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新建文件夹 (2)-4
![新建文件夹 (2)-4](https://img.taocdn.com/s3/m/a60b8859a26925c52cc5bfdc.png)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德莱塞作品的现实意义、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贝克特等现代荒诞派艺术的特点、肖霍洛夫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毕加索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人物和代表作“对号入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判断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等待戈多》具有哪些艺术特点?它展现了西方社会什么现象?鉴赏感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记忆的永恒》中那几块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觉得达利要以此表达什么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许多人被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这种不良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便要找机会宣泄,荒诞派艺术就这样在现代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道德升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的各种心态有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一面,必须引起警惕;但也有人道主义和追求进步的一面,其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毕加索等人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品格是值得人们尊崇的教学重点以德莱赛、罗曼·罗兰、贝克特、毕加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对于荒诞派艺术的理解和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近代俄国哪一位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你能说出他哪些代表作的题目?(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2.请在下列绘画作品和相关作者之间用线条连接起来:《蒙娜丽莎》达•芬奇《向日葵》《最后的晚餐》梵高3.教师导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从文学、美术方面得到了反映。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科技成就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第6单元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第6单元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8a53758fafab069dc027a.png)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了解“双百”方针。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解,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
在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等。
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
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展示:两弹一星群英谱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史料3如图。
教师:“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学生:“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史料4如图。
史料5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国名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时间7年零4个月4年 4 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教师: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学生: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历史ⅲ岳麓版第18课音乐与美术学案6
![历史ⅲ岳麓版第18课音乐与美术学案6](https://img.taocdn.com/s3/m/61aec08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0.png)
历史ⅲ岳麓版第18 课音乐与美术教案6编写:王正文批阅:山东单县五中高二历史组 2018-10-24【课标要求】1、赏识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认识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
2、列举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要点难点】要点:联合历史背景赏识19 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如何反应社会历史变迁。
【预习案】【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1、创作背景〔1〕时代背景: 18—— 19 世纪之交,是欧洲音乐向音乐过渡期间。
贝多芬生逢革命与改革的时代,深受 _________影响。
〔2〕个人经历:一世饱受贫穷、耳聋、失恋的难过摧残。
〔3〕创作动机:追求进步和自由,拥有激烈的抗争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2、作品特点:构想广阔,形式弘大,洋溢着_________和乐观主义气味,蕴涵着深邃的真理。
3、主要成就〔1〕将 _________与器乐联合,创始了交响曲的新形式。
〔2〕成功地给予器乐反应社会重要题材的使命,并调换全部音乐表现手段来为这个使命服务。
〔 3〕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如《英豪交响曲》、《__________》、《田园交响曲》等〕4、优秀地位:贝多芬既把_________发展到出神入化,又创始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印象派绘画〔1〕出生背景: 19 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 _______理论和实践的启迪。
〔2〕特点:直接描述阳光下的物象,追求激烈的个人感觉,依据自己眼睛的察看和感觉,来表现奇妙的色彩变化。
〔3〕代表作品: _________的代表作,如组画《 _________》《鲁昂大教堂》等。
〔4〕深远影响:印象派的出买卖味着感觉和方式的改革。
这类创作不单改变了 _________方式,并且影响了音乐创作。
2、印象派音乐〔 1〕特点:重申音响和 _________ ,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代替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系统;以为音乐只好供给一种示意或________。
江西赣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本教材
![江西赣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电子课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f95d40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b.png)
学习领域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永恒的造型第1课 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综合·探索目 录五年级下册m u l u 美好的家乡第2课 新街古韵第3课 风光无限理想的生活第4课 校园新构想第5课 我们的小天地巧手创新第6课 能“变化”的蔬果第7课 有“生命”的金属第8课 会“传神”的木头第9课 藏书票第10课 门和窗红色记忆第11课 鲜花送英烈主题策划第20课 爱心大行动美的体验第12课 点线面·黑白灰第13课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第14课 鸟语花香第15课 手绘线条的图像表现传统的魅力第16课 吉祥纹样第17课 敦煌壁画第18课 民间陶瓷第19课 陶俑同学们好,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套崭新的美术教科书将带领你们踏上探寻美的历程。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所编课程内容注重对同学们的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科书关注文化与生活,介绍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跟随这套教科书探寻美的历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德育与美术学习融合。
