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附禁用的药物)
常用药品使用的特殊人群剂量指南
![常用药品使用的特殊人群剂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86b06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b.png)
常用药品使用的特殊人群剂量指南在医疗保健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体质和生理状况都有所不同,常规的药物剂量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人群。
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本指南旨在提供常见的药物使用剂量给特殊人群,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准确地使用药物,并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儿童用药剂量指南儿童是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身体组成、代谢能力以及药物清除速率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体重和疾病状态来确定剂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剂量指南:1. 抗生素:一般情况下,儿童的抗生素剂量会根据体重来计算,通常为每千克体重每天10-20毫克的范围内。
但具体剂量仍需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镇静剂:用于儿童的镇静剂剂量往往比成人少,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3. 退热药:对于儿童的退热药物,剂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二、孕妇用药剂量指南孕妇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因为药物的使用可能对胎儿和孕妇本身产生潜在的风险。
在孕妇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以下是一些孕妇用药的剂量指南:1. 退热药:对于怀孕的妇女,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避免使用退热药物,除非其益处大于潜在的风险。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则应按医生的指导进行剂量调整。
2. 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谨慎评估药物的风险和益处。
剂量根据具体药物和孕妇的情况而定。
三、老年人用药剂量指南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药物代谢能力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减弱。
因此,在给老年人使用药物时,需要调整剂量以降低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药物在老年人中的使用剂量指南:1. 降压药:老年人往往对降压药物比较敏感,因此应该从低剂量开始,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逐步调整。
2. 糖尿病药物:老年人使用糖尿病药物时,剂量需谨慎调整,防止药物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463aa885acfa1c7ab00cc20.png)
三、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一)吸收 老年人胃肠道肌肉纤维
萎缩,张力降低,胃排空延缓,胃酸 分泌减少,胃液的pH值升高,一些酸 性药物分解增多,吸收减少。 (二)分布 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和
第三部分、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第一节 小儿用药
一、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期用药特点 1、药物的吸收
(1)局部用药 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水杨
酸、萘甲唑啉,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 (2)口服用药
使不耐酸的口服毒霉素吸收较完
全。胃排空的时间较长,磺胺药等主要 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吸收较完全。
第八节 透析患者用药
一、血液透析 二、腹膜透析 三、透析液 四、透析患者给药剂量的调
整
(十二)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
氯苯那敏等可致嗜睡、头晕、口干 等反应。
(十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泼尼
松、地塞米松等长期应用可致水肿、高 血压,易使感染扩散,亦可诱发溃疡病 出血。
(十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
A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毛发 脱落、易发怒激动等,维生素E摄入过 量会促使静脉血栓形成、头痛及腹泻等 病证;微量元素锌补充过量可致高脂血 症及贫血;硒补充过多,可致慢性中毒, 引起恶心、呕吐、毛发脱落、指(趾) 甲异常。
2、注射给药。 3、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 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 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 龄愈小,耐受力愈大,剂量可相对偏大。
(三)儿童期用药特点 1、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排 泄比较快。
儿童年龄与用药禁忌汇总
![儿童年龄与用药禁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c072eab7e21af45b207a806.png)
抗过敏药
苯海拉敏: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茶苯海敏: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异丙嗪:2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小于6月儿童禁用
盐酸羟嗪:婴幼儿禁用,6岁以下慎用
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不清楚
阿奇霉素:6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于16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
氨基糖苷类:药典小于6岁慎用,浙江省版抗生素应用指导为禁用
多粘菌素B:不推荐小于2岁小儿使用
克林霉素:小于1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4岁以下慎用)
去甲万古霉素:新生儿禁用
磺胺嘧啶:小于2月婴儿禁用
甲氧嘧啶:小于2月婴儿禁用
消旋卡多曲: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
东莨菪碱:乳幼儿、婴儿慎用
多潘立酮:1岁以内应特别慎用
西沙比利:早产新生儿不建议使用
磷脂酰胆碱: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
柳氮磺吡啶:2岁以下小儿禁用
Ⅴ
泌尿系统
螺内酯:小于2岁应用应遵医嘱
Ⅵ
内分泌系统二甲双胍Fra bibliotek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Ⅶ
抗微生物药物
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岁以下不宜用
