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海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海南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第4.doc

2015年海南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第4页-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二节:说明文专题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第二节:说明文专题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2015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以下是海南2015年全部科目的试题发布入口:
海南
物理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物理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5年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lf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一份精神,一份事业。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5年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l+F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压强》单元理论与例题系列辅导材料(9).doc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压强》单元理论与例题系列辅导材料(9)我们的生命力存在于运动之中,绝对的静止就是死亡。
——帕斯卡◆学习指要1.2.中考怎样考在知识技能领域,考查学生是否会根据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并能根据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知道增加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点考查学生对流体压强的认识问题。
在科学探究领域,考查学生是否经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实验过程;是否能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实验,并能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使实验现象明显。
中考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形式考这部分物理知识。
分值在2—10分之间。
◆考点金题解析【例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例1图例2图【解析】(1)放入小球前甲乙液面相同,ρA=2ρB,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又因为S乙=2S甲,根据公式F=PS可知,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又因为容器质量相等,所以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2)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后,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小球在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小球在乙中排开液体体积的一半,甲容器的底面积是乙的一半,所以两液体升高的高度相等,因为A液体的密度大,根据公式P=ρgh 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C正确.(3)由于两容器为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甲液体的重等于乙液体的重,所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又因为底面积不同,故对桌面的压强不同,故D错误.【答案】C.【易错点详解】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根据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两容器内液面等高液体,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是本题的关键.【例2】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水深12cm,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解析】(1)p=ρgh=1×103/m3×10N/kg×12×10-2m=1.2×103PaF=PS=1.2×103Pa×40×10-4m2=4.8N(2)F′=G壶+G水=400×10-3kg×10N/kg+0.6kg×10N/kg=10N【答案】(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为4.8N;(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2.5×103Pa [易错点详解]容易错的地方是受力面积的确定。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功率》单元理论与例题系列辅导材料(18).doc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功率》单元理论与例题系列辅导材料(18).雨淋青松松更青,雪打红梅梅更红。
◆学习指要2.中考怎么考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试题题型全面,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综合计算题为主,所占分值一般在10——15分左右。
电学的综合计算是中考电学知识的重点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是中考难点,因此必须掌握解题要领。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中考必考实验,焦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生活中利用发热现象工作的电器很多,这里的计算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所以这部分考题既中考难点又是重点,希望同学们加大复习训练力度。
◆单元考点金题解析【例1】(2013河北中考题)如图甲所示,L 上标有“6 V 3 W ”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15 V,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100 Ω。
只闭合S1,滑片置于a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电流表示数为I a。
只闭合S2,移动滑片P,变阻器两端电压与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置于b 点时,电压表示数U b = 8 V,电流表示数为I b。
已知Ra ∶R0= 12∶5,Ia ∶I b = 3∶5。
(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甲乙(1)小灯泡的电阻;(2 )定值电阻R0 和电源电压;(3 )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值的情况下,只闭合S1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多少;只闭合S2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多少。
【解析】(1)根据灯泡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可以计算灯泡的电阻R=U2/P;(2)只闭合S1时,变阻器与L串联,只闭合S2时,变阻器与R O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电压。
根据图表可得U b=8v时,R b=16Ω,则电路中电路I b=0.5A;根据I a与I b的比值关系可以得到I a=0.3A;可得两种情况下电压的算式分别是:U=I b(R b+R)=0.5A×(16Ω+R0)①U=I a(R a+R L)=0.3A×(R0+12Ω)②由Ra∶R0=12∶5和①②得:R0=20ΩU=18V(3)只闭合S1,电流表的量程大于灯的额定电流,则电路中最大电流等于灯的额定电流0.5A。
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海南

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海南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海南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于海南的中学生来说,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是他们备战考试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物理中考复习资料的建议和指导。
一、重点知识点复习1. 运动学:海南中考物理试卷中,运动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中考物理试卷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等概念,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解决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3.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考物理试卷的一大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光学原理解决与光学相关的问题。
4.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考物理试卷的考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电学原理解决与电学相关的问题。
二、复习方法和技巧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复习的第一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
2. 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
