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

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

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竞争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篇一摘要:高职院校中国际金融专业是其重要的专业之一,这类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得知,目前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本文通过简要论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的利益,进而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因素,随后提出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促进企业参与积极性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金融;校企合作;企业参与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来讲,主要是帮助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

所以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且,对于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讲,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对其就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的教学,很多高职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中很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效果。

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进而分析了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主要策略。

一、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的收益随着近年来高等学历的不断普及,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在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

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开设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办学模式,对于高校和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获得的主要受益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很多企业来讲,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讲,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受益如下:第一,可以节约人才招聘付出的成本,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每年企业都会对应届生进行招聘,从而为企业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国际金融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国际金融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国际金融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国际金融法是研究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跨越国际边界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作为法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国际金融法的对象与范围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法律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法的对象和范围,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综述,解释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际金融法的对象研究国际金融法的对象是对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的法律规范。

金融交易包括跨国借贷、跨国支付、外汇交易、衍生品交易等。

金融市场涉及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法的对象包括国际金融合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等。

(一)国际金融合同国际金融合同是国际金融法的重要对象。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是金融交易的基础,也是国际金融法规范的核心。

在国际金融合同中,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方面都需要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和保护。

例如,跨国借贷合同中的利率调整、还款义务,外汇交易合同中的结算方式、汇率风险等都需要国际金融法进行规范。

(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也是国际金融法的重要对象。

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

这些机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法律规范和原则有助于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国际金融合作的顺利开展。

(三)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法的重要应用领域。

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法律规范和原则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金融市场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等需要国际金融法进行规范和打击。

二、国际金融法的范围研究国际金融法的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国际金融合作与立法、国际金融监管、国际金融争端解决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研究。

(一)国际金融合作与立法国际金融合作与立法是国际金融法范围中的重要内容。

国际经济法方面相关论文范文(2)

国际经济法方面相关论文范文(2)

国际经济法方面相关论文范文(2)国际经济法方面论文篇3浅谈国际经济法中的经济主权原则摘要:经济主权原则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体现,从其被国际社会确认以来,在国际社会的经济往来种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保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时,经济主权原则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挑战成为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经济主权原则;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挑战我们知道,在法学的诸多学科之中,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

部门法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也不能例外。

所谓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指导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

但是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哪些原则可以被作为基本原则一直没有定论,可谓是众说纷纭。

但是,在百家争鸣的现状中也有其共性,那就是各种学说都将经济主权原则作为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经济主权原则的重要性。

一、经济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所谓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指的是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1]经济主权原则是国家政治主权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我们知道,政治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国际法权利,因而在国际经济法领域之中,经济主权原则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二)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三)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四)各东道国在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时候,有权对境内外国资产进行征收或国有化,并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给予及时的补偿。

通过对经济主权基本内容的阐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经济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外汇市场一、外汇市场外汇市场的概念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前,一般人对外汇市场的了解仅是一个外币的概念,然而历经几个时期的演进,它已较能为一般人了解,而且已应用外汇交易为理财工具。

外汇市场是国际汇兑的简称。

外汇市场的概念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动态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态外汇等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的外汇又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外汇是外国外汇管理法令所称的外汇。

它泛指一切对外金融资产。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贸易往来的频繁及国际投资的增加,使各国之经济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全球的经常性经济报告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及一些不可预期的消息如天灾或政局的不安定等等,皆为影响币值的因素,币值的变动,也影响了这个货币在国际间的供给与需求。

而美元的波动持续抗衡世界上其它的货币。

国际性贸易及汇率变动的结果,造就了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外汇市场,一个具高效率性、公平性及流通性的一流世界级市场。

外汇交易市场是个现金银行间市场或交易商间市场,它并非传统印象中的实体市场,没有实体的场所供交易进行,交易是透过电话及经由计算机终端机在世界各地进行,直接的银行间市场是以具外汇清算交易资格的交易商为主,他们的交易构成总体外汇交易中的大额交易,这些交易创造了外汇市场的交易巨额,也使外汇市场成为最具流通性的市场。

