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6、7的加减法》有一下亮点:1、利用手指游戏复习6和7 的组成。
游戏是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复习,在复习中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为学习6、7的加减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能促使心灵,既脑灵。
游戏中手指不停的变化,不但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良好发育。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例题时,我没有从观察情景图入手,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看到的图形列出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分别是什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没有空间的想象和转换能力,不能设身处地看到这两个学生写的算式,如果这样处理,至少有一半学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果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可以怎样做?学生能说出左边的加右边的或右边加左边的,这样又有点缺乏趣味性。
因此,我设计的是回答问题时,大家都举起左手(板子),写字用右手(握笔的姿势)。
保持这个姿势,让第一、三、五排的学生向后转。
让学生观察面对面的学生,同侧的一人是左手,另一人肯定是右手。
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左边的圆片数加右边的圆片数。
想一想、猜一猜对面同学的算式是怎样的?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题的第2小题,图中是减去右边的,还剩几个圆片?如果按原题讲,后面的例题没有减去右边的物体,很多学生可能只会列两道加法算式,不会列减法算式。
于是,我把这道题设计为,用手盖住右边的,左边还剩几个?这样,为学生一图四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注重算理和方法的训练。
不足之处:1、在课堂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常规还有待强化。
2、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还要提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
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6、7组成。
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减法时也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这幅小棒图的图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深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一图从不同的方向观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学时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让课堂有序,更深入的钻研教材,争取在课堂上不留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 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坝下中心林丽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6,47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智慧星贴画(板书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2、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生齐:6和7的加减法)师: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继续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对这些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6和7的加减法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6和7的加减法_人教新课标《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确实是学生把握了依照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依照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②把握6、7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依照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确实设计。
回忆课堂,几个小点依旧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
(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依照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看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
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什么缘故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能够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依照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明白得“一图两式”的意思。
再一个目的确实是学生依照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讨论。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形后,形成算式:1+5 = 5+1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
那如此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
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
2、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
3、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书写6、7,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6、7的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圆片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刚才我们从0数到5,那么5接着数一个是哪个数?再数一个是哪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6和7。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出示6、7的主题图。
图上有些什么?1、学习数数和认数。
(1)请同学们自由看自由说。
(2)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3)集体交流。
(4)师小结: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
(5)摆一摆:用手边的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出表示6和7的图形。
(6)学生汇报。
(7)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拨一拨:在计数器上先拨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一颗,再数,再拨一颗,再数。
(2)填一填:出示放大的断直尺图(直尺上只标出0和7),让学生把其他的数字卡片放到直尺图上的相应位置,然后读一读。
(3)小结6、7的顺序:5后面是6,6后面是7。
(4)比较6、7的大小。
①启发思维:6和7相比谁大呢?出示点子图验证。
②独立比较5和6的大小,然后全班交流。
③说出比7小的数;说出比5大的数。
3、学习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数金鱼。
(1)师读要求,生按要求填空。
(2)集体订正。
(3)同桌之间相互提问题并回答。
4、学习6、7的书写。
(1)观察6和7像什么?(2)师范写,生描红。
【分层练习,学以致用】练习九第1题、第2题、第3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实际应用》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6和7的加减法应用。
2. 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6和7的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字并说出来。
2. 通过比较6和7的个数,让学生发现6和7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和练习1. 首先,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3. 接着,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4.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归纳和总结1.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
3.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1. 运用例子的方式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2. 在课堂上注重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是在认识6和7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究6和7的加减法,掌握一图四式。
在本节课上我先通过出示练习题和组织拍手游戏的方式复习6和7的分合,为下面进一步探究6和7 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然后创设情境学习一图四式的列法和算法,再组织学生摆一摆圆片、小棒、三角形,列出相应的算式。
最后组织学生通过做题,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下来我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成功之处:
1、教学时能先通过组织学生口算和进行拍手游戏这些活动对旧知进行
复习,为后面新知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2、教学中能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算式的不同点、相同点及算法,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学中能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加深练学生对一图四式的理解掌握。
使学生能够由具
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
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不足之处:
1、教学时对算理的讲解引导还不够理想,自己感觉条理性欠佳。
2、时间把握得不太好,导致课堂最后没有练习巩固环节,没有进一步加深对一图四式的理解应用,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
果。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6篇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6篇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篇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
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习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充满生气。
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
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
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习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再如练习的形式变了,但习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平时开火车的练习赋予了新的名字。
如果练习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习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篇2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什么1.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和7的事物,会读、写6和7,知道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掌握6和7的组成。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一图四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重点:6和7的组成,有关6和7的加减法。
难点: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分;理解“一图四式”。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构建6和7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学会看情境图写算式,通过“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4.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教1.利用主题图和直尺、鱼缸图,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培养数感。
①出示“学生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做值日?你是怎么数的?用几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或7)?6(或7)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数量是6个(或7个)的物体,让学生数数,在数的过程中体会“5以后在数1个就是6,6以后再数1个就是是7”自然数累加的过程,感知5、6、7之间的数序。
结合数数,抽象出6和7,学生观察6和7的字形,并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②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位置,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只写出0、1、2、3、4、5的直尺,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到6和7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0~7各数,并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③出示“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分6和7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一共有几缸鱼,在引导学生数“从左往右数,第7缸是哪一缸?”比较“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之后,再同桌进行模仿练习,如,“左边6缸是指什么?从左往右数第6缸是指什么?”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回民学校郝佳教材编排是让两组面对面的孩子观察同一幅小棒图,由于左右的相对性观察,观察到的左右互换写出了不同的两个加法、减法算式,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度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的确,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感知到算式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安排了“摆一摆”的活动,意图是通过情境图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6、7的加减法,同时巩固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一知识。
