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第四章
合集下载
《空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1
水平风
零度
水平风
同温层
20km 11km
ppt课件
32
中间层、电离层的特点
中间层的特点
中间层从离地面50公里到80公里为止。
空气十分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空气在垂直方向有强烈的运动。
电离层(热层)的特点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面800公里左右就是电离层。
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带有很强的导电性, 能吸收、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
同温层之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步升高,直到顶 部温度升高到00C左右。
在平流层中,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空气稀薄, 几乎没有水蒸汽,故没有雷雨等现象,故得名为平流 层。空气质量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不到。
大气能见度好,气流平稳,空气阻力小,对飞行有利。 现代喷气式客机多在11-12km的平流层底层(巡航)飞 行。
ppt课件
22
1.1 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温度升高, 气体粘度系 数增大。
温度升高, 液体粘度 系数减小。
气体
液体
粘度系数ppt随课件温度变化情况
23
1.1 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可压缩性
流体在压强或温度改变时,能改变其原来体积及密度的特 性。
流体的可压缩性用单位压强所引起的体积变化率表示。即 在相同压力变化量的作用下,密度(或体积)的变化量越 大的物质,可压缩性就越大。
105 (千克/ 米秒)
1.780 1.749 1.717 1.684 1.652 1.619 1.586 1.552 1.517 1.482 1.447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418 1.912 2.047 1.667
空气动力学基础空气动力学课件PPT
(2)层流附面层和紊流附面层
前段附面层内层流附面层。 后段附面层紊流附面层。 附面层由层流状态转变为紊流状态叫转捩 转捩段 转换段是很窄的区域,可近似看成一点,称为“转捩
点”。
转捩原因
流动距离越长,附面层内的分层流动越不稳 机体表面对附面层施加扰动
在紊流附面层的底层,机体表面气流的阻滞作用要比 层流附面层大得多。
1. 气流在机体表面的流动状态
(1)附面层 (2)层流附面层和紊流附面层 (3)附面层的分离
(1)附面层
附面层
沿机体表面法向方向,流速由零逐渐增加到外界气流流速的 薄薄的一层空气层;机体表面到附面层边界(流速增大到外界 气流流速99% 处)的距离为附面层的厚度(δ)
附面层的厚度越来越厚
(2) 减小压差阻力的措施
①尽量减小飞机机体的迎风面积。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体各部件外形应采用流线型。 ③飞行时,除了起气动作用的部件外,其他机体部件的铀钱
应尽量与气流方向平行。
4. 干扰阻力
(1)干扰阻力的产生
流过机体各部件的气流在部件结合处互相干扰而产生的阻力 干扰阻力与各部件组合时的相对位置有关,也和部件结合部
a平板翼型 b弯板翼型 c超临界翼型 d哥廷根398 e低亚音速翼型
f
g对称翼型,常用于尾翼 h i超音速菱形翼型
j超音速双弧形翼型
2.机翼平面形状和参数
机翼平面形状
机翼平面形状是飞机处于 水平状态时,机翼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形状
(a)矩形;(b)梯形; (c)椭圆形;
(d)后掠翼; (e)(f)和(g)为三角
在机翼的前缘有一点(A) , 气流速度减小到零,正压达到最大 值,此点你为驻点。
机翼上表面有一点(B) , 气流速度最大,负压达到最大值,称 为最低压力点。
《空气动力学原理》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 对于同一种翼型(截面形状),其升力系数和
阻力系数的比值,被称为升阻比(k):
k CL CD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 压力中心
• 正常工作的翼片受到下方的气流压力与上
方气流的吸力,这些力可用一个合力来表 示,该力与弦线(翼片前缘与后缘的连线) 的交点即为翼片的压力中心。对于普通薄 翼型,在攻角在5至15度时,压力中心约在 翼片前缘开始的1/4的位置。
过原点的射线与埃菲尔极线相切的点所 对应的攻角是最佳攻角。
ppt课件
55
由图可知: 切点处升阻比最大
co tCL/CD
ppt课件
56
ppt课件
57
叶素弦长、安装角 在叶尖(r>0.8R)选用最佳安 装角,靠近叶跟处增大攻角来 减小弦长,且功率下降不多。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 当平板与气流方向平行时,平板受到的作
用力为零(阻力与升力都为零)
ppt课件
26
• 当平板与气流方向有夹角时,在平板的向
风面会受到气流的压力,在平板的下风面 会形成低压区,平板两面的压差就产生了 侧向作用力F,该力可分解为阻力D与升力L。
ppt课件
27
• 当夹角较小时,平板受到的阻力D较小;此
ppt课件
68
• 变桨距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翼型
迎角变化,使翼型升力变化来进行 调的。变桨距控制多用于大型风力 发电机组。
• 变桨距控制是通过叶片和轮毂之间
的轴承机构转动叶片来减小迎角, 由此来减小翼型的升力,以达到减 小作用在风轮叶片上的扭矩和功率 的目的。
空气动力学第4章-1
V
第 四章 飞行原理基础
飞机平飞时的特征参数
• 最大平飞速度
Vmax
• 最小平飞速度(平飞失速速度)
Vmin cr
• 远航速度 VMRC • 久航速度(最有利平飞速度)V E
第 四章 飞行原理基础 远航速度
VMRC
• 这是由于飞机的航程X等于发动机可用燃油WF(kg)与公里 耗油量qkm (kg/km)之商,即X=WF/ qkm ,而公里耗油量可 以写为 qh PRE qkm qN
P Pmax PRE Pmax D mg sin
第 四章 飞行原理基础
在给定高度和速度时,飞机作定常飞行的航迹特性将取 决于剩余推力的特性:
P 0 Pmax PRE : 0
P 0 Pmax PRE : 0
定常直线上升飞行 水平直线飞行
第 四章 飞行原理基础 飞行原理分析的基本假设 解析求解飞机运动方程时需要采用一些严格的假设, • 飞机的运动轨迹在铅锤面内 • 地球表面为平面 • 重力加速度为常量 • 飞机作无侧滑飞行 • 发动机推力与飞机的纵轴夹角为零 • 无风 • 燃油消耗较少即飞机的质量近似为常量
第 四章 飞行原理基础
第 四章 飞行原理基础
yt R
yq L
y1 yt
y1 x
Psinα
t
R
L Px
t
P
α V
D
O
θ
xq
xq
W=mgsinθ W=mgcosθ
Pcosα
θ
W=mg
R L
D
mgsinθ
O
θ
mgcosθ
x1
D
O
P
W=mg
《空气动力学》课件
未来挑战与机遇
环境保护需求
新能源利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空气污 染和气候变化的研究需求增加,这为 空气动力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能源的利用涉及到流动、传热和燃 烧等多个方面,需要空气动力学与其 他学科合作,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航空航天发展