头孢孟多: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丙烯:小于6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头孢克肟:小于6月婴儿慎用
头孢泊肟酯: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
头孢吡肟: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
美罗培南:小于3月暂不推荐使用
氯霉素: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乙酰螺旋霉素:小于6月安全性尚不清楚
特 殊 人 群 用 药 禁 忌 表
![特 殊 人 群 用 药 禁 忌 表](https://img.taocdn.com/s3/m/5645ecde6f1aff00bed51e59.png)
47
阿莫西林颗粒(再林)
不宜
不宜
青霉素类
48
替卡西林钠与克拉维酸钾(特美汀)
青霉素类
49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特治星)
不宜<12岁
青霉素类
50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益萨林)
不宜
青霉素类
51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不宜
青霉素类
52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不宜
青霉素类
5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不宜
青霉素类
54
注射用头孢唑啉钠
禁忌
禁忌
喹诺酮类
32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乐朗)
禁忌<18岁
禁忌
禁忌
喹诺酮类
33
呋喃唑酮片(痢特灵)
禁忌
禁忌
禁忌
其他类
34
沙利度胺片(反应停)
禁忌
禁忌
禁忌
其他类
35
甲硝唑片
禁忌
禁忌
其他类
36
替硝唑片(可立泰)
禁忌早期
不宜
其他类
37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
不宜
其他类
38
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不宜
其他类
39
氯霉素注射液
不宜新生儿
不宜
不宜
其他类
40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泰能)
不宜
其他类
41
注射用美罗培南(美平)
不宜
其他类
42
四环素片
不宜<8岁
不宜
不宜
其他类
43
注射用磷霉素钠
禁忌<5岁
禁忌
125团医院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25团医院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e5cfaaf01dc281e43af03d.png)
125团医院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因药品的特殊性,其使用涉及到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这类特殊人群,用药稍有不当就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特制订特殊人群(孕产妇、儿童、老人)用药安全管理制度1、特殊人群用药要依据其生理特点、机体功能,所给药物的剂量要从分考虑药物有效性安全性。
2、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驾驶员等用药安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小儿和老年人用药1。
小儿用药(1)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A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出生后28天内)吸收: 药物的局部用药体表面积相对成人较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局部易中毒易中毒:硼酸、水杨酸等口服用药胃粘膜未发育完全、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长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血液循环不足影响分布不采用大部分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药物分布: 体液高于成人,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低,排出较慢关键血浆蛋白药物结合程度结合力低,药物游离比重大,易发生药物中毒脂肪含量低,脂肪性药物不易充分结合,易中毒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足代谢慢,血浆半衰期延长药物排泄:肾小球过滤率比成人低30%~40% 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时间尽量延长.B 婴儿期用药特点(出生后1月~3岁)相对新生儿期显著成熟,但从解剖学,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给予注意口服药以糖浆剂为宜;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充分摇匀;维生素AD滴剂绝不能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以免油脂吸入性肺炎注射给药常用静注或静滴神经发育未成熟常出现高热惊厥可适当用镇静剂婴儿期使用吗啡等会引起呼吸抑制,不宜使用,氨茶碱慎用。
C 儿童期用药特点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排泄比较快.注意预防电解质平衡紊乱,不宜长期或大量应用算碱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慎用骨和牙齿发育受药物影响四环素 18岁以下儿童慎用(2)小儿用药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2。
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3。
小儿禁用药物.(3)小儿禁用的药物四环素 -——8岁以下氯霉素磺胺药去甲万古霉素对乙酰氨基酚呋喃妥因——- 新生儿2.老年人用药(1)老年人患病的特点a起病隐袭,症状多变 b 病情难控,恶化迅速 c 多种疾病,集于一身 d 意识障碍,诊断困难 e 此起彼伏,并发症多。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小儿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小儿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99b4026bb4cf7ec4bfed08e.png)
间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不宜过久,否则易中毒。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二)婴幼儿期(出生28天至满3岁) • 婴幼儿期的药物代谢显著成熟,但从其解 剖生理特点来看,依然尚未发育完全。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 维生素C服用过多,可出现乏力、血小板增多、肠蠕动亢进、消化不 良、皮疹、荨麻疹、水肿以及情绪不安等,还可诱发尿路结石、脆 骨症。
– 小儿补充维生素E要谨慎,因其可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增高。
– 补锌也应慎重选择剂量,过量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锌含量测定较低 时才能适量补锌。
– 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不合理使用。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一)新生儿期
• 4.药物的排泄 新生儿肾脏尚未成熟,肾小球滤过能力
