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平滑肌瘤
组织肿瘤。包括GIST
、平滑肌肿瘤、神经源
性肿瘤以及少见的纤维
母/肌纤维母细胞、脉
管、脂肪源性肿瘤等
• GIST最常见,约占 GIMT的70%左右
精选文本
3
病理
•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 肠道,也可发生于网膜、肠 系膜或后腹膜,但多见于胃 (发生率约60%-70%)
• 60%GIST有出血或囊变, 出血、囊变是其特点之一
• 少数病变可出现节段性动脉 瘤样扩张
精选文本
5
病理
•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 主要向腔内生长和形成肿块 ,表面常有溃疡形成,易出 血
•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 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展,不 突向胃肠腔,有时可有蒂挂 于胃肠壁。
• 3、类癌:常见于远端回肠、肠系膜根部 ,多引起粘连 ,较大肿块常导致梗阻。
• 4、平滑肌肿瘤:难以鉴别 ,主要依赖于病理免疫组化 鉴别。
精选文本
26
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表现
• 胃癌是胃 最常见的
•胃 癌
上皮源性
恶性肿瘤,
在我国其
发病率居
各类肿瘤
的首位。
而胃间质
瘤是胃最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钡餐或灌肠检查可以完全正常 或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精选文本
12
精选文本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 消化道壁局部增厚及软组织肿块 影,肿块呈圆形或分叶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多件坏死,囊变 。
• 起源于胃壁的不均匀性强化的外 向型肿块,小的病变可以均匀强 化
• 许多病变位于胃外,CT有时难以 确定其胃壁起源,肿瘤也可经蒂 与胃壁相连,仔细观察局部胃壁 增厚,有助于确定肿块起源于胃 壁

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分析

38 ・ 2
J ura fQiia e ia le e,01 Vo. , . o n lo qh rM dc l Co lg 2 0, 131 No 3
胃肠 道 间质 瘤 C 征 象 分 析 T
孟 鑫 郭 宏 王 国旗 杨 磊
【 要】 目的 摘 分析 胃肠 道 间 质 瘤 C 征 象 , 价 C 的 诊 断 价 值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经病 理 证 T 评 T
块 、 血 、 便 、 梗阻。 呕 黑 肠
23 肿 瘤 与 临 近 组 织 关 系 良性 者 与 周 围器 官 或 组 织 分 界 . 较清 , 邻 近 组 织 器 官 有 压 迫性 改 变 , 见 侵 犯 邻 近 器 官 或组 对 未
1 2 检 查 方 法 患 者 检 查 前 禁 食 6 1 . ~ 2h以 上 , 描 前 3 扫 O
例 , 恶 性 及 潜 在 恶 性 病 灶 表 现 , 强 化 区 为 液 化 坏 死 及 钙 为 非
化。
岁, 均年龄 5 平 9岁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手 术 及 病 理 证 实 , 有 相 并 关 的 C 检 查 资 料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腹 部 胀 痛 不 适 , 部 肿 T 腹
病灶 内见 点样 钙 化 , 病 部 位 胃 2 、 肠 1例 。恶 性 G S 发 例 小 IT, 病灶 直径 大小 4c m~ 1 m。病灶 多呈 圆形 或类 圆形 , 中较 6 e 其 大者 呈 分 叶状 。病 灶 内可 见 液 化 坏 死 , 体 密 度 , 化 。发 病 气 钙 部 位 食 道 小肠 结肠 各 1 、 8 。 例 胃 例
mi~ 2 n h口服 温 开 水 8 0 1 0 , 描 前 1 n肌 注 6 4 0 ~ 0ml扫 0 0mi 5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胃肠道肿瘤,为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卡 哈尔(Cajal)细胞的肿瘤,占胃肿瘤的1%-3%。
• 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 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好发于胃(51%,多发生于胃体、胃底部)、小肠(36%)、结
直肠(12%),食管罕见(1%)。 • 病变好发部位:GIST多发生于胃、小肠。 • 病变形态:典型影像表现是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与胃壁关系密切。 • 分型:根据病变生长方式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和胃肠道外型(发生在胃
肠道外),其中以腔外型最常见。
病理
• GIST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依据梭形和上 皮样细胞的比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 和混合细胞型。 • GIST间质可出现明显的出血、囊变。 • CD117和DOG-1的高表达被认为是GIST的主要特征。
临床表现
• GIST常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上腹隐痛,腹胀,黑便。 •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常因肿瘤出现坏死、破溃、出血 或因为肿块压迫产生疼痛、消化道梗阻时才发现。 • 发生于消化道外的间质瘤因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 晚而一般呈现瘤体较大。
影像表现
• 肿瘤较小时:平扫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增强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
鉴别诊断-胃淋巴瘤
• 胃壁均匀弥漫增厚,沿胃壁蔓延生长。 • 坏死少见,常见周围淋巴结肿大。 • 增强呈均匀中等程度强化。 • 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回肠末端,可有动脉瘤样扩张,可 见肠套叠。
谢谢
病理分型
• GIST主要发生于胃肠道粘膜下层、肌壁层、浆膜下或胃肠道外。 • 粘膜下型:表现为肿瘤从粘膜下向腔内生长。 • 肌壁间型:表现为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突出。 • 浆膜下型:为肿瘤从浆膜下向腔外生长、突出,以宽基与管壁相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62-02胃肠道疾病的CT检查,既有明显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

