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调整

合集下载

胆圣TS-EL34合并式推挽电子管放大器

胆圣TS-EL34合并式推挽电子管放大器


通 过机顶 上的指示表头

及 调 节 电位 器
可 以完成此 项 工


似 乎 胆 圣 胆 机 大 多配 有 调 整

装置
此 电子 管 放 大 器 还 配 备 了

遥控功能

与 机 箱 同 类 工 艺 制作

的 铝 合 金 外 壳 的遥 控 器

只 有静

音量 调 整 +



三 个按 键

想 想 如此 功 能 已 足 够
维普资讯
凯蕈 薹 黼
了 独 立 的 电子 管 前 级 及 后 级 产 品


背板 的连接端子很 丰富
致 于将后 背板几 乎排满 号输入



而 且 是单端

推挽输 出的机种 齐
则 是 最近 开 发 的



三组信


TS E L 3 4



组 超 低音专用输 出 这
员 响 应 : 2 4 Hz 4 0 k Hz 率
-
供 电没 有 采用 电子 管整 流 及 扼 流
但仍细 腻
KT 8 8
甜美可
圈滤 波 的传统 方 式
±

取而 代之 的

力度逊色于

推 挽 输 出的
l dB
是 整 流桥 波 的 方 式
强势
但 又 不 至 于只 适 于聆听人

位等要 处理 好 供
4 Q


音 箱连 接端 子 提

8 mm

EL34高功率推挽功放制作

EL34高功率推挽功放制作
。V

V 而接 近 于 o V

两 管 偏 压 大 小 达 到平 衡 两 管 特性 差 异

些 篇 幅 重 点说 明 胆机 的 直 流调 试 交 流 调试 方法 及 本 功 放 的 功率 升 级 方 案
1
.
Z
使 万 用 表读 数 尽 可 能 准
或 用 以 平 衡 整 机 上 下 两臂 放大 特 性 里 两 管 共 用 阴 极 电 阻用 得 比 较大
挽 功 制 推 放 作 率

,
{ 蕾 冀 霆 露 骂默 嘿 翼孽
,
两端 所 接 的 电 容 器 系 作 高 频 补 偿 之 用
以 稳 定整 机 工 作 性 能

,
.
脸 兰全棍

于 阻值 中 心 位置
7
.
R
V
,
3
的 动 臂 则 应投 于
级 采 用 差 分 放 大 作倒 相 的 推 挽 功 放 它
的 额 定 输 出 功率 为 3 o

栅 极 电 压 比 阴 极 电压 低 S V 左 右 量 V l 阴 极对地电
再测
态 特性 不 一 致 产 生 的屏 流 差 异 一 般 称
为 IX
二(
出级 固定栅偏压电 源 用
压约 V
l
I

直流 ) 平衡微调 电位器

R
V3 则
30
本 机 主 要 实 测 性能 为 输 出 功 率

r ,
:
上 述情况 基本 正 常 后 可 进行 直流

是 用 来 获 得 两 管 正 常 工作 所 需 的 静 态 屏流
,

灵敏度0

自制EL34推挽后级放大器的原理及测试过程

自制EL34推挽后级放大器的原理及测试过程

自制EL34推挽后级放大器的原理及测试过程前年初买了一对“曙光”5K 50W的输出牛,而家中又存放有10多对EL34、大量的6SN7和6SJ7,为了物尽其用,于是在众多的线路中,选用了“马兰士”8B为基础,并经过多次的修改,最后决定采用今次介绍的线路。

线路“马兰士”8B因采用6BH6五极管为放大级,故它的音色娇美明快而清晰,和Marantz 9气吞牛斗,雄霸天下,截然不同。

它可接超线性和三极输出。

接超线性时有35W输出,而三极接法也有17. 5W功率、故除了对一些效率特别低的音箱外,功率不足的问题并不严重。

本机采用6SJ 7并接三极作为第一级电压放大,直接交连至第二级的6SN7以长尾倒相后,再用0. lμF电容交连至第三级的EL34作功率放大。

整个线路简单直接,除负偏压外,并没有需要调校的地方。

6SJ7是一只五极锐截管,它可算是EF86的始祖,而其特性和EF86也十分相似。

它有铁壳和玻璃管身两个品种。

大致来说,铁壳管的音色较为甜美,而玻璃管却会比较通透。

以RCA编号5693红身铁壳管最为着名。

如使用铁壳管,第一脚是需要接机壳的,而不是接地,不然的话,会引起噪音。

6SN7是一支非常流行的双三极管,它和6FQ7的特性也十分相近。

欧、美各大电子管厂都有出产,其中以GEC B65和RCA 5692为极品。

ECC32因灯丝电流和特性与6SN 7都不相同,所以不能直接替代6fSN7使用。

EL34不用多说了,它是一支五极强放管Mullard 双圈、旧装“德律风根”和“吹喇叭”等牌子最为发烧友喜爱,而它们身价不菲,全新配对的NOS也非常难求。

制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搜集零件和修改线路后,最痛苦的I序终于开始了。

我把一条50英寸长、2英寸×半英寸的铝槽屈摺成为机架,再用螺丝把两块12英寸×12英寸的铝板安装在机架上,这样一个成本低廉和快捷妥当的机箱便完成了。

把零件如电源变压器1只、扼流圈1只、输出变压器l对、选择掣3个、可调电位器4只和8只八脚管座等安装在一块只有12英寸×12英寸的铝板上,而又要使其互相干扰减至最少,这是十分困难的,零件分布如果排位失当而引起噪音,只有拆卸和重新编排所有零件的位置,才可彻底解决问题。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电子管功放(胆机)的线路比晶体管机简单,容易制作成功,并且有较好的音乐重播效果,特别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更是专长,所以胆机复起以后很受发烧友的青睐。

胆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胆味,阁下所焊的胆机是否也具有温暖、醇厚、顺滑、甜美的胆味呢?如果没有,声底和晶体管机差不多,或比晶体管机还硬、还干涩,或自制的胆前级、缓冲器接入放音系统中,放音系统音色的改变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立杆见影”时,就应该测量一下各管的工作点,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上,否则就要进行认真、仔细地调整。

