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合集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配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 配体制(1987至今)四
2007 年10 月召开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并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了具体部 署,到2020 年,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党的十七 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 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单一的按劳分配机制(1978--1987)二
这一阶段,我国平均主义分配机制基本得到了制止,按劳 分配的原则基本得到贯彻,较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创造性,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但随着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 成,社会主义经济日益按商品经济规律来运行,纯粹的按劳动 量分配的单一的按劳分配机制已经容纳不了日益丰富的利益分 配主体,这个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愈显尖锐。探求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分配机制新格局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如何让解决现存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弊 端
加强政府调节,构建和谐社会
(一)充分重视分配差距拉大,对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了严重的 压力 (二)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分配制度 (三)要充分认识当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要把抑制通货膨胀置于优先的政策议程。 想方设法,扩大就业。就业问题,是我国将来一段时间内比较棘手 的问题。 创新政府预算制度。
分配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在改革前和改革之初,我国分配制度总的特点是平均与不平均分配 并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分配性质的认识和分配制度的变迁,我国收 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特点是平均分配被打破,不平均分配 出现新的特点。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我国经 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诺贝尔经济学 奖的获得者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有政治意 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嫉妒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方面。”因为过大 的收入差距会影响人们工作和生产的效率,甚至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根源。 收入差距过大会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公众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信任, 对改革和政府的信心,甚至引发劳动者的一些过激行为,威胁到社会的稳 定。阿瑟·奥肯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所造成的经济不平等,比机会均等 时出现的经济不平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我们要特别关注老百姓对收入 差距的承受能力。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20 0 8年 9 月
内蒙 古 师 范大 学学 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Sp 2 0 e ., 0 8 V0 _ 7 No 5 l3 .
第3 7卷
第 5期
Jun f n e o gl oma U ie i hlsp y& Sc l c ne ora o nrM noi N r l nvr t f i oh l I a sy P o oi i c ) aSe
改革开 放 3 O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曹 霞
( 内蒙 古 师 范大 学 经济 学 院 。 蒙古 呼 和 浩特 00 2 ) 内 102
[ 要】 改革开放以来, 摘 我国在构建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问题上, 不断探 索, 从按劳分配唯一选
择 到 按 各 生 产 要 素 的 贡 献 进 行 分 配 , 让 一 部 分 人 先 富 裕 起 来 到提 高初 次 分 配 中的 劳 动 收 入 比 例 , 只 重视 基 本 从 从 收 入 到 完 善 社 会保 障 , 断发 展 , 势 而必 然 。 不 顺
在 我 国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 制确 立 和不断 完善
的过程 中 , 国居 民个 人 收入 的分 配 方式 实现 了从 我 劳 动为 唯一要 素参 与 分 配 到 劳 动 、 本 、 术 、 理 资 技 管
分 配方式 。进 而 , 的十 三 大报 告 指 出 : 在 所 有 制 党 “
的经验 教训 基础上 形 成 的共 识 , 在 党 的 十 五大 上 并
得 到进一 步 肯定 。这一 次 的改 革主要 是 突破 了长期 以来 分 配制度 上 “ 吃大 锅饭 ” 的平 均 主义 弊端 , 突破 了按 劳分 配 唯我独 尊 、 绝无 仅有 的局 面 , 允许 其 他分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趋势
1 14 — 15 、9 9 9 6年 , 新 民 主 主 义 到 社 会 主 义 的 过 度 时 期 。 多 从 种 经济 成 分 并 存 , 有 制 还 未 确 立 主 体 地 位 , 劳 分 配 也 未 占 主体 公 按
历 了两 次 历 史 性 的跨 越 , 两 次 跨 越 可 以根 据 时 间 发 展 和 改 革 程 这 度 细 分 为 五 个 重要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 国后 到 改 革 开 放 前 (99 一 17 年 ) 建 14 年 98 这 一 阶 段是 我 国 收入 分 配 制 度 突破 变 迁 的第 一 次 历 史 跨 越 的
文献综述 : 21 0 0年 我 国 的 收 入分 配 问题 已 经非 常 突 出 , 业 收 入 差 距 、 行 城


