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易错题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易错题

七年级历史易错题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2、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恩格斯请回答(1)我国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哪一远古居民?她们那些技术为人工取火提供了条件?在此之前我国哪一远古居民已会使用天然火?(2)恩格斯为什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3如果你去西安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A半坡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 大汶口遗址D 河姆渡遗址4 如果你去半坡原始居民家做客,主人招待你的主副食会是什么?5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 农业生产的出现B 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6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其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2)“天下为家”局面出现的影响如何?7据报道,在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A 10万年B20万年C 100万年D170万年8 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生活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A 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 人们之间相互谦让D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9材料一:北京人在周口店生活的时候,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山上山下长满了各种树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和狼,熊等野兽,聚生与森林中,出没于山野间,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易错题集锦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易错题集锦

北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易错题集锦北师⼤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易错题集锦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1.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相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曾制定了有利于统⼀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运河D.都修筑过⼤规模的军事防御⼯事2.“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创于下列哪⼀朝代()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3.唐太宗时期,⼀道下令从起草到审核,最后在全国实施,⼤致的流程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D.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4.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时复振”。

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的有()①任⽤贤⾂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节奢从简”③都任⽤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鉴真东渡对中⽇经济⽂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本哪个佛寺内还安放着鉴真的坐像()A.⼤昭寺B.唐招提寺C.那烂陀寺D.⽩马寺6.下列对⽂成公主⼊藏所起作⽤的叙述中最为准确的是()A.使吐蕃与唐结盟B.为吐蕃经济⽂化发展作出了贡献C.使吐蕃与唐“和同为⼀家” C.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7.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主要有()①控制军权②强化军权③集中财权④设⽴知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8.下列宋太祖实施的改⾰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政权改⾰——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兵将不识——战⽃⼒削弱D.军权改⾰——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9.“⼤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厥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万匹,银⼀⼗万两……差⼈搬送⾄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与此⽆关的是()A.辽军攻宋,发⽣澶州之战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D.宋辽以淮⽔⾄⼤散关为界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缓解了双⽅的征战状态B.宋朝都需送出银、绢等钱物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和平共处11.1005年订⽴的“澶渊之盟”⾄今仍是史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之⼀。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复习资料

知识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80%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始。
100%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领 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80%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后,北伐战争开始,旨 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03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难点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复习资 料

CONTENCT

•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概述 •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重点知识点梳
理 •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难点解析 •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习题及答案解
析 •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复习建议与策

01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概述
课程目标与要求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 系和影响。
04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习题及答案解析
习题一:选择题
02
01
03
题目: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棉花开始由国外传入
B. 丝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习题一:选择题
C. 景德镇瓷器大量出 口
答案:C. 景德镇瓷器 大量出口。
D. 商业贸易受到严格 限制
习题一:选择题
• 题目:清朝时期,哪位皇帝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这一 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初期力量薄弱。然而,在党的领 导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在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赢得了 新中国的建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 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一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 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一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一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A.源头﹣①B.①﹣②C.②﹣③D.③﹣④(2)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陡坡地建梯田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D.植树种草2. 东北三宝是( )A.东北虎、金钱豹和人参B.鹿茸、貂皮和人参C.东北虎、松鼠、人参D.东北虎、紫貂、人参3.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1~4题。

著名歌手韩红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她所唱的地区是(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4. 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和平均值田,回答(1)~(3)题。

该图反映出北京降水的( )A.季节变化大B.季节变化小C.年际变化大D.年际变化小5.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据实验完成(1)~(2)题。

(1)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A.Ⅰ组B.Ⅱ组C.Ⅲ组D.Ⅳ组(2)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是由于( )A.地面坡度小B.地表植被稀疏C.降水强度小D.黏土比沙土疏松6.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如图的对比实验可以验证( )A.植被疏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B.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C.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D.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卷II(非选择题)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9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90分)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3讲高频错题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3讲高频错题

寒假初一历史第三讲高频错题【课中测】1、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

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班级正确率】2. 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A. 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B. 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人C. 可以在长安城的坊里选购唐三彩D. 长安街道宽敞整齐,大明宫气势宏伟【班级正确率】3. 下图为某地出土的中国唐代文物(部分货币),这些文物说明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B.国外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班级正确率】4. 某同学搜集到下列图片,欲将它们归纳到一个主题中。

这个主题应是A. 唐朝较为发达的手工业B. 唐朝繁荣的文化艺术C. 唐朝较为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D. 唐朝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班级正确率】5. 唐太宗说:“其 (夷狄) 情与中夏不殊…… 四海可使如一家。