这时,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或者在线资源来补充相关知识,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3. 做题巩固:做题是复习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做习题、解析题、模拟试题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多维度思考: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除了理解概念和公式,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复习资源推荐1. 教科书:教科书是物理中考复习的基本资料,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教科书来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辅导书籍:辅导书籍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辅助资料,可以提供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内能》单元理论与例题系列辅导材料(13).doc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内能》单元理论与例题系列辅导材料(13)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爱因斯坦(美国)▴学习指要(1)考查学生是否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表示物体吸热、放热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
考查学生能否从实验中认识比热容的概念,即是否经历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过程;是否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学属性;能否根据比热容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应用上,强调考查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能否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中考试卷通常以填空题、选择题、探究题、计算题形式考查。
是中考命题重点内容之一。
分值一般在4分—6分左右。
▴考点金题解析【例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答案】A.【详解易错点】有的同学认为B也正确。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发生形变。
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例2】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_________.(2)水和煤油比较,_________吸热能力强.(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则水的温度升高了__℃.[c水=4.2x103J/(kg•℃),c煤油=2.1x103J/(kg•℃)].【解析】(1)图中洒精灯离石棉网很近,没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也可采用比较两者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来判断,即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两者升高的温度,若某种物质温度升高多,说明它的吸热本领小.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发现它们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需要的时间长,故水的吸热能力要大一些.(3)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Q吸=Cm△t得△t= Q吸 /cm,△t煤油=4℃,由于C水:C煤油=4.2x103J/(kg•℃):2.1x103J/(kg•℃)=2:1 因此△t水=2℃.【答案】(1)没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2)水;(3)2.【详解易错点】对于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有两种办法: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同时考查了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知道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相同。
海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海南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1:基本常识 (2)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 (2)知识点4:辨别导体,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 (3)知识点5:内燃机 (3)知识点6: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实例 (4)知识点7:杠杆,及杠杆原理 (4)知识点8:安全用电 (4)知识点9: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5)知识点10:探究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奥斯特实验 7 知识点11:流体(一般指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7)知识点1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及常见现象分析 (8)知识点13:压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8)知识点14:液体压强 (8)知识点15:摩擦力 (9)知识点16:浮力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及浮力的应用 (9)知识点17:密度的计算,测量实验 (9)知识点18:电学实验略(具体请看知识点24) (10)知识点19: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0)知识点20:比热容的实验 (10)知识点21:力做功 (11)知识点22:机械能(势能+动能)守恒。
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11)知识点2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11)知识点24:电学 (12)作图题 (17)其他 (17)知识点1:基本常识对1cm ,1dm ,1m ,1光年的理解;对1N ,1g ,1斤,1kg 的理解;(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举例:一瓶矿泉水,大概是500ml ,500g=1斤=0.5公斤1m=10dm=100cm ;222100001001cm dm m ==;3633310101cm dm m == 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无法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声速:340m/s ,且有遇到障碍物折返的特点(另外,电磁波的速度=光速=3×108m/s )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光现象》单元系列理论与例题辅导材料(4).doc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光现象》单元系列理论与例题辅导材料(4)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博宾斯卡◆学习指要主要考查内容是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时也出现试题。
光现象一章命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等题型,分值在4-6分之间。
作光路图是重点,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探究题是重点。
近几年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应该是本部分命题发展的方向。
◆考点金题解析[例1]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照射。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
[解析] 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本样题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和特点是否有所认识。
考查的目标属于知识技能领域中的“知道”水平。
[答案] 如图所示:[易错点详解]易错点是所画的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及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告诉我们: 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如果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结合这两个规律可以解决易错点问题。
[例2]只要你平时在马路上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你能用光学的原理解释这一情况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夜晚的前窗玻璃可以视为平面镜。
为防止车内的人或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除此之外倾斜的前窗玻璃还可以将后面车灯射出的反射光线改变方向,不会射入司机眼睛。
考查的目标属于知识技能领域中的“理解与应用”水平。
[答案] 在夜晚的前窗玻璃可以视为平面镜。
为防止车内的人或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2015海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1:基本常识 (2)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 (2)知识点4:辨别导体,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 (3)知识点5:燃机 (3)知识点6: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实例 (4)知识点7:杠杆,及杠杆原理 (4)知识点8:安全用电 (4)知识点9: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5)知识点10:探究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奥斯特实验6 知识点11:流体(一般指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7)知识点1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及常见现象分析 (8)知识点13:压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8)知识点14:液体压强 (8)知识点15:摩擦力 (8)知识点16:浮力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及浮力的应用 (9)知识点17:密度的计算,测量实验 (9)知识点18:电学实验略(具体请看知识点24) (9)知识点19: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0)知识点20:比热容的实验 (10)知识点21:力做功 (10)知识点22:机械能(势能+动能)守恒。