乡 收入 差 距 都 在 不 断 加 大 , 国基 尼 系 数 在 2 0 年 就 已 经 达 到 了 全 03 04 8 超 过 了 国际 公 认 的 04的警 戒 线 , 入 分 配 制 度 迫 切 的 需 要 . , 4 . 收 变 革 。在 建 国 5 2年来 , 入 分 配 问 题 似 乎 也 总 是 与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收 和 人 民生 活 变 化 关 联 最 紧 密 的 问 题 之 一 。 收 入 分 配 是 社 会 再 生 产 的 重 要 环 节 , 入 分 配 对 社 会 经 济 发 收 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起 着 促 进 和 制 约 的 作 用 。分 配 合 理 可 以 刺 激 经 济 社 会 的 向前 发 展 , 到 良性 催 化 剂 的 作 用 。 我 国 的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起 也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而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 、 完善 的发 展 过 程 。 二 、 国收 入 分 配制 度 的历 史 变 迁 我 14 年 建 国到 现 在 2 1 年 6 年 里 我 国 的收 入 分 配 制 度 共 经 99 00 1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调节的模式。

本文将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方向和路径。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时期的“多元主义”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统一管理和分配资源,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追求收入的均等和公平。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收入分配过于平均,缺乏激励机制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采取了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形式。

并且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节制过度的收入差距,并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长更快,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较大。

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而且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再次,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一些高薪职位的分配过程不够透明,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现象,使得社会上下层次之间的流动性降低。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方向和路径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首先,加强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适当调高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其次,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通过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减少收入差距。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言自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以来,社会公平的问题也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多年以来,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能够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提到社会公平问题,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

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存在,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解决好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外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压力也随之而来,要迎接外来的挑战,首先就要保证国内的稳定,所以实现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而本文就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概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形成原因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史1、改革开放前的历史2、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改革过程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从农村方面来谈2、从城市方面来谈3、从事业单位来谈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2、收入分配不公平3、收入分配格局失调五、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文: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而按需分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种特殊的分配制度又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演变与路径选择——基于分配运行过程及公平分配定律的视角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演变与路径选择——基于分配运行过程及公平分配定律的视角

的角度来看存在很多不足 。改革探索时期 , 我国 的分配制度体现 了分配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 但 是从 分 配起 点和 机会来 看 是不 公平 的。全 面改革 时期 , 从机会公平来看 , 该制度起 到了积极作用 , 但是从结果公平来讲 ,仍然存在很 多弊端和不 足 。完善改革时期 , 应该对该制度体现的过程公 平和分配贡献律规则给予肯定 , 但是制度本身仍 然 存在 机会 不公 平 和规则 不公 平 等缺 陷 。
化原 因, 并依据贡献率、 等级 率、 平均律和需要率的差异 , 从分配起 点、 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三个
方面提 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 。
[ 关键词 ] 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差距 分配运行过程 公平分配定律
我 国收入 差 距 不 断 拉大 , 成 为世 界 上 收 入 差
报酬 , 这 两 方 面 的分 配是 对 创 造性 劳 动 价值 的肯
距最悬殊 的国家之一。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 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结果显示 , 2 0 1 0 年 中国家庭的 基 尼系数为 0 . 6 l ,大大高于 0 . 4 4的全球平均水
定。 而平均律强调应按照组织 内的劳动者数量平 等分配 , 需要律强调应按照劳动者 的生活需要和
家庭负担来分配经济报酬 。要缩小收入差距 , 就
应该将 以上标准相互结合 , 全面考虑来进行收入
分 配改 革 。

平 。虽然这个数据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 虽然 以基尼系数为评价标准不完全客观 , 但是这都说
明了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 对于收入 分 配评价标 准有分配运行过 程和公平分配定律 两个角度 。从分配运行过程这:收人分配起点公 平、 收入分配机会公平 、 收入分 配过程公平及收 入分配结果公平。 公平分配定律这一角度是对分 配过程的进一步的细分 和整合 , 包含分配的贡献 律、 等级律 、 平均律和需要律。这里的贡献律强调 应按照劳动 者对组织的贡献大小及 劳动者的劳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2023年,中国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成为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以单位为中心,等额分配。