二、外汇市场的分类1.按外汇市场的外部形态进行分类,外汇市场可以分为无形外汇市场和有形外汇市场。

无形外汇市场,也称为抽象的外汇市场,是指没有固定、具体场所的外汇市场。

这种市场最初流行于英国和美国,故其组织形式被称为英美方式。

2.按外汇所受管制程度进行分类,外汇市场可以分为自由外汇市场、外汇黑市和官方市场。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经济管理学院国际金融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分析*名:***学号: ********第一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学位班级:金融1101我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经济交往步伐的逐步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与国际储备均迅速增长。

截止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约高达1.95万亿,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国际储备问题备受关注。

如何对如此庞大数额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和利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国际储备现状以与由于高速的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外汇储备外贸增速贸易摩擦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据国家统计,199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0.16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9%)。

而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约高达1.95万亿。

就2007年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就增长了4619亿美元,与2006年底相比增长了43%。

如果考虑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汇资产,央行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用美元缴纳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则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额超过了6300亿美元。

而截至2007年底,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就约占65%,欧元约25%,其他包括英镑、日元与其他币种计价的资产的比率仅占10%。

在外汇储备总量中,约50%用于购买长期国债,40%用于购买长期机构债。

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1 外贸增速较快,“出口多,进口少”导致贸易顺差不断加剧与前几年进出口量都巨大的发展格局不同,从2005年开始,“出口多,进口少”已成为外贸运行的主要特征。

从进口方面来看,各类产品的国内供应量充足,国际需求疲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导致外贸企业减少进口、推迟进口;国际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而导致进口率的上升远远超过进口关税的降幅,国内企业削减进口;而日趋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也同样导致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的持续下降。

国际经济法学结模板通用版3篇

国际经济法学结模板通用版3篇

国际经济法学结模板通用版3篇General vers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conclusion temp late汇报人:JinTai College国际经济法学结模板通用版3篇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

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

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国际经济法学结文档(标准版)2、篇章2:国际经济法学结文档3、篇章3:国际经济法学结模板篇章1:国际经济法学结文档(标准版)同学们:你们好!这一学期我们要一起学习国际经济法这门课程。

根据我的经验和我对同学们的了解,结合国际经济法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我首先给大家一点忠告,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书!这门课程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里我们平时的生活比较远,陌生的概念比较多,我们要面对这一现实。

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对象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xxx大学教授王传丽主编、xxx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法》。

学生可参考使用xxx大学制作的《国际经济法》录音教材、电视直播课堂、ip网络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本课程为72学时,4学分。

教材共有10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法、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法、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第六章国际知识产权法、第七章国际投资法、第八章国际货币金融法、第九章国际税法、第十章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

国际金融学论文

国际金融学论文

国际金融学论文浅析人民币升值问题一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我经常在报纸和新闻中看见,有多少亿人民币的热钱在炒房市、股市。

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 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 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

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 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二)从国际政治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

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

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 美元兑4.2 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

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从国内经济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

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

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的。

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

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3)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理论上,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围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我国外汇储藏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影响一、我国外汇储藏规模的现状与分析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外汇储藏规模变化如图1-1所示。

图1-1 我国历年外汇储藏规模变化(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l=01602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官方储藏规模显著增长,由原来的几百亿美元一跃到一千多亿美元。

而从2011年开始,我国外汇储藏规模停止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2012年2月份,我国外贸逆差达319亿元,创10年来最大单月逆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外汇储藏规模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巨额的外汇储藏,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保持适度的外汇储藏?基于此,以下将从我国外汇储藏规模不断增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以及保持适度外汇储藏规模的必要性分析两个角度予以阐述。

【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外汇储藏规模不断增加的成因与对策,以及保持适度外汇储藏规模的必要性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外汇储藏不断增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1. 我国外汇储藏不断增加的成因分析导致我国外汇储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现象。

双顺差即国际收支经常工程、资本和金融工程都呈现顺差。

其中,国际收支经常工程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效劳收支、收益工程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工程。

资本和金融工程指各种形式的投资工程,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双顺差指经常工程和资本工程顺差。

