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种群的概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B【解析】鱼有多种,所以一个池塘中全部鱼是多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答案】B【解析】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根据“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蚜虫、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3.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答案】C【解析】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变化,其中ac段为增长型,cd段为稳定性,de段为衰退型,A正确;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到b点时到达最大值,而bc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因此,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B正确;本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原则,C错误;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考点】种群数量变化4.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树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个群落中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如:土壤中的蚯蚓、草上的蜘蛛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测试题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2.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5.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6.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 m2C.样本数量足够大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7.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小C.先增后减D.相对稳定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则①正确;群数量增长,在一定时间后会受到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则②错误;其种群可能会因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强而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则③正确;其种群也有可能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则④正确,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答案】B【解析】据题意分析,阴湿草丛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下列有关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C.K值的大小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D.K值是固定不变的【答案】D【解析】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该环境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故A正确。
种群的最大数量可能会超过K值,如过度放牧,故B正确。
K值的大小主要是环境条件决定的,故C正确。
K值是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bb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B.1/4C.3/4D.3/5【答案】D【解析】由aaBb:aaBB=1:1,可求得产生配子的概率:aB%=3/4,ab%=1/4。
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芦苇是一种挺水植物,它不但具有较强净化水质的功能,同时能为鱼虾提供产卵地,也是一种保土固堤植物,还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
下列关于芦苇及芦苇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芦苇、浮萍及水草的分布,体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垂直结构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芦苇幼苗,能起到增产的作用C.芦苇地的保土固堤和芦苇用于造纸和人造丝等,均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芦苇地失火,该地区今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C【解析】芦苇地的保土固堤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知识应用方面的问题:(1)鼠害的防治:某生态保护机构通过法统计当地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后发现其种群密度过高,于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改变性别比例,以降低,进而控制种群密度。
(2)为保护濒危物种,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以增大种群的;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以保护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生态护坡是由植物和工程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常用于高速公路两侧的护坡。
生态护坡说明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4)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初期,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缺乏天敌,常表现出近似“”型曲线增长,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5)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关系,发现其中甲和乙为共生关系,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关系是乙→丙→丁,该系统可能至少有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生态群落。
几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有等功能。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标志重捕出生率(2)K值(环境容纳量) 基因交流 (3)速度和方向(2分)(4)J (5) 5(2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解析】(1)对于活动量较大的鼠类要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可改变其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可以控制其种群密度。
(完整版)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黑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5.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时期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的全部时期C.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减少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增大 D.天敌增加7.按照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泄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B.性别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篷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泄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泄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泄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泄性的提高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岛类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A.通过调査一分析调查结果一得出结论B.进行实地考察一分析可能原因一初步判断一得岀结论C.观察,提出问题一分析,提出假设一设计,完成实验一分析讨论,得岀结论D.初步分析,提岀假设一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一进一步分析,得岀结论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8. 西藏东部的髙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髙,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髙山草甸 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D.没有规律9.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 中有标志鼠15只。
高考生物知识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常考试题及解析
C.种群数量的稳定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1
6.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变
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D.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 值)约为 2 000 只 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 1850~1865 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 10 年时 D.图乙第 15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 1880 年的种群数量情况 1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 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9.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
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调查农户(户)
3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 述错误的是( )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项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
种群与群落测试题
高二理科生物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结构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3、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4、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5、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6、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答案】D【解析】这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据题意分析,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50×42/13=163,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答案】A【解析】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相关,所以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改变了基因频率C.产生了地理隔离D.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选项正确。
4.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
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
它们的生物学关系为A.种内互助B.种内互助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中“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说明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是互利共生关系,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考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看懂题意5.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B.100只/公顷C.75只/公顷D.50只/公顷【答案】B【解析】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设种群数量为X,则25/X=10/40 可得X=100只/公顷;故选B。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doc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不同群落的重要区别体现在物种组成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地中跳虫南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釆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 对农作物上的蜗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屮,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吋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 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5、右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吋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吋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 标志的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 150 只B.200 只C.300 只D.400 只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2值②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③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増长曲线近似于型④一个呈“S”型増长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増长率最大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D.竞争分解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C.草本植物与乔木、灌木竞争中处于劣势,热带雨林中没有草本植物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这些生物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这些生物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这些生物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B.将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约K/2C.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增加速率不成正比D.种群数量增加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1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的种间关系相同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后便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B.