其显示病变全貌,周围器官改变,指导手术治疗观察疗效作用,逐步成为临床不可缺的手段,但其病变异病同影现象较多,不易鉴别。

现就我们近来临床CT诊断工作中遇到的少见胃肠道病变,及有鉴别意义的相关病变,作一介绍。

一、胃肠道间质瘤(一)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68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困痛不适2月,不伴返酸、恶心、呕吐,当地B超:左后腹肿物。

手术:胃底体小弯侧外生性肿物约10×10×10cm,侵及脾上极,左侧膈肌,左肾上腺。

病理:恶性间质瘤。

病例2,女性,44岁,左上腹饱胀5月余,伴间断全身不适、无力,无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无黑便。

全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曲扩大,胃小弯移位,考虑腹腔占位性病变。

手术:胃后小网膜囊处实性占位,20×15×12cm,质硬,表面光,有蒂与小网膜相连,压迫胃体部,胃壁完好,断蒂结扎后顺利取出,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病理:胃小弯小网膜间质瘤(考虑腹腔间质瘤)病例3,男性,61岁。

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1年余,加重1-2个月。

查:左下腹可极8×8 cm,质硬中等肿物,活动,压痛(+)。

手术: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距Treiz韧带15.0cm空肠系膜侧,约10.0×7.0×5.0cm大小,连界清,周围脏器及腹腔未见转移灶。

病理:(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免疫组化:CD117(-),CD34(++),CD68(-),5MA(-)病例4,男性,40岁。

便血4天,伴头晕心悸一天。

查:贫血貌,腹软,未触及肿块,无压痛及反跳痛。

RBC2.89×1012/L,HGB:85g/1。

B超示右脐周可见一低回声区。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右中腹局部见异常实质期染色,由空肠动脉分支供血,全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未见器质性病变,ECT示左下腹高血供团块影。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与CT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与CT表现
Re ul e c mmo y t mswee g sr i e tn lta tble i n 3 a e , b o n lpan i a e s t Th o s n s mp o r a tontsia r c e dng i 1 e s s a d mi a i n 4 c s s,a o na se to n 2 bd mi lditn in i c s n e s s mp o n 4 c s s T a esa d ls y t msi a e . umo swee lc td i h tm a h i 3 e s s,m alb we n 7 c s s ,c ln i a e n e — r r o ae n t e so c n 1 a e s l o li a e oo n 1 c s sa d m s e ey i a e . e a e a e sz fGI T wa 0. ±3. m n d a ee . mmun hso h mia tdydig o e sb nin tmo si ntr n 2 c s s Th v r g ie o S s1 3 8 c i im t r I o ite e e lsu a n s d a e g u r n 2 c s s a d main nti c s s Th i ma i p aa e n l e ub c s fg sr i tsi lta th p r a e lrt a e n l g a n 21 a e . e man CT i gnga pe r nc s icud d s mu o a o a to ne t r c y e T资 料 。结 果 临 床 表 现 为 消化 道 出 血 1 3例 , 痛 4例 , 涨 2例 , 症 状 4例 。 病 灶 分 布 于 胃 1 腹 腹 无 3例 , 肠 7例 , 肠 1 小 结 例 , 系 膜 2例 ; 肠 肿瘤 平 均 直径 1 . ± 3 8c 03 . m。病 理 分 型 : 性 者 2 恶 1例 , 良性者 2例 。C T主要 表 现 为 胃肠 道粘 膜下 富血 供 肿 块 , 生性生长为主, 界清晰 , 外 边 肿瘤 内部 出血 、 死 , 部 淋 巴结 转 移 少 见 。结 论 G S 坏 局 IT临 床 表 现 以 消 化 道 出 血 、 痛 、 胀 等 腹 腹 为主。C T表 现 具有 典 型 的特 征 ,T可 作 为 该 病 术 前诊 断及 判 断 预后 的主 要工 具 。 C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胃间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间质肿瘤,通常生长于胃壁内,由于其位置和形态的特殊性,使得临床对其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临床依靠各种诊断手段来提高病变
的诊断准确性,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方面有
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 CT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大小评估
在临床中常常需要对胃部肿瘤进行定位、大小的评估,以便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CT通过多平面、多角度的成像,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胃间质瘤的位置、分布范围、周边结构的关系等情况,并且还可以测定肿瘤的大小、形态、轮廓等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CT对异常增强表现的胃间质瘤的诊断
胃间质瘤因其含有大量丰富的血供网络,因此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异常增强。