即使是基层工人,其收入与干部也没有差距。

但由于政府制定的计划经济制度存在缺陷,企业采用的是集体所有制,个人的贡献难以得到体现。

这种旧的分配制度为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人才对工作没有增加收入的动力。

改革开放的深入,促使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

1984年,中国开始推行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工资的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种制度下,工人不仅按照他们的劳动力价值获得嘉奖,还能够从企业的经济效益中获得分享。

职位和贡献的不同带来了工资收入的差异,这对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超越意愿是有益的。

1994年起,中国推出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发展战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新的分配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此时,更加注重劳动的成果和价值,对比低成本劳动、低技能劳动可获得较少的支持。

这种制度设立了不同层次的基本工资和从成绩提成比例,以及公司利益分红。

工人们的收益逐渐与他们的工作表现挂钩。

21世纪初,中国大规模调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引入了更多的市场因素,增加了灵活性。

公办企业、民营企业、外来投资企业等大家庭中的工人不再拥有同样的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了竞争的活力。

现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根据不同职位、岗位、业绩还有地段等专业上的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薪资。

同时,也关注着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困难,积极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

总之,工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朝着更加公平的制度不断演进。

未来的发展将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创新的影响,这使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坚实和可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收入分配制度是指社会上各种收入来源的分配原则和方式。

在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从最初的完全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不断地进步和壮大。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阶段是新时代的收入分配制度。

以下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计划经济的实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分配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将全社会的收入划分为国家和集体两部分,国家部分主要用于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务支出,而集体部分用于农村和城市的发展。

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让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和拥有个人积蓄,使得农村的过程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在城市,实行了“事业单位”和公共部门的工资制度,是工人阶级能够获得稳定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过,计划经济时期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福利低下、贫富差距大、少数特权阶层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改善。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1978-2012)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进一步深化了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我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收入分配制度,如市场化、国家调节、民间自发等。

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政策和农民集体经济,让农民从集体转向了家庭经营,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城市,实行“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教育、技能和经验的价值升值,也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

但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模式也受到了贫富差距扩大、特权阶层等问题的困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其影响

作者简介 : 晓娜 (94 )女 , 孙 16 一 , 陕西西 安人 , 邮电学院社会 科学系副教授 , 西安 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

1 ・ O
西 安

电 学

学 报
20 0 8年 1 月 1
充。18 年 1 月 召开 的党 的十三大 , 97 O 在分配 问题 上第一次提出了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分配
来, 然后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 ; 提出了经济体
制改革 的重点要 由农村转 向城市 , 把如何增强企业 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提出了要“ 建立 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认 ,
第一阶段 : 打破平均 主义 , 复按劳分配原则。 恢
改革开放前 , 由于产品型的按劳分配模式的实行 , 导 致平均主义、大锅饭” “ 现象盛行 , 广大劳动者的积极
计酬制。18 年中央 1 93 号文件指出: 要对人 民公社 体制进行改革 , 一是实行生产责任制 , 特别是联产承 包制 ; 二是实行政社分开。至此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已由改革试点转向全国推广。“ 缴够国家的, 留够集体的 , 剩下都是 自己的”这种分配方式, , 成为 农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实现形式 。

方面却 扩大 了城 乡居 民的收入差距 。为 了缩 小收入 差距 , 维持稳 定的社会 秩序 , 须继续深化 和完善收入 分配 必
制 度 的 改革 。
关键词 : 改革开放 ; 收入 分配制度 ; 乡居 民; 城 收入分配差距 中图分类号 :1 4 7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2 4 2 0 )6 09—0 10 —3 6 【0 80 —0 0 4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

【研究院】一、我国改革开放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制度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二十多年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制度有三个特点:第一,工资等级的划分、工资标准的确定、工资水平的标准均由国家制定;第二,相同部门、行业、产业的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在全国基本都一样,只是个别的部门、行业、产业间略有不同。

当时国家具体规定了工资标准,全民所有制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第三,企业职工的工资与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经济效益的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企业的效益如何,企业职工都是根据自己的级别高低照拿工资,同一部门、行业、产业间同一级别职工的工资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农民的劳动报酬当时也是受国家计划调节的,虽然说农民的劳动报酬要受所在生产大队纯收入的决定,即生产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但是由于农产品都是国家定价,所以差距不大,基本上农民的收入也保持一致。

