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保障宏观关系
社会保障学第4章
可编辑ppt
4
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 社保制度涉及的几对基本理论范畴 1 公平与效率 公平 社保中的公平?
效率 社保中的效率?
可编辑ppt
5
简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要求, 是整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取向。
►社保应该是公平优先 ► “效率至上”
关注效率→关注公平有一个过程 b 社保天然的追求公平,实现共享。
例 美国 “社会保障不是免费午餐”
可编辑ppt
6
c 社保的效率是来自公平,是公平产生出了 效率。
ex):香港、新加坡的“公共房” ↨
我国的 “经济适用房”
d 社保追求效率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平的 目标。
可编辑ppt
7
2
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之争的集中表现→自由主义or国 家干预
可编辑ppt
28
(二)转型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流 动
对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和地区(如东欧国家和中 国改革开放初期),现有的社保制度成为劳动力 流动的制约因素。 其原因:a 国有企业的高福利及全面保障
b 非国有企业的低保障形式职工无安全感
可编辑ppt
29
案例二:“农民”,是否可以享受养老保 险
可编辑ppt
14
案例一:有档案没关系,该不该为他上保险
也未实际履行劳动权利和义务,未形成事实的劳 动关系。不能说职工的档案在哪里,这个职工就 与哪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 行条例>>第 12条第 (6)款规定,缴费单位和个 人应当以货币的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 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 人工资中代扣代缴。贾某未曾给该厂提供过劳动, 也不曾获取过劳动报酬,贾某和该厂不构成劳动 关系,所以该厂无义务为贾某缴纳社会保险费。 故劳动监察大队作出的某工厂在缴纳贾某社会保 险费方面不存在违法行为的结论是正确的。
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
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黄菊副总理在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全面阐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理念,特别是提出了实现社会保障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力所必须处理好的6个关系,深刻揭示了社会保障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当前及今后推进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于社会保障与经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保障制度只能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而不可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
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这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其一,只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才能根基牢靠,发展强劲。
改革开放25年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去年达到1.4万亿美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正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获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从国有企业职工向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的拓展;通过实行个人缴费、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构建了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建立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
现在,仅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每年支出就达4000多亿元,累计结余3000多亿元,此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还有1400多亿元的储备,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只有8000亿元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从这一点上看,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是“土和树”的关系,土壤深厚肥沃,社会保障之树才能壮大和常青。
其二,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的经济实力仍然很弱,国家建立和组织实施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不能提出脱离实际的过高目标。
以养老保险为例,2003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640元/月,应当说水平是不高的;但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55%,年均递增9%以上,这与经济增长速度大体是一致的。
《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社会保障 体系中所包括的主要项目出发进行统计,将各个项目的分支出总计而 得出社会保障费用的总支出;二是从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主要承担主 体出发进行统计,确定每一个承担者所承受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最终确定社会保障的总支出。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 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它们又可分为许多具体的分项目,社会保障 费用的支出统计需要把所有这些方面的支出全部进行统计。 从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方面进行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费用的 主要承担者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主要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保 障包括社会救济、国家福利(主要是由国家举办的各种福利院、养老院 等)、国家保险(即养老、职业、工伤、生育等保险 )、优抚安置、国家 补贴(根据有关政策发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如生育补贴 等)等;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障有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工伤 保障、医疗保障、职工福利、生育保障等;目前个人负担的部分在我 国比较普遍的执行的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但是这种统计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造成重复计算或统计不足, 用人单位和个人的部分往往也不是当期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所以我 国目前主要从社会保障项目出发进行统计。
“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比例系数,作为一个指标用来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 否进行。事实表明: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 保证,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则 会使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统计资料基础上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合理 、适度的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 下,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仍具有现实性。当然,现实 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分配比重可能有所区别,有的国家高于这个限度, 有的国家则低于这个限度。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4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本章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了解、学习社会保障与其他经济政策的相关性。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配合课堂讨论。 【学时分配】4课时 【学习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以 及和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公共政策、商业保险等的关系, 真正理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千差万别的原因。 【关键概念】公平 效率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权利 义务 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供求 促进就业 人口政策 家庭政策 商业保险
3.社会保障具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成分。
但是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按需分配有着
较大的差别。
◇社会保险的缴费与按劳分配相联系
◇社会保险的待遇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相联系
◇社会求助与按需分配相联系
三、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
收入分配有哪些层次? 社会保障基金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吗? 政府为什么进行再分配呢?