红色革命经典能让同学们在美术学习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既适合城市又兼顾农村,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注重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特色浓厚。
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学们得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感悟祖国灿烂而伟大的文明。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美术学习与语文、音乐、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带给大家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套教科书结构体系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划分为四个学段。
初中人教版历史全年级教材目录
![初中人教版历史全年级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eda4d6c3c1ec5da51e2700f.png)
初中人教版历史教年级教材目录(7—9)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36张ppt)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137d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4.png)
(三)文学常识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华盖集》,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等。
六、明确立论思路
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 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 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 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回顾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 论说“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论教养》 论说对“真正的教养”的看法。 《精神的三间小屋》 表达作者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
六、明确立论思路
思考3: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在”的论据是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6-9段,圈画出作者的论据。
六、明确立论思路 埋头苦干的人 詹天佑、邓稼先等 拼命硬干的人 岳飞、林则徐等 为民请命的人 范仲淹、海瑞等 舍身求法的人 商鞅、玄奘等
六、明确立论思路 论据: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 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九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鲁迅
前言
• 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建国70年后一次次的大辉煌震撼世界,国人精 气神激荡天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祖国一件件大事记忆犹新、历历在 目。
科技革命优质课件PPT
![科技革命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18f8b9561252d381eb6ec1.png)
14
1998年克隆珍珠牛
2021/02/01
15
1999年克隆小仔猪
2021/02/01
16
2000年克隆猕猴
2021/02/01
17
2000年中国第一只体细胞 克隆山羊诞生
2021/02/01
18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最早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克隆技术的设想; B可以抢救濒危动物;可以攻克遗传型疾病;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
以上材料说明: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 发展,人类由此进入 信息化 社会;
2021/02/01
6
比尔盖茨的童年
2021/02/01
7
2021/02/01
8
互联网
2021/02/01
9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示意图
2021/02/01
10
2021/02/01
2004年4月2日华龙网
类 数据 的通信媒介,人类由此进入 信息化 的社会; 4、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 、 细胞学 、 微生物学 、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其核心是 基因工程 ,其中 克隆 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021/02/01
5
电视和计算机的推广使人们比以前更便利 和更快地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2021/02/01
1
1996年世界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
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
生。
2021/02/01
2
1、 20 世纪 四五十 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 、计算机 、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第 三 次科技
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8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8课](https://img.taocdn.com/s3/m/84818d32f12d2af90242e6b9.png)
※知识梳理
美国:① 德莱赛 的长篇小说 《 美国的悲剧》.
文学
法国:② 罗曼·罗兰 的长篇小说 《 约翰·克利斯朵 夫》 ;贝克特的剧本 《 ③ 等待戈多 》
现代文学 和美术
苏联: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 《 静静的顿河》 ;尼·奥斯 特洛夫斯基的 《 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立体派:西班牙著名画家⑤ 毕加索 的 《 格尔
( )D
3. (2015绥化)名画《格尔尼卡》展出时,现场一
位德国将领问画家:“这是您的杰作吗?”画家回答
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家是
C
()
A. 达·芬奇
B. 梵高
C. 毕加索
D. 德莱塞
现代美术
尼卡》
超现实主义画派:西班牙达利的 《 记忆的永恒》
※真题演练
1. (2015北京)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
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就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的
社会状况。它的作者是 A. 德莱塞
B. 海明威
(A)
C. 马克·吐温
D. 斯托夫人