我们可以看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分配制度,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制度,存在着很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

这种按劳分配制度实际上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严重扭曲。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部分“先富”的思想以及在农村的初步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我国历史具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领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造成了劳动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滞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几年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逐步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不但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里,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发展与改变,总体来说,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改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

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从农村来看,由国家统一决定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价格和购销等方面,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以生产队为单位,凭工分取得报酬。

从城市来看,国家统一调控城市职工的等级工资,职工的劳动报酬同样趋于平均,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及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成果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所作出的改变主要是侧重效率兼顾公平。

1978—1992年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将“先富”与“后富”有机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的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努力、合理经营,使之生活先好起来、先富起来,又要鼓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成为示范力量,通过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在分配政策的制定上,调节好“先富”与“后富”人们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悬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3--2004年这段时期的分配原则重点突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强调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概念。

其中,初次分配是指存在于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总收益多少而进行的分配,通俗地说,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才能获得高回报,因此,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更主要遵循效率原则。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一)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制度
从1949 年到1978 年的29 年间,受生产力 水平发展较低,物质财富匮乏严重,不能较大 程度地保证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国情的影 响,以及对马克思的分配制度片面、错误地理 解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必须是“纯而又纯” 的按劳分配”,使得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 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 均化。,这个阶段的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 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在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 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下,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全凭 一腔热情,衡量标准被扭曲为单一的劳动时间。
PART 分配政策缺位导致高低 04 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
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 展,一方面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者大量增 加,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会 不均等而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 不健全,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 过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不仅如此,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制建设滞后和监督机 制不健全,使得少数人“钻政策空子”,获 取大量非法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4台空调、3台液晶电视和一台洗衣机全都不见了。”就算是被烧毁至少也会留 有残骸,房主对此感到十分怀疑,而消防在事后起火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人为 纵火的痕迹。随后,房主沈某报警,公安机关介入调查。难以置信 纵火人竟是闺 中密友,通过调取小区监控录像和摸排走访,民警很快锁定了一名重要嫌疑人,她就 是房主沈某的闺蜜,20岁的大二学生贺某。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 入分配制度和按劳 分配的理论,对现 实积极生活中个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 • 收入差距所造成的有社会危害的事例 •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 怎样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 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费品分配。改革开放前 , 我国在个人收入分 配上一直实行单

的按劳分配制度 , 其理 论依据就是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论 和
的社会 , 个人 收入均等 化程度很 高 , 并没有 真正贯彻 落实 马
按 劳分配理论。但是事实上 , 当时 中国还是 个平均主义盛行 克思 的“ 各尽所能 , 按劳分配 ” 的分配原则。改革开放后 , 随着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期 08 0 总第 2 9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 N0 C RES MI EARC GUI H DE
No 1 2 0 .0, 0 8
S fa . 9 e l i No2
改革开放 3 年我国 O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 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 中 , 其 经济体
制改革迈的步伐最大 , 取得 的成就也最大 。个人收入分 配制
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经过 3 的不 0年 断探 索和创新 , 渐趋完善 。目前 , 我国 已经确立 了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的分配制度 , 分配方式实现 了由单一的按劳分配 向按
杨 庆 敏
( 山东师范大学 政法学 院 , 济南 20 1 ) 50 4
摘 要 : 个人 分 配 制 度 的 变革 关 系到 劳 动 者 的切 身利 益 , 系到 社 会 的 和 谐 稳 定 , 断 完善 分 配 制 度 是 党 长 期 关 不
坚持 的 一 项政 策 。 国个 人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由单 一 的 按 劳分 配 向分 配 方式 多元 化 的转 变 , 不 是 党 的 集 体 或 者 某 些人 我 并 主观 意 志 的 随 意 选择 。 是 有 其 客 观 的 历 史必 然 性 。 一 理论 的创 新 对 我 国今 后 分 配 制 度 的 改 革 具 有 重 要 的 借 鉴 和 而 这 指 导 意 义 。 利 于发 展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生产 力 , 利 于提 高人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 利 于增 强我 国 的 综合 国 力 。 有 有 有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 时,收入差距开始逐步加大。
第五阶段 2012--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后,注重提高增加 居民收入的同时,将重视公平放在更 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让人民共享发展 成果的阶段。
两 努力实现居民收