而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的贸易顺差。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持续扩大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大幅提高,而消费需求需要待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促使兴旺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藏的奉献率不断上升。

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中国的生产力不多开展,国力不断增强。

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尤其在参加WTO之后中国全面与国际接轨,并且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广阔的市场,更加使得外国投资企业进军中国,促使外汇的奉献率不断上升。

国际金融学的论文

国际金融学的论文

国际金融学的论文关于国际金融学的论文国际金融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国际金融学的,欢迎大家的阅读。

问题解决产生于数学教学,之后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国际金融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意义重大,但由于国际金融学是研究一国金融变化对其他国家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问题解决十分困难,案例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迁移能力从而有利于问题解决,因此,应大力提倡以案例引导为基础的问题解决教学。

感于是,撰于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解决突破了波利亚的启发法。

波利亚问题解决研究的最大贡献在启发法上,这种方法强调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而不应拘泥于某一具体方法和教条。

波利亚之后,人们对问题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从而使问题解决突破了启发法而深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系统研究。

2.问题解决研究广泛吸收了其他学科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广泛吸收了认知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使问题解决研究更加科学,应用日趋广泛。

3.问题解决不但在数学教育中受到重视,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目前问题解决正在成为整个教育界的教学方法规范和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

尽管如此,在我国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

究其原因,第一,从传统来看,我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尽管有些专家学者反对,但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数学定位为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差距较大,这自然造成了发端于数学教育的问题解决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迁移障碍;第二,中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习惯于高度统一的教学内容计划和高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第三,在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所遵照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难以容纳更符合市场和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这实际上是以产定销的生产经营理念在教育界的特殊表现;第四,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并且习惯了以应试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对问题解决教学存在本能的反感。

2019年国际金融学结范文

2019年国际金融学结范文

国际金融学结范文以前,认为学习仅仅只能在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但是现在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课程后,发现学习不仅仅通过在课堂才可以学习,可以通过网上学习,与国际名牌大学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

这学期四次的作业中,好多题是寻找案例或查看相关资料后,再对其作出一些结论,因此在查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好多知识,对很多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是平时不会去特意了解的。

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块,对外汇交易也比较陌生,只是听说而已。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平时在外汇模拟平台上进行模拟交易,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会了一些货币的名称,大概的利率情况,及基本的交易操作等等。

我觉得这门课的作业形式也挺新颖的,用博客方式让大家能互相交流、讨论。

让我们在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更好的使用博客。

在上课时间,把书本的知识好好巩固,打好基础;在空余时间,我会多关注金融咨询,把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让自己能学到更多,也更加充实。

国际金融学结[篇2]我自己总结的国际金融学的一些小观点:——资本输出与资金输出的混淆由来已久,资本输出是指在国际贸易或资金输出的前提下对本国物资向别国转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涉及物质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益的问题,否则,则只是一国的名义货币减少与一国的名义货币的增长而已,相当于膨胀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短期资本流出,只有在投机者认为是暂时的汇率上升的情况,也就是暂时性顺差的预期情况下,才会使投机者作出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的行为。

所以有些教科书上的论述隐瞒了这样一个前提,是一种循环论证。

——债务危机是与固定汇率有联系的,墨西哥的债务危机就是一个实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时,企业只能通过政府的结汇来获得国外资本进行国际交易,这势必导致储备减少或政府的国际贷款增加,于是政府才会成为了主要的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人,而如果外资利用不当,那么当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如主要商品出口国经济萧条或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弱时,本国出口减少时,国际债务的偿还才会成为问题。

国际金融法期末论文

国际金融法期末论文

论信用证欺诈(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学一班滕梦悦学号:080141539)摘要:本文论述了信用证欺诈的相关问题,首先,对于何为信用证欺诈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信用证欺诈产生的法律原因,其次,介绍了信用证欺诈的三种种类,即由受益人、买方、第三方做出的欺诈,接着,介绍了各国对于信用证欺诈的司救济措施和程序条件等,最后分别介绍了如何防止信用证欺诈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独立性银行责任司法救济防范一、概述信用证是指是指开证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开立的,保证凭规定单据在一定时间内向受益人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难以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双方彼此又缺乏了解,存在互不信任的心理,对贸易风险十分关注,买方如果先付货款,则担心卖方不发货或不按约发货;卖方如果先发货,则担心买方不付款。