而CT
可以利用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清楚地显示肿瘤内部和周围的血管情况,从而
发现肿瘤的异常强化情况,进一步确认肿瘤的诊断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3. CT对胃间质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
胃间质瘤的组织学类型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以平滑肌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最为常见。

CT在对胃间质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可以通过肿瘤的密度、轮廓、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由此确定病灶的组织学类型。

4. CT对胃间质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的分析
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判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决策具
有重要意义。

CT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能够对病变的形态、轮廓、CT值、强化程
度等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进而判断肿瘤是否浸润到邻近器官甚至淋巴结,并共同决定
治疗方案。

CT在胃肠道间质瘤及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CT在胃肠道间质瘤及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清洁 、干燥 。手术器械 多为 贵重物 品,且 多带有管腔 ,清洗 时拆至最 小 化 ,选择合 格毛刷清洗各 零件 ,用高压 手枪冲洗 内腔 ,气枪干燥 , 所 有线路必须缠好 ,防折断和 丢失。
本组 7例泌尿 系结石病人 行气压 弹道碎石术 的手术配合 ,治愈率 4
镜 头 ,积极 的手术配合 和技术 的 日益完善 ,避 免 了传统 开放手术 ,采 用微 创治疗 获得 成功 ,实现快速清 除结石 ,减轻患者痛 苦 与超声 、 激光 碎石术相 比 ,设备 简单 ,价格 较低 ,具有对 组织几 乎没有损 害、
2例 潜在 恶性 的 C T结 果介 于 良性和 恶性 之 间。 与病理 结 果及 免疫 学没 有 明显差 别 ( P< 0 1 。结论 C .) 0 T能 充分显 示病 变部位 及周 围脏 器
受侵 犯 的情 况 ,因此 C T在 胃肠 道 问质 瘤 的诊 断及 术后 随访 中,作 用很 大 ,有 推广 的作 用。 【 关键 词 】 胃肠道 间质 瘤 ;C T扫描 ;病理检 查 ・
复快 、并发症少的优点 ,为 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理想方法之一。 参 考文 献
合 ,治愈 率 高达9 .%,取得 显著疗 效 ,仅有 1 输尿管 上段 结石合 86 例
[] 陆 利萍 , 慧玲 . 肾微 造瘘 纤 维输尿 管镜 碎石 取 石术 的手术 1 谢 经皮
配合 [ 护 士 进修杂 志 , 0 , (1 1 1. J ] 2 41 1) 06 0 9 : [】 缪 惠 东 , 华 , 印玺, 输尿 管镜 下 气压 弹 道碎 石术 6 例 报 2 侯建 程 等. 2 告 [. 州大 学学 报( J苏 ] 医学 版) 0 6 45: 667 , 0, () 9 -9. 2 2 6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诊断
床 诊 断 中的 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2 O例 经病 理 证 实 的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C T表 现 和 t I 盏 床 病 理 学 资料 , 总结其 C T
表 现 特 征 。 结 果 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与 平 常 的 胃肠 道 病 变 的症 状 基 本 类 似 。 以 腹 痛 、 腹 部 不 适 及 中上 腹 不 适 伴 黑 便 为
1 9 5 3年 , 研 究 者 根 据 肿 瘤 分 化 的特 征 第 一 次 提 出 了 胃肠 道问质瘤( G I S T s ) , 是最 常 见 的原 发 性 胃肠 道 间 质 性 肿 瘤 , 在 胃肠 道 肿 瘤 中 占 0 . 1 % ~ 3 . 0 %… , G I S T s 具有恶性潜 能 , 该 病 发 病 的 最 常 见 的 部 位 是 胃部 , 在 若 干 年 以前 因 为 受 到 有 限 的 病理技术水平 的限制 , G I S T s 经 常 被 错 误 的 诊 断 为 平 滑 肌 或 神经源性肿瘤 , 在 手 术 前 进 行 诊 断 的 难 度 非 常 之 大 。 近 十 年
来 , 随 着 各 种 免 疫 组 化 及 分 子生 物学 技 术 的 不 断 开 展 和 深 入 ,
1 . 4 . 1 肯 定 的 恶 性 指 标 ① 存 在 转 移 ( 需 经 过 组 织 学 的证
实) ; ② 已经 浸 润邻 近脏 器 。 1 . 4 . 2 潜 在 的恶 性 指 标 ①肿瘤 : 肠直径 > 4 a m, 胃部 直 径 >

