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遗传学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遗传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缺失:Chr丢失一段,其上的基因也随之丢失的现象。
2、顶端缺失(terminal deficiency):是指染色体丢失了带有基因的末端节段。
3、中间缺失(intercalary或interstitial deletions) :染色体丢失了的区段位于两臂的内段。
4、重复:染色体上的某一区段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现象(同向或反向) 。
5、顺接(同向)重复( tandem daplication ):指某区段按照染色体上的正常顺序重复。
6、反接(反向)重复( reverse tandem daplication ):指重复时颠倒了某区段在染色体上的正常直线顺序。
7、倒位:染色体上某一片段颠倒180o,其上的的基因顺序重排,(臂间或臂内)。
8、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倒位区段发生在染色体的某一臂上。
9、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
10、复合倒位(complex inversion):是指在染色体上发现一个以上的倒位,也称多重倒位(multiple inversion)。
11、易位:一个染色体上的一区段连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相互,转座等)。
12、简单易位(Simple translocation):染色体臂上一次断裂,并将这个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非)末端上去。
13、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节段,是由染色体的两次断裂而产生。
14、整臂易位(whole-arm translocation):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整个(或几乎整个)臂的转移或交换。
15、假显性(pseud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缺失,使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得以表现的遗传现象。
16、假连锁(pseudolinkage):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如果靠近易位断点,由于相互易位杂合体总是以相间分离方式产生可育配子,使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受到严重限制,出现假连锁现象。
17、位置效应(posotion effect):倒位和易位引起基因的位置改变,并造成相应的表型改变的遗传学现象。
18、永久杂种:也叫平衡致死系,是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各带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永远以杂种状态保存的品系。
19、ClB染色体: Crossover suppress–letha1–Bar technique,是指一种倒位杂合体雌蝇的一个X染色体,该X染色体是倒位染色体。“C”是代表抑制交换的倒位区段;“l”是代表该倒位区段内的一个隐性致死基因,可使胚胎在最初发育阶段死亡;“B”是代表该倒位区段范围之外有一个16 A区段的重复区段,其表现型为显性棒眼性状。
20、整倍体(euploid):以染色体组为基础,成套改变染色体数目后形成的个体,如:n, 2n, 3n, 4n, 6n等。
21、染色体组: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或称为基因组,以X 表示。
22、一倍体:细胞核内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23、单倍体(haploid):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24、二倍体(diploid):细胞核内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称为二倍体。
25、多倍体(polyploid):是指体细胞中具有二倍以上的整倍染色体数的生物叫做多倍体。
26、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27、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28、非整倍体(aneuploid):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个至几个染色体的个体。
29、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超倍体,多倍体、二倍体中均能发生。
30、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亚倍体,通常在多倍体中发生。
31、三体(Trisomic):染色体数2n生物中增加了一条染色体,成为2n+1个体。
32、四体(Tetrasomic):染色体数2n生物中增加了一对条染色体,成为2n+2个体。
33、双三体(ditrisomy):染色体数2n生物中增加了二条不同的条染色体,成为2n+1+1个体。
34、单体(Monosomic):染色体数2n生物中缺失了一条染色体,成为2n-1个体。
35、双单体(dimonosomy):染色体数2n生物中缺失了两条不同的染色体,成为2n-1-1个体。
36、缺体(Nulisomic):染色体数2n生物中缺失了一对染色体,成为2n-2个体。
37、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38、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偶线期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联结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联会复合体。它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自我集合的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的两侧伸出横丝,因而使同源染色体得以固定在一起。
39、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其形状近似于扁球状。
40、着丝粒:指在主缢痕处中期的两条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41、缢痕(constriction):是中期染色体非螺旋化或螺旋化程度低的节段。