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空气动力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 善现有技术,以满足更高性能和安全 性的需求。
04
翼型与机翼空气动力学
翼型空气动力学
翼型概述
翼型分类
翼型是机翼的基本截面形状,具有特定的 弯度和厚度。
根据弯度和厚度的不同,翼型可分为超临 界、亚音速和超音速翼型等。
翼型设计
翼型与升力
翼型设计需考虑气动性能、结构强度和稳 定性等多个因素。
翼型通过产生升力使飞机得以升空。
机翼空气动力学
01
机翼结构
课程目标
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了解空气动力学在各领域 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空气动力学的 兴趣和热爱。
02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特性
01
02
03
04
连续性
流体被视为连续介质,由无数 微小粒子组成,彼此之间存在
相对运动。
可压缩性
流体的密度会随着压力和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空气动力学》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流体动力学 • 翼型与机翼空气动力学 • 空气动力学应用 • 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引言
主题介绍
空气动力学:一门研 究空气运动规律和空 气与物体相互作用的 科学。
课件内容涵盖了基础 理论、应用实例和实 验演示等方面。
(精品)空气动力学(全套1082页PPT课件)
雷诺(OsborneReynolds, 1842~1921),英国工程师兼物理学家, 维多利亚大学(在曼彻斯特市)教授。
录像\第0章\turbulent_laminarcombo.avi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1904年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是 现代流体力学的里程碑论文。
在1910年-1920年期间,其主要精力 转到低速翼型和机翼绕流问题,提出著 名的有限展长机翼的升力线理论和升力 面理论。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 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漩涡、分离流和湍流 结构的研究。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儒可夫斯基简介 儒可夫斯基(Joukowski,
1847~1921),俄国数学家和空气 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1868年毕 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886年起 历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高等技术 学校教授,直至1921去世,一直在 这两所学校工作。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 钱学森(1911-2009) 1938年,他在导师冯卡门指导下,获
得博士学位,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 身教授,1955年回国。
钱学森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跨、超声速 空气动力学方面。1946年他在一篇重要 的学术论文中首创了Hypersonic(高超 声速)一词,并提出了高超声速相似律。
的建立,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才逐步迈 入理性研究和持续发展的阶段。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微积分问世后,流体成为数学家们应用微 积分的最佳领域。
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一书, 将微积分方法引进流体力学中,建立了分 析流体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无粘流动流 速和压强的关系式,即Bernoulli能量方程。
0.2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录像\第0章\turbulent_laminarcombo.avi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1904年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是 现代流体力学的里程碑论文。
在1910年-1920年期间,其主要精力 转到低速翼型和机翼绕流问题,提出著 名的有限展长机翼的升力线理论和升力 面理论。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 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漩涡、分离流和湍流 结构的研究。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儒可夫斯基简介 儒可夫斯基(Joukowski,
1847~1921),俄国数学家和空气 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1868年毕 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886年起 历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高等技术 学校教授,直至1921去世,一直在 这两所学校工作。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 钱学森(1911-2009) 1938年,他在导师冯卡门指导下,获
得博士学位,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 身教授,1955年回国。
钱学森的主要贡献集中在跨、超声速 空气动力学方面。1946年他在一篇重要 的学术论文中首创了Hypersonic(高超 声速)一词,并提出了高超声速相似律。
的建立,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才逐步迈 入理性研究和持续发展的阶段。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
微积分问世后,流体成为数学家们应用微 积分的最佳领域。
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一书, 将微积分方法引进流体力学中,建立了分 析流体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无粘流动流 速和压强的关系式,即Bernoulli能量方程。
0.2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各章总结及基本要求.ppt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在括号中打√,可多选):