” 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A.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C.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D.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班级正确率】6.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 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 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 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 对边疆统治加强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 经济文化的繁荣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班级正确率】7.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杜甫的著名诗句。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A. 医圣B. 书圣C. 诗圣D. 诗史【班级正确率】8. 在 7 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身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易错字整理(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易错字整理(填空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错字整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5课)1、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中心是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经过淮安的一段是邗沟。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4、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被尊称为天可汗。

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叫吐蕃族。

6、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7、唐朝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玄奘,他曾在那烂陀寺游学,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8、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爆发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6-9课:1、北宋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称帝事件陈桥兵变。

2、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5、辽的建立民族契丹,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6、西夏的建立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

7、宋辽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8、金的建立民族女真族,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9、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10、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11、宋朝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12、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13、两宋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临安。

14、宋朝突破地域限制出现了草市;突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错题集锦4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错题集锦4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错题集锦4第二课贞观之治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她曾破格提拔一代名臣______,人称他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空正确答案姚崇,出现的错误是填魏征错因分析:对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的名臣混淆改进措施: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度直到__________才被废除。

正确答案清末,出现的错误是选唐朝错因分析:对科举制认识不清改进措施: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五图中学李建军老师提供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后提升:2、大运河是______在位时开通的,从____年起开通,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南至______,全长_________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第一个空正确答案填隋炀帝,出现的错误是填隋文帝错因分析:混淆了两位皇帝的功绩改进措施: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五图中学李建军老师提供第三课开元盛世1、封建社会四大治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个正确答案填文景之治,出现的错误是填贞观之治错因分析:没有排好历史事件的顺序改进措施: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五图中学李建军老师提供材料解析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3000多万人4000多万人人口激增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垦田扩大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错题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思考分析能力差。

改进措施:加强双击教学,多进行思维训练。

选择题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倭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2、假如你跟随郑和下西洋,下面哪些地区是没有到达的?()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3、郑和先后()次下西洋 A、5 B、6 C、7 D、84、郑和下西洋主要促进了中国和()国家的友好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重点与课后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重点与课后习题

历史1—12课复习重点第一课1、繁盛一时的隋朝的繁盛的表现①②③2、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六省,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比较,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

3隋朝大运河为什麽能够开通?4、隋炀帝为什麽要开通大运河?第二课1、隋朝灭亡的标志,唐朝的建立者与建立时间2、“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的措施,描述贞观之治的局面。

3、武则天的功绩4、如何评价武则天、李世民?第三课1、“开元之治”的含义,“开元盛世”的含义,二者的关系2、开元盛世的表现: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商业方面3、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转折点。

4、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第四课1、科举制的创设的两位皇帝,科举制完善的三位皇帝,他们分别的贡献是什麽?2、科举制的影响3、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时间。

4、科举制对国外的影响。

第五课1、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开明政策表现2、唐玄宗统治前期在边疆地区管理方面的作为3、唐太宗在边疆地区管理方面的作为4、如何理解“和同为一家”?第六课1、唐朝和日本对外友好往来表现2、唐朝和朝鲜对外友好往来表现3、唐朝和天竺对外友好往来表现4、鉴真六次东渡的启示5、鉴真的贡献、玄奘的贡献6、唐朝对外关系对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启示7、唐朝实行对外友好往来的条件第七、八课1、隋唐辉煌的文化的表现:建筑、雕版印刷术、诗歌、书法、绘画、莫高窟、音乐、舞蹈反面,分别能够写出表现2、文化辉煌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②政治的安定与清明③开放的民族政策④对外交往⑤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九课1、契丹的兴起2、陈桥兵变与北宋的建立3、如何评价澶渊之盟4、西夏的建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北宋的灭亡,金与南宋的关系,金与南宋的和议内容6、如何评价岳飞抗金?7、并立的政权有哪些?第十课1、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第十一课1、宋代社会风貌的表现:衣服、饮食、住宿、交通旅行、瓦子、节日等方面的表现2、瓦子盛行的原因,瓦子的内容3、节日有哪些?第十二课1、成吉思汗的贡献2、忽必烈的功绩:灭西夏与金,灭南宋,建立元朝完成统一,经济上的作为,行省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易错题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易错题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易错题整理一选择题1.在幼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迨至隋,一土宇”的句子,请你告诉小朋友们句中事件发生在()。

A.581年 B.589年 C.592年 D. 596年2.小丽同学要收集唐太宗的名言录入博客中,以下她选择的内容不恰当的是()。

A.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为政之要,惟在得人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D.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 唐玄宗统治前期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重视农业生产 D. 善于纳谏5.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增加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这是()。