只有各电子管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发挥线路和每只胆管的魅力,达到满意的放音效果。

工作点未调好的胆机,除了音色表现不佳以外,还有音量轻和失真的现象出现。

一台放大器音质的好坏,影响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终还是决定于制作的水平。

发烧友在制作器材时,一般是根据手中积攒的胆管和元件,再选择优秀的线路或按照名机的线路按图索骥,进行焊接,元件的规格、数值虽然与线路图上的要求相差不大,但由于元件的排位,走线的长短、焊接的质量,或其它方面的差异,如B+电压的高低等原因,都会影响到放音的表现,所以焊出的胆机,不一定是胆味浓浓的。

没有胆味不要紧,只要通过适当、合理地调整、校验,使放大器各级胆管工作在最佳状态,便能达到放音的要求。

胆机调整工作的内容,除了将噪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和更换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牌号或容量,以改变音色以外,最重要的是调整屏压、屏流和栅负压,使胆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使放音系统放出好声,而这一点正是一些文章中谈得较少或用很简单的二句描述带过去了,要不就是“不需任何调整”就可以工作。

如果胆管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再换名牌电容,胆味也不会出来。

调整胆机时,要根据电子管手册上提供的数据,作为电路的依据,无电子管手册时,要尊重线路图中所给的参数数值或附加的胆管资料进行。

三极管的工作点由屏压和栅负压决定,屏压确定后可调整栅负压来调工作点,束射管或五极管的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帘栅压的变压会对工作点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调整帘栅压和栅负压来选定工作点。

自制电子管并联调整推挽

自制电子管并联调整推挽

自制电子管并联调整推挽(SRPP)电路SRPP(Shunt Regulated Pust-Pull)电路,即并联调整推挽电路是一款线性接近理想,而失真度、动态以及输出阻抗都比一般甲类放大电路更加好的优秀电路。

该电路最早使用在视频领域,所以频率响应非常宽,现在用于音频领域,确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笔者早在1992年春看到贵体翔先生在《实用电子文摘》上介绍日本的须贺一男用该电路做输入兼推动的混合型胆石机,频响宽达360kHz等指标后.曾立志今后—定要玩—玩该电路。

同年,2月时,再看到何绍和先生在《无线电与电视》上介绍该电路时,再也抑制不住兴奋。

从1993年春到1996年春这三年里不断地摸索,反复六次拆装,才终于做成今天这一款较理想的前级。

说句心理话,要做成一款电子管前级并不难。

因为几十年来,电子管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颠峰,各种电路也非常成熟,关键是如何提高制作的技术,具体地说是如何提高它的倌噪比和降低失真度,而最难的就是提高信噪比。

在附图中,图1和图2分别是一个声道的放大电路和电源的电路图。

图1图2主电路是非常经典的SRPP电路,高低音电路是参照陈锦华先生发表在《音响世界》的路。

VR1是左右声道平衡电位器(VR1a表示一个声道的).用的是带有中间定位的ALPS 100k Ω×2的B型电位器。

由于本人使用的激光唱机是PhilipsCD931,带有音量调节,信号输出可达2伏,所以在本前级中不设音量控制,只设了输出电平调节VR4。

输入管G1我用的是旧的金脚ECC88,输出管G2常用6DJ8、6N11、有时也用6N2。

不同的管于有不同的声音,内阻越高胆味越浓,我爱用6DJ8听打击乐,用6N11听丝竹音乐,而用6N2听情歌。

事实上该电路适应性强,甚至全部用6N1也有非常好的声音。

由于上述各管的管脚相同,可以相互换插,不同的管子有不同的最佳工作点,但电子管的适应能力很强,屏压从6 0V到500V都能工作。

电子管功放调整方法

电子管功放调整方法

电子管功放调整方法电子管功放调整方法电子管功放(胆机)的线路比晶体管机简单,容易制作成功,并且有较好的音乐重播效果,特别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更是专长,所以胆机复起以后很受发烧友的青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子管功放调整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栅负压电路调整胆管的工作点时,经常会涉及到栅负压,因此首先将栅负压电路说一下。

电子管是电压控制元件,三大主要电极(灯丝、栅极和屏极)是要供给适当电压的,供给灯丝的称甲电,供给栅极的称丙电,供给屏极的称乙电。

栅极电压一般是接的负压,习惯上称“栅负压”或“栅偏压”。

为了使胆管工作稳定,栅负压必须用直流电来供给。

按胆管的工作类别不同,栅负压的供给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电子管屏流(或屏流+帘栅流)流经阴极电阻所产生的电压降,使栅极获得负压,则称自给式栅负压,一般用在屏流较稳定的甲类放大电路上。

另一种是在电源部分设一套负压整流电路,供给栅负压,称作固定栅负压,主要用于屏极电流变化大的甲乙2类或乙类功率放大级。

使用自给式栅负压,胆管比较安全,采用固定式栅负压时,当负压整流电路发生故障,胆管失去栅负压后,屏流会上升过高而烧坏胆管,因此没有自给式栅负压工作可靠。

自给式栅负压产生的过程如下:图1表示电路中电流的流经过程,当电子管工作时,屏极和帘栅极吸收电子,电流从电源高压的负极经阴极电阻RK、屏极、输出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帘栅极的电流一起到高压的正极,成为一个负荷回路,当电流流过RK时,RK就产生一个电压降,RK两端的电压,在地线的一端为负极,在阴极的一端为正极。

这样,阴极和地线间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栅极电阻R1将栅极和地线连接,所以栅极和阴极间也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

由于不同的电子管所需要的栅负压不同,阴极电阻的阻值也不同,如6V6的阴极电阻300Ω,而6L6的阴极电阻170Ω。

阴极电阻的阻值可用欧姆定律求得:阴极电阻=栅负压/放大管电流(屏极电流+帘栅极电流)。

当栅极输入信号时,屏流立即被控制而波动,阴极电阻上的电流也就是波动的,所产生的电位差也是波动的,阴极电阻上电压波动的相位恰巧和输入的信号相反,因而减弱了输入信号,这种情况通常称本级电流负反馈,这种作用减低了本级放大增益。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电子管功放(胆机)的线路比晶体管机简单,容易制作成功,并且有较好的音乐重播效果,特别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更是专长,所以胆机复起以后很受发烧友的青睐。