2 3 6 8‘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J u 1 . 2 2 ( 2 1 )

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CT诊断论文

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CT诊断论文

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本组52例gist中,良性共12例,恶性共40例。

发生在胃肠道26例恶性20例,发生在胃肠道外14例恶性12例。

结论: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ct 征象有助于对gist良、恶性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ct,病理;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17-0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

gist的生物学行为从良性到恶性不等,如何准确判断gist的良恶性一直是面临的难题之一。

术前鉴别良恶性对设计治疗计划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探讨gist的ct 征象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资料52 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2岁。

患者多以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就诊,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黑便、呕血及进食哽咽感等。

病程7天~20年。

1.2设备与参数:采用螺旋ct扫描机。

常规胃肠道准备,平扫层厚10mm,层距10mm,扫描范围包括肝、肾及触及的肿块。

平扫后行双期增强扫描:经肘静脉以2.5 ml/s流率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75~100ml,注射后25~30s行动脉期扫描、55~65s行静脉期扫描,部分病例行回顾性薄层重建,层厚1.25mm,层距1.25mm,传到ad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CT扫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作用
CT扫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评估肿瘤的形态、大小、定位以及与邻近 器官的关系。此外,CT扫描还可以帮助我们检测肿瘤的内部结构、出血和坏死等特征。
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胃恶性来自瘤胃恶性肿瘤与胃间质瘤在CT图像上具有相似的表现,但在临床上,胃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快 速生长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病例三
一位50岁女性患者,CT扫描显示 胃间质瘤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 织浸润。
结论和展望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准确诊断胃间质瘤,并与其他病症进行鉴别。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将来 会有更多先进的诊断方法应用于胃间质瘤的诊断,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 诊断
本课件旨在介绍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CT扫描技术,我们可以 准确诊断胃间质瘤,并与其他病症进行区分。接下来,我们将讨论CT诊断的 步骤、技巧,以及通过临床案例进行讨论,以便您更好地了解这一话题。
什么是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是起源于胃壁内神经节细胞的一种中枢神经组织肿瘤,通常位于肌 层与浆膜层之间的间质组织。这种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有时也可能对周围 组织产生浸润和扩散。
2
扫描参数设置
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如层厚、层间距和扫描延迟时间。
3
图像重建与分析
对CT图像进行重建和分析,以评估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临床案例讨论
病例一
一位45岁男性患者,CT扫描显示 胃间质瘤位于胃壁内部,与周围 组织界限清晰。
病例二
一位60岁女性患者,CT扫描显示 胃间质瘤位于胃底,与邻近胃肌 层息肉相似。
胃肌层息肉
胃肌层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与胃间质瘤在CT图像上很难区分。然而,胃肌层息肉通常较小, 且无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值:38HU、86HU、110HU
• S-100
强阳性
男 54岁 体检发现胃体占位3个月
CT值:32HU、55HU、60HU、65HU
(胃肿瘤及部分胃组织) 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 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 果,符合神经鞘瘤。IHC: B-catenin(-),CD117(),CD34(-),DOG-1(),KI67(3%+),S100(+),SMA(-),desmin(),ALK(-),SOX10(-)。
• 黏膜展平,但无黏膜僵硬、破坏,局部胃壁柔软, 钡剂通过顺畅。
• 如有溃疡或窦道形成,可表现为钡剂外溢至胃轮廓 外。
• 向腔外生长且肿瘤较大时,显示周围肠管受压。
• 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 不规则或分叶状,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 出生长。
• 增强: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肿瘤周 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有时可见索条状细小血管影。 肿块表面有时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黏膜面。
男 55岁 反复剑突下疼痛伴腹胀2周余
(近端胃)贲门部胃肠道间质瘤 (GIST),肿瘤最大径7cm,侵犯 粘膜层。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为 主型;瘤细胞异型性:中度异型; 具体位置:粘膜、粘膜下层、肌层 及浆膜下层;核分裂像计数:核分 裂象25个/50HPF; 肿瘤破裂();肿瘤性浸润(+);肿瘤性坏 死(+);脉管内瘤栓(+)。标本 上切端胃壁肌间查见一处胃肠道间 质瘤(最大径0.5cm);标本下切 端未见肿瘤累及。淋巴结:胃周淋 巴结(0/6)未见肿瘤累及。IHC: B-catenin(浆 +),CD117(+),CD34(+),DOG1(+),KI67(30%+),S-100(),SDHB(+),SMA(-),desmin(-), PDGFR(+);1#: CD117(+),SMA(-)。