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11)知识点2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11)知识点24:电学 (12)作图题 (16)其他 (16)知识点1:基本常识对1cm ,1dm ,1m ,1光年的理解;对1N ,1g ,1斤,1kg 的理解;(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举例:一瓶矿泉水,大概是500ml ,500g=1斤=0.5公斤1m=10dm=100cm ;222100001001cm dm m ==;3633310101cm dm m == 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无法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声速:340m/s ,且有遇到障碍物折返的特点(另外,电磁波的速度=光速=3×108m/s )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考点二:直线运动
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 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 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 )
拓展:请画出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5、《总复习》P21课前预习3 P22课堂检测4 P23自主检测4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考点二:速度
1、一辆小轿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到如图所示 的标示牌。 (1)方形标志牌和圆形标志牌各表示什么意思? (2)这辆轿车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 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 通法规,为什么? (3)如果这辆轿车以11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从 标志牌处到镇宁要多少小时?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长度和时 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
时间的测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定义
物 速度 公式
体
单位
的
运 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特点 定义 描述
运动和静止
机械运动与静止的定义 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76×910 nm可能是(A )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典型例题:
例1、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问题 《总复习》P23 课堂检测9
车全部在洞中
车经过山洞
海南中学初三物理总复习
典型例题:
例2、平均速度问题
【精校】2015年海南省中考真题物理

2015年海南省中考真题物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1.学校体检,小明参加了一些项目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质量50kgB.身高160mC.体温37℃D.1min心跳75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
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此选项正确;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
此选项错误;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此选项正确;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5次。
此选项正确。
答案:B2.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当轻敲击鼓面时。
鼓皮振动幅度小,鼓皮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当用力重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答案:A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 )A.阳光下的影子B.小孔成像C.水中倒影D.雨后彩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
A、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声现象》单元系列理论与例题辅导材料(2)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第二单元《声现象》系列理论与例题辅导材料(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学习指要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是历年中考一定涉及到的内容。
考查形式主要有填空、选择、问答、等题型。
考查内容多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防治、声音的特性等知识。
探究型、阅读类试题也偶尔会出现在中考试题中。
分值在2——4分之间。
◆单元考点金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解析】我们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所以声音在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说法无根据,A错误;人耳听到声音振动频率是有范围的。
听频率是20Hz到20000Hz,如果物体振动频率不在这个范围,人听不到声音。
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也是错误的说法,B错误;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很明显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这一结论错误,C错误。
【答案】D【易错点详解】知道声音传播速度规律、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控制噪声途径以及知道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式解决本题的钥匙。
【例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符合安全规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要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实验对比的思想,观察现象与分析的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叙述的逻辑性等。
考查的目标属于科学探究领域中除“提出问题与猜想”水平以外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答案】(1)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2)实验步骤: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
2015海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1:根本常识2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2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2知识点4:区分导体,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3知识点5:燃机3知识点6: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实例4知识点7:杠杆,与杠杆原理4知识点8:平安用电4知识点9: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其应用5知识点10:探究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奥斯特实验6 知识点11:流体〔一般指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7知识点1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与常见现象分析8知识点13:压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8知识点14:液体压强8知识点15:摩擦力8知识点16:浮力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与浮力的应用9知识点17:密度的计算,测量实验9知识点18:电学实验略〔具体请看知识点24〕9知识点19: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0知识点20:比热容的实验10知识点21:力做功10知识点22:机械能〔势能+动能〕守恒。
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11知识点2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11知识点24:电学12作图题16其他16知识点1:根本常识对1cm ,1dm ,1m ,1光年的理解;对1N ,1g ,1斤,1kg 的理解;〔根据生活经历来理解〕举例:一瓶矿泉水,大概是500ml ,500g=1斤=0.5公斤1m=10dm=100cm ;222100001001cm dm m ==;3633310101cm dm m == 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无法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声速:340m/s ,且有遇到障碍物折返的特点〔另外,电磁波的速度=光速=3×108m/s 〕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