胆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胆味,阁下所焊的胆机是否也具有温暖、醇厚、顺滑、甜美的胆味呢?如果没有,声底和晶体管机差不多,或比晶体管机还硬、还干涩,或自制的胆前级、缓冲器接入放音系统中,放音系统音色的改变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立杆见影”时,就应该测量一下各管的工作点,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上,否则就要进行认真、仔细地调整。

只有各电子管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发挥线路和每只胆管的魅力,达到满意的放音效果。

工作点未调好的胆机,除了音色表现不佳以外,还有音量轻和失真的现象出现。

一台放大器音质的好坏,影响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终还是决定于制作的水平。

发烧友在制作器材时,一般是根据手中积攒的胆管和元件,再选择优秀的线路或按照名机的线路按图索骥,进行焊接,元件的规格、数值虽然与线路图上的要求相差不大,但由于元件的排位,走线的长短、焊接的质量,或其它方面的差异,如B+电压的高低等原因,都会影响到放音的表现,所以焊出的胆机,不一定是胆味浓浓的。

没有胆味不要紧,只要通过适当、合理地调整、校验,使放大器各级胆管工作在最佳状态,便能达到放音的要求。

胆机调整工作的内容,除了将噪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和更换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牌号或容量,以改变音色以外,最重要的是调整屏压、屏流和栅负压,使胆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使放音系统放出好声,而这一点正是一些文章中谈得较少或用很简单的二句描述带过去了,要不就是“不需任何调整”就可以工作。

如果胆管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再换名牌电容,胆味也不会出来。

调整胆机时,要根据电子管手册上提供的数据,作为电路的依据,无电子管手册时,要尊重线路图中所给的参数数值或附加的胆管资料进行。

三极管的工作点由屏压和栅负压决定,屏压确定后可调整栅负压来调工作点,束射管或五极管的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帘栅压的变压会对工作点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调整帘栅压和栅负压来选定工作点。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3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3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3电子管机电路调试的内容.除了将噪声降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和更换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牌子或容量外,最重要的是调整各级电子管的屏压、屏流和负偏压,使电子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使每只电子管的魅力达到满意的放音效果。

(一)第一级SRPP电路的调试6N11双三极管做电压放大电路甲类工作时,工作电流应在6N11管子最大屏流的30%-60%之间为宜,也即0.48mA-1.2mA为宜。

上管屏压应在电源电压Ecc=B+的一半。

对于SRPP电路而言,每个管子分一半电压,下管屏压应在电源电压的25%。

工作点的调试方法是:1.通过测量下管V1a的屏极电压.看是否是上管V1b的屏极电压的二分之一。

测量上管V1b的屏极电压,看是否是电源电压B+的二分之一.只要调整上管V1b的屏极负载电阻R5阻值即可。

当屏极电阻R5的阻值用的比较高时,失真小。

但这时,整流输出必须有较高的电压才行。

2.通过测量下管V1a阴极电阻(R2+R3)上的电压,可换算成屏极电流Ia。

只要同时调整上下两管阴极电阻(R2+R3)和R4的阻值,即可调整6N11下管V1a的屏极电流。

为了获取最低的失真和较大的动态范围.要求6N11的两只三极管性能对称,6N11两只三极管阴极电阻相等,也即R2+R3=R4。

第一级采用SRPP电路放音效果确实好听,但它存在两个缺点:一是第一、二级采用直耦,一、二级工作点要一块儿调整;二是当输入信号电压过高时,第二级倒相推动电路会有栅流,所以要求输入信号电压不能大。

(二)第二级倒相推动电路的调试倒相推动级的调整至关重要,上下两只管子输出信号是否对称相等,关系到整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失真。

因为电路状态的不同,一般情况下管屏极负载电阻R7,应比上管屏极负载电阻R9的阻值大10%。

两管阴极耦合电阻R8在10-20kΩ,两管屏极负载电阻R7、R9在20-50kΩ,调整方法很简单:1.通过调整上下两管屏极负载电阻阻值,使上下两管屏极电压相等。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 精品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 精品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组图)电子管功放音色纯真而柔美,谐韵丰富,胆味浓郁,深受广大发烧友青睐。

今特推荐一款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和欣赏音乐的电子管合并式功放。

本机通用性强,制作简便,成功率高,升级换代方便。

电子管功放的负载能力很强,当额定输出功率能达到30W+30W时,其音乐功率可达120W+120W,可带动一对中型音箱,完全能满足家庭影院和欣赏各种室内乐的要求。

本功放电路采用通用型设计方案,功率放大管可采用6L6、6P3P、EL34、6CA7、KT88、6550等,工作状态根据制作者的偏爱,可分别制成A类或AB类放大形式,电路基本不变,只要调整功放栅极负压与部分元件参数即可。

常用功率管作A类与AB类推挽功放应用参考数据表:图1一、合并式功放电路简析图2图2 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电原理图图2为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电原理图。

输入电压放大级采用目前最流行的SBPP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11担任,该管屏流与跨导值大,屏极线性范围宽,输入动态范围大。

输入的音频信号由下管栅极输入,工作于共阴极方式;上管工作于共栅极方式,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上管阴极输出。

本输入级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因此,本前级放大具有传输损耗小,抗干扰性能好,频率响应特性好,特别是高频特性极佳,高频瞬态响应特性好的优点。

倒相放大级采用长尾式倒相电路,将输入级的音频信号直接耦合至倒相级。

这样不但拓宽了频响;同时又减少了因极间耦合电容带来的相位失真。

本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1l 或6N6来担任。

上管为激励管;下管为倒相管。

两管共用阴极电阻,并具有深度电流负反馈的作用,故稳定性能好,相移失真小,共模抑制能力强。

对上管来说是串联输入;对下管来说是并联输入。

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利用两管阴极的互耦作用,使屏极与阴极电流均随之变化,由于两管屏极负载电阻的阻值相同,两管输出电压的幅值相等,而两管屏极的输出电压方向相反,从而完成了倒相放大工作。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给朋友装的EL34超线性推挽机总算完工,现将制作与调试的过程整理成帖,供本坛打算进行推挽机实验的同学参考,也搏本坛的大侠一笑(呵呵。

