诸如茶道、花道、剑道等传统文化也蓬勃发展。

四、战争与统一战国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频繁的战争和内乱。

各大名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断发生战争,使整个日本国内不断陷入混乱之中。

然而,正是这样的战乱环境,促使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最终,在1590年代末期,丰臣秀吉成功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进入了江户时代。

总结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混乱但又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大名们为争夺地盘和权力进行了无数次战争。

而在这个战乱的背景下,武士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武士道和诸多传统文化在战国时代达到了巅峰。

最终,丰臣秀吉的统一行动结束了战国时代,为日本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注:文章仅作为参考样例,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日本战国史

日本战国史

人 物
混乱超过百年,出现六位能 征惯战、影响大局演变的著名 武将,他们分别是:前三雄今 川义元、北条氏康、武田信玄; 后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此外还有斋藤道三、北条早云、 松永久秀,毛利元就、北条氏 康、伊达政宗等。


武 田 信 玄

(1521-1573) 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美誉,号称 “战国第一兵法家”。 信玄公一生从十六岁上战场后,比 较大的战斗大约打了八十场。(最 为重要的是川中岛合战) 其倾心于领地内的治理,尤其穷半 生精力在甲斐的釜无川和笛吹川上 修建的治水工事, 采用最先进的筑 堰分流技术, 是战国时代最大、 最有名的堤防, 其利泽及后世, 被后人称作“信玄堤”, 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织 田 信 长
(1534-1582) 被称为“第六天魔王” 因“桶狭间之战”而出名,。 但由于他烧毁比睿山延历寺日 后更统一大半个日本而使武田 信玄和上杉谦信等虔诚的信佛 者骂其为“佛敌”,最后因明 智光秀在本能寺造反, 而在寺中自焚。

伊 达 政 宗
(1567-1636 ) 因眼疾被人称为“独眼龙政宗” 是仙台市的建城者 建立了新的兵种:骑马铁炮— —士兵一边骑马奔驰,一边用 铁炮射击,威力非常强大。

日本战国史
概 况

日本战国时代,一般是指 从应仁之乱(1467)到德川幕 府建立(1603)这一百三十余 年的断代史。 “应仁之乱” 之后日本进入了 一个以下克上的乱世。 在战国时代在位的总共有五位 天皇,但是日本全国各地却被 封建军阀割据。 经过军阀乱战,最后1615年由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

德 川 家 康
(1543-1616) 原名松平元信 本能寺之变,信长死后他与秀 吉决战,丰臣秀吉与其和解后,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进行 关原合战,之后又在大坂 彻底 消灭丰臣家,统一日本。 家康之战法以谨慎著称,有人 会认为他是胆小鬼但他的战术 的确为他赢的天下而且受到了 现今所有人的认同。

日本的战国时代名词解释

日本的战国时代名词解释

日本的战国时代名词解释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467年到1568年,这段时间被认为是战国时代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与战国时代相关的重要名词。

1. 大名在战国时代的日本,大名是指掌握大片领土、有自己的家族军队的领主。

他们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城堡,控制着土地和人民。

大名通过与其他大名的战斗、同盟和政治联姻来扩展自己的势力。

他们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中心力量,直接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冲突和政治斗争。

2. 武士武士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主要阶层。

他们是为大名服务的武装家族,专职从事战斗和保护领主。

武士的地位和声望取决于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和对主人的忠诚度。

在战国时代,武士道德和精神价值观变得极为重要。

他们必须遵循忠诚、勇敢、正直和尊重的行为准则。

3. 忍者忍者是战国时代的一支特殊兵种,也被称为间谍或暗杀者。

忍者使用独特的间谍技巧,如偷窃、潜入和隐蔽行动,以获取情报或执行暗杀任务。

他们被雇佣来执行秘密任务,对抗敌对势力。

忍者在战国时代的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后来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4. 僧兵僧兵是指在战国时代由寺院组织的武装力量。

寺院在战国时代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因此有能力组建自己的军队。

僧兵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参与了许多战斗和冲突。

他们的存在突显了宗教和政治权力在这个时期的交织。

5. 守护守护是战国时代各大名领土中的地方官员。

他们负责管理和维持领主的利益,保护土地和人民免受敌对势力的侵犯。

守护在自己的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也是地方与领主之间的桥梁。

守护在战国时代的地方政权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6. 城堡在战国时代,城堡是大名和守护的重要设施。

