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12讲讲义、课后习题归类总规则
人教版五下数学27、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专题讲座第十二课(容斥原理)公开课课件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专题讲座第十二课《容斥原理》难题练习及题目答案五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二讲容斥原理五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二讲容斥问题习题五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二讲容斥问题习题解答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小学一年级上册奥数同步精讲(人教版):第12讲 分类

96第十二讲 分 类ʌ知识概述ɔ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注意到,超市商品的摆放都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摆放的,商场里的商品也是有条理地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人们购物时就能很方便地挑选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㊂这实际上就是分类㊂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实践,初步学会在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的特征,将同一类型的物品归成一类㊂例题精学例1 将下面同类的东西圈起来㊂ʌ思路点拨ɔ 这幅图上有鸡㊁梨㊁苹果㊁香蕉㊂图中的梨㊁苹果㊁香蕉都属于水果,是同一类物品,因此把三种水果圈在一起,而鸡是动物,和水果不是同一类物品,因此不能圈在一起㊂同步精练1.将下面同类的东西圈起来㊂(1)(2)97(3)(4)2.下面图中有飞机㊁轮船㊁鸭子㊁小汽车㊁马㊁蝴蝶㊁金鱼㊁火箭,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应该怎样分呢?3.下面的六件物品,要把它们分成两类,应该怎样分比较合理98例2 你能将每一行中不同类的物品圈出来吗?①②③ʌ思路点拨ɔ 仔细观察每一行,第1行的5件物品中,有4件都是水果㊂青菜不是水果,所以应该圈出的物品是青菜㊂第2行的5件物品中,有4件都是食品㊂小汽车不是食品,所以应该圈出来的是小汽车㊂第3行的5件物品中,有4件都是学习用品㊂皮球不是学习用品,所以应该圈出的物品是皮球㊂同步精练1.你能将每一行中不同的物品圈出来吗?①②③992.把下面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㊂3.下面第一行画了一个文具盒㊁一个抽屉㊁一只箱子,第二㊁三行画了帽子㊁小刀㊁小飞机㊁尺子㊁小汽车㊁上衣㊁铅笔㊁裤子㊁坦克㊁钢笔㊁围巾㊁小手枪,要把这些东西放入第一行的文具盒㊁抽屉㊁箱子里,怎样放比较合理?100例3 下面的物品,可以怎样分类?ʌ思路点拨ɔ 仔细观察上面的物品,可以看出有些是有生命的,能自己行走;有些是没有生命的,自己不能行走㊂这样就可以把上面的物品按照是否有生命,能不能自己行走来分类,一类是有生命的动物,一类是没有生命的交通工具㊂也可以按照行走的位置来分类,一类是天上飞的,一类是地上跑的,一类是水上行的㊂同步精练1.将下面的图形分一分,把同类的序号写在一个圈里㊂2.把下面的茶杯分一分,把同类的序号写在一个圆圈里,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分吗101(1)(2)3.把每一组图中的东西分类,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例4下面每组有4张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排列着4个数㊂你能找出每组中排列规律与其他三张不一样的那张卡片吗(1)2345 78910 6543 5678(2)8642129631086416141210ʌ思路点拨ɔ第一组的4张卡片,第1,2,4张上的数都是逐渐增加1,第3张卡片上的数是逐渐减少1㊂所以,第3张卡片上的数的排列规律与其他三张不一样㊂第二组的4张卡片中,第1,3,4张卡片上的数都是逐渐减少2,第2张卡片上的数是逐渐减少3,与其他三张不一样㊂同步精练1.下面每组数中,哪一个数与其他三个不一样,把它圈出来㊂(1)2469(2)7162312(3)152516352.下面每组数中,哪一行的规律和其他三行不一样?把它圈出来㊂(1)468100246357914710(2)7777543299992222102103 (3)87 6 55 4 3 26 7 8 99 8 7 6(4)7 5 315 7 9 111 3 5 73 5 7 93.把下面6幅图分一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ʻʻʻʻʻʻ (2)һһһһһһ(3)ӘӘӘӘӘӘ(4)ʀʀʀʀʀʀ (5)әәәәәә (6)练习卷一㊁圈一圈㊂把不同类的圈起来㊂1.2.3.4.5.6.7.104105 二㊁分一分㊂1.下面6件物品,要把他们分为两类,应该如何分类比较合理?2.找出与其他三种不同的东西,并把它圈出来㊂(1)(2)3.把下面图中的东西分类,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06三㊁连一连㊂把小动物与他们要吃的东西连起来㊂四㊁填一填㊂按要求分类㊂(只需要写上序号)1071.按长袖㊁短袖分㊂长袖短袖2.按有没有领带分㊂有领带没有领带3.按颜色分㊂黑色的白色的五㊁想一想㊂1.下面六个图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想出不同的方法!)2.下图中每一行的规律是什么?哪一行与其他三行不同?3.下面每组数中,哪一行的规律与其他三行不一样?把它圈出来㊂(1)2222 3333 7654 7777(2)1357 2468 7543 46810(3)2345 5678 9876 3456(4)2346 4568 5432 1235108。