(1)甘油与酒精的粘性差别很大,因此二者的粘性剪应力 差别也很大 ( )
(2)甘油的粘性系数确定,因此甘油中的粘性剪应力也确 定; ( ) (3)在同样的速度梯度(变形速度)下,甘油中的粘性剪 应力大于酒精的粘性剪应力; ( ) (4)在同样的速度梯度(变形速度)下,甘油中的粘性剪 应力大小不受温度影响; ( )
• 要注意上述都是流体的物性参数,当气体运动时,其相 对压缩性必须用运动气体马赫数大小来代表。
• 作用力的分类:彻体力和表面力。 • 作用力的表达: 彻体力
F f lim f i f j f k , x y z v 0
表面力
F P T c p lim lim lim p n A A A A 0
DV V V a V 一维形式: s Dt t s
• 流体微团的变形和运动包括线变形、角变形、转动和平动: 线变形:
u v w , x y , z x y z
1 1 w v u w v u 1 , , 2 y z 2 z x 2 x y
• 理想流和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法向应力 p 特性:各向同性
•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p f x x p f y y p f z z
dp d ( f dx f dy f dz ) x y z
• 意义:静止或平衡流体中,某方向的压强变化(梯度) 由该方向的彻体力造成。 • 等压面方程:
4. 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是本章重点,微分形式方程要重点掌握连 续方程、欧拉方程和能量方程的表达和意义;掌握微元控制体 分析方法;掌握伯努利方程的表达、意义、条件和应用;积分 形式方程要掌握质量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的表达和意义 ,并会用它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 4 章 空气动力学基础 ppt课件
第四章 空气动力学基础
汽车系统动力学
1
第一节 概述
当汽车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作用 力,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 而对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动力学性能有着显著 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车外流和对车内流 研究的目的:减少风阻、提高侧风稳定性、
提高发动机进气管道的效率等等。
汽车系统动力学
18
综上所述,所讨论的流体微团总能量为压力能 与动能之和,即:
(
pV0
)
(
1 2
V0v2
)
汽车系统动力学
19
为便于处理,通常以单位体积计算其总能量,等
于:
p 1 v2
2
上式第一项为静压,通常以气流压强表示静压, 第二项定义为动压q。
汽车系统动力学
20
伯努利方程表达了在理想流场中沿流束 的能量守恒定律,即流体静压和动压之 和为常数:
pT 0 p0 T0
式中,p为大气压强,单位为Pa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下标“0”表示标准状态或任一初始状态
汽车系统动力学
9
1、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大气温度或某局部条件变化都会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 可由初始绝对温度与当前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乘以初始 空气密度求得。
p q H 常量
汽车系统动力学
21
当气流与物体相对运动时,环绕物体的气流 总会被分成两个或更多的方向流动,如图4-4 所示的分流点O为驻点,其压力等于静压与动 压之和,称为驻点压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22
第四节 压力分布和压力系数
一、压力分布
汽车系统动力学
1
第一节 概述
当汽车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作用 力,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 而对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动力学性能有着显著 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车外流和对车内流 研究的目的:减少风阻、提高侧风稳定性、
提高发动机进气管道的效率等等。
汽车系统动力学
18
综上所述,所讨论的流体微团总能量为压力能 与动能之和,即:
(
pV0
)
(
1 2
V0v2
)
汽车系统动力学
19
为便于处理,通常以单位体积计算其总能量,等
于:
p 1 v2
2
上式第一项为静压,通常以气流压强表示静压, 第二项定义为动压q。
汽车系统动力学
20
伯努利方程表达了在理想流场中沿流束 的能量守恒定律,即流体静压和动压之 和为常数:
pT 0 p0 T0
式中,p为大气压强,单位为Pa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下标“0”表示标准状态或任一初始状态
汽车系统动力学
9
1、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大气温度或某局部条件变化都会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 可由初始绝对温度与当前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乘以初始 空气密度求得。
p q H 常量
汽车系统动力学
21
当气流与物体相对运动时,环绕物体的气流 总会被分成两个或更多的方向流动,如图4-4 所示的分流点O为驻点,其压力等于静压与动 压之和,称为驻点压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22
第四节 压力分布和压力系数
一、压力分布
空气动力学绪论PPT课件
Thi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eries, New York: McGaw-Hill, 2001
4
课程学习及考核要求:
1、完成每一章的作业; 2、完成两个实验;
(1)流体力学基础实验(4学时) (2)附面层测量试验 (2学时) 3、保证上课(缺勤不超过3次); 4、通过考试。
边界层理论极大地推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 展。普朗特还把有限翼展的三维机翼理论系统 化,给出它的数学结果,从而创立了有限翼展 机翼的升力线理论。但它不能适用于失速、后 掠和小展弦比的情况。1946年美国的琼期提出 了小展弦比机翼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和边界层 理论,可以足够精确地求出机冀上的压力分布 和表面摩擦阻力。
23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
纳维(Navier)从分子相互作用的某一假设出发,于 1826年导出粘性流体运动方程。斯托克斯(Stokes)于 1845年在另一国家也独立地导出了粘性流体运动方程.雷 诺(Reynolds)在1876-1883年试验粘性流体在小直径圆 管中的流动时,发现了流体运动的层流和紊流性质, 1895年他导得了雷诺方程—平均N-S方程.
