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讲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
C.实践感悟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c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死于理,其谁怜之?”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 多于肯定,对朱熹 、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 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 Nhomakorabea作用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 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 →战国后期,蔚然 →秦朝时候,遭到
→西汉初年,逐渐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 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 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 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 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 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 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 峻挑战。

宋明理学课件

宋明理学课件

宋明理学课件宋明理学课件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宋明理学课件,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材整合】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绵延700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儒学受到挑战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同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

北方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大力崇儒兴教,如羯族建立的后赵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兴儒学。

史书称当时儒学之盛况,“比隆周汉”。

这样,经过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4、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祟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他们弘扬积极人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二、形成过程:1、理学:又称“道学”,指宋及之后,以儒学为主、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课件PPT

宋明理学课件PPT
天人合一
宇宙的运行与人伦道德相ຫໍສະໝຸດ ,天道与人道相互关 联。无为而治
宇宙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
人与宇宙的关系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人生活在宇宙之中,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息息相关。
人与天道相通
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应与天道相符合,以实现天人合一。
人对宇宙的认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人可以认识宇宙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更好 地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道德教育
宋明理学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之为人之本,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加强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 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和谐社会
宋明理学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和谐稳定,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倡导和谐、稳定 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追求内心平静
宋明理学家强调儒家政治伦理,主张君主的道德责任和以德治国 ,认为政治应当以仁义道德为基础。
天理与政权
理学家认为天理是宇宙间最高的原则,政权应服从天理,政治权力 应当基于天理而非私欲。
民本思想
理学家强调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政治应当以保 障人民福祉为目标。
政治制度设计
三纲五常
理学家重新阐释了三纲 五常的政治制度设计,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和 臣子的忠诚义务。
国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影响了后世的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如清代的思想家王夫之、颜元等人都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塑造了民族精神
宋明理学所强调的道德、仁义等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成为 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朱子语类》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 有状,是此器(气)。
—《朱子语类》卷九
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

(理学核心思想)
材料一
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
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 碍作用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的阴阳变化。
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B、修养论:
①区分“小学”和“大学”(格物致知) ②“仁”是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
然…
③仁者境界不仅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心
程朱理学的影响
消极: 提倡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观念等;用三纲五 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 南心宋学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阳明先生,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

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

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

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4讲宋明理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4讲宋明理

第34讲 宋明理学 江苏考试说明 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王阳明心学。

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1.背景(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 明辨, 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1)宇宙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3)认识论⎩⎪⎨⎪⎧①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 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考向 程朱理学的内容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史料二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史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2)政治:国家分裂与战乱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北宋重 文轻武,形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控制。
二、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吸收佛道因素。 (4)天人对立,将人放到绝对服从地位。
考点一: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全面认识
陆王心学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心”是宇宙万物本原, 将人心与伦 穷理只需反省
陆九渊 “心”即“理”。(宇宙 理道德想联 内心(发明本
(主唯)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系
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就是 致良知、知行
(主唯)理”
封建道德。 合一
(4)朱熹的思想传到日本、朝鲜及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
学派。
资料卡:日本学者指出:“随着封
资料卡:日本的
建秩序的巩固,对学术的社会需要
旧文明皆由中国
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学,尤其
传入,五十年前
是朱子学作为从伦理上维护封建社
维新诸豪杰,沉
会的学问的有效性。因此,日本朱
醉于中国哲学大
子学尤其本土化的特色,直到江户
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
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 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背景。

在社会层面,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和稳定。

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这种社会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有了新的思考和需求。

在文化方面,自唐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与佛、道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渐显露出其在理论体系上的不足。

佛、道思想在思辨性和对个人心灵的关注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对儒家思想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也促使儒家学者反思和创新,以增强儒家思想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从思想传承的角度看,自先秦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

汉代的经学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解读,但在思想的创新上相对不足。

唐代的儒学则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其主流地位受到影响。

到了宋代,儒家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求,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阐释和发挥,从而推动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强调“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于万物而存在,是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

在道德修养方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达到对天理的领悟。

朱熹还将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形成了《四书章句集注》,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

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和觉悟,实现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理“理”是宋明理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在程朱理学中,“理”被视为一种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宇宙法则和道德准则。

它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

万物皆有理,通过对事物之理的探究,可以达到对天理的认识。

第34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第34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发现问题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
命题角度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的实质;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近五年全国卷没有命制该部分试题
1.命题点:清代的反传统思想
(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主要信息:
答案 从材料信息看,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1.李贽的工商观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李贽
发现问题 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命题角度程朱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发展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的关系;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
考点二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认识
(1)积极影响
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发现问题 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考契合了时代的要求。
命题角度 黄宗羲思想的特点;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
3.王夫之的“唯物史观”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王夫之