玩笑话,不必当真)。

一、制作准备:朋友算是有一定发烧经历的初哥,此前曾经拥有斯巴克MT-35胆机,委托时要求以MT-35参考,但嫌该机声底单薄,中音不够甜、低音沉得不够深、控制力也偏弱(力水不足),该老兄同时试机时老喜欢用鼓乐和较为厚重的男声与甜润的女声,根据其喜好,确定其偏重中低频的表现,对于高频部分的表现倒不是太讲究。

原打算给做一台6p3推挽,但考虑到该老兄原先对MT-35有一定好感,并且输出功率也大上10多w,并且MT-35高频表现还算可以,于是就按MT-35为蓝本进行制作,通过元器件的调整来满足他的要求。

下为比较常见EL34超线性推挽机原理图:图中括号内为原图数值,其余均为实际制作调试后的数值线路确定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材料了,考虑到EL34推挽机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组态,光输出阻抗就有PP3.6K到6.6K等不同,究竟采用何种组态,确实费了不少周折,最后确定采用Mullard的EL34原厂参数,自给偏压,屏压430V.静态屏流62*2毫安,PP 6.0K(超线性抽头位置43%),输出功率35W,考虑到使用国产管的配对和功耗的实际,改变为固定偏压400V(加30V左右的负压后符合自给偏压时430V的工作组态,此举可以放宽输出管的配对要求),静态电流调小到50毫安左右(担心国产管功耗余量),输出阻抗保持6.0K / PP。

由于6K的PP牛不常见,于是就自制,自制输出牛的帖子见/viewthread.php?tid=69894&highlight=%2B%CC%D5%C8%BB%B5%A8 %D2%D5电源牛也同样进行自制,用Z11的二手114片叠厚70绕了一个280W的电牛。

输出管采用桂光镀金栅丝的EL34,印像中桂光的管子比曙光EL34A的功耗要大些,倒相管使用出口型ECC82,电压放大管用GE标识的12AT7WC(6201)。

如何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

如何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

如何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
在通用底板上先将各种开关、电位器、接线支架、输入与输出接线端子、电子管灯座等小零件逐一装上,陶瓷灯座在安装时必须注意图示方位,这样可以保持接线距离最近。

其中电源变压器,左、右声道输出变压器由于体积庞大而笨重,故应该在全部小零件焊接完毕后再安装,因为在安装过程中底板要四面翻动,容易损伤外表。

图6
图6 电子管合并式功放布线图1.布接地线
接地线的布局以电源变压器为起始点,分为左、右两个声道,采用直径
1mm 左右的裸铜丝或镀银铜丝,分别焊接在预先安装好的铜质焊片上,由末级输出端子至功放级,然后至倒相级、前置输入级。

并注意电源变压器和输出端的大电流接地线不可与输入级的小电流接地线直接形成回路,虽然用万用表测量机内所有接地线均为0Ω,但对交流信号而言电位差较大,布线不当会引起
杂声干扰。

2.布灯丝线
合并式功放的灯丝供给分为3 组,左声道与右声道功放管各接一组,前级左、右声道合用一组,为防止交流感应,灯丝接线应全部采用绞链方式两根绞合起来,这样交流电磁场即可相互抵消。

为减少交流声干扰,灯丝中心抽头必须接地,对未设灯丝中心抽头的电源组可在灯丝两端各接100Ω―200Ω一只,用电阻的中心抽头接地,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3.屏蔽隔离线
输入管栅极的灵敏度很高,极易产生交流杂波信号的干扰,由于输入管栅
极与输人接线端子与音量控制电位器引线较长,所以必须采用金属屏蔽隔离线,其外层金属编织线的接地端,应安排在输入管阴极接地处。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
对于晶体管整流、电子管功放电路混用来说,本机的高、低压电源开关是分别设置的。开机时,先开低压灯丝电源开关,对电子管灯丝先预热3~5分钟后.再开启高压电源开关。关机时.则先关高压开关,待音乐听不到才关低压开关.这有助于电解电容放电、延时电子管的使用寿命。有人认为高、低压采用一个开关,同时开、关机.本人不敢苟同。电源供给电路如图1所示。
(1)将本级的屏极与阴极,栅极与阴极回路的所有接地元件可能就近焊接在一个接地点上。
(2)按信号传输方向,把输入级,倒相推动级、末级功放的接地点,串联接地,这三级的信号地都与底盘相绝缘。
(3)“一点接地”设置在末级功放接地点上,它包括信号地、屏蔽地、电源整流、滤波地、底盘地四种地,汇接到“一点接地”上灯丝地需经试验设置在前置级接地点上。
改变超线性接法位置,可以获取不同的帘栅负反馈量的大小。通过试听,确定出超线性最佳抽头SG1、SG2位置。本机EL34屏流调到33mA,其屏压均为240V,输出变压器初级SG1、SG2抽头在6-7端子上,试听起来胆昧很好。
(四)大环路负反馈的调整
第一级SRPP电路的阴极分压电阻与末级输出变压器的输出一端之间,增加R17=5.1K 0.25W,则是大环负反馈电阻。因为电子管放大电路反馈的是电压,负反馈量不宜过大,一般为6dB左右,本机负反馈量调到4.7dB。整机有了大环负反馈后,会减少谐波失真,使频响展宽,听感较好。调整方法,主要是改变负反馈电阻R17阻值大小。反馈量的大小,根据放音效果如音场、定位、人声的甜美、音乐感来确定,以耳听满意为准。
(三)末级超线性推挽电路的调试
推挽放大电路调整目的,是使EL34两只推挽功放管要平衡,两只功放管的栅偏压和屏流要相等。
如果两管栅偏压不相等,可以调整栅极电阻R12、R13的大小;如果屏流不一样,可以调整两管阴极电阻R14、R15阻值的大小。屏流的大小要适当.屏流小对电子管的寿命有利。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文档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文档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文档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一、电路设计EL34胆机电路如图1所示。