城堡通常由石砌成,拥有厚实的城墙、堡垒和防御工事。

它们被用来抵御敌对势力的进攻,保护领主和军队。

不仅是军事设施,城堡也包含了政治、居住和文化功能。

城堡在日本战国时代的建筑和军事技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战国时代的动乱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动乱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动乱与统一日本战国时代,被称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这个时期充满了内乱、争斗与分裂。

不同的领主们独立掌权,割据一方,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小国家。

然而,过程中却不乏有些领主试图统一整个日本,为这个岛国带来了一丝统一的曙光。

动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室町幕府的衰落。

幕府的权威渐渐衰弱,战国时代也由此开始。

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義政成为了形式上的最后一位幕府将军。

幕府内部腐败,对于外敌入侵的无力抵抗,使日本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日本各地的领主们纷纷起兵,试图争夺更大的领土和强化自己的实力。

其中最有名的几位领主,例如织田信长、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后来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统一者。

织田信长的出现,被认为是战国时代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他是一个有魅力且有野心的领主,通过巧妙地联合其他领主,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和战争征服了许多领土,并且重组了自己的国家。

织田信长还实行了许多政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领土内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然而,织田信长的统一努力并没有维持太久。

在天正10年(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的一次暗杀中丧生。

这个事件引发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的混乱和争斗。

不同的领主们争夺继承信长遗产的权力,导致了日本继续陷入动荡。

此时,豐臣秀吉逐渐崭露头角。

他是织田信长的亲信,也是其重要的将领。

在信长去世后,秀吉稳定了局势,继续了织田信长的统一事业。

秀吉的才智与战略眼光,使他很快成为统一日本的主角。

豐臣秀吉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其他领主,统一了日本本土。

然而,秀吉并没有被称为“将军”,而是被封为“关白”,成为一种新的领导方式。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加强统治,并建设了许多城堡和道路,以加强国家的联通。

虽然秀吉的统一政权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在他去世后不久瓦解了,但他的统治对于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真正统一日本的是德川家康,他成为了第一个并且也是唯一一个被封为“将军”的统一者。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制度日本战国时代指的是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时代,这个时期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混乱时期。

在这个时代,日本国内政治非常分散,战国大名们从而崛起,形成了日本的封建制度。

在这个时代,政治制度、军事体制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日本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政治制度战国时代的日本,各个大名都属于封建专制的统治阶级。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互相之间进行权力的争夺。

相对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制度和宪政制度,战国时代的政治制度更加严格和武断。

在这个时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地方化、分散化的特点。

在日本政治制度中,大名权力是最大的,他统治着一个或数个藩地,对于藩地内的人口和财产有着绝对的支配权。

但是大名的权力并不是不受限制的,他还需要依据令制度等立法体系规定的条例进行统治。

各个大名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激烈,也凸显了日本的封建专制制度。

除此之外,日本对于农业和商业也有着严格的控制。

在这个时代,日本的经济主要是基于农业、手工业和贸易。

政府为了控制贸易和商业的发展,推行了严格的贬值政策和限制农民流动的规定等,从而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始终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军事体制在日本战国时代,军事力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此,每个大名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

日本战国期间,军队主要由武士阶级组成。

战士们被分为若干的级别,级别之间有着明确的差别和规定。

最高级别的是武将,他拥有最高的军权和地位,武士们围绕着他进行作战。

在战争中,每个武士都有他自己的装备和武器。

战争中最常用的武器是刀剑和弓箭,每个士兵都要学会使用这两种武器。

同时,也需要在战争中具备足够的耐力和勇气。

不仅如此,武士们还需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和死亡。

经济政策在日本战国时代,政府为了控制农村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推行了多种经济政策。

其中之一就是限制权力和财富的集中。

政府通过实行土地制度,将农村地区划分成属于不同大名领地,每个领地划分以后,大名们开始对农业和土地实行严格的控制。

古代日本的战国时代

古代日本的战国时代

古代日本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重要而戏剧性的时期,从公元15世纪末开始,一直延续到17世纪初。

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诸多政治家、武士和战国大名崛起,他们争夺着权力和领土,为日本的未来格局打下了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日本的战国时代,包括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军事局势。

一、政治和社会在战国时代前期,日本处于一个军阀割据的状态。

各个地方的武士头领们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频繁地进行争斗和战争。

这导致了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的高度动荡。

随着军阀们势力的不断扩大,一些大名开始崛起,他们通过联姻、战争和政治斗争来扩张领土,力图达到国家的一统。

尼子、足利、织田、德川等家族在战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军事实力,争夺着各地的领土,并试图建立自己的统治王朝。

