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汽化和液化特点之蒸发精做解析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
3.3汽化和液化1.汽化与液化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汽化与液化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汽化与液化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秋后早晨露珠的形成、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等均是液化现象;二、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环境、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并注意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沸腾是在沸点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与沸腾各有特点,应加以区分,但其共同点是都需要吸热,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沸腾的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汽化与液化的判断、吸放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实验探究题也有出现一般考点影响汽化的因素填空题较多,主要考查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熔化特点冷门考点汽化和液化简答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或自然现象,出现概率较低★考点一:汽化和液化◆典例一:(中考•黄冈)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解析】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是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应选A。
【答案】A。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典例二:(中考·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题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典例精析【解析】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烧杯里的水沸腾时水温不变,试管内的水温与烧杯水温一致时,试管内水不再吸热,故不会沸腾。
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3.3汽化和液化含答案解析【精品】
专题3.3汽化和液化-二识点扫描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L沸腌是液体内部和表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沸腌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
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
蒸发过程中吸热。
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1)水在沸腌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
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 属于液化的是()冰雪遇暖消融水烧开时冒出“白气”草叶上形成〃白霜"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B【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汽化和液化之蒸发
答案: 答案:
答:人从游泳池里爬出来后,身上有水,水蒸发要从 周围物体(人身上)吸热,所以人感觉到冷。
同堂练习: 同堂练习:
四、有人说:“夏天扇扇子,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空气 的温度,所以人感觉到凉快?”这句话对吗?为 什么?
答案: 答案:
答:这句话不对。夏天,人身上出好多汗,扇扇子会加快 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汗蒸发就越快,蒸发有致冷作 用(蒸发要吸热,从人身上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3、喝开水时烫嘴,使开水凉下来
答案: 答案:
3、用嘴向水面吹气------使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得 就越快,蒸发有致冷作用,水的温度降低; 用两个杯子来回倒开水------增大液体表面积,蒸发得就 越快,蒸发有致冷作用,水的温度降低;
同堂练习: 同堂练习:
二、以下过程中采用了几种方法使头发干得快
生活.物理 社会 生活 物理.社会 物理
自学:’’火洲” 自学 火洲”里的坎儿井 火洲
[例1] 打预防针前用酒精棉球涂 在皮肤上消毒,有凉的感觉, 在皮肤上消毒,有凉的感觉, 这是因为 [ C ] A.酒精温度低 B.酒精会挥发 C.酒精蒸发从人皮肤上吸热 有致冷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2] 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 喝开水时, 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 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 这是因为 [ A ] A.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 蒸发, 而水蒸发要吸热, 蒸发要吸热 而水蒸发要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 快一些 B.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 将冷气吹入水中, C.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 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 冷的水留在上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同样湿的衣服放在阳光下和 在树阴下,什么时候干得快?
汽化和液化(二)---蒸发
C
13.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 -78℃.如果在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 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液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C
14.把一根烧红的铁棍投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 汽化 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由于冷水先________变成 液化 水蒸气,后________形成的。
白气”.”白气”是气体吗?它是怎样形成 的? “白气”是:瓶中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上升, 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 珠”.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
浮于空气中形 遇冷 成“白气” 小水珠 一般情况 附于物体表面 液化 形成水滴 水
蒸发现象:
因为水蒸发吸热,所以,游泳后刚从水中 上岸,水蒸发从人体吸收热量,会感到冷;如 果有风,会加快人身上水的蒸发,从人体吸 收热量更多,所以甚至会冷得打颤. 而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 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 靠加快呼吸,加快水份蒸发来散热.