空气动力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总学时 64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空气动力学应用的基础,是从 事飞行器设计重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 主要内容是介绍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 基础理论和方法。
要求先期基础知识:
高等数学、计算方法 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2
课程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 钱翼稷,“空气动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 陈再新,刘福长,鲍国华,“空气动力学”,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 徐华舫,“空气动力学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7 * 杨岞生,俞守勤,“飞行器部件空气动力学”,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7 * John D. Anderson, Jr.,“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4
课程学习及考核要求:
1、完成每一章的作业; 2、完成两个实验;
(1)流体力学基础实验(4学时) (2)附面层测量试验 (2学时) 3、保证上课(缺勤不超过3次); 4、通过考试。
边界层理论极大地推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 展。普朗特还把有限翼展的三维机翼理论系统 化,给出它的数学结果,从而创立了有限翼展 机翼的升力线理论。但它不能适用于失速、后 掠和小展弦比的情况。1946年美国的琼期提出 了小展弦比机翼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和边界层 理论,可以足够精确地求出机冀上的压力分布 和表面摩擦阻力。
23
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
纳维(Navier)从分子相互作用的某一假设出发,于 1826年导出粘性流体运动方程。斯托克斯(Stokes)于 1845年在另一国家也独立地导出了粘性流体运动方程.雷 诺(Reynolds)在1876-1883年试验粘性流体在小直径圆 管中的流动时,发现了流体运动的层流和紊流性质, 1895年他导得了雷诺方程—平均N-S方程.
空气动力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总学时 64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空气动力学应用的基础,是从 事飞行器设计重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 主要内容是介绍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 基础理论和方法。
要求先期基础知识:
高等数学、计算方法 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2
课程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 钱翼稷,“空气动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 陈再新,刘福长,鲍国华,“空气动力学”,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 徐华舫,“空气动力学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7 * 杨岞生,俞守勤,“飞行器部件空气动力学”,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7 * John D. Anderson, Jr.,“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0空气动力学课件 共82页
基本原理
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
无粘不可压流动
Bernoulli 方程、位流理论、基本解、K-J定理
无粘可压流动
热力学定律、等熵流动、激波理论、高速管流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此处从略)
低速翼型理论
几何特点、K-J后缘条件、薄翼型理论
低速机翼气动特性
B-S定律、升力线(面)理论
钱学森(1911- )
流体介质的物理特性
连续介质假设 流体的密度、压强和温度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 压缩性、粘性和传热性 流体的模型化
连续介质假设
分子平均自由程 自由分子流/非连续流动 低密度流动 连续流动 continnum flow (l<<L) 连续介质假设
流体力学发展概述(1800- )
Osborne Reynolds (1842–1912)
Nikolai Y. Zhukovsky (1847 –1921) K-J theorem
流体力学发展概述(1800- )
Martin Wilhelm Kutta (1867-1944)
Ludwig Prandtl (1875 –1953)
u
n
流体的粘性
运动粘性系数 kinematic viscosity
适用于空气的萨特兰公式
0
T
1.5
28.185
28.185C TC
流体的粘性
空气粘柱实验模型 (卧式转盘)
n v
v
A
A
空气粘性实验
流体的粘性
流体的热传导特性
Fourier公式
dA 微团面积元的大小
dF dA一侧的法向力
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
无粘不可压流动
Bernoulli 方程、位流理论、基本解、K-J定理
无粘可压流动
热力学定律、等熵流动、激波理论、高速管流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此处从略)
低速翼型理论
几何特点、K-J后缘条件、薄翼型理论
低速机翼气动特性
B-S定律、升力线(面)理论
钱学森(1911- )
流体介质的物理特性