2. (2015宿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如果挑选一幅美术名作来揭露和控诉法西斯 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下面哪一幅最合适?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及试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7ee1db5022aaea998f0fd0.png)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兴起(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标志: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内容(1)计算机技术①地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计算机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②影响: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2)生物工程①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
②作用: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服务。
③成就: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影响(1)推动空前发展。
(2)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
巩固训练: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二三十年代B、四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晚期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C、克隆技术D、飞机制造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们可以外出旅游,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①乘坐火车②通过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7.材料解析题:材料一:2001年11月20日,美国一家世界最大的药房——信息时代药房问世。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5a6a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6.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谈美术与文学的关系
![谈美术与文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105ae2b04a1b0717ed5ddba.png)
谈美术与文学的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文学与美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蚊子还没出现的远古时期,人们就使用岩画的方式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下来。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有个共同的主题,即维纳斯的形象。
画家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与《春》,英国诗人斯宾塞笔下的《爱情小诗》与《祝婚曲》,都通过维纳斯这神圣与世俗之爱的爱神与美神的象征表达了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思想。
可见二者具有相通性。
即使美术与文学已经发展为两个独立的学科,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文学中的美术感”绘画文学”等说法。
一、含义(一)美术的含义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是思想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它还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
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它的划分有很多种,一般的包括四大门类:雕塑、绘画、设计、建筑。
现在有些学者把书法、摄影等归纳入这个门类。
其理念就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美术是艺术门类之一,即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
(二)文学的含义文学是承载语言的图形或符号,它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七下第18课《竹影》
![七下第18课《竹影》](https://img.taocdn.com/s3/m/d9a879aac77da26925c5b081.png)
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 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 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 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 中美无处不在!
探究5
爸爸回答了我们哪几个问题?
①起初孩子们认为画竹容 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 文中原句回答)
②爸爸认为这种描画竹影的缺点在 哪里?(用文中原句回答) “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 意,不过好玩罢了。”
③爸爸认为画马和画竹容易吗?画 马与画竹的困难分别在于哪里?(用文 中原句回答)
④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 来画,而常用黑笔来画呢?用 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
静物
人 物
李 白 行 吟 图
蒙娜丽莎
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
思考:怎样的中国画才算得上是好画?
美 的 姿 态
活 的 神 气
你认为文中作者的父亲是 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结合课 文语句作简要评价。
(耐心、慈祥、富有爱心、理解孩 子、支持孩子, 循循善诱、教育 有方……)的父亲
“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 和鼓励的。
瞻瞻的脚踏车
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的 一张画,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 华瞻。幼年的瞻瞻就表现出惊 人的想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 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丰华瞻 到外国的大学演讲时,礼堂上 就悬挂着这张画片。
给重点字词注音
惬意( qiè ) 撇竹叶( piě )
朱砂(shā ) 徘徊(pái
口头禅(chán) 参差不齐(cēn cī ) 蘸(zhàn)
“爸爸”懂得儿童心理,善于善于保 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造 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爸爸”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 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 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正是父亲的引 导教育,使丰子恺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使 他日后有所成就。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937003f7ec4afe04a1dfa2.png)
苏州园林【原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b83119b52acfc789ebc99c.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集合独立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集合世界战争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三集合世界经济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四集合世界格局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五集合科技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具体内容第一集合独立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十月革命: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推翻临时政府,正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②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退出一战。