二、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
目前主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二、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的定义
按劳分配,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要求
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必
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质量和劳
动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按需分配的定义 P130
2)社会保障中效率的应用
筹资中效率的应用 给付中效率的应用
管理中效率的应用
资料与讨论
【事件】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
徐匡迪透露,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薪将设最高额限制,初步定为
4.2我国的社会保障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5. 社会保障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 提高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平正义观念;
2. 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理解,提升其政策参与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保障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① 重点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
-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施情况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
② 关键词:
- 社会保障
- 基本框架
- 改革趋势
- 民生保障
③ 核心句:
- 社会保障: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 改革趋势: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 互动提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3. 学生在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分析社会保障问题时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限;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认识不足,可能影响其关注时代发展和战略眼光的培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答案:建议如下: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
- 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提高制度公平性;
-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监管,防止资源浪费;
-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
答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风险分担、收入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在民生保障中,社会保障通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具体制度,保障了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因病、因残等原因造成的家庭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
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从经济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社会保障 数以国民收入体系,因此,它作为社会 收入分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地要 与收入分配政策紧密关联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与保护机制,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 再分配功能,其再分配功能的强弱和再 分配规模的大小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影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
•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覆 盖面的大小,是影响劳动力流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 就业程度的重要条件。 • 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劳动力 资源的加速器和保障机制。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求
二、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多层次多项目的复杂 分配系统,其中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 又有按需分配的成分。
三、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
(一)初次分配
• 1.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 2.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二)再分配
•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 围内继续进行的分配。 • 社会保障作为再分配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社会保障保 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安排,维护并实现着社会 公平和正义,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一、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目标
与劳动者按劳获酬的分配方式相比,社会保障显 然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方式。 社会保障既受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又直接 影响着国家的收入分配格局。 作为社会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的分配目标无疑 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社会保障 制度与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目标是一致的。
社会保障体系与宏观经济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与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基本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社会保障体系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首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稳定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脱离贫困,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并提高消费水平。
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的消费能力将会受到限制,这对于宏观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稳定的就业环境。
当人们知道自己有被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的权益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能力。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在一个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
如果没有一个维护社会公平的机制,这种不平等现象是难以避免的。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减少社会动荡的风险。
例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全可以消除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担忧,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减少社会不满情绪的产生。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当人们在经济困难时能够获得一定的救济和帮助时,他们更有可能继续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这将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家庭经济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和家庭的长期规划和发展。
然而,虽然社会保障体系对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社会保障的财政需求和其他经济建设的需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和运作也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其公民在生活方面的基本权益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提供社会安全网,帮助人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和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提供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等福利,社会保障可以减少个人风险感知,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投资和消费。
当一个国家的公民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基本的社会保障,他们更有可能创业和创新。
这将不仅促进个人的经济增长,也将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消费保障,鼓励人们增加消费,促进市场活跃,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发展可以支持社会保障的实施。