小学数学竞赛第十二讲 归纳推理

第十二讲归纳推理人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
在研究某个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对若干次出现的现象的观察,有的人经过分析思考能很快地找到其中的某种规律,有的人却熟视无睹。
这就反映他们的归纳能力不同。
希望小同学们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归纳能力。
例1把1~1993这1993个自然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在一个圆圈上,如图12—1,从1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保留1,擦去2;保留3,擦去4;……(每隔一个数,擦去一个数),转圈擦下去。
求最后剩的是哪个数?分析:如果依照题意进行操作,直到剩下一个数为止,实在是很困难。
我们先从简单情况研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再应用规律解题。
如果是2个数1、2,最后剩下1;如果是3个数1、2、3,最后剩3;如果是4个数1、2、3、4,最后剩1;如果是5个数1、2、3、4、5,最后剩的是3;如果是6个数1、2、3、4、5、6,最后剩的是5;如果是7个数1、2、3、4、5、6、7,最后剩的是7;如果是8个数1~8,最后剩的是1。
我们发现当数的个数是2,4,8时,最后剩的都是1(操作的起始数)。
这是为什么呢?以8个数为例,数一圈,擦掉2,4,6,8,就相当于从1开始,还有4个数的情况,4个数时,从1开始,数一圈,又擦掉2个,还剩从1开始的两个数,擦掉1以外的数,最后剩1。
这样,数的个数是16,32,64,……,2n时,最后剩的都是起始数1。
当数的个数是3时,擦去2,就剩2个数,最后应剩下一步的起始数3;数的个数是5时,擦去2,剩4个数,最后也应剩下一步的起始数3。
根据以上规律,如果有18个数,擦去2、4,剩下16个数,再擦下去,最后还应剩下一步的起始数5。
就是说,擦去若干个数后,当剩的数的个数是2”时,下一步起始数就是最后剩下的数。
解:因为1024=210,2048=211,2110<1993<211,1993-1024=969,就是说,要剩210个数,需要擦去969个数,按题意,每两个数擦去一个数,当擦第969个数时,最后擦的是:969×2=1938下一个起始数是1939,那么最后剩的就应该是1939。
第十二讲 逻辑推理.pdf

本讲要点(一)主要介绍两种类型:是非条件型;真假判断型(二)掌握并用列表法解答是非条件型逻辑推理题(三)掌握并用互相矛盾的方法解答真假判断型逻辑推理一、“是非”条件型(是这个,就不是那个)方法:列表法(“是”就画√,“不是”就画×)例1 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是谁?分析:题目表明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题目中我们知道刘刚与小丽、李强与小红、小红和马辉都不是兄妹关系,因此我们用√表示是两人兄妹关系,×表示不是兄妹关系。
这是逻辑推理中的是非条件型。
李强只能与小丽所以根据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答案:刘刚与小红是兄妹、马辉与小英是兄妹、李强与小丽是兄妹。
例2 A,B,C,D 分别是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人,已知(1)A 和中国人是医生(2)B 和法国人是教师(3)C 和日本人职业不同(4)D 不会看病问:A,B,C,D 各是哪国人?分析:(1)(2)可知A、B都不是法国人和中国人,C不是日本人,(1)(4)可知D也关键:关于中国人信息多,可以关注中国人一列可得只能是C是中国人,然后将C的信息补充完整。
到此为止,无法在进行判断,我们将推出的信息带到条件中,(1)A、C是医生(3)C和日例3 甲、乙、丙、丁每人只会中、英、法、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他们在一起交谈可有趣啦:(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请他当翻译(2)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但他们却能相互交谈(3)乙、丙、丁找不到三人都会的语言(4)没有人同时会日、法两种语言问:甲、乙、丙、丁各会哪两种语言?分析:每人只会两种语言说明每行要有两个√;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说明有一列只有一个√。
先把能直接判断的条件在表格中勾画。
接下来,因为我们知道甲的信息较多从甲着手,甲还会一种语言,可能是中文,可能是英语,选择假设法。
归类总规则讲义

归类总规则规则一一、条文内容: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二、条文解释:规则一有三层意思: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2、归类的法律依据是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3、如果按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还无法确定归类,则按其他规则(指规则二至规则六)确定归类。
例1:橡胶雨鞋第40章标题:橡胶及其制品第64章标题:鞋靴、护腿和类似品观点一:因为橡胶制品归入第四十章,橡胶雨鞋属于橡胶制品,所以橡胶雨鞋归第四十章。
观点二:因为鞋靴归入第六十四章,橡胶雨鞋属于鞋靴,所以橡胶雨鞋归第六十四章。
6401---税目条文(税号对应的商品名称及备注):“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防水鞋靴…”例2:羊皮帽第42章标题:皮革制品第65章标题:帽类及其零件6506.9---税目条文:其他皮革制帽类;其他毛皮制的帽类。
例3:石棉帽第65章标题:帽类及其零件第68章标题:石料、石膏、水泥、石棉等的制品6812---税目条文:石棉的制品(例如,纱线、机织物、服装、帽类、鞋靴、衬垫)。