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诊断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诊断分析
12 检 查 方 法 . 使 用 G i ed螺 旋 c EH s e p T机 , 者 禁 食 6h以 患 上, 上腹 部 者 扫描 前 1 i 规 口服 清 水 80—1 0 l 胃及 0mn常 0 0m 使 0 十二 指 肠 充 盈 , 腹 部 于 检 查 前 4~6h口服 2 泛 影 葡 胺 80 下 % 0
肠 , 常 见 于 胃 ( 6 % 一7 % ) 其 次 是 小 肠 ( 0 ) 结 肠 和 食 最 约 0 0 , 3% ,
100m 进 行 肠 道 准 备 。 l 0 l 2例 中 9例 同 时行 增 强 扫 描 。 C T
扫 描 参 数 10k 2 0m s 10m s扫 描 层 厚 5 m~1r 螺 2 V,0 A 或 8 h , m 0 m, a 距 为 1 .。 增 强 检 查 时 用 高 压 注 射 器 经 肘 静 脉 按 2 lk 一15 m/ g的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临 床 资料 .

本组 1 2例 , 中 男 性 7例 , 性 5例 , 龄 4 其 女 年 0
达 C 17 细胞 形 态 可 以是 梭 形 或 上 皮 样 , 2种 细 胞 混 和 , D 1, 或 但
必 须 除 外 胃肠 道 平 滑 肌 肿 瘤 ( 滑 肌 瘤 和 平 滑 肌 肉 瘤 ) 神 经 鞘 平 、 瘤 及 神 经 纤 维 瘤 [ 。 GS 4 1 IT可 发 生 于 整 个 消 化 道 系 统 和 与 之 相
关 的肠系膜 。
7 6岁 , 均 年 龄 6 岁 , 0岁 9例 , 7 % 。 主要 临 床 表 现 平 1 ≥5 占 5
为上腹 部不 适 3例 , 痛 3例 , 便 2例 , 胀 1 , 部 扪 及 肿 腹 黑 腹 例 腹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何江波1,管庶春2,何光武1(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放射科,上海200940;2.常州市戚墅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常州213011)【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

结果4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2例行三期增强扫描。

诊断结果单发36例,多发4例。

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直径3.8~19.0cm。

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30例,其内可见囊变、坏死,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13-02中图法分类号:R735.04文献标识码:B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近年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其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不同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1]。

为准确认识GIST,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技术,作者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进行了分析,探讨其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7~86岁,平均57.2岁,50岁以上31例,占77.5%。