凉快 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______,是利 吸热 用水蒸发_______来降低气温。人们在 蒸发 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汗的______吸 热,保持体温不致升高。
思考:同学们思考放在桌面上的一杯
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会慢慢地减少了。 减少的水哪去了? 水蒸气 散 发到空气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根据生活体验说出这种汽化现象首 先在液体的哪个部位发生,杯中 表面 的水先蒸发。
结论:水变成了
实例之一:夏天、春天、秋天和冬天的气温高 低不同, 洗湿了衣服,湿衣服同样可以晾干。 这个实例表明:温度高时水能蒸发,温度低时 任何 水也能蒸发。即说明蒸发可在______温度下 进行。
3-3汽化和液化(解析版)
3.3汽化和液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过关(共5小题)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答案】吸;放;任何;一定温度。
【解答】解: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吸;放;任何;一定温度。
2.沸腾: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有继续吸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答案】表面和内部同时;温度;不同;沸点;吸热;100℃【解答】解:沸腾: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有继续吸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故答案为:表面和内部同时;温度;不同;沸点;吸热;100℃。
3.蒸发。
(1)概念: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温度条件:蒸发不受温度限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发生部位: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答案】汽化;表面。
【解答】解: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它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故答案为:汽化;表面。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能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汽化和液化》汽化现象:水变蒸汽的秘密
《汽化和液化》汽化现象:水变蒸汽的秘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水的各种变化。
其中,水变成蒸汽的汽化现象是一个既常见又神奇的过程。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当我们烧水的时候,锅里的水是怎么一点点从平静的液态变成热气腾腾的蒸汽的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原理。
要理解水变蒸汽的汽化现象,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汽化。
汽化,简单来说,就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而水变成蒸汽,就是汽化的一种典型表现。
水是由无数个水分子组成的。
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们比较密集,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它们的运动相对较为缓慢和有序。
但当我们给这些水加热时,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了。
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分子获得了更多的能量。
这些额外的能量使得水分子的运动变得越来越剧烈。
它们开始更加活跃地撞击彼此,挣脱彼此之间的吸引力。
当水温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沸点时,水分子就有足够的能量完全摆脱彼此之间的束缚,变成气态,这就是水的汽化。
对于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水来说,这个沸点是 100 摄氏度。
但要注意的是,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在高山上,由于大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就会低于 100 摄氏度。
相反,在压力比较高的环境中,水的沸点则会升高。
那水在汽化的过程中,到底是怎样一步步变成蒸汽的呢?这其实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一种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
即使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时候,水也会蒸发。
比如,我们把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杯子里的水变少了,这就是水在蒸发。
蒸发的速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温度,温度越高,水分子获得的能量越多,蒸发就越快。
其次是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暴露在空气中的水分子就越多,蒸发也就越快。
还有空气的流动速度,风越大,把已经蒸发出来的水分子带走得就越快,新的水分子就能更容易地从液体表面跑出来,从而加快蒸发的速度。
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当水温达到沸点,并且持续吸热时,水就会沸腾。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剖析
第四章物态变化三、汽化和液化课前预习•教学有方(无师自通)点击关键词蒸发沸腾沸点液化目标导航船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3.了解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4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课时重点:1.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 2.生活中常见的汽化、液化现象本课时难点: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创意开场白:方式一:故事引入:《牡丹酒的汽化》:在一次酒类展销会上,牡丹酒由于被摆放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几乎无人问津,推销员怒咂了一瓶酒,结果酒香气味飘散,客商们很快嗅到并被它所吸引,知道了它是一种好酒,于是有了很多订单。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个过程牡丹酒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液态变成气态,今天我们就学习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化。
方式二:教师演示实验:1.把一张纸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纸燃烧了。
2.纸锅烧水:用一张光光滑的厚纸制成一个小纸锅,用酒精灯加热纸锅中的水,过了一会儿纸锅中的水烧开了。
把纸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能燃烧,为什么纸锅上的纸没有燃烧呢?加热一段时间后,纸锅中的水越来越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学习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
图1方式三:在黑板上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写上“同学们好”,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水变成水蒸气了。
雨后地上的水坑,过一段时间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水也变成水蒸气了.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温故知新一、温故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二、知新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能记住,会判断)乐学好思: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很多,你能举例说明吗?思路分析: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汽化和液化》重难点突破
《汽化和液化》重难点突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由“沸腾”“蒸发”和“液化”三部分内容组成。
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继续,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大量物理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
在思考、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也能够经历科学研究的分析过程,获得在不同自然现象中居然蕴含相同物理规律的认识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重难点突破1.沸腾突破建议:重点是做好“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实验可参照“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来制定计划,在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要强调每一个学生的认真观察。