第一级电压放大采用SRPP单端推挽电路,第二级采用长尾式倒相兼推动电路,末级则采用超线性接法推挽输出电路。

三级放大电路均为阴极自给栅偏压。

EL34胆机选作甲类工作状态和放大特性,电路的特性是由管内、外两个条件共同确定的。

因此,要求各级电子管上的屏压与屏流,既要符合电子管的特性曲线,又要配合外围电路。

(一)SRPP 电压放大电路图1第一级使用的是6N11组成的SRPP电路。

V1a和V1b上、下管的直流通路串联。

V1a 构成三级管共阴电压放大电路,栅偏压是自给形式,由R2 、R3阴级电阻通过阴级电流产生。

不设阴级电容,栅偏压会随放大工作变动,故本级有电流负反馈。

V1b构成阴极输出电路,且作为V1a的恒流负载。

恒流值由R4的阴级电阻所偏置。

输入信号由V1a的屏极提供,然后由V1b的阴极输出。

由于阴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

所以SLPP电压放大取决于V1a。

要求R2+R3和R4选用相同阻值。

第一级灯丝绕组中心必须接地,目的是防止灯丝电压引起交流声。

SRPP电路上下两管,是串联供电。

上管阴极带有一半电源电压。

阴极与灯丝之间存在着约100V的电位差,该电压过高,将造成阴极与灯丝之间击穿短路。

因此,选用SRPP做第一级放大电路时,必须注意电子管阴极与灯丝之间的耐压。

SRPP电路相当优秀,它频带宽、失真低,尤其是高频特性更为突出,作为前级电压放大,其声音特点是解析力高,声底清爽顺滑(二)倒相、推动级第二级使用的6N8P组成的长尾倒相、推动电路。

上下两只管子是阴极耦合。

上管为共阴电路.信号从栅极输入;下管栅极通过0.22uF电容接地,为共栅电路,信号从阴极输入。

上管共阴电路,栅、屏极信号反相180度,而栅、阴极信号同相。

下管共栅电路,阴、屏极信号同相。

因此,上管屏极与下管屏极信号反相180度,当上下两管屏极电压调整相等时,上下两管上屏极输出的信号电压,是相位相反,输出幅度相等的放大信号。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给朋友装的EL34超线性推挽机总算完工,现将制作与调试的过程整理成帖,供本坛打算进行推挽机实验的同学参考,也搏本坛的大侠一笑(呵呵。

玩笑话,不必当真)。

一、制作准备:朋友算是有一定发烧经历的初哥,此前曾经拥有斯巴克MT-35胆机,委托时要求以MT-35参考,但嫌该机声底单薄,中音不够甜、低音沉得不够深、控制力也偏弱(力水不足),该老兄同时试机时老喜欢用鼓乐和较为厚重的男声与甜润的女声,根据其喜好,确定其偏重中低频的表现,对于高频部分的表现倒不是太讲究。

原打算给做一台6p3推挽,但考虑到该老兄原先对MT-35有一定好感,并且输出功率也大上10多w,并且MT-35高频表现还算可以,于是就按MT-35为蓝本进行制作,通过元器件的调整来满足他的要求。

下为比较常见EL34超线性推挽机原理图:图中括号内为原图数值,其余均为实际制作调试后的数值电源部分电路补上:电源部分电路.jpg(223.04 KB)线路确定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材料了,考虑到EL34推挽机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组态,光输出阻抗就有PP3.6K到6.6K等不同,究竟采用何种组态,确实费了不少周折,最后确定采用Mullard的EL34原厂参数,自给偏压,屏压430V.静态屏流62*2毫安,PP 6.0K(超线性抽头位置43%),输出功率35W,考虑到使用国产管的配对和功耗的实际,改变为固定偏压400V(加30V左右的负压后符合自给偏压时430V的工作组态,此举可以放宽输出管的配对要求),静态电流调小到50毫安左右(担心国产管功耗余量),输出阻抗保持6.0K / PP。