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充足的财政资源,使得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来投入社会保障领域,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改善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对失业人员的援助等。
经济的增长也可以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减少社会救助的需求。
然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矛盾。
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支出可能会对国家的财政造成压力。
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社会保障的经费可能会面临紧张局面。
政府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或增加税收,以保持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社会保障的不公平。
在一些地区或行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或行业,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这种区域间和行业间的差距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挑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为了平衡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
( 3)
H: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该公式是公式2的的进一步推进,用以测定国民经济的 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 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保证,影响劳动者积极性甚至引 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 和扩大再生产。
将公式2和公式3结合在一起,得出:
②医疗保健保障不足,人口的身体素质降低,影响国民身 体素质提高; ③教育包括再就业培训受到影响,制约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和科技发展。
四、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如何研究支出结构? 思路: 根据研究目的,首先需要分组,其次根据研究的需要, 分项目计算有关比重;最后,对有关数据做出说明,得出 结论。 分组:
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范围基本含义公式微观层次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收益给付社会工资水平之比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收益给付社会工资水平之比政府角度社会保障支出政府财政支出宏观角度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学术界广泛使用反映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
2.S最小值的确定(min)
关键是确定Q的最小值。
Qmin=0.6Oamin+0.03Fmin+Emin+Jmin+M min 在涉及到相关指标Oa、F、E、J、M最小值的确 定时, Oa、F根据实际测定,其它参照国际经验 的最小值确定。
例如 我国1990-2000年的人口数据
1990 27.69 66.74 5.57 2000 22.89 70.15 6.96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理论
社会保障供给条件是决定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水
平的因素。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障的供给条件, 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具体分析, 社会保障供给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 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 增值能力、国有固定资产的数量、社团和民间捐 赠等。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
• (一)劳动风险呼唤社会保障 • 工业社会中的劳动风险大大超越农业社会; • 自然层面的风险、社会层面的风险 •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供求关系 • 蓄水池问题 • 竞争性问题
• (三)社会保障与就业
• ①社会保障通过为陷入生活困境或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社会成 员提供经济援助,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体面的生活, 使劳动者能够尽快渡过难关,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 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 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包括教育福利以及对劳 动者的职业和技能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能力, 使之能够应付繁复多变的市场风险;
• ③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的劳 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信息对称度,减少就业壁垒 和摩擦性失业,可以缩短劳动者的失业周期,提高就业率。
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与财政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与财政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公民的福利和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
在宏观经济的背景下,制定合适的福利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经济繁荣时期,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更充分地投入社会保障,提供更广泛的福利政策。
例如,提高养老金水平、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等。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政府的资源有限,需要调整福利政策的规模和范围,以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
二、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可以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一方面,提供适当的福利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还可以减轻个人风险感,增加就业者的稳定感和生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的竞争力。
三、财政可持续性与福利政策的平衡福利政策的规模与范围过大可能会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在福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保持平衡。
一方面,政府需要遵循财政可持续性原则,根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确保福利政策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情况,调整福利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并促进经济增长。
四、解决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通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来源,以满足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的需要。
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福利投入的合理分配。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中其他相关主体的参与,如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结论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五节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
一、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共性 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到
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同发展
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
第一节 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基本理论范畴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基本理论范畴
公平与效率 政府与市场 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一、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目标 二、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 三、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 二、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求
二、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社会保障促进就业 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发展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 体,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的发展离不 开就业。 利用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的措施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其他Fra bibliotek共政策