并且,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意图是为了让学生由“一图两式”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教学的:(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自己动手摆玉米粒,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片列计算式。
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在黑板上小棒不变的情况下,逐渐移走小棒。
引导学生观察减法的过程。
又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出玉米,并列出相关算术表达式。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加强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6和7的基本加减法。
2.能够用6和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6和7的位值理解和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游戏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教材图片或物品等方式将6和7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猜测这些数字可能代表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6和7的加减法”。
二、讲解新知识1.先向学生介绍和强调6和7的位值和大小关系,通过教材图片及辅助工具展示和比较2.教师通过板书和实物演示,依次讲解6和7的基本加减法,并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例如:6+1=77-1=66+2=87+2=98-2=69-2=73.针对不同的学生程度,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数字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三、巩固练习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或者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
四、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游戏及场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6和7的加减法。
五、课堂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2.是否需要更多的课外拓展和辅导,帮助学生加深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3.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
人教版小学数学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后反思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一)》这一内容。
本节课我带领孩子们经历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先让孩子们看图了解图上内容,再从众多内容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写单位做答,最后检验并回顾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
这节课整体完成较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孩子对于找数学信息存在找不准的情况。
我提示学生:数学信息是跟数学有关的信息,通常里面有数字。
小朋友还是乱找,这点还需要再研究。
2、关于时间的把握方面做得不够好。
因为在定教案时内容稍稍多了,特别是改编的练习不够合理,所以导致耽误了时间,后面有了拖堂情况。
3、这节课是解决问题的训练课,除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过程外,应该渗透列式的数量关系的教学。
如在让学生说完3、
4、7分别表示什么后,应该让学生说说3只兔子和4只兔子合起来是7只兔子。
在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以后应该让孩子多说说,单个孩子说,一个组说,男生说等多种形式,在说中体会数学信息,数学问题,加法的含义。
课堂上我虽然关注了孩子完整地回答,大声地回答,但是还不够,孩子们还不够自信,声音也不够响亮,有些孩子不善于完整地表达。
在以后的课堂还要多多训练。
学校领导和同仁们也对我提出了宝贵意见。
教研室刘主任认为这节课总体是很成功的,提出了许多做得好的地方,也给我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多说,以多种形式说。
2、教学中渗透加法的意义。
这些建议非常到位,也很受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
小棒若干、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
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所给的图形写出四个算式,即一图四式,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能写出算式,但是在教学中,第一次尝试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是第一次提到这部分内容,再加上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整堂课学生对很模糊,学习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
在课堂中间,我尝试着用纸盖住左边的两个梨子,意图让学生知道盖住了就是去掉了,就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列出算式6-2=4,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错误了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都是用已知的数求未知的数,在这一环节误导了学生,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没有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的指导,我意识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年级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部分与整体的知识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说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和的概念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我也认识到熟悉教材及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于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不熟悉教材,教学设计就没有主次之分,也很难把握课堂,导致在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意,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从易到难,先进行加法的应用。
我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图,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会说有两组兔。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6,7的加法【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计算和是6,7的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计算和是6,7的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和同学们做个游戏好吗?大家听清游戏的要求:老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个数,然后另一个同学也说一个数,使你们出的数合起来就是我说的这个数。
师:现在我出5。
(配手势)学生有说2的,同桌说3;有说1的,同桌说4。
(配手势)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做这个游戏。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其实刚才我们做的就是加法的游戏,这一节课我们学习6,7的加法。
(板书课题:6,7的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索算法1.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瞧一瞧是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画意说完整吗?(教师播放教学动画:4个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又有2个小朋友走过来一起玩)学生主要说出: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玩,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玩游戏,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2.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个数学问题吗?(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师: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展示。
学生发言:用加法算的,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把4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4+2=6。
一年级上册数学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6题教学目标: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 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口算10 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口算5 + 1 = 7 - 0 = 4 - 4 =6 - 5 = 3 + 3 = 6 - 2 =4 - 2 = 7 - 4 = 7 - 4 =二、新授加法[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图]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课件出示左边4只,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再出示右边有2只,现在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兔子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请两个同学回答。
师总结并板书:4+2=6(只)思考:1、左边4只兔子2、右边2只兔子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师总结:左右两边的兔子一共有多少。
减法出示主题图:青蛙图出示七个青蛙,跳走了2只,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生汇报。
师总结并板书:7-2=5(只)三、练习P48:1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设计6、7的加减法的应用4+2=6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加法7-2=5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
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坝下中心林丽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6,47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智慧星贴画(板书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2、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生齐:6和7的加减法)师: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继续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对这些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情景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
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原来有4只小兔子,又来了2只)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朋友们似乎不理解什么叫问题,要么漏讲条件,要么就将答案一并说出。
于是,教师引导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用手势比出来,小朋友们才真正明白。
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必须用最为直观和熟悉的语言,这样才能让他们较好地理解。
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小朋友认识了两个符号,在两个符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和问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问号是提出问题,表示多少或几的意思。
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
在之前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为7的减法应用打下基础。
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让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小朋友都很快报出了答案,之前的游戏取的了很大的效果,小朋友们很快列出算式。
显而易见,让学生理解题意很严重。
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例外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例外,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作业改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简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
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简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