例4:女式针织胸衣第61章标题: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第62章标题: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212---税目条文:紧身胸衣,不论是否针织或钩编的。
结论:1﹑标题(类、章、分章)不足以全面、准确概括本部分内容,尤其对特殊情况的商品的归类在标题上无法反应出来,所以归类不能以标题为依据。
2﹑标题的作用:为了查找方便。
因商品的编排是有一定规律的,若没有标题,则显得杂乱无章。
3、归类依据是: 税目条文和子目注释、章注释、类注释。
规则二一、条文内容:1、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高思导引六年级第12讲 计数综合三完整版

第12讲计数综合三内容概述建立递推的思想,将问题的复杂情形与简单情形联系起来;学会现察和发现递推关系;利用树形图、列表等方法处理某些递推关系.另外,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处理与数字相关的复杂计数问题.兴趣篇1.一个楼梯共有10级台阶,规定每步可以迈一级台阶或二级台阶.走完这10级台阶,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答案:89种。
解析:将台阶数和走台阶的方法数列成一张表格,如下所示:走1、2级台阶的方法数可以枚举得到.走3级台方法数可以分两类得到:如果第一步走1级台阶,那么参考数表可得,剩下2级有2种走法;如果第一步走2级台阶,同样参考数表可得,剩下1级有1种走法;因此3级合阶的走法总数为1+2=3,如上表箭头所示.以此类推便可填满整张表格.2.卡莉娅买了10块巧克力,她每天最少吃一块,最多吃3块,直到吃完,共有多少种吃法?答案:274种解析:将巧克力的数量与吃法数列成一张表格,如下所示:吃1、2、3块巧克力的方法数可以枚举得到,吃4块巧克力的方法数可以分三类得到:如果第一天吃1块,那么参考数表可得,剩下3块有4种吃法;如果第一天吃2块,同样参考数表可得,剩下2块有2种吃法;如果第一天吃3块,那么剩下1块还有1种吃法,因此4块巧克力的吃法总数为1+2+4=7,如上表箭头所示.以此类推便可填满整张表格.3.用1×2的小方格覆盖7×2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覆盖方法?答案:21种解析:找到左上角的方格,按照该方格是横着覆盖还是竖着覆盖分两类讨论即可得递推规则,从而得到如下所示的一张表格.4.如果在一个平面上画出4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如果画20条线,最多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答案:11个;211个解析:由于新增直线被分为几部分,区域数量自然也就增加几部分,所以可以将情况写为如下的一张数表:所以20条直线的时候最多把平面分成2+2+3+4+…+20=211个部分.5.甲、乙、丙三名同学练习传球,每人都可以把球传给另外两个人中的任意一个.先由甲发球,经过6次传球后球仍然回到了甲的手中,请问:整个传球过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答案:22种解析:采用“传球法”,甲拿球,所以最开始甲标1,乙、丙都标o,接着甲必须由乙、丙传球给他,所以他下方的数也必须由乙、两累加给他;其余两人同理——这就是传球规则决定累加规则,依据这一累加规则,我们不停地将数表向下累加,每传一次球就多累加一行,最后得到第“6”行.这一行的三个数分别为22、21和21.他们分别表示6次传球后,由甲、乙、丙拿球的传球方法数.由于题目要求最后球回到甲手中,因此答案为22种.6.如图12—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给一个五边形的各个顶点染色,同一条边的两端点不能同色,且顶点A必须染红色,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式?图12—1答案:10种解析:采用“传球法”,A染红色,所以在红色的下方标1,黄色和蓝色下方标0.B 不能再染红色,所以红色下面的标O,黄色和蓝色下方标1.后面的C、D、E 按照传球规则进行累加,注意到E不能染红色,所以有5+5=10种染法.7.一个三位数,有相邻两个数字的和为16,那么这样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答案:54个解析:首先要审清题,题目中说“有相邻两个数字的和为16”,并不是说所有相邻两个数字之和都是16.相邻两个数字之和为16有三种可能:79,97或88.(1)若百位和十位的数字之和为16,个位可以填O ~9,共3×10一30种填法.(2)若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之和为16,百位可以填1~9,共3×9—27种填法,两种情况共计57种填法,考虑到797、979和888被算了两次,因此这样的三位数有57-3=54个.8.一个各位数字互不相等的五位数不含数字0,且数字和为18,这样的五位数共有多少个?答案:360个解析:满足条件的情况只有以下三种:1+2+4+5+6=18, l+2+3+4+8=18, 1+2+3+5+7=18,共计55A ×3=360个.9.一个十位数只含有数字1或2,且不含两个连续的数字1,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十位数?答案:144个解析:十位数中不含有1,有1种,十位数中含有一个1,有110C =10种.十位数中含有两个l ,有29C = 36种.十位数中含有三个l ,有38C = 56种.十位数中含有四个1,有47C =35种.十位数中含有五个1,有56C =6种.共计144种,10.一个六位数由1、2、3、4、5组成,而且任意相邻两个数位的数字之差都是1,这样的六位数有多少个?答案:72个解析:采用“传球法”,十万位可以填1、2、3、4、5,因此在下方分别填1.要求任意相邻两个数位之差都是1,因此万位1、2、3、4、5的下方分别填1、2、2、2、1.后面的数位同理,因此这咩的六位数共有9+18+18+18+9=72个,拓展篇1.老师给小高布置了12篇作文,规定他每天至少写1篇.