一、社会保障与消灭贫困 二、社会保障与人口政策 四、社会保障与家庭政策 三、社会保障与国民教育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二、储蓄积累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三、部分积累制的收入分配效应第二节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一、关于社会保障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争论二、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节社会保障与劳动力资源配置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社会目标,维持社会稳定是它的基本功能。
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逐渐从它的社会功能转向经济功能。
有学者干脆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社会制度也是经济制度,并主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应该设计出它的经济功能,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1998)。
这就提出许多理论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社会保障制度从那些方面影响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本章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实现以下目的:⒈了解社会保障与经济的本质联系;⒉掌握社会保障制度是如何与经济发生关系的;⒊把这些理论进一步应用到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制度、政策设计中,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第一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因此,它对收入分配具有直接的作用。
而收入分配状况如何,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主要讨论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一)现收现付制的收入代际分配功能在养老保险中实行现收现付制,就是由在职一代为已经退休的一代养老,即由在职一代缴费,退休一代受益。
为了研究现收现付制的收入代际分配功能,不妨写出如下公式: N 0P - =N e W θ其中:N 0:退休职工人数P - :人均养老金N e :在职(缴费)职工人数W :平均工资θ:费率W θ: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即:退休待遇总额=在职人口缴费总额变形为下式:N 0N e ·P - W =θ这是收支平衡式。
第四章 社会保障模式
第四章社会保障模式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所被嵌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因而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所得出的发展模式也存在各种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福利模式。
比如郑功成教授认为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强制储蓄型。
一、蒂特马斯及其福利模式蒂特马斯从国家、社会、市场在福利资源分配中所承担的角色出发,把福利国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制度再分配模型、工业成就模型和剩余模型对市场制度在社会福利提供和发展中的角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
主张以更为普遍的财政福利和以工业成就为基础的制度性资源再分配,来实现分配的正义以及建立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 政府不仅应该提供国家福利,而且应该提供普及性而非剩余性的社会福利。
“普遍主义”可以促进社会整合,解除社会阶级间的区分。
对弱势群体进行某种形式的补偿,目的在于满足社会需要和改善“公共利益”。
艾斯平—安德森认为蒂特马斯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他促成了福利国家比较研究领域的诸多新进展;第二,蒂特马斯的研究促使人们跳出福利支出的黑箱,将注意力转移到福利国家的内容上来:例如特定性的还是普救式的福利计划、资格条件、给付的性质和服务的质量、以及该国公民权利的扩张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就业和工作生活的权利,等等。
第三,多种福利国家类型的出现使得对福利国家做简单的线性分类难以继续下去,而蒂特马斯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能够从总体上对不同的国家类型进行详尽的比较研究。
二、艾斯平—安德森及其福利体制艾斯平—安德森在蒂特马斯的基础上开创了比较社会政策研究的先河,提出了“福利体制”的概念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兴趣集中于国家在管理和组织经济方面的重要角色。
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就业、工资、和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等都被看作福利国家体系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法将这一论题定为“凯恩斯式的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体制,不仅仅是指国家制定和执行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而是指总体上的社会政治解决方案,政策的变动反映的是政治同盟和代表不同利益个价值的各阶层之间的斗争,斗争与妥协的结果必将被转换成截然不同的“福利供给体系”,而不同的“福利供给体系”必将导致各个社会经济部门尤其是政府、市场和家庭之间各种不同组合的责任分配方案。
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社会保障是一种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供社会服务而采取的行动的总和。
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和国民福利,还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促进消费需求和扩大内需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和扩大内需。
例如,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可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解决温饱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
此外,社会保险制度也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退休金、医疗保险等福利,使他们在退休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增加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需求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二、减少就业风险和提升劳动力素质社会保障的另一个作用是减少就业风险和提升劳动力的素质。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救济,减轻他们的就业风险和工作压力。
这可以鼓励劳动者更加积极地面对工作,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促进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和学历提高,提升他们的劳动力素质。
这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稳定社会和提高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提高社会公平。
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
这将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社会保障的保障下,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感受到公平和温暖,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稳定运行。
四、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和创新能力社会保障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而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创新能力。
社会保障可以为人们提供教育补贴和医疗保险,降低他们接受教育和医疗的成本。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4章--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建立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理论基础
4.文化条件
1.经济条件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整个德意志经济 发展相当迅速,尤其是煤铁等重工业部门。 普鲁士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取得的50亿法郎 赔款全部投入了工业生产; 对法国著名工矿区的占领,使德国的工业生 产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工业原材料; 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统一。这一系列原因, 为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 础。
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的“三支柱”体系
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的“三支柱”体系
三支柱体系主要是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基于效率和公平、储蓄和 再分配的不同功能,将社会保障模式设计成为三个支柱。
在第一支柱(Ⅰ)中,体现了现收现付、代际转移,利用社会统 筹,确定给付,并对应实行公共管理;
在第二支柱(Ⅱ)中完全积累,收入关联,利用个人账户,确定 缴费,并对应实行私人管理;
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1.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 2.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 3.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4.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对国家保险型模式评价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与福利国家型 社会保障模式相近的模式,即使是仍然坚持社 会主义的中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这 套制度,并代之以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 会化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支柱(Ⅲ)用于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要,体现自我积 累、完全积累和个人自愿原则。