宋明理学课件

宋明理学课件
响。
程颢、程颐
宋中期以后的学者,进一步发 展了理学,形成了“理学”的
基本框架。
朱熹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进一步 发展了理学,并建立了完整的
哲学体系。
02
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
理气论
总结词
理气论是宋明理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理论,主要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原和 构成问题。
详细描述
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由理和气两种基 本要素构成,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气则是构成事物的材料。理在气先 ,理为主导,理气不可分割。
成熟期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进一步发展了理学,并建立 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衰落期
明朝中后期以后,随着社会的 变化和思想的多元化,理学逐
渐失去了影响力。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01
02
03
04
周敦颐
宋初学者,提出了“天人合一 ”等重要思想,被视为宋明理
学的鼻祖。
邵雍
宋初学者,提出了“象数之学 ”,对后世理学产生了重要影
文化传承与创新
宋明理学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 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明理学的缺陷与局限
思想保守
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思想保守的特点,限制了社会进步和 创新。
强调权威
宋明理学过于强调权威和传统,有时阻碍了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
偏重内在修养
宋明理学过于偏重内在修养,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实践 。
03
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
天理
天理即宇宙万物的本 原,是宋明理学的核 心概念。
天理的内涵包括仁、 义、礼、智等,是人 之初生所具备的良知 良能。
天理是道德、伦理的 最高准则,是儒家学 说的基础。
人性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2.心学的基本特征: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精,选课直件p奔pt 主题
13
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③求“理”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
道学数学气学理学特点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的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
朱 熹
王守仁 陆九渊

颐 精选课件ppt
1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习时无需深掘其 内涵。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和“周敦 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 为课外阅读内容。
精选课件ppt
22
5.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精选课件ppt
23
• 用《周易》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 【特点】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
起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 路

宋明理学PPT课件34 岳麓版

宋明理学PPT课件34 岳麓版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2.把理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
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 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 “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 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 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 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 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 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主要流派



程朱



理学




陆王

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学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 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 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朱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 熹 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 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 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 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
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
解析 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都强调德性修养,
锤炼品德,故B项正确;
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C项错误;
孔子主张性相近,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发展——心学 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微点拨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 (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 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 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解析 答案
4.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2013·课标全国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 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234
解析 答案
待考视角
1.命题点:汉代新儒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234
解析 答案
3.命题点: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 (2014·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理学指宋朝以来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广义的理学,即宋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陆王的心学;狭义的理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和陆王的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同相同之处:(1)同属儒学,承继孔孟之道。

(2)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核心思想的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过多的自然欲求。

(4)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之处:(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是内在的心,(2)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李约瑟难题思想,文化,哲学角度的解答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我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3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

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讲宋明理学知识点一历史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知识点二形成标志宋代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知识点三内容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法: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思想的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同时又把孔孟儒学向高深广的方向发展。

高即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是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是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宋明理学把孔孟儒学的道德观推向思辨化、世俗化。

知识点四评价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知识点五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微点拓展】儒学危机(1)魏晋南北朝及至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对社会影响巨大。

(2)盛唐开放的社会风尚也摧毁了儒家的道德底线。

(3)另外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这些都使儒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微点拓展】朱熹的道德观(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且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人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图解历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信息提取: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于宋明理学,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发展,差异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

重点一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魏晋玄学魏晋时期的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易经》“三玄”的研究。

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

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学的“无为”重点讲处世术。

[对点训练] 1.(2020·山东济南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解析:选A。

西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谈论玄学为主的思潮,说明经过东汉、魏晋南北朝,儒学出现了危机,即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故选A项。

2.致良知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阳明的心学主旨。

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

“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对点训练] 2.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

这表明他旨在 ()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在社会的体现即是伦理纲常,故选C项。

宋明理学仍是儒学范畴,是儒学成熟的体现,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倡导“致知格物”,B项错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而非通过发奋读书明理,D项错误。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解读】史料主要从内涵和探究天理的角度说明了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差异。

【思考】阅读史料,概括指出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不同之处。

试答:【提示】“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重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理学的世俗化(1)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

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对点训练](2020·湖北黄冈调研)北宋仁宗无子,在讨论预立储君(太子)时,大臣希望后宫能提出些建议,仁宗却说:“这些事怎么能让妇人知道呢?让中书决定就行了”。

这说明了宋代() A.程朱理学已成为当时官方哲学B.中书掌握了最高决策权C.后宫妃嫔对政治决策几无影响D.纲常思想影响政治运行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这些事怎么能让妇人知道呢?让中书决定就行了”可知是对女性的歧视,受古代纲常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

朱熹是南宋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据“大臣希望后宫能提出些建议”可见后宫对政治有影响,排除C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史料(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解读】本段史料主要阐述了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思考】据史料概括归纳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试答:【提示】特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辩证地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影响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2)消极影响①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切实际之风。

“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地价值实现。

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

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

[研真题·引领航向]一、转换思维角度1.(2018·高考天津卷·T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解析:选B。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社稷应该为民而立、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这与孔子所宣扬的“仁”、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一脉相承,因此这一言论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程朱理学,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程朱理学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是其提出“理气关系”“格物致知”和“正君心”等内容,D项错误,排除。

2.(2019·高考全国卷Ⅱ·T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选B。

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

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

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

因此,人与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答案为B项。

二、延伸知识长度3.(2014·高考全国卷Ⅰ·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

题干材料阐述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

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

故答案选C项。

三、拓展知识广度4.(2014·高考全国卷Ⅰ·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