连续介质假设 流体的密度、压强和温度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 压缩性、粘性和传热性 流体的模型化
连续介质假设
分子平均自由程 自由分子流/非连续流动 低密度流动 连续流动 continnum flow (l<<L) 连续介质假设
流体力学发展概述(1800- )
Osborne Reynolds (1842–1912)
Nikolai Y. Zhukovsky (1847 –1921) K-J theorem
流体力学发展概述(1800- )
Martin Wilhelm Kutta (1867-1944)
Ludwig Prandtl (1875 –1953)
u
n
流体的粘性
运动粘性系数 kinematic viscosity
适用于空气的萨特兰公式
0
T
1.5
28.185
28.185C TC
流体的粘性
空气粘柱实验模型 (卧式转盘)
n v
v
A
A
空气粘性实验
流体的粘性
流体的热传导特性
Fourier公式
dA 微团面积元的大小
dF dA一侧的法向力
航空航天概论空气动力学 ppt课件
105
稳定性,翼尖失速,上反角
106
稳定性
107
跨声速流动(Transonic Flow) 音速-扰动传播的速度 温度越高音速越高。 高空温度低,容易超音速。
速度与音速之比,称为马赫数(Mach数,Ma)
108
109
110
Subsonic 亚音速 Transonic 跨音速 Supersonic 超音速 Hypersonic 高超音速
171
反作用控制(在没有空气时)
172
27
滑翔机的飞行
28
三.流体运动
空气的基本性质:粘性(虽然小但却重要) 可压缩性(在高速时体现)
29
流动-流线的概念
30
非定常流动:不同时刻的流线不一致
31
定常与非定常流动,定常流动流线与粒子 轨线一致
32
有旋和无旋流动
33
流管和近似一维流动
34
理想流-质量守恒和连续性方程
流管相当于一个变截面管道
航空航天概论
空气动力学部分
1
参考书: Introduction to the Aerodynamics of Flight, Theodore A.Talay,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模型飞机空气动力学,马丁.西蒙斯,航空 工业出版社。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George Cayley, airfoil design, 1804
George Cayley, Glider, 1804
7
一战、二战到现代
8
二.背景知识 大气层-飞机飞行的环境
9
大气层分层
稳定性,翼尖失速,上反角
106
稳定性
107
跨声速流动(Transonic Flow) 音速-扰动传播的速度 温度越高音速越高。 高空温度低,容易超音速。
速度与音速之比,称为马赫数(Mach数,Ma)
108
109
110
Subsonic 亚音速 Transonic 跨音速 Supersonic 超音速 Hypersonic 高超音速
171
反作用控制(在没有空气时)
172
27
滑翔机的飞行
28
三.流体运动
空气的基本性质:粘性(虽然小但却重要) 可压缩性(在高速时体现)
29
流动-流线的概念
30
非定常流动:不同时刻的流线不一致
31
定常与非定常流动,定常流动流线与粒子 轨线一致
32
有旋和无旋流动
33
流管和近似一维流动
34
理想流-质量守恒和连续性方程
流管相当于一个变截面管道
航空航天概论
空气动力学部分
1
参考书: Introduction to the Aerodynamics of Flight, Theodore A.Talay,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模型飞机空气动力学,马丁.西蒙斯,航空 工业出版社。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George Cayley, airfoil design, 1804
George Cayley, Glider, 1804
7
一战、二战到现代
8
二.背景知识 大气层-飞机飞行的环境
9
大气层分层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
外边界
V x 0 n
0 y z
V
n为物面法向
内边界
可以证明,拉普拉斯方程的解若在给定边界上能满足上述条件,则 解是唯一的。
求不可压理想无旋流绕物体的流动问题就转化为求解拉 普拉斯方程的满足给定边条的特解这一数学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国家精品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国家精品课
0
2010年版本
Folie15
3.1、平面不可压位流的基本方程
(5)过同一点的等速度势函数线与等流函数线正交(等势线与流线正交) 等流函数线是流线,有
d vdx udy 0 dy v K1 dx u
另一方面,过该点的等势函数线方程为
流动问题要容易的多。在粘性作用可忽略的区域,这种理想模型的
解还是有相当的可信程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国家精品课
2010年版本
Folie3
3.1、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平面位流的基本方程
1、不可压缩理想流体无旋流动的基本方程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
u v w 0 x y z 1 dV f p d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国家精品课
2010年版本
Folie6
3.1、平面不可压位流的基本方程
由此说明,只要把速度势函数解出,压强p可直接由Bernoulli方程得到。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求解步骤概括为: (1)根据纯运动学方程求出速度势函数和速度分量; (2)由Bernoulli方程确定流场中各点的压强。这使得速度和压强的求解过 程分开进行,从而大大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综合起来对于理想不可压 缩流体无旋流动,控制方程及其初边界条件为
Folie12
《飞行原理空气动力》PPT课件
航程
飞机在无风和不加油的条件下,连续飞行耗尽 可用燃油时飞行的水平距离
航时
飞机耗尽可用燃油时能持续飞行的时间。
28
起飞
起飞定义:从起飞线开始,经过滑跑-离地爬升到安全高度(飞机高于起飞表面10.7 米—CCAR-25)为止的全过程。
主要性能指标:地面滑跑距离、离地速度和 起飞距离。