低而影响排泄,致使血浆药物浓度高,半 衰期也延长,所以,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 少,用药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一)新生儿期
• 5.代表药物
• 安钠咖、氯丙嗪、维生素K1、K3以及呋喃妥因等磺 胺药,可诱发新生儿黄疸或胆红素脑病。
02 小儿常用药物的不合理 应用
二、小儿常用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一)解热镇痛药的不合理应用 • <3个月婴幼儿建议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Ⅳ) • 3个月以上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
时,建议采用退热剂(Ⅳ) • 体温<38.5 ℃,可以不用药物降温;
• 头脑风暴3-3-2:请结合你的专业知识谈谈安全有效的退热方式。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一)新生儿期
• (3)注射给药 新生儿因外周血液循环不足不采用皮下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特殊人群用药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特殊人群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b9d222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7.png)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特殊人群用药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然而,药物的使用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特殊人群的用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就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特殊人群用药展开论述。
一、儿童用药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由于儿童的生理构造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不同,他们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选用药物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情况,如剂量计算、给药途径选择等。
此外,儿童的药物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并不确定,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因此,药物的选择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二、孕妇用药孕妇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她们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慎重。
一方面,孕妇的药物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因此在用药选择上需要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孕妇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发生改变,因此在剂量和给药频率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避免给孕妇用药带来的风险,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孕妇的疾病情况,对于想要怀孕或正在孕期的患者,应该选择对胎儿无害或风险较低的药物。
同时,医生应该仔细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如给药剂量、频率等,以确保孕妇用药的安全性。
三、老年人用药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逐渐退化,对药物的处理能力也会相应下降。
因此,在老年人用药方面需要更加谨慎。
医生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老年人造成危害的药物。
此外,老年人常常存在多重慢性病的情况,药物的交互作用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医生在给老年人开具药方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交互作用。
四、药物过敏患者用药药物过敏患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对某些药物会出现过敏反应。
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医生在给药物过敏患者开具药方时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选择对患者没有过敏反应的药物。
特殊人群如何用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小儿用药 老年人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 驾驶员用药)
![特殊人群如何用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小儿用药 老年人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 驾驶员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63eb1df6a5e9856a571260a0.png)
美国老年医学会2019版潜在不适当 用药的Beers标准解读 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 (2017年版)
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可选用肝毒性小且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避免或减少使用肝毒性大的药物
初始剂量小,给药个体化方案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定时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功能不全慎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 苯巴比妥、四环素、硫唑嘌呤等
等
儿童用药
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症 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频次 根据年龄体重控制用药剂量 密切监护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禁用药物:呋喃妥因、四环素、亚硝酸 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
菌药、甘草/麻黄制剂、肼苯哒嗪等
老年人用药
用药原则
选用尽可能少的药物
合理选择药物
选择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不宜超过3-4种
红霉素、阿莫西林、 阿昔洛韦、头孢克 肟
C级
动物研究证实对胎 儿有不良反应,妇 女中无对照组或无 资料,仅权衡胎儿 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阿米卡星、氯霉素、 咪康唑、万古霉素
D级
对胎儿的危险有肯 定证据,仅在对孕 妇肯定有利时,方 予应用
伏立康唑、链霉素、 卡马西平、苯妥英 钠
X级
动物或人研究证实 使胎儿异常,或基 于经验知其对胎儿 或孕妇均有害,应 用危险大于益处
肝功能不全调整剂量方法
1.根据生化指标调整剂量
当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10倍 正常
上限时表明出现肝损害,查阅文献对药物 进行剂量调整
2.根据CTP评分调整剂量 查阅文献对药物进行剂量调整