由于6K的PP牛不常见,于是就自制,自制输出牛的帖子见/viewthread.php?tid=69894&highlight=%2B%CC%D 5%C8%BB%B5%A8%D2%D5电源牛也同样进行自制,用Z11的二手114片叠厚70绕了一个280W的电牛。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
(1)将本级的屏极与阴极,栅极与阴极回路的所有接地元件可能就近焊接在一个接地点上。
(2)按信号传输方向,把输入级,倒相推动级、末级功放的接地点,串联接地,这三级的信号地都与底盘相绝缘。
(3)“一点接地”设置在末级功放接地点上,它包括信号地、屏蔽地、电源整流、滤波地、底盘地四种地,汇接到“一点接地”上灯丝地需经试验设置在前置级接地点上。
改变超线性接法位置,可以获取不同的帘栅负反馈量的大小。通过试听,确定出超线性最佳抽头SG1、SG2位置。本机EL34屏流调到33mA,其屏压均为240V,输出变压器初级SG1、SG2抽头在6-7端子上,试听起来胆昧很好。
(四)大环路负反馈的调整
第一级SRPP电路的阴极分压电阻与末级输出变压器的输出一端之间,增加R17=5.1K 0.25W,则是大环负反馈电阻。因为电子管放大电路反馈的是电压,负反馈量不宜过大,一般为6dB左右,本机负反馈量调到4.7dB。整机有了大环负反馈后,会减少谐波失真,使频响展宽,听感较好。调整方法,主要是改变负反馈电阻R17阻值大小。反馈量的大小,根据放音效果如音场、定位、人声的甜美、音乐感来确定,以耳听满意为准。
对于晶体管整流、电子管功放电路混用来说,本机的高、低压电源开关是分别设置的。开机时,先开低压灯丝电源开关,对电子管灯丝先预热3~5分钟后.再开启高压电源开关。关机时.则先关高压开关,待音乐听不到才关低压开关.这有助于电解电容放电、延时电子管的使用寿命。有人认为高、低压采用一个开关,同时开、关机.本人不敢苟同。电源供给电路如图1所示。
EL34胆机选作甲类工作状态和放大特性,电路的特性是由管内、外两个条件共同确定的。因此,要求各级电子管上的屏压与屏流,既要符合电子管的特性曲线,又要配合外围电路。
(一)SRPP电压放大电路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经过上述方法的调整,各电子管已经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再放熟悉的唱片,放音效果一定会不同,胆味会增加不少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胆机)的线路比晶体管机简单,容易制作成功,并且有较好的音乐重播效果,特别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更是专长,所以胆机复起以后很受发烧友的青睐。胆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胆味,阁下所焊的胆机是否也具有温暖、醇厚、顺滑、甜美的胆味呢?如果没有,声底和晶体管机差不多,或比晶体管机还硬、还干涩,或自制的胆前级、缓冲器接入放音系统中,放音系统音色的改变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立杆见影”时,就应该测量一下各管的工作点,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上,否则就要进行认真、仔细地调整。只有各电子管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发挥线路和每只胆管的魅力,达到满意的放音效果。
二、 电压放大级的调整
电压放大级担负全机的主要放大任务,不能有失真,所以要求工作在甲类状态。甲类状态时,它的工作点在栅压-屏流特性曲线的线性段的中间,此时,栅负压是放大管最大栅负压的一半,工作电流应在放大管最大屏流的30%~60%之间为宜,不应过小。
调整方法很简单,只要调整阴极电阻的阻值即可,首先将电流表(最大量程稍大于该管最大屏极电流,如6SN7屏流为8mA,可用10mA的电流表)串在阴极回路中,电流表正极接阴极电阻,负极接底盘,若阴极电阻无旁路电容,为了避免电流表和接线对该级工作状态不发生影响,最好在电流表两端并联一只100μ/50V的电解电容,若阴极电阻RK有旁路电容,也可以将电流表串入屏极电路中。然后改变RK的阻值或V1的屏压,使V1的工作点达到最佳状态。也可以用测量阴极电阻RK两端电压的方法,再用欧姆定律(.A=V/R.算出电流。
自给式栅负压产生的过程如下:当电子管工作时,屏极和帘栅极吸收电子,电流从电源高压的负极经阴极电阻RK、屏极、输出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帘栅极的电流一起到高压的正极,成为一个负荷回路,当电流流过RK时,RK就产生一个电压降,RK两端的电压,在地线的一端为负极,在阴极的一端为正极。这样,阴极和地线间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栅极电阻将栅极和地线连接,所以栅极和阴极间也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由于不同的电子管所需要的栅负压不同,阴极电阻的阻值也不同,如6V6的阴极电阻300Ω,而6L6的阴极电阻170Ω。阴极电阻的阻值可用欧姆定律求得:阴极电阻=栅负压/放大管电流(屏极电流+帘栅极电流)。当栅极输入信号时,屏流立即被控制而波动,阴极电阻上的电流也就是波动的,所产生的电位差也是波动的,阴极电阻上电压波动的相位恰巧和输入的信号相反,因而减弱了输入信号,这种情况通常称本级电流负反馈,这种作用减低了本级放大增益。引起阴极上电压波动成份是音频交流成份,所以一般在阴极电阻上并联一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将交流成分旁路,阴极电阻的直流电压就比较稳定了。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电子管功放的调整

降低胆机噪音和更换耦合电容调整音色的方法,一些文章已有介绍,本文不再重复,这里就调整胆管工作点的方法谈一谈体会。
一、 栅负压电路
调整胆管的工作点时,经常会涉及到栅负压,因此首先将栅负压电路说一下。电子管是电压控制元件,三大主要电极(灯丝、栅极和屏极)是要供给适当电压的,供给灯丝的称甲电,供给栅极的称丙电,供给屏极的称乙电。栅极电压一般是接的负压,习惯上称“栅负压”或“栅偏压”。为了使胆管工作稳定,栅负压必须用直流电来供给。按胆管的工作类别不同,栅负压的供给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电子管屏流(或屏流+帘栅流)流经阴极电阻所产生的电压降,使栅极获得负压,则称自给式栅负压,一般用在屏流较稳定的甲类放大电路上。另一种是在电源部分设一套负压整流电路,供给栅负压,称作固定栅负压,主要用于屏极电流变化大的甲乙2类或乙类功率放大级。使用自给式栅负压,胆管比较安全,采用固定式栅负压时,当负压整流电路发生故障,胆管失去栅负压后,屏流会上升过高而烧坏胆管,因此没有自给式栅负压工作可靠。
调整胆机时,要根据电子管手册上提供的数据,作为电路的依据,无电子管手册时,要尊重线路图中所给的参数数值或附加的胆管资料进行。三极管的工作点由屏压和栅负压决定,屏压确定后可调整栅负压来调工作点,束射管或五极管的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帘栅压的变压会对工作点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调整帘栅压和栅负压来选定工作点。
自给式栅负压产生的过程如下:图1表示电路中电流的流经过程,当电子管工作时,屏极和帘栅极吸收电子,电流从电源高压的负极经阴极电阻RK、屏极、输出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帘栅极的电流一起到高压的正极,成为一个负荷回路,当电流流过RK时,RK就产生一个电压降,RK两端的电压,在地线的一端为负极,在阴极的一端为正极。这样,阴极和地线间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栅极电阻R1将栅极和地线连接,所以栅极和阴极间也就有了RK所产生的电位差。由于不同的电子管所需要的栅负压不同,阴极电阻的阻值也不同,如6V6的阴极电阻300Ω,而6L6的阴极电阻170Ω。阴极电阻的阻值可用欧姆定律求得:阴极电阻=栅负压/放大管电流(屏极电流+帘栅极电流)。当栅极输入信号时,屏流立即被控制而波动,阴极电阻上的电流也就是波动的,所产生的电位差也是波动的,阴极电阻上电压波动的相位恰巧和输入的信号相反,因而减弱了输入信号,这种情况通常称本级电流负反馈,这种作用减低了本级放大增益。引起阴极上电压波动成份是音频交流成份,所以一般在阴极电阻上并联一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将交流成分旁路,阴极电阻的直流电压就比较稳定了。