影响起飞性能的主要因素:起飞重量、大气 条件(密度、风向等)、离地时的迎角、增 升装置的使用、发动机的推力及爬升阶段爬 升角的选择等。
18
3.4 巡航飞行
飞机巡航飞行应满足的平衡条件:升力等 于重力、推力等于阻力。
平飞所需速度:飞机在某高度上保持平飞 所需的升力(等于重量)对应的飞行速度。
平飞速度
1
平飞 (2W / CL S)2
19
影响平飞所需速度的因素: 飞机重量:重量愈大所需速度愈高。 升力系数:取决于飞机的迎角,迎角减小
如果着陆重量过大或机场温度较高或在海拔较高 的机场着陆,都会造成接地速度过大,使飞机接 地时受到较大的地面撞击力,损坏起落架和机体 受力结构;也会使着陆滑跑距离过长,导致飞机 冲出跑道的事故发生。
着陆时的重量不能超过规定的着陆重量。 在不超过临界迎角和护尾迎角的条件下,接地迎
角应取最大值,增升增阻的后缘襟翼在着陆时要 放下最大的角度,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升力系数减 小接地速度
最大正过载表示飞机承受的气动升力指向 机体立轴的正向并达到最大;
最大最负过载表示飞机承受的气动升力指 向机体立轴的反向并达到最大;
最大速度表示此时飞机的载荷或升力不一 定最大,但机翼表面的局部气动载荷很大, 压力中心靠后,考验机翼结构局部强度的 严重受载情况。
27
巡航飞行
巡航速度
飞机在无风和不加油的条件下,连续飞行耗尽 可用燃油时飞行的水平距离
航时
飞机耗尽可用燃油时能持续飞行的时间。
28
起飞
起飞定义:从起飞线开始,经过滑跑-离地爬升到安全高度(飞机高于起飞表面10.7 米—CCAR-25)为止的全过程。
主要性能指标:地面滑跑距离、离地速度和 起飞距离。
影响起飞性能的主要因素:起飞重量、大气 条件(密度、风向等)、离地时的迎角、增 升装置的使用、发动机的推力及爬升阶段爬 升角的选择等。
18
3.4 巡航飞行
飞机巡航飞行应满足的平衡条件:升力等 于重力、推力等于阻力。
平飞所需速度:飞机在某高度上保持平飞 所需的升力(等于重量)对应的飞行速度。
平飞速度
1
平飞 (2W / CL S)2
19
影响平飞所需速度的因素: 飞机重量:重量愈大所需速度愈高。 升力系数:取决于飞机的迎角,迎角减小
如果着陆重量过大或机场温度较高或在海拔较高 的机场着陆,都会造成接地速度过大,使飞机接 地时受到较大的地面撞击力,损坏起落架和机体 受力结构;也会使着陆滑跑距离过长,导致飞机 冲出跑道的事故发生。
着陆时的重量不能超过规定的着陆重量。 在不超过临界迎角和护尾迎角的条件下,接地迎
角应取最大值,增升增阻的后缘襟翼在着陆时要 放下最大的角度,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升力系数减 小接地速度
最大正过载表示飞机承受的气动升力指向 机体立轴的正向并达到最大;
最大最负过载表示飞机承受的气动升力指 向机体立轴的反向并达到最大;
最大速度表示此时飞机的载荷或升力不一 定最大,但机翼表面的局部气动载荷很大, 压力中心靠后,考验机翼结构局部强度的 严重受载情况。
27
巡航飞行
巡航速度
飞机空气动力学4
V
2
a
2
2 ( p / p 1)
Ma
2
应用能量方程和等熵关系
V 2
2
p
1
V 2
2
V 2
2
p
1
( p p
p C
p
1
(
p p
1)
(1
V
2 2
)
V
2
1)
1
2
Ma
2
a
2
w u uw x z
u
2
2
V
1 2 1 2 2 2 2 a 2V u u v w (V u ) 2 2 V
1 Ma
2
2 2 u 1 u 2 1 v w ( 1) ( ) ( 2 V 2 V 2 V
EXIT
8.1
亚声速翼型与机翼的气动特性
8.1.1 8.1.2 8.1.3 8.1.4
基本方程 理想流体的可压流的解法概述 小扰动线化理论 亚声速流的小扰动解
EXIT
第8章 亚跨声速流中的翼型和机翼
8.1亚声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
亚声速可压流中绕翼型的流动特点 在流场中,如果处处都是亚声速的,则称该流场为亚声速流场。 当马赫数小于0.3时,可忽略空气压缩性,按不可压缩流动处理; 当马赫数大于0.3时,要考虑压缩性影响,否则会导致较大误差。 亚声速可压流流过翼型的绕流图画与低速不可压流动情况相比, 无本质区别,只是在翼型上下流管收缩处,亚声速可压流在竖向 受到扰动的扩张,要比低速不可压流的流线为大,即压缩性使翼 型在竖向产生的扰动,要比低速不可压流的为强,传播得更远。
第四章 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① 影响飞机实用童心的位置的因素 :
a. 货物的装载情况 b. 乘客的位置 c. 燃油的数量及消耗情况 d. 飞机的构型等等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② 影响飞机焦点位置的因素:
a. 飞行Ma数:超音速时,焦点后移。 b. 水平尾翼:升降舵的偏转角和水平安定面的配平角。 c. 飞机构型:襟翼、缝翼、起落架等的位置。 d. 纵向操纵系统的安装间隙和弹性间隙。
C、图中的小球会停留在任意一个外界扰动使它达到 的位置,它的平衡状态具有中立稳定性。
原始平衡位置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3. 静稳定性与动稳定性
➢ 静稳定性: 外界扰动消失后,物体是否具有回到原始平衡位置的趋势。 也就是扰动消失后,物体的瞬间运动 。
➢ 动稳定性: 指外界扰动消失后,物体回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运动过程。 扰动运动是收敛的,物体最终回到原始平衡位置,物体平 衡状态就具有动稳定性,否则就是动不稳定的
yd
固定在地球表面的一种坐标系。
xd
原点A位于地面任意选定的某一固定点。
• Ayd轴:铅垂向上。
A
• Axd轴:在地面内某一选定的方向。 • Azd轴: 与Axd轴在水平面内并互相垂直。
zd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yd
yt zt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动稳定
参数
o
t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中立动稳定
o t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参数
a. 货物的装载情况 b. 乘客的位置 c. 燃油的数量及消耗情况 d. 飞机的构型等等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② 影响飞机焦点位置的因素:
a. 飞行Ma数:超音速时,焦点后移。 b. 水平尾翼:升降舵的偏转角和水平安定面的配平角。 c. 飞机构型:襟翼、缝翼、起落架等的位置。 d. 纵向操纵系统的安装间隙和弹性间隙。