项目 血清白清蛋白(g/L)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儿童禁忌慎用药物汇总名单及药理
![儿童禁忌慎用药物汇总名单及药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2c26dfb9f3f90f76c61b33.png)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一、氨基糖苷类: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三、林可霉素 1 月龄以下的新生儿禁用。
四、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
五、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禁用于幼儿,未成年儿童慎用,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六、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8 岁以下小儿禁用,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
七、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使用。
甲氧苄啶(TMP) 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
八、其它: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婴儿忌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咪康唑:(1 岁以下儿童禁用)。
嗪类驱虫药:(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苯达唑(肠虫清):2 岁以下小儿禁用。
呋塞米(速尿):儿童慎用,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忌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肼苯哒嗪婴儿、新生儿忌用,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
氯丙嗪:新生儿忌用,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禁用,儿童慎用。
孕妇临产禁用。
氯雷他定:儿童慎用,2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0702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
![0702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4080bdf39e314332396893f2.png)
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故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儿童期用药特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排泄比较快。
但应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为儿童对水及电解质的代谢功能还较差,如长期或大量应用酸碱类药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调,应用利尿剂后也可出现低钠、低钾现象,故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
激素类药物应慎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等;雄性激素的长期应用可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和发育。
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如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
孕妇、哺乳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当前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过程与成人不同。
由于用药特殊化、复杂化,从而要求在药物品种、剂量、规格、用法等方面应更细致考虑。
当前国内一些药物的剂型规格不完整,甚至不适合儿科临床使用,因而给患儿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许多人错误地把小儿用药看成是成人用药的缩减,造成小儿用药成人化,以致出现不少问题。
4.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目前,抗菌药的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有的甚至用价格昂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据统计,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使用抗生素者高达99%,对急诊患儿,有的首先给予庆大霉素,名曰“保险,勿需皮试”,殊不知导致了肾毒性和耳毒性的严重后果。
另外对于儿科的感染性腹泻,有的不恰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事实上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病程,亦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成为20世纪年代后的主导抗生素之一,但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软骨组织损伤。
儿童禁用慎用药物
![儿童禁用慎用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9b5135150b4e767f5acfce1a.png)
儿童禁用慎用药物为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就我院现使用药品对特殊人群禁、忌使用及须谨慎使用的药品进行归纳,给予特别提示。
未提示到的药品可能是在整理时疏漏,医师在首次使用每一种药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如何理解“慎用”、“忌用”和“禁用”“慎用”是指可以使用,但需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一般药物慎用的对象多见于老人、小儿、孕妇及心脏、肝、肾等功能低下者,这些人由于机体生理或病理特点,可在使用某种药物是加重该药的不良反应。
此时应及时停药。
“忌用”是指不宜使用。
提醒某些用药者此药的不良反应产生的不良后果,如心得安对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有阻断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故忌用于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人,凡属忌用某药,应尽量避免使用。
“禁用”是禁止使用。
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禁用青霉素。
凡属禁用的药品,绝对不能使用。
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或使用说明书上说明的“慎用”、“忌用”和“禁用”来用药。
儿童用药在许多方面与成人不同,主要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比较快。
因此不能在生理上、医学上或药学等方面认为儿童是“小尺寸的成人”。
根据成人的剂量按比例确定儿童剂量,尽管这是不合适的,但是过去长期使用这种说法。
临床使用治疗范围比较大而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时,即使剂量不精确,也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然而某些治疗与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微量差异即可引起毒性,、。