如果小高每天最多能写3篇,那么共有多少种写完作文的方法?答案:927种解析:将作文数量与完成作文的方法数列成一张表格,如下所示:下面解释一下这张数表是如何累加得到的,写1、2、3篇作文的方法数可以枚举得到.写4篇作文的完成方法数可以分三类去数:如果第一天写1篇,那么参考数表可得,剩下3篇有4种完成方法;如果第一天写2篇,同样参考数表可得,剩下2篇有2种完成方法;如果第一天写3篇,那么剩下1篇还有1种完成方法,因此4篇作文的完成方法总数为1+2+4=7,如上表箭头所示.接着分析5篇作文的完成方法数,仍然分三类:第一天写1篇,那么参考数表可得,剩下4篇还有7种完成方法;第一天写2篇.那么剩下3篇还有4种完成方法:第一天写3篇,那么剩下2篇还有2种完成方法,因此5篇作文的完成方法数等于2+4+7=13……以此类推便可填满整张表格.2.用10个1×3的长方形纸片覆盖一个10×3的方格表.共有多少种覆盖方法?2.答案:28种解析: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递推数表,将其表示如下:下面详细说明该问题的递推规律.覆盖1×3、2×3和3×3方格表的方法数可以枚举得到.接着分析覆盖4×3的表格有几种覆盖方法,如下匿所示,左上角的阴影方格在覆盖的时候有两种方法:竖着覆盖或横着覆盖.当竖着覆盖时,余下部分恰好是一个3×3的方格表,覆盖方法数为2;当横着覆盖时,其下方的方格只能被横放的纸片盖住,因此只剩下一个1×3的方格表需要覆盖,方法数为1.由此可得4×3的表格的覆盖方法数为2+1=3.用同样的方法分析5×3的方格表,可得其覆盖方法数等于4×3的方法数加上2×3的方法数,因此等于3+1=4.接着以此类推即可,余下部分恰好是一个3×3的方格表,覆盖方法数为2。
第12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讲义)(解析版)

第12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目录考情分析网络构建【速记卡片】 考点一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发散思维的方法 知识点2 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易混易错】 【知识拓展】【提升·必考考向归纳】考向1 发散思维的方法考向2 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考点二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 逆向思维的含义知识点2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易混易错】【知识拓展】【提升·必考考向归纳】考向1 逆向思维的含义考向2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时政探究 【命题预测】 真题感悟【速记卡片】明确3个含义: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含义掌握1个关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关系明确3个作用:发散思维的作用、聚合思维的功能、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掌握3个方法: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法考点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知识点1 发散思维的方法1.发散思维的含义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必要性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人们常常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3.特征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4.思维发散的技法(1)检核表法①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②具体方法:检核表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九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2)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
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归类考试介绍1、考试分值及题型报关员考试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行机考,从往年的出题来看,报关员考试总分200分,商品归类在报关员考试中占的分值是40—43分,占总分值20%-21.5%。
其中一部分是给出20道商品编码题,有的包括图文解释,让大家在商品编码书上查找,然后写出相应的商品编码,每题2分,总分40分。
除此之外,还有1—3分主要是针对商品编码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商品归类的六大总规则”出题,出题形式以单选、多选、判断为主。