入增长和经济发 展同步
同 劳动报酬增长和
步 劳动生产率提高
同步
党的十八 大指出
03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 1949--1978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受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主要实行 单一“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仅有两种分配方式, “工资”制和“工分”制。
单一“按劳分配”制度的影响
经济发展处于 较低水平
1978 年我国的国民 生产总值为 3650. 20 亿元,总量位居 世界第十位,仅占 全世界经济总量的 1. 8%。1978 年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仅 为382 元,属于低 收入国家。
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在企业内部,扩大职工工资的差距,拉开档次,充分体现“多劳 多得、少劳少得”;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和 劳绩密切联系起来。
城 市
第三阶段 1992--2002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 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的确立,不断探索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发展特征

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从1992年经济增速 大幅提高,1992-2002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2% ,从2003年以后,经济增长持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一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改革“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配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重点群体增收、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等改革目标。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恶意欠薪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案,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

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表会上首次明确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内容、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分工和提出具体要求。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

02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02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
实行以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
相适应
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 制度
根本原因
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 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我 国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
其中,大学毕业生安居房85万平方米,以6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购买商品 房或大学毕业生安居房后,应退出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而大学毕业生租赁房165万平方米,以人均租住面积20平方米为主,推行“共 享厨房”“共享洗衣房”和“共享客厅”等共享模式,租赁房租赁期限一般为3年。
03 武汉市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
01 我国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
党的十 九大报 告中的 收入分 配政策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 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 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 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 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 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03 武汉市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
◆收入保障具体是怎样的?
此次新政确定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为:大学专科生4万元、大 学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是指导性标准,用人单位可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给予合理的薪酬。 此次出台的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总体水平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同时远高 于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1750元/月。

我国建国以来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建国以来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建国以来收入分配制度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建议一、引言中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型,收入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深刻的变迁。

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回溯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背景,明确文章主题为收入分配制度,分析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二、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背景与收入分配制度变迁1. 土地改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改革措施。

通过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

这一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收入分配。

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

这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结合,以劳动报酬为主,同时实行一定的福利制度。

3. 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分配有着严格的计划性和管理性。

这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实行一定的平均主义,以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收入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变化阶段:1. 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集体所有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这一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村家庭成为主要的分配单位。