主要临床症状是呕血、黑便,共32例,其他症状腹痛10例、腹胀2例、腹部外伤1例,不明原因贫血5例。

1.2检查方法4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3例行三期增强扫描。

CT采用Siemens Sensation40排螺旋CT扫描机。

检查前禁食8h,胃及结肠扫描,分别常规口服800~1000ml 水和100~150ml水直肠保留灌肠;胃部检查前还常规注射低张药654-210mg以减缓胃的排空。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
病灶 呈不均 匀斑片状 强化 . 密度 坏死 灶不 强化 , 低 静
临床 最 常见 的症状 是腹 痛 和黑 便 .其次 为上腹 不适 和 触及 腹 部肿 块 、 吞咽 困难 、 排便 改 变等 。3例 在体
检 及其 他原 因手 术 中发现 本组 病例全 部经 手术及
病 理 证 实
1 . 备及参 数 :2例均行 螺旋 C (hl s f i c 2设 1 T P ip i a e i BU n l 6层螺 旋 C T机 ) 扫和 l 平 O例增 强检 查 。 T检查 前 C 禁 食 8 . 行 小肠检 查 者扫 描前 l h拟 h内分次 口服 2 % 泛 影 葡 胺 10m . 其 余 患 者 口 服 2 00 1 %泛 影 葡 胺 8 0 。C 0 ml T平 扫后 经肘 静 脉注射 对 比剂 ( 欧乃派 克 ) 行增强扫描 , 率 3 l, 量 8~0m, 流 m/ 总 s 0 10 l 注射 完 毕 立 即扫 描 。 厚 5 1mm。 距 5 1 m 采用 平扫加 层 ~0 层 ~ 0 m, 双期 动 态螺 旋扫 描, 扫描范 围从 肝至触 及 的肿 块 。
转移 。
术 病 理 证实 的 l 2例 G S s 像学 表 现 进行 回顾性 IT 影 分析 . 现报 告如 下 。 1材 料与 方法 11一 般 资料 : 组 l . 本 2例 .其 中男 7例 , 5例 ; 女 年 龄 2 8 6~ l岁 , 均 6 平 6岁 ; 4 > I 0岁 8例 , 6 . 占 6 %。 7
例 , 肠 3例 , 管 、 小 食 升结 肠 、 系膜 各 1 ; 肠 例 良性 2例 , 界性 2例 , 性 8例 ; 2例 中 9例 向 腔 外 生 长 , 肿 块 直 径 > e 肿 交 恶 1 8例 5 m,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周 内手 术 。 1 2 检 查 方 法 : 用 S mao ls4型 或 E t n型 全 . 采 o tm Pu moi o 身 螺旋 C T机 。空 腹 8h 于 检 查 前 1 2h内 分 次 口服 温 开 , ~ 水 或 2 泛 影 葡 胺 8 0 12 0mI。扫 描 层 厚 5 8mm, 0 ~ 0 ~ 螺 距 15 1 . ~ 。全 部 行 平 扫 加 3期 增 强 扫 描 。造 影 剂 为 非 离 子 型 Ut vs( 0 /n , 量 1 5 mI k , 率 3 0 r i 3 0 mg rI 剂 a t ) _ g 速 / . ~ 3 5 mL s 3 延迟 时 间 分别 为 2 、 0 I 0S . / , 期 5 6 、 2 。
2 ~7 5 2岁 , 位 年 龄 4 中 6岁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 并 具有 完 整 的 C 资 料 。病 程 1 月 至 1 T 个 O年 , 中 2例 为 其 恶 性 间质 瘤 术 后 复发 , 发 时 间 分 别 为术 后 9 1 年 。 主 要 复 、0
本组 1 7例 2 2个 病 灶 , 于 小 肠 系 膜 4个 , 网 膜 4 位 大 个 , 结肠系膜 2 , 横 个 胃结 肠 韧 带 1 , 网 膜 及 肝 胃韧 带 个 小 3个 ( 中 1 有 蒂 与 肿 块 相 连 ) 子 宫 直 肠 窝 1个 , 状 结 其 个 , 乙 肠 系膜 1 , 壁 2个 , 膜 后 间 隙 4个 。包 膜 完 整 2个 。 个 腹 蝮
源 学 说 可 以解 释 E S 的 发 生 以及 胃肠 道 内 G S 的 高 GIT IT
发 生 串 , 时 还 可 以 解 释 该 肿 瘤 免 疫 表 型 所 显 示 的 多 种 间 同

胃肠道问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问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 , 其敏感性 高, 定位相对清楚 , 并对 定 性及 鉴 别诊 断 有 帮 助 。
关 键 词 胃肠 道 间质 瘤
诊 断
C T表 现
鉴 别
腹水 和肿瘤 转移 : 有 1 例肠系膜恶 性 间质瘤 出现腹水 ; 1例直肠内 、 1例 胃部 间 质瘤发生肝 内多发转移灶 。
讨 论
G I S T可发 生于 任何 年龄 , 4 0~6 0岁 多见 , 男性稍 多于女 性 , 临床 表现 缺乏
特异性 , 最 常见 的症状 为消 化道 出J f 【 L , 其
邻近肿块 的 胃壁增 厚 , 胃周 淋 巴结 可增
大 。③类 癌 : 类 痛 主 要 发生 于 回肠 末 端, 且多引起粘 连改 变 , 极 少 发 生 远 处 转 移, 临床可以产生皮肤潮红 、 腹泻、 腹 痛和 哮 喘等类癌综合征 。④ 淋巴瘤 : 浸润 性 胃
恶 性 淋 巴瘤 表 现 为 粗 大 而 僵 硬 的 黏 膜 皱 襞, 肿块型表 现为 多发 的、 不 规 则 的 充 盈 缺损 , 溃 疡 型 表 现 为 大 而 不 规 则 的 龛 影 伴
本组患者 1 4例 , 男 8例 , 女 6例 , 年
龄 1 0~ 7 5岁 , 平均 5 1 . 4岁 。1 4例 有 完 整
科 C T室
例, 恶性 l 1 例 。其 中肝转移 2例 , 侵犯邻 近脏器 和肌 肉 2例 , 淋 巴结 转 移 1 例, 腹
膜腔转移 1例。 G I S T的部 位 、 形 态、 大 小 和 生 长 方
例肿瘤 边缘 出现分 叶状 改变 。肿 块 密度 为等密度或高 、 等、 低、 混 杂密 度 , 瘤 体 内
G I S T的鉴别 诊断 : G I S T的临 床诊 断 较 困难 , 需与 下列疾 病进 行鉴 别 , ① 胃肠 道癌: 癌起源 黏膜 层 , 表 现 为黏膜 皱 襞 明 显破坏 、 中断 , 局部形成形态不规则肿 块 , 管壁常增厚 、 僵硬 , 与邻近组织分界不 清 ,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附37例分析)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附37例分析)