采用由银行收款交单,担任买卖双方的保证人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显然更加可靠,则由银行担任“中间人”这一角色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

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信用证单单一致、单据一致的特点相互勾结诈骗,损害权利人和银行的权益,即构成信用证的欺诈。

关于信用证欺诈(Fraud in Letter of Cr edit)的含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1]信用证欺诈的产生和银行的责任及信用证的独立性有关。

由于银行只对单据表面真实性作形式上的审查,对单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实质性审查,即单单一致、单据一致的情况下银行有必须付款的义务,不管单据中货物的描述、价值及存在的情况,不管买卖合同的内容的变更与修改及至撤销,不管买卖双方的资信与履约情况等都必须付款的绝对义务。

但是为了平衡双方权利,打击恶意欺诈行为,各国都引入了“信用证欺诈例外”规定,即保证信用证交易独立性的前提下,规定了欺诈的例外情形,总的来说,就是银行一般情况下在符合单单一致、单据一致的要求下必须付款,只有当存在法律规定的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几种情形下才可以拒付,但是此种拒付实行的决定权在于法院并非银行本身。

国际金融结课论文

国际金融结课论文

2012-2013国际金融课程论文题目: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英语2011级2班学生姓名:罗磊学号:1171120206 教师姓名:曹慧2013年4月21日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加庞大,速度更快,在给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

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流动在我国是受到限制的。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总量的变动和贸易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资源、国家环境、跨国公司陆续进入大陆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对外投资,跨国公司1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分类资本国际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从资本输出国看,应包括该国的私人、企业、团体或政府在国外拥有债券、股票、土地、建筑或设备的所有权银行存款等资产。

资本国际流动的分类,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主要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际信贷。

短期资本流动包括暂时性的相互借贷、存款、购买一年到期的汇票及债券等。

按投资主体又可分为私人国际投资与政府国际投资。

2 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大批“中”字头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资源如中国石油已在海外投资17个勘探开发项目、5个炼油项目、一个管道项目,至2012年底累计投资2300亿元人民币。

中化公司在美国、泰国设有化工厂,在英国设有保险公司,在40多个国家设有250家营销公司等等,不胜枚举。

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

由于它们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海外经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设有50多个分公司。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范例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范例

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学号班级姓名【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货币格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化,也暴露出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

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而金融危机创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理想时机,人民币应该抓住此次金融危机的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国际金融秩序中拥有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本文依托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依据国际汇率理论、国际货币理论和国际贸易等相关理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收益和风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一、引言和文献综述国际货币是一个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的货币在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后,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当一种货币能够在该货币发行国以外使用时,该种货币就成为了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一种国际货币,并被国际普遍认可而作为计量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从其本质上讲,是其市场化的过程,即人民币能够不受政治、地理国界的限制,实现自由流动。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现有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让人民币走向世界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我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应时之举。

国际货币是一个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的货币在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后,被其他国家接受,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一种状态。

对于货币国际化,蒙代尔(2003)从货币流通范围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当一国货币的流通范围超出其法定的流通区域时,该货币就国际化了。

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货币国际化的涵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潘理权(2003)从动态角度给出了定义。

他认为货币国际化是货币发行国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该国货币走出国门、逐渐发展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的动态演变过程。

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论文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集中了全球金融资源和市场交易的区域,它具有高效、专业、开放的特点。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高度风险,监管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监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中的核心机构。

主管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国际金融动态与监管机构(FSI)、国际金融市场协会(ISMA)、国际债券市场协会(ICMA)、国际再保险协会(ICA)、欧洲证券监管机构(CESR)等。

这些机构负责监督、规范和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合法性,它们的监管标准和措施如市场透明度、公正竞争、企业准入门槛、政策法规、投资者保护等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保障投资者资金的安全和市场稳定。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中的一些重要领域。

监管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持、交易规则、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