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细胞毒性类药物,这些药物需根据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疾病状态、个体反应状况加以调整。
就是说儿童用药需医、护、成等密切注意用药后的生理反应。
1972年FDA规定:药厂必须提供充分的临床研究报告,才可以在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中附儿童使用说明。
目前,在美国80%的用于儿童的药物并未得到FDA批准正式用于儿童治疗。
由于许多药厂不愿意花费大量金钱用于儿童的临床药物研究,因此医生无法得到关于儿童用药的指导。
ADRs分A型和B型两大类。
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
名词解释特殊药品的分类
![名词解释特殊药品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8f856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e.png)
名词解释特殊药品的分类特殊药品的分类多数是根据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划分。
这些药品通常由药物管理机构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特殊药品是为了治疗罕见病、慢性病或某些特定症状而设计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几类常见的特殊药品:1. 儿童用药:儿童用药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药品,考虑到他们在生理和生化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
儿童用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药物在不同年龄段的安全性和效果。
儿童用药还需要考虑到剂量的准确计算和适合儿童服用的剂型。
2. 孕妇和乳母用药:孕妇和乳母用药指的是适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药品。
这些药品需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经过严格评估,以确保对母体和胎儿没有不良影响。
在开发这类药品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来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并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用法。
3. 老年人用药:老年人用药是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开发的药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能力可以降低,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剂量不恰当的情况。
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并且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孤儿药:孤儿药是指用于治疗罕见病或市场潜力有限的疾病的药品。
由于罕见病的患者数量较少,传统药物研发机构通常不投资开发这些药品。
因此,许多国家设立了特殊机构来推动孤儿药的研发和上市。
这些药品通常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可以享受某些优惠政策,以鼓励药企投资并提供治疗罕见病所需的药物。
特殊药品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开发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疾病的药物。
通过明确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特殊药品的分类也将不断演变和完善。
儿童不能吃的药这10种用药禁区你知道吗
![儿童不能吃的药这10种用药禁区你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18e371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7.png)
儿童不能吃的药这10种用药禁区你知道吗儿童不能吃的药导语: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01小儿用药特点1. 药物吸收多口服用药时,婴幼儿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小儿的吸收量较成人多。
皮肤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
如有用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尿布皮炎,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故皮肤用药,小儿的吸收量也较成人多。
2. 血药浓度高一方面,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细胞外液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某些按脂——水分配系数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如磺胺、青霉素、头孢菌素、速尿等),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
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体内血清蛋白量不仅比成人少,而且与药物的结合力也较弱,因而造成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3. 代谢排泄能力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健全。
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
如新生儿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血胆红质浓度增高加之代谢能力较低易出现核黄疸症。
又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服用氯霉素后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故小儿不准服用氯霉素和磺胺药物。
02儿童10种用药禁区一、解热镇痛药物1.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2. 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87d546ea1c7aa00b52acba6.png)
第五节驾驶人员的用药指导
第五节驾驶人员的用药指导
(二) 驾驶人员的慎用的药物
抗感冒药
抗过敏药
镇静催眠药
可使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的药物如:
抗偏头痛药
镇咳药右美沙芬
解热镇痛药
第五节驾驶人员的用药指导
(二) 驾驶人员的慎用的药物
可使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如:
可使驾驶员出现定向力障碍如:
解痉药、抗癫痫药
(三)肝功能不全慎用的几类药物
抗凝药
糖皮质激素
利尿药
第四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1.抗微生物药如:
氨基糖苷类
2. 抗肿瘤药 3. 解热镇痛药 4. 造影剂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第四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一)驾驶人员的用药原则
避免使用驾驶员慎用的药物 合理使用,不得随意用药 开车前4小时慎用,或服用后6小时再开车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 导
➢ 哪些是特殊人群?