食 管 3例 ,结 肠 2例 , 十 二 指 肠 3例 , 腹 膜 后 1例 。 恶 性 2 7例 , 良 性 7例 ,交 界 性 3例 。7例 良性 肿 块 直 径 均 小 于 5c m;2 7例 恶 性 肿 块 直 径 大 于 5c 1 m 8例 ,小 于 5c 9例 。C 均 可 见 软 组 织块 影 ,位 于 腔 内或 腔 外 ,呈 圆形 或 分 m T 叶状 、 不规 则形 。 良性 肿 块 密 度 均 匀 ,呈 均 匀 性 强化 ; 恶 性 肿 块 密 度 欠 均 匀 ,肿 块 内 可见 低 密度 液 化坏 死 灶 , 病 灶 呈 明 显 不 均 匀 强 化 ; 胃 间质 瘤 肿 块 内可 见钙 化 影 7例 。结 论 C 有 助 于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诊 断 , 且 在 良恶 性 的 鉴 别 T 上 有很 大优 势 。 【 键 词 】 胃肠 道 ; 间 质 瘤 ;X 线 计 算 机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 【 献 标 识 码 】 B 【 752 文 文章 编 号 】 1 0—6 0 2 0 ) 50 9 —3 0 220 (0 8 0 —0 60
p rt n u ( 一 1 . n t t l 7 c s s 2 a e r l n n u r , s v n c s swe eb n g u r , a d t r ec s swe e e io e m n ) I o a a e , 7 c s swe e mai a tt mo s 3 g e e a e r e i n t mo s n h e a e r
jn t n lt mo s Th imee fal e in ma s swa e st a m n s v n c s s h imee fmain n s e s u ci a u r. eda rro l b ng s e s1s h n 5 c i e e a e ,t eda t ro l a tma s swa o g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C ig ot au fgsrits n l t ma tmos UU W n . HO u n a g Te T i epesH si lf T dan s cv leo at net a r l u r. a g Z U Ya - n . h hr P ol o t i o i so f d pa o
T epsi rdc v a eo C r ct no I a 0 % (5 3 ) tepsie rd t evl f Tf ieet tn h oiv pe ii vl f Tf ai f S W 10 3 / 5 , oiv ei i a eo r f rnii te te u oo o G T s h t p cv u C o d ao
Gu n y n, a g  ̄a S c u n 6 8 01 C ia ag n a Gu n )t n, ih a 2 0 , h n
【 bt c】 O j te o nl e Tf t e ogso ttaso a s m r GS )n tea a u id A s at r b cv T a z C a r tie i ltm u o ( I ado v uti v en i ei a y e u s fa rn sn r l t s T l e t a - sl

18 ・ 6 l
四川医学 2 1 0 0年 8月第 3 卷 ( 8期) S ha d a ora 2 0, o. 1, . 1 第 w unMei l unl 01 V 1 3 No 8 J,Fra bibliotek论 著
C T在 胃肠 道 间质 瘤 诊 断 中 的 价 值
刘 旺 周元 芳
(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放 射科 , 四川 , 元 6 8 0 ) 2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胃(60~70%,最常见),小 肠(20~30%),结直肠(<5% ),食管(<5%),胃肠道外 腹腔内网膜、肠系膜、腹膜后 (3~4%)
• 发生于胃肠道外腹腔内网膜、 肠系膜、腹膜后又称为胃肠道 外间质瘤(此型恶性者居多)
精品课件
临床症状
患者多以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或腹痛就诊,部分患者呕 血、腹腔出血、发热或腹部触及包块 位于小肠的GIST有时可以出现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 一些病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而于体检时发现 多数与平滑肌类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没有太大区 别
• 胃癌是胃 最常见的 上皮源性 恶性肿瘤 ,在我国 其发病率 居各类肿 瘤的首位 。而胃间 质瘤是胃 最常见的
•胃 癌
精品课件
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表现
• 胃癌一般有肠道梗 • GIST一般无肠道梗阻 阻
• 壁间型(腔内腔外型),多 发生于肌层,向浆膜下级粘
膜下生长,形成中间有瘤组 织相连的哑铃状肿物 精品课件
确 诊 依 据-免疫组化
• GIST具有多向性分化特点,必须依靠免疫 组化才能明确诊断与病理分型。
• CD117 强阳性
接近100%诊断率
• CD34 率
阳性
约60%—80%诊断
• 这是病理诊断GIST最重要标准。
• 60%GIST有出血或囊变,出 血、囊变是其特点之一
• 少数病变可出现节段性动脉 瘤样扩张
精品课件