在这个过程中,内乱和战争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日本社会的常态。

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角逐形成了一个有着多个势力强弱不一的格局,催生了日本后来的幕府体制。

二、文化和宗教在战国时代,日本的文化和宗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文化方面,武士阶级与文人士大夫形成了明确的阶级划分。

武士们重视武艺和战斗技巧,而文人则注重才学和文化修养。

这种阶级划分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宗教方面,佛教和神道教成为了战国时代最为流行的宗教。

佛教的传播和神道教的崇拜普遍存在于日本社会,这使得宗教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力量。

一些大名和武士利用佛教和神道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对宗教进行了奉行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一些寺庙和神社建立起来,并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中心。

三、军事和战争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军事和战争最为频繁和激烈的时期之一。

各个大名家族通过战争和武力扩张领土,争夺权力和资源。

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发生在这个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长篠之战、桶狭间之战和关原之战。

军事技术和战略在战国时代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日本战国时代封建割据与武士道的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封建割据与武士道的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封建割据与武士道的时代日本战国时代(1477年-1600年)是日本历史上混乱、动荡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分裂成多个封建割据的领地,大名们以私人武装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并争夺更多的权力。

与此同时,武士道的精神在这个时代达到了巅峰,成为日本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1. 封建割据与领主在战国时代,日本国内的政治力量高度分散,诸侯大名们通过发动战争、娶亲联姻、缔结盟约等各种手段来争夺权力,形成了一片相互纷争的局面。

大名们拥有自己的领地,类似于西方的封建领主,他们在领地内享有绝对的权力,并通过割据来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

2. 战国时代的武士战国时代的武士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群体。

他们以忠诚、勇敢和忍耐为核心价值观,并且致力于武道修炼。

武士们经历残酷的训练,学习剑术、骑射、军事战略和道德伦理等,以成为出色的战士。

武士的荣耀与忍耐精神成为了战国时代核心的文化特征。

3. 武士道的精神武士道代表了战国时代武士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这一精神体系追求武士在忠诚、荣誉和义务方面的完美表现。

武士道要求武士们对领主绝对的忠诚,强调了尊严和无私的行为,并鼓励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英勇和勇敢。

武士道也包含了尊重他人、仁慈和道义观念等。

4. 武士的影响在战国时代,武士的力量不仅限于战场,他们还担负着行政和社会责任。

武士阶级在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掌握着实际的决策权,直接参与政治权谋并推动了日本历史的进程。

同时,武士的精神也以其崇高的品质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战争与和平的循环战国时代以其长时间和持续的冲突而闻名。

各个领主争夺土地和权力,导致了频繁的战争和流血冲突。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战乱,武士道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整个日本社会在继承和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总结:日本战国时代的封建割据与武士道的时代是一个动荡而精彩的时期。

大名们通过割据争夺权力,武士们则以忠诚、勇敢和忍耐的精神,以武士道为指导,维护封建秩序和文化价值观。

世界历史上的日本战国时期

世界历史上的日本战国时期

世界历史上的日本战国时期日本战国时期,指的是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这段时间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为战乱和分裂的时期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国内不同的领主家族争夺国家的控制权,并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一时期的战争影响了日本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并对今日的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背景和起因战国时期的背景和起因可以追溯到室町幕府的衰败。

室町幕府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在15世纪末逐渐失去了对整个日本的统治力。

不同的地方领主开始利用室町幕府内部的分裂和混乱,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室町幕府的势力衰退同时也导致了日本军阀的兴起,这些军阀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并试图通过战争取得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2. 重要的领主家族在战国时期,一些重要的领主家族崭露头角,并成为了那个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

其中最为重要的家族有织田家、武田家、德川家和豊臣家等。

这些家族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战争扩张和同盟结盟等手段逐渐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日本。

3. 兵器和战争策略在战国时期,日本的战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残酷。

领主们不再采用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作为战争的基础,而是更注重实用主义和战略。

同时,兵器的发展也为战争的残酷性增加了一层。

火枪、长矛、弓箭等兵器被广泛使用,同时还出现了大规模的攻城战和海战等。

4. 战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尽管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但它也培养了许多日本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发展。