2、历年题型分析:08年到11年考题分析出现1题出现2题出现3题出现4题考试的重点08年1、6、9、13、15、17、20类第7类第4类第11、16类第4、6、11、16类09年1、9、14、17、18类第6、7、10、16类第4类第11类第4、6、11、16类10年1、7、8、13、15、18、20类第2、4、6类第11类第16类第4、6、11、16类11年1、2、5、8、9、10、13、15类第6类第4、11类第16类出现5题第4、6、11、16类总结每年必考的考第1、4、6、7、11、16类;从未出现的有第3、12、19、21类编码书重点章节-———-—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十六类机器、机械器具、电器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同时也是难点)3、如何学习商品编码:1、认识编码(考试中商品编码是8位数构成,前四位是品目,后四位是子目,子目分为一级子目,二级子目,三级子目和四级子目)2、重点掌握商品归类总规则;(我们本节课重点讲解,是归类的基础)3、熟悉21类97章的商品编排规律;4、掌握查找商品编码的方法(先确定品目,然后确定子目,这个在后面会重点讲解的)4、归类技巧总结:(1)丰富商品知识(2)读透归类规则(3)理解注释条文(4)关注重点商品第一节《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介一、协调制度的产生:所谓“协调制度”是因为这项制度是通过协调国际上多种商品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部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分类目录.在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通过了《协调制度公约》及其附件《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或HS)。
《协调制度》于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随后在海关税则、国际贸易统计、谈判、管制、原产地规则等多种领域被广泛采用。
截至2010年3月,已有20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采用该分类目录。
自1988年生效以来,《协调制度》共进行了4次修订,形成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2年、2007年共5个版本。
二、《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协调制度分为21类,97章,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品目项下又细分若干一级子目和二级子目.同时为保证《协调制度》解释的统一性,设立了归类总规则,作为整个商品归类到总原则。
一级、二级子目第二节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简介一、产生我国海关自1992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目前我们采用的《协调制度》是2007年1月1日生效的。
基于我国海关征税、统计的需要,我国在《协调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三级子目和四级子目,并且编写了《本国子目注释》,作为归类时确定三级子目和四级子目的依据!我国在协调制度的基础上,分别编制《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二、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基本结构《进出口税则》中的商品号列称为税则号列,每项税则号列后列出该商品税率.《统计商品目录》中的商品好列称为商品编号,为统计需要,每项商品编号后列出了商品的计量单位,并增加了第22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内分98章、99章.《协调制度》中的编码只有6位数,我国采用8位编码,其中第7、第8位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本国子目”。
编码:03019210位数:12345678含义:章号顺序号一级子目二级子目三级子目四级子目品目第五位编码-它所在税(品)目下所含商品一级子目的顺序号第六位编码--—它所在税(品)目下所含商品二级子目的顺序号第七位编码—--它所在税(品)目下所含商品三级子目的顺序号第八位编码———它所在税(品)目下所含商品四级子目的顺序号◆没有设一级或二级子目的品目,商品编码的第五位或第六位编码为0◆作为未列名商品的第五位或第六位用数字9表示,不代表它在该级子目中的实际序号,其间的空序号是为在保留原有编码的情况下,适应日后增添新商品而设立的例题:(1)0103猪0103.1000—改良种用—其他——重量在50公斤以下0103。
9110——-重量在10千克以下0103.9120-——重量在10千克及以上,但在50千克以下0103.9200-—重量在50千克及以上A、上面的商品编码“0103。
1000"因为一级子目项下没有二级、三级和四级子目了,所以商品编码上二级、三级和四级子目补0.B、0103.9110代表该商品在第一章的第三个品目,重量在10千克以下的活猪C、0103.9200代表该商品在第一章的第三个品目,重量在50千克及以上的非改良中用的活猪D、0103。
9120中第八位“0"表示在三级子目下未设四级子目答案:ACD第三节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的海关管理一、归类的依据(一)基本原则:客观、准确、统一(二)主要依据:1.《进出口税则》;2.《商品及品目注释》;3.《本国子目注释》;4.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5.海关总署发布的归类决定二、归类申报要求(1)、收发货人或者是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供的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可以要求海关保密,但不得以此为理由拒绝向海关提供资料;(2)、海关在行使下列权力时,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予以配合:①查阅、复制有关单证、资料;②要求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供必要的样品及相关商品资料;③组织对进出口货物实施化验、检验,并且根据海关认定的化验、检验结果进行商品归类。
必要时海关还可以要求申报人补充申报资料.三、归类的修改申报人所申报的商品编码需要修改的,可以按规定向海关提出申请。