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操作还要在此进一步复习巩固。
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可能因为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量出的沸点值误差较大。
这个实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气泡的大小随着在液体中升高而变化情况、水中声音的响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高低的变化情况,每种情况都要注意从沸腾前和正在沸腾两种情况的对比来进行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现出“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的意图,可以就“怎样才能使水尽快沸腾?”让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有效措施:加盖子、选取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水量适中。
学生在实验时,可能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
一,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1、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液体蒸发致冷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这是因为:液体蒸发从液体中吸热,造成液体温度下降,与周围物体有温度差,液体就从周围物体吸热,所以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这就是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4、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
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
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二)液化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水烧开后,从壶嘴中冒出“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
自然现象中的云、雾、雨、露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
2、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与汽化吸热相反,气体液化成液体必须放出热量。
所以通常状态下的不加压的气体液化时,外界的温度必须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
4.6.1 汽化与液化(蒸发)
器材:两块相同的玻璃片、酒精、 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火柴、胶 头滴管。
实验一: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 关系 液体 液体滴 液体表 液体 液体表 蒸发 种类 数大小 面积 温度 面风速 快慢 小 相同 相同 酒精 相同
酒精 相同
大
相同
相同
实验二: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实验三: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的关系
物质由 液态变为气态 的过程叫 汽化:
汽化。
例如: 水 变成 水蒸气 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
液化。
例如:水蒸气 变成 水 的过程。
夏天,湿拖把拖地后,地面的水分一 会儿就干了;冬天打针时,擦在皮肤 上的酒精一下就没了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汽化现象。
你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 解释蒸发的实质吗? 液体内的所有 分子都在做无规 则运动,液面无 规则运动的分子 容易克服其它分 子的吸引力而离 开液面,这就是 蒸发的过程。
晒 盐
晒谷
大热天,狗又要伸出长 长舌头,你知道这是什 么?
狗没有汗腺,靠伸出湿湿的舌头, 加快呼吸使空气流动加快而降温。
用拟人的手法:
我是蒸发为题目,做个介绍。
我是蒸发,我是汽化中的一种方式。我 很温和,在任何温度我都能进行。我的快 慢与温度、表面积的大小、上方流动空气 速度有关。还跟我的体质有关,我在不同 的液体中跑的快慢也不一样,在变成气体 时会带走热量,会使周围温度降低,人们 在很多方面都利用我的这一特性进行应用 呢。通过学习,你认识了解我了吗?
结论:液体蒸发过程中会吸热。 具有制冷作用
在室温下,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 里拿出来后它的温度是( C ) A.升高 B.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蒸发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蒸发实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蒸发”。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1. 蒸发的概念及其特点;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 蒸发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蒸发的概念,掌握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蒸发的概念、特点以及蒸发过程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蒸发实验装置、温度计、湿度计、计时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如水蒸发、酒精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蒸发是什么。
2. 知识讲解:介绍蒸发的概念及其特点,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蒸发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的蒸发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蒸发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6. 蒸发应用:介绍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蒸馏水、蒸馒头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蒸发1. 蒸发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表面积等。
4. 蒸发的应用:蒸馏水、蒸馒头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蒸发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指导。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精细梳理
3.3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汽化、液化的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变干、露珠的形成……二、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Ⅰ.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示数..产生;.....先上升后保持不变;②沸腾前后都有气泡2)沸腾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ⅰ.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ⅱ.不断吸热。
3)沸点:不同的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三、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生活中液化的现象: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夏天打开冰箱时的“白气”、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夏天冰镇饮料“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 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如:液化石油气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B.C.D.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5.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错误的是A.B.C.D.6.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7.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2探究汽化的特点——蒸发和沸腾
酒精擦在你手背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酒精擦在你手背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为 感觉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实验: 实验: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液体 蒸发时, 蒸发时,从周围 吸热,温度下降. 吸热,温度下降 所以液体蒸发吸 所以液体蒸发吸 制冷的作 热,有制冷的作 用.
