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环境:环境指的是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性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地理区域。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污染: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生物体、物体或者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能量、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方式。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4. 损害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调控: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生物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5. 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6. 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寻找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方式。

三、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种群都在特定生态位上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章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是研究认为干扰下,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而人工生态系统则包括农田、城市公园等。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能流:生态能流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越高,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越强。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 营养循环:营养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营养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介质之间不断转化,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

4. 群落结构:群落是指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了解群落结构可以揭示群落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常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这些因子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体代谢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不同物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于植物的水分供应和蒸腾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昆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光线的强弱程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1.定义(掌握)2.形成与发展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掌握)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1.生态学2.环境科学3.恢复生态学4.其它相关学科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一一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2.学科任务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f.生态系统管理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3.发展趋势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4.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1、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是什么?在实际生产中有何意义?答: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选择作物种类(山地、平原);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应用积温预报农时,合理安排全年农作物种植。

5、生态因子作用特点是什么?答:①综合作用:环境中各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作用,被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态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 ⽣态学。

(1)⽣态学定义:研究⽣物与周围环境(⽣物、⾮⽣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态系统(Ecosystem)、⽣物圈(Biosphere)。

2.环境⽣态学定义: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①⼈类与其⽣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⑤⾃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

⑥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⑦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环境规划。

⑨环境管理。

第⼆章⽣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1)概念: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

(2)内在因素:⽣殖、遗传、⽣理、⽣态、⾏为。

2.⽣物协同进化(1)概念:⼀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于其他⽣物的选择压⼒,引起其他⽣物也发⽣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步变化。

(捕⾷者和猎物之间)3.环境科学和⽣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1)环境科学的“环境”:以⼈为主体,其他的⽣命物质和⾮⽣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

(2)⽣态学的“环境”:以⽣物为主体,⽣物体以外的所有⾃然条件称为环境。

4.环境因⼦与⽣态因⼦的区别点(1)环境因⼦:指⼈之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环境因⼦=环境要素,如⽔、⼤⽓、⼟壤、声)(2)⽣态因⼦:对⽣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起作⽤的环境因⼦。

5.⽣态因⼦空间分布特征。

(1)纬度地带性(2)垂直地带性(海拔)(3)经度地带性6.相关概念(1)⽣境:⽣物⽣活地段上的⽣态环境。

(2)⽣态幅:每种⽣物对⼀种⽣态因⼦都有耐受的最低点和最⾼点,其范围即⽣态幅或⽣态价。

(3)光补偿点:光合作⽤强度和呼吸作⽤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环境生态学总结

环境生态学总结

第一章一、生态圈(Ecosphere)生态圈的概念(Concept of Ecosphere):生态圈包括两大部分: (1)生物圈 (2)生命支持系统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充满生机的生态圈,它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它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总和。

二、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启示生态圈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

生态系统正是依靠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才实现了其结构的发育与功能的运行。

1、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物质流动过程在生态圈中封闭的,而且这种封闭并没有使生态圈内出现生物活动所需要物质的枯竭,也没有造成生命活动排泄物的反常积累,任何耗用都得到补偿。

生态圈内的各类生命在功能上的互补,构成了物质循环的多渠道和畅通的各种回路,保证了物质的多级利用与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注意创造新的化合物质,却忽视了它的分解问题。

2、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巨大潜力,包含生物圈保持稳态的功能,实际上生态圈具有纠正偏离、补偿缺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是生态圈自我调节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在强烈的干扰特别是非正常的人为干扰的压力下,一个环节或一个子系统失去控制,都可能成为对系统整体的威胁。

许多生态破坏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生态圈这种调节能力有限性认识不够造成的。

3、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大自然的本质就是物质的、运动的,其各种因素的组合与演化是有规律和方向性的。

因此生态圈的演化是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实现的,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贮备更好的条件,这个演化过程总是趋于生态圈本身的稳定和多样性的增加,如系统的自由能不断增加、生境的复杂多样,自我保障机制的完善等。

生态圈的整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

无论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发达,人类还不能脱离生态圈。

将人类的智慧与生态圈积累的智慧相结合,在两者的协调进化中求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以下为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生物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生态系统包括物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方面。

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以及它们在土地、水、空气等物理和化学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下的生活和发展的整体。

3. 生态因子
气候、土壤、水、光照、微生物等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其中光照与温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环境因素。

4. 生态能量
生态能量是指生态系统内由光能转化而成的化学能、动植物的代谢能、以及除了化学能以外的其他能源。

5. 生态物质循环
生态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中各种物质元素的转化、传递和循环,实现了物种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6.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种群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过程的稳定性、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环境质量的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7. 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

其中包括水污染、土地土壤的荒化和沙漠化、生物灭绝等。

以上就是本次环境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相关知识点,取得
好成绩。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要点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计划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1.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2.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3.肉食动物与其食物间的协同进化4.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5.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者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又可分为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层次。

2.物种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种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境的多样新、生物群落的多样新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4.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维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和类型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建成有重要作用。

➢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影响植物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组织和器官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补偿层:在透光带的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处,就是所谓的光合作用补偿层。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一)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律(二)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内容(包括那几块内容)➢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反映了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环境,它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5.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五个方面)•综合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非等价•阶段性作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7.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