•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 主要向腔内生长和形成肿块 ,表面常有溃疡形成,易出 血
•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 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展,不 突向胃肠腔,有时可有蒂挂 于胃肠壁。
• 中空胃肠道最常累及固有肌 层,由于GIST多累及外部肌
层,固具有外向性生长趋势
• 肿瘤一部分通常可向粘膜面 生长,半数病例可出现粘膜
溃疡
• GIST小者几毫米,大者超过
30cm
精品课件
病 理
• 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 状,一般境界清楚,可压迫 邻近组织,无真正包膜
• 切开后肿瘤表面呈粉红色、 棕褐色或灰白色。较大病变 出现局灶性出血、囊变或坏 死,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 空腔,有时与胃肠道相通
精品课件
影像学表现-X线 X线平片及胃肠道造影检查对GIST诊断和评价价值极为有限
食管病变在胸片上表现为中后纵膈肿块 腹部平片可以显示软组织肿块,也可以显示胃泡变形或肠袢移位,肿瘤坏死时 偶可见病变内积气
精品课件
钡餐或灌肠检查表现为粘膜下肿瘤的特点,并可提示其外生性 生长。病变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表面偶可不规则,与起源于 粘膜的腺癌不同,GIST一般无粘膜破坏,但是半数可见粘膜溃 疡 肿瘤坏死形成的空腔与胃肠道交通时可见钡剂进入其中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钡餐或灌肠检查可以完全正常 或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 发生于胃者肿块孤 立,边界清晰。
• 发生于小肠者肿块较大, 但较少引起肠梗阻,较难
区分发生于腔内还是腔外 。
精品课件
腔内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腔内外 型
精品课件
腔外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小肠间质瘤-高度恶性
精品课件
影像学良恶性区分
• 良性 肿块直径多<5.0cm,密度均匀,与胃肠壁 等密度,均匀强化,很少有坏死,边缘清晰光整 ,无分叶,与邻近结构无粘连、浸润
• 2、淋巴瘤:胃壁弥漫增厚 ,粘膜僵硬粗大 ,多发不 规则充盈缺损 ,可见较大龛影 ,小肠恶性淋巴瘤可 见“夹心面包征”和“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
• 3、类癌:常见于远端回肠、肠系膜根部 ,多引起粘 连 ,较大肿块常导致梗阻。
• 4、平滑肌肿瘤:难以鉴别 ,主要依赖于病理免疫组 化鉴别。
精品课件
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表现
• 恶性:肿块直径多>5.0cm以上,边界不清或清, 呈分叶状;容易/轻微侵犯邻近结构,远处转移; 密度明显不均,瘤内实体组织强化较良性者强化 明显,中央可见大片状坏死区,可与胃肠腔相通 形成液平面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 GIST主要与消化道腺癌、淋巴瘤、类癌和平滑肌肿 瘤相鉴别:
• 1、消化道腺癌:多起源于粘膜层 ,腔内型多见 ,不 规则肿块 ,管壁增厚、僵硬 ,较早出现淋巴转移。
精品课件
• GIST中恶性10~30%
• 潜在恶性70~90%
• 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 推移转变为恶性
• 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 的,低度恶性和高度 恶性更为确切
• 胃GIST以良性和交界 性多见,小肠以恶性 多见
空肠纤维照片,固有肌层的壁内GIST
精品课件
生物学行 为
•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范围 55岁~65岁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京张文新骨伤科医院 陈飞
精品课件
概 述
•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 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由于光学显微镜下近乎相同 的形态表现,GIST过去常被 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 瘤或神经鞘膜瘤等

精品课件
概述
•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GIMT)是指胃肠道所有 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
• CT分型:腔内,腔外,腔内外型
精品课件
.腔内病变有时呈息 肉状 .钙化,少见,表现 为斑点状或广泛钙化 .半数可见粘膜溃疡 ,较大病变可见出血 、坏死,大量出血或 坏死后可形成较大的 腔或空洞,可与胃腔 相通,其中可含液体 、气体甚至出现气液 平面
精品课件
肿瘤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持续 强化,一般静脉期CT值高于动脉期20-30Hu。增强 双期扫描可反映肿瘤的血供特点,有利于GIST诊断

胃平滑肌瘤
织肿瘤。包括GIST、平
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
瘤以及少见的纤维母/
肌纤维母细胞、脉管、
脂肪源性肿瘤等
• GIST最常见,约占IMT 的70%左右
精品课件
病理
•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 肠道,也可发生于网膜、肠 系膜或后腹膜,但多见于胃 (发生率约60%-7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 消化道壁局部增厚及软组织肿块 影,肿块呈圆形或分叶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多件坏死,囊变 。
• 起源于胃壁的不均匀性强化的外 向型肿块,小的病变可以均匀强 化
• 许多病变位于胃外,CT有时难以 确定其胃壁起源,肿瘤也可经蒂 与胃壁相连,仔细观察局部胃壁 增厚,有助于确定肿块起源于胃 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