沸腾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
①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 蒸发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发 生的汽化现象。 汽化现象 生的汽化现象。
课本P 活动1:同一件衣服, 课本 91活动 :同一件衣服,在不同 的条件下干得一样快吗?这说明什么? 的条件下干得一样快吗?这说明什么?仔 细观察,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细观察 小组讨论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有哪些? 有哪些? 结论: 结论: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 越高, 。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2、 、 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 、 越快, 蒸发得越快。 蒸发得越快。
1.汽化的定义: 汽化的定义: 汽化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 汽化。 做汽化。
蒸发(例如 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蒸发 例如: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例如 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2.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例如 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沸腾 例如: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例如 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B中的水温升高了,说明气体液化放时会 中的水温升高了,说明气体液化 气体液化放时会 中的水温升高了 放出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 放出热量, 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
3. 液化的特点: 液化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汽化★11 1130二液化★ 4 4一、汽化:1.定义:物质从变为叫。
2.特点:;3.分类:①、②;4.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1)蒸发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沸腾条件:①;②。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6.常见汽化现象:衣服晾干;【例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变式1】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春天来了“冰雪消融”C.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例题2】注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时,医生先用酒精棉擦拭消毒,这时擦拭部位会有冰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会(填物态变化名称),要热量,使局部皮肤的温度降低。
【变式2】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
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的管道内输入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使洒在混凝土冰板层上的水(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题3】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液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变式3】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这是由于汗液()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例题4】下列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现象是()A.在打针的部位抹上酒精消毒 B.夏天,在干燥的地面上洒水C.发烧时,在额头敷湿毛巾 D.冰熔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变式4】室温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有两支示数相同、规格相同且完好无损的温度计甲、乙。
分层作业;4.2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蒸发1.物质从态变为态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汽化要热。
【答案】液气蒸发沸腾吸【详解】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汽化过程要吸热。
2. 小明到社区医院接种流感疫苗,护士用消毒棉签擦拭手臂皮肤时,明显感到被擦拭的皮肤凉凉的,同时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因为酒精(填“汽化”或“液化”)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皮肤温度降低。
【答案】汽化吸收【详解】用消毒棉签擦拭手臂皮肤时,手臂上的液体酒精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酒精汽化从皮肤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
3. 如图,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用来保鲜食物的“罐中罐冰箱”。
内外罐之间注满沙子,一天加两次水保持沙子湿润。
利用外罐内沙子里的水吸热,使内罐温度降低,存储食物保鲜时间更长。
为了使保鲜效果更好,此“冰箱”应该放置在(填“干燥”或“潮湿”)环境。
【答案】蒸发干燥【详解】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
空气湿度越高,蒸发速度越慢;空气湿度越低,蒸发速度越快。
干燥的环境空气湿度小,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
二、沸腾4. 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答案】A【详解】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直到水面破裂,A不正确,符合题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的酒精温度计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117~78B.图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是液体内部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且一定达到100℃D.撤去酒精灯后水继续沸腾了一会儿,所以水沸腾不一定需要吸热【答案】B【详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不能选用量程为-117℃~78℃的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B.甲图为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乙图为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气泡是液体内部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故B正确;C.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不同,沸点不同,所以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不一定是100℃,故C错误;D.水沸腾的条件为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的余温高,水吸热继续沸腾,故D错误。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案例《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通过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
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1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本节的沸腾和蒸发是两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也是本节的重点,因此这节课在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析1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先以学生熟悉的事例“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来让学生感知汽化现象,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来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教学中,可以按教材的编写思路引入概念,也可以在复习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教材重点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操究过程。
虽然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学生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
因此教材呈现出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和要求,如实验后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画出图线;分析数据,概括总结,得出结论.教材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特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可就“怎样可使水尽快沸腾”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突出实验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由于学生温度计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的影响,会使测量出的沸点值误差较大,这时可结合卞面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教材对于蒸发的介绍,篇幅较少,没有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因为小学科学已对此进行过定性的研究。
蒸发和汽化的异同
蒸发和汽化的异同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蒸发和汽化!
你们想想啊,夏天的时候,咱们在操场上疯跑了一阵,是不是感觉身上出的汗一下子就没了,变得干干爽爽的?这其实就和蒸发还有汽化有关系呢!
先来说说蒸发吧!蒸发就好像是一个悄悄溜走的小调皮鬼。
比如说,妈妈洗了衣服挂在阳台上,过了一会儿,衣服就慢慢干啦,这就是水在蒸发。
那蒸发有啥特点呢?它呀,随时都能发生,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
而且啊,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就像是一群小士兵只在城墙上活动,不会跑到城里去。
再看看汽化,汽化就像是一个大部队的行动!水烧开的时候,咕噜咕噜冒泡,那就是水汽化啦!汽化可不像蒸发那么“静悄悄”,它动静大多啦!而且汽化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这就好比一场大战,不仅城墙上有士兵在战斗,城里也打得热火朝天。
你们说,蒸发和汽化像不像一对性格不太一样的兄弟?一个安静低调,一个热闹张扬。
有一次上科学课,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蒸发,哪些是汽化吗?”这可把大家难住啦!有的同学挠挠头说:“我觉得烧开水是蒸发。
”旁边的同学赶紧反驳:“不对不对,那是汽化!”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可热闹了!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实验,想看看蒸发和汽化到底有啥不一样。
我把一杯水放在太阳下,观察它的蒸发;又把另一杯水放在锅里加热,看它汽化。
结果发现,太阳下的水很久才少了一点点,锅里的水一下子就沸腾起来啦!