A.“贞观之治”的成效 B.农业发展的结果C.“开元盛世”的成效D. 任用贤能的结果6.杜甫借《忆昔》一诗渲染唐朝盛世经济状况,但他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据此请你判断下列对杜甫生活时代最确切的表述是()。

A.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年间 B.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C.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D.唐朝末年8.武则天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其评价最恰当的是()。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二、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 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 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一课 北方地区》易错题集二考试总分:10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1. 年 月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的雄县、容城、安新及周边地 区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 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将成为我国新的区域增长极。

按照规划和定位,雄安新 区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个县城未来的发展功能各具特色,新区内以公租房为主,不建设商品住宅。

据此回答题。

与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一样,雄安新区选址在开发程度较低的地 区主要考虑的是( )A.扶贫的需要B.产业基础好C.建设成本低D.历史底蕴厚2. 位于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张家口(崇礼县)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比赛。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741318−20(1)北京在国家体育馆承办冬奥会冰上项目,这体现了北京的一项重要城市职能是()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交通中心(2)张家口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有()①多中低山脉,坡度适中,适于滑雪场建设②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雪期长,积雪量大③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茂盛④山地阻挡冬季风进入,冬季比较温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A.农业一体化B.工业一体化C.交通一体化D.物流一体化3. 某卫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最后一站是“去东北看雪吧”。

如图是东北三省雪期(降雪最初日期和降雪最终日期之间的天数)和积雪厚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历史是一门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和演进。

初中历史教育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是学习初中历史的一本教材,本文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第一课:文明的产生和发展1. 文明的定义: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较高成就。

2. 文明的四大发源地:亚洲黄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亚洲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亚洲印度河流域。

3. 文明的主要特征: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制度的建立和法律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和记载的发展等。

4.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第二课:中华文明的诞生1. 尧、舜、禹三代的贡献:尧负责治理国家,舜讲学于民,禹治水。

2.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炎帝、黄帝、尧、舜、禹等。

3.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君主统治、封建等级、农耕经济等。

第三课:古代国家的兴亡1. 夏朝的兴亡:夏启、夏桀;夏农耕文化、灌溉水利和夏文字的特点。

2. 商朝的兴亡:商汤、商纣王;商朝牛、羊的标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 战国时期的国家纷争:秦、赵、魏、楚、燕、齐、宋八国;秦国的强大和嬴政的治理。

第四课:海外的文明1. 巴比伦文明:以苏美尔人为主导,以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为核心;闻名于世的巴比伦城和巴比伦斗兽场。

2.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核心,统一国家的兴起和法老的统治;金字塔和壁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3. 印度文明:以印度河流域为核心,种姓制度和宗教印度教的兴起;吠陀文明和历史悠久的吉萨印度教神庙。

第二单元: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五帝时期:尧、舜、禹、大禹、小禹;部落联盟和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以世袭制为主,商朝以王权神授制为主,西周以封建制为主;三代家天下、六卿分封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易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易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易错题及答案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D)A.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说法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2.下列最能体现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B)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兼爱,非攻”3.黄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害河”,下列人物与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无关的是:(C)A.汉武帝B.汉明帝C.杜诗D.王景4.为汉匈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事件是:(D)①张骞通西域②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③呼韩邪单于归汉④昭君出塞A.①③④B.②③④C. ①③D. ③④5.从下面的历史短句台词(片断)中,可以得知他们正在学习(A)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辞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C.王昭君出塞D.卫青、霍去病破匈奴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C)①河西走廊②安息③今新疆境内④大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7.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我国是在(B)A.西汉初年B. 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8.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原因是( A )(13年)A.宣传的内容都有麻醉人民的作用B.都认为忍受苦难能进入长生不老的最高境界C.都主张修生养性,得到成仙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9.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D)A.琉求B.琉球C.夷州D.夷洲10.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B)A.发生在公元4世纪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的学科。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混淆或者错误的判断。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

1. 中国历史时期的名称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我们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名称。

常见的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等。

其中,五代十国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为五代时期和十国时期在时间上有一些交叉和重叠。

需要注意的是,五代是指907-960年,十国是指907-979年。

2.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在学习中国历史朝代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地掌握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有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等。

其中,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古代文明,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而在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中,元是与明朝相邻的朝代,而不是宋朝相邻。

3. 世界历史的时间顺序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各个事件和时期的时间顺序。

常见的有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世纪史并不等同于欧洲历史,而是一个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时期。