环境生态学资料期末复习

环境生态学资料期末复习

⑴生态学:生态学的基本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学科,及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⑵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及生物应捕食而形成的链状序列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⑶食物网:又称食物链网或食物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不同食物链之间呈相互交叉而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及食物网)⑷初级生产:指自养生物及无机营养性生物所进行的有机物的生产。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

这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又称为初级生产量霍第一生产行生产量)⑸熵:是指一个表征系统无序状态的物理量。

(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学科中也有引申出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总要的参量。

)⑹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⑺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序的演变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

⑻生态入侵: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⑼耗散结构: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的和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⑽生态系统服务:又称生态系统公益,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料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⑾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概念应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由07环科班委整理第一章绪论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环绪论生物与环境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

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

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

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

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环境生态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知识点总结近年来,全球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关注逐渐增加。

环境生态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环境生态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食物链、能量流动等要素。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1.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非生物组成包括环境中的水、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它们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1.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各种不同物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物群体。

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相作用。

1.3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一个具有高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通常更加稳定和健康。

物种多样性受到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1.4 食物链与能量流动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传递关系。

食物链的基本结构包括植物光合作用、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多个层次。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原则。

二、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生态学原理。

2.1 营养级构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可以根据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划分为不同的营养级。

一般而言,上层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下层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多。

2.2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方式。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对资源的分配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物种的适应性。

2.3 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网络结构。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说明:宋体是要掌握的,楷体要知道)第一章绪论1、生态圈的定义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2、生态圈的结构(1)生命系统生物圈:①地球上所有生物存在的空间;②地表以上达23km高空,地表以下可延伸到12km的深海。

(2)生命支持系统生命系统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能量。

3、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①生态圈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能②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③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自持系统④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4、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2)类型:两大类①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问题;二是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

5、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6、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环境生态学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初。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为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2)20世纪70年代,《增长的极限》的发表,是环境生态学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为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3)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发表,促进了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4)1987年,B.福尔德曼出版了第一本《环境生态学》的教科书,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 1987年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

环境生态学复习

环境生态学复习

环境生态学复习1.试用能量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秸秆的充分利用。

答:将秸秆通过生物发酵,制造成有机肥料,供植物吸收,转化为新的有机物,从而避免了秸秆在能量流动中的能量大量损失。

2.举例说明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各起什么作用,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答:1)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2)正反馈具有增强系统功能的作用,如某地湖泊受到污染,鱼类大量死亡,通过正反馈作用,湖泊的污染会越来越快。

3)负反馈具有削弱和减低系统功能的作用,如通过负反馈可以使有限的生物圈空间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分配和利用。

4)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 2)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3)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 4)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 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它包括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作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

5.植物在水环境中的适应性?答: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对氧的需要; 2)水生植物机械组织在不发达甚至退化,增强了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组织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6.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

8.环境污染定义: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有用的资源过多地变为废物进如环境而造成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1.定义(掌握)2.形成与发展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掌握)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1.生态学2.环境科学3.恢复生态学4.其它相关学科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2.学科任务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f.生态系统管理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3.发展趋势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4.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1、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

因此,在诸多的相关学科中,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联系最为紧密,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定义a.海克尔(Haeckel)(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给出的定义)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是对生态学一词最早的一个定义。

(目前教科书中经常使用的定义)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定义b.Odum(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1956年)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c.马世骏(我国著名生态学家)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实际上,生态学的不同定义能够反应生态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重心。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物个体(个体生态学)生物种群(种群生态学)生物群落(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生物圈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进入了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新阶段,现今,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生态学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分支学科a.按照生物类群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b.按照环境或栖息地分类:陆地、淡水、海洋等;c.应用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农业、恢复、污染、城市、人类、全球等。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c.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d.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

一些生态学的理论开始形成。

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 一词,并首次明确生态学的定义。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c.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

形成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四大学派):北欧学派:由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R. Sernauder创建。

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前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c.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法瑞学派:代表人为J. Braun-Blanquet. 把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

1953年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

英美学派:代表人为 F.E.Clements 和 A.G.Transley,以研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d.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

研究手段的更新: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研究范围的拓展: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2、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到70年代初期便发展成一门研究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独立学科。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的危害;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2、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④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⑤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⑦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2、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科学已形成了一个由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和应用环境学三部分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①环境学②基础环境学③应用环境学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3、恢复生态学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受损生态恢复为主要内容。

它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4、其它相关学科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类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本章思考题思考题试述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目的。

生态学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本章专题: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发展原始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洪水、风暴、林火等自然灾害)农业社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中心,人类开始改造环境,并产生相应的环境问题。

(包括病虫害在内的自然灾害,过度垦殖引起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1、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发展工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同时改变了环境的组成、结构及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工业三废)20世纪中叶以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人群中毒的公害事件明显增多。

(八大公害、世界十大突发性污染事件)2、八大公害事件①、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原因: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SO2及烟尘蓄积在空去中,使大气中SO2浓度过高。

2、八大公害事件②、多诺拉事件发生在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大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

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原因: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SO2及金属沉粒。

2、八大公害事件③、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结果,2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相当于平时的3倍多。

这就是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原因:汽车尾气(CH、NOx等)。

2、八大公害事件④、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原因:SO2和烟尘。

2、八大公害事件⑤、四日市哮喘病1961年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

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

1972年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原因:SO2和有毒金属粉尘。

2、八大公害事件⑥、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原因:生产米糠油中混入多氯联苯。

2、八大公害事件⑦、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