茶道、戏剧、绘画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同时,由于地方领主家族的兴起,他们成为了文化赞助者,并在许多方面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5. 日本战国时期的影响战国时期对于日本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通过战争和领主家族的竞争,日本逐渐实现了统一和中央集权。

德川家康成为了统一日本的关键人物,他建立了江户幕府,稳定了日本的政治局势。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将领和英雄人物,如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和豊臣秀吉等,他们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

了解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

了解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从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被认为是战乱不断、割据分裂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各个领主争夺权力,进行战争,最终导致了战国时代的统一。

了解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

战国时代之前,日本处于封建体制的平安时代,守旧的封建制度开始受到挑战。

领主们逐渐强大起来,私家军的崛起也导致了日本各地的乱战。

在这个战争频繁的时代里,武士阶级的地位显著提升,军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战国时代的战争与统一,也被视为日本历史上的一次军事革命。

在这个时期,大量新的军事技术和战术被引入,例如火枪、铁炮、长枪等武器被广泛使用。

先进的战术和技术为各个领主争夺权力提供了先机,也成为了统一日本的推动力。

同时,战国时代的统一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

各个领主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著名的战役如桶狭间、长篠之战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

而在这些战役中,一些杰出的统治者和军事家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逐渐崭露头角,通过战争实现对日本的统一。

而在战国时代的统一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因素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中之一是领主们与武士阶级的联合。

在这个时期,领主们为了争夺权力,需要招揽武士阶级的支持。

因此,他们通过授予土地和职位来吸引武士阶级,并与他们结成联盟。

这些领主们通过这种方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逐渐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外部的威胁。

在战国时代,日本的周边地区包括朝鲜、中国的李朝等都存在着实力强大的国家。

为了自保和扩大势力范围,各个领主也需要对外扩张。

这种外部威胁的存在促使了日本各个领主为了抵御外敌而联合起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统一后的继任问题。

当战国时代逐渐走向尾声时,各个领主的统一大业也接近尾声,领主们开始思考如何巩固统一成果。

他们纷纷立下遗志,制定继任规则,确保自己的后继者能够继续统一日本。

日本历史的战国时代

日本历史的战国时代

日本历史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末,该时期以国家分裂、战争频发和武士道精神的兴盛而闻名。

本文将从战国时代的起源、日本国内的战争冲突,以及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国时代的起源战国时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室町时代的末期。

室町幕府的衰落导致了国内权力的分散和削弱。

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了时代的变革。

农田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经济资源,豪族们因此有能力组织私人武装,进一步削弱了幕府的权威。

二、日本国内的战争冲突在战国时代,日本国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和冲突。

在这个时期,众多的大名和豪族争夺权力和领土,形成了一个割据的局面。

由于各大势力之间的争斗不断,战争也成为常态。

1. 大名的崛起在战国时代,众多的大名兴起,他们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著名的大名有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

这些大名不仅仅依靠武力征服领土,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提升了自己的国力。

2. 战国大战战国时代的重要事件之一是长篠之战,这场战役是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联军对峙的决定性战斗。

织田信长在这场战斗中被击败,最终导致了織田家的覆灭。

此外,战国时代还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如桶狭间之战、川中岛之战等。

三、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战国时代对日本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列举了几个方面:1. 佛教文化的发展在战国时代,佛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大名和豪族们纷纷赞助佛教建筑和寺庙,推动了佛教艺术的繁荣。

此外,佛教的信仰也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平衡社会秩序和安定民心的重要因素。

2. 文化艺术的繁荣在战国时代,许多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例如茶道、武士道和传统戏剧等,这些文化艺术不仅成为了日本独特的精神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混乱。

3. 武士道的兴盛战国时代是武士道精神兴盛的时期。

武士道的核心理念是忠诚、勇气和荣誉,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战国时代的整个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与日本封建社会的崛起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与日本封建社会的崛起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与日本封建社会的崛起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3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军阀纷争,战争频繁,同时也为日本武士道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武士道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仅影响了战国时代的武士阶层,也对整个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日本战国时代背景日本战国时代起源于1467年的室町幕府内乱,各地大名纷争不断,陆续形成了多个地方割据的势力。

由于政权的失去有效统一,这个时期很快陷入了战乱之中。

战国时代的武士们深受战争环境的熏陶,逐渐形成了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

二、武士道的定义与内涵武士道是日本武士阶层的最高道德准则和自觉规范。

它强调着忠诚、礼仪、勇敢、正直等核心价值观。

武士道要求武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和庄重的态度,同时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武士道的源起与发展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深受佛教、儒教和日本民间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菩萨心肠,仁爱自他;而儒教强调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这些思想在日本社会中逐渐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武士道文化。