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是一个有序的交易体系。

为维护金融市场运作的透明和公正,国际金融中心严格限制内幕交易、炒作等不正当交易行为,建立规范的交易规则并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

再者,我们需要了解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的一些评估机构。

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管理需要评估机构的及时评估来保持稳定和工作原理的完整性。

目前,全球的顶级评估机构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财政稳定委员会及其他审计及监管委员会。

这些机构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与经济运作情况进行持续性的评估,测试其运作的稳定性与可信度,并以此帮助政策制定者对监管措施作出调整与迭代。

最后,我们来探讨关于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中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合法性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先进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化、过渡期监管不力、法律体系薄弱、政府合法性缺失等。

所以,有必要不断完善和改善法律监管手段,避免监管风险。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中心法律监管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国际金融学论文3100字_国际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国际金融学论文3100字_国际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国际金融学论文3100字_国际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国际金融学论文3100字(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金融学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而由于金融学的学科特殊性,面临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以及世界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如何加快金融学教育国际化,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金融知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金融人才,是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金融学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金融学;教育国际化“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面对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国家战略。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该方案对于提高我国总体教育发展水平、增加国际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案包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研水平、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

而要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本文从金融学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金融学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金融学教育的国际化就是在国际范围内配置金融教育的资源和市场,包括金融学教育背景的国际化、金融学教育目的的国际化以及金融学教育内容的国际化。

首先是金融学教育背景的国际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重因素使得金融学教育的背景走向国际化、科技化、前沿化。

其次是金融学教育目的的国际化。

我国金融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创新型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高端金融人才,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接轨,参与国际业务,推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

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

关于国际⾦融的论⽂国际⾦融,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化等联系⽽产⽣的货币资⾦的周转和运动。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关于国际⾦融的论⽂1 摘要:为帮助⼤家书写植物保护相关论⽂,为⼤家带来了当前国际⾦融⾯临的冲击,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新经济风潮的出现,互联⽹科技的崛起及加⼊WTO是中国⾦融业在新世纪⾯临的三⼤严峻挑战。

这是美国远东国民银⾏董事长卢正昕先⽣⽇前在20xx年外资银⾏重点项⽬合作研讨会上演讲的基本观点。

卢正昕董事长对中国⾦融业在新世纪必须⾯对的三⼤挑战进⾏了详细具体的分析: 1、来⾃新经济风潮 国际化程度不⾜,包括国外据点不够普遍,以及事业体内部通晓国际事务及外国语⾔的⼈才仍属有限。

科技及创新与事业经营的结合不⾜,包括新科技及新设备在业务上的应⽤,以及产品及服务上的创新在内。

⼈才的质与量亟待开拓,特别是在⼈才的弹性与容量⽅⾯(譬如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与新观念,并将之融⼊⾃⼰的专业领域中)。

2、来⾃互联⽹科技 发展⽹站的内容⽹页、交易平台、安全机制等的技术⼈才缺乏;事业体内部了解互联⽹的⼈也不很多。

可⽤于互联⽹线上交易的⽀付⼯具(譬如信⽤卡)还不为⼀般民众普遍持有。

⽹路传输环境(譬如线路铺设)还不理想(速度等),⽹络使⽤费率偏⾼,上⽹⼈数还不够多。

全⾯性的⽹路安全认证体系尚待建⽴。

3、来⾃加⼊世界贸易组织 产品线居于劣势(⾦融商品种类有限、配套灵活程度不够);顾客服务⼒较弱(顾客满意及顾客需求较不重视);政策配合负担重(国企的⽀援);对市场反应钝化(习惯于固定的利、汇率)。

卢正昕对中国⾦融应对挑战提出了⼗分具体的建议: ⼀、市场⾃由化 包括利率⾃由化(逐步取消利率上下限、建⽴利率指标、建⽴短期票券发⾏及交易市场);汇率⾃由化(建⽴外汇市场、设置外汇经纪商、准许民众及企业持有外汇、逐步放宽汇出⼊款限额等);开放本国民营银⾏设⽴,⿎励银⾏合并;⿎励中外合资银⾏设⽴,或外资⼊股本国银⾏。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金融领域的动态变化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金融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汇率波动、国际资本流动、跨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等。

