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肉皮
肤,加之细小的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其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
器,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
障作用。
(四)接受刺激,调整虚实
在皮部的腧穴或经脉线上施以针灸、推拿、激光、电脉冲等皆可通过经络内外联系,调整内在脏腑经络的虚实,达到通经
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
(一)经络的病候及其机制
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即会产生一些病理变化。实证由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而致,多见沿经脉所过处发生的肿痛,即“血伤为肿”,“不通则痛”,如手阳明经病的齿痛,上肢外侧前肿痛;虚证多为经气虚陷,气血不足而成,往往局部会出现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即气血不能荣于经脉,如痿废,大指次指不用等。
十二经脉中的经气变动失常往往还能循以厥逆而上出现“厥”证,如《灵枢·经脉》记载的“臂厥”、“踝厥”、“珮厥”、“阳厥”、
“骨厥” 等。
十二经脉中的经气衰竭时,经脉所联系的器官功能也必然呈现衰竭。如《灵枢·经脉》所载“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说明了当经络功能失常时,则循行所过之处与其所联器官即会出现
病理变化。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病邪可由皮部→络脉→经脉→脏腑传变。它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
理变化。
(二)指导临床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属络的脏腑,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临床上亦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俯,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
关。
(三)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相结合。如《四总穴歌》所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典范。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
肢
部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 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
股骨大转子至国横纹
国横纹至外踝尖
18
13
19
16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用于确定大腿内侧足三阴经腧穴的纵向
距离
用于确定小腿内侧足三阴经腧穴的纵向
距离
用于确定大腿外后侧足三阳经腧穴的纵
向距离(臀沟至国横纹,相当14寸)
用于确定小腿外后侧足三阳经腧穴的纵
向距离
图7-1骨度折量(正面)图7-1骨度折量(背面)
图7-1 头部直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人体自然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称“自然标志取穴法”。人体自然解剖标志有两种:一种是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骨节和肌肉的突起,凹陷,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称作“固定标志”,例如:两眉之间是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眉头定攒竹、肚脐中央定神阙等;一种是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包括皮肤皱襞,肌肉部的凹陷,肌腱的显露以及某些关节间隙等,称作“活动标志”,如握拳在掌后横纹头取后溪,抬臂在肩部前凹陷
取肩髃、肩髎,张口在耳前凹陷中取听宫、听会、耳门等。
(三)指寸定位法
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指寸定位法”。因各人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它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患者本人的手指来测量穴位,医者可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适当伸缩,也可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本法种类很多,各有一定
的适应范围。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中节两端桡侧指腹横纹间距离作1寸量取穴位的方法。可用于四肢部腧穴纵向比量及背、
腰、骶部腧穴的横向比量。(图7-2)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骨关节的横纹宽度作为1寸量取穴位的方法。适用于四肢部的
直寸比量。(图7-3)
(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近
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下肢、上肢的直寸定穴、背部的横
寸定穴。(图7-4)
图7-2 中指寸图7-3 拇指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