四、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1. 忠诚:武士道强调对主君的忠诚,武士们视忠诚为生命的精神支柱。

2. 义务:武士道注重履行义务和责任,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在平日里保护百姓。

3. 正直:武士应该具备正直的品德,言行举止都要遵守道德规范。

4. 勇敢与仁爱:武士道强调勇敢,但同时也要有仁爱之心,关心百姓和弱者。

5. 自我控制:武士道要求武士要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遵守礼仪和道德规范。

五、武士道与日本封建社会的崛起战国时代的战乱形势导致各地大名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纷纷招收武士,以武士道作为择才的标准。

随着各地大名的势力不断扩大,日本开始从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逐渐形成封建社会。

武士作为统治者的核心力量,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士道思想也逐渐渗透到日本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

六、结语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动荡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动荡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动荡与统一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3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以诸多战争、动荡和政治斗争为特点。

这个时代的背景是日本的政权分散,由数十个领主控制的地方实力相互对抗。

本文将探讨日本战国时代的动荡和统一过程,并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战国时代的动荡局势日本战国时代的动荡局势可以追溯到1467年的応仁之乱。

这场内战导致了京都政权的瓦解,它标志着封建贵族的影响力的削弱。

随着政权的分裂,日本国内开始出现一系列的争斗和战斗,形成了诸多势力的对抗格局。

各地的大名(日本战国时期的领主)们迅速崛起,并以经济和军事实力来支撑自己的势力范围。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崛起了以弓箭和火枪为主要武器的新一代战斗技术。

大名们追求独立和权力的扩张,导致了频繁的战争和领土争夺。

二、统一的契机与背景在战国时代后期,日本开始出现一些强大的统一势力,这为日本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与贸易的兴盛为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甚至在战乱纷争的时期,一些地区的商业和手工业依然蓬勃发展,为统一后的日本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有远见的大名开始寻求利益共享和安全保障,他们结成同盟,联合对抗其他势力。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织田信长,他通过一系列的成功战役,逐渐将中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成为战国诸侯中最强大的领主之一。

三、统一的过程与关键人物日本战国时代的统一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次的争斗和战争的过程,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统一者之一。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高了经济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信长还倡导了军事革命,采用了新型武器和战术,并通过联合其他大名,最终统一了中部地区。

丰臣秀吉是继承织田信长遗志的大名,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最终在1590年统一了整个日本。

丰臣秀吉继续推行信长的政策,并对日本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乱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乱与统一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乱与统一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3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武士势力分裂,不同的领主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与竞争。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战乱,日本最终实现了统一。

本文将探讨战国时代的战乱原因、规模以及最终的统一进程。

一、战国时代的战乱原因1. 分封体制的削弱在战国时代,日本实行了分封体制,各个地方的领主获得了土地和权力。

然而,这种体制也导致了诸侯间的矛盾与冲突。

领主们竞相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为了争夺更多资源和权益而不断发动战争。

2. 政治中央化的失败战国时代的政治中心日本幕府失去了对各地领主的有效控制,导致了日本政治的分裂。

没有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各地领主之间往往自行其是,为了利益而相互竞争,从而引发了战乱。

3. 经济的变革在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增强了各地领主的实力。

他们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自己的军事力量,并利用这些力量与其他领主进行战争。

有利可图的贸易和税收也成为战争的动力。

二、战乱的规模与特点1. 战乱的规模战国时代的战争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和广泛。

各个地方的领主们组成联盟或单独发兵,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许多战斗涉及到数百甚至上千的士兵,据统计,有数百次战斗发生在这个时代。

2. 武士道的兴起战国时代是日本武士道发展的最高峰。

在这个时代,武士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和实践。

武士们视虎狼之地为荣耀,勇敢地参与战斗,为自己的主人和家族赢得荣誉。

3. 城市的崛起由于战乱频繁,城市开始兴起。

城市成为了各个领主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

城市提供了商业和聚集人力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三、统一的进程1. 继承与联姻一些有能力的领主成功地通过继承和联姻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势力。

他们通过合理地继承其他领主的领地或与其他有势力的家族结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名将的崛起在战国时代,一些优秀的将领如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崭露头角。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变革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变革