(主动的)海关审核认为申报的商品编码不正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通知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对报关单进行修改。
(注意:真正去修改的还是收发货人)(被动的)四、预归类(重点)简单讲,预归类就是把商品归类过程前置,在货物实际进出口之前完成商品归类税号的确定工作,它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提高海关归类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速货物通关,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方便合法进出。
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申请人),可以在货物实际进出口的45天前,向直属海关申请就其拟进出口的货物预先进行商品归类(预归类),有关规定如下:(一)预归类申请向拟实际进出口货物所在地的直属海关提出.(二)预归类受理和预归类决定申请预归类的商品:1、经直属海关审核认为属于有商品归类具体依据的(即符合上述所说的《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制发预归类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2、属于在具体依据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按照规定申请行政裁定。
(三)“预归类决定书”的使用申请人在制发预归类决定书的直属海关所辖关区进出口预归类决定书所述商品,应当主动向海关提交预归类决定书.(注意:直属海关所辖关区的真正含义)五、商品归类决定:1、商品归类决定、商品归类决定失效、撤销商品归类决定的,应由海关总署对外公布.2、商品归类决定是以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的,当法律、行政法规发生变化时,商品归类决定也相应失效。
被撤销的商品归类决定自撤销之日失效.六、其他管理要求此处略去100字。
第四节《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大家一定要注意好了,六大规则的使用是按顺序依次使用!规则一:对概念的解释:(一)规则原文(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2)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3)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二)条文解释规则一有三层意思:(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2)归类的法律依据是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
(3)如果按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还无法确定归类,则按其他规则确定归类。
规则二:是对商品范围的扩大(一)规则原文(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二)条文解释规则二旨在扩大该品目的商品范围。
如图:;例如,“缺少车门的轿车”仍具有轿车的基本特征,所以仍按轿车归类。
“基本特征”如何判断:其关键部件是否存在,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箱体这些关键部件如果存在,则可以判断为具有冰箱的基本特征;对于未制成品而言,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制成品的特征,如齿轮的毛坯,如果其外型基本上与齿轮制成品一致,则可以判断为具有齿轮的基本特征;(2)、规则二(一)的第二部分规定,完整品或制成品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应归入已组装物品的同一品目.未组装件或拆散件是指物品尚未组装或已拆散,这种形式报验通常是为了便于包装、装卸或运输.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其具备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也可以将其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归入到完整品或制成品中;(3)、规则二(二)规定,品目所列材料或物质,还应扩大到在该材料或物质中可以加入其他材料或物质;同样道理,品目所列由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中,也可以加入其他材料或物质。
条件是加入其他材料或物质并不改变原来材料或物质,或其所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 (三)要点分析(1)品目所列货品范围的扩大是有条件的,即不管是“缺少”[规则二(一)的情况]还是“增多”[规则二(二)的情况],都必须保持“基本特征";(2)只有在规则一无法解决时,方能运用规则二。
规则三:是对规则二(二)的解释。
(一)规则原文当货品按规则二(二)或由于其他任何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应按以下规则归类:1.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
但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都仅述及混合或组合货品所含的某部分材料或物质,或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某些货品,即使其中某个品目对该货品描述得更为全面、详细,这些货品在有关品目的列名应视为同样具体. 2.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3.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