人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的振动。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单元系列理论与例题辅导材料(3).doc

201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单元系列理论与例题辅导材料(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学习指要2.中考怎样考(1)考查能否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和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否将所学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等知识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强调考查学生能否用语言、文字或图示描述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过程,能否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考查学生是否关心我国水资源的危机,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在技能方面,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值。
在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中,要求重点考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行为表现,并根据实验描述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
重点考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3)中考试题里,在题型上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分析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一般来讲,整套试卷涉及的题型有1—2个;在分值上分别是:填空题2分左右、选择题2分左右、分析简答题5分左右、科学探究题5分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整套试卷考查本单元蕴含的知识分值在2—8分左右。
在考查重点上有:A.温度计使用方法;B.根据温度—时间图像确定晶体熔点、液体沸点等;C.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露、霜、雾、雾凇、云、雨、雪、雹等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D.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等;E.考查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及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在命题形式上表现为:四个情景图分别反映出物态变化情况,让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是各地命题热点题;给出一段短文,通过阅读理解,回答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有的让写出短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等也是命题的亮点;给出反映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结合图像和所学知识,提出几个问题或者找出几个相关的信息,开放性很强,是今后命题的热点。
◆考点金题解析【例1】(2014•河北中考题)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①冰雪消融; ②积水干涸; ③滴水成冰; ④霜满枝头.A .①②B . ①③C .②④D . ③④【解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积水干枯是由液体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由液体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满枝头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2015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5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2015•海南)学校体检,小明参加了一些项目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质量50kg B.身高160m C.体温37℃D.1min心跳75次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正确;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此选项错误;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正确;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5次.此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3分)(2015•海南)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当轻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小,鼓皮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当用力重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3.(3分)(2015•海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A.阳光下的影子B.小孔成像C.水中倒影D.雨后彩虹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①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③了解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解答:解:A、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3分)(2015•海南)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以及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5.(3分)(2015•海南)下列做法中,减小摩擦的是()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C.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行李箱底部安装滚轮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答:解: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是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B不合题意;C、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故C不合题意;D、行李箱底部安装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6.(3分)(2015•海南)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B.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C.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D.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考点:杠杆的分类;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燃料的热值;扩散现象.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根据煤气的热值和燃烧产物判断.(3)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4)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解答:解:A、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错误;B、煤气热值高,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烟尘等,也有少量的污染物形成,只不过污染较小,故B正确;C、炒菜时,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而四处飘逸,属于扩散现象,故C正确;D、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冷却食物效果好,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但都是基本的东西,只要细心分析解答并不难.7.(3分)(2015•海南)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原理工作的是()A.飞行的飞艇B.飞行的飞机C.升空的热气球D.发射的火箭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飞艇和热气球都是受到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的.(2)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受到空气的升力作用.(3)火箭是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上升的.解答:解:A、飞艇上浮,是因为飞艇内的氦气密度比空气小,飞艇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的.故A错误.B、飞机飞行时,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机翼上方空气压强小于下方压强,飞机受到向上的升力作用.故B正确.C、热气球升空,是因为热空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热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错误.D、火箭喷出燃气,火箭给燃气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推动火箭上升.故D错误.故选B.点评:(1)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能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2)掌握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能利用流体压强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掌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火箭升空的原理.8.