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变革日本的战国时代(1336年-1573年)是一个充满战争、动荡与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各地的大名争霸,寻求统一整个国家。

然而,正是这种战乱的环境下,也孕育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为日本的统一提供了契机。

一、农业改革与城镇发展在战国时代,随着战乱的升级,农民成为了主要的受害者。

为了维持自己的军力,多数大名征收高额的赋税,以获取军饷和资源。

这导致了许多农民生活贫困,土地荒废,甚至饿死的悲惨情况。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大名开始实施农业改革,重视农业的生产力,提倡耕地复垦和农业技术的提升。

这一系列的农业改革,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为城镇的兴起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随着农业的改良,城镇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战乱纷争中,城市成为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和乡村的流离失所者。

城市也成为了贸易和商业的中心,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交流,进一步带动了政治、经济的变革。

二、武士阶层的兴起在战国时代,武力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

为了在战乱中站稳脚跟,各大名需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因此,武士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了主要的统治者。

武士能够为大名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他们依靠地位和军功而得到许多特权和优待,例如赋予领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雇佣兵和人口聚集的问题。

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加入了雇佣军,为大名效力,捕获战场上的战利品。

这不仅为大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队,也为社会带来了乱象和动荡。

三、政治体制的变革在战国时代,许多大名开始尝试各种政治体制的变革,以提升自己的统治力。

其中最出名的例子是织田信长和豊臣秀吉。

织田信长通过推行一揆世家的政策,削弱了传统的世袭制度,实现了更为平等的政治结构。

而豊臣秀吉则采用府中改革,将大名们的嫡系和庶系交换,以降低大名的统治力,巩固他自己的地位。

此外,一些大名还尝试通过废止地方自治和集权政府的建立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他们认为通过统一国家的力量,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和收税,进一步提高军事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の戦国時代日本の戦国時代(せんごくじだい)は、日本の歴史において、1493年の明応の政変あるいは1467年の応仁の乱に始まり、1573年に15代室町将軍足利義昭が織田信長によって京都から追放されて室町幕府が倒されるまでの時代を指す。

室町時代の末期、或いは信長上洛以後を織豊時代や安土桃山時代と区分する事もある。

幕府権力は著しく低下し、全国各地に戦国大名と呼ばれる勢力が出現し、ほぼ恒常的に相互間の戦闘を繰り返すとともに、領国内の土地や人を一円支配(一元的な支配)する傾向を強めていった。

こうした戦国大名による強固な領国支配体制を大名領国制という。

語源 [編集]応仁の乱以後の乱れた世相を、当時の公家が古代中国の「春秋戦国時代」の乱世になぞらえ「戦国の世」と表現したのが語源。

一条兼良の『樵談治要』の「諸国の守護たる人廉直をさきとすべき事」の条に「諸国の国司は一任四ケ年に過ぎず、当時の守護職は昔の国司に同じといへども、子々孫々につたへて知行をいたす事は、春秋の時の十二諸侯、戦国の世の七雄にことならず」とある。

また近衛尚通の日記『後法成寺尚通公記』の永正五年(1508年)四月十六日の条に「戦国の世の時の如し」とある。

「…にことならず」「…の時の如し」という直喩表現からも明らかな通り、当時の公家が使った「戦国の世」という語は、直接的には古代中国の戦国時代を指していた。

武田信玄の『甲州法度次第』の第20条に「天下戦国の上は、諸事をなげうち武具の用意肝要たるべし」とあり、当時の武家も自分たちが生きている時代は「戦国」である、という自覚を持っていた。

江戸時代に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った『日本外史』でも、巻十一に「降りて戦国に至り、この兵各々群雄の分ち領する所となり(中略)之に教へて後戦う者は、武田・上杉より過ぐるはなし。

故に我が邦の兵の精はこの時に極る」とある(原漢文)。

ただし、漢文で書かれた『日本外史』でさえ「戦国」という語の出現頻度は意外に少ない。

庶民が慣れ親しんだ講談や落語などでは「元亀天正の頃」といった表現の方が一般的であった。

日本史の時代区分としての「戦国時代」という術語が一般でも広く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るのは、明治維新以後である。