2.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国家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通过宏观调控来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这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通过税收调节和社会福利等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大阶段:1987年到1993年。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要坚持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四大 决定我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此我国的收入分 配制度也要进行改革,使之与经济制度相辅相成。党的十四 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做了规定, 明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 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 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可见,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分配 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也第一 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 制度改革历史上实现了“制度”和“原则”的两个新突破。 这一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为多元化分配政策的 提出和探索阶段。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变革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个人收 入分配制度也开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这一阶段的总体发 展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多元化 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制度上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三个大阶段: 第一大阶段:1978年到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 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划分 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打破了长 期以来实行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1984年10月 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让一部分地 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 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可见,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 主要是破除平均主义,落实按劳分配制度。
收入差距所造成的有社会危害的事例:
事例二: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企业管理者和 员工的矛盾: Nhomakorabea2
2001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大约为15.5万件,到 2011年已经突破了60万件。此外,员工跳楼、绑架勒索 企业主乃至罢工、集体讨薪等群体性事件,都是劳动关 系恶化的结果,且大多与劳动者薪酬过低、收入差距过 大有关。
PART 0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 展,一方面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者大量增 加,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会 不均等而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 不健全,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 过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不仅如此,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制建设滞后和监督机 制不健全,使得少数人“钻政策空子”,获 取大量非法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 原因
收入分配明显 向城镇倾斜
区域不平衡发 展战略拉大了 地区之间收入 差距
行政垄断行业收入 大大高于其他行业, 拉大了行业间的收 入差距
分配政策缺位导 致高低收入群体 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 的。
PART 01
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 斜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 优先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 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 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 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 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 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工 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 结构,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第三大阶段(现阶段):1993年至今。党的十五大在收入分 配问题上提出:“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 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 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届三中全会明 确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党的十 七大延续了按老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但在 具体表述上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同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 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并强 调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 趋势为多元化分配政策的推进和完善阶段。
分配政策缺位导致高低 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 分化
收入差距所造成的有社会危害的事例:
1
事例一:大二女生妒嫉闺蜜太阔绰 盗窃其家当后纵火烧房
2
事例二: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企业管理者和 员工的矛盾
3
影响
收入差距所造成的有社会危害的事例:
1
事例一:大二女生妒嫉闺蜜太阔绰 盗窃其家当后纵火烧房
今年1月20日凌晨2点左右,双流华阳某小区的一房屋突发大火。待消防官兵将火 扑灭,屋内的大部分设施已被烧毁,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4台空调、3台液晶电视和一台洗衣机全都不见了。”就算是被烧毁至少也会留 有残骸,房主对此感到十分怀疑,而消防在事后起火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人为 纵火的痕迹。随后,房主沈某报警,公安机关介入调查。难以置信 纵火人竟是闺 中密友,通过调取小区监控录像和摸排走访,民警很快锁定了一名重要嫌疑人,她就 是房主沈某的闺蜜,20岁的大二学生贺某。 今年3月,民警在学校里找到贺某,贺某承认了自己纵火的事实,并还交代了纵 火前盗窃沈某财物的事实。在派出所中,贺某直言,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虚荣心作祟。 沈某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为其在华阳购买了一套房屋。与沈某不同,贺某家中并 不富裕,“单亲家庭,每个月给她1000元生活费。”民警说,沈某的朋友大多物质条 件宽裕,时间一长,让虚荣心本就极强的她变得愈发不可收拾,犯下了严重的罪行。
怎样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 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要制定符合国情的公正、公平、规范的分配制度。目前,社 会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除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外,就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政策和方 式缺乏统一和规范。比如,据有关部门测算,仅就工薪阶层的薪金收入而言,属于制度内 的不足全部收入的一半,在相当多的部门制度外收入占据了主体地位。尤其突出的是垄断 行业与其他行业本来就存在很大差异,而各部门之间的制度外收入又有很大的距离,同一 行业内部各收入层次又拉开档次,再加上制度外收入易于偷、逃税,所以,这些层次、因 素的附加作用更使分配失衡越发地突现出来。国家从宏观分配政策上,要加大和扩展制度 内收入,缩小乃至取消制度外收入,限制垄断,遏制权力和投机,打击腐败,从而达到保 护合法,限制合理,打击非法的目的。 要通过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社会分配不公的形成, 不少因素是来自地方财力、实力的过分悬殊。现在国家解决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的数额 和力度实在微乎其微。只有国家用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才能有效地缓解 不断加剧的分配不公。 积极扩大就业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才有收 入。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费,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就业机 会也就增多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分配关系的重要前提。一定 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 政策。
PART 03
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 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 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 发展,许多行业陆续走向市场,既得利益和 职工个人收入主要由其市场竞争力所决定。 而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 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 民航等,凭借其垄断特权而获取高额垄断利 润,职工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 入分配制度和按劳 分配的理论,对现 实积极生活中个人 收入差距的现象进 行分析。
• • • • •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 收入差距所造成的有社会危害的事例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怎样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 演变
LOGO
对于我国收入制度的变革过程和 划分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目前,在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大 家比较认可的一个转折点为改革开放。 本文就简单的把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过 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 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分配制度;另一 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分配制度。
PART 02
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 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 固然有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历史因素,但 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 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有着直接关 系。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 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 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 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一)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制度
从1949 年到1978 年的29 年间,受生产力 水平发展较低,物质财富匮乏严重,不能较大 程度地保证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国情的影 响,以及对马克思的分配制度片面、错误地理 解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必须是“纯而又纯” 的按劳分配”,使得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 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 均化。,这个阶段的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 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在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 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下,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全凭 一腔热情,衡量标准被扭曲为单一的劳动时间。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 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 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 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 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 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 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 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 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 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 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 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 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 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