4. 世界历史的时期名称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清楚地掌握各个时期的名称。

常见的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复兴不仅发生在欧洲,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现象。

5.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比如,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于13世纪到达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方旅行家,而不是中国人。

6. 历史地理的位置关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掌握各个地区的位置关系。

比如,日本是中国的东邻国,而不是西邻国。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易错知识点的内容。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不断加强记忆和理解,避免犯错。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看历史书籍、多看历史电影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难点总结(两套)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难点总结(两套)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难点总结(两套)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历史可能觉得这么科目不知道应该怎么学,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我们平常还要学会总结知识点!今天小编整理了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难点总结(两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易错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易错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易错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易错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中心是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经过淮安的一段是邗沟。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4、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被尊称为天可汗。

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叫吐蕃族。

6、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7、唐朝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玄奘,他曾在那烂陀寺游学,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8、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爆发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后出现“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6-9课:1、北宋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称帝事件陈桥兵变。

2、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5、辽的建立民族契丹,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6、西夏的建立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

7、宋辽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宰相寇准------分隔线----------------------------。

七下考点问题版

七下考点问题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二、明朝强化皇权的 1.措施 三、科举制 1.变化 2.评价 3.目的: 四、经济的发展 1.明代引进的农作物: 2.明代时的制瓷中心是、瓷器种类是 制瓷中心: 瓷器种类: 3.徽商出现的时间:
一、印刷术 1.人物: 2.朝代: 3.作用 二、指南针 1.识图 2.使用时间: 3.作用: 三、火药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用于军事始于: 2.作用 四、交通 1.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是在哪个朝代: 2.列举元朝的交通和外贸 五、郭守敬的成就:
单元综合 1.宋元的时代特征 2.宋元时代的启示 3.宋、辽、西夏、金的主题: 4.从五代、宋、辽、金到元的所体现的历史趋势
意义: 三、清朝疆域范围 四、其他 1.本课内容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清朝皇帝册封宗教首领、平定叛乱、设置机构的共同作用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 1.措施 2.文字狱的 (1)目的: (2)影响 4.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 (1)名称: (2)原因: (3)管理外贸的机构: (4)影响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的 1.作者: 3.主人公: 二、京剧的形成时期:
单元综合 1.明清时期的主题: 2.明清文学的主要形式: 3.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共同影响 4.厂卫机构、军机处、文字狱的主题: 君主专制的强化 5. 列举明、清抵抗外来侵略的人物 6.明清时期的中外交往的方式、例子 和平交往: 战争冲突:
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原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措 施的共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易错题整理
一选择题
1.在幼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迨至隋,一土宇”的句子,请你告诉小朋友们句中事件发生在()。

A.581年 B.589年 C.592年 D. 596年
2.小丽同学要收集唐太宗的名言录入博客中,以下她选择的内容不恰当的是()。

A.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D.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前期
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重视农业生产 D. 善于纳谏
5.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增加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这是()。

A.“贞观之治”的成效 B.农业发展的结果
C.“开元盛世”的成效
D. 任用贤能的结果
6.杜甫借《忆昔》一诗渲染唐朝盛世经济状况,但他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据此请你判断下列对杜甫生活时代最确切的表述是()。

A.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年间 B.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
C.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
D.唐朝末年
8.武则天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其评价最恰当的是()。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

为什么?
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虽然隋朝灭亡和隋炀帝有不可磨灭的关系,但是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不能片面,他也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你能列举出其中的两项吗?
(3)在上述两项贡献中,其中一项起到了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作用是什么事件?并对此事件作出客观地评价。

(4)在上述两项贡献中,其中一项是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5)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通过什么事件直接得出了这一观点?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什么?
(6)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终日孜孜”的目的是什么?
(7)唐太宗采取的哪项措施“忧怜百姓”,使百姓直接受益?
(5)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这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6)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你会怎样评价唐太宗?请简要谈谈。

3.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为1 900万;
唐朝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为4 141万;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时,人口数约为4 531万;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为5 291万。

“安史之乱”后期,肃宗乾元三年(750年)时,人口数约为1 699万。

请回答: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原因是什么?
(2)唐朝前期649年至755年人口数变化的趋势如何?你知道变化的主要原因吗?
(3)材料中“开元”“天宝”是谁的年号?他统治前期出现的繁荣景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唐朝的繁荣除从人口中体现外,城市的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史实。

请你列举出当时一座繁荣的大都市。

(5)755年后,唐朝人口数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8)从唐朝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