概要 [編集]戦国時代の始期には複数説がある。

従来は1467年に始まった応仁の乱を戦国時代の始期とする見解が有力とされていたが、その後も幕府は中央政権として機能していた。

中央政権としての幕府権力を支えていた幕府-守護体制が揺らぎ始めた時期は1490年前後であり、明応の政変により中央政権としての幕府体制が瓦解した。

このため、今日では、明応の政変が発生した1493年を戦国時代の始期とする説が有力となっている。

戦国時代の終期にも複数の見解が並立している。

織田信長が将軍足利義昭を追放した1573年が通説であるが、正確にはこれは室町時代の終焉、安土桃山時代の始まりである(さらに正確には、安土桃山時代の始期も複数の説が並立している)。

上記の通り戦国時代は室町時代・安土桃山時代と重なる年代区分であり、信長が安土へ進出して「天下人」へと飛躍した1576年、豊臣秀吉が後北条氏を降伏させ全国統一の軍事活動が終了した1590年を戦国時代の終期とする考えもあり、またその以降の徳川幕府が大阪の役で豊臣氏を滅ぼした1615年5月を戦国時代が完全に終焉したと言う見方もある。

慢性的な紛争状態が続いた時代だが、必ずしも毎日が戦争状態にあったわけではない。

室町幕府によって保証されていた古い権威が否定され始め、新興の実力者が新しい権力階級にのし上がり領国を統治していくこととなった。

これを下克上という。

様々な経歴の戦国大名が登場する。

それぞれの実力者同士の利害衝突に端を発する衝突が広く日本各地で行われた。

そのような永続的な衝突を可能にしたほど経済が急速に質量ともに発達していき、それまでの無名の庶民が様々な形で成功を収めることができる経済成長期であったことが時代を支えていた。

社会構造が急速かつ大幅に変質していき、従前の社会体制の荘園公領制を支えていた職の体系が崩壊し、それに伴って荘園公領制もこの時期にほぼ形骸化した。

経済の急成長に伴い大量に発生した新興地主や新興商人が紛争の絶えない時代に開墾や内外の通商を通じて発展し、自らの実力に相応しい発言力を社会に対して要求した時代でもあった(豊臣秀吉は「針売り」が出世の始めという伝説がある)。

応仁の乱から明応の政変まで [編集]「万人恐怖」と言われた政治を行った足利義教が嘉吉の乱で死ぬと、室町幕府の力は急速に衰えた。

例えば、関東では鎌倉公方が古河御所に逃れて古河公方と名乗って関東管領上杉氏との全面戦争(享徳の乱)を引き起こし、将軍が後任の鎌倉公方として派遣した足利政知も鎌倉にさえ入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堀越公方)。

加賀でも大和でも豪族同士の争乱が起こり、将軍お膝元の京都でも徳政一揆が頻発する有様であった。

この最中に将軍の跡継ぎ争いが勃発し、これに山名氏・細川氏ら守護大名の権力争い・畠山氏・斯波氏の跡継ぎ争いなどが加わり応仁の乱が起こった。

大内氏、若狭武田氏など各地の守護大名が上洛し、都を戦場にした争いが10年間続いた。

この戦いは山名氏の衰微・大内ら西軍の京都撤退など細川氏が勝利した形で終わったが、はっきりとした勝利の結果は残らなかったため後々までに影響する。

更に戦中、細川氏が山名氏領国を混乱させるため武将を送り込んだために争いの火種が各地でくすぶり続けた。

戦後も中央政権としての幕府の力は残っており、1487年の将軍に敵対する近江守護・六角高頼攻めには尾張国や若狭国など京都近辺の諸大名が従い、1492年の足利義材の河内攻めにも多くの軍勢が馳せ参じている。

この河内攻め最中の1493年4月に管領・細川政元が将軍廃立を行うクーデターである明応の政変に成功し、実権は細川氏に移った。

将軍は各地の大名に身を寄せ頼る存在となった。

細川氏も政元死後、晴元と高国と2派に分裂して混迷を深める。

ここに中央政府の地方への求心力が失墜し、各地豪族は自ら力を蓄え、或いは力ある存在に身を寄せる法なき時代に入ったのである。

この内、自ら力を蓄え自立した者を戦国大名という。

明応の政変から信長登場前夜まで [編集]この明応の政変とは、いわば将軍である足利義材(足利義視の子)を追放し清晃を将軍としたことだったのだが、これに対して足利義材は政元の元を逃れて地方へと落ち延び、近畿諸国は足利義材派と足利義澄派(細川政元派)と分かれることとなった。