“五支柱”体系
“零支柱 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 第四支柱
零支柱
“零支柱 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 第四支柱
“零支柱”为社会援助性方案, 即社会保障制度内非缴费型的 最低保障支柱。“零支柱”的 设立旨在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 公平,人作为社会存在应该享 受基本生存条件,这是人类发 展的基本目标。
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采取的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和措施。
社会保障的实施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消费能力和减少社会不稳定等方面来探讨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提供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福利,社会保障可以减少老年人和失业者的经济风险,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当人们感到有保障时,他们更愿意进行消费和投资,这将推动需求增长和经济扩展。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降低家庭教育、医疗等支出压力,为家庭提供更多的储蓄和投资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二、就业市场社会保障对就业市场也有正面的影响。
通过提供失业保险和雇佣保护等福利,社会保障可以减少失业者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这将有助于减少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三、消费能力社会保障对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保障福利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家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人们更愿意进行消费。
当家庭消费增加时,市场需求也将相应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减少医疗、教育等成本对家庭消费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四、减少社会不稳定社会保障的实施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宏观经济产生稳定的影响。
社会保障可以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减少贫困人口和社会不公现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一个相对公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企业更愿意长期投资和经营,个人也更有动力参与经济活动,这将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
总结起来,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就业市场、提升消费能力和减少社会不稳定,社会保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
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维护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而提供的一种制度与政策安排,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权益。
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指国家为调控和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作用。
一、宏观经济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首先,经济增长率高、就业机会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强,会为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撑。
其次,宏观经济状况的好坏也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用人需求有关,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社会对保障人员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对社会保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社会保障。
例如,通过加大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与保障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调整,还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从而为社会保障提供更充足和可持续的资源。
二、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社会保障的发展也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首先,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稳定,使劳动者更加愿意参与工作,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内需的扩大,对宏观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另外,社会保障的完善还可以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发展。
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供弹性的收入转移机制,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从而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维护社会稳定。
三、宏观经济与社会保障的互动作用宏观经济和社会保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而社会保障的提升也离不开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实践中,国家往往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大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压力。
宏观经济学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和改革建议
宏观经济学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和改革建议社会保障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提供社会风险管理和社会福利保障。
然而,随着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宏观经济学可以提供深入的分析和改革建议。
一、宏观经济学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1. 国民经济状况分析: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评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揭示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财务压力和可持续性问题。
2. 人口结构变化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保障体系需要面对养老金支出增加、医疗保健需求上升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可以分析人口变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3. 收入分配状况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减少贫困和促进收入公平。
宏观经济学可以研究不同收入阶层间的财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以评估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这一目标上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宏观经济学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建议1. 适应人口结构变化: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可以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延迟退休年龄,并鼓励个人有能力时继续工作,以减轻养老金支出压力。
同时,通过完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 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宏观经济学认为,为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和基金运作效率等措施筹集更多资金。
此外,还需要继续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的专业化和多元化,提高投资收益率。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要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包括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
通过推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和城乡统筹机制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和综合性。
4. 加强教育和培训:宏观经济学认为,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帮助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就业质量,从而减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分析中国实际的社会保障宏观核算方法
分析中国实际的社会保障宏观核算方法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以OEC[国家为例,1980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勺比重为%,到20XX年,这一比重进一步提高至%,可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的发展。