(3分)(2015•海南)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A.冬天搓手取暖B.压缩空气内能增大C.烧水时水温升高D.下滑时臀部发热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解答:解:A、冬天搓手取暖,克服手与手间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压缩空气点火,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烧水时水温升高,水从火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使臀部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明确内能可以由温度的物体转移到到温度低的物体,也可以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9.(3分)(2015•海南)如图是安装在潜水器上深度表的电路简图,显示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不变,R0是定值电阻,在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电路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是()A.通过显示器的电流减小B.R两端的电压增大C.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增大D.电路的总功率减小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在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变大,其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电压的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显示器串联在电路中;A、在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由p=ρgh可知,水的压强增大,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F=pS增大、其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通过显示器的电流增大,故A错误;B、由I=可知,R0两端电压U0=IR0,电流I增大,电阻阻值不变,则R0两端电压增大,故B正确;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增大,则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故C错误;D、电源电压不变,电路电流增大,由P=UI可知,电路总功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分析好在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强的变化和其阻值的变化.10.(3分)(2015•海南)以下探究实验装置中,不能完成探究内容的是()A.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B.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D.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专题: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分析:(1)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3)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4)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解答:解:A、如图,据小磁针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磁极间的作用规律,A选项能探究,故不符合题意;B、如图,该实验装置是奥斯特实验装置图,可探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B选项能探究,但不符合题意;C、如图,该实验电路中电流大小不能改变,所以不能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符合题意;D、如图,此时电路是闭合,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D能探究,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磁体间的作用规律、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奥斯特实验的理解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4分)(2015•海南)在陶瓷、铁、玻璃中,属于导体的是铁;在输电导线、发电机线圈、电炉丝中,不可能应用超导材料的是电炉丝.考点:导体;超导体的作用.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在陶瓷、铁、玻璃中,铁是导体;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中,不能应用超导体材料.解答:解:①在陶瓷、铁、玻璃中,铁容易导电是导体,而陶瓷、玻璃是绝缘体.②在输电导线、发电机线圈、电炉丝中,不可能应用超导材料的是电炉丝,因此电炉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超导体不会发热.故答案为:铁;电炉丝.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半导体材料的认识,以及对超导体应用的了解,属物理常识题,难度不大.12.(4分)(2015•海南)2015年5月,屯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小明坐在琼中至屯昌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汽车为参照物.若该车用30min行驶完46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92 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2)知道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看起来向后移动.(2)t=30min=0.5h,v===92km/h.故答案为:汽车;92.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3.(4分)(2015•海南)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手机拍照与照相机原理相同,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手机镜头到被拍人的距离应满足大于二倍焦距的条件.故答案为:凸;大于.点评:本题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14.(4分)(2015•海南)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惯性;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分析:①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在脚的作用下,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和应用,需要清楚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15.(4分)(2015•海南)琼海潭门的许多渔船都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电磁波与卫星进行信息传输的.一艘渔船排水量是30吨,则它满载时受到浮力为3×105N.(g=10N/kg)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电磁波的传播.专题:信息的传递;浮力.分析: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导航仪、地面端的中心控制系统、导航卫星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排水量就是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开水的重力就是满载时受到的浮力.解答:解: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满载时排开水的重力为G=mg=3×104kg×10N/kg=3×105N,所以所受浮力为3×105N.故答案为:电磁波;3×105.点评:此题考查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电磁波的传播,关键是理解排水量的含义.16.(4分)(2015•海南)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能源研究的主要课题,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考点:太阳能的利用;核能.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1)太阳能电池获取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解答:解:(1)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答案为:电;核.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以及核能的利用,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7.(4分)(2015•海南)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甲的电阻是10 Ω.若将甲和乙并联接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甲:I乙= 2:1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电阻的I﹣U图象为正比例函数,则两电阻为定值电阻,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2)两电阻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U=U乙=2V时,I甲=0.2A,I乙=0.1A,甲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甲===10Ω,R乙===20Ω;(2)将甲和乙并联接在电路中时,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故答案为:10; 2:1.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电流对应电压之间的关系.三、作图与实验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第20题10分,共20分)18.(4分)(2015•海南)按要求作图.