専横を振るった細川政元も香西元長・薬師寺長忠らに暗殺され(1507年:永正の錯乱)、細川家もまた細川澄元、細川高国と2派に分かれて抗争することとなった(澄之は高国に討たれた)。

この間隙を突いて1509年に周防国の大内義興が前将軍・足利義尹(元の足利義材、後に足利義稙と再度改名)を奉じて上京した。

高国は大内義興と組んで義尹を支持し、澄元は義澄を支持し対立。

1511年に足利義澄が死ぬと、澄元方が劣勢となり、澄元は何度か京と四国を往復するが結果的には権力を奪えず1520年に阿波で死んだ。

∙1521年細川高国、足利義稙を追放し足利義晴(足利義澄の子)を将軍に迎える。

∙1526年細川晴元(澄元の子)・足利義維を奉ずる柳本賢治と細川高国の戦いが始まる。

柳本賢治、京周辺を制圧する。

∙1530年柳本賢治、暗殺される。

∙1531年播磨の浦上村宗と細川高国が天王寺に戦死、細川晴元が政権を握る。

∙1543年細川氏綱、高国跡目と称し細川晴元と戦う。

∙1547年三好長慶、細川晴元から離反し氏綱方となる。

∙1548年三好長慶、細川晴元・足利義晴を追放する。

∙1552年三好長慶、足利義藤(足利義輝)と和す。

∙1564年三好長慶死去。

∙1565年足利義輝、三好三人衆に暗殺される。

∙1566年三好三人衆と松永久秀が対立し、畿内各地で抗争。

∙1567年織田信長上洛。

以上で見たように政権掌握者は足利氏から細川氏に移り、続いて三好氏が政権を握った。

細川氏は形式上は管領家であるから執政権が存在するが、細川氏内臣の三好氏にいたっては阿波撫養の豪族というだけで本来なら政権を執れるはずはない。

ここに足利室町幕府の無力化は明確となった。

実際、この前後から現代日本人が俗に戦国大名と呼んで親しんでいる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北条氏康、大友宗麟、島津貴久などの華々しい活躍が始まり全国の戦国騒乱が本格化する。

三好長慶は京都周辺を制圧した強大な軍事力をバックとして足利氏を追放する。

しかし三好政権の正当性が弱かったために周辺豪族の反発を招き、結局4年で足利義輝に屈服することとなる。

三好長慶の死後は三好政権は迷走し、松永久秀・興福寺・浅井長政らの協力を取り付けた織田信長に簡単に京を明け渡す。

(三好長慶から始まる三好政権について、「堺公方」を参照)毛利元就による中国支配への契機となった厳島の戦いもこの時期である。

信長登場以後 [編集]織田信長1568年、尾張国の織田信長が足利義昭を奉じて上洛したことにより、戦国時代の状況が一変する。

信長は義昭の名で四方大名へ命令を発布、天下人への道を歩み始める。

彼が入京して最初にしたことは大津・堺・山崎など商業都市を直轄地としたことである。

また、イエズス会のルイス・フロイスに京都居住・布教を許している(1568年)など京都統治も行っている。

この頃になると、信長の動きに関連して各地方も統一への道を歩み始める。

北条氏、武田氏、上杉氏、毛利氏などである。

これらの全国の大名は信長派か反信長派に分かれて争うことになる。

将軍の足利義昭が音頭を取り、比叡山、本願寺、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朝倉義景、浅井長政、松永久秀、三好三人衆、毛利輝元ら反信長派が結集して信長包囲網を築き上げたが各個撃破を受け崩壊、足利義昭は京都を追われた(幕府という形態はこの後、備後の鞆に細々と続く)。

続いて自らの利権を失うことを恐れた本願寺も信長に反発、全国の一向一揆を動員して10年間徹底的に抗戦した(石山合戦)。

織田信長はこれらの敵対勢力をすべて撃ち破り、自らが本能寺の変で倒れる1582年までには日本中央部を制圧し、天下統一の寸前までを実質的に成し遂げた。

関ヶ原の戦い後継者である豊臣秀吉は惣無事令を発布して日本全土を名目的に統一、更には太閤検地、刀狩、身分統制令、貨幣統一を達成して、これまで各地ばらばらであった日本の全てを一つにまとめた。

秀吉の死後、徳川家康は関ヶ原の戦いに勝利して、諸大名の有無を言わさず配置換えを行い、大坂夏の陣で豊臣氏を滅ぼし、徳川氏一統が日本の実質的支配者とすることを諸大名に徹底確認させ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