C、图中的小球会停留在任意一个外界扰动使它达到 的位置,它的平衡状态具有中立稳定性。
原始平衡位置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3. 静稳定性与动稳定性
➢ 静稳定性: 外界扰动消失后,物体是否具有回到原始平衡位置的趋势。 也就是扰动消失后,物体的瞬间运动 。
➢ 动稳定性: 指外界扰动消失后,物体回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运动过程。 扰动运动是收敛的,物体最终回到原始平衡位置,物体平 衡状态就具有动稳定性,否则就是动不稳定的
yd
固定在地球表面的一种坐标系。
xd
原点A位于地面任意选定的某一固定点。
• Ayd轴:铅垂向上。
A
• Axd轴:在地面内某一选定的方向。 • Azd轴: 与Axd轴在水平面内并互相垂直。
zd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yd
yt zt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动稳定
参数
o
t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第四章
中立动稳定
o t
哈尔滨龙海航空器培训有限公司
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一般流层速度分布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图所示。
此时,流层间的内摩擦力涉及到速度的方向导数:
F=µAdu/dy =µdu/dy
du/dy ---- 表示单位高度流层的速度增量,称为流速梯度。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实际上,流体切应力与速度梯度的一般关系可表示为:
量的任意两点,按泰勒级数展开给出分解。
在 M0(x,y,z),速度为 u ( x , y , z , t ) v(x, y,z,t) w(x, y,z,t)
在 M 1 (x x ,y y ,z z ,t)点处,
速度为:u(xx, yy,zz,t) v(xx, yy,zz,t) w(xx, yy,zz,t)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定义如下:
流体微团平动速度: u ( x ,y ,z ,t)v ( ,x ,y ,z ,t)w ( ,x ,y ,z ,t)
流体微团线变形速度: xx u x,yy yv,zzw z
流体微团角变形速度(剪切变形速度):
x y1 2 x v u y ,x z1 2 w x u z ,y z1 2 w y v z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整理有: u(xx,yy,zz,t)
u(x, y,z,t)uxx12xvuyy12wx uz z -12vxuyy12uz wxz
如果令: xx
1 2
u x
u x
u x
xy
1 2
v x
u y
xz
1 2
w x
u z
z
1 2
v x
u y
平板的阻力不为零,有:
L
D f 2 0dx
0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2)圆柱绕流
S.Gokaltun
Florida Internationa l University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Streamlines for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at 40 ≤ Re ≤ 50.(g=0.0001, L=300 lu, D=100 lu) (Photograph by Sadatoshi Taneda. Taneda 1956a, J. Phys. Soc. Jpn., 11, 302-307.)
uv w
表示流体质点绕自身轴旋转角速度的2倍。并由涡量是否 为零,定义无旋流动与有旋运动。
4.2.4 变形率矩阵(或变形率张量)
在速度分解定理中,最后一项是由流体微团变形引起的,其中 称为
变形率矩阵,或变形率张量。该项与流体微团的粘性应力存在直接关系。
定义,流体微团的变形率矩阵为:
xx
xy
在B(C)-D区,流体质点的压强沿程增大, 流速沿程减小,到达D点压强最大,流速为零。 该区属于减速增压区,逆压梯度区。在流体质 点绕过圆柱的过程中,只有动能、压能的相互 转换,而无机械能的损失。在圆柱面上压强分布对称,无阻力存在。
D(pscos)ds0 2R
著名的达朗贝尔佯谬
对于粘性流体的绕流,与理想流体绕流存在很大的差别。由于流体与 固壁表面的粘附作用,在物面近区将产生边界层,受流体粘性的阻滞作 用,流体质点在由A点到B点的流程中,将消耗部分动能用之克服摩擦阻 力做功,以至使其无法满足由B点到D点压力升高的要求,导致流体质点 在BD流程内,流经一段距离就会将全部动能消耗殆尽(一部分转化为压 能,一部分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四章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4学时)
第4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4.3、粘性流体的应力状态 4.4、广义牛顿内摩擦定理(本构关系) 4.5、粘性流体运动方程---Navier-Stokes方程 4.6、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性质 4.7、层流、紊流及其能量损失
设 表示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粘性切应力),则
F U
Ah µ--- 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 量纲、单位:[µ]=M/L/T kg/m/s Ns/m2=Pa.s; 水: 1.13910-3 空气:1.788510-5
=µ/---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
量纲、单位:[ ]=L2/T m2/s。 水: 1.13910-6 空气: 1.46110-5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1、流体的粘滞性