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C.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二、综合题11.“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模块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推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以后动态的信息要紧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3.下列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在什么情形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5.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专门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明显下降 B.保持稳固 C.迅速增长 D.越来越大6.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7.下列哪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最猛烈:A.狮子和斑马B.羊和狼C.小麦与杂草 D.蛇和蛙8.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存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 D.A~C三项9.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要紧因素是:A.阳光B.水分 C.温度D.海拔高度10.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样步骤是A.观看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依照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看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看并提出问题→依照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看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看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依照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依照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看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11.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种群与群落测试题
高二生物 种群和生物群落测试题一、选择题(1~15每题2分,16~21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 .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 .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3.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 .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 .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 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 .50只 B .42只 C .92只 D .160只5.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3A .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 .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 .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 .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 型C .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 .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7.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B.C.D.【答案】B【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考点】种间关系3.下图中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t1两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影响B.t1~t2乙种群数量的峰值代表该种群的K值C.t2~t3丙种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t3~t4乙种群数量以逻辑斯谛方式增长【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t0~t1乙种群的数量大于甲;t1~t2甲、乙曲线处于动态平衡;t2~t3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J型曲线.环境条件影响群数量的增长,A错误;t1~t2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代表种群的K值,而甲种群的K值在t3~t4,B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答案】D【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故选:D.【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生物种群、群落的检测题
生物种群、群落的检测题1、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单选题]*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正确答案)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2、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单选题]*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正确答案)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3、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弓|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正确答案)B.弓[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仁弓[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4、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
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单选题]*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种间竞争(正确答案)5、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正确答案)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6、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 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 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单选题]*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 .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 .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正确答案)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2℃的环 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种群和群落基础测试题
种群和群落基础测试题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对春节期间东莞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2、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3、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竞争、寄生、捕食4、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A.垂直分布 B.水平分布 C.结构的分区 D.结构的组成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某地区人口的变化趋势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外来物种入侵,其群数量都是呈“J”型增长6、甲、乙、丙三图是几种不同的种间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共生、竞争、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7、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不考虑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 B.①④ C.①③D.③④8、生活在一个群落的两个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不受本身密度的制约9、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一般情况下,总的发展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10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高中种群和群落试题及答案
高中种群和群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以下哪项不是种群的特征?A. 密度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比率D. 物种多样性答案:D2.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相互关联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以下哪项不是群落的特征?A. 物种组成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优势度D. 物种多样性答案:D3.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以下哪个因素引起的?A. 食物供应不足B. 空间限制C. 捕食者压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A. 标记-重捕法B. 样方法C. 直接计数法D. 间接计数法答案:C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是什么?A. 先锋阶段B. 稳定阶段C. 衰退阶段D. 灭绝阶段答案:B二、填空题6. 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答案:增长型、稳定型7.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____和____。
答案:初生演替、次生演替8. 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的____有重要影响。
答案:繁殖能力9. 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____和捕食。
答案:寄生10. 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环境阻力的限制,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称为____。
答案:承载力三、简答题11. 简述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特点。
答案:J型曲线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S型曲线则是指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承载力后,增长速度减缓,最终趋于稳定。
12. 描述群落演替的过程。
答案: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通常从先锋阶段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逐渐丰富,最终达到稳定阶段,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对高中生物中的种群和群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一、单选题(2分×33=66分)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B.大熊猫、小熊猫C.大鲈鱼、小鲈鱼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 )A .即将增长的水平B .1/4K 的水平C .1/2K 的水平D .K 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 种群的存活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黑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5.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时期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的全部时期C.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减少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增大 D.天敌增加7.按照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8.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9.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控制c点时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值(环境容纳量)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1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14、右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维持的草鱼的最多个体数D.在K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1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四条边上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没有振荡摇匀1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1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18、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调查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19、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 B.bC.c D.d20、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D.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23、如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2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2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26.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27.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8、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0、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
(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2、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人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4-39,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2)许多土壤动物不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身体_________,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