(作图时请用刻度尺)(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2)请在图乙中画出木块受到浮力的示意图,并标注浮力的符号.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的示意图.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木块漂浮在水中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作用点在木块重心上.解答:解:(1)题目中已经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过木块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F浮表示,如图所示:点评:(1)此题考查了对折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记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作力的示意图时,注意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要全部表示出来.19.(6分)(2015•海南)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为了研究汽车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甲、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3)为了研究汽车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乙、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中小车的动能大小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反映,是转换法的运用;(2)(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可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解答:解:(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移动的距离的远近,比较小车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运用;(2)超速是指汽车的质量一定,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实验中应选择甲、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3)为了研究汽车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乙、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转换;(2)甲、乙;(3)小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点评:掌握动能的影响因素,能正确运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本实验成功的关系.20.(10分)(2015•海南)图甲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实验图.(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I= 0.3 A,则未知电阻R= 8 Ω.(3)若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R0,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请在空格内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 x两端的电压为U1;②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③请写出用测量值U、U1及R0来表示R x的表达式:R x=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且要一上一下接线柱进行连接;(2)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再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3)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为R 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0、R x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R x的阻值,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得出结果.解答:解:(1)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可将导线一端接在变阻器上端,另一端接在电阻R 右端,如图所示.(2)读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其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由公式I=得,R===8Ω;(3)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 x两端的电压为U1;②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0两端的电压:U0=U﹣U x=U﹣U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I==,即=,解得:R x=.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0.3;8;(3)②闭合开关S、S1;③.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图的连接和电流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等,关键是知道有电压表、无电流表时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进行设计实验.四、综合应用题(21题10分,22题12分,共22分,解答时应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具体的计算步骤)21.(10分)(2015•海南)海南环岛自行车赛引人瞩目.下表是制造赛车各种材料的技术指标.铬铝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材料技术指标性能(强度)强较弱较强强密度/(kg/m3)7.9×103 2.9×103 4.3×103 1.6×103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1:基本常识 (2)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 (2)知识点4:辨别导体,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 (3)知识点5:内燃机 (3)知识点6: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实例 (4)知识点7:杠杆,及杠杆原理 (4)知识点8:安全用电 (4)知识点9: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5)知识点10:探究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奥斯特实验 7 知识点11:流体(一般指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7)知识点1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及常见现象分析 (8)知识点13:压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8)知识点14:液体压强 (8)知识点15:摩擦力 (9)知识点16:浮力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及浮力的应用 (9)知识点17:密度的计算,测量实验 (9)知识点18:电学实验略(具体请看知识点24) (10)知识点19: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0)知识点20:比热容的实验 (10)知识点21:力做功 (11)知识点22:机械能(势能+动能)守恒。
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11)知识点2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11)知识点24:电学 (12)作图题 (17)其他 (17)知识点1:基本常识对1cm ,1dm ,1m ,1光年的理解;对1N ,1g ,1斤,1kg 的理解;(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举例:一瓶矿泉水,大概是500ml ,500g=1斤=0.5公斤1m=10dm=100cm ;222100001001cm dm m ==;3633310101cm dm m == 知识点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无法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知识点3:声的产生、传播、特征、控制声速:340m/s ,且有遇到障碍物折返的特点(另外,电磁波的速度=光速=3×108m/s )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
人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的振动。
敲击鼓面后,鼓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鼓面的振动。
拨动朔料尺,尺子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尺子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指空气。
另外,固体,液体也能充当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是气体液体固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乐音的高低。
比如,女生的声音比较尖锐,男生的声音比较低沉,这是因为女生的声音音调通常高于男生的音调。
合唱队里的.女高音,男低音,也是根据他们的音调选拔的。
比如,小鸟的音调高,老牛的音调低。
比如,向开水瓶里装开水时,瓶会发出一定的声音,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音调越来越低。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说话大声一点和调高开关,都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一些。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例如,父母的感冒了,音调和响度都可能发生变化,但音色不会改变,我们仍能辨别出父母的声音。
另外:分贝:dB。
与响度有关。
频率:Hz(赫兹)。
与音调有关。
声音与能量: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