儿童
老年人
妊娠期
肝、肾功能不全
特殊行业
第一节儿童用药
婴幼儿
新生儿
不同 阶段
儿童期
第一节儿童用药
(二)新生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吸收
一般不口服, 可采用静脉给药
分布
血浆游离药物多, 血药峰浓度高 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要减量
代谢 排泄
酶系统新生儿尚有不足, 易致蓄 积中毒
定期检查肝功能
初始剂量宜小,必要时进行TDM, 做到个体化给药
第四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避免或减少使用肾
02
毒性大的药物
按期检查肾功能
特殊人群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2ac59038aeaad1f346933fe8.png)
精品课件
1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精品课件
2
甲戊二羟酸(MVA
概述
药物是把双刃剑 ( 药物的双重性)
ADP A
O 治P疗2O作5用H2
焦磷酸二甲烯异戊烯酯
CO2
精品课件
3
研究特殊人群用药的重要性
• 不适当用药将使药物效力降低或达不 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既给人们的健康造成 潜在的危害,同时也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
精品课件
21
二要味少量小,以轻取胜
• 药味要少,一般2~5种即可。剂量根据 病儿年龄、体重的不同,取成人的1/5至 1/2。
精品课件
22
三要少量频服,以合病理
• 一般1日1剂煎两次,去渣取汁,混匀后 • 分六次温服。
服药宜以时计算,忌昼服夜停。
精品课件
23
四要中病即止,以免伤正
• 小儿用药,病情痊愈即须停止,断然不 可再服,以免损伤正气或变生他病。
2.宜用轻清之品
• 小儿脏气清灵,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
•、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若为风热表证,当以辛凉解散表邪,以银翘散、 桑菊饮为主。
• 对外有表邪,内有火热之发热,仍以辛凉解表。 • 顺其大热之势清而扬之,不宜用苦寒退热之品, • 以免闭遏邪气于里,攻伐正气;
如属必用,则宜少量,中病即止。
• 四少”现象。 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较成年人减低1/3— 1/2,致使血液内药物浓度较一般成年人为 高,药物半衰期亦较一般人明显延长。
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 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所以,中医治疗小儿 疾患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要寓补于攻,标本兼顾。 • 二要味少量小,以轻取胜。 • 三要少量频服,以合病理。 • 四要中病即止,以免伤正。 • 五要慎用毒性中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附禁用的药物)1.儿科疾病特点基本特点有三方面: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儿童期所罹患疾病与成年人相比有一定的差别:(1)疾病种类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心血管疾病,在儿童中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
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2)疾病表现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
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
(3)疾病诊断儿童对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准确。
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
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非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相同,应该特别注意。
(4)疾病治疗儿科疾病的治疗应该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可忽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不仅要进行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
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须按体重或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并且要重视适当的液体出入量和液体疗法。
(5)疾病预后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但是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且较少转成慢性或留下后遗症。
药圈(6)疾病预防已有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避免。
2.儿童药效学方面的改变(1)中枢神经系统特点:儿童期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大,导致某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这一特点有利有弊。
例如:利——脑炎、脑膜炎的治疗;弊——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可致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第8对脑神经损伤;四环素、维生素A等可致婴幼儿良性颅压增高、囟门隆起等。
使用镇静剂时,年龄越小,耐受力越大,剂量可相对偏大。
(2)内分泌系统特点:儿童期内分泌系统不够稳定,许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会扰乱儿童内分泌,导致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等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生长发育。
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影响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长期服药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免疫力低下。
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可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药物可影响儿童性腺发育,导致儿童性早熟;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3)血液系统特点:正常人体血细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组织内生成,胎儿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能够生成血细胞,5岁后由四肢远端向心性退缩。
儿童期骨髓造血功能较为活跃,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药圈例如:儿童使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水盐代谢特点1:儿童期易致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长期禁食、严重呕吐容易出现低血钾、低钠血症;腹泻患儿容易出现脱水、酸中毒。
儿童不轻易使用泻下药、利尿药。
特点2: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
例如:1.苯妥英钠影响钙盐吸收,糖皮质激素在影响钙盐吸收的同时,还影响骨骼钙盐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脱钙,严重者发生骨折,影响生长发育。
2.四环素与钙盐形成络合物,伴随钙盐沉积于牙齿及骨骼中,致使儿童牙齿黄染,影响骨质发育。