让每一个音符都迸发出鲜活的灵性--BOG A-EL34B合并式电子管放大器赏析

让每一个音符都迸发出鲜活的灵性--BOG A-EL34B合并式电子管放大器赏析

让每一个音符都迸发出鲜活的灵性--BOG A-EL34B合并式电
子管放大器赏析
文兴
【期刊名称】《实用影音技术》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今的工薪一族音响发烧友已不再满足于声音的风驰电掣和低频的滚滚而来,追求声音的耐听性和音乐韵味成为了当前音响圈里的最新走势,而纯电子管放大器的东山再起便是这一大势所趋的最直接体现.和晶体管相比,电子管的音色魅力在于其含有异常丰富的偶次谐波,而正是这种极具润色效果的谐波才使得发烧友对胆机俯首称臣并发出"无胆不欢"赞叹.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文兴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款高性价比的国产电子管放大器——BOG MP-235T合并式电子管放大器的主要特点 [J], 杨维中
2.让每一个节气都变得鲜活起来 [J], 小娜
3.让每一个节气都变得鲜活起来 [J], 小娜
4.BOG A—EL34B合并式电子管放大器赏析 [J],
5.让每一个音符都美妙动听 [J], 陈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电子管功放音色纯真而柔美,谐韵丰富,胆味浓郁,深受广大发烧友青睐。

今特推荐一款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和欣赏音乐的电子管合并式功放。

本机通用性强,制作简便,成功率高,升级换代方便。

电子管功放的负载能力很强,当额定输出功率能达到30W+30W时,其音乐功率可达120W+120W,可带动一对中型音箱,完全能满足家庭影院和欣赏各种室内乐的要求。

本功放电路采用通用型设计方案,功率放大管可采用6L6、6P3P、EL34、6CA7、KT88、6550等,工作状态根据制作者的偏爱,可分别制成A类或AB类放大形式,电路基本不变,只要调整功放栅极负压与部分元件参数即可。

常用功率管作A类与AB类推挽功放应用参考数据表:一、合并式功放电路简析图1 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电原理图图l为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电原理图。

输入电压放大级采用目前最流行的SBPP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11担任,该管屏流与跨导值大,屏极线性范围宽,输入动态范围大。

输入的音频信号由下管栅极输入,工作于共阴极方式;上管工作于共栅极方式,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上管阴极输出。

本输入级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因此,本前级放大具有传输损耗小,抗干扰性能好,频率响应特性好,特别是高频特性极佳,高频瞬态响应特性好的优点。

倒相放大级采用长尾式倒相电路,将输入级的音频信号直接耦合至倒相级。

这样不但拓宽了频响;同时又减少了因极间耦合电容带来的相位失真。

本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1l或6N6来担任。

上管为激励管;下管为倒相管。

两管共用阴极电阻,并具有深度电流负反馈的作用,故稳定性能好,相移失真小,共模抑制能力强。

对上管来说是串联输入;对下管来说是并联输入。

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利用两管阴极的互耦作用,使屏极与阴极电流均随之变化,由于两管屏极负载电阻的阻值相同,两管输出电压的幅值相等,而两管屏极的输出电压方向相反,从而完成了倒相放大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前级输入放大管与倒相级放大管的阴极电位均接近100V,所以在选用双三极电子管代用时不能忽视,因为一般的双三极电子管,其阴极与灯丝之间的耐压均不超过100V,超过此极限电压时,将会导致灯丝与阴极间的击穿。

故比较适合使用的双三极管有:6Nll、6N6、12AX7、12AU7等。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倒相管栅极对地电容的容量可从0.1—0.22μF,耐压400V以上,不允许有丝毫的漏电,否则将会影。

向倒相级的工作状态,因此必须选用高质量的CBB电容为最佳。

推动放大级采用阴极输出电路,并将音频推动信号直接耦合至功放管的栅极,由双三极电子管6N 6担任。

本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频率响应宽,失真系数小的优点。

因为阴极输出器实际上是串联输入式电压反馈电路的特例。

对于音频信号来说,屏极是接地点,而由阴极输出,此种电路其电压无增益,电流有增益。

为了使阴极输出器能获得较高的输出,就必须要求前级有较大的输入信号电压,而且要有效地利用阴极器非常优越的特性,其前级也必须输出几乎没有失真的信号电压。

本电路的输入放大级与倒相放大级在设计上均保持了足够的增益,而且为确保放大信号的高质量,两级放大器中均有适当的负反馈。

阴极输出器带负载能力极强,它能给出强劲的无削波的推动功率。

同时,由于阴极输出电压全部反馈,因而利用负反馈能大为改善功率放大器的各项性能,如非线性失真、频率响应、信号噪声比等均能得到近乎完美的改善。

功率放大器采用高保真超线性电路,超线性功放的显著特点是输出级加有帘栅极的负反馈。

在功放级输出变压器一次侧中增加一抽头接到帘栅极,因此,帘栅极上就从屏极输出电压中得到一部分反馈电压。

如果功放管栅极上加上正向信号时,此时电子管的屏流增加,于是负载电阻两端的信号电压也增加,也就是说,功放管栅极输入信号和屏极输出信号电压两者相位相反,而增加了帘栅极反馈后,使功放级输出电压有所降低,这表明,应用帘栅反馈时功放级的非线性失真可显著减小,噪声输出降低,频率特性得到改善,功放管等效内阻降低。

在超线性功放电路中,帘栅极反馈电压的深度与抽头位置有关,当抽头位置越接近屏极时,则反馈越深,最终如全部反馈时即成了三极管接法,此时放大器的增益将大幅度减小。

为了确保放大器的增益与性能两者兼顾,输出变压器上帘栅极抽头位置按阻抗比0.18计算为最佳,则线圈的匝数比为其平方根,即应设置在0.43处。

如功放管采用6L6、EL34时,该管栅极与帘栅极之间放大系数μ约等于8—9,则可求得反馈系数β=0.43/(8—9)≈1/20。

二、合并式功放底板布局图2 电子管合并式功放底板图图2为电子管合并式功放底板图。

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的底板布局经多次实践后确定,本底板采用通用型设计方案,有利于改装与今后的升级换代。