汇率作为国际金融中的关键要素,其波动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和投资。

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的出口可能受到抑制,进口增加;反之,货币贬值则可能促进出口,减少进口。

汇率的波动不仅受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还受到市场预期、政治因素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金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追求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低的风险。

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可能会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可能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相反,资本的突然外流可能导致货币危机和金融动荡。

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东南亚国家由于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撤离,遭受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金融体系的崩溃。

跨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促进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然而,跨国金融机构的复杂业务结构和全球经营网络也带来了监管挑战。

一些跨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风险管理漏洞和不当行为,引发了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深刻反思。

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等复杂金融工具的出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各国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以应对跨国金融风险。

同时,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是吸引国际资本和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金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时,需要面对汇率风险、贸易融资和结算等问题。

合理运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确保贸易的稳定进行。

此外,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贸易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国际金融法分析论文

国际金融法分析论文

国际金融法分析论文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全球化法律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就国际金融法而言,其作用在于建立和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保障国际金融安全、促进国际金融发展。

简言之,安全和效率是国际金融法的两大基本价值。

这两个价值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

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也就无所谓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又是金融秩序与金融稳定的根本保障。

任何金融的低效率运行或停滞不前,都可能导致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混乱与动荡。

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

要维护国际金融秩序和保障国际金融安全,必然要求对金融业加以严格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国际金融的发展;而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监管,可能导致金融业效率的提高,也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反过来影响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

这两大价值的博弈直接影响到国际金融法功能实现的程度。

我们知道,国际金融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价值取向的定位不能因人们的主观认识而转移,它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并与经济基础的要求相一致。

事实也是如此,国际金融法的价值取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着。

在国际金融法形成初期,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之后,安全曾一度是其基本价值取向。

各国都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视为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内容摘要】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适应和促进这一进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立法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许多国家证券立法的宗旨之一,也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中国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法律和制度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对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一、证券市场国际化及其表现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资金以证券形式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化,原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成为世界性证券市场的一部分。

①从证券市场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应该包括投资者的国际化、筹资者的国际化、证券经营主体的国际化以及金融品种和金融制度的国际化。

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外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机构在本国发行证券和本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证券,也即证券筹资国际化;二是外国投资者投资本国证券和本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也即证券投资国际化;三是本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进出本国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向国外发展的有关规定,也即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

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

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国公司;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国公司;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①20%,外国公司的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66%;其他市场外国公司的比例分别为阿姆斯特丹40%,布鲁塞尔42%,瑞士42%,新西兰34%。

欧洲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三大交易所一直在寻求结盟;伦敦、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也在探讨合并;新加坡交易所与美国证交所的合作也在拟议之中。

而中国的证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受整个国际形势的影响,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主要表现在B股的对内开放和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逐步发展,现在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化的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证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配置资金,使得资金稀缺者和投资市场稀缺者互通有无,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需要严格和有效的立法和监管,从而避免盲目开放市场损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和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国际化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是一国证券立法和证券市场监管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交易的复杂性和证券欺诈的隐蔽性都在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要求就显得更为迫切。

本文所称的中小投资者,既包括上市公司中的中小股东,也包括证券市场中的中小股民,采取比较广义的概念。

(一)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性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是证券市场的生命之源。

实际上一个股市是否能有持久的活力,是否能实现配置社会资源的功效,主要是看中小投资者是否活跃。

②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中小投资者构成证券市场主体的国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保护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②1、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证券市场投资者中的中小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的%③,而正是由于这些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截止到2000年6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降到%,比非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将近2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

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迫切需要充实资本金,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连年攀升,截至2004年末已达119555亿元人民币④,如何让这些储蓄分流一部分到证券市场,转化成对企业的投资已成为决策层十分关注的问题。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中小投资者感到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使得他们对证券市场有信心,愿意将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才能可持续发展。

2、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正遭受严重损害。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缓慢,监管也不到位,证券市场的投机性较强,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如控股股东利用控股权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行为等,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3、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给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带来新的挑战。