由于社会保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建立社会保障的宏观统计体系来反映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社会保障的宏观统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对社会保障的专题统计,另一种方式是把社会保障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核算体系之中进行系统记录。
从统计内容来看,社会保障专题统计的内容较为全面,既包括社会保障的货币量方面(其核心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也包括社会保障的实物量方面(例如机构和覆盖人群等),相比之下,社会保障核算的内容则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的货币量方面。
然而,从分析功能来看,社会保障核算却具有社会保障专题统计所没有的优势。
一方面,社会保障涉及所有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各部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收支将有助于分析社会保障对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对社会保障的宏观核算需要从一般政府部门中对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单独识别,以其为枢纽,能够更加深入地刻画社会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以及社会保障的宏观运行过程。
相比之下,由于社会保障专题统计一般不系统记录部门之间的社会保障收支往来,因此不具有上述分析功能。
由此可见,对于社会保障的宏观统计建设而言,这两种统计方式应当是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
从中国的统计实践来看,社会保障专题统计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虽然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而社会保障核算则相对滞后。
在资金流量表上,没有单独设置的社会保障部门;从核算项目来看,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只有两处:一是劳动报酬项下的单位社会保险付款,但是此项目从来都是空白;二是经常转移项下的社会保险缴费、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补助,虽然有数据,但是由于没有区分社会保障子部门,因此无从看到社会保障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例如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积累制对储蓄的影响
• 世界银行
– 通过对美、澳、智利、新加坡等国的研究,认为积累制增 加居民储蓄、促成资本形成
• 戴维斯 • 积累制对储蓄的影响比现收现付制复杂; • 养老金承诺的非流动性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 会使储蓄随着养老金收益的增加而减少; • 提前退休预期,有增加储蓄的效应;
– ss变化是影响以保障为目的的储蓄的决定作用
• 与再分配
– 主要方式和途径 – 社会保障越健全,再分配功能越强,分配结果越公平
• 与第三次分配
– 弥补再分配不足;非制度化
– 收入分配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 • 收入分配政策取向影响社会保障制度
– 强调效率的取向——规模小,再分配功能弱 – 强调公平的取向——再分配功能强 • 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影响收入分配结果 – 平衡与协调
• 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健康
– 费率科学性 – 待遇适度性 – 行业公平性
• 我国分析
• 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 – 公共财政职能:立足于普惠性,解除生存危机 – 计划经济下:雇主责任和完全责任(救助) – 市场经济下:最后出场人 –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工取
– 关系决于财政在社会保障中扮演的角色——主导地位
– 与收入分配方式
• 六个扣除:必要劳动的一部分,含按劳分配成分 • 按劳分配:如,社会保险缴费与保险金领取、社会 福利服务等 • 按需分配:如社会救助、医疗服务等,但水平较低
– 与收入分配层次
• 与初次分配
– 生产部门的分配——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 社会保障参与初次分配 • 风险后备基金来自必要劳动——初次分配 • 社会保险费来自必要劳动——初次分配 • 国家财政(主要是社会救助基金)——来自初次 分配 – 弥补初次分配不足 • 公平优先,缩小差距
– 社会保障与储蓄 – 现收现付制: • 储蓄挤出效应:马丁.费尔德斯坦1974提出
– 挤出效应: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 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积累财 产的需要,即“资产替代效应”,即养老保险制度存 在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 – 挤进:在现收现付制下,较为安全的退休待遇可能诱 使人们提前退休,退休期延长工作期缩短,使人们有 较高的储蓄要求,即引致退休效应 – 资产替代效应大于退休引致效应,则储蓄减少;退休 引致效应大于资产替代效应,则储蓄增加 – 挤出效应两个假设:没有代际转移、储蓄只用于消费; 消费者更偏好于当期消费
• 宏观关系
–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是基础 • 社会保障存在于经济发展的一个环节——消费 •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
– 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
• 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 • 社会保障是社会进步的反映
– 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
• 社会保障是个人全面发展的保障 • 社会保障促进人类的发展
• 社会保障与资源分配Fra bibliotek第四章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 基本关系
–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宏观环境
–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 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 – 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
• 社会保障与资源分配
– 储蓄 – 资本市场 – 劳动力配置
•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 – – – 收入分配 人口政策 扶贫政策 家庭政策
• 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 属性 • 国家干预手段 • 财力基础和后盾 • 贯穿于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
• 与人口政策
– 双向影响 – 我国现状
• 与扶贫政策
– 救助 – 保险:预防贫困和减少贫困 – 福利
• 与家庭政策
– 目标一致
•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 – 共性
• 损失分担、风险转移、经济补偿或赔付、基金要求、 风险偶然性
• 转型期 • 市场经济下
– 与劳动力供求
• 供给
– 纳税减少当期收入,闲暇替代劳动——替代效应,减少供给 – 增加收入,努力工作——收入效应,增加供给 – 实际结果取决于两者的对比
• 需求
– 挤出效应,资本替代劳动
– 与劳动力价值
•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 与收入分配目标
• 劳动力再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劳动者体力、智力 的补偿、必要的生存条件 • 生产发展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 目标一致性:社会公平和人(类)的幸福
• 水平提高,预期增加,当期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反之则相反
• 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
– 财务制度不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同 – 促成资本形成
• 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危机,社会保障改革 • 2001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 行办法》,2003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 加速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 中性论
–巴罗 –代际转移支付抵消一部分挤出效应; –在人们偏好、工作岗位、禀赋、税资及社 会保障税率相同时,退休年龄不会因为社 会保障制度受影响;
• 世界银行
–1997年研究表明,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挤出效应微弱,因为在 这些国家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缺少可靠的 储蓄手段,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可信度 等;而发达国家则相反。
– 区别
• 性质、经营机制、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和环境、保 障对象和水平 • 另外:目的、经营主体、保险人责任、保险对象、 基金运行机制
– 共同发展
• 互斥互补关系、相互融合
• 基本关系
–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公平和效率的含义 • 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 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辩证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社会保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 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
– 推动立法 – 财政投入 – 调控和监管
–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权利义务一般关系 • 社会保障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不同项目的权义关系不同
• 如,荷兰ABP养老保险基金80%投资于海外,英国 养老保险金海外投资率达20%,等等
–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 推动金融创新,增加资本供给 • 影响资本市场需求 • 影响资产组合分布
• 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配置
– 与劳动力流动
• 计划经济下
– 固化二元结构 – 城市效率低 – 增加成本和阻力,增加实质性的摩擦型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