所以啊,同学们,蒸发和汽化虽然都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但它们真的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呢!咱们可得好好记住,可别弄混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生活中还有什么汽化现象?
液体酒精不翼而飞 湿衣服总能变干 碗里的水终究会变没
蒸发
第3页/共20页
一、蒸发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活中:(1)庄家田里干得开裂(2)香油中倒上酒精 (3)切过的水果蔬菜(4)一杯水蒸发时有水变成水蒸气 跑到空气中
特点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表面 。
第4页/共20页
生活中:
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或白天或晚上衣服都能干。 这说明蒸发的产生与否 不受 (填“受”或“不受”)温度限制
特点四: 蒸发在 任何温度 下都能进行
蒸发定义: 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并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 汽化现象,同时蒸发吸收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第7页/共20页
结
论 产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第10页/共20页
实验
相同
液体表面 空气流动
情况
相同
蒸发快 慢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第11页/共20页
实验记录:
液体温 度
温度高
液体表面 积
液体表面空 气流动情况
蒸发快慢
相同
相同
蒸发快
相同 表面积大
相同
蒸发快
相同
相同 空气流动快 蒸发快
第12页/共20页
分析总结: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积 和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并且液体 的温度 越高 ,表面积越大,表面附近的空气流 动越快,蒸发 越快 。
: 蒸 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发 的
剧烈程度:缓慢的汽化现象
特 作用效果:从周围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 点
第8页/共20页
二、蒸发的快慢
提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等效模型:晾衣服怎样容易干,即水分蒸发得快)
实验方法:等效替换法
猜想:1.液体的温度(有没有太阳 )
2.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没有摊开晒)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没有风)
生活二:
水烧开时冒泡,水在迅速的变成水蒸气,这也属于汽化现 象,但不叫蒸发,物理学中把它叫做沸腾。相对于水沸腾 这种快速的汽化而言,蒸发这种汽化速度是 缓慢(填“剧 烈”或“缓慢” )的。
特点二: 蒸发是一种 缓慢 的汽化现象
生活:摸酒精 洗完澡 擦完汗
第5页/共20页
实验:
取温度计,拿出后先观察温度计示
数,然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湿 了酒精的棉花包住,再观察温度计
示数的变化。 现象:包上湿棉花后的温度计液 柱 下降 ,意味着玻璃泡温 度 下降。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温 度计的玻璃泡上 吸热,才使温度 计液柱下降 。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周围温度
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第6页/共20页
(蒸 点发 击微 图观 观解 看释 )
第13页/共20页
生活中有哪些加快蒸发的例子?
第14页/共20页
生活中有哪些减慢蒸发的例子?
第15页/共20页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 象,你能解释吗?
晒盐
晒谷
第16页/共20页
自我评价:
1.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 是由于_蒸_发__吸__热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 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低于 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人淋雨后为什么容易感冒? 3.小勇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 烫,这是为什么 ? 4.电吹风是怎样快速吹干头发的?
沪粤版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
——蒸发
授课:陈伍春 学校:新建六中
时间:2011/11/24
第1页/共20页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其转化叫做物态变化(如冰、水、水蒸气)
固态
液态
物态变化
气态
第2页/共20页
变成
物质由液态
第17页/共20页
思考: 不同的液体蒸发一样快吗?
• 伸出你的左手。 • 在手心两侧分别滴 • 一滴酒精和一滴水(可
以适当涂开) • 观察哪个先蒸发完。
结论:
不同液体相同条件下蒸发快慢不同
第18页/共20页
OVER-谢谢大家!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20页/共20页
多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9页/共20页
器材选择和实验进行: ①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的关系
酒精溶液、胶头滴管或小量筒、玻璃棒、小烧杯、酒精灯、 石棉网
②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
酒精溶液、烧杯、吹风机、相同布块2块或玻璃片2片 和滴管
③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酒精溶液、电风扇、相同布块2块或胶头滴管和玻璃片2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