(5)运动系统特点:儿童期骺软骨处于不断增生和不断骨化的过程中;例如:某些药物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引起关节痛、关节肿胀及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
3.儿童药动学方面的改变(1)吸收小儿胃容量小,胃酸分泌少,胃液pH较高(约2~3岁方接近成人水平),胃排空慢,肠蠕动不规则,胆汁分泌功能不完全,这些因素使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吸收较完全,而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与成人相比,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吸收减少。
(2)分布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地西泮等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高,容易发生过量中毒。
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如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等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逐渐增大,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逐渐减小。
婴幼儿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低于成人,药物在血中的游离浓度增高,较多药物分布于组织之中,如达到与成人相当的血浓度,则进入组织的药物更多,极易引起中毒。
儿童期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3)代谢到了婴幼儿和儿童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的活性已经成熟,加之肝脏的相对重量约为成人的2倍,因此婴幼儿和儿童药物的代谢速率高于成人,若不注意,会导致剂量偏低。
(4)排泄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排泌功能均低于成人。
而婴幼儿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排泌能力和肾血流量迅速增加,在6~12个月时就接近成人水平,在随后的儿童期,肾功能超过成年人,若不注意,会导致剂量偏低。
4.儿童用药的一般原则(1)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四环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小儿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①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影响因素较多,剂量不如注射给药准确,特别是吞咽能力差的婴幼儿受到一定限制。
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年长儿可用片剂或丸剂,服药时要注意避免牛奶、果汁等食物的影响,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
病情需要时可采用鼻饲给药。
②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
肌内注射时药物的吸收与局部血流量有关,要充分考虑注射部位的吸收状况,避免局部结块、坏死,如使用含苯甲醇为添加剂的溶媒会导致臀肌挛缩症的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上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但注射次数过多可能造成臀部肌肉损害,需加以注意。
静脉注射常在病情危重抢救时用,平时多采用静脉滴注,静滴可给予较大容量的药物,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给药量和给药速度,在治疗用药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序贯疗法,及时改用口服剂型,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药圈③透皮给药方便且痛苦小。
药物剂型多为软膏,也可用水剂、混悬剂等。
用药时药注意防止小儿用手抓摸药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不宜使用刺激性较大的品种。
④直肠给药时,药物从直肠下部吸收,不经过肝脏直接进人体循环,所用剂型有栓剂和灌肠剂。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退热药物制成的小儿退热栓剂,灌肠法在小儿应用较少,因药液在肠腔不易保留。
⑤单剂量包装问题,避免一日或多次剂量一次误服等。
(3)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用药剂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进行调整,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用药,应严格掌握剂量,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太大则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4)密切监护儿童用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儿童应急能力较差,较敏感,极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5.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药代动力学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点,儿童用药剂量应较成人更为准确,但由于缺乏适用于儿童的药品规格,有些药品说明书中也没有标明儿童的用药剂量,因此需要计算儿童用药剂量,儿科用药剂量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根据儿童年龄计算①Fried公式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②Young 公式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③其他公式1岁以内儿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儿童用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根据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方法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镇咳药、助消化药,仍可以按年龄计算。
根据儿童体重计算①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
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
如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③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
反之,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剂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
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0.035)+0.1;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30)×0.02+1.05。
或用下表折算儿童体表面积。
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表体重(kg)体表面积(㎡)体重(kg)体表面积(㎡)体重(kg)体表面积(㎡)30.2180.42160.7040.2590.46180.7550.29100.49200.8060.3312 0.56250.9070.39140.6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