例如,对着一杯水说话,水面会振动。
电影里,尖叫生过大,会把玻璃阵碎。
都说明了声音是具有能量的,是可以传播的。
控制噪音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例如,把音量调小。
在传播过程中:例如,设置隔音带。
在人耳处:例如,捂住耳朵。
知识点4:辨别导体,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例如,铁线、人体、铅笔芯(石墨)、盐水。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例如,塑料尺。
超导体:电阻接近于0。
(比较昂贵,主要用于充当电阻越小越好的电器元件,如,电脑的芯板)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具有单向导电性。
主要指二极管,LED灯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联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去判断.)知识点5:内燃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排气冲程。
知识点6: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实例光的直线传播:树的影子,月食,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燕子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光污染。
光的折射:看到水中的鱼“变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被“折断”,凸透镜成像,放大镜看物体,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
另外,由于光的折射原因,叉鱼时,我们一般是往鱼的后下方叉。
知识点7:杠杆,及杠杆原理① 杠杆的两种模型:①支点o 在动力和阻力的同一侧。
②支点o 在动力和阻力的中间② 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③ 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省力杠杆:核桃夹、羊角锤、起子费力杠杆:筷子等臂杠杆:托盘天平即含省力杠杆,又含费力杠杆的:指甲刀要求:会找出支点O ,准确的画出动力和阻力,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
并应用杠杆原理解题:2211L F L F 。
会画最长的动力臂,此时动力最小。
(注意:动力臂和阻力臂,是从质点O 出发,垂直与动力和阻力所在的直线的。
)知识点8:安全用电① 不用手或者湿手直接触碰带点的导线、开关或者强拉触电者②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但一个插座上最好不要同时使用大功率电器,因为那样会造成干路电流过大,引发火灾.③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接地线,以防漏电时,人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举例,电冰箱、洗衣机等用电器都使用三角插头。
④安装电灯的开关,要考虑当开关断开时,人触摸灯泡是安全的。
所以,要把开关装在火线上。
如图:⑤发现用电器着火了,要立即断开电源再想法灭火。
知识点9: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①凸透镜成像原理:②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利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监控器、人脸识别器利用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电影院的电影放映机利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注意,有时可利用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物体在凸透镜中的成像情况)(另外,实像是指可以再光屏上承接的像,如凸透镜成像。
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成像,燕子在水中的倒影。
)分清凸透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的特点:中间薄两边厚。
凹透镜凸透镜③凹凸透镜的对远视眼和近视眼的矫正作用。
近视眼远视眼远视眼带_____,近视眼带______,且近视度数越高镜片越厚。
④凹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汇聚作用:经过凹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原路发射不经过凹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受凹凸透镜对光的发散和汇聚作用,(另外,注意光线汇于焦点问题。
如一簇水平光线通过凹透镜,则通过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汇于焦点。
如通过凸透镜后出现是一簇水平光线,则其汇聚前的光线必汇于焦点。
)⑤有时可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对图像的正确性进行判断。
知识点10:探究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奥斯特实验①甲和乙的区别:甲: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现象:闭合开关,通电导体棒ab,左右运动。
应用:电动机乙:探究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的条件和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即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应用:发电机另外: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知识点11:流体(一般指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应用:飞机能够腾空而起,利用了机翼上表面的空气的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进而上表面的压强小于下表面的压强,而产生的升力。
飞鱼能飞起来,也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例如:飞盘的形状,其上表面凸起,风经过上表面时经过的路程长,故经过上表面的空气的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才易飞起来。
知识点1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及常见现象分析知识点13:压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公式:SF P = 增大压强的方法:由公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分别为:增大压力F 、减小接触面积S 、或者既增大压力F 又减小接触面积S 。
比如:针做的非常尖,刀做的非常锋利,都是利用了减少接触面积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由公式可以看减小压强分别为:减小压力F 、增大接触面积S 、或者既减小压力F 又增大接触面积S 。
比如:书包带做的很宽,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知识点14:液体压强公式:gh P 液ρ=,(单位,2/m N )由公式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其液体密度液ρ和其所处的位置距页面的距离h 有关。
知识点15:摩擦力① 静摩擦力:利用受力平衡来计算。
② 滑动摩擦力:N F f μ=(另外,也可用受力平衡来算)由公式可以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μ,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N F 有关.(注意,利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测量其所受摩擦力时,一定要匀速拉动)③ 滚动摩擦力:车轮地面上滚动,球在地上滚动产生的摩擦力都是滚动摩擦力④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例如,轮胎上刻花纹,举重运动员举重前,手要涂抹防滑粉)⑤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变滑动为滚动等。
(例如,钥匙空里滴点油,钥匙就很容易插进去。
自行车链上也要经常上油,减少磨损。
)知识点16:浮力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验,以及浮力的应用① 利用公式计算:排排液浮G gV F ==ρ② 利用受力平衡来算: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物体受力平衡有物浮G F =当物体被弹簧测力计拉着漂浮或悬浮在水面时,有物拉浮力G F F =+③ 浮力的应用:例题:将一个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时,分别处于漂浮、悬浮、下沉状态。
则球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分为_________,进而判断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例题:将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球,分别放入同一个水槽中,它们分别处于漂浮、悬浮、下沉状态,问甲、乙、丙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甲、乙、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知识点17:密度的计算,测量实验密度:Vm =ρ,(单位:3/m kg ) 常识:3/1cm g =水ρ或33/101m kg ⨯=水ρ知识点18:电学实验略(具体请看知识点24)一般情况下考实物图的链接,和画电路图。
读电流表、电压表。
计算电阻,电压,电流,和电功率。
判断断路、短路。
移动滑动变阻器,电流变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以及闭合,或断开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另外,链接电路时,注意断开开关,这样有利于保护电路)知识点19: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常识: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温度是C o100。
在日常生活中,水沸腾的温度是小于C o 100。
另外,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由于高原空气稀薄,气压低沸点低,达不到C o 100水就沸腾了,水沸腾了也是不能喝的。
所以在高原上要换高压锅才能烧出100oC 的开水。
水达到沸点了以后,继续加热,温度将不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