底板尺寸为400mmX360mm,方便于放置在标准型机架之上。

底座后排中央安装电源变压器,两侧分别安装左、右声道输出变压器,垂直方向放置,电磁场感应最小。

电子管的布局分成三排,最后一排安装左、右声道两对功率电子管,采用标准型瓷八脚灯座,可适用于6L6、EL34、6P3P、6CA7、KT88、6550等各种功率电子管,这样与左、右声道输出变压器距离最近,接线最短,相互感应也最小;中间一排为左、右声道推动电子管,采用瓷九脚灯座,这样与功放级及前级距离最近;前面一排安装左、右声道输入放大管与倒相管,采用瓷九脚灯座,适合于6N1、6N2、6N11、6D J8、12AX7、12AU7等双三极电子管。

底座前下方为电源开关与左、右声道音量控制电位器;底座后下方为左、右声道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电源进线与保险丝盒。

三、A类与AB类功放型式的选择根据制作者的偏爱,本机可制作成A类或AB类功放型式,功放电路基本相同,只要适当改变推动信号强度与功放管栅极负偏压,即可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

为了使制作者能了解A类功放与AB类功放的特点,故特作如下简要的分析,使制作者可根据不同功放类型的:特点加以选择后确定。

图3为A类与AB类推挽功放特性曲线图。

A类功放的特点是:保真度高,音色纯真而柔和,但功放级的输出效率较低,一般只能达到25%—3 0%。

A类功放输出音频信号电压的波形,与栅极输入的波形完全相似,要达到此目的,功放管必须工作于栅压与屏流特性曲线中点Q的直线部分,功放管的栅极负压必须配置适当,使栅极上的输人推动电压在正半周最大值时,不超过所规定的栅极负压值;同时在负半周时,也不能使栅负压太低,致使达到屏流截止点或屏流曲线的弯曲部分,而引起失真。

图3 A类与AB类推挽功放特性曲线图所以说,A类功放栅负压必须配置在特性曲线中心段的直线部分,并在屏流截止值一半的位置上。

例如EL34功放管的栅负压作A类放大时,其屏流截止规定值为—18V,因此该管的栅极负压值应配置在—9V左右,而前级输入的推动电压变化亦要限制在最高不超过±9V范围之内,这样性能最好、保真度最高。

A类推挽功放中功放管的栅极负压,通常采用自给栅负压方式,使输入电压低于栅负压,功放级始终工作于线性放大的区域内,故栅极始终处于负电位,不会产生栅流,失真也最小。

只要按照已经设计好电路中所规定的数值,一般无需进行调试,功放均能正常地工作。

A类推挽功放级的屏极电流在零信号与满信号时起伏变化很小,如采用EL34作功放级推挽放大时,其功放管的屏极电流在零信号与满信号时,均保持在100—120mA之间,这样即保证了A类功放性能的稳定,因此,A类功放重放音的音质细腻而圆润,温顺而柔美,不像AB类功放的大起大落,重放音质粗犷而豪放,强劲而雄壮。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最终应是扬声器负载上所得的有效功率,因为输出变压器在传输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损耗,除去传输损耗后才是实际输出功率。

本机作A类推挽放大时,在8Ω负载下,每个声道的输出有效电压值为14V,则额定输出功率P=14 2/8≈25W。

AB类功放的特点是:功率强劲,动态范围大。

功放级的屏极效率比A类功放高,可达到50%左右,输出功率比A类增加一倍,功放电路与A类基本相同。

推动信号比A类强,因此功放管的栅极负压必须用得高一些,使功放管在不工作时,屏极电流比A类放大略小,但当前级有推动信号时,屏流即随之增高,推动电压越大,屏流也越大。

AB类功率放大器如果遇到输入的推动信号过强时,栅极亦会产生栅流,故AB类功率放大器又可分为ABl类与AB2类放大,ABl类放大时不产生栅流,因输入推动电压低于固定栅负压,故栅极始终处于负电位,不会产生栅流。

而AB2类放大器的特性已接近于B类功率放大器,其工作点已接近特性曲线的弯曲区域,故在强推动信号输入的瞬间,亦会产生栅流,但输出功率显著增大。

本合并式功放如功放管采用EL34作A类推挽放大时,栅极负压用—18V,而作ABl类放大时,则栅负压取—26V:为了提高推动级的输出电压,可将推动管6N6阴极电阻的阻值适当加大,这样输出电压即会提高。

ABl类放大器的工作点并不在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但由于推挽输出变压的作用,其失真系数亦可大大地减小。

ABl类功率放大器的栅极负压,同样可以取自于功放管的阴极电阻,阴极的自给栅负压电阻Rk是利用功放管阴极电流产生的压降作栅负压之用,其阴极电阻Rk的阻值是依据功放管屏流大小而变化的。

如功放管EL34作A类或ABl类推挽放大时,如推挽两管的总电流按照0.1A计算。

当功放管栅负压取—18V时,则阴极电阻的阻值Rk:18/0.1=180Ω;如栅负压需加深一些取—26V时,则阴极电阻的阻值Rk:26/0.1=260Ω。

功放级一次侧的负载阻抗取决于功放管屏极电压与电流,同时与功放输出功率的大小均有关系。

如功放管采用EL34,屏极电压取400V,屏极电流为0.1A时,则负载阻抗Rz=Va/Ia=400/0.1=4000Ω。

但在实际中还必须考虑到功放级的工作状态,如屏极负载阻抗过小时,功放管的工作可能进入特性曲线的弯曲区域内,从而引起失真,此时应适当增加其屏极的负载阻抗,当输出功率为25—30W时,其负载阻抗应为5000Ω左右;而当输出功率增大到50—60W时,则负载阻抗应取6000Ω左右为宜。

本合并式功放如采用EL34功放管作ABl类推挽放大时,其功放级栅至栅极的推动信号电压,由A类功放的38V增加到58V,功放管栅极的负电压亦由A类功放的—18V加深至—26V,因此输出功率亦随着栅极负压的加深而大幅度地增加。

功放管屏极电流的变化,亦由A类功放的100~120mA,变为ABl类9 0~180mA大幅度地起伏。

本机实测功放级的输出电压可达到20V,所以每声道输出功率P=202/8=50W。

ABl功放在使用时,音量控制电位器起初越开越响,继续增大时,当响到一定程度声音即会发毛,扬声器中有时还会出现扑扑声,这表明功放级输入的推动电压过强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