正如在本文一开始所说,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包括投资者的国际化、筹资者的国际化和证券经营主体的国际化等等很多方面,跨国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将越来越多,这一国际化的进程在方便国际证券交易和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也为证券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机会,给国际化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也带来了困难。

关于证券的违法犯罪活动和过度投机行为往③王海表:“论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法律措施”,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6期往具有跨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仅仅要求各国加强国内立法的保护力度,还需要国际性的合作。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立法和实践在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或者说证券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多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视为证券立法的惟一宗旨⑤,因此在它们的证券立法中,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制度和法律规定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1、相对完善的民事责任制度。

如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于第9条(e)款、第16条(b)款、第18条(a)款分别规定操纵证券价格、短线交易、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责任。

日本《证券交易法》于16、17、18、24条分别规定非注册证券出售、公开说明书虚假或重大遗漏、申报注册文件虚假或重大遗漏及信息公开文件等方面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余如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均有类似规定。

2、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

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熟证券市场的国家(或地区)专门就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相关事宜做出法律规定,为这些国家(或地区)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法律支撑。

如197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并依据该法案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SIPC);1986、2000年,英国分别颁布了《金融服务法案》和《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并于2001年成立了“金融服务补偿计划有限公司”(FSCS);1998年日本颁布了《证券交易法》,随后由国内券商组建了“日本投资者保护基金”,由外国经纪公司组建了“证券投资者保障基金”,2002年这两个基金合并成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日本)”[SIPF(J)];1970、2000、2001年,我国香港地区分别制定了《证券条例》、《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和《证券及期货条例草案》,依据这三大法案,香港地区于2002年建立了“新投资者赔偿基金”。

设立这种保护基金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维持其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因此,发⑤达国家(或地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一般只针对指定产品的散户投资者。

如加拿大的CIPF就规定:投资者一旦成为基金会员的客户,就享受保护基金的保护。

被保护的客户包括个人、有限公司、合伙公司、信托人、受托人以及其他机构,但破产公司的合伙人、对破产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政策能够实施控制性影响的人、导致公司破产的其他机构的有关人员等不在保护之列。

对投资者的保护仅限于会员单位破产引起的账户损失,而不包括证券价格变动和不当投资等引起的账户资产损失。

香港特区的新赔偿基金规定,新赔偿安排是为在联交所买卖的产品而进行交易的散户投资者提供某种程度的保障;机构投资者无权根据新安排提出申索,交易所参与者亦无权提出申索。

可见,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并不是保护投资者全部的利益,主要是为证券机构破产等系统性风险提供担保,对因此而导致的投资者权益损失进行赔偿。

3、国际合作。

成立于1983年的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证券国际监管中的执行合作问题。

33个IOSCO会员已批准一个要求会员间在有关市场监管信息的收集和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性证券交易侵害方面进行互惠协助的宣言;美国则主要通过对外签订司法协助条约和谅解备忘录两种形式,谋求与其他国家及其证券监管部门在有关证券违法犯罪的调查和执行方面相互提供协助,以便于其本国证券法的域外运用,从而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证券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有许多成熟和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定,我们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加以重视和研究,以资借鉴。

(三)中国的立法和实践我国关于证券的法律制度主要反映在《证券法》、《公司法》的有关条文以及证监会、财政部、银监会等有权机关颁布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条例等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

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2004年11月,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证监会和银监会共同出台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资金收购意见》,规定对因券商的操作性风险而导致的客户的损失,按“限额内全额补偿,限额外90%比例补偿”标准进行赔付。

此法规颁布之后,闽发证券的投资者按此赔付标准得到了损失的赔偿。

这体现了我国监管当局处置金融风险的新思路,也表明了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立场。

⑥2005年2月,由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在股票、可转债等证券发行中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在资本市场上颁布,该通知规定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开始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同时,为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思想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2005年4月,在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的《证券法》修订草案的第一章“总则”中增加了“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国家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由证券公司缴纳的资金及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组成,其征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的内容,自此我国证券投资者赔偿法律制度正式开始启动。

此外,在2005年6月4日,证监会风险处置办给相关机构发出了一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征求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