③意义: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对比: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巴黎公社,1871年,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1、亚洲: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领导人尼赫鲁,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
2、非洲: ①1952年,埃及反帝反封建独立。
1956年,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领导人纳赛尔。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笔记第18课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笔记第18课](https://img.taocdn.com/s3/m/fa84a61333687e21ae45a91a.png)
Lesson 18 Electric currents in modern art 现代艺术的电流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生词和短语Current n.电流(趋势, 电流, 水流, 气流)流(持续不断的)(1、水流,潮流;2、气流3、电流4、思潮;潮流;趋向)-- a cold current 寒流-- an alternating/a direct current 交流/直流电--go with the current 随波逐流--I felt a current of cool air --the current of times潮流–against the current 逆流--electric current电流current adj. 1、[只做定语]目前的, 现在的, 当前的-- current affairs 时事–current price时价–the current week/year本周2、通用的;流通的;流行的(1当下且2主流正被使用或接受或流行by most people)-- current money 通行货币(金)currently adv. 普遍地, 通常地, 现在, 当前currency n. 1、流通, 2、货币(概念)stream 1、小河;溪2、~ (of sb/sth)流;(液)流;(气)流;(人)流;(车)流3、一连串,接二连三,源源不断(的事情)--A stream of blood -- a stream of visitors -- a constant stream of questionsgust 1、一阵强风;一阵狂风2、(感情的)迸发,爆发,发作[V] (of the wind 风) 猛刮;劲吹a gust of wind a gust of laughtertorrent 1、急流;激流;洪流2、(谩骂、问题等的)连发,迸发(劈头盖脸,狂风暴雨)sculpture n.雕塑(指用石头、木头、黏土、金属等进行雕刻)clay sculpture 泥塑像sculptural adj. 雕塑的, 雕刻般的sculptor n.雕刻家sculpt v.雕刻, 造型carve 阳刻1、vt&vi 雕刻(指用木头、石头等雕刻出某个物件或图案。
现代文学和美术(课件1)
![现代文学和美术(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969dc34f111f18583d05ad1.png)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毕加索(1881—1973)
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西班牙艺术家。其艺术富有
创造性,作品数量惊人,风格技巧多样化(油画、 素描、雕塑、拼贴、陶瓷及其他)。1937年为抗议 德国纳粹空军滥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故都格尔尼 卡,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他画的《和平 鸽》被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用作会徽。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小城穆然去世,享年 92岁。他一生共创作作品包括:油画 1885 幅,素 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 幅, 总计近 37000 件。 他的私人收藏品,包括他本人 和朋友的作品,都捐赠给法国政府,法国政府在巴 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供人参观。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现代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 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西奥多· 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罗曼· 代表作《约翰· 罗兰 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
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生平 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 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 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 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 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 章。由《约翰· 克利斯朵夫》始,罗曼· 罗兰开创了 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 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造成克来德悲剧的原因?
1、小说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美 国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有好好地培养青 年一代。当时实利主义流行,使青年人认 为,有了金钱便能占的一切。小说中所描 述的不仅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社 会的悲剧。
2、追求财富、贪图享受的虚荣心和利已 主义的恶性发展。
思考:造成克来德 悲剧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法国著名的现实主 义作家。出身中产 阶级家庭,代表作 有《群狼》、《丹 东》、《贝多芬 传》、《米开朗基 罗传》《托尔斯泰 传》等。1915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1866---1944)
塑造了一个个人奋 斗的知识分子的形 象,反映了他们对 帝国主义时代德国、 法国黑暗腐朽社会 的反抗,以及他们 个人奋斗道路必然 失败的悲剧。
肖洛霍夫(1905---1984)
二、现代美术
画家 国别 代表作 画派毕加索 西班牙〈尔尼卡〉 立体画派 达利 西班牙
超现实主 记忆的永恒 义画派
二、现代美术
画家 国别 代表作 画派
毕加索 西班牙〈格尔尼卡〉 立体画派 达利 西班牙
超现实主 记忆的永恒 义画派
毕加索 格尔尼卡
记忆的永恒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文学名著 作家 国籍 作品 体裁
德莱塞 美国 《美国的悲剧》 长篇小说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 长篇小说
贝克特 法国 《等待戈多》 荒诞剧
肖洛霍夫
奥斯特洛 夫斯基
苏联 《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
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长篇小说
一、文学名著 作家 国籍 作品 体裁
德莱塞 美国 《美国的悲剧》 长篇小说
20世纪初,爱尔兰 戏剧家、小说家。 出身于犹太人家族。 代表作有《马纳诺 之死》、《无名的 人》、《马洛伊》、 《等待戈多》等。 1969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特克贝(1906---1989)
《等待戈多》剧照
当代前苏联著名作 家,具有独特艺术 风格和世界声誉的 文学巨匠。代表作 有《被开垦的处女 地》、《一个人的 遭遇》等。1965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 长篇小说
贝克特 法国 《等待戈多》 荒诞剧
肖洛霍夫
奥斯特洛 夫斯基
苏联 《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
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长篇小说
20世纪初,美国著 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贫苦的移民 家庭,代表作有 《嘉莉妹妹》、 《珍妮姑娘》、 《金融家》、《欲 望三部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