在静止状态下,流体不能承受剪力。但是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可以承受 剪力,而且对于不同种流体所承受剪力大小是不同的。 ✓ 流体的粘滞性是指:流体在运动状态下抵抗剪切变形能力 ✓ 流体的剪切变形是指流体质点之间出现相对运动 因此,流体的粘滞性是指抵抗流体质点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能力。
为
1 1 1 2 3 I2 12 23 13 I3 123
4.3、粘性流体的应力状态
1、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作用面受力差别
流体处于静止状态,只能承受压力,几乎不能承受拉力和剪力,不具 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理想流体在运动状态下,流体质点之间可以存 在相对运动,但不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因此,作用于流体内部任 意面上的力只有正向力,无切向力。
于是在壁面某点速度变为零(S点),以
后流来的流体质点将从这里离开物面进入主
流场中,这一点称为分离点。这种现象称为
边界层分离。在分离点之间的空腔内流体质
点发生倒流,由下游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而在圆柱后面形成了旋涡区 。这个旋涡涡区的出现,使得圆柱壁面压强分布发生了变化,前后不对 称(如前驻点的压强要明显大于后驻点的压强),因此出现了阻力D。
4---胀塑性流体,生面团、 浓淀粉糊等
5---理想流体,无粘流体。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2、粘性流体运动特点
自然界中流体都是有粘性的,因此粘性对流体运动的影响是普遍存在 的。但对于具体的流动问题,粘性所起的作用并不一定相同。特别是象 水和空气这样的小粘性流体,对于某些问题忽略粘性的作用可得到满意 的结果。因此,为了简化起见,提出了理想流体的概念和理论。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理想流体绕流圆柱时,在圆柱上存在前驻点A,后驻点D, 最大速度点 B、C。中心流线在前驻点分叉,后驻点汇合。根据Bernoulli定理,流体 质点绕过圆柱所经历的过程为在A-B(C)区,流体质点在A点流速为零 ,压强最大,以后质点的压强沿程减小,流速沿程增大,到达B点流速 最大,压强最小。A~B区属于增速减压区,顺压梯度区;
v(x, y,z,t)(zxxz)xyxyyyzyz
w(xx,yy,zz,t)w(x,y,z,t)wxwywz x y z
w(x, y,z,t)(xyyx)xzxyzyzzz
写成矢量u 形( 式M 1 ) u ( M 0 ) r • r
其中,第一项表示微团的平动速度,第二项表示微团转动引起 的,第三项表示微团变形引起的。
流体微团旋转角速度:
z 1 2 x v u y , y 1 2 u z w x ,z 1 2 x v u y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4.2.3 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
流体质点的涡量定义为
i jk
2urotu
x y z
2 xy
2 yz
2 zx
xx xy xz I3 yx yy yz
zx zy zz
对于第一不变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场的 散度,或流体微团的相对体积膨胀率。
I1xx yy zz u x y v w z V
如果选择坐标轴是三个变形率矩阵的主轴,则此时变形率
矩阵的非对角线上的分量为零,相应的变形率矩阵与不变量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4.2.1 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
流体微团在运动过程中,将发生刚体运动(平动和转动)
与变形运动(线变形和角变形运动)。
平动 线变形
转动 角变形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4.2.2 速度分解定理
德国物理学家 Helmholtz(1821-1894)1858年提出的流场速度的 分解定理,正确区分了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设在流场中,相距微
粘性流体在运动状态下,流体质点之间不可以存在 相对运动,流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因此,作 用于流体内部任意面上力既有正向力,也有切向力。
4.3、粘性流体的应力状态
2、粘性流体中的应力状态
在粘性流体运动中,由于存在切向力,过任意一点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 就不一定垂直于作用面,且各个方向的大小也不一定相等。因此,作用于 任意方向微元面积上合应力可分解为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如果作用面的 法线方向与坐标轴重合,则合应力可分解为三个分量,其中垂直于作用面 的为法应力,另外两个与作用面相切为切应力,分别平行于另外两个坐标 轴,为切应力在坐标轴方向的投影分量。
y
1 2
u z
w x
综合起来,有:
u ( x x , y y , z z , t ) u ( x , y , z , t ) ( y z z y ) x x x x y y x z z
4.2、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与速度分解定理
对于 y, z 方向的速度分量,也可得到 v(xx,yy,zz,t)v(x,y,z,t)vxvyvz x y z
D(0sin psco )d s s0 2R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后驻点
前驻点
有粘时: 1. 前后压力分布不再对称 2. 后部压力小于前部压力 3. 来源于粘性损失 4. 形成压差阻力
D(0sin psco )d s s0 2R
4.1、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动的影响
总的结论如下:
(1)粘性摩擦切应力与物面的粘附条件(无滑移条件)是 粘性流体运动有别与理想流体运动的主要标志。 (2)粘性的存在是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 (3)边界层的分离必要条件是:流体的粘性和逆压梯度。 (4)粘性对于研究阻力、边界层及其分离、旋涡的扩散等 问题起主导作用,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